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北最好吃的10大特色小吃,你最爱哪个
湖北小吃大多以米、豆、面、藕制品最具特色,有着鲜明的楚国文化和浓郁的鱼米风情
我最喜欢的就是热干面、四季美汤包、桂花糕啦
‘贰’ 武汉的豆皮凉了还好吃吗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豆皮凉了也是不错的。不过热的时候表皮脆一些,糯米口感也好些~
‘叁’ 武汉美食“豆皮”与武汉的历史渊源
提起湖北武汉的美食大家第一反应肯定就是香喷喷的热干面,但是武汉的美食可不仅仅只是热干面呢,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其中有一个就是“豆皮”。豆皮的历史渊源可跟热干面追溯到同一个年代,也是相当美味的食品。豆皮是糯米和炕焦的豆皮合作而成,外焦内软,味道口感极佳。那么这么美味的食品是怎么出现的呢,是谁创造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豆皮本是武汉农村的乡土风味小吃。每年冬季农闲之时, 家家都烫豆皮,即用早稻和绿豆磨成浆,烫成薄皮,除即时用佐料炒新鲜豆皮尝试外,主要是切成丝子,晒干。即可在春节 用来待客,也可作为节礼送人。此豆皮传入武汉后,起初一些熟食小贩,卖汤豆丝,后用香葱和糯米作馅子,皮即早期“光豆 皮”。有时顾客自带鸡蛋,要求把蛋烫在豆皮上,居然色泽光亮,橙黄爽口,此武汉初期的“蛋光豆皮”。
在武汉,历史最久的是武昌王府口豆皮(今武昌解放路 与紫阳路交叉处),因其为杨家祖传,又叫‘杨豆皮”,开业于清道光年间,因店小未用招牌,直到杨家第四代杨志福, 才于1929年正式挂上“杨洪发豆皮”的招牌。杨豆皮为光 豆皮,由杨亲自制作,具有油重、外焦、内软、清香的特色,经济实惠,颇受食客欢迎。武汉三鲜豆皮的创制人郭春 山和被誉为豆皮大王的高金安,均先后在杨店做过。
1946年,老通城复业,高金安为独创“三鲜豆皮”特 色,在传统的制法上,大力创新,调整配料,精细制作,高金安做的豆皮具有浆清、皮薄、火功正、配料、调味适当均 匀;吃的味香,爽口、外脆、肉软,油重而不腻的特点。 解放后,高金安又不断总结提高创新,将豆皮配料改为猪肉,口条和虾仁,并总结了豆皮馅、豆皮浆、豆皮煎制等 一整套精细的制作方法。使三鲜豆皮皮薄色艳、松嫩爽口, 馅心鲜香,油而不腻,豆皮花色也由三鲜豆皮发展虾仁豆皮、冬菇豆皮等。高金安的制作技能主要为“三关”:即磨 浆关、火功关、下料关。 磨浆关:浆要磨细,干湿恰当,随用随磨,随换清水。火功关:一锅豆皮中途变换几次火候,则充分显示豆皮 的色、味、香、型和外脆内嫩的特点。 下料关:主副料配齐,花色全,加入海味,保持馅子原 汁原味。
50年代中期,三鲜豆皮不仅遍及武汉三镇,还传入广 州、上海、长沙、乌鲁木齐等城市。 1958年 4月 3日下午 3时,毛泽东主席由王任重陪同,第一次到老通城惠济支店,品尝了豆皮。二王曾延龄做的豆 皮和傅汉卿烹任的菜肴。品尝豆皮时,毛主席向同桌的外省领导同志说:“你们那里没有这,这是湖北的风味。”
同年9 月12日,毛主席又第二次到老通城支店,进店就说:“又来 麻烦你们了。”这次是豆皮大王高金安为毛主席亲做的三鲜豆皮。十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汉召开,高金安等师傅到会 为代表们服务。毛主席曾教诲:“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 持下去。”
周总理也曾于1958年陪同外宾在老通城品尝了由豆皮二王曾延龄制作的豆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邓小 平、李先念、李富春和蔡畅等中央领导也曾在老通城二楼进餐。金日成和西哈努克等贵宾及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游客也都慕名品尝三鲜豆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着名电影导演谢添同志曾书“人好豆皮香”、“山河壮丽”赠作纪念。
‘肆’ 三鲜豆皮糯米要蒸软点才好吃吗
