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豆豉怎么吃
豆豉怎么吃呢,豆豉在南方吃的比较多,下面介绍7款家常做豆豉的吃法,特别下饭好吃来看看怎么样。
豆豉酥鱼
材料:青鱼肉、葱末、姜末、蒜末、大料、植物油、香油。
1. 青鱼肉洗净,切块。炒锅放入植物油烧热,放入青鱼肉炸透,捞出控油。
2. 原锅留少许底油烧热,放大料、葱末、姜末、蒜末爆香,放入豆豉煸炒出香味,加入醋、料酒、白砂糖、盐、适量清水烧沸,放入鱼块。转小火烧热,改大火收汁,放入味精、香油,出锅放凉即可。
㈡ 炸豆子粄的秘诀,要加什么配料才能有黄又脆呢
主料:
蚕豆(带皮)300克
调料:
植物油适量
食盐1/2茶匙
1取乱誉适量蚕豆放于容器中。
2倒入适行陪链量的水,浸泡8小时以上。
3待蚕豆泡发后,剥去外壳。
4将剥好的豆子掰开。
5取一口干净的锅,烧热后倒入稍多的植物油。
6放入剥好的蚕豆瓣。
7小火慢炸汁金黄色档孙,捞出。
8放凉后装入密闭容器中保存,食用前撒盐即可。
㈢ 四季豆角粄怎么做,需要的食材有那些
用料
粘米粉 150g
水 250-300g
长豆角 适量
葱 适量
植物油 适量
蒜 适量
捆板(簸箕板)的做法
称150g粘米粉与250g的水混合
搅拌成米浆,静置一会。
长豆角切成小丁,下锅炒熟备用。
把葱跟蒜切成末(蒜我只加一点),小火翻炒至颜色变深即可。
准备类似这样的平底铁盘,我用的是9寸的披萨盘
锅里加水烧开,然后在铁盘上刷上一层薄油,倒一勺米浆液到铁盘里氏配摇匀(薄薄的一层就好)把铁盘放进锅里蒸熟。蒸熟取出后用筷子沿边缘划一圈(便于取出),放在干净的菜板上取出,最后放上歼丛指豆角陷卷起郑坦再刷上一层葱油即可。
㈣ 豆皮怎么吃
豆腐皮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材,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以其柔软劲道,物美价廉的特点,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它的做法有好多种,可炒可煮,也可以下火锅,味道都很不错,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道香辣豆腐皮的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试试。
[香辣豆腐皮]
首先我们准备一下食材:
1.准备豆腐皮三张,先从中间切开,叠起来切成半厘米宽的长条,放入盆中备用。
2.蒜子几粒拍扁切成蒜末,放入小盆中,生姜一小块切成姜末,和蒜子放在一起,青线椒两个切成辣椒圈,红椒半个切成红椒粒,和青椒放在一个盆中,用来配色。
等食材准备好以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
3.起锅烧水,加入一勺食盐,用来增加食材的底味。
4.等水烧开后,下入豆腐皮,用勺子翻动几下,焯水一分钟。
5.焯水既可以去除豆腐皮的豆腥味,也能使豆腐皮的口感更加软嫩,然后倒出控水拔凉。
6.另起锅添入少许食用油,放入姜蒜末爆香,加入豆瓣酱5克翻炒化开,放入青红椒翻炒几下。
7.加入生抽5克,加入白糖1克提鲜,味精1克,搅拌化开调料,即可关火起锅。
8.然后把豆腐皮放入拌菜盆中,浇上刚才炒好的酱汁。
9.用筷子搅动,颠盆拌匀,使豆腐皮和酱汁充分融合,全部拌好以后,装入瓦煲中,即可上桌食用。
10.好了,这道开胃下饭的香辣豆腐皮就做好了,学会了就在家试试吧。
下面是所用到的食材和调料
食材:豆腐片,青红椒,蒜子,生姜
调料:食盐,豆瓣酱,生抽,白糖,味精
㈤ 大埔县美食
百侯薄饼、大埔忆子粄、珍珠粄、笋粄、豆粄、鸭松羹、大埔苦笋煲、大埔凉粉糕等。
1、百侯薄饼:是广东大埔县百侯区传统的汉族小吃。相传清干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
2、大埔忆子粄:忆子粄为大埔风味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末以后,大埔制作的忆子粄已驰誉埔境。产地逐渐向全县扩展。名点忆子粄都必被端给宾客品尝,深得海内外华侨的赞誉。
3、珍珠粄:珍珠粄原名老鼠粄,着名作家杜埃认为此名不雅,故改名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葱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县内以西河一带珍珠粄最为有名。
4、笋粄、豆粄: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豆粄的粄皮的制作与笋粄相同,不同的是内馅以赤豆或白豆为主,咸甜皆可,煮成后用热油浸润,更能显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相粘。
5、鸭松羹: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耐码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鸭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在众多客家小吃中,是保持最传统、最古老的一项菜品。
6、大埔苦笋煲弊亩穗:苦笋是梅州大埔的特产,甘中带苦,苦中带甜。苦笋一般有三种做法:焖煲、炒、拌,风味以咸鲜清淡为主。其中就以苦笋煲最为人熟悉,是一道特色客家菜,是客家饮食文化的体现。梅州特色“大埔苦笋煲”采用山上野生苦笋,搭配猪脚腕肉或三层肉、客家酸租卜咸菜、黄豆、蚝豉一起焖煲,将肉片跟笋片夹在一起吃,口感独特。
7、大埔凉粉糕:大埔凉粉糕已有800年历史。呈半透明凝固状,具棕褐至茶褐的仙人草本色。含胶质多,富弹性,有天然仙人草风味,并略带碱香。食用时,可加入白糖或牛奶,爽滑可口,清凉解热。
㈥ 豆棍怎样做好吃
豆棍这种豆制品的名字非常多,有些地区的人称之为豆筋,该食物的口感非常独特,主要是由黄豆制作而成的,豆棍的色泽是黄白,肉眼看上去非常的油光透亮,并且富含大量的蛋白质,食用前需要用水来进行提前浸泡,可以凉拌或者是爆炒以及制作汤类,那么豆棍怎么做好吃呢?
