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坪上哪里炒油饭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坪上哪里炒油饭好吃

发布时间: 2022-05-09 18:58:34

1. 吉祥饭店坪上炒油饭

炒饭是用白米饭家材料, 在锅里现炒出来的!我们台湾的油饭, 是先将"糯米"蒸熟, 再放入材料在锅里搅伴.

2. 苗族的服饰 饮食 民居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 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苗族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其先民居住在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后迁入西南地区。
苗族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距今6 千多年前,便已懂得了"饭菜过煮,得肉便烧"的饮食方法。由于地域广大,自然条件不同,饮食习惯也有差别。苗民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嗜酸辣咸.好烟酒茶。饲养家禽家畜,种植各种蔬菜。
苗家饮食独特的民族风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着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历史悠久,跟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平时很难买到蔬菜和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在制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艺和吃法。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居住的许多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不少民族就以善种水稻着称,稻米是其主食。他们除了一般的蒸煮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制作方法,如香竹饭、饵块、米线、米干、棕子、粑粑、炒米,等等。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刺花菜、铁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净凉拌吃。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药,食之苦涩,但却清凉、爽口、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最为奇特的风味食品,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黄蚂蚁生长在树上,身上约两厘米,腰细腹大,嘴巴里有两颗大牙,多在阔叶处做巢生息、繁殖。
苗族的烹饪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有煮、炖、蒸、炸、醮、烤、烧、烘、舂、生食、腌、炒等,其中又以烧、烤、舂、醮、生食、腌为特色。
烧,即将食物放入火中烧;烤,即将食物用竹、木棍串起,抹上佐料,在火上烘烤;舂,即把肉先切成小块,放在木炭上烘烤熟或在火里烧熟,再回上韭菜、薄荷 、生姜、盐、蒜等佐料。 苗家还擅于制做豆豉、豆腐、灌肠、面酱等。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把玉米、黄豆、蚕豆、红薯片、麦粉团、芝麻、糯米分别炒熟,用茶油炸一下,存放起来。客人到来,将各种炸品及盐、蒜、胡椒粉放入碗中,用沸茶水冲开。客人必须连喝4 碗。
喝茶时,如果客人不想喝了,就把一根筷子架在碗上即可,否则主人会一直请你喝下去。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用冬瓜、桔子、南瓜一类的瓜果雕成花、鸟、禽、鱼等形状,经过数道工序制成香、脆、甜的食物。饮用时,取几块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待客时,男女客人分开吃。长者先开杯,佳肴必先敬客。吃鸡时,鸡翅敬客人,鸡头归长者,鸡爪归小孩吃。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各家争相宴请。用牛角盛酒敬客,是隆重的待客方式。遇到过苗年一类的盛大节日,主寨方家家户户都做迎客准备,将酒放到芦笙场或铜鼓坪上,把客人拥到寨里,由两人举牛角劝饮,鼓乐齐鸣,客人要一饮而尽。
苗族人普遍喜欢喝酒,常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传情,饮酒为乐。苗家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泡酒等。白酒即土酒,苗家人常饮,以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等为原料酿制。泡酒则是在甜酒的基础上掺入适量清水或冷开水即可饮。刺梨酒是用蒸熟的刺梨干掺和适量的米饭,加入自制的酒曲拌匀后,入缸密封。半月后酒化,再用木甑蒸馏,可分别得到20度、30度和50度的刺梨酒。以糯米和刺梨酿制的刺梨酒为最佳,具有消食助气的功效。
"无酒不成礼"已是他们遵守的礼仪,酒是待客议事、婚丧嫁娶、起房建屋、逢年过节的必备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活实践中,苗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苗家饮酒,多因时间、地点和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拦路酒"、"进门酒"、"嫁别酒"、"迎客酒"、"送客酒"、"双杯酒"、"交杯酒"、"半路酒"、"转转酒"、"贺儿酒"、"平伙酒"、"酬劳酒"、"慰问酒"、"鸡血酒"、"陪葬酒"等等。苗族人还极为讲究待客的饮酒礼节,如主人向客人敬酒要敬两杯,谓"两条腿走路",敬酒者双手端杯,按正、反方向敬两周,敬到最后一人时,双方交杯对饮;又如以牛角杯敬酒,客人如不喝完,则"杯"倒酒淌,使人不能不喝。

3. 揭阳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揭阳的小吃主要有以下几种:

揭西擂茶: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分为“净茶”、“菜茶”、“饭茶”、“米骨茶”和“烳米茶”等,春节期间,有配于小吃“米呈”的“米呈茶”,还有正月初七的“七样菜茶”和正月十五元霄节的“十五样菜茶”。潮汕工夫茶,历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更是发端于明代中晚期。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揭西擂茶既可作主食品,又可作饮品,还可作药饮。

4. 苗族人的服饰,饮食,民居。

服饰特色

苗族少女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这也是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网络全书的原因。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说到“服”,不得不想到“饰”。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苗族银饰

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饮食习惯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苗家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了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苗族房屋

苗家整个村寨都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被现代建筑学家们誉为最具生态的建筑方式,木制杆栏式建筑既解决了山地建筑平地少的问题,也解决了农家杂物堆放及牲畜的圈养问题。苗族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西江千户苗寨

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58户,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在清雍正开辟“新疆六厅”以前,西江基本处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着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议榔”是苗族社会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西江的议榔一般是分头在各寨子的风景林中举行。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坡脚寨

坡脚寨位于都匀市东部坝固镇境内,距市区36公里,全寨300多户1000多人均为苗族。坡脚寨因位于坡脚寨

坡脚而得名,全寨民居一律采用“平栏式”建筑——吊脚楼样式,房屋沿着山坡地势自下而上排列,层层迭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走进坡脚寨,首先要过一道“山门”。过了山门,放眼远望,顿觉眼睛不够用。原来作家描写的“世外桃园”!群山环抱,万木葱笼,寨后的群山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清风吹来,山下的竹海随风起舞,苗家女孩用醇香的米酒迎客坡脚以如此独特的礼节欢迎着远方的客人。坡脚寨仍保留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情。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以18响铁炮迎宾,用自家酿造的米酒敬拦门酒,奉送迎宾彩蛋和花带,客人进寨前,有三道“拦门酒”迎客;进寨后,可领略芦笙舞、铜鼓舞、情侣对歌等民族歌舞,其间穿插充满情趣的打花脸游戏。可品尝原法原味的苗族农家饭菜,还可购买“连心带”、背带、围腰、鞋垫、毪子、银饰等做工精美、风格独特的苗族工艺品。在坡脚寨,有两样东西是可以让摄影人动心的,一个是傍山而居冒着缕缕炊烟青瓦迭交的吊脚楼群;一个是当地苗族同胞保留的较为丰富淳朴的苗族文化活动。每当有游客光临这块土地,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会身着盛装夹道欢迎,苗族姑娘分别站在三道拦门寨口,手持自家酿造的米酒,唱起美妙动听的敬酒歌一位一位敬献,让游客和摄影人一道一道“过关”,以示隆重。苗家汉子则吹响大号、牛角号、芒筒,吹奏欢快的芦笙,敲起振憾人的铜鼓,同时鸣放12响礼炮,迎客人寨。待坐定后,苗家人会献上传统民族文化活动。有欢快的苗家舞蹈,芦笙、铜鼓表演等:游客可参与饶有兴趣的打糍粑活动,蘸着黄豆面品尝热乎香糯的糍粑;活动中,苗家小伙还将表演民间绝技上刀山、下火海、口喷烈火、钢针穿喉等惊险刺激的技艺;随后,苗家人会为每一位游客送上一份代表幸福美好之意的彩蛋,和游客一起做打花脸游戏。活动场外,勤劳智能的苗家姑娘还将现场演示苗族刺绣、纺纱、织布。都匀市坝固镇坡脚寨自1995年定为黔南州民族旅游村以来,已接待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中外来客和中央电视台各栏目组、香港凤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在国内外广为传播。

