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苏州面馆哪几家好吃
在苏州经常就会看见路边有很多面馆,说到吃面,苏州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吃面在苏州人眼中就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而且在苏州的百年老字号面馆也有很多,每家面馆都有自己所忠实的顾客。在苏州的老面客中心还有一个面馆排行榜,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苏州的好吃面馆都有哪些?
说到吃面,苏州人那是数一数二的。面,似乎成为了苏州人的一种情怀,贯穿在苏州人的生活日常里。苏州城不大,面馆却有2000多家,百年老字号也多,于是到哪里去吃面,吃什么面,就大有讲究了。在苏州的老面客心中,都有一个面馆排行榜,每天早上去自己心仪的面馆中吃上一碗头汤面,这才心满意足,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
1、同得兴
如果说枫镇大面是苏式哗辩汤面的一块招牌,那同得兴就是苏州面馆的一块招牌。比起苏州不少明清时就已创立的老字号,同得兴只能算是后起之秀,然而它却凭借着一碗白汤枫镇大肉面成为当下苏式面馆的代表。2001年,为配合中日邦交友好30周年纪念,同得兴应邀访日并传授与交流苏州面技,被每日放送一一“世界走乱塌缺访记”拍摄成记录片,取名为《难忘你,苏州汤面王》,在日本播放,引起极大的轰动。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Ⅱ》摄制组在苏州蹲点“私访”,反复品尝筛选后,最终看中同得兴“一碗面”,并给出评价“白糟粒粒,面滑汤鲜”,仅仅八个字的简单评语,已足够勾起人们对于这碗面的向往之情。
同得兴创立于1997年,是由有“姑苏面痴”之称的肖伟民一手创建的品牌。肖伟民说,取名"同得兴",一是沿袭苏州老字号面馆"兴"的传统,二是希望做面的吃面的都能"同德同心",共同做大苏州一碗面。为了做好这碗面,肖伟民倾其所有,不断钻研,将奥灶面、苏帮面的特色相融合,刨出了似奥非奥、似苏非苏的“同得兴面”,将几乎要绝迹的老苏州传统面技艺继承了下来,做出了枫镇白汤面。
同得兴的这碗枫镇大肉面,不仅是店家招牌,更是整个苏式汤面的扛鼎之作。每天早晨6点一开门,定点供应的优质五花肉送到同得兴店里,师傅们忙着操作完验货上秤,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骤后,要加作料放到锅中焖4个半钟头才能起锅。切肉也有讲究,每块肉在1.2两左右,面汤制作时还要加入鸡鸭骨、黄鳝骨头、螺蛳等原料吊制而成,其中还需加入酒糟,以增加风味。枫镇大肉面具有很强的时令性,过去只在夏至立秋两个节气之间供应,同得兴至今仍保留了这一传统,并且每天仅供应300碗,这严苛的要求往往使得众多专程前往的食客与它失之交臂,却也更为同得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诱人的色彩。
如果你能有幸品尝到这碗面,你会发现它的确名不虚传:一碗面端上桌来,汤汁清澈见底,细白的面条捞在青花大碗中,犹如“鲫鱼之背”,绿葱点点,白糟粒粒;面上是一块白嫩透明的焖肉,使人顿觉清新。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厨影美食。喝一口汤,意外的鲜香浓郁,汤水中酒酿的清甜若隐若现,与面香结合得恰到好处。细品之,面条细滑弹牙,汤汁清澄,焖肉细嫩,入口即化,那色、那香、那味,让你再次回想时,仍会衫弯不由自主的舌底生津。
2、琼琳阁
每年苏州评十碗面,琼琳阁的醇香肉排面都榜上有名。为了吃这碗面,即便不是饭点,店外面也会大排长龙。琼琳阁面庄的老板苏松是苏州本地人,烹饪科班出身,曾在苏帮菜馆做红案厨师多年,后学习苏式汤面,专注研究传统制面、吊汤等技艺,于2006年在书院巷开出首家琼琳阁。
琼琳阁面庄门前悬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七荤八素定干坤,清新淡雅不失鲜。”这是老板对于苏面的理解:“七荤八素”指的是配料丰富,“清新淡雅”则是这碗面的色泽与味道。琼琳阁面庄的特色之一,是用到金华火腿来吊汤。以书院巷老店为例,每天晚上11点左右,专门负责吊汤的师傅才来上晚班,他要将一整条金华火腿用热水洗去表层油脂,将10斤鳝鱼骨、5只草鸡、10个草鱼头、40斤带肉筒骨冲洗干净,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投料,并不停的打沫,整个过程持续5个小时,最后才能得到一锅清汤,食物的味道被完全激发出来,层次分明,汤清见底。
除了在面汤上下功夫,琼琳阁在面本身及浇头上也十分讲究。生面全部采用品牌鸡蛋面,浇头上虾仁和蟹粉全部手工剥除,肉类全都选用生态而精品的生肉。上文提到的醇香肉排是琼琳阁的招牌浇头,它是由苏帮菜里的醇香酒焖肉改进而成的,其制法是用苏州特有的醇香酒与冰糖、酱油来腌制猪排,之后再油炸、焖制,最后收汁。醇香酒比普通的黄酒味浓,类似原浆,但是有甜味,用它制作的肉排色泽深红,酱味浓郁,肥瘦相间,非常好吃。此外,琼琳阁还有苏式爆鱼、爆鳝、炒鳝糊、现炒虾仁等,顾客可以按照需要挑选浇头,丰俭由人。苏州人吃完面,总要感叹一声:琼琳阁的这碗面,穷灵咯!
