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本地人平常会去吃的老店有哪些
地址:雁荡路14号(近淮海中路)
老人和饭店
店龄:218年
推荐:糟味菜品
始创于1800年的老人和饭店,居然已经开了两百多年了!无疑是上海最古老的饭店之一,早在上海开端口之前就已经声名在外,如今老店新开依旧人气爆棚。
这里主打本帮菜,浓油赤酱,很对上海人的胃口,还有各种糟菜糟味菜品,是老上海人佐酒佳品,好吃到每次都扶墙而出~这里特别适合家庭聚餐,坐在里面还能看着熙熙攘攘的淮海路,格外有小资情调。
地址:淮海中路988号黄金世界4楼陕西南路口(近陕西南路)
洁而精川菜馆
店龄:91年
推荐:生爆鳝背、青豆泥小圆子
老一辈曾经冠以它“用菜一枝花”的雅号,因为住在附近的小夫妻经常在休息日去那里吃饭,比较罗曼蒂克的几对还会在饭后去复兴公园跳舞或者兜兜淮海路,有点旧派小资的腔调。老店原来那个红柱白匾的中式门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气现代的装饰风格。就餐环境虽然因时而变,但那份传承了90年的老味道依然还在。
内墙以孔雀蓝为主打色,配以白色的台布,清新亮眼,大厅中央顶部悬挂了一个欧式吊灯,散发着黄色光晕,非常典雅。上了年纪的老食客照常而来,年轻的新食客也会纷纷慕名前来。
虽说做的是川菜,但已经被改良得几乎变成了本帮菜,至于那里的川菜是否辣的正宗,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在意,他们更在乎的是能不能吃出当年的回忆。
地址:雁荡路82号(近南昌路)
北万新
店龄:90多年
推荐:排骨年糕、肉包
北万新迄今已有90多年历史了,是名符其实的老字号点心店。淮海路上有个外卖窗口,旁边拐进去还有一个小弄堂。
招牌当然就是肉包啦!肉包不大不小,算个中包吧,肉馅是白馅的,吃的时候要小心,因为有很足的鲜汤汁,肉馅非常紧实,绝对是小时候的味道!而且很多人买了很多,准备打包回去当第二天早饭吃呢!
地址:淮海中路464号(近重庆南路)
B. 上海有哪些好吃的店-美食推荐
上海其实是有很多美食可以去品尝的哟,在上海有一些美食是一定不要错过的,不过首先还是看看你喜欢吃的是哪些,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美食,下面的这些美食餐厅可以参考呢。
面馆
心乐面馆
心乐在上海也开了梁中好几十年了,现在虽然开了分店但我最爱去的还是进贤路这家老店,老面馆经过装修改造就餐环境也已经很好了。
店里比较出名的是大肠面,但个人更喜欢它家的腰花拌川。腰花炒得很入味,一点腥味都没有,酱汁浓郁,十分地道。
地址:进贤路120号
大肠面
位于黄浦区的这家大肠面,门头就“大肠面”三个红大字,虽然环境十分简陋,但每次路过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其中不乏拖着行李箱来的,可见它家的面人气有多旺。
这里的大肠处理得很干净,吃起来非常香,而且是越嚼越香的那种,再说名字都叫大肠面了,它家的大肠面能不好吃么。面是典型的上海粗面,刚好断生,所以富有弹性。烤麸甜甜的,配上大肠和面别有一番滋味。
地址:复兴中路59号
卢香纪面馆
说到大肠面,另外一家卢香纪的味道也很好。卢香纪以前的名字叫香阁丽,是老底子上海人基本都知道的名号。
这家的大肠、猪肝浇头都是招牌,选择困难的还可以点双浇头,鳝丝的也好吃,再加上浓厚的汤头,一碗下去妥妥的落胃。
地址:丽园路503号
明呈黄鱼面馆
和明呈的面一样出名的是老板的臭脾气,这点看墙上贴着的各类公告就知道了。第一次来就被老板狠狠怼了一顿,换做别的店那肯定不会再去了,奈何它家的黄鱼春卷和黄鱼面实在味道好,过了没多久还是没骨气地再光顾了。
面里的小黄鱼整条拆骨只剩鱼肉,吃的时候不用吐刺,汤头很鲜,雪菜腌得偏甜,还扔了把鸡毛菜,最难得的是一点腥味都没有。
黄鱼春卷也是必点,表面炸得香脆,里面则是满满的小黄鱼肉,一样没骨头,吃起来非常过瘾。
地址:斜饥槐土路1370号
哈灵面馆
哈灵面馆多有名,大概就是一说起牛蛙面就会想到它家的程度。
招牌牛蛙面量超大,面多浇头也给够,里面的牛蛙鲜嫩,汤汁浓厚,炸猪排味道也不错,喜欢吃重口味面的朋友一定会喜欢它家。
地址:广西北路445号(有多家分店)
逸桂禾
上海最好吃的阳春面,逸桂禾绝对能排的上号,和上面的哈灵比起来,逸桂禾的阳春面相对清淡不少。即使是简简单单的猪油酱油汤,撒上葱花,靠着最朴实的滋味也俘虏了不少食客的心。
它家的细面是真劲道,吃不惯清汤的还可以点拌面,一样好吃。
地址:吉安路290号
胖子面馆
来胖子面馆吃面的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每次走进去都能闻到自家炖红烧肉千张结的香味。