南花苗寨

南花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南花苗寨

南花,苗语称NANGLHFIB,意为欧花河下方。苗语称乌烧河为欧花,南花因处于乌烧河下游,即欧花河下游右岸山塝而得名南花,距凯里市18公里的巴拉河畔苗族村寨南花,为巴拉河乡村旅游八个村寨之一。山寨东依山,西与老鸦寨隔河相望,南距展远1.3公里,北为巴拉河,可谓依山塝水,山水人家。寨中古木参天,木房瓦顶,分上下两点聚落呈点状,寨前有炉(山)榕(江)公路沿河右岸隔河而过。昔日靠划船度河入寨,近年新修南花大桥跨河入寨,实际上成了一座崭新的苗族花桥,从寨前南北跨河入寨,将顺巴拉河而来的“金银财宝”、沿炉榕公路运至的“金银财宝”,均“载入”苗寨,使苗寨“富上加富”的民间传统习俗再现。更为苗寨风光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苗族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一页,更为游客到南花观光提供了方便。

大簸箕苗寨

大簸箕苗寨位于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境内,因为形状像半边的簸箕而得名。寨子里居住着九十二大簸箕苗寨

户人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个簸箕寨里。纺车悠悠,岁月悠悠,古老的山歌在这里传唱了几百年,无论现代文明如何点缀这个古老的村寨,这里依然上演着,男耕女织安详平静的田园生活。吊脚楼是苗家人的杰作,在大簸箕寨一栋栋杆栏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一层使用来圈养牲畜的,二层是用来生活起居的,三层是用来储存粮食的。有些地方建在用鹅卵石垒砌的石基上,寨子里青石板铺的小路也因山势的起伏而起伏。平时寨子里显得很宁静,只有在节日或有客人到来的时候,小板凳一敲,整个山寨就沸腾起来了。板凳舞过去是在生孩子的时候跳的,生了小孩以后婆家要挑着谷子、酒,去女婿家跳板凳舞,一般是在满月酒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婆家挨家挨户地请寨子里的人吃饭喝酒,当酒喝得高兴后就会跳起板凳舞。

格多苗寨

格多寨背山面水,依山而建,寨脚有一条清清河水流过,下游就是美丽的清水江。格多寨分为大寨和小寨,大小寨间现只是几块田相隔。寨中现有230多户人家,总人口1200人。格多苗寨

格多寨几百年来一直沿袭着古老的民族传统,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里,生活着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一个倔强而不屈的民族。伴随着时代的足迹,在不同的时代里格多苗寨涌现出多个苗王,在黔南颇有名气。格多寨祖先原为江西朱家巷,后迁徙入贵州,先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江沿岸.此后部分苗族又沿江而上来到了王司格多寨定居下来.至明朝洪武初年,苗寨开始建立,以后虽历经沧桑,但村民的住房仍然是独特的木质结构吊脚楼。现寨子日常交流语言还是苗语。寨子里是单一的姓氏--卢姓,这与别的苗寨比很有个性。民居多为吊脚楼,从山脚修到山腰,鳞次栉比,具有典型的苗寨风格。寨顶有两棵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保寨树”,郁郁葱葱,气概不凡。来到格多苗寨,少不了的东西,那就是“酒”。在苗家醉酒,这是真诚的表现,主人也因你醉酒而受到寨子人的羡慕。如果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格多寨的苗族同胞们常常还会在寨门前摆上一道拦路酒,让身穿盛装的苗家少女给客人敬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最隆重的礼仪,也是在苗家最高规格的接待方式。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节。格多寨苗族节日甚多,最为着名的就是“六月六”,还有吃新节、”七月半”.过六月六是格多寨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格多寨还有一个最有个性的苗族活动:“祭天神”.格多寨“祭天神”有三个特征:一是程序性特征:事前一个月请祭师,关田鱼,烤酒封坛;事前准备各种祭品、食品及长寿竹;祭器在室内、室外放置;祭祀开始,祭祀按程序进行,结束后主人忌三天钱、米、物不要外借,所借用的器具三天后归还。二是传承性特征:祭师为世代相传.程序为世代流传;咒语(祭语)全部先人编写,至今沿用。三是唯一性特征:贵州其他苗族聚居的地方没有祭天神活动,仅在都匀王司格多苗寨这一支苗族有。格多苗族“祭天神”程序严整、过程完整、行为规范、气氛庄重、色彩神秘、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民族学、民俗学、原始宗教学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格多苗族的歌舞是苗族历史的纪录和再现。在黔南格多寨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州府都匀市每次举办大型活动都有格多苗寨的歌舞助兴。

