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竹山好吃的土特产有哪些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竹山好吃的土特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11 04:40:32

⑴ 竹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很好吃的地方

竹山[编辑本段]1、人物 [清]嘉庆、道光(一七九六―一八五o)时江苏扬州人。善刻松子,所刻红楼梦松子,每子一人,题“道光四年邗江竹山”。《王敦化稿》 [编辑本段]2、山 英山再向西五十二里的地方,叫做竹山。山上多乔木,山背阴的北坡蕴藏着丰富的铁。山上生长着名叫黄雚的草,形状像臭椿树,叶子像麻叶,白花红实,果实的形状很像赭,将它浸在水里洗澡,可以治疗疥疮,也可以治疗浮肿病。山中生长着一种叫豪彘的野兽,长相与猪相似,但长着白色的毛,毛长如古代妇女头上插的簪子,顶端却是黑色的。竹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渭水。山向阳的南坡生长着茂密的竹箭,亦多产苍玉。丹水也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去,注入洛水。丹水中盛产水晶。人鱼生活在丹水中。〔赭,是赭石,即赤铁矿,我国古代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古人说:“上有赭者下有铁。”豪彘就是箭猪。〕 [编辑本段]3、地名 竹山县,湖北省十堰市的一个县,在鄂西北。 竹山村,全南县陂头镇的竹山村。 竹山县: 开启中国古史宝藏的钥匙——庸国 (传说中的“庸人自扰”……) 庸人自扰、庸庸碌碌、平庸无为……庸,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含贬义的字,庸人,则是一群没有才干、没有理想、没有智慧的人的代称。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上古时代,正是一群“庸人”建立了一个以“庸”为名的国家。庸国这个古国,在历史上并不平庸。 盛极一时的庸国 古庸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发祥地,与黄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样,同是中华文化之摇篮。在辉煌文明的推动下,古庸国曾经盛极一时。 庸国的疆土,比早期的秦及周宗姬封侯国及巴国还大,与南方自己崛起的楚国不相上下。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时,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小者仅五十里,秦在春秋周平王时只有一个赵城,周早期的巴国疆土限于四川的东、北部及重庆的东、西、北部,楚国疆土限于江汉平原至鄂东、南及湖南北部一带。而古庸国,则是一个横跨长江至汉水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 以前,人们对庸国不是很了解,以为庸国是楚国的附属国。实际上,庸国包括麇(jūn)、儵(shū)、鱼、夔等附属小国,其东部含古麇属地,东南部含鄂西及湖南张家界市及慈利、桑植等县,今巴东、兴山、秭归、建始等县,是古代夔国的领地,当然也是庸国所属。历史上着名的屈原就是秭归人,其先祖就是庸国的一位国君伯庸。 事实上,商汤至周早期的庸国疆土还应包括现今的荆州市及荆门市的南部到今钟祥一带。楚国国都原本在丹阳(今河南淅川)。今天所说的楚国都城郢(现荆州市北纪南城),原本应为庸国所属,后被楚国侵占。 庸国的南部包括今天重庆的东北地区,含万洲、开县、梁平以北各县。《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四川首州府,周庸国地……四川大宁、奉节、云阳、万县、开县、梁山(今重庆梁平)皆其地也。” 庸国的西部应包含现今的陕西省汉中市大部分属地。《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中)本附庸国,属蜀。”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属地。 庸国的北部包含今天的湖北郧西县、陕西旬阳县及商洛东部。郧西县古称上津县,隶属金州(今安康市)。《太平环宇记》、《舆地纪胜》都说,金州“于周为庸国之地。”在史书的记载中,陕西商洛一带在夏商时期的归属并不明了。大概其东部部分地区也属于庸地。据《魏书》记载:“皇兴四年置东上洛,永平四年改为上庸郡。辖商、丰阳二县。”上庸郡就是商洛东部丹凤、商南、山阳一带。名为庸郡,可能与曾经是庸国属地有直接的关系。 庸国疆土如此之大,在春秋前期少有。这样大的一个独立古老国家,被误解成楚国的附属,是非常可笑的。 疆域广大的庸国并非是徒有其表,其国力也非常强大,地位、声望都很高。 庸国在商朝时期,是群蛮之首,湖南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归集在庸国的麾下。