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武夷山大肠哪里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武夷山大肠哪里好吃

发布时间: 2022-05-15 12:30:32

⑴ 福州哪里美味小吃最多

1、井大路比比香对面的大食馆,水煮田鸡,拍黄瓜,酸辣粉,实在好吃。水煮田鸡一定要沾店里特指的调料。 2、井大路乡里人家的蜂窝玉米,咸淡黄茄子,双味鱼头,鱼头里加了粉丝,粉丝每次都会被抢光。 3、东泰路郑记重庆米线店,里面的重庆米线味道不错,配一碗冰粉,爽。 4、东泰路香香川菜馆的桑拿田鸡,蚂蚁上树不错,尤其蚂蚁上树印象特别深刻。 5、辣不辣酸菜鱼,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酸菜鱼。 6、五一广场买电动车那条街,九频道新疆菜馆的羊肉串,红扒羊蹄,大盘鸡,爆炒羊头肉都不错,价格也实在。 7、晋安河边的实达温泉公寓门口的天山雪,大盘鸡不错。 8、鼓东路上的苗家酸汤鱼火锅,那个鱼很怪,怎么煮都很嫩,汤味道也特别,一段时间不去九有点想去。就是偏贵了一点。 9、庆城市场门口依土捞化对面那个榕城古街牛杂店,大家都说依土好吃,我觉得古街比依土更好,里面的煎包也很不错。 10、别有天茶艺居的萝卜酥饼,是我吃过最香的萝卜酥饼,现作现吃,端上来烫手的很。另外,别有天的杭州菜也很精致,不过在那里喝茶实在冷清。 11、京门大酒楼的醉鸡,用一个小酒坛子封着,味道很醇,也很新鲜。 2、大利嘉城对面一条小路里面的建瓯光饼很香,一块钱四个还是五个,里面夹着霉干菜,我每次去都要去买两块吃吃看。 13、红叶蛋糕的波士顿派很不错,看起来不起眼,吃起来口感极好,一块九块多好像。 4、屏东东方红附近有一个“榕树下”,那个小店在福州也蛮有名的,那里的猪腰卤面我喜欢,上次跟一群朋友去,外地朋友很惊讶,你们连面条都能做成甜的,可是一吃就放不下筷子了。 15、温泉路的百味馆,里面的粉干煮的真好吃,加了泥鳅,糟,酸菜,我在闽清吃过一直恋恋不忘,没想在福州也吃到了。 16、水煮鱼吃来吃去还是东泰路的东泰川菜馆作得最好,但是也最贵,一斤16元。原来鼓东路的重庆小辣椒作得也不错,前一阵又去了一次,颇感失望。 17、东方楼旁一小路,去煤炭医院的,路口第一家湘菜馆“桃苑湘菜馆”,酸菜鱼,芝麻牛肉,都是我每次必点的,而且每每都点上两份。 18、大洋底层的香榭丽舍,湖东路的超亚,还有红叶蛋糕都有提拉米苏卖,个人觉得比提拉米苏西餐厅里卖的好吃,而且价格也只有餐厅里的二分之一。 19、黎明大酒店楼下的全聚德,虽然有假冒嫌疑,但是里面的烤鸭味道也不错,可以半只买,皮和肉片下来包面饼吃,骨头架子熬汤,味道都不错。值得一提的是,那里的面饼比较特别,作得跟别家不太一样,每次带遥遥去,他都要生吃那个面饼,说好吃。那里价格也不算太贵,去了几次,人均消费在50左右吧。 20、鼓屏路上过瞧迷陷,最近很多人喜欢吃过桥米线,我也喜欢。建议过去的只要吃最普通的过桥米线,吃一份三四十的纯粹浪费,而且你不晓得到底这几十米贵在哪里。但是那边的装修俗气,俗气的不行。 21、乌山路拐到西营里市场的路口的聚福园小吃是福州最好的. 烧卖,马蹄糕,糯米糕...正宗福州地道小吃. 22、利嘉城和长安饭店中间的小路上有家猪血大肠化不错,我不爱吃猪血,可那里的猪血确实好吃。那里的牛杂,肉燕,牛排都不错,以前在台江住的时候就爱吃那里的牛杂捞化,现在都没地方找了,也就这里的捞化有点老台江的味道了 23、马尾煤码头的海鲜不错,新鲜品种也多,有一种蟹以前没吃过,好吃现在一说起来就又想冲去吃了. 就是比较远,福州人都是开车下去吃. 24、鼓西路尚干依心拌面扁肉,还有乌山路拐到加洋路上的尚干有冰拌面扁肉.这个算小店了吧. 鼓西路上的太挤了,我还是喜欢到加洋路的那家.这两家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拌面扁肉了. 25、鼓西路靠西门路口的地方 傅记 晚上生意很好,就是绿豆汤、花生汤、虾酥、锅边、粉干之类的小吃 通常9:00…10:00左右人最多,很多的士司机在那里吃,常常堵车 我喜欢那里的绿豆汤和粉干 26、通缉必胜客。自从福州撤的只剩东百那家之后,必胜客作得不是一般的差。 pizza的起士越放越少,而且不卖6寸的了,只卖9寸的,6寸只剩一款中午商务午餐。 烤鸡翅的油越来越少,喝水的杯子越来越土,卡布基诺见不到一点奶星,跟黑咖啡似的,还狡辩他们的卡布基诺就这样。装沙拉的碗越来越小,碗壁越来越滑。 价格越来越高,鸡翅从16变成二十多,沙拉从19变成28,东西却越来越差,生意还那么好,实在士没有天理啊 27、老干局门口一小摊卖的烧饼很好吃 28、双子星大厦对面的福新菜场门口的小吃店的拌猪腰真是一绝 29、洪山科级园里面的实达科技园对面的活鱼小镇的水煮鱼很不错,放的是小辣椒,味道很香!里面的水煮田鸡好!但是现在质量严重下降,可能换了厨师! 30、福州总院食堂的葱爆羊肉很好吃(四楼) 31、在金鸡山公园入口有一家武夷农家的邵武菜挺正宗 32、火车站铁路小学旁味全狗肉味道很好,一夫妻开得小店,冬天吃爽死了,要早去晚了没肉了 33、达明路的“食顶天”,店铺不大,上下两层,但装修满有特色。晚上迟去了一般没有位置。里面菜一般都在6~8元一盘,味道相当好,炒牛肉什么的普通家常菜,做起来就是特别好吃。 上次我们五个人,点了一桌子的菜,大概一百元出头。 35、屏山菜市场对面公交车站旁的卤味很不错。那里的鸭抓最好吃了,一吃起来就停不住了. 每回去都买3.40个鸭抓,回办公室一下就抢光了. 36、达明路口的忠惠小吃,里面的卤味特别好,尤其是卤鸭肠,吃过的都说好。但是一定要去达明路口的总店吃,井大路有个分店,味道差远了。 37、上面有人说道实达那里的桥亭活鱼小镇,其实那家的老店是在铁道大厦旁边的小路走进去。叫“全兴”,两家都吃过,感觉老全兴比新桥亭味道好,水煮鱼,水煮鸭血,盐煎肉,我都很喜欢。 38、井大路路口,东方大酒店对面,有个小小的元宵店,里面的元宵味道不错,价格也很便宜。

