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保山有什么好吃的
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保山味道很怀念啊!
温润保山·美玉神汤,保山市位于云南西部。说到保山,可能许多人都不曾其闻名,但只要提起腾冲,不知道的人恐怕就不会太多了。腾冲就是保山市辖区内一个着名的 旅游 小城。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保山还有让人垂涎三尺的 美食 。到保山旅行,还是先让舌尖飞一会吧!
名菜篇
永昌火瓢牛肉
因在食用时用铜瓢作锅因此得名“火瓢牛肉”,这可是保山首屈一指的 美食 ,保山 旅游 的必尝 美食 。成菜汤鲜肉松爽口,香气诱人。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清汤或麻辣锅底,还可加点牛筋、牛杂等主菜 。
板桥火烧肉
火烧肉是保山民间过节、待客的首选 美食 之一。以“板桥火烧肉”最为出名。食用时将用木炭火烧烤好的肉切成薄片,蘸用水腌菜、油泼辣椒、蒜泥、花椒、芫荽、酱油调制成的蘸水即可。
腾冲锅子
腾冲锅子烹制独特,通常采用鸡和鲜排骨熬成骨汤,底菜丰富,搭配合理,以蔬菜为主配以芋头、山药、白萝、胡萝、油炸臭豆腐、黄笋 (或黄花菜)、黄条、酥肉、泡皮等配料。是腾冲 旅游 的必尝 美食 之一。
金鸡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又名胀浆豆腐,因成菜形如口袋而得名。金鸡口袋豆腐色泽金黄,外面成豆腐袋、里面是豆浆。成菜外皮柔软有韧性,内心入碱变糊浆,雪白细腻,入口软嫩清香,素淡可口,味道妙不可言。
火烧肉拌豆粉
火烧肉拌豆粉是保山火烧肉的又一种吃法,火烧肉的香,水腌菜、豆芽菜的脆以及豌豆粉的弹让这道火烧肉拌豆粉独特而美味。火烧肉拌豆粉香味诱人,鲜美可口,让无数游客念念不忘。
瓦窑黄焖鸡
瓦窑黄焖鸡,堪称“滇味一绝”,以色香味佳,油而不腻,绿色无污,味道独特而着称。该菜火候掌握十分重要,十分钟内就要出锅,成菜色香诱人,脆嫩可口,让人垂涎。是保山 旅游 的必尝 美食 之一。
青龙过海汤
青龙过海汤酸辣可口,是开胃消暑的上佳 美食 。虽配料普通,制作简单,但味道不一般,酸辣鲜香令人胃口大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也让人念念不忘。到腾冲 旅游 ,要是不尝尝青龙过海汤,那可真是白来一趟。
沙坝羊肉
沙坝羊肉,无论是油炸羊排、红烧羊脚、炒羊肝还是羊肉饺子、鲜羊肉片都是难得的美味,但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火锅,肉质鲜嫩爽滑,不膻不腻,汤色清亮,汁鲜肉嫩,美味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大众 美食 。
施甸水腌菜拌红生
上好的里脊肉,生剁成米粒般大小的肉丁,拌入等量的水腌菜,加辣椒面、花椒粉、芝麻、芫荽以及施甸特有香料山胡椒根,搅拌均匀后直接食用。腌菜酸脆,肉茸鲜甜,口感极佳。尽管很美味,但如此生食还是让无数游客抓狂不已。
清真卤鹅
鹅宰杀洗净晾干后用精盐抹在鹅身腌制,然后把花椒粒炒香与八角、桂皮、甘草、丁香放在纱布中包扎成球,放进卤水盆里,再加入酱油、糖、生姜、白酒等佐料卤制而成,食用时切成厚片,淋上卤汁,加上芫荽上席,配上蒜泥醋的味碟即可。
小吃篇
潞江撒撇
撒撇,傣味中的当家菜,也是让无数游客抓狂的一道特色 美食 。用烤牛杂、烤脊肉和米线做主料,特制苦水(牛胃液)拌上姜、蒜、小米辣、大芫荽、茴香末等配成蘸水即可食用。潞江坝是保山着名的 旅游 景区,这里的撒撇最出名
下村豆粉
下村豆粉是保山 旅游 不可不尝的小吃,下村是着名的“豆粉专业村”, 历史 悠久。下村豆粉的特点是筋骨好、色泽亮、口感柔韧鲜爽。下村豆粉最考究的是作料,每一碗豆粉的成本其佐料就占了一半以上。
酱粑粑
酱粑粑是颇受游客欢迎的小吃之一。其实就是烧饵块,只是配料、佐料较其它地方烧饵块有所不同。酱粑粑是保山的大众小吃,许多人是吃着酱粑粑长大的,它承载着的是童年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稀豆粉
稀豆粉是腾冲 旅游 不可不尝的小吃之一,其加工制作的繁琐堪称云南早点之最,单单是佐料就能让人眼花缭乱,数种辣椒油(面、酱、末)、姜汁、花椒油、蒜汁、大小芫荽、酱油、米醋、芝麻油、腐乳水、胡椒…等数十种佐料缺一不可。
保山糖渣
糖渣是一种由糯米加工而成的特色风味饮品。既能解渴又能解馋。保山糖渣特点是“汤多渣少”,略带甜味,夏天有冰糖渣,冬天有热糖渣,老少皆宜。上好的糖渣汤水清澈,渣粒软糯,甜而不腻,自然清香。
板桥桂香楼糕点
板桥“桂香楼”是一家从清朝就流传下来的糕点店,经营的糕点有火腿饼、鸡蛋糕、芝麻饼、荔枝酥、芙蓉糕等10多种。其中火腿饼,咸甜适度,制作考究,热不渗油,冷不板结。因口味大众,深受游客的青睐。
板桥火烧肉米线
火烧肉米线是保山最好吃的米线了,其中板桥火烧肉米线最有名,用火烧肉做米线的“帽子”,下村醋、特制卤水、辣椒油、花椒油、芝麻油、蒜泥、芫荽等佐料。酸甜可口,香气十足。许多游客直接用火烧肉米线当主食。
永昌破酥包
油而不腻,柔软松酥的破酥包是大众 美食 。永昌破酥包选用优质低筋精白面粉,以上等熟猪油反复涂抹、揉匀,制成多层酥皮,包入不同口味馅心。成品层次分明,香甜可口。
西米冻
西米是从西谷椰树的木髓部提取的淀粉,加工成西米露。再把果汁、水果、牛奶等放进冰冻的西米露里而成。口味香甜滑糯,粉嫩爽口。到保山 旅游 的小伙伴注意了,西米冻外地不多见,遇上民就尝一尝。
鹅油饭团
鹅油饭团在锅底放入少许猪油将腊鹅煎出鹅油,之后将双手沾猪鹅油,把适量煮熟的米饭加盐和草果捏成团,最后放在火上烤得微焦而成。其味香软咸鲜,味道妙不可言。
本文作者求关注·颜值越高越需关注...(写这么多真的很累!)如果可以:你带上钱,我带上你,我们来一场让人津津乐道的旅行!