5. 作文:由某一件事物得到的启示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岸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的。我一直认为,人能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大自然中蕴涵着人生的许多哲理。就像月亮,月圆月缺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究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那日出日落,仿佛刚刚旭日初升,转眼间却已是星月稀疏。夜来香悄悄绽放,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一个个绚丽的生命的结束,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一季热闹的夏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
生命虽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光彩,便可称得上永恒,不是吗!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素材
日本的科学家从蚂蚁觅食中受到了启示.他们开发出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觅食的蚂蚁齐心合力搬运食物,从距离最近的"食物源"顺次向"蚁巢"源源不断地输送信息.根据这种新的信息处理方法,人们很可能开发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的计算机呢.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大自然中林林总总的动物,植物以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向我们暗示着一个个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其中有一种蛇叫响尾蛇,它有一种红外线的眼睛,人类通过这种蛇的眼睛,研制出一种有着响尾蛇一样眼睛的导弹,它的名字叫响尾蛇导弹,因为人类是仿照响尾蛇眼睛制造出来的,所以命名为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导弹能和响尾蛇一样,能用"热眼"准确无误的跟踪敌人,直至把敌人摧毁.因为响尾蛇的"热眼"是根据敌人的温度来判断敌人的位置,飞机,战舰,坦克等这些东西,响尾蛇导弹都能准确无误的命中.法国研制的机动式低空近程全天候地空导弹.主要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以保卫机场,港口要地,也可用于对付巡航导弹.导弹长2.94米 ,弹径0.156米,弹重84.5千克,发射筒长3.02米.战斗部采用破片聚焦型,总重13.9千克,杀伤半径6~8米.动力装置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作战半径500~8500米,作战高度50~3000米.导弹具有半越野机动能力.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蜻蜒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井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km/小时.此外,蜻蜒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跳蚤的跳跃本领十分高强,航空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英国一飞机制造公司从其垂直起跳的方式受到启发,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几乎能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现代电视技术根据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造出了大屏幕彩电,又可将一台台小彩电荧光屏组成一个大画面,且可在同一屏幕上任意位置框出某几个特定的小画面,既可播映相同的画面,又可播映不同的画面.科学家根据昆虫复眼的结构特点研制成功的多孔径光学系统装置,更易于搜索到目标,已在国外一些重要武器系统中应用.根据某些水生昆虫的组成复眼的单眼之间相互抑制的原理,制成的侧抑制电子模型,用于各类摄影系统,拍出的照片可增强图像边缘反差和突出轮廓,还可用来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也可用于文字和图片识别系统的预处理工作.美国利用昆虫复眼加工信息及定向导航原理,研制了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仿昆虫复眼寻的末制导导引头的工程模型.日本利用昆虫形态及特性开发研制了六足机器人等工学机器和建筑物的新构造方式 追问呃呃呃呃。。。。谢谢
回答者: 亲睨 | 一级 | 2011-3-19 11:34

瑶族

1. 瑶族歌舞
盘王节,又称跳盘王,相传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就是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每年到这个时候,恰巧也是秋天收获的时节,为纪念祖先和欢庆丰收,瑶家便于这天会聚一堂,举行“耍歌堂”活动。节日的前一天,寨中就开始杀猪宰牛,备好鸡鸭鱼肉,磨豆腐,做糍粑,将酿米酒拿来招待四方来客。
盘王节场地是在大山中的谷底,称为“歌堂坪”,非常宽敞。庆典当天,从上午开始,瑶族男女老少身着传统盛装走出山寨,他们按不同的身份,排成队伍,汇集到南岗瑶寨的歌堂坪上,耍歌堂开始了。而外来的游客也驾车前来观看,山谷中热闹异常。
瑶族的耍歌堂进行游神、过九州、祭法真等仪式,同时还敲锣打鼓、唱山歌、跳长鼓舞、放铳土炮,跳得百里瑶山震动起来。瑶胞们生活于大山之中,土地比别处更为贫瘠,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谓艰辛,但他们也同样张扬自己的快乐,从艰难的生活中感受歌舞的欢欣和鼓舞。
与众多民俗节庆一样,耍歌堂还是瑶族青年男女开始交往的机会。当青年男女开始对歌时,气氛就更加热烈了。在瑶家,男孩子叫阿贵,女孩子叫莎腰妹,对歌的时候也是他们相互表达情意的机会。
歌唱过,舞跳了,热情的瑶家妹子将邀请外人、来宾一起共舞,到这个时候,来宾们也毫不羞涩,自在地与瑶家人一起舞动起来。
2.瑶族饮食
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芋、粟、麦为辅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冬瓜、南瓜、萝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番茄等。此外,还按季节采摘竹笋、蘑菇、木耳、香菌等作为菜食。瑶族喜欢自制豆腐,特别是湖南瑶族自制的"豆腐圆",鲜嫩可口,是节日必备佳肴。瑶族制作腊肉、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腌制的"鸟酢",是一种着名的风味小吃。糍粑亦是瑶族传统的风味小吃,是节日必备食品。瑶族有喝酒嗜好,不少地方男子饮酒用碗不用杯,特别是节日喜庆,终日痛饮。打油茶是瑶族一种饮食风俗。每天清早起来,烧开水后,架上茶锅,放入一小撮茶叶加油盐小炒,待茶叶香味扑鼻,冲上开水煮滚,即制成喷香油茶。每逢客至,主人常以油茶待客,以示敬意。
瑶族喜喝甜酒。凡有宾客临门,主人先敬上一杯甜酒。还有一种瑶族女人坐月子时喝的甜酒,它与一般的甜酒不同,煮时需加姜片、红糖和鸡蛋,是很好的滋补品。坐月子的妇女喝这种甜酒,可收到强身补血和恢复健康的功效。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僳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开心网
MSN
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209回答时间:2010-3-14 15:36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19721757 | 二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09-3-10 中国某地的民风民俗资料 855 2010-12-28 急求学习中国民风民俗的意义 2010-4-10 关于中国民风民俗的作文 125 2010-2-8 中国民风民俗有哪些 54 2009-12-23 关于中国民风民俗2道题目 15 更多关于各地的民风民俗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中国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资料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50初中作文高手来!!急,写校园八卦,或者是小心眼的。拒绝转载。0回答作文:由某一件事物得到的启示0回答求《康熙来了》鬼叫的音效2回答5我做了一个网站,想添加用户注册和用户留言功能,求代码1回答鱼跃在花见之朝国语下载地址 求一个 我不喜欢在线看 麻烦了 另外不知...0回答30我的周末 英文作文1回答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洁才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神奇与美丽为主题的作文2回答这是康熙来了哪一集?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14条
我没有布鲁,我有林克。米米号:108965172

回答:

国人用红色来表现民族风貌,红色代表着热情、勤奋、能量和爱情等诸多意义。于西蔓也一直在寻找中国人爱红色的原因。中国人天然适合红色

春代表一年的开始,春节那时就是新的一年,春天到来之际,因此叫春节!

饺子源于我国有2600多年历史,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是专门研究秦汉以前多种礼仪的论着,载道:“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但饺子究竟源自何朝何代谁人之手,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既缺乏较为准确翔实的的史料记载,也缺少言之有理的科学阐释,但有两种说道说定饺子渊源也不足为过。

“张仲景说”,饺子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东汉时期,南阳郡涅(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的张仲景,潜心钻研古代医书,广收有效方剂,着成《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对祖国医学发展功勋卓着。他终生以“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为铭,济世救人,情系百姓。长沙任太守,理政三年不忘大堂行医,诊病施药。他见白河两岸乡亲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辞官踮间为民行医。冬天刚到,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服后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来世代承传,人们每年冬至包食娇耳,纪念张仲景恩师。