⑵ 那个省的人喜欢吃猪大肠

还有脆皮大肠,也是粤菜中的名菜,更是一道绝佳的下酒菜。

它的脆韧和油脂,更能激发酒的醇香。一口肥肠一口酒,肥肠油润、酒浆清冽,缠绵着滑入胃中,美哉。

辣的肥肠粉呲溜呲。
在老陕,吃馍的方式多种多样,最为声誉在外的,是羊肉泡馍。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安人更青睐的是别具风味的另一种——葫芦头泡馍。

当地流传“提起葫芦头,满嘴涎水流”的说法,可见是多么特别的存在了!

葫芦头,名字挺有意思。

这道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小食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肥厚、形似葫芦,也就有了“葫芦头”的叫法。

葫芦头泡馍的吃法类似羊肉泡馍,馍会更松软一些。先将馍用手掰成块儿,泡入以猪大肠和猪肚为主料熬制的原汤中,加熟猪油、青菜、粉丝、香菜、蒜苗、辣子等。吃的时候,佐以辣酱与糖蒜,可谓汤鲜肠肥美,清爽又利口。

据说贾平凹曾对此评价:“生了痔疮的葫芦头最有味,最耐咀嚼。”

真是一句自带气味的评语……而葫芦头所用的确是“肠头”,最靠近猪肛门的那一节,以肉质厚实,纤维紧密而居上。

怎么样,下次去西安,是不是也来上一碗尝尝?