1、大救驾
大救驾是腾冲县最出名的小吃,是炒饵块的一种,制作的方法是将饵块切成小片,再加上火腿、鸡蛋、肉、萝卜、番茄等,一起放在锅中爆炒而成。 最后还配一碗酸汤(即后面提到的干腌菜汤),就上了桌。今天在以 旅游 为支柱产业的云南,有典故有渊源的菜自然热的快,而米食配酸汤爽口、开胃又益于消化,“大救驾”于是坐定了热门儿菜的位置。、
2、腾冲饵丝
腾冲饵丝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 历史 了,为腾冲本地和外来客人所普遍喜爱的一种方便小吃。饵丝一般有煮吃和炒吃两种吃法。煮吃法是将饵丝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加上鲜肉丝或火腿丝、肉汤或鸡汤,佐以酱油、葱花、芫荽及少许酸菜即成。炒吃法即上面提到的 “大救驾”。
3、土锅子
腾冲风味中的一绝 -----土锅子,誉満全省名扬东南亚国家,已有几百年的 历史 了,它不同于普通火锅,火锅是用金属做的,而土锅子则以腾冲当地的一种陶土“烤制” 。更大的区别是土锅子的烹制独特:用鸡和鲜排骨熬成骨汤,底菜丰富、搭配合理,青菜为主配以芋头、山药、白萝、胡萝、油炸臭豆腐、黄笋 (或黄花菜)、黄条、酥肉、泡皮等十几种植物原料和动物原料,底菜的制作和安放有一定的程序;土锅子的造型美观,而且保持原汁原味,营养全面。
4、大薄片
大薄片已成为滇西名菜,工于火候,长于刀法,用特制的猪头肉片成薄如蝉翼的大片,调料齐全,具有咸、酸、辣、麻、香多种滋味,肉脆嫩,嚼时有劲,回味无穷。另有用猪头、猪脚、猪肚、猪肠子等配全调料烹制而成的烧腊,色泽光亮,皮酥粑、肉肥而不腻,味尤为鲜香浓郁,以之蘸饵块粑粑味道极佳,风味独特。此外,焐猪肉、赶马肉、酥肉、腊肉、火炕干巴、干肠子、豆腐汤……各具特色。银杏猪肚营养丰富,韭菜根、川芎根、防风柜、茴香剁肉圆,都具有滋补食疗功效的 美食 。
5、坛子鸡
坛子鸡源于明末,兴于清初,由其独特的瓷坛焖制工艺和神秘的宫中药物,融合腾冲当地原料配制而成的一朵奇葩。选鸡、油炸、焖制、烧火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把握。正宗的坛子鸡金黄玉润,晶亮养眼,其色纯正持久,不闷不腻,入口细品,皮脆肉嫩骨酥,满口溢香。
6、头脑
头脑是用肥羊肉、黄花、煨面、藕根、长山药、良姜、酒糟、黄酒八样原料配制而成的一种食物,故而又名八珍汤。每年阴历白露至来年立春上市。食用头脑多在清晨,用腌韭菜作引子,并配以一种名之为帽合的圆形面饼。头脑营养丰富,具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虚补亏的疗效,长期食用,得益非浅。
相传,头脑乃明末清初时,太原着名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所创。他将八珍汤的配方和制法传授给一家饭店,并为该店起名清和元,八珍汤由此也易名为头脑。在清和元牌匾的上边写有头脑杂割四个小字,合起来便是头脑杂割清和元,意寓宰割元、清封建王朝统治者之头。
7、山林素席
保山山林素席,全为手工制成。以太保山之保山玉佛寺、九隆山之梨花坞及来凤山之来凤寺三处最为驰名。其主要原料是豆腐、面筋,配以营养价值很高的南瓜子(去皮)、核桃、鸡枞、香菇及洋芋等时鲜果蔬,采用蒸、炸、烩及挤压造型等多种方法精心烹制而成,花色品种很多。有趣的是,僧尼们不知出于何等样初衷,还颇有创意地将诸多很素淡的菜肴“包装”得很“油腻”,使得一些初尝此席者兴味横生:分明是来吃素的,可筷一落,这是“鸡大腿”,那是“腊香肠”,还有“红烧排骨”、“火腿切片”、“油炸螃蟹”……据说,还有“熊掌”、“鱼翅”等“大补”名菜呢!俱荤形而素实,堪称“三界之外”的入世之筵——事实上,享此口福者亦大多为红尘中人。保山素席之美味,远非现在市场所流行的齐善素食及各地素餐馆可比。
8、永昌板鸭
永昌板鸭是云南省保山市的着名食品。保山是滇缅古道上的重镇,从汉代至清代,曾设立过永昌郡、永昌府等政区。永昌的名字为国内外所熟悉。因此,这里出产的板鸭,以“永昌”命名。永昌板鸭 历史 悠久,早在清朝末年,就远销港、澳地区和缅甸等国家。永昌板鸭是选取饲养3-4个月的本地良种麻鸭为原料,用人工催膘即活鸭站笼填喂15-20日,使其达到标准重量。加工时先将肥鸭宰杀,将鸭毛褪净,修边整形,达到色白光润、造型美观的要求。然后,扎针上盐,腌制2日,取出洗净,放在平板上定型,让其日晾夜露,直至风干,忌暴晒。