辣肉面是招牌,红油辣肉浇头相当正宗,还可以尝尝它家特色的咸蛋黄狮子头,一整颗流油的咸蛋黄包裹在软嫩的肉里面,配上面条咸菜鲜笋,幸福感简直爆棚。
地址:文庙路113号
小吃
接下来说说小吃,上海有不少集中吃小吃的好去处,首推云南南路,短短两百米的一段路不乏好几家老字号,像沈大成、大壶春、小金陵....基本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店了,入夜还有烧烤摊和火锅店,说云南路是条美食街一点也没错。
大壶春
上海生煎分两个流派,清水派和混水派,区别在于褶子向上还是向下,其中清水派的代表就是大壶春。
现在在大壶春两种煎法的生煎都能吃到,一般我会点一份生煎配咖喱牛肉汤,面皮松软底部松脆肉馅厚实,超满足。
地址:云南南路89号
小绍兴
另一家老字号小绍兴离大壶春不远,它家的招牌白斩鸡凭借鲜嫩的肉质,成为不少上海人心目中最好吃的白斩鸡。
小绍兴选用品质上乘的三黄鸡,蘸上独家秘制的酱油,吃到嘴里鲜烂渣友味则更加提升了。
还有每天限量供应的鸡粥,小绍兴最不缺鸡汤,用鸡汤熬出来的鸡粥别提有多香了,一口白斩鸡再配上一口粥,简直是享受。
地址:云南南路69-75号
弄堂小馄饨食府
弄堂小馄饨就是原本大名鼎鼎的阿跷馄饨,开业已经四十多年,现在从弄堂里搬到了威海路上,为了让老食客不找错地方,所以还是叫弄堂馄饨,还加了原静安别墅几个字。
现在上海做砂锅小馄饨的店也所剩无几了,用砂锅装馄饨,再浇上骨头汤,能妥妥地锁住鲜味,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地址:威海路714号
德大西菜社
炸猪排也算是上海美食的名片之一,说到炸猪排,就马上想到以供应德国大菜闻名的德大西菜社。早些年上海人吃不惯牛排,德大西菜社就因地制宜用猪排代替牛排,照“维也纳炸牛排”的菜式推出“维也纳猪排”,一经推出就立刻风靡沪上。
如今的德大已不是当初只有名门显贵才能踏足的餐厅,但记忆里的德大炸猪排还是一点没变,配上辣酱油,一如既往地酥脆。
地址:南京西路473号
佳家汤包
总有一段时间会莫名地想吃小笼包,不介意排队时间的话佳家汤包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虽然算是网红店,但出品一直很稳定。
汤包种类不少,有鲜肉、虾仁、蟹粉的,皮薄汤汁鲜,小馄饨也不错。上海吃小笼的店太多了,屋有鲜、莱莱也都不错,就近选择吧。
地址:黄河路90号
盛兴点心店
能开一百年的点心店不多,盛兴就是其中之一。百年来,这家老上海点心店只卖两种招牌点心,馄饨和汤圆,并且靠着地道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一直开到了现在。
店里的馄饨和别处的不太一样,用的是传统的碱水皮,所以更有嚼劲。馄饨分鲜肉小馄饨和菜肉大馄饨两种,可以直接来一份双档,大小两种都包括了,再加两颗汤圆,一碗就能尝遍它家的特色。
地址:顺昌路528号
提篮桥老摊头
近几年上海的葱油饼网红店层出不穷,其中最得我心的应该就是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了,现在虽然已经是二代店,但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它家的葱油饼先煎后烤,非常酥脆,吃着很过瘾。还可以选择加蛋的版本,口感会更丰富,但加了蛋就没法再烤了,相对的就没那么脆。
地址:大连路553号
甜品咖啡
来到最小资的上海,当然也不能浪费了难得的下午茶时光。
INDOUGHWETRUST
这家的提拉米苏真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了,端上来的时候是一大盘里挖出一块来到你的盘子上,咖啡味很浓郁,甜而不腻,带有微微的苦,是我心目中完美的提拉米苏应该有的味道,第一次去吃的时候因为太好吃马上又加了一块。
整间店的装修我也比较喜欢,属于法式小清新风格,用的杯子和瓷盘都很漂亮。咖啡只能说一般,但喜欢吃提拉米苏的我强烈推荐去吃,因为店面小加上生意一直很好,所以不想排队的建议上午去。
地址:永康路86号
GelatoDalCuore
我心目中的宝藏冰激淋店,口味超级多,不管哪个季节来上海,只要想吃Gelato都会想到它家。夏天会点荔枝玫瑰和花椒凤梨这类水果口味,清爽也不太容易腻,而到了冬天就会更偏好海盐焦糖这类浓郁的味道。
这家推新口味也是超级快,去得勤快如我,也没能及时跟上新品开发的速度.店里也提供试吃,选择困难症可以选择双拼或者三个球。唯一的缺点可能是下地铁或公交车后都还得走一段路,不过我去上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散步,也不是大问题。
地址:陕西北路600号-9
dokidoki的小甜书
