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阳名吃烧灌肠简介
内黄灌肠俗名“煎血”,又名“血肠”。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楚旺镇特色小吃。乍看其貌不扬,却脍炙人口。深受老少食客欢迎。内黄灌肠,相传始创于清咸丰年间,最早由内黄县城南关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创制经营,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已传承二十二代,号称“邱氏灌肠”。因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酶类及铁、钙等微量元素,具有补血健脾、强筋壮骨、助气等功能,又经济实惠、故老少皆宜。灌肠血以猪血为主料,将猪血、面粉、香油、五香粉调和,制注灌入猪肠蒸熟、晾凉,吃灌肠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吃法是灌肠切成片煎着吃,这叫煎灌肠。吃灌肠的第二种方法叫筲灌肠,筲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水桶,担着沿街去卖,由于灌肠是煮好放在筲里的,所以就叫做筲灌肠了。
内黄灌肠是该县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清咸丰年间,由县城邱姓屠户发明,流传至今。灌肠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可以凉调,叫筲灌肠;可以煎食,叫煎灌肠。味美可口,风味独特,且有补血、健脾、壮筋骨、消滞之功效,很受群众欢迎。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均有上市。有民谣《内黄灌肠》曰:“肠子猪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肚里不饥能解谗
传说程咬金与老娘艰难渡日,乡人可怜他们常把杀猪剩下的猪血、大肠施舍给他们,咬金靠卖这些换得饭菜。一日邻人给多了,咬金无器皿可用顺手将血灌入肠子中存放,谁知这一灌众人再吃血时感觉特别美味,于是就有了这流传下来的安阳市内黄县特色小吃烧灌肠。
Ⅱ 安阳特色小吃
1、安阳燎花
内黄灌肠是河南内黄县特有的传统小吃,属于豫菜系,目前已纳入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蒜灌肠色泽粉红,味道清淡,趁热吃最佳,吃起来入口光滑,香辣韧软,软而不粘,香而不腻。它是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所制成。
(2)内黄县最好吃的地方扩展阅读:
安阳,古称殷、邺、相州、彰德府,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西倚太行山,东连濮阳,北扼邯郸,南依鹤壁、新乡。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周易发源地,有殷墟和中国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滑县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是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最南部城市。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中国书法名城、2016年度“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等称号。
参考资料:网络-安阳
Ⅲ 盘点,内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或者适合情侣去的地方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遗址,是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影响深远的大规模汉代农耕聚落遗址,是中国第一次发现汉代村庄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消返颂,被誉为“中国庞贝古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13] 该遗址因黄河泛滥,被淤沙深埋地下,古道路、庭院围墙、瓦屋顶、厕所、树林残存、田垄等遗迹以及车辙和牛蹄的牛蹄的痕迹,都保存完好。并出土大量的石臼、石磨、石磙及“货泉”铜钱和“益寿万岁”瓦当等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的文物,遗存的发掘整理,形象直观地揭示了汉代的庭院和农耕布局,为研究汉代文明和耕作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遗址大面积的展示了汉代建筑实物和规整的田垄,成组的的庭院布局及其附属设施、大面积的农田及耕作原貌,首次再现了汉代农村的景象,揭示了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考古学研究的空白。
内黄县故道槐林
商中宗陵是商朝第十代王太戊的陵墓,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处商代地上王陵。商中宗陵汉代建陵,唐代继修,宋代开宝七年重修,明、清又多次增建。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脊陵区内现存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其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内黄槐林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现已形成12万亩规模,集中在县南二帝陵区和县西老塔坡。槐林环抱,二帝陵和唐塔显得更古朴典雅。三春时节,槐花盛开,幽香扑鼻,槐花既是野餐美味,可蒸可调,也是蜜源,赶蜂人汇集在这里,蜂群嘤嗡,以酿制的槐花蜜而闻名。夏秋时节,蝈蝈潜伏草丛,鸣唱此起彼伏。