9、油炸豌豆粉
油炸豌豆粉是传统民间小吃,已有了悠久的 历史 。具体做法是先将质量上乘的豌豆用水泡涨去壳,然后磨成浆,用筛子过滤,再把浆水放入锅里用文火慢慢煮成糨糊状冷却后即成豌豆粉。用刀将豌豆粉切成小片,放入锅内用清香油和熟猪油混合炸,半熟后捞起来晾一晾,再重入锅内油炸待熟透后捞起。吃时洒上椒盐,吃起来香脆、鲜嫩,口味佳,令人回味无穷。
10、“大滚锅”饵丝
“大滚锅”饵丝是把中原口味、西南口味和腾冲特有的侨乡口味和现代饮食 时尚 溶为一体的腾冲独特风味美味。“大滚锅”的汤又清又鲜,油轻不腻。“大滚锅”饵丝有别于米线之外,是它相当入味,有别于面条和一般饵丝之处是筋骨非常好。“大滚锅”饵丝已实现了快餐化,有严格的制作程式,一分钟内上桌。
云南保山的好吃的
1、腌酸肉
是一种独特食肉方法,其味道鲜美独特,清爽上口,食之不腻,增进食欲,因为吃起来又酸又香,所以得名“酸又香”酸肉。腌酸肉是少数民族的特色 美食 ,将生猪肉、牛肉、鱼肉等加入调味品采用传统工艺处理然后腌制发酵而成,做好的酸肉味道浓郁且独特,香辣酸爽,味道别具一格,是更戛人招待客人的最佳地方民族风味佳肴。
2、火烧肉
吃火烧肉一般要用水腌菜,将肉切成薄片,放到装水腌菜的碗里,加入油泼辣椒、蒜泥、花椒、芫荽、酱油等,拌匀就可以吃了。制作方法也原始,香味独特、滋味甚是诱人,但在保山吃火烧一定要找到现烧的。
3、饵块
饵块是云南省特有且非常着名的一种米制食品,其中以腾冲炒饵块最负盛名,数百年前就被御封为“大救驾”,并以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让天下吃客倾倒。
4、永昌板鸭
永昌板鸭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特色小吃。永昌板鸭与别的板鸭材料不同,是选用本地鸭为原料,经屠宰、清洗、修整、整形,达到洁白、光滑、外形美观的要求。然后将针头用盐腌两天,取出洗净,待其凝固后,将露水晾干至风干。
5、大薄片
大薄片的主要成分是猪头肉,猪头煮熟后切成薄片。它是用麻辣的芝麻油、芝麻酱、甜酱油、蒜泥、生姜、洋葱、醋、盐、味精、酱油、芝麻、香菜等调味品调味食用的。调味料齐全,有酸、辣、咸、麻、香等多种口味。
保山好吃的东西太多呀。
隆阳区:火烧肉拌水腌菜、火烧肉拌萝卜丝、火烧肉拌豆粉(可以说这三个是保山人的最爱)、金鸡的火瓢牛肉、还有金鸡的口袋豆腐、丙麻黄牛肉汤锅、老营的黄焖毛驴肉、道人山的苤菜黄焖鸡、北庙羊肉火锅、永昌呢板鸭、下村的豆粉(关键是下村的醋好)、蒲缥泡的甜大蒜。
施甸县:骨头鲊、豆腐肠、萝卜丝鲊肉、姚关呢火腿、水腌菜拌红生(这个是美味,一般人吃不惯,有点重口味。)、五花肉蘸猪血、施甸水豆鼔。
腾冲市:腾冲土锅子、大救驾、腾冲饵丝、素稀豆粉、顺江火烧肉米线、武氏大薄片、烧腊耙耙、棕包炒肉、赶马肉、和顺松花糕、明光呢黄焖羊肉、明光荞米线、明光呢烤小耳朵猪、捂猪肉(这个也是重口味 美食 ,用新鲜的刚杀好的猪血拌五花肉)、界头臭油灯炖鸡、腾冲老品种白果炖鸡(记住一定要老品种的本地银杏)、叠水河呢卷粉、腊鹅油加草果面拌饭(据说养胃)、如果时间充余腾冲寺庙里的素食也值得推荐。
龙陵县:龙陵黄山羊汤锅值得品尝(记着要找老品种黄山羊,这个可是全国着名的地方优良品种,肉质细腻、膻味少)、龙江的江鱼有时间也可以去尝尝、紫皮石槲炖土鸡、木城呢酸蚂蚁拌生肉(酸蚂蚁富含游离氨基酸26种,蛋白质水解氨基酸17种,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2%,还有预防癌症,是不可多得保健品 ,这个地方特色 美食 ,也是重口味看你接不接受了)。
昌宁县:昌宁油鸡枞、昌宁茶叶宴、大田坝的卤腐、浆米线。
❷ 保山十大特色美食
保山十大特色美食
保山有什么特色美食值得一试呢?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保山十大特色美食,欢迎阅读参考!