3、裕兴记
裕兴记有三大法宝:两面黄、三虾面和秃黄油。两面黄是苏州观前街上百年老店观振兴的招牌面店,解放后就很少供应,消失已有二三十年。此面有硬“两面黄”和软“两面黄”之分,硬“两面黄”是生面油炸,软“两面黄”是下的硬面滤干再炸,要两面都炸成金黄色,香味飘出,然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再将浇头连卤浇在面上,让面条吸足卤汁,味道又香又可口。裕兴记店开业之后使其重现江湖,不过由于软“两面黄”的做法太过耗时费力,现在裕兴记供应的“两面黄”,基本上是硬“两面黄”的做法。面条被炸的金黄酥脆,香入胃肠,火候刚恰好,淋在两面黄上的浇头是现炒的,吃的时候用筷子将两面黄浸入汤汁中,略加搅拌,此时两面黄既有油炸的酥脆又有汤汁浸过的软糯,两种口感交融在一起,非常奇妙。
三虾面则是每年端午前后一经推出,立刻引得众多食客争相前往尝鲜。所谓“三虾”,即是虾身上的三宝:虾子、虾脑、虾仁。“三虾”以太湖所产的白虾品质为上,渔民形象地称之为“蚕子虾”。这碗面十分费工夫,需先剔虾子,再剥虾仁。烹饪的时候要先起油锅,依次下浆好的虾仁、虾脑和虾籽,迅速翻炒几下即可出锅,中间除了少许料酒外,其他一点调料都不用加。烹饪好的三虾盛在盘中,虾仁、虾脑上沾满了虾籽,色泽鲜艳,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三虾作为浇头,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汤面“过桥”,一种是直接用来拌面。前者的面汤需用白汤,否则会盖住三虾浇头的鲜美,拌面则比较简单,直接拌着葱油面,吃起来一点也不浪费.虾仁肥美,嫩;虾子饱满,鲜;一粒粒形似红米的虾脑硬实,香。味道之鲜美真是想想都流口水!三虾的原料并不稀奇,但是如果你亲眼见过他们剥虾仁和出虾脑所费的细功,就知道这东西有多值钱了,“重功轻料”一目了然。
秃黄油面也是传说中的顶级面点,秃(tei)黄油,是苏州方言。秃,音近似忒,是“只有”或“独有”的意思,黄油即蟹黄、蟹膏,之所以叫“秃黄油”,是因为它只选蟹膏和蟹黄,不参杂一丝蟹肉在其中,可以说是蛮奢侈的一种吃法了。裕兴记的这碗秃黄油面,是用三只公蟹纯膏+三只母蟹纯黄,加上透熟的肥膘末,然后用葱、姜爆香,再用黄酒焖透,高汤调味,最后再淋上猪油和洒上胡椒粉便成。炒好的浇头色泽深黄,油光透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现炒的浇头,趁热倒入面里,蟹黄和蟹膏经过高汤、肥膘的煎熬,裹上了每一根面条,浓浓的蟹香扑鼻而来,谁舍得一下子吃完呢?
4、伟记奥面馆
要吃奥灶面,伟记奥面馆是不错的选择。这家店是苏州有名的老字号,以奥灶面为主打,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着名。地道的苏式奥灶面源自昆山,过甜的口感让许多外地食客难以接受,甚至留下了“苏式面很难吃”的印象。而伟记奥面馆针对这一点做了改良,特别是白汤卤鸭面,少了一份浓甜,多了一份咸鲜。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投锅煮时水大透足,少投勤捞,保持水清,下使之软硬适度。再将大麻鸭用老汤熬煮,鸭肉肥而不腻,配以刚捞起的头汤面,白面白汤,原色原味,汤清面爽,浇头醇厚。初夏来上一碗,再拧巴的肠胃都能给捋顺了。
5、胥城大厦
胥城大厦是苏州的一家四星级酒店,但没想到这里最出名的居然是一款来自市井的奥灶面。胥城的奥灶面,从引进到改良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每天的食客络绎不绝,着名电影演员葛优先生也曾在胥城品尝过奥灶面,至此胥城的奥灶面已经成为了酒店的一大品牌,它的名声响彻了整个苏州城。
那么胥城奥灶面的奥妙又在哪里呢?俗话说:“唱戏靠腔,吃面靠汤。”胥城的面汤分为红白两种,白汤是以老鸡、老鸭加上猪腿骨熬制而成;而红汤的投料则也更为讲究,每天留三分之一的原汤,加上等青鱼头、猪腿骨、螺蛳、鳝背、虾壳、鸡壳、甲鱼壳等配上上等红枣、作料,并配以十四种中药材每天熬煮9个小时,这样熬出来的汤汁原汁原味,汤浓味鲜。
说到奥灶面,就得说到浇头,胥城有爆鱼、卤鸭、焖肉、爆鳝、虾仁五种浇头,色浓味鲜的爆鱼面,肥而不腻的焖肉面,酥而不烂的卤鸭面,鲜美香醇的红油爆鳝面,晶莹透亮的虾仁面,吃上一口胥城的奥灶面,那股美美的味道,保管让你一辈子忘不掉!