是的。三鲜豆皮糯米要蒸软点才好吃。但是也不能太软了岁燃庆,这道菜的精髓就是在于糯米,蒸到软,才会有糯的口感,但是过软就会有软乎握榻的感觉,所以要把段穗握好时间。
‘伍’ 武汉的豆皮到底有多好吃呢
提到武汉的豆皮本地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喳喳舌头,“豆皮”可以说是武汉本地人每天过早必备。
一口下去,绵匝密实充盈在唇齿之间。金黄的薄皮下油润喷香的糯米,各种咸鲜无比的调料顿时让人精神抖擞。再配上一碗武汉人钟爱的蛋酒或糊米酒,人生的快意恩仇也不过如此了。
在许多知名作家的笔下武汉的豆皮都在文字中变得色香味俱全。
豆皮属于糯食,多食用对人体的健康和补充营养物质有极好的帮助。但是有一些脾胃虚寒的人就不能食用。
‘陆’ 湖北特色美食有哪些
1、青山麻烘糕
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省着名的传统糕类特产。是一道糕点美食,主要材料:糯米、黑芝麻、桂花。
糕点呈长方形薄片,白线边,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味。分听装、盒装、袋装等五种规格,是旅游携带的理想食品。
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当地就开始制作千张皮。
‘柒’ 三鲜豆皮主要是哪三鲜
三鲜豆皮其实败掘里面没有豆皮,卖枯卖它是鲜肉,鲜菇,鲜笋为主要馅料,与糯米等配料做馅,用鸡疍面粉煎皮包卷的武汉小食。中逗
‘捌’ 三鲜豆皮怎么做的
三鲜豆皮是非常经典的武汉小吃,几乎每家店都在做。它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鲜蛋、鲜虾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
三鲜豆皮的卤肉做法:
① 香菇和笋干分别用水冲洗干净,香菇去掉蒂,然后分别泡开。五花肉、豆干、胡萝卜、笋干都切成0.5*0.5cm的小丁,香菇一朵切成10小块;小葱切碎备用。
② 糯米提前浸泡1小时以上,然后蒸锅中放入蒸布,放上糯米,大火烧开转中小火蒸半小时到1小时。。糯米蒸好后,盛出备用。
③ 提前调制好一碗汤料:拿一个大碗,放入八角3颗,冰糖4粒,然后放入生抽2勺,老抽半勺,料酒和耗油各1勺,然后搅拌均匀备用。
④ 炒锅放少许油,放入肉丁煸炒,然后放入笋干,煸炒至猪肉全部发白后放入香菇,因为笋干不吸油,所以要先放入笋干煸炒。
⑤ 然后放入泡好的香菇水没过所有的食材,如果香菇水不够,可以适量加一些清水,水量一定要超过食材多一些,然后倒入提前准备好的调料,开中小火焖煮20分钟。
⑥ 然后放入胡萝卜、豆干、榨菜丁再焖煮10分钟盛出备用。汤汁不要收干,卤肉就是需要留有汤汁才好吃。
‘玖’ 第一次吃武汉三鲜豆皮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豆皮,皮比较脆,油多,用料足,虽然份量少,但是味道还是蛮不错的,吃在嘴里外皮焦脆,内里味道丰富,吃起来还是非常馋人的,吃着豆皮我突然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豆皮中的糯米和配菜搭配的是刚刚好,糯米吃完之后,碗中的配菜也能一起吃光,真是很神奇;
豆皮的整个制作过程非常有节奏感,一锅豆皮大概需要8分钟左右,一小份豆皮,10元钱的价格,确实不算便宜,不过味道确实鲜美,糯米颗粒分明,硬度恰到好处,蛋皮很香,口感酥脆,夹杂着香菇丁、干子丁、瘦肉丁、笋丁、榨菜丁等混合卤料,这些臊子的味道非常正,口味咸淡适宜,虽然制作过程的油比较多,但吃在口里没有感觉到很油腻,是武汉人小时候吃到的那种豆皮味道,十分让人回味,
‘拾’ 死不明白:武汉人为什么管糯米粑粑叫豆皮
=.=// 现在外乎旅面店里面的豆皮 根本叫不上豆皮了。。。。。
正宗的豆皮的那个皮 貌似是用绿豆加米加鸡蛋摊出来的。。。。。
所以叫豆皮
皮下面是糯米加些馅料 一般包括 干子,香菇,肉,轮游等等。。。。
主要是你吃的不正宗 所以产生了误会 有机会去 户部巷 首义园吃吃看
汉口那边民岁桐凳生甜食馆做的也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