“李世民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又怕油腻

6. 苗族主要喜欢的饮食即调制方法

苗家饮食独特的民族风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着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历史悠久,跟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平时很难买到蔬菜和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在制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艺和吃法。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居住的许多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不少民族就以善种水稻着称,稻米是其主食。他们除了一般的蒸煮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制作方法,如香竹饭、饵块、米线、米干、棕子、粑粑、炒米,等等。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刺花菜、铁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净凉拌吃。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药,食之苦涩,但却清凉、爽口、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最为奇特的风味食品,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黄蚂蚁生长在树上,身上约两厘米,腰细腹大,嘴巴里有两颗大牙,多在阔叶处做巢生息、繁殖。
苗族的烹饪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有煮、炖、蒸、炸、醮、烤、烧、烘、舂、生食、腌、炒等,其中又以烧、烤、舂、醮、生食、腌为特色。
烧,即将食物放入火中烧;烤,即将食物用竹、木棍串起,抹上佐料,在火上烘烤;舂,即把肉先切成小块,放在木炭上烘烤熟或在火里烧熟,再回上韭菜、薄荷 、生姜、盐、蒜等佐料。 苗家还擅于制做豆豉、豆腐、灌肠、面酱等。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把玉米、黄豆、蚕豆、红薯片、麦粉团、芝麻、糯米分别炒熟,用茶油炸一下,存放起来。客人到来,将各种炸品及盐、蒜、胡椒粉放入碗中,用沸茶水冲开。客人必须连喝4 碗。
喝茶时,如果客人不想喝了,就把一根筷子架在碗上即可,否则主人会一直请你喝下去。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用冬瓜、桔子、南瓜一类的瓜果雕成花、鸟、禽、鱼等形状,经过数道工序制成香、脆、甜的食物。饮用时,取几块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待客时,男女客人分开吃。长者先开杯,佳肴必先敬客。吃鸡时,鸡翅敬客人,鸡头归长者,鸡爪归小孩吃。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各家争相宴请。用牛角盛酒敬客,是隆重的待客方式。遇到过苗年一类的盛大节日,主寨方家家户户都做迎客准备,将酒放到芦笙场或铜鼓坪上,把客人拥到寨里,由两人举牛角劝饮,鼓乐齐鸣,客人要一饮而尽。
苗族人普遍喜欢喝酒,常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传情,饮酒为乐。苗家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泡酒等。白酒即土酒,苗家人常饮,以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等为原料酿制。泡酒则是在甜酒的基础上掺入适量清水或冷开水即可饮。刺梨酒是用蒸熟的刺梨干掺和适量的米饭,加入自制的酒曲拌匀后,入缸密封。半月后酒化,再用木甑蒸馏,可分别得到20度、30度和50度的刺梨酒。以糯米和刺梨酿制的刺梨酒为最佳,具有消食助气的功效。
"无酒不成礼"已是他们遵守的礼仪,酒是待客议事、婚丧嫁娶、起房建屋、逢年过节的必备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活实践中,苗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苗家饮酒,多因时间、地点和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拦路酒"、"进门酒"、"嫁别酒"、"迎客酒"、"送客酒"、"双杯酒"、"交杯酒"、"半路酒"、"转转酒"、"贺儿酒"、"平伙酒"、"酬劳酒"、"慰问酒"、"鸡血酒"、"陪葬酒"等等。苗族人还极为讲究待客的饮酒礼节,如主人向客人敬酒要敬两杯,谓"两条腿走路",敬酒者双手端杯,按正、反方向敬两周,敬到最后一人时,双方交杯对饮;又如以牛角杯敬酒,客人如不喝完,则"杯"倒酒淌,使人不能不喝。

7. 苗族的习俗

1、传统婚姻

这种婚姻当属父母作主的婚姻。当男女青年长大成人后,男方父母作主给儿子相亲,他们认为与某家女儿联姻恰当,男方家就会请媒人上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也认为两家门当户对,便欣然同意。

也有女方家对男方家不甚了解的,往往会作出两种姿态,既不断然拒绝,也不马上同意,而是留一定时间考察。这种情形普遍被认作是有意向了,男方家便会择吉日第二次请媒前去说亲,女方家如若同意,再由双方老人协商,决定嫁娶日期与确认财礼数额等事项。

也有女方家父母认为不合适的,在第二次说亲时,就断然拒绝,这门亲事也就不成了,只得另择亲家。这种婚姻,婚后多数能过得幸福美满,但也有少数并不如意而出现离异。

2、鸡眼婚姻

这是居住在雷山县桥港、掌批、掌雷、桃江等地苗族的婚俗。青年男女长大成人后,虽经媒说定亲,但不算数,还要吃“鸡眼酒”才能最后决定。经择吉日,男方家抬一只公鸡,备一些米酒、糯米饭、肉等礼物,邀叔伯兄弟等到女方家,当晚杀掉送来的公鸡,待煮熟后摆在桌上,由一位长者来看鸡眼。

若这只鸡的双眼都是睁着的被认为是吉利的,此时长者便当即祝福:“鸡眼好两只,富贵在两边,子孙亦发达,福气满两家,祝贺你们两亲家大吉大利”等话语。然后大家举杯共饮相互祝贺,这门亲事便成了。

若鸡眼一只睁、一只闭,或者两只都闭着,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看鸡眼的长者就讲一些圆场的话,劝双方另择佳偶。大家便草草用餐,饭后各散,这门亲事也就不成了。不过,有时双方均属于老亲戚,彼此之间又十分了解,双方的孩子也相配,便经双方父母商定婚事也能成。

3、还娘头婚姻

这是姑表妹嫁给舅表兄即血表兄妹婚姻。姑妈生的姑娘长大成人后,先去问舅父家是否娶姑娘为媳,舅父回话不娶了,姑妈才敢把姑娘向外嫁。

如果舅父决定一定娶姑妈的女儿为儿媳,则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姑妈亦不敢拒绝。血表兄妹婚姻,很少能得到幸福,多数都十分痛苦。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认识有了提高,现在,血表兄妹婚姻已经很少或者没有了。

(7)坪上哪里炒油饭好吃扩展阅读:

苗族的禁忌

(一)饮食禁忌

1、就餐时,鸡头要敬给老年人,鸡肝、鸡杂要敬给老年妇女,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鸡腿则要留给小孩。不准小孩吃鸡血,认为如果吃了长大后办事说话、讲理会脸红。

2、忌在屋里煮蛇肉和吃蛇肉。

(二)节日禁忌

1、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不能斗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2、春节初一,不动刀,不挑水,不扫地,不敲板壁,不赤足须穿鞋,不食粑粑,洗脸水不得倒于屋外,妇女不能去别人家里。

3、春节初一至初三不可在寨内晾晒衣物,认为这样做了,当年会打凶雷,刮大风吹房屋。妇女不能在家中拿针线,可在外用。妇女在外用针线即有人所说的“坐年”(汉语音译意)。