1.下村豆粉
下村豆粉是云南保山别有滋味的传统名吃。下村地处保山城北近郊,昔时村里半数以上农户为“豆粉世家”,堪称老字号的“豆粉专业村”。正宗的下村豆粉,用豌豆磨浆熬制,特点是筋骨好、色泽亮、口感柔韧鲜爽。村中“驼子豆粉”“董叫雀”“一撮毛”等家所制豆粉,划出的粉丝细可绕筷,质地、刀工均在同行中传为美谈。下村豆粉最考究的是作料,鲜红的辣椒漂油、乌黑的酱油、棕色的米醋……五彩纷呈,香气扑鼻,据说每碗豆粉的成本之中作料就占了一半。
2.火瓢牛肉
保山永昌“火瓢”牛肉饭店是隆阳区金鸡乡张信宗于1989年创办的,吃时用铜瓢作锅因此得名火瓢牛肉,他家不是用煤气或是电磁炉,而是用那种老式的风炉,烧炭的那种,实际上可算作牛肉火锅的一种另类。除了肥瘦适合、嫩滑爽口带皮的牛肉,锅底还配置白菜、小瓜等时蔬,皆可口宜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清汤或麻辣锅底,还可加点牛筋、牛杂等主菜 。
3.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是保山金鸡乡民间传统菜。明末清初担当和尚云游至金鸡乡,在金鸡寺挂单讲经,创出了口袋豆腐,流传至今,现在金鸡寺还保留着做口袋豆腐的石磨。从开始加工到入口食用,口袋豆腐共有三道加工工序,只有经验丰富的厨师方能掌勺。口袋豆腐外酥内嫩,除金鸡以外的其他地方难得一见,堪称金鸡一绝,有句对联写道:“嚼铁丸不费力气,食豆腐需下功夫”。
4.永昌板鸭
永昌板鸭是保山的着名食品。保山是滇缅古道上的重镇,从汉代至清代,曾设立过永昌郡、永昌府等政区,永昌的名字为国内外所熟悉,因此这里出产的板鸭以“永昌”命名。永昌板鸭具有肉质酥嫩、味道芳香等特点。
5.“大救驾”
这道菜其实就是腾冲炒饵块,它用当地上等浆米制成,有切成丝或切成块两种食法,切成块的食法当地人称之为“大救驾”。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清初南明永历皇帝被投降清廷的'吴三桂率军追击,从腾冲逃往缅甸。永历帝饥肠辘辘,逃到一农户家后催促农家尽快做饭。农户把饵块三刀两剁切成片,加上鸡蛋、瘦肉和葱姜等,丢到锅里胡乱炒熟。永历皇帝吃后如食山珍海味便问这是什么菜,农户答道:“匆忙之中做出,不知菜名。”永历帝说:“真是救了朕的大驾啊!”腾冲的炒饵块从此得名“大救驾”。
6.青龙过海汤(干腌菜)
干腌菜是云南腾冲的一种特色食品,它用当地青菜叶、萝卜叶和菜花叶发酵、脱水后再配入其它调味料制成,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得老腾冲的青睐。冬日走进腾冲农家,你常会看到人们用竹竿晾晒着一竿竿丝丝缕缕的黑褐色的东西,那便是腾冲干腌菜。干腌菜是用青菜、萝卜菜等加米汤浸泡数月,再反复煮晒至干而成,技艺简单,但程序复杂。传说明朝末年清军南下,永历帝路经永昌腾越(保山腾冲),腾冲人民就以当地的炒饵块招待永历帝,称为“大救驾”,冲上一碗干腌菜酸汤,称为“青龙过海汤”。
7.坛子鸡
坛子鸡是腾冲着名的汉族小吃,源于明末,兴于清初,相传与明朝末代皇帝永历皇帝有关。由瓷坛(或特制砂锅)焖制工艺和神秘的药物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坛子鸡颜色金黄玉润,入口细品,皮脆肉嫩骨酥,满口溢香。坛子鸡还因为经过中药秘方的卤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为适合老人和小孩。
8.大薄片
大薄片是滇西名菜,工于火候,长于刀法,用特制的猪头肉片成薄如蝉翼的大片,丢到墙上不会下落,故以得名大薄片。这道菜调料齐全,具有咸、酸、辣、麻、香多种滋味,肉质脆嫩,嚼时有劲。
9.粽包米
在滇西,人们往往称昌宁人为“油鸡粽”,称龙陵人为“酸大笋”。腾冲盛产棕包,有人甚至称其为“棕包之乡”。说来有趣,腾冲棕包具有严格的地域观念,虽然保山、龙陵、梁河等县与腾冲相毗连,但这些地方的棕包即苦又涩,难以食用,唯有腾冲棕包苦中回甜,鲜嫩可口。腾冲棕包一般有两种吃法,一是煎炒(如炒粽包),一是烧汤(棕包白鱼汤)。
10.香椿
香椿是腾冲的山蔬物产,主要于春季采摘。香椿吃法很多,鲜吃以炒瘦肉、煎鸡蛋为主,亦可与刺五茄尖、椿头菜同入滚水略煮,捞起放入凉开水里,以盐巴辣椒浸泡二三日取食,其味更为鲜嫩爽口,且有清火泻滞的功效。若把香椿放入滚水里略煮,捞起盛入簸箕晾笆,放置阳光下曝晒到六七成干,然后以烧酒、盐巴拦匀,入陶坛内密封腌制,则可保持很长时间,一年四委皆可取食,其香味十分特殊。
;❸ 来保山,这些美味不容错过
保山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出土的“蒲缥人”遗址,挖掘出大量房屋遗迹、用火遗迹、劳作工具、动物化石等各类可资鉴定的实物标本2300余件,构成一部内容翔实厚重、形象鲜明生动的无字史书,经鉴定至少有八千多年的 历史 。
