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材:面粉 300克、盐,花椒粉 适量、猪油 60克、鸡蛋 1个、食用油 少许、泡打粉 3克。
2、盆中放入一个鸡蛋,10克猪油,3克泡打粉加入250面粉适量温水和成面团醒面1小时。
3、50克猪油加入50克面粉,花椒面,盐合成油酥备用,鸡蛋去蛋清留蛋黄打散备用。
4、面团擀成长片,中间1/3面积均匀抹油酥。
5、两边向中间折,擀成大片。
6、面片表面涂抹上猪油,分三等分再向中间折叠,再擀成大片,反复5次。
7、然后从一边卷起。
8、揪成均匀的剂子,取1个剂子两边捏紧压成圆饼,擀成椭圆型饼。
9、饼表面抹上蛋黄液,撒上黑芝麻。
10、烤盘上铺上料理纸,涂上点食用油,做好的饼放在烤盘上。
11、烤箱预热3分钟,放入烤盘,烤箱调至“上下火,180°,15分钟”。
12、油酥烧饼烤好出炉了。
Ⅱ 烧饼的做法
主料:面粉500g,水290g。
调料:食盐2g,调和油1勺,酵母(干)3g,白糖适量。
做法如下:
1、面粉加入酵母、盐、清水,和成面团。
2、倒入油,将油全部揉进去,然后醒发半小时以上至面团增大。排气,常温醒发10分钟。
3、锅内放油,油热后关火,倒入面粉炒成油酥。
4、取一半面团擀成饼,抹上油酥,撒上盐、花椒面、白糖。
5、将面团卷起来,分成4份,压扁擀成面饼并抹上油。
6、烤盘刷油,烤箱预热270度,中层上下火约20分钟,烤好装盘即可。
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品种颇多,有大饼、烤饼、缙云烧饼、温县古面坊传统(老面)烧饼、黄山烧饼、传统烧饼、湖沟烧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发面堆、掉渣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炉粽子、杜称奇火烧、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
Ⅲ 自己在家做黄金大烧饼时,怎样才能做的外酥里嫩
芝麻烧饼是以面粉、芝麻、植物油等为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最后烤制而成,芝麻烧饼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做好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里软嫩。
是我们最常吃的主食之一,但是大部分的烧饼都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烧饼,外皮应该是焦黄酥脆的,内里应该是绵软可口的,这样的烧饼才是美味可口的
Ⅳ 廊坊永清曹家务回民烧饼做法
烧饼做法:
烧饼
材料
面粉300g,干酵母10g,芝麻酱30G,白芝麻20G,花椒粉15g,盐10g,鸡蛋1只
做法
1、发面。取一个容器放入芝麻酱和少许温水,用汤匙一边搅拌一边沿着碗壁研磨芝麻酱,变稀糊状。
2、在活好的芝麻酱中加入盐和花椒粉搅拌搅匀。面团发酵好后(面团有蜂窝状),在案板上撒下薄面,然后反复揉按面至光滑。
3、在案板上把面团按扁,然后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3mm厚的1大面片,把芝麻酱用刷子刷在面皮上,再把面片从一端卷起来,卷成一个面筒。
4、把卷好的圆筒切成5cm的小剂儿,取一个小剂儿把2边切口向下翻转,在底部包住。
5、把处理好的小剂儿用手搓圆,压扁。放在烤盘里,刷上蛋液,洒上芝麻。
6、烤箱预热10分钟,170°上下火烤20分钟。
小诀窍
1、芝麻酱一定不要调的太多,否则用不完。
2、抹芝麻酱的时候也不能多。
3、面片擀的时候厚薄要均匀,否则会影响口感。
4、卷圆筒的时候手要紧点,太松就不好吃了。
5、剂子往下翻的时候,一定不要露出花生酱,即使剂子地下不好看也不要紧。
Ⅳ 回民烧饼怎么做
1。准备:面粉3cup, 水1.5cup, 食用油0.5cup,baking powder 0.5tsp, 食盐,yeast放入面包机,揉20分钟成面团,如果用手揉则需45分钟左右。