8. 世界最长下坡在哪

自助游云南完全攻略2006-03-21 10:14:20 作者:skyraider 网友评论 0 条 以往春节都回去过年,于是今年就想“搞搞新意思”,就到云南跑了一趟,脸也晒黑了,本来懒的写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游记,可是总有人不断问“去了哪些地方?玉龙雪山到底怎么样,在女儿国有艳遇吗”等等。于是仔细回忆路上的点点滴滴,写出了这篇游记,一方面介绍云南的风光和风俗人情,如果嘴谗的可多关心有哪些好吃的,另外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助旅游的一些心得和很有意思的事情,还有价格等,以免以后大家到那里挨“宰”。

当初在网上看到很多文章,昆明---大理—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是一条不错的自助旅游路线,又听说云南是背包族驴友的培训基地,但身边朋友皆无法同行,于是上网,在一个常去的旅游论坛上发个“英雄贴”,广邀“天下豪杰”同行,然而没料到豪杰没邀到,MM倒来了一个,叫阿纯,见了面一问才知道还是计算机同行。问她说“怕不怕我在路上把你卖掉”,她竟回答“看谁卖谁”,好,就要胆大的,就是她了,于是两人确定了时间以及路线等,买好了来回的机票。又狠心买了部好点的相机,向人讨教了些摄影的基本技术,还有望远镜等等,常用药品也得带,另外云南那边是高原,(丽江海拔2400米,泸沽湖海拔2800米)紫外线很强,太阳镜是少不了的,防晒霜自己是不用买的了,小靓妹爱惜她的皮肤,必不至忘带这么重要的东西:)

又找人要了个“驴标” ,(驴标是新浪网的旅游论坛发起的,一种橡胶做的小牌,画着一个脚印,意喻“走遍天下”的意思吧)把它挂在背包的醒目位置,路上也许可以遇见很多带“驴标”的同道中人。新浪旅游论坛的“驴友”(旅友)特别多,带着驴标,也许可以遇见很多驴友,路上可以互相照应。

这次在云南呆了11天(1月18日至28日),在大理看了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喜洲白族民居,走遍丽江古城,听宣科先生主持的纳西古乐,去了玉龙雪山,游览了万里长江第一湾,走了虎跳峡,到泸沽湖探访女儿国,最后回昆明看了世博圆,走了路南石林。旅伴由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最后的四个人。路上一直住民居客栈。每人花费大约2000左右(机票除外),绝妙的景色使我们不敢吝惜手中的胶卷,共用了胶卷10筒。(想看相片的找我吧)。

D1 踏上征途 / 夜色中的大理古城 / MCA自助旅游者的家园

飞机11:30降落在昆明机场,好大的太阳,忙戴上太阳镜,我们原打算去拓东体育馆那里坐“高直快”汽车去大理,顺便在那里有名的“过桥园”吃过桥米线,谁知一到那里,票已告售馨,于是米线也不吃了,问了当地人,都说南窑客运站去大理的车多,就赶快搭的士到南窑,买好了1点半出发去大理的车票(105元/人),随便在旁边的小食店吃了很不正宗的“米线”,吃饭时一个卖花的小女孩不失时机地过来要我买她的玫瑰花,本大爷嘴忙,正无闲理她,她却突然开始帮我捶背,只好给了她一块钱,看来昆明卖花的小女孩比深圳的手段要高明的多。

上车了。沃尔沃很舒服,全程三百多公里,高速公路修得相当好,路上无甚景色,车上放周星驰的《鹿鼎记》,虽然看过但仍看的有味,也许是心情好的缘故。

约6点半到达大理下关车站。出了站,逃脱了招揽住宿的妇女的纠缠,我们买了张地图,便搭4路公交车到了大理古城。

在大理,要想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以及体验古城里那种宁静以及享受家的感觉,必须住在古城里的当地居民开的白族民居客栈,或者住国际青年旅社或MCA,那里的外国人及自助旅行者多,住下关的那些酒店没什么意思。

到了大理古城南门,下车后我们便看见很多人都推荐的MCA旅社,上面写着MCA---自助旅行者的家园,(MCA翻译是湄公河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这个旅社在网上很有名,很多人极力推荐),我们走进去,里面确实与众不同,门口有一个小房子灯光恍惚,走近看是酒吧和网吧,门边挂着一些鬼面具和其他工艺品,旁边墙壁上吊满了一些摄影和旅游方面的杂志,以及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外文书,墙上贴了一些小纸条,再走进,是个游泳池,旁边一堆火,几个高鼻子的外国MM正在烤火兼喝啤酒,才多看她们几眼,她们便笑了。还有一张旧乒乓球桌和台球桌,我早已被这里特别浓烈的文化气氛折服了。

店主出来,向我们介绍住宿,无意瞥到一间大房子,里面有很多的床,便问“你们一间房子怎么住这么多人”,店主说:“这是男女混居的房间,外国人都喜欢男女住一起,你们也可以尝试”,我正要回答,阿纯却问“有没有其他房间”,店主带我们去里面,里面却原来还很大,是个多层次的庭院,我们要了两个单人房间,床单被褥挺干净,才25元/人。这个旅社就是我们的家了,可以洗热水澡,有洗衣机(需自己洗衣晾衣),随便逛图书馆,还提供出租自行车等,每天还可以免费上半小时的网。我又问了一下刚才那间男女混居的房间每人多少钱一天,店主说10元,如果实在没钱,可以免费住。我张大了嘴巴。

安置好行李,我们去逛古城。因为年前不是旅游旺季,古城街上的人并不算多,街道上两边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红色古香古色的建筑,屋檐做的很精细,大多数都是店铺,多数是卖工艺品、大理石雕、白族扎染布艺的头巾/背包/裙子等,大理梅多,梅子被做成很多吃法,大理的雕梅很有名,把梅子雕成花状,好吃又好看,自然也有很多店卖梅。在古城中逛,我们各买了一两件白族扎染布艺的头巾,小背包,和工艺画等。

我们来到一家“大理白族特色饭店”吃饭,是一家白族人在经营,店主相当热情,推荐我们吃“砂锅鱼”,并声明是洱海里的活鱼,小锅才25元,足够两个人吃的了,对于我们这些爱吃辣的人来说,味道相当不错,里面有鱼,豆腐,鲜菇,还有几种叫不出名的野菜等。顺便问了店主明天怎么坐船游洱海,价格等。

吃完饭到古城的洋人街看了看,两边都是些酒吧,网吧,咖啡店,工艺店,店的招牌都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洋人街的灯火幽暗飘忽,有些吧里是点蜡烛的,很多吧的门前贴着一些比较特别的木雕工艺品和照片。

10点多回到MCA,我们却起了一次小争执,她坚持明天一早先去游苍山,我却想不游苍山,想先去洱海和三塔,跟她说“苍山的景色和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点苍派武功一样很平常”,争执一会没结果,看来出发前对她说过的“要是不听话,在路上把你卖掉”的威胁并不管用。只好明天再说了。