保山处于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境内腾冲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褐煤储量、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是全国着名的“滇西粮仓”。
那么保山又有哪些我们心心念的美味呢~
一、腾冲饵丝
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 历史 。口碑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败逃西陲,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大救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
寻根溯源,腾冲饵丝、饵块以城东近郊胡家湾所产最为驰名。其精制产品,择料极严,工艺亦十分考究,其突出特点是柔软而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烫可食,口感细糯。
二、龙陵辣腌菜
辣腌菜是龙陵居家必备常年食用的一种菜食,因风味特殊,颇有声誉。龙陵辣腌菜色泽金红,酸辣咸甜诸味俱全,且气味芳香浓郁,能增进食欲,对恶心等不适有镇抑作用,为僧道素食者及居家大众共同喜爱。席上置一碟为细菜,供餐者细品其味。
若将辣腌菜切细,加少许酱油、芫荽、味精,吃起来又另生风味。用辣腌菜炒肉,是当的一道常菜,味鲜烈而不腻口。
三、保山大烧
大烧,即火烧全猪,又叫烤肉,是保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是云南省保山一带具有传统风味的 美食 。保山大烧以保山市河图乡供销社加工的大烧最为有名,俗称“河图大烧”。
四、坛子鸡
是源于明末,兴于清初,由其独特的瓷坛(或特制砂锅)焖制工艺和神秘的宫中药物和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的一朵饮食奇葩
话说明末清初,明末代永历皇帝被吴三桂赶得“鸡飞狗跳”逃往缅甸路经腾冲时。虽说是“僵死之龙”,但皇帝的架子还放不下。被腾冲的“大救驾"(见大救驾相关文章)救了一命后,又想“大快朵颐”。让随同逃缅的御厨在本地寻物做膳以慰龙颜。
五、保山豆粉
“保山的豆粉筋骨又好、又糯、又细,辣子、大蒜、花椒作料样样齐,那股味道老远闻着口水就滴,吃饱了回家打个嗝、喘口气还透出满口的香气。”这是一首流传在保山夸赞当地小吃豆粉的民谣,足以看出保山人对豆粉的情有独钟。
六、龙陵油鸡棕
夏秋季节,将洗净的鸡棕加盐炒熟焙干,斯成细条或切为细段,加上刚红熟的辣椒丁片、蒜米、同在核桃油或花生油中烹炸,以不至焦枯为度,冷凉后即可装入瓶罐中久藏备食。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
七、和顺头脑
传说,明朝灭亡后一代名医傅山隐居故里,自制了一道“八珍汤”让体弱多病的母亲服用,效果很好,母亲很快康复,此事被一家山西太原的饭馆老板知道了,就前去讨教,傅山经过一番思考,同意将方子给他,但前提是将饭馆的名字更名为“清和元”,“八珍汤”也换了“头脑”为名。
后来,一旦傅山这边有体弱多病的人来看病,他就授意这些病人去吃“清和元的头脑”,意思是吃清朝和元朝统治者的头脑。这个说法带有那个时代一些反元复宋或反清复明的汉人的狭隘思想。现在让我们抛开这道菜被赋予的民族主义色彩,来看一下它的营养效果。
八、雕梅
施甸雕梅闻名国内外,且远销东南亚各国。它以红花大盐梅为原料,精选后雕琢去核,用特殊方法除涩,再用优质冬蜂蜜反复浸泡装罐,长久密封而成。雕梅未尝而先闻其香,色调与鲜梅无异。吃味酸甜适中,清脆可口,回味无穷,百食不厌。它含水量有大量的果酸,能开胃健脾,清嗓润肺,生津止渴。不仅是一种美味佳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九、永昌板鸭
永昌板鸭是云南省保山市的着名食品。保山是滇缅古道上的重镇,从汉代至清代,曾设立过永昌郡、永昌府等政区。永昌的名字为国内外所熟悉。因此,这里出产的板鸭,以“永昌”命名。
永昌板鸭具有形态优美,色白鲜亮,肉质酥嫩,味道芳香等特点。
九、土锅子
传说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腾冲守关。来到边陲后,看到每天送到边关给战士的餐食都变冷了,于是这位大臣就想怎么才能让守边的战士能吃热乎乎的菜饭。他叫当地工匠烧制成土锅子用来煮食,既方便,又省事,遥远的路程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食。从此以后,土锅子就成为腾冲的名菜之一。
十、棕包米
棕包米又称小米,为棕包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冬委孕育,初春时节于树上剥去外层棕皮即可取得。
十一、姚关火腿