香油、芝麻酱各30毫升,混合调匀成为油酥。
老北京的烧饼
老北京烧饼是烙制的,绝大多数的烙制食品是用饼铛烙后再加烘烤。其炉灶上口为圆形,有凹下的炉膛,直径约二尺,炉口上安置饼铛。其热力为燃烧碎煤渣,以保持恒温,与现今使用的烤箱不同。
做出正宗老北京小吃的秘诀
芝麻酱烧饼:半发面。饼面上粘满芝麻,饼瓤抹麻酱、撒椒盐后卷折,故而多层。先在铛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炉膛中烤之,出炉后外焦里嫩,酥软可口。味微咸,直径约两寸。回民、汉民经营此种面食者极为普遍。当年称早点铺为“烧饼铺”。有些饭馆也焙烧饼用以佐餐,如较大的回民饭馆每年自立秋后卖烤、涮羊肉者,其主食多为烧饼。
此外,用烧饼夹烧羊肉、酱牛肉、酱肘子(猪肉)、炸鸡蛋、油馃等等皆属美餐。总之,它能与许多荤素成食配套。卖烧饼者多设店铺或背筐油饼相伴而叫卖;或夜晚傍馄饨摊儿于路旁。
吊炉烧饼:此种烧饼多为回民铺所制,用吊炉将饼坯烘烤,吊炉形如覆锅以铁板为底,用铁链吊起,以木棍移动,炉内燃碎煤渣。这种烧饼历史悠久,清代杨米人所着《都门竹枝词》中有“凉果炸糕既耳多,吊炉烧饼艾窝窝”之句。其特点是两层厚皮,无瓤,这是为了夹肉或夹油馃而食。由于制作费工,逐渐为芝麻酱烧饼所代替。
假吊炉烧饼:制作是不用吊炉而用饼铛烙后烤熟。形与味皆似吊炉烧饼。回民饭馆烙此为了夹、烤羊肉而食。
卷酥饼:与芝麻酱烧饼味同形异。制法是将半发面擀成大片,抹匀麻酱,撒椒盐卷成长卷,然后横切成长约三寸、宽约二寸的长方块,烙烤而成。糕点中亦有“卷酥”与此不同。
糖烧饼:以芝麻酱、红糖糅于半发面内烙烤而成,饼之上面粘满芝麻。
油酥烧饼:内无麻酱,饼面有芝麻,油大层多,味稍咸或为糖馅。
澄沙烧饼:个小、薄皮,内包澄沙馅(豆馅),饼的四周有一圈芝麻。烙熟后裂口露馅,别名“蛤馍吞蜜”。
蟹壳黄烧饼:南方制法。死面,个小甚酥。圆形者味咸,长圆形者有馅(红糖馅、豆沙馅、干菜馅)。烙制时用烤炉,炉高约三尺,圆形(以一小缸围以木板制成),炉顶有洞口,烧饼烙熟后用火钳夹出,此种烧饼热吃酥软,凉吃难嚼。北海公园“仿膳”餐厅所售“肉末烧饼”与上述者近似。
缸炉烧饼:死面,长方形,层多,饼面上芝麻多。制法是将生坯贴于小缸之内壁,缸下为文火烘烤而熟。热吃香酥,制此者多为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人。
焖炉烧饼:此种烧饼或可归于糕点类中。油和面,圆形,个儿的大小与核桃相近,特点是十个连在一起,吃时掰开。所包之馅分:脂油(猪油)葱花、干菜、豆沙、枣泥、桂花白糖、山楂白糖等等,其味各异。所用烤炉与烙蟹壳烧饼之炉类似。昔日“致美斋”与东安市场“远芳斋”制此驰名远近。另有,前门外鲜鱼口小桥路南的“魁宜斋”所制者在南城一带较有名气。近年来,北京传统糕点逐渐恢复,渴盼“焖炉烧饼”重散芳香。
白马蹄儿:发面,上下两层皮,直径两寸余,饼面上芝麻稀疏,无咸味,与“焦圈儿”(油炸馃)配套而食。前些年鼓楼前尚有一店制此,购者排长队以待烙就出炉,足见它极受食者欢迎,可惜今已无处觅得。
红马蹄儿:发面,瓤厚,内有花椒盐儿,直径寸余。饼面上芝麻密集,刷有糖色,烤熟后色如晚霞,香味扑鼻。此外尚有“驴蹄儿”个儿稍小。各种马蹄烧饼皆非烙熟,而是以炉灶烤熟,烤炉里膛以旧缸或琉璃瓦所砌成之。炉高一米余,宽约三尺,下层为热源(燃碎煤),上层宽敞,四壁炽热。制者以面坯蘸水后贴于炉顶炉壁上,烤熟后用铁铲将其铲入小铁勺内取出。制作虽费工,但食者百吃不厌。现在烙马蹄儿的手艺已失传。
老北京的各种烧饼除上述者外,尚有鸡油饼、麻圆等等带芝麻之面食,属于糕点类。
Ⅵ 回民酥饼怎么烙
油香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尤其是很多回民吃的油香也是非常美味的,但是人们如果想要做出经典的味道也是比较难的,所以在味道上很多人做出来的油香还是会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要讲究具体的做法步骤,尤其是和面工作,这样才能做出经典口味。那么回民老式油香面咋和的?