D2 苍山 / 洱海 / 崇圣寺三塔 / 喜洲白族民居 / 大理古城

一大早起来,温度大约在3—5度,洗刷的时候发现自来水却冷的出奇,手都冷的麻木了,赶紧到热水房去洗,却不知道如何开热水的龙头,问了一个女孩,多问几句才知道还是日本人,吉林大学留学的,中文竟说得不错,后来发现店里的小二竟然能说流利的英语,更令我惊奇。

大理风光众多,最出名的当属“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今天的打算是先游洱海,可以从洱海上远眺苍山景色,苍山洱海,电影《五朵金花》就发生在此,大理人把姑娘都叫做“金花”。洱海,因湖形似人耳,气势如海而得名。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海拔大约2000米,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出来街上,本来打算坐公交跑下关码头坐船游洱海,却在路口就遇到一个白族女孩,问我们要不要坐船游洱海,经过激烈而残酷的讨价还价,两个人60元,于是我们去吃早餐,尝了大理的洱丝,象面又象米线,味道一般。出来,白族小姑娘又拉了两个男孩,这两个人后来与我们在旅途上多次狭路相逢,后来干脆与我们一起成了同行的朋友,这是后话。(他们也是深圳的,竟是邻居,住景田北)。一个是小胡,喜好摄影,后来的路上跟他学了好些招数,另外一个是小王,他的堂弟。

我们四人坐小姑娘找来的车来到码头,她说开车的是她哥哥(也许是情哥哥吧),上了一艏相当大的机动游船。

首先开船去观音阁,观音阁在洱海的一个小岛中,途中远看苍山,觉得景色一般,山顶的白雪并不多。40分钟后,到岸,买了门票后,发现观音阁只不过是一栋供奉观音的三层阁楼,拜了一下,看阿纯拜的很认真样子,不由好笑。路上有5个白族少女(五朵金花)问我们喝“三道茶”,没理她们,她们人多势众,有被围攻的感觉。去天镜阁,这个木制古楼气势如虹,极有气魄,大家看相片便知。路上遇见一个老太太向我们出租白族服装,1元/人。穿了上去,我显的有点不伦不类,阿纯却显的极象白族少女,变漂亮了。于是跑上天镜阁顶楼摄洱海景色。下了天镜阁,却发现那两个小子正和一个白族靓妹坐一起聊天,我们凑过去,问了一些白族民俗方面的问题,一起和美女照了张相,那两小子却问白族少女晚上一般有什么活动,她说去文献楼唱歌,两小子便与她约好今晚一起去,俺在旁边听的直发晕,原来少数民族的妹妹真的是很容易泡啊!嘻嘻。阿纯却在旁边偷笑。

出来时白族靓妹因为和我们合照,要收取10元的费用,呜呜,第一次有被宰的感觉。

离开观音阁,我们去金梭银梭岛,岛上是个渔村,写着龙船之乡,上岸看见很多卖烤鱼烤虾的,因为肚子不饿,没理他们。本来岛上有个溶洞,无奈水涨,就淹了。在岛上溜达了一下,品尝了有名的“三道茶”,10元/人,很有意思的,一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无穷,象征着先苦后甜。要到中午,我们就在岛上酒家订了几个菜,叫酒家搬到船上吃饭,很有意境吧。一个是洱海大螺丝,一个海草汤,一个炒野菇,才40元,味道还不错。酒家看我戴眼镜,叮嘱我多吃海草,说白族的人极少近视,就因为多吃海草的缘故,我一听赶忙埋头大嚼海草。

船离开金梭岛,返回古城的码头。和那两小子一起,四人搭个马车去三塔(车费15元),三塔是大理的象征,一定要去看看。也许我们太重了,马跑起来比较吃力,马夫不住吆喝,同时挥绳子,每挥一下绳子,马便以尾巴扫一下马夫以示回敬,很好笑。路上马夫推荐我们去喜洲白族民居看看,说旧时那里是大理的“小上海”,到了三塔公园,门票竟然要30元,两小子就搭车去了喜洲看小上海去了,我们进去看三塔。

公园里面风景不错,三塔卓然挺秀,俊逸不凡,主塔叫寻塔,高69米,数了一下共有16层,底层铸有“永镇山河”四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仔细看,左边的那个塔似乎有点歪。(后来问了当地人,证实是以前地震时震歪了)

三塔摄影后出来,坐中巴去喜洲看白族民居,拐了好多弯穿过数个小巷才到,看了“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特白族民居,坐车回大理古城。走在古城路上,吃一个老太婆的烤虾,1元/串,很鲜美,上面撒一曾辣椒,味道更佳。

晚上又在昨晚吃饭的“大理白族特色饭店”吃饭,木瓜鸡,鲜姑汤,炒野菜,一结帐才27元,到洋人街买好了次日9:00去丽江的车票(35元/人)。

饭后逛古城的街市,到南门和文献楼看夜景摄影。文献楼哪见有人唱歌啊,根本不允许上楼,看来那两小子被白族靓妹糊弄了一回,少数民族的妹妹也不好惹的嘛。

晚上11点回来享受客栈提供的每天免费上网半小时,感觉手有点麻木,敲字也不利索。因为明天早起去丽江,所以晚上就结帐了。

D3 丽江古城 / 狮子山上万古楼 / 打跳

我们坐9:00的车出发去丽江,大理到丽江有2条路,走老路时间要5—6小时,但路上会经过一些风景区如石宝山。我们的车走新路,中午12点多就到丽江了。路上离丽江20多公里我们就看见了玉龙雪山银光闪闪的娇影,玉龙雪山最高的“扇子陡”,海拔5596米,山顶一年四季都有白雪覆盖。华山与其相比竟成了小山丘。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中2/3是 纳西族, 其中又有1/3的居民从事民族传统手工业。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象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叫大研镇,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她座落在玉龙雪山下,雪山流下的泉水形成一条清澈的小河(玉水河)穿过古城中的家家户户,随街绕巷,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格局。街道全用五彩石铺好,禁止任何机动车辆进入古城。海拔2400米

车在丽江新城的客运站停,我们看了一下地图,便从之间一个小巷穿过去,在古城小巷中走了大约20分钟,就到了有名的四方街了,四方街附近小巷中有很多纳西人开的客栈,便宜而且干净方便,看了几个客栈如四方客栈,国际青年旅舍,都差不多,在路上遇见一个客栈老板,被他拉到了他家的客栈住下,他家“鸿运”客栈刚开张,很干净而且安静,离开四方街只几十米,每人20元/夜,还不用交“古城维护管理费”。放下行李,找个地方吃饭,尝了纳西砂锅饭,饭上放些青豆/火腿/腊肉等,不大合自己的口味,就又要了三鲜汤。