姚关火腿是施甸县出名的火腿。它选用新鲜猪肉后腿,用米酒、草果、盐巴等调味品,在冬季精制加工,反复重压10天后晒干而成。姚关火腿香味独特、色泽美观、风格别具,食用时可煎、炒、煮、炖都可,香味浓郁、引人入胜。是馈赠亲友和来客进餐的佳品。畅销于全国内外和缅甸,深受欢迎。
十二、蒲缥甜大蒜
保山蒲缥甜大蒜的制作 历史 已有一百五十多年,选用优质“梨壳”鲜大蒜为原料,配以红糖、醋及其他香料腌制而成,形体上保护了原大蒜完整的体型,去壳后肉质呈现出鲜艳诱人的金红色,吃起来脆嫩可口,味道香甜。它既可增人食欲,又能健胃止泻,且物美价廉,历来为群众喜爱。由于采用小土罐封装,产品保存期较长,五年以内不会霉变。其产品不仅畅销滇西一带,还远销到缅甸、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十三、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是云南名特产品。创始于明末清初,曾在191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玫瑰大头菜色泽褐红,脆嫩滋润,回甜清香。它是用本地生产的芥菜为原料,配以盐、红玫瑰糖、饴糖、老白酱等辅料腌制、日晒、入池密封发酵而成。
用玫瑰大头菜切丝炒剁肉,或是切成片炒青辣椒爽口下饭;也可切成丁与剁碎的青辣椒、剁肉一并炒吃,或将剁肉改为青包谷米,昆明人将此菜称为“炒三剁”,是一道深受昆明人喜爱的家常小菜。玫瑰大头菜也可切片作咸菜生吃。昆明各副食品商店、各大百货商场均有出售。
十四、施甸水豆豉
施甸水豆豉是施甸城乡人家尤其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
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水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故当地有句俗语:“一颗水豆果儿下三嘴饭。”也许是由于这佐餐佳品太过美妙之故,在保山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水豆果儿”(即水豆豉)常常还成了施甸人的代称--就保人们称腾冲人为“棕包”一样。水豆豉讲究个“鲜”字,不耐久贮,故也有人家将煮熟并充分发酵的半成品晾干封存,分期加料腌渍,则常年可得。
十五、施甸骨蚱
施甸骨蚱是施甸民间入冬时节千家万户必备的传统腌制食品之一。采用新鲜猪排、脊骨及少量肠、肚砍剁成均匀的团状,然后加入多种香料拌揉至透,填压入罐(瓶),再用猪油密封置于阴凉处,一般三个月后即可加热食用。
成熟的骨蚱骨质酥松,色泽鲜红透亮,油而不腻,鲜味醇厚,爽口开胃,别具风味。若与白豆腐一同婉吃,则色相更佳,口感亦好。如今,已有产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从而使这一方域风味四方流香。所惜产品之“骨感”似太强了些,故虽“风味”十足,却略乏丰腴,距传统佳品也就差了那么一丁点。
十六、腾冲果脯
腾冲果脯是以亚热带、温带果品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其中什锦木瓜糖、甘草芒果、果脯等十分有名。
腾冲地处云南之边陲,滇缅古道由此通过,是一个美丽、富饶、神奇的地方,是久负盛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也是树木丛生、硕果累累的“天然植物园”之一。
腾冲果脯 选用梅子、芒果、山楂、木瓜、李子、杨梅等鲜果原料,经过科学配方,生产出具有京味和广味的甘草芒果、话梅、柠檬李、开胃多依、开胃山楂、山楂片、蜜糖木瓜等30多个产品,各种亚热带、温带果脯几乎应有尽有,味道各具特色。
十七、施甸粉丝
施甸粉丝以优质蚕豆为原料,经精心加工研制而成,素以优质着称,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施甸生产的粉丝,粉条细匀、色泽洁白透明、光滑细腻、丝长柔软韧性好(俗称筋骨好),被誉为银丝。它味美价廉,便于携带,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❹ 你知道吗大理的旁边,藏着云南最好吃的城市
-风物君语-
保山,滇西最美味的地方
如果说云南是 美食 界的宝藏,那么 保山 便是“宝藏中的宝藏”。
这座滇西小城,名头远不如她东边的邻居 大理 响亮,但却比大理更有“内涵”:
黑河—腾冲线 (也叫胡焕庸线)将中国大陆版图分为两部分的同时,也将保山分成了两部分。这条线东西两边地理、气候迥异,因此 保山物产丰富,素有“滇西粮仓”之美誉 ;而与缅甸交界, 国境线长达170多千米 ,又使得保山自古便是 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 深厚的 历史 人文积淀,与得天独厚的地理,共同“烹制”了保山丰富多样的 美食 。