6、美味斋
美味斋不算出名,但却深得许多老苏州的喜爱。美味斋的爆鱼面堪称苏州一绝,并且有“苏州一碗面”的招牌做托,到饭点的时候需要早点去,否则很可能就没有位子。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厨影美食。美味斋的爆鳝面,鳝鱼有其独有的鲜甜与韧劲,一点儿腥味都没有,还剃了鱼骨,入口感软滑。而爆鱼面更是十分入味,表皮被油煎的酥脆,当中鱼肉细嫩,甜中带鲜。除却常见的龙须细面,美味斋还提供苏州少见的小阔面,虽不如细面弹牙劲道,但口感更加绵软爽滑。
7、朱鸿兴
说起面点,大家都会讲到苏州的面业大王朱鸿兴。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有80年历史了。最早的老板朱春鸿在1938年3月,开起了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面馄店,取名朱鸿兴。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里有一段文字,可以间接看出当年朱鸿兴在苏州人心目中的地位: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朱鸿兴的面点之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一碗冻鸡面。据朱鸿兴董事长、中国烹饪大师俞长林老先生介绍,冻鸡面是苏州传统冬令面的代表,由于制作工艺繁杂,老一辈的师傅退隐江湖,这碗面几斤失传,甚至曾经在离开苏州人的餐桌五十余年。所以就在2014年,俞老先生和高扣林、汪成等几位业内烹饪大师、苏帮菜非遗传承人,加上90余岁的苏式面点祖师爷俞雪根,成立了苏邦面大师工作室,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尝试,将这“冬季一碗面”又还原了出来,这才有了现在朱鸿兴面馆里的【冻鸡面】。
冻鸡面的制作工艺确实相当复杂精细,一只生鸡到最后呈现在餐桌上,要经过8-10个小时。原料要选择放养的草鸡,而且规定要用8个月到1年左右的公鸡;鸡肉要经过浸、漂、洗、焯这几个步骤,焯过的鸡块再每块洗清血水。以上这一整套流程要循环整整2次,花费2小时左右,才能保证最后的“冻”晶莹剔透。上锅之后,文火焐
5个小时左右,调料辅料一次到位,过程中不开盖,
焐好装盘自然结冻,一盆色泽透明、鲜香嫩爽的冻鸡面浇头才算大功告成。而待天气一暖,这鲜香Q弹的鸡肉冻就冻不起来了。看来《苏州日报》所称“做碗冻鸡面用上绣花功”绝非虚言。
这冻鸡面吃起来也十分讲究,千万不能把浇头直接放进面汤里。所有的精华就集合在这个“冻”里,老饕客们会先吮吸鸡块上面的冻,晶莹如琥珀,追求其原味;吃完冻之后再尝一口热乎乎的面汤,嘴里寒与热的交织,让许多老饕客们吃的“热泪盈眶”。由于冻鸡面用料考究,制作工序较为复杂,所以并不是每家朱鸿兴都有供应,仅在齐门路店有售。
8、陆长兴
陆长兴,在苏州各种百年老字号中,它应该算是地地道道的小字辈。1992年,受到洋快餐启发的陆氏父子申请注册了“陆长兴”商标,陆长兴由此成为苏州餐饮行业第一块商标。
陆长兴的面名声在外,不仅是本地人,就是许多到苏游客也对它赞不绝口。爆鱼面里的爆鱼炸的刚刚好,不老不嫩,透着鲜甜;焖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雪菜又脆又爽口,从里到外的鲜。大排面,爆蟮面,扁尖肉丝面也都是不错的选择。点上一碟姜丝,简直绝配!
9、御面斋
御面斋是这几年新晋的苏式面馆,因做法新式,用高价食材,最近两年也被频频刷屏。“御面斋”这个名字,听上去似乎像干隆下江南时御笔亲赐的名号,颇有些狂妄之意,然而实际上店面却小到只能放四张桌子,一不留神就错过。小归小,但却布置得古意盎然,颇有些情调。中式的桌椅和挂画,一尘不染的餐具和茶具,这环境比起普通面馆算是精品级的了。
御面斋的野鸭面,是苏式汤面中较为新颖的选择。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用砂锅滚烫鲜香地端上来,浸泡在面汤里的半片鸭腿,裹着绿的耀眼的青菜,竟让人有种美人儿出浴的错觉。不就是一碗野鸭面,当真这么销魂?NO、NO、NO!八十岁的老熟客立马给你纠正思想,“这可一点都不肥腻的野鸭腿,汤头原汁原味的鲜,没有鸭骚味,面条嚼劲又软硬适中哦!”
如果你以为这碗鸭腿面就是终结,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不过是入门级的汤面。御面斋的浇头里既有苏州人超级爱的传统蟹粉、蟹黄、虾仁,女孩子最爱的胶原蛋白猪脚面,还有升级版的松茸、鲍鱼等,以及“苏州最贵一碗面”——澳洲龙虾面,售价1880元。整个面端上来很是霸气:一只大龙虾静静的卧在雪白的面上,鸽蛋、鲍鱼和其他海鲜盛在熬制了3个小时的鸡汤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厨影美食。长时间熬煮的鲜汤,散发出浓郁的鸡油香味,小嘬一口,能够感受到鲍鱼、鱿鱼和龙虾海鲜的清甜。苏式汤面中的面从来都是不是配角,御面斋选用的是极细的龙须面,却煮的不烂不糊,软硬恰到好处,足可见师傅的功力。
10、壹得面馆
壹得面馆,算不得是苏州面馆的主流,但就靠着一碗蕈(Xùn)油面,在高手如林的苏州站住了脚。蕈油面过去是常熟兴福寺的斋面,一得面馆老板在兴福寺学艺后,将它带到了姑苏城。原料取自松树蕈,松蕈“生于松树茂密处,松花飘坠着土生菌”。在民国年间刊印的《吴中食谱》也有记载:“寺院素食,多用蕈油、麻油、笋油,偶尔和昧,别有胜处。”文中的蕈油,即松蕈油。
极品蕈油面采用的是野生鸡孵蕈,并且用农家菜油,加以八角、丁香等佐料,爆炒而成,所以吃起来会有菜油特有的香味。常熟风味的鲜汤,配上山珍野蕈的鲜嫩、爽滑,真应了那句“香留齿牙麝莫及,菘羔楮鸡避席楫。”
11、陆振兴
陆振兴面馆始创于清代同治三年(1884年),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该店原名“陆正兴”,最早位于苏州山塘街,后虽几经迁移,但却始终由陆氏子弟代代相传下来。1995年,由陆继荣继承经营,并改名“陆振兴”,以经营苏式面点为特色,是着名的苏式面店之一。
陆振兴是典型的苏帮面馆,焖肉面、炒肉面、爆鱼面都是招牌,值得一试。陆振兴也是分白汤和红汤,白汤很赞,喝完口不干;红汤汤色深红,干净无杂质,味道咸鲜偏甜,需要哪种,点单的时候特别说明一下即可。传统的焖肉焖蹄滋味地道,炒肉咸鲜,笋都是选的嫩芽,口感极佳。
12、韦复兴
韦复兴,与苏州博物馆一街之隔,但毫不起眼,很容易就被略过了:门前乱糟糟的停放着许多电瓶车,就连招牌也被遮阳棚挡住了大半,更别提店里蓝色的塑料椅子和略显油腻的台面让它像极了大学食堂。然而这家店也可算得上苏州最出名的面馆之一:不仅曾登上了苏州当地报纸《姑苏晚报》,就连苏州电视台都曾报道过它!