这与庸国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实力、威望是分不开的。庸国在春秋时期称雄于楚、巴、秦之间,曾打败楚国几次入侵,以至于给楚国造成迁都的威胁。最后的庸楚之战,楚如果不联合巴、秦,单靠某一个诸侯国想灭掉庸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庸国不仅国力强大,其爵位也很高。《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仪礼》说:“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庸国国君世代为侯伯,其他诸侯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周时分封制度是严格的,非伯者不能称其为诸侯,故楚子威逼周王室给其封号,“欲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庸即为伯,说明其地位很高,也充分证明庸国的强盛。 庸国大事记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时,周武王联合西土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和方国,进攻商国。庸国名列于八国之首。 公元前611 年(楚庄王三年),庸国趁楚国闹饥荒之际兴师进攻。楚庄王联合秦国、巴国反攻,灭亡庸国。 分历史阶段叙述: (一)史记中南蛮领袖时期(神农时代——公元前611年) 炎帝作为汉水流域文化宗师开创了南方文化新的繁荣时代。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六千年前,秦岭——淮河以南就已经广泛种植稻谷。稻谷的种植大大解放了劳动力,使人们有空闲从事娱乐,文艺就得到发展。那时的文艺以巫术治病走向巫舞傩戏的祈天娱人,因此出现出土文物中的那些石、骨、玉等质地的装饰品和岩画作品。 居住在堵河沿岸的人群自称为“庸人”,其地方称为“上庸”。上庸得名于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典故,因抟土、炼石,那座称为“天梯”的灵山之巅被削平,《地名志》说:“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补天之梯也,在今竹山县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 “上庸”一名的由来固然神奇,但能够懂得这个名词所象征的文化学底蕴的人也许不多。众所周知:庸者,中而平也。守中持平,正是中华文化的真谛。孔子哲学的根底正深植于“中庸”二字里。中庸不是折中主义,不是庸人消极避世,而是在洞悉宇宙大道物极必反的深层真谛后采取的最佳生活态度,即“抱中守一”而臻于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善不恶的解脱化境。 居中而庸,是生命直趋升华的一条捷径,是人类智慧峰顶上的灿然常开的一朵雪莲。惟有中庸,才能实现天人合一、和合通变、直人大乐的永恒幸福。堵河人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虽然居于文明的峰顶之上,仍然守着中庸的那份清醒、那份慧悟、那份解脱,数千年如一日,冷眼看历史沧桑变幻,一如既往地守候着这方创世的圣地,这块流浪者们最初的旅行驿站。居上而庸,这就是堵河人寄寓在地名词义上的大智慧。 据王国维对庸史的研究成果和<通志·氏族略>及蒙文通的<古代民族迁徙者>记叙:堵河流域的上庸,尧时是其长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在此发明围棋,与父帝尧战于丹水之浦。“尧时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围棋,无疑进一步开启了民智:反叛和聪颖。 在夏商时代,庸人有一些独特的文化风采,比如:因善于铸造青铜器被称为“镛人”,据说商代的许多鼎器、大钟都是庸人的杰作;因善于筑城建房而被称为“墉人”,史载公元前1059年,周请庸人筑都于洛邑,今竹山县文丰乡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三千余年风雨仍然屹立,表明庸人的建筑艺术的确很高;庸人又是史料中所称的最早饮茶的先民,“茶风源于巴山楚水间”。然而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庸人的军事艺术水平,“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古代战事考》)。 商代,庸为侯国。定都于竹山城东南四十一里的方城山。《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湖北通志》载:“方城天险之保障”。《民俗博览》载:“庸人好巫,端公疗疾,其效神验,乃上古遗风也”。在商代崇尚巫风祭祀的时代潮流中,堵河的巫文化得以张扬。 