dokidoki是一家手工日式甜品小店,由两位小姐姐打理,充满了家的温馨,到店需要提前预约。它家的甜品菜单每日更新,根据采买的水果还会做小调整,只有豆腐慕斯和巴斯克焦蛋糕是常驻款,其余均不固定,能吃到哪款也不确定,因此更多了一分惊喜。
蛋糕没什么太浮夸的裱花,就是最简单的样子,但因为用料良心制作用心,每一款味道都不错,吃一次就会被圈粉。还有特色的果子露,用的是自家熬制的果酱搭配苏打水,也非常治愈。
地址:黄浦区复兴中路553弄13号
电话:17521650912
面包咖啡好天气
看过日剧的朋友对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了吧,这家日式风格的双层小店就跟同名日剧一样温馨,店里的装饰也都十分可爱。
这里是吐司爱好者的天堂,松软的厚吐司吸满了蛋奶酱的口感,湿润又香甜,搭配黑咖啡或拿铁都很不错。
地址:永嘉路331号
梨园春
没搞错的话这应该是上海第一家以烤梨为主题的甜品店吧,店里卖的甜品都非常养生,价格也不贵。一整只梨用慢火烤制2小时到酥软,梨汤的甜度用冰糖调节得恰到好处,不仅生津止渴,还有润喉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它家的加料也都很讲究,荔浦芋头、荔浦鲜脆马蹄、罗田板栗、宝芝林雪燕还有云南野生金耳,都是好东西。
地址:新闸路1300号
BOMBOM越南三明治
作为一名越南三明治忠实粉丝,我必须向大家安利这家上海最正宗的越南三明治店。
小店干净明亮,BOMBOM王牌三明治肉量十足,烤得酥脆的法棍配上鸡肉、猪肉和粗粗的腌菜条,再刷一层特色的猪肝酱,还原度超高。吃越南三明治还得配越南特色的冰咖啡,用炼乳中和了咖啡豆的苦味,口感丝滑香甜。
地址:愚园东路6号
CinnaSwirl喜拿卷
这是一家以肉桂为主题的面包店,主打肉桂卷和肉桂冰激淋,算是肉桂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我回购了好几次的店了。店面不大也没什么座位,但每次,经过的人都能被浓郁的肉桂香味吸引。
肉桂冰激淋带有焦糖奶油的味道,层次很丰富,肉桂卷口感松软,有多种口味选择,最喜欢原味、苹果味和碧根果味的,刚出炉时淋上炼乳,味道真的让人念念不忘。这家外卖生意也不错,有时候去得晚很多口味就都卖完了。
地址:愚园东路32号
PAINCHAUD
PAIN
CHAUD应该算是沪上法式面包的代表了,在上海有三家分店,价格在法式面包店里也不算贵。面包甜点种类很多,软欧、法棍、各类可颂和蛋糕应有尽有,每一款表现都不错,基本不会踩雷。
最喜欢它家的法棍和红酒五花果,是那种吃得出酵母香的面包。另外推荐杏仁可颂和开心果泡芙,两款都非常适合下午茶配着茶或者咖啡一起享用。
地址:建国西路256号(这家门店比较大适合堂吃)
餐厅
上海最棒的地方就是想吃啥随时都能吃到,而且能开得长久的品质都不会差,这里提两家绝对不会出错的店吧。
楼上火锅
秋冬适合进补,楼上的花胶鸡火锅就最合适了。花胶其实就是大型鱼类的鱼鳔,高蛋白又低脂,吃多了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通常吃花胶鸡火锅前都会来上几碗花胶鸡汤,汤头浓郁,配上嫩鸡肉和鲜花胶,一碗接一碗简直停不下来。
除了火锅,楼上的特色小食们也值得挨个点一遍,最喜欢它家的炸玉米和奶冻。
地址:茂名南路46号2楼
甬府
锦江饭店锦北楼的甬府,算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宁波菜,米其林一星和大众点评黑珍珠餐厅头衔加持,不预约基本是吃不上的。在甬府点菜很少踩雷,出品也基本稳定。
主打菜自然是海鲜,岱山大黄鱼用的是货真价实的野生大黄鱼,肉鲜而紧致,价格不便宜,每斤四千左右。宁式十八斩也就是蟹生,活蟹急冻,上桌前自然解冻调味,肉多膏甜,算是必点。
另外,甬府的宁波汤圆也是吃过一次就让人难忘,应该算整个上海最好吃的宁波汤圆了。
地址:茂名南路59号锦江饭店锦北楼12楼
每隔一段时间去魔都,总能发现不少新开的店,当然也有当过好几次回头客的老店。不管怎么样,到了上海,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好吃的,只需要纠结吃什么就行了。
C. 上海有什么美食
上海十大特色小吃有南翔小笼、上海生煎包、排骨年糕、上海蟹壳黄、糟田螺、阳春面、开洋葱油面、三鲜小馄饨 、素菜包、上海酱鸭。
一、南翔小笼
南翔小笼就是我们知道的”南翔小笼包“,传统名吃,也是上海特色小吃中比较有名的。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小笼包里面的馅料是夹心腿肉,加入了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等制作而成,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制成的。吃起来口感比较新鲜,但是价格并不贵。