韦复兴的爆红,皆因为它的这一碗招牌阳春面。之所以称为招牌,不仅因为面的味道,还因为这碗面只卖3块钱,是苏州最便宜的一碗阳春面。所谓阳春面,也就是光面——没有浇头,只有汤和面。正因如此,所以对汤和面的要求就尤显苛刻。每天早晨不到3点,韦复兴的师傅就已经开始按照传统方法熬制汤头。猪骨加上各种河鲜打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熬制,面汤和白开水一样清澈见底,但喝上一口,却感觉鲜美无比,再加上特制的面条,让许多苏州人大老远赶来吃上这一口。你问值得吗?吃过的人就简单的一句话:“这碗面,不仅是3块钱的事。”
13、灵岩寺
灵岩山的素面在苏州是顶出名的,
被誉为“姑苏第一面”。老苏州都知道一句有关灵岩山和隔壁天平山的谚语:“灵岩一碗面,天平一口汤”,说明灵岩山的一碗素面是一绝,也是许多苏州人儿时的回忆。
从前灵岩寺的素面全由和尚们制作,煮面给香客们吃的时候,面都要从和尚剃度之后的光头上过一下,以示沾沾佛性。现在因为食品安全的考虑,取消了这个仪式。素面通常有香菇、什锦两种口味,面是特制的碱水面,筋道十足。出家人很实诚,浇头总是给分量十足的一大勺,满满的铺在面上,菌香扑鼻。
14、新聚丰
新聚丰其实并不是面馆,而是一家老牌的苏帮菜馆,也是苏城为数不多的供应“三件子”的餐馆。三件子是老苏州宴席上的压轴菜,最后没有这一大锅镇场,主人的面子不够完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厨影美食。标准三件子,得用常熟鹿苑乡的三黄鸡、娄门麻鸭和本地黑毛猪的全蹄_,在超大号砂锅里炖六个小时以上,炖到汤汁稠厚食材酥烂还不走形,方是到位。最后加入最简单的盐调味,就已经鲜美异常。若是大户人家,还要在汤中加入金华火腿、鸽子、鸽蛋等好料,升级为“五件子”甚至“七件子”。在苏州的冬天吃三件子,有多喝一碗汤少穿一件衫的说法。
这吸收了炖物精华的汤正是下面的最好汤底,整个三件子吃得差不多了,再让店家送回厨房,加入青菜和一碗光面,配这汤底略煮一会儿,重新端上来,面条吸收了汤底的精华,香气四溢,将这份豪华的“三件子汤面”一扫而光,最后扶墙而出,方算尽兴。
15、西湖面馆
有食客甚至这样动情的形容这家面馆:“我敢这么说,只要你去吃过,肯定会再想去的!”西湖面馆是太湖边临湖镇上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老面馆,虽然算不上老字号未曾威名远扬,但在当地那也是人尽皆知。西湖面馆和大多数的苏式面馆一样,清晨起营业至过午,基本下午1点就关门打烊了。因此有人为了吃上一碗他家的头汤面,不惜清晨5点起床,驱车数十公里赶往,这碗面的诱惑力,不问可知了。
西湖面馆的鳝丝面是招牌,拥有超高的点单率。面用厚实的青花大碗装着,看起来分量十足。鳝丝塌塌满地盖在面上,其实,与其说是鳝丝,不如说是鳝片,看来店家选用的是身材圆润的黄鳝,因此每一片的厚度都很给力。调味也非常出色,鳝鱼吃在嘴里丝毫没有腥味,只觉得又鲜又嫩,十分销魂。每一根面条都裹上了浓郁的挂汁,吃起来浓郁喷香,鲜而不咸,而面条本身也非常劲道,往嘴里吸的时候甚至能感觉到面条的拉伸感。
16、俞长盛
说到吃羊肉面,苏州一带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双凤羊肉面!双凤羊肉面,又名双凤肥羊大面,是太仓餐饮文化中的特色品中之一,以酥、浓、香、肥着称。双凤羊肉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弘治年间就有对羊肉的赞美诗云:“秋风乍过西林寺,已闻深巷羊肉香”。做双凤羊肉面最出名的,莫过于“俞长盛羊肉馆”,据说上海台、东方台、浙江台都来拍过专题片,不宽敞的店面墙壁上,还悬挂着《苏州日报》和《解放日报》的报道。
“俞长盛”羊肉之所以在众多的羊肉面中脱颖而出,有其一套秘传:首先是选购山羊品种,放养在长江边的“太仓山羊”食百草而长,体大皮薄肉嫩,以阉割的公羊与刚成年雌羊为上选。第二,讲究宰杀,必反复洗净羊肉,肉质肥而不腻,加工中反复的清洗、去毛,弄好的羊肉干干净净的。第三,锅底置盘去壳新稻草芯草把,以防焦锅;锅之四周满塞白萝卜,以除膻味。第四,宰杀后将肉分档下锅,肉质较老的置下层,肉质嫩者置上层,然后再加佐料,文火焖煮。其面汤用烹羊原汤熬制,要熬得浓而不浊、油而不腻方用之。
其面以手工制之,俗称“跳面”,其特点是面条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口感极好。
⑵ 最苏甜的苏州的面,这些你都吃过吗
最苏甜的苏州的面,这些你都吃过吗?