有了保山,滇西就完美了 ——左手是风花雪月的美景,右手是烟火人间的美味。
高黎贡山 与 怒山山脉 纵贯保山全市, 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91.79% ,“靠山吃山”这句话被保山人深度理解并完美呈现。除了在山里泡温泉、开采南红玛瑙与黄龙玉,保山人还在山林间“开发”了令人垂涎的 美食 。
各种各样的 菌类 ,保山当然不缺,但保山人似乎更喜欢吃肉食。首先被他们纳入食谱的,便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猪。保山的诸多 美食 ,都有猪肉参与,可谓 “无猪不欢” 。
如何让一头猪“死得其所‘?投胎保山
怒江东岸,生活于山谷中的 施甸县布朗族 ,每年十冬腊月家家户户都要 宰年猪 ,邀请亲朋好友大吃一顿,久而久之, “年猪饭” 成了施甸县的 美食 名片。山里的猪,不吃饲料,用粮食喂一整年,饭后经常还要“散个步”,因此肉质紧实,吃起来细嫩可口。
每逢年猪饭必出场的 水腌菜拌生肉、凉拌火烧皮、白肉片蘸酸血菜 ,是施甸年猪饭闯天下的“三剑客”。无论是腌过肉还是烤过的肉,只要沾上了当地油菜花腌成的 水腌菜 ,都会在食客口腔中得到一种酸脆爽口的升华。再加上临近年节的热闹气氛,足以使一顿年猪饭的名气飞出重山,远播滇西。 许多外地人去施甸,奔的就是这三样。
闯天下的事,交给 红生 (腌生里脊)、 血旺子 (猪血)、 薄片肉。 守家的重责,还得 蒜苗炒猪肝、蒜苗炒瘦肉 来担负。“蒜苗炒瘦肉,你说咯舒服?舒服舒服真舒服!蒜苗炒猪肝,你说香不香?香香真是香……” 能被当地人唱进歌里的 美食 ,滋味一定差不了。
当施甸布朗族的年猪饭端上桌时, 龙陵县 的 傈僳族 ,也用猪血、猪肋骨肉,做出了让外地人“望而却步”的 猪腔血烩肉 。一片肉足有一两,与血红的猪腔血烩在一起,不是老饕,没几个敢轻易举箸的,但只要吃了第一口,那种细嫩爽滑的口感,就会让你再也停不下手里的筷子。
而 历史 名城腾冲,则奉上了 腾冲大薄片 。大薄片是茶马古道上赶马帮的人发明的一道美味,将煮好的 猪耳朵、猪头肉 切成大块薄片,下面用豆粉垫底,吃起来脆香有劲、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能果腹。据说刀工娴熟的厨师,一块猪耳朵能片成 26片 ,薄如蝉翼,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与这些“细吃”猪肉的地方相比,哀牢山西麓的 河图镇 吃猪就要“豪放”的多。
当地的细骨猪,养到40千克左右时,宰杀收拾干净,将整只猪撑开腹部平置于专用的炉灶上烤制。抹上酱油、姜汁、食盐等,针扎,使调料渗入肉内,腹背轮番烘烤至猪皮焦黄,刮去表皮焦质,再涂调料,针扎,烘烤,反复三次,地道的 河图大烧 才算完工。切一块下来,皮色焦黄、外酥内嫩,可用酱油、醋、辣椒油、香菜末、蒜泥等调成蘸料蘸着吃,也可与酸腌菜拌着吃,别具风味。
到了保山,吃 铜瓢 牛肉还是火瓢牛肉?
山里劳作辛苦,少不了要养牛。 牛肉,是猪肉之外保山人吃的最多的肉食。
昆明大街上,到处都是 “铜瓢牛肉” 的招牌,但实际上,你吃到的可能是“赝品”——它的原名应该是 “火瓢牛肉” , 发源于保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金鸡乡农民张信宗创办了火瓢牛肉后,偶尔被当地 美食 家发现,并收录进《保山 美食 风情》,一时声名鹊起。张信宗是个有生意头脑的人,赶紧注册商标,其他效仿的人只好取名“铜瓢牛肉”了。
火瓢牛肉,关键就在火与瓢。火,是老式风炉里烧出的炭火;瓢,是长柄的红铜锅。一桌一灶,瓢里加入秘制的汤底, 高黎贡山的黄牛肉 带皮上桌,肥瘦适合、爽嫩滑口,也可以加入 牛干巴、牛杂、腊鹅等 主菜,再配以 白菜、番茄、胡萝卜等 蔬菜,荤素搭配。
火瓢牛肉固然可以好吃到让人大呼过瘾,但终究不够“创新”。要论“吃牛的创新性”,还得是傣族人。
傣族是古时生活在怒江、澜沧江上游地区哀牢人的后代,而有史记载的“哀牢国”,就在保山。 可以说,保山就是傣族文化的发源地。
既然如此崇拜牛,不如吃了它
世居保山的傣族人,最早的动物图腾就是 牛图腾 ,旧时傣族“祭勐神”,也以牛为主要牺牲。牛与傣族人,有很深的渊源。正是这种渊源,让傣族人在吃牛这件事上别出心裁。 牛肉松 自不必说,经过煮、烤、搓,吃起来味美可口。但傣族人吃牛,真正精髓之处体现在傣族名品 牛撒撇 上。
牛撒撇,与黔东南地区侗族、苗族喜爱的 牛瘪 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牛胃与牛小肠中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拿出,挤出其中汁液,煮沸后过滤,加入小米椒、花椒面、花生末、八角、切细的五加叶和香辣蓼草,再拌上从山里采来的野香葱,风味最地道的牛撒撇就制成了。牛脊肉烤黄后切成细丝,和煮熟后的牛杂拌着牛撒撇吃,还有配米线的。辣味、苦味直冲脑门,再砸砸嘴, 就像大暑天喝了一瓶冰镇汽水一样,爽!