吃饭后在古城逛逛,感觉挺不错,春节前是旅游淡季,人不多,又遇见了昨天一起在船上游洱海的两小伙子小胡和小王,他们正在流水经过的桥边树底下喝啤酒,真懂享受。

我们随后上狮子山,登上万古楼俯瞰丽江古城(门票15元),万古楼,楼有五层,斗拱重檐,主柱16根,通天22米,门票上说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第一楼,此话应该不假。万古楼上是俯瞰丽江古城的最佳地点,摄影后下山,在古城的小巷中随意走走,体验走在这种古老街巷的感觉。看看纳西族的四合院,走过木府。

晚上吃纳西小食,不料我俩都吃不惯,那些小食的名字我大多数忘记了,只记得南瓜汤,丽江粑粑,还算吃得下,其他的有很多都没怎么动过筷。

吃完饭,四方街中心竟燃起了一堆篝火,随着音乐响起,一大堆人在围着火,手拉手围成好几个圈子,跳独特的纳西舞蹈,纳西人把这种活动叫做“打跳”,我和阿纯看了一会,步伐仍学不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闯进去瞎蹦,大约9点钟就完了,很多人觉得仍未满足,有个纳西人就吹起笛子,于是又有人开始跳。

我抽空跑商店买了个唇膏,这里天气干燥,感觉嘴唇很不舒服,阿纯早涂上了,唇膏这东西不好向她借,只好自己买一个。

晚上竟然又碰上了小胡和小王,看来不是冤家也聚头。大家商量一下,觉得四人一起包车方便,于是路上由我们两人发展成为四人了。

回来后和客栈主人聊天,才知道他是东北人,以前来丽江旅游,喜欢上丽江这个地方,于是留下来买下这座房子经营客栈。根据他的介绍,我们找了一个司机,决定明天四个人一起包她的的士去玉龙雪山,司机兼做导游。(包车100元/天)。

D4 玉龙雪山 / 牦牛坪 / 白水河 / 东巴神园 / 玉水寨 / 普洱茶园

今天要上玉龙雪山,所以早上特意多吃了点,又买了点面包和水,我们的车9点出发,出了大研古城,往白沙继续北行大约15公里,玉龙雪山就横峙在前方,雪山由北向南排列成13个高峰,这13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象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叫做扇子陡,海拔5596米,司机说它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雪山在蔚蓝的天幕衬托下,象一条玉龙在凌空飞舞。

车开到玉龙雪山的门票处,买票(40元/人)后车一直往里开,玉龙雪山以奇花、异树、雪海、冰川、草甸、溪流等称奇,但路上就只见到路边和山腰都是低矮的松树,有些背阴处还有未融化的积雪,因为这里雪山脚下环境太恶劣,高原的太阳紫外线厉害而且风大、寒冷,树都长不高,司机介绍说很多人开车来到这里都偷偷挑一些比较低矮而特别的松树,挖了拿回去作盆景。

车经过白水河,一直开到牦牛坪下的索道处,牦牛坪位于玉龙雪山景区最北端的山腰,是玉龙雪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末才开发出来的,海拔4500米左右,面积有近20平方公里,景区内生活着彝族,藏族村落。

到索道下,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坐索道上去,来回的费用60元,时间需要40分钟,另外就是骑马上去,大约需要1小时,来回也是60元,我们四人都想骑马,于是大家挑选了四匹看上去很健壮的马,每匹马有一个马夫在旁边牵着走,马上的鞍座很厚实,不会感到什么不适。开始骑马上山,大家都有新鲜感,马夫也比较“识做”,不再牵,让马自己带我们走,他们则跟在后面,这四匹马组成的马队穿梭在狭隘的山路中,路上可以看到还有很多雪,遇到有冰、路滑的地方,骑马比较危险,马夫就跑上来牵马,问了一下,原来这里的马夫大多数是苗族。路上一次阿纯的马打了一下滑,尖叫了一声。小胡小王很潇洒,骑在马背上还抽烟,同时把烟灰往马头上磕。本人不会抽烟,拿着个望远镜四处张望。

大约1小时后到达了牦牛坪,虽然处在海拔4500米,却没感觉到什么高原反应,不禁暗自庆幸自己身体强健。

牦牛坪是典型的高原草甸牧场,我们一上到牦牛坪,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雪山如在眼前,银装素裹,分外清晰,而坪上则是一片天然幽静古朴的草原,层次分明,多姿多彩。草原的边缘是一片片的青松,与雪山相辉映。看那雪山,银色与灰色想参合,很奇妙的景象。最高峰“扇子陡”活象一个张开的扇子。

为了防止游客践踏草原,牦牛坪上修建了一条4到5公里的木道,我们沿着木道走了个来回,一路看风景,我们在这里真正领略到高原地区对人体机能的促进作用,走了近5公里,腿竟一点也不感到酸和累,只是呼吸有些急促,难怪众多球队都拉到云南来集训了,好地方。

大约1点左右,我们要骑马回程了,在2点钟我们返回到了山下的索道处。随便吃了面包,就开车回归,可以沿途游览其他景点---白水河和东巴神园了。云杉坪我们没去,怕时间不够,因为那是典型的原始森林景观,我们在牦牛坪上已经有所领略了。

车拐过一个弯道,便能看到山下有一条从雪山流出的河水,经北向东流去,这就是白水河,我们在此停留了半小时,沿白水河桥旁右边的道路下行,就到了白水河边。白水河首先给你的是清冽明净的印象。雪山的积雪融化后又经岩层过滤,而泉水又不断涌出,最终汇成此河。由于水质未受任何污染,河水冲涮的卵石,清澈明晰,水流在白石上,水的颜色更加明净,所以叫做白水河。

车继续开到东巴神园, 买了门票(10元/人)后,一个纳西族少女身穿古老的东巴服装带我们游览,体会那古老的东巴文化。

只有30万人口的纳西族虽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东巴文”是纳西古老的象形文字,纳西话称“森究鲁究”,意为 “木石之标记”,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这种以图象方法写成的文字,共有2200多个文字符号。跟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言归正传,一个中年的东巴吹响了牛角,对我们表示欢迎,少女解释说,“东巴”意译为智者,学识渊博,掌握了东巴文字才能做“东巴”,目前丽江也只有十几个东巴。

神园建在雪山脚下,周围立着很多鬼神的木雕,有一幅据她说是世界上最长的画铺在中央,(长100多米,宽2—3米),画中描绘了东巴文化人与神与鬼的一些神话故事。少女向我们逐个讲解画中人物符号的意义,我们听的晕晕乎乎,恍入神国。

从东巴神园出来后,去玉水寨游览,与前面提到的几个景点相比,玉水寨比较平常,值得一提的是寨前站着一排共6个年老的纳西妇女,身着民族服装在跳舞,我们在拍照,拍完后其中一个妇女用手指了指,我们才发现前面有个凳子上放了个盆,里面有些钱,哦,原来她们的意思是说随便给点钱吧,于是放了2块钱进去。