都说北方人爱吃面食
南方人好吃米食
温良的苏州人却偏偏吃面吃得比北方人还凶
几乎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境界
饥肠辘辘时我们吃面
悲伤的时候吃面
过节的时候我们也吃面……
关于吃面苏州人绝对是全世界最认真的
一碗地道的苏式面讲究面、露、汤、浇、青
面要吃新压的 :面就是面条,超过3小时的面口感就差了。
硬面与烂面 :大约一半左右的苏州本地人吃面的时候会要求下面的师傅硬一点或烂一点,不同的师傅对软硬的把握不一定一样。
宽面与细面 :苏州的面,以前有几个规格的,按宽度区分。现在一般的面店都只经营一种面,想要吃宽面,倒是没处去了。
一家面店露的配方不能随意变:露是一家面馆的根本,因为露决定了面的基本味道。一个老苏州很容易吃出来这是谁家的面。
在递面票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紧汤硬面”、“宽汤烂面”这一类仅对面和汤做出的要求。
不放汤的叫拌面,少许汤的叫紧汤面,多加汤叫宽汤面。
老一辈的苏州人,都喜欢在清晨面馆刚营业时去吃面。清水下的第一锅面被称为“头汤面”。
陆文夫的《美食家》是本绕不过去的书。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陆文夫笔下的朱自治对头汤面的执着,恐怕只有老苏州才晓得其中的门道道。
苏州面最重汤头。对一碗苏州面来说,吊一锅好汤,便成功了一半。
苏州面的汤分 红白两种 ,简单地区别,即是否加入酱油。细分起来,各家店自然有各家店的配方。
基础的食材则无外乎“鸡鸭鱼肉”:青鱼、鳝骨、螺蛳、大骨、猪肉、整鸡……再加入各种香料,焖煮的时间多在8、9个小时以上。在苏州 叫得响的店子 ,也一定会 有自己的独家秘方 。
有些店家,会将河、湖鲜与禽畜类分开熬煮。根据不同食材的性状,各自成汤,再行调配,如此,吊出的汤比例更精准,风味更佳。
不管汤里加了什么,清而不油是底线。食材本身要好,熬煮时也要注意火候分寸,绝不能把汤料煮得粉身碎骨、四处逃亡,出现糊味更是大忌。否则,食客定然是一哄而散。
在苏州吃面,一般都是先选好浇头付钱,再到窗口凭号码领取。如果选择双浇、三浇,站在窗口前一定会陷入选择恐惧症。
配菜的制法有两种,一种是 事先做好的菜 ,传统的有焖肉、炒素,荷包蛋、雪菜肉丝等等,一般的面馆总有十来种。另一种是 现炒 ,传统有的鳝糊、肉丝、虾仁等等。
配菜直接放在面碗里,叫 盖浇 。配菜另放一小碟,称为 过桥 。
如果不要浇头,那就是一碗光面,俗称 阳春面 。
青是蒜叶,放在面里作香料用的。
重青、免青:多放大蒜叫 重青 ,不要放的叫 免青 。
现切的蒜叶才香 :大蒜要新切,上午切的大蒜,下午放多少都不香了。所以有的人看到放大蒜碗里快空了,就有人要求另切一点,或者干脆免青了。
苏州面馆,一定要等顾客买了票之后才能把面下到锅里的,称为人等面。
苏州都是人等面,不吃等人面。因为苏州人绝对 不愿意吃人来以前就已经下好的面 。
说几两就是几两。全靠师傅自己判断下手轻重,
抖翻时长筷一夹一抖一翻,就是苏面最经典的“ 观音头 ”;
入碗中纹理像是风吹麦浪一般,也有说是 鲤鱼背 。
这里要为苏州的面正个名,苏面的甜是鲜甜香,白汤、红汤、拌面、二面黄还有那点不完的浇头……一起去苏州尝尝最苏甜的一碗面吧~
特色:三虾面,“两面黄”
裕兴记最出名的就是三加二(三虾面和二面黄)
苏州老食客们一定知道这一碗三虾面。在苏州,河虾经常有,不过虾籽虾脑却只是这个初夏时节的产物。三虾面的浇头是由虾籽、虾脑、虾仁一起炒制的。目前裕兴记一碗售价104元,可以算得上是土豪面了!按一些老苏州的说法,过去一碗三虾面能顶十碗大肉面的钱,自然是十分珍贵。
虾仁Q弹软嫩,弹性十足。面条上裹满了虾籽和虾脑。一口下去,仿佛一整个夏天的美味都在这碗面里了。所谓的一期一会,大抵就是如此吧?
两面黄是一种苏州独有的传统面食名吃,曾被称为“面条中的皇帝”。
两面黄看起来就像盖浇泡面饼,还有点像面条版的三鲜锅巴。但是正经的吃货怎么会以貌取人呢?小心翼翼地掀开面饼,会发现盘底有一层浅浅的卤汁,鲜香透亮,轻轻地挂在金黄的面条上。夹带着浇头和卤汁,将面条送入口中,有的外脆里嫩,有的外软滑内酥香。
人均:61元
地址:姑苏区观前街地区,嘉馀坊25号(多家分店)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7:00-14:30,16:30-19:00
特色:冻鸡面
早在五六十年前,苏州人对火锅的热度不过尔尔,我们有自己的过冬美味,其中名气最响的就是一碗打耳光都不放的“冻鸡面”。
冻鸡面制作起来相当费时费心思,前前后后要花10小时左右才得到面前这一颗“冻鸡明珠”,Q弹得让人不舍得下筷。
夹起一块冻水,感受一下舌尖的冰凉再吃一口面,鲜得眉毛掉下来!
人均:26元
地址:姑苏区拙政园,齐门路2号(多家分店)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6:00-19:30
特色:炒肉面
黄天源的糕团一直都是很有名的,可是你知道这里还有一碗炒肉面也一样的优秀吗?