千年枣园千年古枣园在六村乡千口村,紧临汤濮铁路。古枣园占地面积500亩,树龄大多在1000年以上,树围在170㎝左右,古枣树树冠开张,树势雄伟,虬髯盘旋,一棵挨着一棵。其中枣树王胸围190㎝以上,几个侧干的直径也达120㎝。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千口一带搜捕刘汉生、王从吾等早期共产党人,对红色沙区革命根据地疯狂扫荡,千口村外围的枣树被毁,中间的枣树幸免于难。直到如今,外围重新栽植的枣树和内圈的古枣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古枣树仍长势喜人,成了战争风雨的见证。
内黄县大兴寺塔
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
无梁殿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高堤乡嘴头村西。原为玄武帝庙大殿,因建筑无梁而得名,它不仅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而且对研究建筑物的抗震、抗洪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黄县颛顼帝喾陵
枣林公园枣林观光公园在后河镇西乜固村,是一处集文化知识性、生态休闲性、趣味观赏性、参与互动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内黄大枣林分布在卫河以南12个乡镇,连片成林,面积42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枣乡。内黄种植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内黄大地枣林似海,绿意盎然。各乡镇中,面积产量以后河镇为最大,居中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内黄枣林,发展,形成独特的农业间作模式,成为安阳市“特色农业县”。
内黄县二帝陵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2000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境内。
上古时代,颛顼帝喾二帝在内黄建都立业,黄河古道上留下了灿烂的华夏文明。1986年,二帝陵被世人发现,后经对陵墓区和祭祀区上面厚厚的积沙进行初步清理,元、明、清历代御祭碑碣165通展现于世人面前,中轴线上御桥、山门、陵冢、拜殿等唐至清代12处建筑和基址也连续被发现。二帝在内黄建业定都后,完成了华夏文化统一大业,然后通过频繁的社会交往和生存斗争,最后融合为一体,形成为华夏族群,同时也产生出大量的姓和氏。在梁庄镇曹李庄拿郑村东开挖引黄工程中新发现的一块唐开元二年的墓志上有明确记载,一位姓窦的官太爷就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二帝陵的旁边。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在内黄县城南20公里处的白条河园林场东,有一处为苍松翠柏所掩映的革命纪念碑亭,亭内耸立一通3.35米高的纪念碑,这便是《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纪念公墓碑记载着1941年4月12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1.5万余人,对内黄沙区革命根据地抗日军民实施血腥大屠杀的野蛮暴行。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暨死难同胞,1942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委率第二十、二十一专区各界,于“四·一二”一周年之际,在此处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并刻此石碑,建立公墓,以此作为“四·一二”革命纪念地,教育后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强我中华。这里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Ⅳ 内黄县空心挂面哪家好吃
利生面粉挂面店。根据大众点评兄哪网的数据显示,利生面粉挂面店总计1176个评论,好评有976个,好评率82%。具体位羡巧码于安阳市滑县河南利生面业有限公司北门旁宽核。
Ⅳ 安阳内黄有烤核桃的地方吗
有。
内黄县味觉烘焙食品坊,主要经营以烤核桃,加工红枣花生为主。
内黄县味觉烘焙食品坊可以让消费者在一日三餐中去体验各种烘焙的美味。
Ⅵ 大家说说你心目中安阳美食
安阳“三熏”
“三熏”是安阳人极为喜欢的一种食品。做法呢,很有技术含量,但是,吃的时候也是非常享受的。看起来红红的,油润闪亮,肥而不腻,吃到嘴里,松香浓郁脆烂,回味绵长,真是风味独特的佳肴!做好放起来,六天七天还能色味不变,远行 旅游 的千万不能错过啊,这可是曾获“优秀食品” 的 美食 呢!
内黄灌肠
灌肠是最有内黄特色小吃,在内黄无论早、中、晚,无论春夏秋冬,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摆小摊卖灌肠的。看那些灌肠摊前,一个个吃灌肠的人的吃相,就是不饿也会忍不住前去来一碗!“老板,来一碗肥点类。”一口地道的内黄话加一碗热腾腾的筲灌肠就是一个内黄人典型的形象!