至周代,庸国因率群蛮伐纣有大功被封子国。《尚书》说:“武王兴兵伐纣,庸率卢、彭、濮等八国以兵相从。”灭商之后,庸国作为南方群蛮的领袖以军事实力奠定了,疆域也拓展为占有今陕西的山阳、镇安、柞水、安康、汉阳、紫阳、岚皋、平利、镇坪,四川的巫溪、巫山、奉节,湖北的竹山、竹溪、房县、神农架、兴山、姊归、巴东等县,即整个秦巴山区的大部为庸之辖属。国都仍在竹山的方城。 至春秋时代,庸国与楚国抗衡,东威摄楚国的崛起,西牵制秦国的扩张。庸人主要的敌人是楚国。楚国后于庸而崛起,有代庸而为“百濮之长”的态势。 公元前611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庄王在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楚之四邻乘其危难群起攻楚。庸国国君遂起兵东进,并率领南蛮附庸各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国危在旦夕。 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公元前611年,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三国所灭。实现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壮志。 梁启超在评价庸国亡时说:“楚庄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巴庸世为楚病,巴服而庸灭,楚无内忧,得以全力争中原。”更为重要的是楚人兼并上庸国后吸收了庸先进文化国力大增,据考证,屈原先祖是庸人,庸文化成为楚文化的先河。 庸国占有逐鹿中原而问鼎的最佳位置,但伐楚未成反成楚之附庸,使楚得以窥中原之虚而入之,实在是“庸人自扰”。究其原因是:庸国人背离了地域传统文化“守中抱一、和合通变”的内在精神,过份张扬武力、得意忘形,以致坐失良机。然而,庸国的灭亡是上层贵族势力的不幸而非堵河文化的溃灭,恰恰相反,堵河地域文化在“朝秦暮楚”的政治动荡中吸取异域的秦、楚文化得以在隐逸中保存下来。自此,堵河以古巫养生为特质的地域文化完全退出政治舞台而隐居于民俗之中绵延下去。 (二)辉煌后的沉潜时期(公元前611年—公元968年)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秦楚争雄的此消彼长,上庸归属不定,朝秦而暮楚。 秦汉时期,分天下为郡县,上庸县属汉中郡。大批不满秦朝专制苛政的难民纷纷逃入秦巴山间的上庸郡大山老林中。 三国时期,为上庸郡。甘露四年(259年)为新城郡,下领堵河流域七县,孟达曾任太守,曾有长诗《上堵吟》着称于世。“魏咸熙元年为公国,封刘后主(禅)”(《华阳国志》) 两晋时期,上庸郡曾为清河康王子铨封地庸王国”。上庸郡成为逃避战乱和苛政的最佳避难所,这就有上庸郡治下的武陵县渔人闯入桃花源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南朝时期,上庸郡领九县。是为“上庸郡领九县”。 宋天监四年改上庸置安城县,立罗州。西魏废帝元年(552年),罗州治上庸,以扶猛为刺史,统上庸一郡。废帝改新丰为上庸县,改安城为竹山县。即今竹山县南部为上庸县,北部为竹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599年),改罗州为房州,领竹山、上庸三县。大业三年废州置郡,郡治在擂鼓与竹溪界边的县河堡,领光迁(房县),永清(保康)、竹山、上庸四县。 唐朝时期天下分十道,竹山、上庸属山南东道房州,州府设在方城山,贞观十年移治房陵。 唐贞观十年是个转折点,竹山(上庸)作为秦巴山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 宋开宝年间(968—975),省上庸县入竹山县,奠定了沿用至今的竹山县建制规模范围与名称。“竹山县”的历史开始了。 自公元前611年到公元968年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堵河地域文化史随着中华大地政治风云变幻而进入辉煌后的沉寂。 然而,竹山一带的《竹枝词》通过刘禹锡的发现介绍给盛唐诗坛吹送了一股强劲清丽的新风。一时间,堵河人口头传唱歌谣成了唐宋以降的大诗人骚客效仿的范本。下里巴人,和者众多。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巴山楚水奉献给华夏文苑的就是这样优美的绝唱。 堵河文化是典型的自娱型民俗文化,它弃绝了一切的功利主义,它是堵河人内在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和无意识渲泄。堵河文化没有文字、书籍作载体,也没有代表性的士族文豪,更没有为皇帝御用的大翰林大学士,它扎根在泥土中,绽放在人迹罕至的秦巴山间。“君子以无名自隐为务”,以致使后人难以借助显态文化表征来给它诠释,只能从口传心授至今的民俗丰富载体中去感悟当年的那份飘逸、那份自由、那份坚实、那份神奇、那份豪野之气。 (三)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时期(968年一1949年) 自宋开宝元年上庸、竹山二县合一为竹山县开始,堵河流域的主要地区竹山县建制趋于稳定。