❶ 马桑树的传说
贵州省沿河县土家族传说,古时,神人卵玉攀马桑树而上射日月,天神怒而诅咒道: “上天梯,不要高,长到三尺就勾腰”,令马桑树从此不能长高,且树身特别脆,易折断,不利于攀爬。又由于马桑树含水多,不利于燃烧,人们砍柴时都不会砍马桑树,便用马桑树来暗喻没用、不招人喜欢的东西。哭嫁歌中都流传着“砍柴莫砍马桑子,开亲莫开小家子”的说法。
❷ 马桑树的嫩尖可吃吗
马桑
【中国植物志】
灌木,高1.5-2.5米,分枝水平开展,小枝四棱形或成四狭翅,幼枝疏被微柔毛,后变无毛,常带紫色,老枝紫褐色,具显着圆形突起的皮孔;芽鳞膜质,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紫红色,无毛。叶对生,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被毛,基出3脉,弧形伸至顶端,在叶面微凹,叶背突起;叶短柄,长2-3毫米,疏被毛,紫色,基部具垫状突起物。总状花序生于二年生的枝条上,雄花序先叶开放,长1.5-2.5厘米,多花密集,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膜质,半透明,内凹,上部边缘具流苏状细齿;花梗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卵形,长1.5-2毫米,宽1-1.5毫米,边缘半透明,上部具流苏状细齿;花瓣极小,卵形,长约0.3毫米,里面龙骨状;雄蕊10,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开花时伸长,长3-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具细小疣状体,药隔伸出,花药基部短尾状;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与叶同出,长4-6厘米,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苞片稍大,长约4毫米,带紫色,花梗长1.5-2.5毫米;萼片与雄花同;花瓣肉质,较小,龙骨状;雄蕊较短,花丝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0.8毫米。心皮5,耳形,长约0.7毫米,宽约0.5毫米,侧向压扁,花柱长约1毫米,具小疣体,柱头上部外弯,紫红色,具多数小疣体。果球形,果期花瓣肉质增大包于果外,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径4-6毫米,种子卵状长圆形。
❸ 马桑树有什么用
马桑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树。在我国的湘西鄂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的群山里遍地生长着马桑树。马桑树亦称“千年红”、“马鞍子”,属落叶灌木。马桑树多枝丛生,一簇一簇的,枝易脆,弯弯曲曲,长不高,可是,春风一吹,满山的马桑树就吐翠滴绿,显示出她强劲的生命力。
马桑树又是很神奇的树。广大的西南人民似乎不愿意马桑树太过平凡,太过普通,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浪漫和想象,为马桑树创造了许多神话传说。其中广为流传的是,马桑树原来是又高又大的乔木,是近两三百年才变成又矮又弯的簇生灌木的。
三峡的民间传说,有一个皇帝,一次在马桑树下乘凉,顺手将马栓在树上,就在树下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马桑树长到半天云空里去了,马也被吊死在空中。于是,他诅咒道:“马桑树长得高,长不到三尺要勾腰;马桑树长得快,一年发个嫩苔苔。”从此,马桑树就再也长不高了。又传说一个秀才,在马桑树下乘凉,把帽子挂在树上,一觉醒来,帽子冲到天上去了,取不下来,于是诅咒马桑树长不高。
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关于马桑树的传说。苗族说马桑树顶天立地,英雄张羽得以爬上马桑树登天,玉帝震怒,命天兵天将踏矮马桑树。土家族说,青蛙顺着马桑树爬上天界吞食十一个太阳,张果老用棒打弯马桑树。侗族说,英雄姜良沿天梯马桑树射下十日,天王责怪马桑树长得太高,便诅咒道:“上天梯,不要高,长到三尺就勾腰。”湖南桑植民间传说,牛郎每年七夕是爬马桑树到天上去与织女相会的。
有了这些传说,平凡的马桑树也就不再平凡了。马桑树成了树王,成了神树。有的地方把马桑树当神一样敬奉。这是西南人民特有的智慧,他们不敬那些稀有的物种,而是敬与自己最亲近的,甚至与自己一样普通的马桑树为神。显示出西南人民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自信。
我之认识马桑树,关注马桑树,源于一首与马桑树有关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民歌像马桑树一样有点神奇。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它深情婉转的旋律所感染。她不紧不慢的旋律就像武陵山脉腹地的山泉水一样,清澈,自然,温暖,细细品味还有些古朴苍凉意味,在她跌宕起伏的行进中,点点滴滴都在敲击着人们的心灵。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姐带。
郎去当兵姐在家,
我三五两年不得来,
你自个儿移花别处栽。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
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钥匙不到锁不开。