1.做法一
加温水化开酵母,加入面粉、盐、糖,和成光滑面团。发酵至2倍大小,然后加适量的小苏打揉匀;另一个盆里一碗面,用热油80度左右烫香豆粉和面粉边搅边到,油不能烫,将其反复揉搓。油面团搅拌均匀,然后和主面团面揉到一起,放点香豆子,反复揉,揉的匀匀的,再饧发至少30分,把饧发好的面团均匀的分成几等份,每个大小90克左右。取一个面剂,再揉,然后轻轻的擀成接近0.5cm厚,直径10厘米的圆饼生坯。油烧热用中火从锅边滑入油饼胚子,锅大的话,放入2~3个,中小火慢慢炸,一面稍黄,再翻面炸,炸至金黄即可。
2.做法二
回民油香分为起面油香、蒸油香和烫面油香。起面油香又叫发面油香,和面要用酵母兑温水,等面饧好之后,加入将苏打粉、香豆子、植物油和鸡蛋掺入其中,再加一些面粉。蒸油香也是发面,所不同的是先将面擀开、擀薄,形同一张大饼,随后抹上植物油,撒上香豆子,卷起来均匀切开,最后拧成麻花状,由上向下擀成圆饼,像蒸馍馍一样,将圆饼摞起来放入蒸锅。烫面油香,就是用开水烫过的面,先捂后和,等面完全凉下来,开始揉面。揉好的面团,再擀得薄饼越薄越好,下油锅炸即可。
3.做法三
油香是用四种面和到一块,经过长时间的揉压,再放入油中炸制。做油香先把四分之一的面用酵母发开,面要像耳垂一样软。拿四分之一面,用六七十度的热水,边加水边搅面,做成不太软的烫面。再拿四分之一的面做油酥面,把油放入锅中加热到七成热,拿筷子边搅拌边到倒油,搅拌均匀,趁热加入白糖,继续搅拌,拌匀。把剩下的面粉,和另外的三种面,放到大点的盆子里,打入鸡蛋,开始揉面。要是面发的过了有酸味,再加入适量碱。继续揉,揉到面团光滑,盖上纱布醒发10分钟,再揉,再醒发,连续几次,一直到面团像绸缎一样光滑。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0.8厘米厚的圆片,中间用刀划两道。做好以后,放在案板上醒发几分钟。锅中放入大量油,烧至六成热,下入油香,炸至两面金黄。放凉就可以吃了,香,甜,酥,十分好吃。
Ⅶ 怎样在家制做可口的烧饼
http://www.catcn.net/forum/read.php?tid=7746有详细图解的作法的,还有过程图片的呢!
家烧饼走红,不仅成为了各个商家的“热门产品”,其做法也成了网上的热帖。
做法:
1,将精白面粉,酵母,温水,黄油,糖在盆中和成面团,加盖发酵约两小时。
2,将肉松,小葱剁成碎末待用。然后将牛肉和蒜剁碎,使蒜香充分进入牛肉中。
3,将面团揪成大小一侄的面挤,压成两寸大小的薄饼,用牙签在上面扎上小洞,将搅拌好的肉松末,牛肉末撒在饼上,随后将胡椒,花椒,孜然,盐均匀的刷在饼上。4,将做好的饼胚放如烤箱,190度左右,烤20 分钟即可。
秘笈:发面非常关键,加少许糖,可起到快速发酵的作用,还可增加饼的口味,同时,放入烤箱之前,在饼表面刷上蛋黄,可呈金黄色,口感更佳
2.原料配方(制250只) 上白面粉11.75公斤 酵种1.125公斤 油渣500克 去皮芝麻425克 饴糖250克 烧饼末350克 食碱175克 精盐250克 香葱7.5公斤 菜籽油1.25公斤 猪网油1.15公斤
制作方法
1.取面粉(9公斤)放缸内,用85℃热水(春秋季用75℃热水,夏季用70℃热水)4.7公斤拌成面絮出缸。放在大圆匾中揉拌成卵石状,把酵种撕碎放入,用双手握拳不断搋揉至软韧、发光,无疙瘩为止。盖上棉被(夏季用单布)保温,静置发酵约4小时。
取面粉(2.75公斤),用菜籽油拌和成油酥面。
2.将香葱择净,洗后吹干,切成细末,将油渣、猪网油切碎,一起在砧板上剁碎拌匀,盛入盆中,加精盐和烧饼末搅匀成馅。
3.在案板上撒些面粉,放上发面团,将用沸水溶化的碱液分次对入,搓揉至面团光滑不粘手,然后搓成长条,摘成大小相等的面剂250,将油酥分成相同份数。
4.逐个将面剂拍扁,在边上摘1小块面皮包上油酥,放在面剂中心,用手压成直径约3厘米的片,挑入馅心后包拢捏紧,用面杖擀成直径约10厘米的圆饼。用250克温水稀释饴糖,然后刷在烧饼表面,撒上芝麻。