此际中国进入稳定的封建时代。 元代置行省,竹山县属房州襄阳路。明置布政司,竹山属湖广布政司郧阳府。清隶湖北省郧阳府。 堵河流域位于川陕鄂三省交界处,历来为“秦楚走廊”、“楚蜀通道”。堵河为“通向四川的盐道”和“通向江汉的中药材之路”。这个地区的居民由东西南北流民杂居混成:(1)远古土着先民后裔;(2)庸人后裔;(3)巴人后裔;(4)濮人后裔;(5);蜀中流民;(6)三秦流民;(7)荆楚流民;(8)豫中流民;(9)叛逆巨匪流民;(10)流放士族后裔。多地区、多民族、多阶层、多成份的流民把堵河作为逃避战争、早涝、赋税、瑶役、仇杀的“避风港”和“桃花园”,在这块相对肥沃、偏僻、封闭的土地上共同开拓新的家园。与此同时带来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独具风格的异域异质文化因子,给堵河文化带来新的冲击、新的形态。 对堵河文化给予巨大冲击与极大丰富的历史契机有三次。 第一次是明代成化年间的荆襄大移民浪潮。明朝周洪谟在《创置郧阳府纪》中说:“成化七年,荆襄流民百万,有司逐之,渴疫者过半。天子籍流民十二万三千余户,因割竹山之地置竹溪,割郧津之地置郧西,使流寓、本着参错以居。于是就郧县城置郧阳府,以统房、竹六县。”此次移民仅堵河流域的竹山、竹溪一带即安置七万余户近三十万人。其数目大于土着人一倍。自此,这占人口1/2的荆襄移民自然而然地将江汉平原先进的平川农耕文明和集市商贸文明带进堵河,使堵河土地、资源得到更有力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以中药材等土特产交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活动,培育出外向型农业文化。 第二次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和白莲教起义军残余大量逃人竹山,以隐蔽形式定居下来,约有5万余人,繁衍为特殊的部族。据《清史稿》载:竹山一直是白莲教和太平军的大本营,也是他们劫后余身的幸存之地。据《竹山县志》记载:“竹山匪患连绵不绝,每三年平均一次大暴动”。农民起义军后裔继承了先辈的刚烈血性,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竹山近一千多年历史上爆发过600余次大大小小的起义。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种族心理培养出李来亨、王聪儿、马二姐、张振武、施洋、熊光文这样的志士。在堵河人血液里涌动的既有“竹枝词”山歌里的那种柔情蜜意,也有施洋怒斥吴佩孚演讲词里的那种匕首投枪。堵河文化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背后蕴藏着时代飓风的“风暴眼”。阴柔和阳刚的交融构成万物变化的两面性的有机统一,当民族和人民的生存处于危险关头时,刑天舞干戚的金刚怒目正如佛门智者的“狮子吼”,把沉迷于酣梦中的人们唤醒。反叛精神从另一面丰富了堵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强“穷则变,变则通”的创新色彩。 第三次机遇是抗日战争时期,武昌、黄冈一带的商人被迫迁徙于堵河,这时,为逃避战乱,约有8万人逃进竹山、竹溪一带定居,带来的是“九头鸟”的商业文化因子和黄梅戏。使得堵河文化得以同站在时代前列的武汉都市相接轨,并产生城关、宝丰、官渡这样较繁华的秦巴集市。与此同时,外面世界的洋货进山了,山里的土特产顺着堵河流进了湖广。 与移民文化粉墨登场的同时,堵河地方特有的古巫文化在民众中仍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给乱世、衰世的人们心灵上频添了许多安慰。 三次移民潮给堵河地域文化带来先进的平原耕作技术,先进的商品经销意识,蔑视权威的反叛精神和大都市的价值观念,使堵河文化在痛苦的蜕变中迈向近代化。 接受了新因子的堵河文化在经历外来异域文化板块的撞击与挑战后,在时代精神的洗礼中重新进行整合。在文化整合的造山运动中,堵河为辛亥革命奉献出军事总指挥、国民党元勋张振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奉献出中国劳工第一位大律师、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施洋,张振武和施洋以秦巴山一般伟岸刚烈、以堵水一般豪迈奔放屹立中国社会大改组、大变迁的最前列,参与缔造民主与自由的新世界的大运动,生动地体现出堵河文化风采和这种特色文化培育出的独具魅力的人格,尤其表现出堵河人强烈的反叛精神和和合通变的革新意识。 顺应自然,善于养生;改造世界,敢于创新;追求自由,热爱和平;致力幸福,不断革命。——堵河地域特色文化赋予堵河人刚柔相济和合通变的鲜明性格。 堵河以古巫为特质的地域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将异域异质移民文化纳入自己的旗帜下,贯注以伏羲、女娲伟大的创世精神,蚩尤、丹朱强烈的反叛精神,以及庸人特有的和合通变的文化基因,使整合后的新型堵河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连续性,实现异域移民文化的本土化。 (四)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贯注和提升时期(1949—)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堵河地域文化漫长的发展之旅终于矗立起划时代的界碑。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在农民翻身的热烈鼓点声中升起鲜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以强大的力量改造着地域文化,下里巴人竹枝词和堵河号子、竹山高腔被赋予强烈的政治内容和时代新生活的色彩;傩戏和巫术被当作封建迷信而受到批判和抛弃;由地域文化中的糟粕所滋生的各种邪教、反动会道门组织受到有力的镇压,新型社会主义农民文化应运而生。这种文化仍然继承了巴楚文化中的浪漫热烈、奔放豪迈的高调浓色。 地域特色文化怎样才能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这个课题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仍然没有得到很圆满的解决。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思潮泛滥,文化成了政治简单的传声筒,时代精神成了简单的几句政治口号,地域传统文化的精华被当作糟粕抛弃了,从而丧失了自身的特色。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堵河地域特色文化出现复苏的生机。余曼白代表的堵河剪纸艺术进入国际艺坛,展现出堵河地域文化独特的审美视野和表现风格;罗维扬主编的县级文艺刊物《堵河文艺》进入国际文化交流展厅,代表当时中国县级文艺刊物的水准,并以之为阵地培养了一大批文学艺术作者群,乡土文化得以张扬。小荷才露尖尖角,堵河文化以艺术的幼苗显示的是土壤的肥厚。 九十年代中期,竹山县全面开展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消除精神贫困的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农民自觉地用政治、道德、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十星级创建活动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同当代历史发展对农民的必然要求结合起来,致力于农民的全面发展。 竹山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各大新闻传媒的重视和关注,1996年冬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把学习“竹山经验”作为主题,由此,“竹山经验”走向全国,成为精神文明创建史册上的一个专有名词。1997年春,竹山县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定为国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点,同时成为与张家港、天津和平区、大连并肩的全国“四大文明创建典范”。 透过社会纷纭复杂的表象,我们透视到“文化力”的巨大作用,“文化力”往往是某些泡沫似的政治运动、文化运动乃至经济运动幕后的导演。竹山作为贫困山区的特困县一举成名并非偶然,实际上是地域文化独特的丰厚底气使然。地域文化发展走势和民众的心理需求构成戏剧性突变的“内因”,而时代精神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发展则是其“外缘”。 社会主义需要精神文明创建成为群众自觉行动,民众需要精神理念作为生活的目标与动力,地域文化需要在暗河低谷中寻求振起的突破口,三者的内在机制在历史特定时空点跨世纪转折关头终于因缘和合,揭开了地域文化复兴的序幕。 堵河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化根的苏生,是世界文化壮丽的回归,让文化更好地为人的自由与幸福服务,推动人类由物我对立的必然王国向物我一体的自由王国进化。——这就是堵河文化始终不渝的神圣使命。 因此,堵河文化必须重新审视人类文化所有成果并予以最大限度的吸纳消融,在壮丽的回归中重建新型范式;堵河文化必须借助强大的文化复兴浪潮和思想与实践的双重启蒙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堵河文化必须抛弃实用主义和盲目迷信的枷锁,在跨世纪戏剧性矛盾冲突中再度振起,凤凰涅磐。 《山海经》中的记载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囗,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出自《山海经 西山经》