玉水寨回来,司机带我们去一个茶庄品茶,品了好几种颇特别的茶,兰贵人,有兰花的香味,虫茶则最特别,是一种昆虫长期食用一种草药,会分泌出一些小颗粒在叶子上,收集起来就是虫茶,据介绍对多种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泡出来的茶略带苦味,这种茶比较贵,因为收集不容易,一小盒就80元。(后来我在丽江溜达,买到了才10元/盒,嘻嘻,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看上去差不多)。

晚饭后,逛古城买纪念品,买了一件文化衫,画有东巴象形图画----马到成功。不错的才35元,我叫他们当即将我的名字吴春林的象形文字涂在文化衫背面,再画上一个感叹号, COOL!!!又赶紧随便买几件木雕以及玛瑙和珍珠的手饰,以备别人问我要礼物时应急。

D5D6 泸沽湖 / 神秘女儿国 / 烤野鸭 / 不寻常的除夕夜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泸沽湖,这个高原湖泊海拔高度在2800米左右,最深处达90米,景色秀美,碧波荡漾,青山四合,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它位于距离丽江300公里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内。当地摩梭人称泸沽湖为“谢纳米”,意为母海,因湖的形状如曲颈葫芦,所以叫泸沽湖。更令我们感兴趣的是湖畔的“女儿国”,当然,并非那里没有男子,而是因为泸沽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何为“走婚”?我们后来才明白的,这是在当地流行的原始婚姻方式,即男人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溜进自己心爱女人的“闺房”与之同居,缠绵一夜后又在第二天一早悄悄地溜走。。。。

我们4个人包了一辆的士前往,2天一共600元,车7点半就出发了,路上好象一直是在沿山腰走弯弯曲曲的下坡路,根据司机介绍,这是云南最长的下坡路,长30公里。走完下坡路,就到了金沙江畔,路沿金沙江修建。中学有一篇课文讲红军横渡金沙江的,所以我们都仔细观看沿途的景色。路上偶尔也会窜出一只山羊,使司机来个刹车,有几次遇到几只猪,在路上悠闲地走,车都得让着它们。

太阳初升,途中看到一个小山村被烟雾缭绕的好景色,于是叫司机停下来摄影。

在一个小店吃完米线,稍微休息一下后继续出发,就到了小凉山的山脉群中了,是个比较穷的地方,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彝族的男女,成年的女子都戴着个象个大黑帽子的头饰,脸被太阳晒的红红的,一路没见到什么靓女。

下午2点终于到了泸沽湖,司机带我们到了观景台远看泸沽湖,尽管心里早作好准备,可仍然禁不住吃惊和赞叹,只能用“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见”来形容。阳光下碧蓝的湖面和四面的青山,一山脉横卧在湖中央,。。。。在这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泸沽湖美丽的曲线轮廊,翠青的吐布半岛散在蓝玻璃镜面般的湖面上,格姆女神山在湖北岸姿容端庄。也许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统,影响了泸沽湖的山水,秀美和缥缈成为这里特点。

车往下开,就到了收门票处,35元/人,进去后,发现路边尽是些招牌名为“女儿国伊甸圆”之类的酒店和发廊,司机介绍说这是泸沽湖的“红灯区”,真正的摩梭人从不到这里,车继续开了十来分钟,到了泸沽湖边了,湖边也是一排木房子,有些已经很破旧,车开进一个名叫“阿夏乐园”的客栈(司机介绍的),先吃了饭,安排好住宿,也是每人20元/夜,已经下午三点了。

我们赶紧出去看风景,碧绿的湖水起着轻微的波浪,湖水里面一堆堆的野鸭在嬉戏,也有一些海鸥在湖上空滑行,拍了野鸭嬉戏后,我们跑到不远处的沙滩上,几只破独木船停靠在岸边,又是一副好景。我们好象外星人来到这里,对什么都感兴趣,不时往岸边的居民家里偷窥,小胡最不象话,追着一个摩梭老妇几十米,乱拍乱照,形态有点。。。。

感觉累了,跑到附近一居民家中吃烤鱼,这家也是摩梭人,一对夫妇,男的叫“八路格依”,女的名字忘了。烤鱼1元/条,泸沽湖的鲫鱼很鲜嫩,烤的很香。“八路格依”向我们推荐烤野鸭,80元/只,3斤重,我们忙问那是否国家保护的动物,“八路格依”不回答,只悄声说,有秘诀,泸沽湖岸这边属于云南,管制比较严,另外一边的下落水村则属于四川管辖,没人管,对岸的属于四川的摩梭人打了野鸭往这边送。。。。我们不禁咋舌。

6点多钟的时候,太阳要下山了,黄昏的湖色最美,不可错过时辰,于是又赶拍照片。商量好了明天早起看湖边日出,今晚则到居民家造访。回到客栈,突然发现不见司机,忙问司机到哪里去了,有人诡秘地笑,我们不禁起疑,难道是“走婚”去了,于是大家都骂司机没良心,也不叫我们一起去,阿纯在旁边幸灾乐祸地偷笑。

今天不巧,晚上停电,要吃晚饭时,小胡嘴谗,拉着我们到“八路格依”家吃烤??(此处略去两字),点着蜡烛吃??的经过就不说了,自己该忏悔。喝了摩梭人酿的白酒,因为本人很少喝白酒,所以感觉跟商店卖的白酒味道没太大区别,小胡却是酒鬼,识别出这种酒好。一边喝酒一边跟那居民神聊,仔细问了摩梭族的风俗,原来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问了走婚的规矩,原来走婚还有很多的。。。约束,比如半夜去女方闺房的时候不能引起狗叫,否则女方不会开门,。。。还有很多很多,摩梭人的女子权高位重,辈分实际上跟我们封建时的汉族是倒过来的,女子辈分最高,由女子掌管财务。任何人可以多次走婚,直到找到合意对象为止,就可以结合,永久在一起,生儿育女,从此不再走婚了。我们小心问男主人,走婚过几次?他说“数不清了”,我们不由暗暗吃惊,“八路格依”说每晚村里都举办篝火晚会,如果有摩梭女子在你手心敲一下就表示默许你今晚去走婚,我们听了连忙告辞出来去看篝火晚会,不料因为停电走的慢了,又在路上碰见刚参加晚会的人回来了,说已经结束了,大家都叹错过时机。

一抬头竟看见满天的繁星,密密麻麻,一生中从没见过哪个晚上竟然有这么多星星,在高原湖泊中看星星也是一件乐事,可惜自己连北斗七星都分辨不出来。

回到客栈,司机仍然没回来,于是大家一致谴责,该死的司机独自出去偷欢,嘻嘻,我们都是有色心没色胆,只能回去睡觉。因为车上颠簸了7小时,所以都比较困。

7点多醒来,顾不得寒冷的自来水,匆忙洗刷后奔湖边,云南那边天都亮的迟(大约比深圳晚一小时),晨曦中泸沽湖显得格外安静,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