义兴张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义兴张”世家烧鸡店所制, 历史 悠久,名扬海外。道口烧鸡香味浓郁、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像这样名声在外的传统 美食 ,必须有一大神奇特点,道口烧鸡吃的时候不需要用刀,只要用手一抖,骨肉自行分离,可想有多么好吃了!无论冷热,余香满口,回味起来,犹垂涎三尺。
炒三不沾
炒三不沾”这菜名很有概括性:不沾筷、不沾盘、不沾牙。据说,清干隆皇帝南巡,路经彰德府,知府献膳,其中就有'炒三不沾'。干隆食后大悦,立即令人记下此菜的制法。从此'炒三不沾'传至皇宫,摇身一变,成为宫中名菜。现在人们又在金黄似月的“炒三不沾”周围摆上精致的晶莹鲜红的小装饰,有没有增添了一种神奇的色彩?红黄相映,鲜艳喜人,高大上的感觉有没有?
老庙牛肉
老庙牛肉是国家级地方名馐,素有“豫北之花,中华一绝”之称。老庙牛肉这可不是一种普通的牛肉,这是得了好多的奖项和题词的牛肉,这些荣誉充分证明一点,味道绝对不忽悠!
安阳燎花
燎花乃是彰德府,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市的传统点心,名声很大, 历史 很远,还存在于《安阳县志》的记载里。燎花,名如其物,长相美观、面色金黄。味道香甜酥脆又软绵,营养又丰富,老少皆宜。送朋友,送亲戚,这可是佳品,既是传统点心让人回忆到小时候的美好时光,又长得十分标致,一看就想尝一口。
文盛馆羊肉卤
万古镇位于滑县东南部, 历史 悠久,古名“都隆集”,后称“万户”。万古羊肉卤盛行于元朝,后来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制作工艺日臻完善。纯天然食品,色、香、味、型俱佳,对人体具有健胃养身,滋补作用等价值。
楚旺扒糕
楚旺扒糕原是楚旺镇风味小吃。据传始于清道光初年,由马奎从保定传入。主要原料为荞麦面,蒸熟后用芥末、香油、蒜汁、陈醋凉调,味道鲜美,且有健脾胃作用,现已遍及全县,多有叫卖。有民谣《楚旺扒糕》曰:“楚旺扒糕荞面糊,芥末蒜汁香油醋,一切就调手拿叉儿,酸辣香味得口福。”
八宝布袋鱼
八宝布袋鱼是安阳特三级红案厨师李印斗创制的杰作,入选《华夏名菜》一书。风味独特,形体完整大方,花色悦目美观,鱼鲜嫩,汁鲜美,营养丰富。
内黄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是河南内黄县特产,出自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马蹄烧饼样式独特,外形独特——如同马蹄一样,这也是马蹄烧饼名字的由来。刚出炉的马蹄烧饼有以下特点——皮瓤是分离的,外面脆里面嫩,酥香可口,香气扑鼻,经济实惠,是非常好吃的一种地方小吃。
安阳皮渣
皮渣是安阳出名的小吃。晶莹剔透,色泽泛青,香味扑鼻,让人馋口欲滴。可煎可烩,烧菜做汤,味道可口,别有风味。皮渣可做花样多种的菜肴,味道更佳。总之皮渣是安阳人一年四季吃不厌烦的食物。
粉浆饭
粉浆饭,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闻所未闻,但身在安阳这个悠久城市的人们,对于这个名字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她那独特的味道,不知让多少身在他乡的安阳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因为只有安阳才有,别的地方喝不到纯正的粉浆饭。粉浆饭,其实就是粥,它吃起来有种酸酸的口感,酸中夹着香,香中带着米粥的醇香。喝下去酸的感觉让人开胃,香的味道让人留恋。
来自网络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北部,也是我国的 历史 文化名城,当地好玩的 旅游 景点也是挺多的,当然作为一个 旅游 城市,自然 美食 是少不了的,到倒是 旅游 城市一般都会有 美食 街,所以说安阳的 美食 也是挺多的,像安阳的道口烧鸡就是名气最大的一个。
安阳的道口烧鸡和辽宁的沟帮子熏鸡、安徽的符离集烧鸡、山东德州扒鸡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鸡,由此可以看出道口烧鸡的名声之大,最重要的还是道口烧鸡味道好吃。而且也是特别的方便携带,可以当特产给朋友带一些尝尝。
安阳的扁粉菜也是安阳人爱吃的一道菜,用青菜、豆腐和猪血做成的,味道特别的不错,还有安阳内黄的特色小吃灌肠、油炸的气袋馍、安阳三大宝之一的皮渣、安阳三熏、炒三不沾、老庙牛肉、锦泰燎花、蒸碗扣肉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小吃。
