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麦和水稻哪个比较好吃
水稻加工后成为米,小麦加指差薯工后成为面粉。
要说哪个好吃,唯者可不好说。
一般庆陵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的多。
2. 小麦做的美食多还是大米做的美食多
世界上大多数餐点都是用小麦制作的,在这过程中,大多数小麦都兄灶皮会被磨成面粉来制作面包和蛋糕,以及面条等等。大米除了我们以外,就只有东南亚地区经常会食用,而且大多数人辩闹在吃大米的时候都是紧紧把它蒸熟,而很少制作成美食。
因为大米在单位土地上耕种的收获会比小麦多,而且在一年之内能够耕种两次,甚至以上,所羡差以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非常受欢迎。
3. 大米和小麦谁的营养价值高
小麦的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下面是大米和小麦的营养价值对比介绍:
1、大米的营养价值: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 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
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
2、小麦的营养价值: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
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困岁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3)麦子和大米哪个更好吃扩展阅读:
大米经过长时间的贮藏后,由于温度、水分等的影响,大米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贮存时间、温度、水分和氧气是影响大米陈化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种、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虫霉危害也与大米陈化有密切关系。
大米陈化速度与贮存时间成正比,贮存时间愈长,陈化愈重。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陈化速度就快。
不同类型的大米中糯米陈化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因此,为保持大米的新鲜品质与食用可口性,链高应注意减少贮存时间,保持阴凉干燥。大米的储藏要在15℃以下的低温,相对湿度在75%,大棚尺尺米平衡水分14.5%为储藏的最佳条件。
4. 大米好吃还是小麦好吃
大米是直接吃的,小麦是拿来磨面做面食的,木有可比性啊。看你是喜欢吃米饭还是喜欢馒头包子面条之类的咯
5. 大米好吃还是大麦好吃
其实大米的营养价值比大麦高!特别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含量都很岁竖高!其实吃就吃个健康!
大米蛋白质中,含赖氨酸高的碱溶性谷蛋白占80%,赖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物,氨基酸组成配比合理,比较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蛋白质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大米蛋白质的生物价(乎茄大BV值)为77,蛋白质效用比率(PER值)为2.2(小麦为1.5,玉米为1.1),蛋白质的纳春可消化性超过90%,均高于其它谷物,因此大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
6. 大米和小麦哪个的营养更高
大米和小麦营养价值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
1、从含量和质量上来说:含量上小麦比米多一些,但是质量上,却是小麦比米差一些。因为,小麦中含有40%的“醇溶谷蛋白”,但其中严重缺乏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而米中“醇溶谷蛋白”的含量低于20%,但是米蛋白的生物价值高且在常见的谷类中是比较高如此。
2、从维生素上来说:小麦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因此以小麦为主食的人的。是不容易患脚气病的;而稻米中维生素B1的含量只有小麦的一正辩衡半左右,精白处理后含量更低。如果仅以精白米饭为主食,不吃豆类薯类,菜肴又不丰富,很容易因为维生素B1缺乏而罹患脚气病。
3、从矿物质的含量来说:小麦在钙、磷、钾、镁几个项目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而稻米在锌、铜、锰等项目上更胜一筹。
4、从酸碱平衡来说:精白米面都是成酸性食物,但精白米的成酸性要高于精白面粉。所以如果将精白米饭做为主食,需要配合更多的蔬菜水果。
5、米和小麦具体的营养价值与举做它们的品种、产地、加工的精度、烹调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关系。
7. 小麦做的美食多还是大米做的美食多
我觉的我国北方是以小麦面为主食,做美食用小麦做的多,在我国南方以大米为主食,的美食用大米面做的多。
8. 大米吃了好还是小麦吃了好
米和面的优劣难以绝对地比较历咐,具体的营养价值与品种、产地、加工的精度、烹调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吃米的人没有必要为了“面的营养好”而拒绝大米,改吃面食;吃面的人也没有必要为了米的赖氨酸含量高(也只是相对的)而拒绝吃面。应吃多样化的食品,不论是米、面、粗粮都应当经常调换,并能做好烹调,把主食与其他食品合理地搭配,就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素。 小麦和水稻是世界上两大主粮,米和面哪种营养更好在许多地方都有争论。喜爱米的人说,米的口感好,味清香,最适合配美味佳肴;喜爱面的人说,面的做法多样,即使没有多少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北方人说,小麦养育了粗壮的东北汉子;南方人说,大米养育了秀丽的江南少女,究竟哪个好? 营养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认真研究,最终还是很难定论,看来还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在一百年以前,日本人以“小日本”而着称于世。个子矮,免不了让人笑话,在高大的欧美人面前很有些自卑的感觉。为了日本人个头太矮的问题,日本的科学家们没少动脑子。营养学家们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食上:欧美人以面包为主食,日本人顿顿米饭,大概面包中有什么促进身体强壮的因素吧。因此,日本政府首先下令,在军队的伙食中提高面食的比例。此举没有能够有效地增加身高,但是却有另外一个大收获:原来十分猖獗的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被控制了,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这一点上来说,面粉优于大米是千真万确的。小麦中含有较多肢穗纯的维生素B1,以面为主食的人不容易患脚气病;大米中维生素B1的含量只有小麦的一半左右,如果副食吃得少,容易发生维生素B1的缺乏。 二次大战后,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日本人面食的摄入量不断增加。许多人认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水稻,多食面粉有助于改善民族体质。甚至有人说,多吃面包使人聪明。于是一时间大米被人们冷落,居然出现了陈米无法处理的问题。然而,80年代以族顷后,日本的营养学家们又开始提倡以大米为主食了。他们说,即使不能说米比面营养价值高,至少也不比面差。 在消化程度方面,大米和面食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容易消化的食品。但是如果按重量来说呢,米饭含水量比馒头、烙饼等面食高,因而单位重量的热能比较低。这可能就是有人埋怨“吃面食容易发胖”的原因吧。 在蛋白质方面,虽然面的蛋白质数量比米中高些,但是其中蛋白质的质量却比米低。面中含有40%的“醇溶蛋白”,其中严重缺乏赖氨酸;米中“醇溶蛋白”含量低于20%,米蛋白的生物价值在常见谷类中较高。也就是说,在蛋白质利用率方面米和面又扯平了。 在维生素方面,以前生活水平低、副食很少,吃米确实容易患营养缺乏症。可如今各种鸡、鱼、肉、蛋换着吃,维生素B1不再成为主要问题,面食的优势也就难以体现了。 当然,在我国的许多贫困地区,生活还没有达到富裕水平,除了主食之外其他食品比较少。在这个时候,面与米相比仍然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预防多种营养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