外地人来北京,要是选择吃卤煮……嗯,还真是个有勇气的人。

很多人对北京的卤煮都带点偏见,对吃卤煮的人也是如此。在他们眼里,吃卤煮=重口味

一碗地道的卤煮里,放有火烧、肥肠、猪肺、炸豆腐、可有可无的五花肉。
广东人爱吃卤水,这是它们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而其中的卤水大肠,也必占有一席之地。

特质的卤水渗入到大肠的每一寸。要是在刚出锅的现场,切上一节入口,柔滑香腴、脂嫩软糯、肥而不腻,口腔顿时塞满幸福。这卤水大肠,真是卤得令人心醉。

当然,广东人也热爱肠头。将绳子把肠头层层缠绕、捆紧,在卤水中卤过,肠头便会产生类似猪肚的脆弹口感。

还有脆皮大肠,也是粤菜中的名菜,更是一道绝佳的下酒菜。

它的脆韧和油脂,更能激发酒的醇香。一口肥肠一口酒,肥肠油润、酒浆清冽,缠绵着滑入胃中,美哉。

⑶ 大肠和大肠头哪个好吃

喜欢吃大肠的人还是吃大肠比较好吃 他有大肠那个味道 要是说大肠头的话有点儿肥腻

⑷ 猪大肠哪个部位最好吃

火爆肥肠的话,最细最薄的那一段,大概有七十厘米长,四川俗称箭杆肠也就是最后一段小肠;烧卤要选肉厚有油的大肠,告诉你一个秘诀,红烧肥肠最好不要撕掉太多的肠油,用玉米面搓洗,再用苦瓜烧制,不要用青笋,吃到后来你会发现苦瓜吃完了肥肠还有剩。还有一个地方叫做花肠,肉厚无油,炒得好很脆很好吃,但这段肠去腥不容易,还要改花刀,火候拿捏超过爆肚头。希望满意。