一碗炒肉面的灵魂,在于面里的几种时鲜美味:猪肉、虾仁、黄花菜、木耳、笋丁、扁尖……多种味道在舌尖上争奇斗艳,却又不失平衡。下好一碗宽汤面,舀上一大勺炒肉浇于面上。一丝恰到好处的咸鲜,妥妥地调出了浇头的鲜美。
人均:19元
地址: 姑苏区三香路沿线,三香路919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特色:奥灶面
传说干隆三下江南时,巧遇一位老妪操勺烧面;顾不上灶头肮脏,急向前恳请一碗,味道竟惊为天人。天子铭记在心,御赐“奥灶”之名,从此,奥灶面芳名远扬。而胥城大厦的奥灶面号称是全苏州最好吃的之一。
餐前小菜有就有三样。小番茄、花生、榨菜,面上来之前,这些小菜就可以吃得很开心了,等待也不会无聊。
汤底用老鸭、嫩鸡、鲜肉蹄膀加多种骨头煎煮而成,配上爆鱼卤汁,汤头鲜甜味浓。开吃前要先上下撩一撩面,此“撩”非彼“撩”。撩过的面才能完全吸浸汤汁,面中有汤的感觉才是最好的。
大份2两30元,小份1两24元。浇头另点,有熏鱼,焖肉,虾仁等。
人均:106元
地址:姑苏区三香路沿线,三香路333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6:30-10:00,14:00-22:30
特色:鳝丝拌面
这家大名鼎鼎的西湖面馆位于临湖镇浦庄的浦镇街141号,开了有二十多年了。虽然从未做过广告,却一直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味道吸引着各路面痴。
这家店的鳝丝拌面相当销魂,是这家店的招牌,有不少苏州人会驱车几十公里来吃这碗面。
鳝糊塌塌满地盖在面上,与其说是鳝丝,倒不如讲是黄鳝片。每一片的厚度都很给力,看来是用了身材圆润的黄鳝了,虽然没有鳝丝的那种细气,但大块的黄鳝反而有了些豪气。
人均:24元
地址:吴中区,浦镇街141号,临湖第二小学南100多米
营业时间:05:00-13:30
特色:舌尖上的枫镇大肉面
说到同得兴,大家最津津乐道地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在这里拍了一碗枫镇大面。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对其报道之后,这碗枫镇大肉面更是被列为来到苏州必做的几件事榜首。
苏式面里,枫镇大肉面的汤有些与众不同。这面一般只有盛夏才有售,汤里要加入酒酿提鲜,清亮醇厚,回甘更绵延。用猪骨、鳝骨熬成的汤增鲜,再用酒酿吊香,汤清无色,醇香扑鼻。里头的焖肉至少要炖上四个小时。白汤里拱出的鲫鱼背,驮着一块白嫩肥美的焖肉,甫一上桌,第一反应竟是“温泉水滑洗凝脂”,倒不知道如何下嘴了。
枫镇白汤面底是苏州人夏天爱吃的款式,它家的白汤给个好评,特别适合夏天的清澈鲜甜,比琼琳阁更有滋味些。拌面不功不过,其实如果单论面,苏州面馆少有不好吃的。更多吃的是汤和浇头。
它家的浇头也是满满一菜单。可以试试腰花和鱼片。
人均:45元
地址:姑苏区十全街/凤凰街,十全街624号(多家分店)
营业时间:7:00-13:10
特色:虾仁面,焖肉面,爆鳝面,小阔面
美味斋靠近苏州博物馆,门面也是地道苏式面馆的样子。比起外地人来了肯定要寻去的同得兴,美味斋是本地人比较爱去的面馆。
虽说虾仁现在常年都有,却只有这个季节里的河虾才是最最鲜美肥嫩。这些河虾个头都不小。非常质朴又温馨的一家店。吃着面,伴着耳边的吴侬软语,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除了细面,它家的小阔面也值得一吃,注意哦也是一定要在上午去吃。
焖肉面也是它家招牌,已经吃了好几大块焖肉浇头,这次阿布换了个炒肉焖肉面。但拍完照感觉面已经有点太软了,大家记得如果要过一会儿才吃,可以吩咐要硬面。
小阔面就是平时大家常吃的宽面条,整体来说美味斋的汤和浇头都偏咸,也许适合不爱甜重口的人。
人均:20元
地址:姑苏区,西北街111号(多家分店)
营业时间5:30-13:00
特色:阳春面,素浇面
三元一碗的阳春面叫光面,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曾流行苏州,没有浇头,碗里只有一碗面,后来因为经济发展店家觉得赚不了钱,加之吃光面的人越来越少,后来便停止了供应,最近光面在苏州又出现了!
看着像大学食堂的韦复兴,就在苏博对面。最出名就是一碗三块钱的阳春面,而且主打就是它,老板说便宜又好吃才显得我们厉害。
可别小看了这碗阳春面。汤底不是一般的面汤,工人每天早上3点起来,将黄鳝骨头,螺丝等湖鲜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有肉骨头汤里熬汤头,俗称的吊汤头就是如此吧。一口汤喝下去,温暖人心。
你看过它家的价目表会有种物价穿越的感觉,一股国营食堂气质
不能否认这碗面性价比很高,三五块钱能有一碗吃着喷香的热汤面,还要什么自行车?
人均:12元
地址: 姑苏区平江路,齐门路11号
营业时间:05:30-14:00
特色:双凤羊肉面
作为一个老双凤人,必须知道俞长盛。羊肉老店,以前开在老街上,后来双凤成立了羊肉一条街,俞长盛就搬到那里去了,印象中这家店应该是双凤最早的一家的羊肉面。
这家店的羊肉面超好吃!羊肉面配上一块红烧羊皮,那个羊肉特别特别的酥,入口即化,我好喜欢,羊肝和汤也不错。不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念念不忘。
人均:20元
地址: 太仓市,凤东路双凤镇新太仓人公寓西150米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7:00-20:30
特色:牛蛙面
太湖十八浇其实浇头不一定每天都有18种,老板早上亲自去菜场买菜,浇头数量全看心情。虽然这家店的苏式面中规中矩,但牛蛙面还是很出彩的。
咸香适中,汤底是奶黄色的,喝上一口十分鲜美。面条配的是苏州人爱吃的细面。牛蛙各个都是货真价实,很肥很劲道,小腿肚的肉真是嫩到没朋友。
人均:35元
地址: 姑苏区十全街/凤凰街,十梓街420号司法局正对面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30-13:00,17:30-01:00
特色:十八种浇头
琼琳阁的发音在苏州话里谐音“穷灵各”,有很赞的意思
每年夏天苏州评十碗面,琼琳阁都能进个前三。然而和那些老字号比起来,2011年左右开业的它只算个小字辈,说明苏州人吃面只看好不好吃,而不是看资历。
它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店里十八种之多的浇头。
当然苏式面的汤是关键。这一碗汤头鲜香带甜,据说是用大骨、黑鱼、火腿、鳝骨等吊汤食材,加各种秘制调料放木桶里熬成。仿照的,是百年前的老做法。
因为木桶只有两个,汤也就那么多,一天只卖 600 碗。所以务必上午去吃,免得白跑。
吃面就是吃浇头,一口气没忍住点了99元……算上姜丝八个碟,也算奢华版了。
味道果真是赞,蜜汁火方甜糯入口不腻,虾仁也是清清爽爽。红烧大肠和焖肉都不失水准。不过八宝辣酱数了数怕是没有八宝,只有三四宝吧!