二、上海生煎包
上海的生煎包绝对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吃,生煎也被称为“生煎馒头”,外皮酥脆,汁香味浓,肉馅儿丰富,外形精巧,夹杂着肉香、油香和葱香,美味无比,上海生煎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上海的飞龙生煎、小杨生煎、丰裕生煎等最有名。
三、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经济实惠,是上海独具风味的传统小吃。大排配上小而薄的年糕之后,油氽、烧煮做成,排骨年糕既有排骨的香味,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口感甜辣,鲜嫩适口。排骨年糕是一道特色风味小吃,很多当地的餐厅都可以吃到。
四、上海蟹壳黄
蟹壳黄好吃,而且价格实惠。传统的蟹壳黄是用油酥面加酵面制作而成,蟹壳黄呈椭圆形,饼上有芝麻,在炉火上烤制完成之后,饼香和芝麻香混合在一起。蟹壳黄的馅料有咸味和甜味两种,咸的蟹壳黄馅料一般是用鲜肉、火腿、虾仁等制作而成,而甜馅是用白糖、玫瑰和豆沙做成。
五、糟田螺
糟田螺是上海市特色小吃之一,选用个大肥美、肉头厚实的安徽屯溪产的龙眼田螺为原料,进店后先用清水养两天,使其吐净泥沙,然后再放入锅内,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较长时间。最后将烧好的田螺放上陈年香糟,糟制而成。这种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质鲜嫩,汁卤醇厚,入口鲜美,十分受人欢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斋点心店和鲜得来点心店的着名小吃。
六、阳春面
上海阳春面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区着名的传统面食小吃,是上海特色风味小吃之一。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上海人称开洋),与煮熟的面条一起拌食。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1945年后,城隍庙有个姓陈的摊贩运用苏中家乡日常的方法熬制葱油,用来拌面。葱香浓郁与众不同,很受欢迎,流传至今。
七、开洋葱油面
开洋葱油面是上海特色小吃,在上海地区家喻户晓,很多人喜欢吃。开洋葱油面的制作方法还是很讲究的,葱白切成寸段,放温油锅中炸制,然后将葱油配上已经用素油炒、酒糖浸过的开洋,即成开洋葱油。葱油拌面的面条是很劲道的,沥去汤汁,拌上葱油,色泽鲜艳,食之润滑爽口,虾味鲜香,葱香扑鼻,营养丰富。
八、三鲜小馄饨
好像上海人对馄饨的大小分的特别清楚。上海的三鲜馄饨也有别于无锡的三鲜馄饨。馄饨馅并不是鲜肉、开洋、榨菜制成的馅心,而是纯肉的。所谓三鲜名堂皆在汤里,蛋丝、虾皮、紫菜此三鲜调出薄皮包裹着的鲜肉,口感咸香爽滑。
九、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地区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以面粉为制作主料,素菜包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素菜包的特色:皮质松软,馅心清香爽口,是夏令佳点。上海人把包子称呼为馒头,素菜包又称为菜馒头。素菜包是用精白面粉作皮,馅心则是用青菜、面筋、冬菇、冬笋、五香豆腐干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调味品制成。将包好的素菜包上笼蒸熟后,皮白松软,馅心则绿中生翠,鲜艳悦目,一开笼就满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腻,百吃不厌。以春风松月楼素菜馆比较出名。
十、上海酱鸭
上海酱鸭是最能代表上海风味的美上海美食之一,酱鸭色泽黄黑,具有鲜、香、酥、嫩的特点。吃了之后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止血痢和滋补之功效。上海酱鸭鸭肉鲜嫩,咸甜适中,香浓味醇,色泽红亮,没有油腻感,有辣味。梅其中光明邨的人气非常高,每天排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
D. 提篮桥附近旅店
兰馨旅社 宾馆饭店
地址:东大名路1029号2楼(邮编:200082)
电话:021-65866988
申聚旅馆有限公司 宾馆饭店
地址:霍山路247号(邮编:200082)
电话:021-65470434