⑸ 福建武夷山建瓯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建瓯特产有
光饼
芝城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芝城光饼独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有的长期离乡的邑人,每次回乡探亲后,再外出总要携带些家乡的光饼以饱口福或分给外地的亲友共同品尝。
其做法是:先把面粉发酵,和好面(10斤面粉约加三斤水),每10斤面粉放盐三至四两、小苏打一两。然后做成直径约7.5 公分,厚度约一公分的园形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一般每个光饼戳一个洞,似瓜子模形。饼面加葱、肉的光饼每个戳两个洞,再把饼坯贴在火炉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这样烤出的光饼是白色微黄,饼面有光泽,表示金面、银边、瓜子咀。后衍生出肉饼、芝麻饼等。南雅镇房村光饼远近闻名并形成产业。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等领导都曾考察过房村光饼业。
豆浆粉
建瓯人对豆浆粉情有独钟,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豆浆粉是百吃不厌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瓯,开始对豆浆粉不以为然。看见街头粉店人进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尝一碗。这一尝便尝出了滋味,也尝出了缘分。再访建瓯时,他便会说:“早餐吃豆浆粉去。”一种美食,一种创意。不知谁人的杰作,把寻常之物豆浆与粉条这般配成对,成就了一方美食。
豆浆粉风味独特,在于选料、制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当天制作的“生粉”,粉条粗细要适中,制作豆浆要选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细。开水冲浆,滤去豆渣,下锅煮沸。豆浆的浓淡最紧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烫米粉,再冲豆浆,后加调料。粉条要烫透,豆浆要热够。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建瓯板鸭
产于福建建瓯市,此鸭历史之悠久远超其他板鸭,有志载:后晋五代十国闽王延政称帝时即为贡品,宋孝宗赵昚时,建瓯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被封建王,领地就在建安(今建瓯),他对建瓯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特产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建瓯板鸭被农业部官方认定为“中国四大板鸭”之一。中国食品总公司的《家禽与传统禽制品》一书中对此做出了明确记载。
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建瓯扁肉
扁肉(也称“扁食”)在北方称为“馄沌”,西南巴蜀一带称“抄手”,广州谓之“云吞”。皮薄馅大,味道鲜美,为各地群众所喜爱。
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广泛流传,但制作方式略有不同。如福鼎带海鲜味,莆田、闽侯尚干等地以剁馅为主。至于名闻天下的“沙县扁肉”乃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根源亦出自建瓯,在制作方式与建瓯扁肉一致,由于选料没有达到精细的要求,所以今天我们在街面上吃的“沙县扁肉”少有正宗。在闽北的建阳市其扁肉以水吉最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从建瓯分离出去的,同样在靠近建瓯的政和其扁肉制作工艺亦与建瓯扁肉一致。在建瓯(特别是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扁肉,在逢年过节一定要做扁肉吃,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传统,从地理上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凡是在靠近建瓯周边的一些县市那里出来的人都会觉得本地的扁肉很好吃,从沙县、建阳、到政和、屏南、周宁,除了周宁不与建瓯直接接壤之外,其余全部都有交界,这些地方的制作手法惊人的一致!福鼎扁肉属于北方馄沌制法,肉馅偏涩。
锅底
以鲜镜头笋烹制的锅底是建瓯风味的第一名菜,不但深受民间喜爱,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睐。
锅底也称抄底,选用鲜冬笋为主料,佐以五花肉、龙口粉丝、金针菜、发紫菜等。
制作:冬笋去头剥净剖开入锅燋熟,捞起切成细丝,再入锅文火焖成棕黄色。五花肉切成箸头粗细的小条,粉丝、金针、紫菜等水发待用。
烹调:五花肉入油锅炒熟,以肉条透明为度,再入笋丝加味煸透,后入粉丝、金针菜翻炒,加少许食糖等调味薄粉勾芡起锅,装缸碗,再撒些发紫菜,染红的蛋丝,葱花。
特点:色泽鲜黄,配以紫菜。红蛋丝、葱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鲜,口感清脆,配以粉丝软滑爽口。
纳底
纳底是福建建瓯的一种小吃,其做法是:每碗(大碗头)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块(如黄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里搅拌均匀(每颗直径约1.5公分)。水烧开把肉拉搓碎放下, 煮熟捞起放下冷水里浸泡。起油锅放下葱头熬出香味,加些白菜丝、冬笋、酱油、盐下锅炒一会,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适量水煮开,地瓜粉加适量水调匀拌下,煮成糊状,起锅前用个鸡蛋调匀渗入,另加些胡椒粉、黄酒、味精、麻油等调料即可,其味香甜鲜嫩。其口感鲜爽口,实为佳品
大肠粿
用干浆粿与大肠同蒸故名大肠粿。
制作工艺:磨米浆,沥干,取干浆搓压成小圆粿片,入饭甑与大肠一道加调味、桂叶同蒸熟。食用时挟出粿片装碗,取大肠剪成筒状,加调味食用。
风味特色:粿片软而韧,味香鲜,油而不腻,大肠鲜脆而无腥臭。
粿包
以“烂粿‘包笋丝、萝卜丝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
制作工艺:先扳好烂粿,稍冷却取烂粿包熟笋丝、萝卜丝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担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萝卜丝,煎在鏖上。
风味特色:皮烂面滑,馅鲜脆可口。
衍生小吃:用粳米粿包芝麻末叫作“甜粿包”,用粳米粿包笋丝的叫作“咸粿包”。
夹鞑子
名称由来:夹鞑子,又名芋饺,以形如小夹鞑而得名。据说是蒙元时代,水北(今称水源)一带人民抗元斗争,兵败转入山中。义军缺粮,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成夹鞑煮食。另一说是当时民间称蒙元为鞑子,百姓受其统治压榨,皆欲吞食之而后快,故吃夹鞑子意指吃掉鞑子也。
制作工艺:今制夹鞑子有无馅和有馅两种。选取红芽芋煮烂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极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适量再揉成面团待用。取猪腿肉如扁食馅的作法制成肉酱,加盐水、碱调匀入平底盘,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锅煮熟。食用时起好高汤,加味精、红酒等调料,滴麻油,撒上葱花即可。
风味特色:无馅者软滑清爽,有馅者皮软滑而馅香脆口。
薄饼
名称由来:薄饼又名春卷,以其卷皮薄如纸而名之。
制作工艺:取嫩白的鲜春笋,去头尾刨丝,先入锅煮熟后烤干。辅料:五花肉去皮切丝,豆腐干切丝油炸过,虾肉剁碎(或用虾末),香菇水发、切丝,韭菜切断,调味用白糖、红酒、酱油、味精等。辅料入热锅,先炒肉丝出油,再入虾肉、豆腐干等,翻炒,熟后倒入煮好的笋丝,加调味适量煸干,快起锅时入韭菜筒再炒,起锅备用。选精粉调成面浆,用手掌挑起热鏖上摁下,烙熟,撕起。生炒豆芽一盘。热锅入稀淀粉水,加糖、盐、胡椒粉、味精等调味,和成火鲁糊。食用时摊两张烙好的薄饼,抹甜火鲁,加馅,挟些许豆芽及二条葱花筒卷包好,即食。也有人包卷结实后下油锅炸黄食用。
风味特色:皮软稍韧,馅香鲜清脆。油炸春卷香酥甜爽,别有风味。
建瓯小吃还有粉丸、包笋锅贴等等。