第一,豆棍怎么做好吃呢?豆棍先泡好如果来不及煮开,切葱蒜沫耳子沫丝大红椒切丝,泡好豆棍煮一下捞出,煮大红椒,煮耳子捞出,豆棍切丝装盘,加入耳子大红椒葱蒜,在用碗开始调汁生抽麻油花椒油红油蒜葱,调好的汁淋在上面就可以了。
第二,豆棒色泽黄白,油光透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用清水浸泡(夏凉冬温)3~5小时即可发开。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火锅等,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风味。腐竹适于久放,但应放在干燥通风之处。过伏天的腐竹,要经阳光晒、凉风吹数次即可。优质脱脂豆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工艺而制成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纯天然制品。其形如排骨,口感筋韧,富有弹性,易消化吸收。其料理方法多样,可凉拌、油炸、卤制、火锅等。经常食用,对预防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非常有益。
第三,豆筋烧肉。做法:煮一锅开水,放一些花椒和料酒,然后把五花肉放进去煮到7成熟,然后关火,让肉就在锅里冷却到不烫手取出,将肉切成块。豆瓣切细,起油锅烧热,炒香豆瓣和姜蒜、干辣椒,将肉块放入翻炒片刻,然后将泡软切好的豆筋放入,翻炒,放香料,冰糖,放适量肉汤,小火慢慢烧待肉和豆筋都耙软了,如果汁还很多的话,开大火收汁。放适量盐,葱节,完成制作。
豆棍怎么做好吃呢?凉拌豆棍。豆棍先提前泡2小时或直接下锅煮20分钟。泡好的豆棍用开水煮一下就可以了备好从辣椒蒜,大葱切丝蒜辣椒切沫耳子泡好,豆棍用开水煮2分钟,在煮耳子,捞出豆棍切条或丝随自己喜欢加入作料,拌匀即可。
㈦ 江西做的油炸豆子粄的详细做法
材料
黄油20克,蜂蜜30克,糖粉15克,全蛋20克,低粉100克顷丛,泡打粉0.25茶匙,蛋白20克
做法
1.黄油软化雀坦樱,信键加入蜂蜜,糖粉拌匀打发
2.分次加入全蛋液打匀,过筛粉类加入,揉成光滑面团
3.5g每个面团剂子,搓成麻花,刷蛋白
4.170°烤15分钟,150°再烤10分钟
㈧ 薄豆皮怎么做好吃
1、凉拌豆腐皮
将买回去的水豆腐皮切成絮状放进锅中,将它焯熟以后,随后捞出来放到菜盘上预留。
提前准备一下小香葱、蒜头、朝天椒,将这种食物都需要切割成絮状放到一边预留。锅中里边倒进适当的油,将切完的食物放入锅中里边煸炒一下,加一下盐。
将烧好的滚油淋在豆油皮上边,随后洒上一些芝麻油、老陈醋,将他们搅拌均匀就好了。
2、青椒炒肉炒豆腐皮
把豆油皮、辣椒、生猪肉切割成条形放到一边预留。还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生姜片。先将生猪肉和生姜片放入锅里边煸炒熟透盛出去。
锅里边再次倒进小量的植物油,将辣椒和豆油皮装进去炒过,自然以前炒好的生猪肉也需要一起添加进来。
用火灾煸炒5分钟上下,加一些盐、鸡精,煸炒匀称就好了。
3、红萝卜丝瓜炒豆腐皮
需要提前准备豆油皮、丝瓜、红萝卜,将这种食物都需要先泡干净随后放到一边预留。用刀割成细丝状放到一边预留。还需要提前准备一些蒜头,将它削皮之后拍成蒜泥的情况。
锅中里边倒进适当的植物油,将蒜头装进去炒出香味,添加胡萝卜丝和黄瓜丝煸炒一下,炒出5分熟的情况下,添加以前切完的豆油皮一起煸炒。
添加的调味料有盐、鸡精、生抽酱油。还需要将这种调味料煸炒匀称,起锅的情况下加一些葱段,菜肴的味儿会更为的香。简易的好多个流程就完成了一盘香气四溢的家常小炒了。
㈨ 豆角粄怎么做
1、伏晌谨将新鲜豇豆虫咬除去除。将豇豆、猪肉切碎。
2、起锅烧油,放入葱和姜炒出香味。放入备好的猪肉、豇豆翻炒至熟。
3、加入半勺十三缺基香、酱油两羹、蚝油谨行一羹、调料精盐两勺。炒好的豆角倒入电饭锅和大米。
4、盖上锅盖蒸15分钟即可。
㈩ 客家粄大全,你最喜欢吃哪种
艾 粄
在客家地区,有一句流传的俗语,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清明时节雨水多,湿气重,而艾能祛湿、健脾胃,所以客家人在拜山扫墓、踏青之余都会采摘些新鲜的艾叶、鼠曲草(清明草、田艾)回去制作应节的艾粄,所以“艾粄”也聚集了客家人的智慧了。
黄 粄
黄粄是传统客家小吃。黄粄的食法很多,可以酿、蒸、煮、煎、炒,还可以切片晒干,暑天时,用穗亮皮来煲糖或煲咸蛋,清凉解暑。蒸软的黄粄片,蘸上蒸腊味时漏下的油汁,风味独具一格。
簸 箕 粄
簸箕粄是着名客家小吃,属于粄的一种。因旧时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后包馅而得名。存在于闽西、粤西、赣南一带,尤其是闽西的西南一带特为流行。样子有些像广州肠粉或梅州捆粄,因此许多人将其混为一谈,其实其工艺和用料上并不相同。