奥森大酒店有限公司 宾馆饭店
地址:霍山路309号(邮编:200082)
电话:021-65845280
远洋宾馆 宾馆饭店 > 4星级
地址:东大名路1171号(邮编:200082)
电话:021-65458888
星浪宾馆 宾馆饭店 > 3星级
地址:惠民路36号(邮编:20082)
电话:021-65456999*2001
莫泰旅店——霍山店 宾馆饭店 > 2星级
地址:霍山路300号(邮编:200080)
电话:021-51171111*7666
东虹大酒店 宾馆饭店 > 2星级
地址:东大名路1161号(邮编:200082)
电话:021-65455008
东光旅社 宾馆饭店
地址:霍山路139弄6号(邮编:200082)
电话:021-65861193
北京饭店 宾馆饭店
地址:虹口区霍山路68号
电话:021-65416237
教苑宾馆 宾馆饭店 > 4星级
地址:霍山路170号
电话:021-65412150
高阳宾馆 宾馆饭店 > 4星级
地址:东大名路
电话:021-65952218
E.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附近的旅馆
帮你在住哪网找了几家,你看看先哈~
1、上海远洋宾馆 距离提篮桥大约 0.10公里
2、上海临潼宾馆 距离凯没肢提篮桥大约 0.14公里
3、上海莫泰168连锁旅店(霍山路店) 距离提篮桥大约 0.30公里
4、上海枫叶速8酒店(北外滩店) 距离提篮桥大约 0.32公里
5、上海如家快捷酒店(大连路店) 距离提篮桥大约 0.45公里
6、上海锦江之星连锁酒店(北外滩店) 距离提篮桥大约 0.50公里
7、上海格林豪泰连锁酒店察槐@(师泽园店) 距离提篮桥大约 0.60公里
8、汉庭快捷酒店(上海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店) 距离提篮桥大约 0.81公里
连锁的酒店都还盯世比较便宜的,具体酒店的信息和预定你还是再去住哪网上看看吧~
F. 探秘“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死刑犯穿鸳鸯衣
探秘“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死刑犯穿鸳鸯衣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监狱,曾关押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囚犯。百年历史,百年沧桑,当初地处边缘地区的提篮桥如今变成了上海的市中心。据传在闹市区占据了宝贵的土地,正是提篮桥监狱被关闭的要因。
百年前招标建造而成
110年前,建造提篮桥监狱时,上海公共租界使用了如今建造房屋最常规的方式——招标。
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开向各营造厂和建筑承包商招标,最后由英国驻新加坡工程处中标,最初仿照美国监狱样式建造,全部由青砖和打磨过的宁波石块修建。后来又经过扩建和改建,形成了英国式的硬木地板、钢筋水泥地坪和钢骨水泥门梁,使得这座监狱保存完好,从监狱的外墙望进去,丝毫没有破败的迹象。
而为了保障内部设施,建设者“术业有专攻”,水龙头、管道等分开承包,每个步骤都由更专业的人负责。“比如监房的铁门是上海制造的,门锁和钥匙由英国伦敦哈脱公司制造供应,直到现在,各种英国制造的锁具和钥匙仍在使用。”徐家俊介绍说。
“提篮桥监狱内的门锁,相当于一本杂志的合订本,厚厚地固定在铁门上,它有三道锁舌,钥匙有15厘米长。”徐家俊一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一边在纸上画出了钥匙的形状。
出租车上,健谈的司机神秘地对记者说,里面的囚犯从来没有逃出来过。听了这一传闻,徐家俊笑着说:“解放前,也有极个别人逃出来的。”而有这一说法也是因为监狱囚室独特的设计方式。
不同于多数监狱两边牢房中间走廊的结构,提篮桥监狱成回字形,中间是“背对背”、“肩靠肩”排列的牢房,四周全是走廊。徐家俊在画着囚室结构的纸上,用笔模拟犯人可能的逃跑路线:“你看,挖地道、挖壁洞行不通嘛,不像有些监狱一面是门,一面是窗户,这个三面墙外面还是牢房,能上哪里去。”
此外,监狱在走廊中间的地坪上还另建了一排铁丝网,形成内、外两道走廊,看守在外走廊巡查可以同时看到上层、本层、下层三个楼层犯人的动向。
监狱内的平时管理也十分严苛,租界时期的提篮桥监狱,其上层管理人员主要是英国人,看守是印度人,俗称“红头阿三”。
住在提篮桥监狱西边的一位老人指着自己的房子说,这是“红头阿三”住过的地方,房子的墙壁有二三十厘米厚。这位说着纯正上海话的老人怕记者听不懂,手还在头上比划了一番,因为这些印度巡捕的头上都盘扎着宽厚的红布头。