人均:25元
地址:姑苏区,书院巷20-4号(近十全街路)(多家分店)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6:00-13:30
特色:焖肉面,素净包子
门头上写着姑苏名小吃,于是进去看了看。问了店家,焖肉面是这里的特色,于是叫了一碗红汤配焖肉。
这块焖肉务必要给个好评,意外地好吃。肉酥不腥特别难得,带软骨咬着也有滋有味。
“上风切,下风香”,是对焖肉之香最根本的说法。一次吃面,对座之人还未开吃,只是把焖肉往面汤里揿,下风口便闻到一股千回百转之香,无法形容,无以名状。因之,香也是无处不在的。
烧麦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不过里面塞的糯米诚意满满。
给菜馒头好评,菜籽油浸得皮黄,里面馅料不单单是青菜,木耳、香菇、黄花菜等等……皮薄有韧性,不过依然甜鲜口,有的人不一定能接受。
人均:25元
地址:姑苏区平江区,井巷16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6:00-19:00
特色:虾籽肥肠面
会吃的吃客一定知道,虾籽和面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这次将虾籽与卤制过的肥肠一起爆炒,将这个世界上与面条最搭配的两样东西结合,肥肠细腻软糯的口感中偶尔品到虾籽的味道,简直好吃的要哭了!
话说回来,这家元素面工坊,曾以一碗手剥虾仁面横扫苏州“面界”!如果你来了这家面馆,不妨点一碗试试,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在苏州,早餐能吃上他们家一碗传统虾仁面一整天都圆满啦!
人均:55元
地址:虎丘区狮山地区,滨河路846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6:00-14:00
特色:大汤黄鱼面
说到最6浇头,那就非御面斋莫属了。上到近2000软妹币一碗的澳龙面,下到……下到……好吧,没有下到,因为店内浇头都很“壕”。
大汤黄鱼面是招牌。黄鱼是去骨的,作为水产品爱好者,身心将得到大大的满足。汤鲜,料美,面糯。怎么赞美都不够。
人均:147元
地址:姑苏区观前街地区,嘉余坊50号(梦轩阁西隔壁)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7:30-15:00
在苏州,春天是笋油面,夏天要吃枫镇大肉面、三虾面,秋天又到了吃蟹粉面,秃黄油拌面的时候,冬天羊肉面,冻鸡面
吃的哪里是面,分明是四季时令。
当苏式面遇到时令菜,更是将苏州人的“细腻”发挥到淋漓尽致
一座城里几步就是一个面馆,十几年的那都是小辈份。能开下去的面馆,每家都有每家长,一口是吃不出高下。
⑶ 请教北京哪里有好吃的冷面馆
一碗居老北京炸酱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朝阳区安慧里四区5号楼
电话:010-64911258 邮编:100101
新老北京炸酱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朝阳区新源里
电话:010-64673275 邮编:100027
新成削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宣武区粮食店街55号
电话:010-63048560 邮编:100051
小豆面馆亚运村店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朝阳区安慧里四区2号楼
电话:010-64912734 邮编:100011
小豆面馆现代城店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c座
电话:010-85804366 邮编:100022
思宏牛肉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丰台区桥南韩庄子三里8号
电话:010-63713771 邮编:100070
一家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朝阳区将台路商业街2号楼12号
电话:010-64350163 邮编:100016
马氏牛肉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49号
电话:010-66187289 邮编:100034
小福乐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海淀区魏公村路3号
电话:010-68910475 邮编:100081
新川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14号
电话:010-66182452 邮编:100035
天顾顺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丰台区丰台桥南看丹桥东
电话:010-63783135 邮编:100070
真味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宣武区太平街甲2号
电话:010-63179723 邮编:100050
苏式牛肉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崇文区宝华里头条
电话:010-67211405 邮编:100075
景社老刘家面馆
北京市 北京市辖区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蒋家大院8号
电话:010-64005912 邮编:100010
⑷ 阳春面也很好吃!哪里的面
阳春面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区着名的传统面食小吃,江苏高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地,都有自己特色阳春面。比较出名的有上海阳春面、高邮阳春面、扬州阳春面。
⑸ 中国这么大,哪里的面最好吃
1. 兰州牛肉面
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的兰州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兰州牛肉拉面起源于唐代,现其美誉已遍布全国甚至全球。
食客品尝肠旺面,一吃筋道的面条,二吃鲜嫩的肠旺和香脆的脆哨。肠旺面的面条,用的是手工制作的鸡蛋面,需经过“三翻四搭九道切”反复揉搓折叠挤压切丝成面的过程。而肠旺则是选取新鲜的猪大肠和猪血旺;脆哨则是选用五花肉去皮切丁后经过几道炸炒工序烹制而成。最后加入鸡汤和焯过水的豆芽,再淋上红油,撒上葱花,一碗让人久久回味的肠旺面就做成了。
⑹ 中国最好吃的面条排行榜
面条是我国最先制作和发明的,深受全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喜欢,面条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但是制作手法各不相同,这样的口感也不一样,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面条排行榜一览。
面食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各地的吃法都不一样,可谓是五花八门。但面条是最常见的,作为一个吃货,我给全国各地的特色面条排了个名,精心筛选十种,并总结出推荐理由。现整理如下:
1、兰州牛肉拉面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现在兰州拉面已经走出国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兰州拉面的影子穗埋,深受老外的欢迎,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历史由来:
坊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始人叫陈维精。后经传承改进,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推荐理由:
兰州拉面是中国所有面条中最细最长的面条,也是全世界最细最长的面条,早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并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2、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猜氏蚂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都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
历史由来:
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到了清康熙年间,山西刀削面的一个分支已发展为高度文化性的的官府私房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存。
推荐理由:
刀削面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并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3、北京炸酱面