这歌词就地取材,来自民间。男女主人公书信互答,情境交融,传递着纯真挚爱的情意。歌词借用马桑树更是意蕴深厚。其中“钥匙不到锁不开”,完全是人民群众的语言,较之文人们的“海枯石烂”之类更加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这首民歌从歌词到旋律浑然天成。1956年桑植民歌手在省城首次演唱这首歌,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并称其为金色的旋律。1957年这首歌唱到了北京,反响依然很好。2003年11月,着名湘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马桑树儿搭灯台》,更是震惊四座,获得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有人说,《马桑树儿搭灯台》堪与传统民歌《茉莉花》媲美。
桑植是民歌之乡,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就被列入其中。目前搜集整理出的民歌就有万余首。《马桑树儿搭灯台》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歌令我感动,令我难以释怀的,是她背后那个凄美的故事。
2010年2月,我有幸来到桑植。接待我的是桑植县文联主席余晓华先生。我们年龄相近,意趣相同,话题自然也就从桑植民歌谈开了。
桑植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与鄂渝黔四省交界。历朝历代要征战“西南夷”,桑植是官府的屯兵之地。桑植习俗将居民划分为“军、民、客、土、苗”5家,. “军家”是指从军后在当地落户的人家。目前,桑植全县有43万人口,少数民族39万,分别为土家、白、苗、回、蒙古、高山族等17个民族。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带来了桑植民歌的繁荣。
《马桑树儿搭灯台》最初的歌词是:“郎被生意缠住手,三五两年不得来。”据此判断,这首民歌最初的产生应该是清朝中晚期。桑植是雍正5年(1727年). “改土归流”结束土司统治的。也就在这个时期,桑植商业兴起,也才出现年轻人走出大山经商,妻子在家守候的现象。
改写这首民歌的则是贺龙的堂弟贺锦斋。1928年2月,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锦斋随贺龙辗转回到桑植洪家关老家,重新组织革命武装,他也才终于与年轻貌美的妻子戴桂香小聚。多才多艺又重情重义的贺锦斋想起这10余年来与妻子聚少离多,双方在一起的时间不到半年,并且这一次也不可能很长。他在昏暗的油灯下,提笔展纸改写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的部分歌词,并教会了妻子戴桂香。
果然不久,队伍开拔了,并且谁都未曾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他们的永别。在一次战斗中,贺锦斋为了掩护贺龙撤退,不幸中弹牺牲。
戴桂香在丈夫走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大清扫,在大山洞里躲了三年。戴桂香与贺锦斋没有生养,公公婆婆多次劝戴桂香改嫁,戴桂香拒绝了。贺锦斋为戴桂香留下的惟一念想便是《马桑树儿搭灯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戴桂香惟一的爱好就是教人唱《马桑树儿搭灯台》。
余晓华先生上世纪80年代采访过戴桂香本人。余先生说,当时戴桂香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她说:“锦斋的仗还没打完,打完就会回来的。”
老人在幸福院里度过晚年。她常常教服务员唱《马桑树儿搭灯台》。她还经常摘些马桑树叶压放在箱子里或枕头下。马桑树、戴桂香、《马桑树儿搭灯台》,似乎已成不可分割的一体,纵然是漫长的岁月也无法把他们分开。老人活了95岁,唱了70余年的《马桑树儿搭灯台》。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一个革命者的遗孀,用她一生的光阴诠释着这首歌的内涵。
参观过贺龙纪念馆,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大革命时期,桑植10万人,有2万多人参加了红军、赤卫队、游击队。贺龙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其中就有3000多人是桑植儿女,起义失败后,回到桑植的不到1000人。据统计,桑植有5000多烈士长眠在异乡别土。创作《马桑树儿搭灯台》的,除了戴桂香,还有众多的英雄的桑植儿女。
❹ 马桑树是什么样啊
乔木,高达15米,经栽培后,通常为灌木。叶互生,近圆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先端急尖或骤尖,基部深心形,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个,阔卵形,长约2.5毫米;花玫瑰红色,长约1.5-1.8厘米;花梗细,长约6-15毫米。荚果条形,扁平,长5-14厘米,宽约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种子2-8粒,扁,近圆形,长约4毫米。
❺ 马桑树的果实有毒么
马桑树的果实简称马桑果;
马桑果成熟时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常会被儿童采摘误食而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原因】:马桑果实内含成分主要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毒理与印防己毒相似,且更为强烈,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频繁的强直抽搐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器官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