1930年,由于印度看守不满上级提拔的人选而举行了 *** ,强硬派的英国管理层,对 *** 的印度看守一律开除,开始调用中国人担任看守。
那时候,看守长住宅有一间饭厅、两间卧室,还有浴室、厨房、佣人住房等,但监区内的条件却是非常苛刻的。监区里没有凳子,看守必须一直站着保持警戒状态;两道外走廊中间的墙上还装有一台仪器,俗称“更表”,看守每巡查一圈,须用钥匙在“更表”内开动一下,监狱总值班室有仪器作自动记录,可考核看守是否按时巡查。
“那时候就非常先进了。”徐家俊忍不住强调,“而且有两栋楼里已经装上了电梯。”
1943年8月起,提篮桥监狱由中国人担任典狱长。抗战胜利后,对看守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添置了凳子。但是为了防止看守偷懒,就设计了一种三脚凳。这种凳子凳面狭小、分量轻、重心不稳,坐久了容易倾倒。所以,看守们戏称这种凳子叫“稍息凳”。
“大监狱、小囚室”
提起提篮桥监狱,很多人会说这样一段话,让一个10年刑期的犯人,每天换一间囚室,到出狱的时候还住不完。这句玩笑话道出了这所监狱的规模之大。
提篮桥监狱因为大于印度的孟买监狱和日本的巢鸭监狱,因而号称“远东第一监狱”。
提篮桥监狱最多时曾收押过8000多人,徐家俊说,20世纪30年代,提篮桥监狱也是当时世界上关押犯人人数最多的监狱。能关押数量如此之多的犯人,原因之一是这里的囚室面积很小。
提篮桥监狱的囚室大多是3.3平方米到3.6平方米的小房间,而且是3个人一间。以前犯人都是睡地铺。现在,每个监室有一个高低床,还有活动床,白天拉起来成为一个柜子,晚上放下来作为木床。因地制宜,关押条件比过去大大提高了。
为了分辨如此众多的犯人,租界时期的监狱就将囚服做成不同的样式标记。已决犯囚服的前胸、后背、膝盖等处都印有英文“Y”的字样,不同的刑期段,就有不同的式样,颜色,死刑犯穿的是一边白一边黑的阴阳衣(又称鸳鸯衣),为方便戴脚镣,他们的囚裤下裆到裤脚全都是葡萄扣。看守一看到囚服马上就能识别出犯人的刑期。
提篮桥还有一种8平方米的牢房,设有固定的铁床、铁桌、铁凳和抽水马桶,那是当年英国人设计了用来关押外国人的,被人称为“西人监”。由于是十字形的,更多的被叫做十字楼。
后来这里被改造为上海监狱陈列馆,1999年12月29日正式开馆。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曾经先后关押过几百名日本战犯。解放后,这里一度改为女监,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也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10年。
另外,在上海监狱陈列馆的3楼,有一间18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地板中间有一个1.8平方米的方孔,方孔两侧有两块活动地板。扳动手闸,活动地板就“轰”地一声向两侧分开,露出一个方孔;二楼也有同样的装置。这个方孔可以直通一楼的停尸房,尸体通过它直接吊入楼下的停尸房。
1946年4月22日上午,被判死刑的日本战犯镝木正隆、藤井勉、增进庄造、松井耕一和白井舆三郎在这里被执行绞刑。
监狱的室外刑场
提篮桥监狱的北面,昆明路280号,门框上写着“新岸礼堂”4个金色的大字,这里曾经是与室内刑场相对应的室外刑场。
当记者走访的时候,礼堂的大门外放着几把椅子,炎热的中午主人不见了踪影,只有这几把椅子。旁边的小门上则写着“家属会见”,门外几米长的铁栏杆是囚犯家属排队的地方。
每到探视的时间这里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直延伸到街道对面的弄堂里,记者采访附近的一位居民时,她伸手向远方比划了比划,仿佛正有上百人等在这里。
已经在这里住了70年的陈洪文老先生唏嘘,现在是见亲人的地方,以前是杀头的地方。
汪伪汉奸梁鸿志、常玉清、苏成德、傅式说以及黑泽次男、浅野俊隆、芝原平三郎等十多名日本战犯先后在此枪决; *** 员、革命先烈王孝和也在此就义。
解放初期,监狱内关押了不少犯人,其中有些犯人被上海市军管会军法处或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后,就直接押解到这里执行死刑。
室外刑场原来与提篮桥监狱只有一墙之隔,用竹栅栏围起的刑场外常常站满了附近的居民,包括当时附近的很多小孩子。
室外刑场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停止使用,1956年,在原址周围修建了如今的大礼堂和接见室。
G.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
有下海,才有上海。