⑵ 十堰竹山有什么特产啊

1.竹山绿松石 绿松石工艺名称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绿而得名。其英文名称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但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在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6500~4000年)遗址……
2.竹山肚倍 竹山肚倍 竹山县是着名的“中国肚倍之乡”,气候非常适合肚倍树的生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该县就致力于做大做强肚倍这一独特的林特资源产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肚倍基地建设,培植和壮大肚倍加工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得升肚倍产品的产销规模。近几年来,通过人工栽培,全县肚倍面积达到近5万……

3.圣水绿茶 圣水绿茶产于“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湖北省竹山县,覆盖全县15个产茶乡镇,20余万亩茶叶基地。产品精选上等茶芽,采用传统工艺,精心加工而成,产品独具天然花香、滋味鲜醇、汤色绿且明亮、入口清甜,饮罢回甘生津,齿颊余香,喉部湿润甘甜,神清气爽,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当地种茶品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
4.竹山郧巴黄牛 十堰市名特产品。郧巴黄牛是我国南方优良黄牛品种巴山黄牛的粗壮型,个体较大,肌肉较丰满,耐力强,善爬山,抗病能力较强,适于山区农耕和运输使用。郧巴黄牛主要产于十堰市的竹山、竹溪、房县等地,郧西、郧县、丹江口市亦有分布。最早发现于竹山县得胜镇庙垭,故称庙垭牛。1974年竹山县农业局在庙垭建立庙垭牛配种站……

5.竹山郧阳大鸡

⑶ 竹溪特产有哪些

魔芋:魔芋精粉被称为"东方魔粉",是重要的食品和医药,远销东南亚各国。1994年"天竹"牌魔芋系列食品在乌兰巴托荣获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双竹"牌魔芋面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99中国国际农业览会优质奖,竹溪县被誉为“中国魔芋之乡”。全县种植魔芋面积达到2.8万亩,年魔芋精粉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系列食品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
黑木耳:十堰市栎类资源丰富,耳林面积为120万亩,生产黑木耳具有悠久历史,并以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而名扬中外。1984年以来,全市的年产量大体保持在600-800吨,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最高的1987年曾达到1084吨。1994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产量仍达593吨。黑木耳主产地为房县,多年产量都在100万斤上下,名列全国第一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1981年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对全国黑木耳营养成份的分析测定,房县木耳以吸水能力强、营养成份高、耳大肉厚、味道鲜美而名列前茅。
茶叶:“高山云雾出好茶。”其中竹溪县生产的“龙峰茶”1984年获湖北省农牧厅优质产品奖,1988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竹山县创制的“圣水毛尖”在1988年湖北省名优茶鉴评中被认定为鄂西北山区名茶,1994年湖北省茶叶质量评比,十堰市共有18个品种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优质奖。1994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贸易与科技博览会上,竹溪县生产的“五叶牌”龙须胶股兰保健茶,“家园牌”青龙剑茶和“三叶牌”猕猴桃果茶分别荣获金奖。
杜仲:是十堰市较有名气的土特产品之一。五县一市都有种植,面积现发展到18.2万亩。其中郧西县黑山杜仲场面积达6000亩以上,为全国最大的成片林基地之一。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目前多作药用,是一种稀有药材。