安阳位于河南最北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饮食发展比较悠久,有名誉全国的滑县道口烧鸡,还有扁粉菜、粉浆饭、血糕、皮渣、扣碗酥肉、内黄灌肠等比较有名的地方风味小吃。
1.道口烧鸡
滑县道口镇有烧鸡之乡之称,道口烧鸡创作于清朝顺治年间,有“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的秘诀,制作出来的烧鸡,酥香软烂,肥而不腻,吃着烧鸡,喝着酒,美不甚哉。
2.安阳三不粘
用鸡蛋黄、淀粉、白糖加水搅拌,再炒制而成,甜糯筋道,有点像萄式蛋挞,由于不粘盘、不粘牙、不粘筷子,所以叫做三不沾。
3.扁粉菜
也是安阳人最爱吃的饭菜之一,尤其早餐吃上一碗香喷喷、辣乎乎的扁粉菜,那才叫过瘾。
4.粉浆饭
也是安阳着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它与血糕、皮渣合称“安阳三宝”,其味道酸、香、甜、绵的口感,开胃更好吃。
5.皮渣
是安阳的三宝之一,可以煎可以烩,也可以炒菜做汤,美味可口,别有风味。
6.安阳三熏
就是熏鸡、熏鸡蛋、熏猪下水,是安阳一带着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做法是将原料精心卤制,再用柏枝、柏壳和松木锯末等材料点燃熏制而成。
7.老庙牛肉
滑县老庙乡自明朝末年就开始加工牛肉,烧煮技术远近闻名,老庙牛肉用15种佐料和陈年老汤,以木炭火煮制而成,肉烂筋软、风味独特,有“豫北之花,中华一绝”之美誉。
其他名吃:关家酥烧饼、烩菜、秦氏熏肉、汤阴楚旺扒糕、马蹄烧饼、五香豆沫、扣碗酥肉、布袋鱼、滑县卤羊肉等
Ⅶ 内黄小吃一条街在哪里
内黄小吃一条街在井店镇南街村、S303省答搜搜道与公跨铁交汇处。根据查询相关漏氏公开信息显示,内黄县井店镇名吃广场是2020年8月24日开始试营业,有可移动式仿古餐车、统一着色风格的美食小屋,吸清历引着当地及外地慕名而来的人品尝井店特色美食。
Ⅷ 内黄县的名小吃是什么
内黄灌肠,是内黄县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它是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所制成。
灌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份,所以大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贵,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内黄灌肠以邱家为最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内黄南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原以杀猪卖肉为业。这位邱姓老人因常去县衙送肉,不断看到厨里放着一些外来菜品,有香肠、粉肠等,都是猪肉、猪肠经过加工配制而成的。这位老人从这里受到启发,他特意去安阳买了一截粉肠研究。在其侄子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制作,终于制成灌肠上市。
内黄灌肠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血放入30%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凝固。继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适量地灌入洗净的猪肠之中,待其血桨、面汁之混合体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水锅内用小火温煮,并要不断用针剌肠,使之冒出气泡,以免肠衣崩破。一般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即可煮熟食用,如再进行加工更好。其加工方法是:用手托肠,以刀剖为适量薄片,根据不同季节和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拌,称之为凉调灌肠;或放入底平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分盘食用。用小磨香油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