文 | 河西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在黄浦江上游览时,突然问了陪同人员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宽答则下海’吗?”举座哑然,没人能答得上毛主席的问题。
最后,还是他老人家自己提供了答案,他斩钉截铁地说:“有!”
是啊,既然有上海,那么下海在哪里?
上海之所以叫上海,是因为有下海才有上海,有下才有上,天经地义。名字之中,没有一个字是凭空出现没有来历的。
现在上海市虹口区昆明路73号有一座下海庙,当时夏海义王庙地处下海浦,长江船只入海处。那时候,从东大名路至商丘路一带全是渔村。渔民出海打渔,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有这座小庙应运而生。所以当时这里供奉的是海神妈祖和天妃娘娘,而现在则变成了观音。现正对庙门的马路就叫海门路,海门路,顾名思义,大海之门,就叫海门路。当时居民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提着篮子过桥,所以叫提篮桥,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吴淞江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叫下海浦,一条叫上海浦,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人工小河。从这个字的意思你就可以看出,黄浦江这个名字,其实是个悖论,江是大河的意思,而浦是小河,何以两者会混为一谈?
黄浦江的原名是黄歇浦,黄浦江是黄歇浦与春申江名字混杂的叫法,而黄歇指的是战国时的春申君黄歇。
黄轩饰演春申君黄歇
宋代为解决吴淞江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就会开凿一条进入吴淞江的大支流,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
北宋郏亶着《水利书》:“松江之南,大浦十八,有上海、下海二浦”。
吴淞江在虹口区海门路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南宋时设上海镇,元代建上海县,即取上海浦之名取名为上海镇。而与上海浦隔岸相望的北岸也有个浦,叫下海浦,却与“上海”这个名字失之交臂,而逐渐淹没在 历史 的尘埃中。
上海浦与下海浦,这是江南河流命名的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下海浦于清同治年间被填没,成为了现在的海门路,即今北外滩的滨江绿地一带,依旧在焕发着新的活力,只是世人多只知北外滩,却不太了解曾经的下海了,只有提篮桥附近的那座下海庙还在见证下海的 历史 。
下海庙俗称“义王庙”。始创于清代干隆年间,一开始只有房屋九间,是当地渔民、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间神庙。
嘉庆年间下海庙荒塌,由心意师太重修,此后作为一所临济宗的比丘尼道场,通俗点说这是一间尼姑庵。
相传心意师太至98岁高龄时,交法成师太继任主持,之后又陆续增建前殿等二十余间房屋殿舍。
抗日战争初期,下海庙房屋被日军炮火全部焚毁。1941年起,由觉莲募资重新修建,至解放以后,基本保持原有规模。
2012年,经过重修的下海庙重新对外开放,让这段上海的 历史 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与下海一起被人们遗忘的是吴淞江。吴淞江,就是松江,这就是松江区的名字由来。
苏州河(吴淞江上海市段)明明在上海为什么叫苏州河,跟苏州有什么关系?苏州河之名,始于19世纪慎棚中叶上海开端口后,部分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
在苏州河畔,有一座建筑,像一座咖啡色的巨型山岳矗立在苏州河流入黄浦江的交汇处。在解放前,这是上海仅次于国际饭店的最高建筑。它的名字叫百老汇大厦(即今上海大厦)。1934年春季竣工,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设计,为英商投资所建。
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
叫这个名字,却并不演百老汇戏剧。那为什么叫百老汇大厦呢?是因为大名路。这条马路在虹口区南部。西南起外白渡桥北堍,东至九龙路。清同治三年至光绪十四年分段筑,初名虹口路。光绪三年改名百老汇路(Broadway Road),所以这座大厦就叫百老汇大厦。1943年,百老汇路以河北大名改今名。没错,就是《水浒传》中梁中书所在的大名府。东大名路的大名同样指的河北大名,这条路是大名路的东延伸段,故名。