⑷ 十堰有什么土特产

一、房县黑木耳,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是中国着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木耳之乡”。房县黑木耳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

二、均州名晒烟,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均州名晒烟产地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湖泊热效应”及垂直地貌影响,构成了优越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的山地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烟草。

三、房县香菇,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适宜种植香菇。房县香菇的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鲜、肉厚,为菇中上品。

四、竹山绿松石,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竹山县绿松石开采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满足历代王朝皇室贡品所需。竹山绿松石是隐晶质集合体矿物,基质颜色极具特征性,多为天蓝色、蔚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等,伴生矿物颜色多为黑、白、绿、黄色等。

五、竹溪黄连,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竹溪县黄连种植历史悠久。1956年,竹溪桃源区(现桃源乡)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黄连之乡”称号,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授予锦旗。

⑸ 十堰有哪些特产最好是吃的

十堰特产一:竹山肚倍

武当山冻豆腐是湖北省十堰武当山的特色绿色食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是明代道士张三丰所创造的。选用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再利用武当的山泉水制成豆腐,然后将豆腐切成块状,在自然环境下冷冻而成。所制作而成的冻豆腐洁白细嫩,味道醇厚,十分美味。

⑹ 十堰市是湖北省下辖市,湖北十堰的特产你都知道什么

十堰是着名的鱼米之乡,有很多地方美食和特产值得品尝,下面给大家分享几道十堰的美食和特产,希望能帮到题主。

1、三合汤

三合汤是源自十堰郧阳地区的一道地方小吃,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郧阳地区比较有名的一道美食。一碗正宗的三合汤里面必定含有当地农民自己生产的红薯粉、牛肉片以及手工包的小饺子。随着时间的发展,三合汤已经成为郧阳地区美食的一张名片,是郧阳饮食文化的一个标志。

以上8道十堰的美食特产都味道很不错,到十堰的朋友可以找找尝尝,当然,十堰的美食特产还有很多,欢迎大家给留言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⑺ 十堰的特产有那些

1、竹溪黄连

竹溪黄连,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竹溪县黄连种植历史悠久。1956年,竹溪桃源区(现桃源乡)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黄连之乡”称号,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授予锦旗。

2、竹溪泡菜

竹溪泡菜,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竹溪的泡菜风味独特,泡制方法与各地均有不同。泡菜以青辣椒为主,黄瓜、豇豆、萝卜、白菜、芹菜、柿子、大蒜几乎所有的蔬菜(包括部分水果)都可制成酸泡菜。

3、竹山肚倍

竹山肚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竹山县是着名的“中国肚倍之乡”,气候非常适合肚倍树的生长。

4、房县北柴胡

房县北柴胡,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湖北道地药材之一。

5、郧阳红薯粉条

郧阳红薯粉条,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郧阳的土地多为黄土和沙土混合,产出的红薯个大皮厚,淀粉含量高,口味独特。干的郧阳红薯粉条状如龙须,色如琥珀,经热水泡过后晶莹剔透,柔韧绵长。

⑻ 竹子是湖北竹山县的特产吗

当然不是了,全世界有很多品种竹子分布的。

全世界约有100至1000多种竹子,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英国已从亚、 非、拉引进了大到毛竹,小至赤竹的十几个属100多种竹子,大量用于庭园绿化。尤以从中国和日本引进的较耐寒的刚竹属、苦竹 属、赤竹属竹种为主。

竹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重庆,湖南,浙江等,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中国有37属约500种,以四川地区为主。在中国有熊猫之家和竹林深处的典故。在重庆的梁平,浙江的安吉、临安、德清等地,都有漫山的竹海。

⑼ 请问;十堰有哪些当地的特产,可以馈赠好友或者纪念品!