【中毒症状】刚刚吃完马桑果不会立刻中毒,大约要经过半小时到三小时,中毒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复。
如果稍微严重,则遍身发麻、心跳变慢、血压上升、瞳孔缩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强,常突然惊叫一声,随即昏倒,接着出现阵发性抽搐,间隙期间病人意识可呈半清醒状态或昏睡。如见烦躁不安、双手抓胸等表现,即是再发抽搐的先兆。
一般于惊厥停止后意识逐渐清醒恢复,于2~3天后恢复正常。严重者可于多次反复发作性惊厥后终于呼吸停止。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迷走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致心搏骤停。
【治疗手段】
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催吐;
取小苏打(碳酸氢钠)10克溶于温开水中灌胃,也可用蛋清灌胃;
中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❻ 马桑树儿塔灯台的故事
早年在乡间,结婚都较早,朱耀榜十四岁的时候,由族里长辈作主,与大他八岁的四方溪郭氏结了婚。这使得朱耀榜至今都十分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自由地恋爱。
我与朱耀榜老人是同乡,在孩提时就听人说,老人唱得一手好山歌,桑植民歌的代表作《马桑树儿搭灯台》就出自他口。直到现在,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样一首家喻户晓、甚至被宋祖英唱到维也纳的着名民歌,就是出自这位普普通通的山野老人之手?好奇的我,终于逮着了一个了解“真相”的机会,我要好好地采访这位老人。之前,已有多家本地媒体对老人进行了专访,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也播出过他演唱的桑植民歌。
创作《马桑树儿搭灯台》,朱耀榜是受了《马桑树儿搭荫蓬》的启发。马桑树儿搭荫蓬,有心恋郎莫怕穷,只要你我情谊好,冷水泡茶慢慢浓。这是一首典型的描写爱情的山歌。马桑树是桑植县山区常见的一种低矮的树种,三四月天,它发出很整齐的新芽,一蓬蓬象搭成的灯台,马桑树下都有一片荫地,里面干干净净的,青年男女躲在里面谈情说爱。马桑树下成为了当地土家青年男女偷偷约会和私订终身的地方,成了当地土家族青年男女爱情的象征,这就是《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创作基础。马桑树,生命力极为旺盛、顽强,这象征着当地青年男女的爱情天长地久,生生不息。朱耀榜多年来一直非常羡慕那些在马桑树下自由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经常被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于是他想写,想唱,想把自己心中的感触通过歌的形式唱出来。天赐良机,一个很好的创作素材就发生在他身边。解放初,当地有一位年轻人应征入伍,临行前和邻村的一位女孩子在马桑树下私订了终身。送别的那一天,姑娘一直朝心上人走的那个方向眺望。朱耀榜就被他们纯真朴实的爱情所打动,内心澎湃的情感犹如决堤的江水泛滥开来: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姐带哟。郎去当兵姐耶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处栽哟!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郎带哟,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呀,你两年不回我两年捱哟,钥匙不到锁也不开哟!
淳朴、真挚的情感,大胆、自由追求爱情的思想,欲走还留的依依不舍,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当时人们忠贞、朴实的爱情态度。
“山歌王子”半个世纪与桑植民歌相伴相随
朱耀榜从小喜欢唱歌,唱歌好听,又能自己创作新的山歌,年轻时就在当地获得了“山歌王子”的美誉。
解放初,正赶上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县里、州里、省里、中央都大力挖掘民间文艺人才。朱耀榜参加了桑植县组织的导演训练班,回来后成立了农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在桥自弯乡进行文艺宣传。那时,在当地只要有文艺演出,就有朱耀榜的身影。朱耀榜成了当地农村文艺工作者中的活跃分子。
1956年,桑植县文工团的音乐专干黎连城、左泽松专程赶到桥自弯乡白果村,向朱耀榜学歌。1958年,正值大跃进,号召所有干部要唱民歌、搞文艺表演,全省在保靖县召开民族民间文艺宣传现场工作会,当时工作会上有人提议,桑植是民歌的海洋,要挖掘新的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原来是爱情歌,为了适应文艺表演的需要,黎连城就把《马桑树儿搭灯台》稍稍做了改动,加了个合唱段,就在现场会上唱了,这一唱,轰动了全场。就这样,《马桑树儿搭灯台》在全省传唱开来,并渐渐成为桑植民歌的代表作,它把桑植民歌在全国民族民间文艺中的地位推进了一大步。1978年,省里举行桑植民歌演唱会,又将《马桑树儿搭灯台》灌制成磁带,先后在省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全国少数民族民歌选》也收录了《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树儿搭灯台》真正走向了全国。