1951年,陈毅市长将大厦命名为“上海大厦”。这是外滩建筑群重要的建筑物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陪同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政府代表团做客大楼,俯瞰上海市容。
这张照片,就是1973年举棚9月17日上午,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大厦等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周总理在等待法国总统蓬皮杜
现在的下海地区,最着名的就得说是提篮桥。除了大名鼎鼎的提篮桥监狱,提篮桥区域在二战中曾积聚过许多犹太人,是他们口中的“诺亚方舟”。上海方舟是犹太人世界,在那段“反人性”日子里的最温暖的“避难所”,是他们最温情的回忆,也让中国上海成为最散发人性光芒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会建在这里。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原摩西会堂)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62号;由摩西会堂旧址和两个展示厅组成,是“提篮桥 历史 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
这是一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人使用的会堂。1927年由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称华德路会堂,后改名为摩西会堂。纳粹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时,逃亡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彼时的提篮桥社区接纳了二万余名从欧洲而来的犹太难民。他们与上海人一起生活在弄堂里,学会了生煤球炉、包馄饨,不少人还和上海邻居成了朋友。而摩西会堂成为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上海犹太宗教公会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摩西会堂,是整个上海有关“犹太难民聚居区”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最多也最为完整的地方。
犹太人感谢上海,上海也感谢这些来沪的犹太人,因为他们中杰出的艺术家给上海留下了“艺术瑰宝”。
着名小提琴手俞丽拿的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谭抒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跟随犹太籍小提琴教授布雷斯劳·卫登堡学习小提琴。傅聪也跟卫登堡学习小提琴。
白马咖啡馆,又是一处充满浪漫和传奇的地方。1939年,来沪避难的犹太难民鲁道夫·莫斯伯格和亲友盘下此楼,开办白马咖啡馆,成为当时犹太难民重要的日常聚集场所。
白马咖啡馆
百老汇大戏院 ,这个百老汇,则是真正的百老汇了,和百老汇大厦不一样,但它之所以建在这里,还是因为这里原本是一条百老汇路。
百老汇大戏院,1928年由美商奥迪安大戏院公司投资创建,地址在百老汇路11号(今霍山路57号),1930年9月18日开幕,首映《璇宫艳史》。
百老汇大戏院
百老汇大戏院在上海也曾红极一时,1987年起,霍山路57号曾经的百老汇大戏院改建为多功能 娱乐 场所,底层建有400平方米180座的新型歌舞厅,取名百老汇舞厅。1988年上缴利税超百万元,并获上海市第一、第二届市文明舞厅称号,百老汇大戏院迎来第二春。
第二春花谢后,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多少有些破旧的老建筑,多少会有些感慨,但只要我们从空中俯瞰这片原本叫做“下海”的区域,如今北外滩的虹口正在迅速崛起,那是一片充满发展潜力的热土。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下海向未来奔去,等待并迎接它的,将是美丽的前景。
· 违法又违德的“活动物盲盒”,怎么能够畅通无阻?! · 菲律宾外长爆粗口,不能就这么完了! · 良医 | 腰突、颈椎病……这些现代人“魔咒”龙华骨伤科怎么用中医治疗?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