⑹ 福州哪里有卖好吃的猪大肠

光饼
光饼起源有典故:相传明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为患,时戚继光奉命清 剿,驻节福州,为了军粮供应动脑筋,发明了 以面粉为料,搓捏成直径约寸许,中凿一小孔 可以结串随身携带的小饼块,后来百姓为感念 戚将军灭倭安民之功绩,遂用将军之名以名 饼,藉资纪念。
传统作法:面粉加水作成 面团,利用土制炉,下置火炭,把面团弄成扁 平,一片片贴于炉子周边,用炭火烤熟,再以 铁丝网片来收集。
吃时可夹以焙酥的海苔、紫菜等, 或来上一片腌有薄盐的五花肉蒸熟。

蛎饼
作法是将沾米粉,黄豆粉混合调成 浓浆,把浆馅入一园铁匀内,放上海蛎(本地用 蚝或鲜虾)、紫菜、猪肉碎及芹菜,再盖上些许 浓浆,放入油锅油炸而成,刚炸好时酥香扑 鼻,色呈金黄色,十分诱人,为着名福州街边 小吃。

鼎边糊
又称锅边糊,在福州是市 民常用的早点,汤之味道重要,在本地是用猪 骨、猪大肠、鱿鱼及芹菜等煮成。作时铁锅内盛汤,一般用葱菜、骨 汤、虾米即可,铁锅上方四面以火烤热后,抹 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地浇在 锅边四周,几分钟后,米浆被蒸成五六分熟 时,其边卷起,此时用锅铲把它铲入锅里的汤 中,加上调味料煮至沸后即可食用,食时软嫩 可口,汤清不糊。

红糟
制法:糯米蒸熟,湿度适中,以10公 斤糯米饭配以500g之红�及 200g酒饼酿制成。发酵需时约一个月,酿成时以 麻布榨出红酒。可饮用或用于烹饪,剩下之红 渣即为红糟。

红糟鸡
红糟鸡是富有福州地方特 色的传统名菜之一。以鸡为主料,堪称上品, 糟的妙用,别具一格。
红糟在油中炒至呈黑褐 色,加入姜片、鸡块及红酒(也可用绍兴酒或其 他米酒)翻炒,以生抽或糖调味炒至熟为止,此 道佳肴送酒配饭两相宜,若加水可煮成红糟鸡 汤,佐以面线,美味可口。
红糟可多面化应用,如作 红糟羊肉、红糟鱼头、炸红糟鱼片、红糟螃蟹(与 潮式之咸蟹作法异曲同工)等等。

⑺ 无锡哪家饭店烧的猪大肠比较好吃

大荣世家和小峰夜宵的大肠煲都不错,前者在永乐路永乐家电旁有分店,后者就在永乐路跨塘桥边。相距不到500M

⑻ 哪个地方的人,早餐一般都吃猪大肠

罗山人早餐一般都吃猪大肠,罗山人的早餐离不开一碗大肠汤,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已经家喻户晓。大肠汤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很受当地人的欢迎,还有专门自驾车来吃的。最火爆的老店一天能卖800碗,在罗山街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大肠汤馆,风味独特,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有的大肠汤会比较辣,大肠软烂,汤汁咸辣,口味独特,这是能吃辣的朋友的福利。大肠汤是由猪大肠,猪血,豆腐和卤料制作而成。罗山大肠汤对于罗山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