1987年8月,在波兰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民间歌舞联欢会、第十九届扎科潘内山区国际文艺竞赛和波兰山歌比赛中,桑植土家族民歌手尚生武登台深情演唱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等五首桑植民歌,其中《马桑树儿搭灯台》还改编为交响乐曲,在国外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金色的旋律”。前几年,着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向全世界人民演唱了压轴歌曲《马桑树儿搭灯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朱耀榜还是个多面手,吹笛子、拉二胡、打围鼓、唱花灯、演小品、写歌词,都是一把好手。我说:“您给我们来段二胡吧!”他便拿起当年参加县文艺汇演获得的奖品二胡,自唱自拉了起来,把一曲《马桑树儿搭灯台》拉得流畅婉转,听者如痴如醉。
创作来源于生活,朱耀榜在创作了《马桑树儿搭灯台》后,又先后创作了其它几首民歌,现收录在《桑植民族民间文化丛书》之《桑植民歌》中。如《怀里揣着蜜一坨》:情姐门前(罗嗬)一条坡哟,别人的走少我走哇的多哟;铁打的鞋子呵穿啦烂了哇,我把岩头踏起灯盏窝哟,怀里象揣的嘛蜜一呀坨哇!小调有《鼓打一更》,小品有《瞎子背着跛子》。他还创作了一些在当地流传较广的山歌,如砍柴歌、收谷歌、插秧歌等。
“《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原创不能假冒伪劣’”
现在,75岁的朱耀榜身体还硬朗得很,耳聪目明,胃口也很好,每天晚上劳作回来,嘴里还不停地哼着歌,丝毫不觉得累。晚上还要喝二两包谷烧。家里的生产全是老人一把手劳作,儿子在外打工,儿媳身体不好,只能做点家务。
从他创作出《马桑树儿搭灯台》到现在已经50年了,《马桑树儿搭灯台》获得巨大成功,老人心里是很满意的,但同时他也希望人们在欣赏这首歌的同时能知道他就是原创。因为在这以前,关于《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原创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说是常德的,有说是株洲的,这令老人很伤心。他说,《马桑树儿搭灯台》原本就是他创作的,如果有人争,他是决不答应的。最后老人俏皮地说:“《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原创不能够‘假冒伪劣’。”
❼ 平凡的马桑树作文600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近日,澧源中学举行了“神笔青春”现场作文大赛。此次作文大赛由该校教研室和马桑树读书协会联合举,共65名选手参加。马桑树读书协会指导老师熊伟现场出题《十年后的我》,所有参赛选手从构思到完成作品一气呵成,经过阅卷组的老师现场阅卷,初一年级的龚梓、初二年级的向觅韵和初三年级的赵曜等27名同学荣获“优秀作者”称号。大赛锻炼学生了快速组织语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❽ 马桑树的介绍
乔木,高达15米,经栽培后,通常为灌木。叶互生,近圆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先端急尖或骤尖,基部深心形,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个,阔卵形,长约2.5毫米;花玫瑰红色,长约1.5-1.8厘米;花梗细,长约6-15毫米。荚果条形,扁平,长5-14厘米,宽约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种子2-8粒,扁,近圆形,长约4毫米。 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中南、甘肃、陕西、辽宁。生于山坡、溪旁、灌丛中,或栽培于庭园。树皮、木材、根入药,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祛瘀解毒之效;树皮、花梗为外科疮疡要药。
❾ 马桑花怎么做好吃
1、准备食材:马桑花、鸡蛋、草果粉、盐。
2、马桑花择洗干净,滤干水。
3、鸡蛋加适量盐和草果粉,打散。加入马桑花拌匀。
4、锅中热油,中温时倒入三分之一的蛋液和马桑花,轻轻转动锅将之摊平。
5、小心地翻过来,煎另一面。
6、煎至两面熟透即可出锅。
❿ 马桑树来历
《尔雅》曰:“木旗(簇)生为灌,灌木:丛木也。”马桑树是簇生的,多枝丛生成一簇,枝易脆、弯曲。但在西南地区和华中的湘西鄂北(广义的西南)却广泛流传着过去是高大乔木的传说,只是近两三百年才变成又矮又弯的簇生灌木。在西南地区马桑树取代了其他“桑”与神树而专一司职于通天神树,是吸纳太阳神树扶桑及桑材(社树)的结果。在我国的湘西鄂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的群山里遍地生长着马桑树。马桑树亦称“千年红”、“马鞍子”,属落叶灌木。马桑树多枝丛生,一簇一簇的,枝易脆,弯弯曲曲,长不高,可是,春风一吹,满山的马桑树就吐翠滴绿,显示出她强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