5.用柴草5公斤烧热炉坑,把烧尽的草灰分拨炉膛两侧,再用柴草5公斤分数次放入炉内燃烧,用叉铲在燃烧的草上压一下,将炉膛两侧冷灰覆盖上面,随即用水刷把炉壁刷洗干净,自炉膛两侧下部向上贴饼,最后贴至炉顶。贴满后,将覆盖的冷灰拨向两侧,将未燃尽的柴草翻身,挑在叉铲上,手举叉铲进行烘烤,直至饼坯呈蟹壳黄色,起鼓出炉,用小扫帚扫去烧饼上的浮灰。
产品特点 干松,爽口,香脆,边白面红。
芝麻酱烧饼:半发面。饼面上粘满芝麻,饼瓤抹麻酱、撒椒盐后卷折,故而多层。先在铛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炉膛中烤之,出炉后外焦里嫩,酥软可口。味微咸,直径约两寸。回民、汉民经营此种面食者极为普遍。当年称早点铺为“烧饼铺”。有些饭馆也焙烧饼用以佐餐,如较大的回民饭馆每年自立秋后卖烤、涮羊肉者,其主食多为烧饼。
此外,用烧饼夹烧羊肉、酱牛肉、酱肘子(猪肉)、炸鸡蛋、油馃等等皆属美餐。总之,它能与许多荤素成食配套。卖烧饼者多设店铺或背筐油饼相伴而叫卖;或夜晚傍馄饨摊儿于路旁。
吊炉烧饼:此种烧饼多为回民铺所制,用吊炉将饼坯烘烤,吊炉形如覆锅以铁板为底,用铁链吊起,以木棍移动,炉内燃碎煤渣。这种烧饼历史悠久,清代杨米人所着《都门竹枝词》中有“凉果炸糕既耳多,吊炉烧饼艾窝窝”之句。其特点是两层厚皮,无瓤,这是为了夹肉或夹油馃而食。由于制作费工,逐渐为芝麻酱烧饼所代替。
假吊炉烧饼:制作是不用吊炉而用饼铛烙后烤熟。形与味皆似吊炉烧饼。回民饭馆烙此为了夹、烤羊肉而食。
卷酥饼:与芝麻酱烧饼味同形异。制法是将半发面擀成大片,抹匀麻酱,撒椒盐卷成长卷,然后横切成长约三寸、宽约二寸的长方块,烙烤而成。糕点中亦有“卷酥”与此不同。
糖烧饼:以芝麻酱、红糖糅于半发面内烙烤而成,饼之上面粘满芝麻。
油酥烧饼:内无麻酱,饼面有芝麻,油大层多,味稍咸或为糖馅。
澄沙烧饼:个小、薄皮,内包澄沙馅(豆馅),饼的四周有一圈芝麻。烙熟后裂口露馅,别名“蛤馍吞蜜”。
蟹壳黄烧饼:南方制法。死面,个小甚酥。圆形者味咸,长圆形者有馅(红糖馅、豆沙馅、干菜馅)。烙制时用烤炉,炉高约三尺,圆形(以一小缸围以木板制成),炉顶有洞口,烧饼烙熟后用火钳夹出,此种烧饼热吃酥软,凉吃难嚼。北海公园“仿膳”餐厅所售“肉末烧饼”与上述者近似。
缸炉烧饼:死面,长方形,层多,饼面上芝麻多。制法是将生坯贴于小缸之内壁,缸下为文火烘烤而熟。热吃香酥,制此者多为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人。
焖炉烧饼:此种烧饼或可归于糕点类中。油和面,圆形,个儿的大小与核桃相近,特点是十个连在一起,吃时掰开。所包之馅分:脂油(猪油)葱花、干菜、豆沙、枣泥、桂花白糖、山楂白糖等等,其味各异。所用烤炉与烙蟹壳烧饼之炉类似。昔日“致美斋”与东安市场“远芳斋”制此驰名远近。另有,前门外鲜鱼口小桥路南的“魁宜斋”所制者在南城一带较有名气。近年来,北京传统糕点逐渐恢复,渴盼“焖炉烧饼”重散芳香。
白马蹄儿:发面,上下两层皮,直径两寸余,饼面上芝麻稀疏,无咸味,与“焦圈儿”(油炸馃)配套而食。前些年鼓楼前尚有一店制此,购者排长队以待烙就出炉,足见它极受食者欢迎,可惜今已无处觅得。
红马蹄儿:发面,瓤厚,内有花椒盐儿,直径寸余。饼面上芝麻密集,刷有糖色,烤熟后色如晚霞,香味扑鼻。此外尚有“驴蹄儿”个儿稍小。各种马蹄烧饼皆非烙熟,而是以炉灶烤熟,烤炉里膛以旧缸或琉璃瓦所砌成之。炉高一米余,宽约三尺,下层为热源(燃碎煤),上层宽敞,四壁炽热。制者以面坯蘸水后贴于炉顶炉壁上,烤熟后用铁铲将其铲入小铁勺内取出。制作虽费工,但食者百吃不厌。现在烙马蹄儿的手艺已失传。
Ⅷ 老北京芝麻酱烧饼,家庭制作的详细方法和窍门,焦香酥脆越嚼越香