1、梅子贡茶

梅子贡茶,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王灭纣之后,巴蜀及庸国(竹溪西周属古庸国)以地方特产生漆、茶叶上贡周王朝。

2、竹山绿松石

竹山绿松石,湖北省十堰竹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竹山县绿松石开采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满足历代王朝皇室贡品所需。

3、龙峰茶

龙峰茶,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竹溪出土的汉朝文物中的陶炉及陶碗陶罐可见证竹溪民间在汉朝此时己饮茶。

4、郧县米黄玉

郧县米黄玉,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郧阳用玉最早,郧县人遗址、郧县青龙泉文化遗址、郧县大寺遗址、郧县辽瓦店子遗址、郧县黄家窝旧石器发掘点、郧县乔家院墓群等多处郧县文化遗址考古出土器文物中也有绿松石、大理石等大量玉及石制品。

5、郧西山葡萄酒

郧西山葡萄酒,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⑽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的人都吃些什么

(1)喝茶

以县城、溢水、保丰、擂鼓、官渡、田家为甚。县城居民和县西集镇有闲阶层人士早起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解放前仅有少数地区产茶,茶叶鲜叶经手工炒制成绿茶。饮茶者惯用陶土小壶、陶土杯作茶具。饮茶费用颇大,富裕户常年饮茶,农产只在节日或宴请客人时饮茶。解放后,竹山茶叶生产遍及全县,县内自给有余。制茶工艺精湛,所产绿茶颇有名气,嗜爱饮茶者遍及全县。

(2)栽秧酒

栽秧时节,人们相互帮工,不计报酬。主人提前几天做米酒、备盛宴款待帮工者。届时除正餐以丰富的酒肉招待帮工外还备有“接腰”食品——于上午10时许和下午4时许将“过饷”食品(本家米酒、汤元、蒸馍)送往田间,供栽秧者享用。较富裕的农户还设宴邀请近邻、本家、朋友共饮“栽秧酒”,互相祝贺,祈求有个好收成。

(3)喝年猪汤

农历冬腊月农户杀年猪时,都要煮几斤乃至几十斤猪肉和猪下水(内脏)宴请邻里大人小孩饱食一顿,名曰“喝年猪汤”。回民宰杀畜禽更有讲究,凡宰羊、杀鸡,必请阿訇师傅先祷告一番。

(4)懒豆腐

将黄豆制成豆腐脑,放人大米,温火煮成粥。食用时以红辣椒汁加香油、食盐、香莱作调料,其味甜、咸、辣俱全。此吃法流行于县西,是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5)面面饭

南部高寒山区山民的主食。其做法是将苞谷糁加水拌润湿,然后上甑蒸,蒸熟后翻甑,撒水拌匀后再蒸,直至熟透为止。吃这种饭一般佐以“合渣汤”伴食。百姓说:“面面饭,合渣汤,吃丁心里才不慌”。合渣汤做法和“豆渣”一样,但不掺大米,吃时配以千食。

(6)酱豆

到了秋冬,将黄豆煮熟后捞入容器摊开,上盖树枝(选择气味纯正的),使豆发酵,然后拌以干辣椒粉、盐和各种五香佐料煎的水人坛。泡而不晒者,谓之“酱”,晒干者,谓之“干酱豆个儿”,即豆豉。

“酱道天成,美味万家”则是竹山县成美食业有限公司旗下酱类产品的宗旨,“喻来福”系列酱品始酿成于1984年,喻氏两代人、二十余年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每个家庭的生活调出一份更加鲜美的滋味,“麻的够味,辣的开心”是其产品的真实味觉风格,迄今为止,“喻来福”麻辣香豉、牛肉香豉、鸡丁香豉系列产品均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深受喜爱。成美食业“喻来福”项目也已被竹山县委县政府列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深加工计划的重点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