老 鼠 粄
老鼠粄是客家特色小吃之一,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米粉制品为“粄”,原称“老鼠屎粄”,后因不雅改称为老鼠粄。
味 酵 粄
味酵粄是是常见的客家粄类食品,每当早谷登场后,很多客家人家家磨味酵粄以庆祝丰收。这种韧而顶牙风味独特,可以黄糖以及少许酱油熬汁蘸着吃,也可切片加猪肉、香菇炒食,或拌面粉浆油炸。
红桃粄
桃粄寓意吉祥,过年、嫁娶、搬迁等一般都会见到它靓丽的身影。过年过节时,可为拜神继嗣之供品。红桃粄,馅料一般为糯米或者芋头,有时也加菜脯。
萝卜粄
冬至这一天,客家人称之为“过冬”。在客家地区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而吃萝卜粄则给客家人“过冬”增添了浓重的仪式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冬至倍思“粄” ,在广东惠州、河源等地,每逢冬至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打粉做萝卜粄。
仙人粄
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习俗,祖辈传下来说,这一天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这种由仙人草熬成的汁液与红薯淀粉混合凝成黑色胶冻状的粄,清凉降火,俨然是植物界的龟苓膏。
捆 粄
捆粄是广东省丰顺县的地方特色小吃,属于客家菜。捆粄据说是丰顺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
碗粄
碗粄(碗子粄,发粄)是一种客家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在丰顺等客家地区是一种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因它是甜质,且水分较少,送人的碗粄一般一份以四、六、八、十、十二的偶数为吉祥数字。
甜粄
甜粄,又称大笼粄,是客家地区的年糕,寓意来年生活甜甜美美。每逢过年,客家人大多都有“蒸甜粄”的习俗,还有“不蒸甜粄不过年,没有甜粄不成礼”的说法。至今在广东客家地区,过年客人来访,有猜差蒸甜粄的人家都会把家里的甜粄切下一块送给客人,作为回礼。
笋粄
笋粄(sǔn bǎn)是发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传统的客家小吃。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
忆子粄
忆子粄是大埔有名的传统小吃,相传源于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 历史 。忆子粄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软韧粘结,分成小团,撒上适量的生粉,压成粄皮;特色馅料,一般以靓肉片、鱿鱼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米等为原料。
薯粄
薯粄,客家 美食 ,在亲戚朋友聚会上少不了这道 美食 。薯粄的做法:先把一只大薯(分紫色和白色),去皮干净后用工具磨碎,接着在磨碎的大薯里加入鸡蛋、盐、酱油、葱花等调料搅拌均匀,待油热时用调羹拨出一小团的大薯,放键扮到锅里煎,煎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翻面,煎至表面呈金黄色即可。
人缘粄
“人缘粄”是客家一种传统习俗,每当嫁娶时男女双方家里都要蒸“人缘粄”,作为甜点馈赠亲友,取义吉祥、团圆、人缘好。
酿 粄
酿粄又称客家酿粄、酿板,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粤菜系。广东客家地区的逢年过节的小食之一,馅料可以自由发挥,可荤可素,软糯可口,风味独特。南迁的北方移民怀念包子的味道,想做包子,但是因为没有面粉,所以只好用米粉代替了,由此产生了“酿粄”这个食品。
细粄
煎粄
菜粄
菜粄是一种客家小吃。每年的“春节”和“冬至日”还有祭祀先人 都要用到“菜粄”。“菜粄”的做法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做“粄皮”,再来就是做馅料,馅料通常是韭菜。猪肉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