提到老北京芝麻酱烧饼,我便会想到一个长的大笸箩里,放满了巴掌大的烧饼,饼面上的芝麻焦香酥脆,咬一口,满口掉渣,里面则是千层夹着的芝麻酱和椒盐馅,外焦里软,酥脆可口。吃烧饼讲究一手拿捏着烧饼,一手在下面托接着掉落的芝麻和烧饼渣,那可都是精华…烧饼的浓郁香气能充斥着整个小店甚至是门外路边,熟悉这种味道的路过的吃货们无理由地会被吸引过来。
在北京,好吃的芝麻酱烧饼大都来自回民的清真饭馆:比如牛街输入胡同的清真烧饼,排大队是日常一景;后海李记酱肉爆肚店,烧饼要就着羊肚汤吃;东五环外常营回民区的李小老烧饼也是在方圆几公里都闻名的,甚至家住燕郊的人也有好他这一口的,他家每天早上都是人满为患,烧饼就杂碎汤/豆泡汤吃最是火爆。烧饼除了直接吃、就羊汤吃、就烤肉吃、作为涮完火锅之后的主食吃、还可以把烧饼从中间切开,里边塞上几块肘子肉或是酱羊肉、酱牛肉,便是一个“烧饼夹肉,吃起没够”的中式汉堡。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祥子攒了三年的钱,买了第一辆车;过于快乐,遂将买车日定为自己的生日。为了过这个大日子,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然后,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比如热烧饼夹爆羊肉。”在旧时普通平民祥子的眼中,热烧饼夹爆羊肉可以做为生日的大餐来享用。
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同西域时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唐代就盛行了。据〈资治通鉴.玄宗〉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裹腹,任宰相的杨忠国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诗人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与现代烧饼差不多。
清廷御厨赵永寿潜心研究烧饼制作技艺,研制出了独特的多层麻酱烧饼制作工艺。普通烧饼15层左右,赵永寿的麻酱烧饼可以达到21层,且冷后加热和刚刚出炉的烧饼没有丝毫差别。清朝灭亡后(民国初期),赵永寿流落民间,开始做起了烧饼作坊,专营老北京多层麻酱烧饼。1925年,赵仁斋与赵永寿等原御膳房厨师合伙在北海公园开设仿膳,经营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1955年,仿膳改为国营,1956年,更名为仿膳饭庄。
田德忠在仿膳饭庄拜赵永寿为师,学得老北京多层麻酱烧饼技艺,成为老北京多层麻酱烧饼第二代传人。后田德忠调到隆福寺小吃店做厨师,王福玉拜田德忠为师,成为第三代传人。后来冯怀申拜王福玉为师,成为了第四代传承人,冯怀申担心老北京烧饼可能失传,为了不让这门手艺丢了,他先后收了两次弟子,共二十人。2017年,冯怀申在房山区为老北京烧饼制作技艺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传承人。 老北京多层麻酱烧饼的手艺和文化得以流传至今。
或许你已经习惯了去老字号排队买一兜子的烧饼回家慢慢吃,不过闲时也可以在家里试做一把。记得在春节前后的疫情期间,有不少人在家学会了发面,成功地做出了馒头和包子。做烧饼也一样,不试不知道,试了便知,原来做美食也可以很有趣、上手便成瘾…今天我就来和你分享一下老北京芝麻酱烧饼的家常做法,感兴趣的你不妨一起来试试吧~
一、老北京芝麻酱烧饼的制作方法:
原料:面粉250克,小苏打2克,食用油10克,芝麻酱50克,水140克,花椒面2克,小茴香面2克,盐3克,芝麻适量,酱油、白糖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