自然的,才是最美味的
如果说,牛撒撇是傣族的“黑暗料理”,那么 竹筒饭 与 糯米粑粑 ,就是傣族的“自然美味”。
竹筒饭不是傣族独有的,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都有 。很久之前,这些民族在上山劳作或狩猎时,随手砍下一节鲜竹,将米装入其中,加适量山泉水,放在火上烤制成竹筒饭。
但这只是标配的竹筒饭,傣族有一种称为 “考澜” 的竹筒饭,才是竹筒饭中的翘楚。选用酒杯粗、约一尺长的 香竹 ,装入糯米,熟后剥开,米上包裹着一层雪白的香竹竹瓤,用手握着也不会粘手,竹香融入米香,有一种独特的山野气息。
常居山野间,傣族人的村寨旁少不了河流,而且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鱼,因此有 “无鱼不成席” 之说。新鲜的 罗非鱼、鲫鱼 收拾干净后,腹内填入葱、姜、蒜、青辣椒、香菜末,香茅草将鱼身一捆,用竹片夹紧,放在木炭小火上烘烤。香味不一会儿就飘了起来,尝一口,味道鲜嫩、香味奇特。 香茅草烤鱼 为什么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这么高的疑惑,在一口口的咀嚼中就找到了答案。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复杂的地形与多样的民族,为保山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最能反应各地特色的,莫过于街头巷尾最常见的 小吃 。当传统节日遇到小吃,保山的“小吃宝库”就打开了。
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明节—— 清明节,保山各地吃的都不一样 。
清明节这天, 隆阳区 人,会将新鲜的蚕豆舂碎,打入鸡蛋,再将当天采的老茴香剁碎,与糯米粉、腌肉做成团子,油炸后便是 蚕豆圆子 ,搭配着 鸡丝凉面 吃。
而 腾冲市 人,则做 粘米团粑粑 ,搭配着 土锅子 吃。类似的还有 龙陵县 的 染饭花粑粑 ,搭配着 凉拌香椿、香椿炒鸡蛋 吃。 昌宁县 除了做 黄粑粑 ,还会做 卷饼粑粑 ,配着各种菜肴吃,将清明节硬生生过成了“ 美食 节”。
小吃,在保山似乎有了庄重的仪式感。这样一来,寻常日子里,小吃就更不能少了,否则何以消生活的平淡?于是 大救驾、下村豆粉、干栏片、炒面渣、稀豆粉 等都成了常吃的东西。
大救驾,其实就是 炒饵块 。除了炒饵块,保山人日常还吃 煮铒丝 。稀豆粉更是因为出镜《舌尖上的中国》,而名声大噪。但在保山人看来,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还得是 下村豆粉 。
正宗地道的下村豆粉,必须用豌豆磨浆熬制,讲究的是它的佐料: 鲜红 的辣椒油、 斑白 的芝麻油、 焦黄 的花椒油、 翠绿 的香菜末、 乳白 的蒜泥、 乌黑 的酱油、 棕色 的米醋……各种颜色,汇集一碗,开了染料铺一般喜庆热闹,切切实实为保山人的日常,注入“活色生香”的力量。
最后温馨提示,保山也是个盛产 芒果、石榴、火龙果、菠萝蜜等等等等各类水果 的城市,吃完这些 美食 ,一定要尝一尝保山的水果,毕竟“来都来了”。如果意犹未尽,记得打包一只 永昌板鸭 ,回家再慢慢品味。
- END -
文丨郑礼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丁建明《岁月的味道》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8
❺ 来保山玩,一定要去吃的三种美食,其中一种已有近400年历史呢
保山,古称永昌,“襟沧江而带怒水”,素有“入滇第一胜”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国际通商孔道——蜀•身毒道(后称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保山古代为哀牢国首邑,西汉置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为全国第二大郡;历经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保山都是滇西边境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让一座城市的发展有迹可循,更让一座城市散发着独有的气质和魅力。
水豆鼓是施甸城乡人家尤其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当地有句熟语:“一颗水豆果儿下三嘴饭。”
❻ 想问保山必吃美食有哪些
保山必吃美食保山市坐落于云南省西南部,古称永昌,一年四季当中温差不是太大,一年的平均气温大概在14.9度到17度,这里绿色植物覆盖率高,很适合游客们游玩,保山是旅游的佳地,也是吃货的天堂。下村豆粉是云南保山传统的名吃,它是由豌豆磨浆熬制而成,颜色洁白,光泽度好,口感劲道,下村豆粉更注重于配料,经过独家配制的香料加上精挑细磨的豆浆,口感鲜美,春香清正。喜欢肉食的朋友,不妨尝尝保山的火烧肉,它是用新鲜的猪肉烧烤而成,半生半熟,既保留住了猪肉的原味,又增加了猪肉的香味,食用的时候,蘸着酱油,醋,蒜泥,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加些辣椒,味道会更好。
保山街头小吃保山食品主要以腾冲为代表,例如,坛子鸡是腾冲有名的小吃,它是由特制的瓷坛和独家秘方焖制而成,坛子鸡表皮黄色,光亮,肉质鲜嫩,富含多重营养价值,出名的还有大薄片,主料是用特制猪头制作而成,配料齐全,又香又辣,肉质酥脆,口感极好,类似小吃的还有土锅子,赶马肉等等。
保山有什么好吃的说道保山的美食,永昌板鸭是保山着名食品,经过特种工艺制作而成的板鸭,肉质鲜嫩不油腻,清香爽口,很受欢迎,保山的雕梅是有名的休闲小吃,他是用当地的红花大盐梅制作而成,制作工艺很有讲究,雕刻精美,吃起来又酸又甜,让人久久回味,而且雕梅还具有开胃的功效,老人,小朋友们都可以食用。
更多关于保山必吃美食有哪些?,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e4694161573185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