炸酱面是老北京人夏天的最爱,炸好的干黄酱,配上8个菜码,拌在过了水的面里,那味道真真是好极了。
历史由来:
老北京炸酱面,一道传统的中式面食,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流行于北京、河北、天津等地。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西太后逃跑西安时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面就是炸酱面,后令总管李莲英把做炸酱面的人带到北京,进宫做炸酱面,后来由宫廷传核消向民间,炸酱面也就在北京地区扎根开花了。
推荐理由:
在北京,炸酱面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不是说卖的有多贵,也不是说看起来有多讲究,只是吃完面之后,让你有种想舔碗的冲动。现在炸酱面已经成了北京地方饮食文化的代表。
4、河南烩面
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正宗的河南烩面是河南传统的风味小吃,用肉骨汤下面,出锅之后再加些蔬菜,汤、面、肉、菜兼而有之,飘香四溢。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
历史由来:
关于河南烩面就有唐太宗落难说,豫籍京官厨子自创说,山西回族传统面食改进说等等文化典故。但现实很骨感,有学者指出,从1956年省会郑州成立第一家烩面馆开始,掰着指头算算,烩面正式被作为一个单有品种出现、一个单有品牌经营,到现在也不过近60年光景。
推荐理由:
河南烩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
5、武汉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与四川担担面、郑州烩面一样齐名,是武汉颇具特色的特色小吃。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历史由来:
热干面源于三十年代初期,在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蔡明伟首创,后加以改进,当时名叫“麻酱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叫“热干面”。
推荐理由:
提起武汉,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各种美食,象周黑鸭、武昌鱼、豆皮、面窝......真要选出哪一个能代表武汉的美食,恐怕要数武汉热干面了。热干面在中国首届面条文化节上被列为中国十大面条之首,虽然排名惹争议,但吃过的人都不可否认,热干面好吃的是不要不要的。
6、四川担担面
担担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贡着名的传统地方美食,据说源于挑夫们在街头挑着担担卖面,因而得名。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担担面主要是将面粉擀制成面条,接着煮熟,然后舀上炒制的肉末做成。做成后,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如今担担面已遍布各地,虽做法有些许不同,但已经成为家常美食小吃了。
历史由来:
相传,清末时四川自贡有一个挑着担子卖面的小贩,名叫陈包包。他每天早出晚归,一边串街走巷,一边敲着手中的梆子吆喝叫卖,当时人们都称他卖的面条为“担担面”。
推荐理由:
担担面是四川民间极为普遍且颇具特殊风味的一种着名小吃,堪称川味面食中的佼佼者。2013年,担担面被评为中国十大名面条之一。
7、陕西臊子面
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特色传统面食、着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
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
历史由来:
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如今臊子面是岐山和关中一带招待客人的便饭,新媳妇过门,孩子生日,老人祝寿,通常都以臊子面招待客人。
推荐理由:
在中国餐饮行业举办的“中国十大面条”排行榜中,作为面条有上百种吃法的陕西省,竟没有入围“十大面条”,这个结果让很多网友“惊呆了”,在达里小编重点推荐一下臊子面,虽然陕西好吃的面条不止这一种。
8、安徽牛肉板面
牛肉板面历史悠久,起源于安徽省和河南新野的汉族特色小吃,不但经济实惠而且还美味可口。主要食材有牛肉、牛油和板面以及多种配料,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牛肉板面具有面片柔软顺滑,口感滑利爽口,牛肉烂软、辣油红艳、青菜翠绿、汤味和谐、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等特点。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香六辣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并逐渐风靡到全国各地。
历史由来:
关于牛肉板面的由来三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清兵切饼”还有一个说法是“大板刀切面”,第三种说法是“张飞摔面”。其中以安徽太和为正宗,最早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板面原本是地方小吃,知名度不算太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本地人外出打工带出省,逐渐风靡到全国各地。从安徽牛肉板面的发展可以看出,任何小吃只有在适应当地食客口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才能生根发芽、长盛不衰。
推荐理由:
牛肉板面如今随着地域不同出现风格多样化,但是百变不离其宗,其原因就在板面卤汤配料是历经了百余年时间的检验,香味合理,美味可口。如今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板面馆比比皆是,不管春夏秋冬都是食客如云,社会各阶层人士百吃不厌,长盛不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饮食文化。
9、镇江锅盖面
中国十大名面之一,也叫镇江小刀面,有“江南的天下第一面”美誉,是江苏省镇江市地方特色传统美食。做法通常是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刀细切,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好,老少咸宜。
历史由来:
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据说,干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面馆坐客,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结果没想到煮出来的面还挺好吃,干隆爷吃后赞不绝口。
推荐理由:
跳着舞做出来的面条。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
10、阳春面
阳春面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叫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
历史由来:
说起阳春面还得和干隆爷扯上关系,相传干隆南巡,在淮安城一家面摊吃饭,看到摊小二端上一碗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碎蒜沫,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吃两碗后,干隆才想起来问这面的名字,摊小二说还没名字。干隆深思片刻说:“淮安是漕运要地,对国库贡献很大,现在正值阳春三月,就叫‘阳春面’吧。”
推荐理由:
阳春面是江南地区特有地方小吃,比较着名的有上海阳春面、高邮酱油面、扬州阳春面等等。小编第一次听说阳春面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可惜没吃过,今天也给上榜吧。
除了上述10大面条,还有很多好吃的面食无法一一列出,比如:吉林延吉冷面、山东伊府面、广东竹升面、昆山奥灶面、重庆小面等;
还有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葱油拌面、拉条子、炒面、凉面、燃面、面页子、浆水面等等。
面条是否好吃,在每一个吃货眼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或许您喜欢的面条,我见都没见过,更没吃过,所以本文仅供大家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