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卤煮火烧哪里的好吃
据说卤煮二字的意思就是与多种香料同煮,火烧二字则说明了其主料。卤煮火烧是从宫廷的苏造肉演变而来,为降低成本,把五花肉换成了下水,既顶事儿又价廉,因而深得俺们这类贫苦大众的喜爱。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快好时放入死面火烧、炸豆腐片,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齐活儿!
呵呵,看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可费了事儿了,再加上这东东又不贵,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外头吃,没听说过几个自己做的。俺判断卤煮店好坏有仨标准:
一,气味
猪小肠毕竟处于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干净。记得俺有一次在家处理生猪肚,翻过来掉过去,一会儿粗盐一会儿面粉的蹂躏了老半天才搞定,小肠在猪肚下端,又曲里拐弯的,这难度就更大了,洗不干净的话,煮出来的异味儿是加多少蒜汁、辣椒都压不下去的。
二,火候
小肠要煮至烂软,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断、吞不下;火烧要煮到吸足卤汤,切开以后没有白碴儿,但也不能表层与内层完全分离脱落,变成一锅烂粥;炸豆腐要外硬里软,充满空洞。
三,分量
既然是劳苦大众的享受,就一定要分量够,而且最好吃也相对最贵的小肠所占比例越高越好。师傅们经年累月地干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别看不象肯德基、麦当劳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菜底儿该加多少肠、多少肺头,手底下都跟有杆秤似的。
京城的所有卤煮店里,最负盛名的毫无疑问就是百年老店“小肠陈”,如今已经传至第五代了。俺以前老在夜市小吃街、大商场食街吃卤煮,自打吃过小肠陈后,就再也不让那些粗制滥造的东东污染俺的胃了。包括小肠陈多家分店在内,俺吃过不少卤煮店,根据个人感受,一一评述如下:
1,小肠陈西罗园分店。俺最推崇的地方,咸淡、口感、口味最合适,价格适中,环境也不错,有多种下水菜肴可供选择,但饭点儿有时侯得拼桌。地址在永定门外革新西里,南二环陶然桥往南,过铁路桥后路口向东约400米路北
2,小肠陈南横街老店。吃卤煮最香的地方,人多地小,肯定拼桌,印象最深的是师傅们敏锐的眼神儿和娴熟的动作,用菜刀背从热气腾腾的大锅中往外挑肥肠,一挑一准儿,不知道是不是眼睛有透视功能。地址在虎坊桥往南到头,上南横街向西约500米路南,红底黄字?的招牌(红底是肯定的,字是不是黄的有点拿不准),反正东边挨着的就是一高层居民楼,那里的高层较少,应该不难找,俺去N多次从没赶上过人少的时候
3,小肠陈方庄分店。刚开业的时候俺去吃过一回,卤煮还不错,环境挺好。就是没什么人气儿,在后厨做好了端上来,安安静静地吃,总觉着不给劲儿。地址在芳群园,离一长得跟炮弹似的烂尾楼不远,方庄医院和方庄街道办事处旁小白楼
4,小肠陈前门外廊房二条分店。没被列在小肠陈分店目录内,俺估计不是小肠陈老掌柜陈玉田的闺女陈秀芳开的,可能是老掌柜的儿子、新掌柜的兄弟。有段时间俺每周必去,特香,就是有点咸,直到一次刚从旁边的“月盛斋马家老铺”喝完羊杂碎汤出来,突然觉得这里的气味很浊,觉着在前期处理上可能有没学到位的地方,就再也没去过。地址在前门楼子往南约300米,廊房二条往西,紧挨着月盛斋,马路北侧
5,东四四条卤煮店。好像叫益众饭馆,去过两次,都碰上有周围胡同的居民拿着自个儿的饭盆儿去打了回家吃,看来这名字起得不错。国营饭馆风格,东西还成,挺干净的,量也足,火烧略微有些费牙,那里的拌腐竹软绵绵的,放心了,估计泡的时候没搁甲醛。地址在东四路口往北约300米路东,东四四条与东四北大街交*口东南角
6,虎坊桥卤煮店。名字记不清了,不是叫“玫琳饭馆”就是叫“凯琳饭馆”,菜底儿挺足,在小肠达到平均分量的前提下给的炸豆腐比别地儿多,一会儿就捞上来一块,总也捞不完似的。J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次去那里的辣椒油都黑乎乎的,炸糊了,可又特香,那儿的炒肝儿也非常好。地址在虎坊桥路口西100米两广路路南,紧挨着湖广会馆饭庄,其简陋甚至有些破旧的门脸儿跟旁边的饭庄形成鲜明对比,一口大锅在正对着大街的橱窗后面咕嘟着,餐巾纸就是用铁丝穿在柜台下的两卷卷纸,倍儿有喜剧效果。外地的朋友可以考虑参观完湖广会馆后捎带手儿尝尝这北京风味儿,该店的卤煮味道不错
7,天坛东路卤煮店。严重批评!也挂着小肠陈的牌子,不过是黑底儿,俺严重怀疑它是假冒的,洗的不干净,味儿不正。地址在天坛东门往南约400米路西,高台儿上面,注意别被它糟蹋了卤煮的美好形象
此外比较有名的卤煮店还有平安里路口往南路西第一个胡同口的卤煮店,不知名字;小肠陈外馆斜街分店,地坛西门往北数个红绿灯后向西,据说比较腐败;北京西客站南路的小肠陈六里桥分店;SOGO对面的天桥卤煮,最近那里拆得稀里哗啦的,不知还在不在。这些地方口碑还不错,但俺都没去过,没资格评论。
俺觉着,卤煮火烧是一口儿重的吃食儿,所以得多加蒜汁儿和香菜,最好再配上一“小二”,倒不是说啤的镇不住,主要是忒占地儿。既然是下水货,您就甭太拿自个儿的解剖知识当回事儿,要夹起块肺头就琢磨:这白了咕叽的一小截管子究竟是气管还是支气管呢?然后试图把几块东西拼到一起恢复猪的某器官,那这顿饭就甭吃了。“吱溜”走一口白酒,夹块肥肠儿,半寸长的香菜杆儿在口中脆响,这会儿要有人问您:“吃鱼翅么?”估计您得回一句:“鱼翅是谁?”
Ⅱ 北新桥卤煮老店(总店)怎么样
整体的味道还是不错的。
这家老字号卤煮店,不仅是外地食客要来一尝地道北京风味的首选之地,也是老北京人最爱扎堆的地方,而且24小时都是人满为患。最为夸张的是,越晚人气越旺,人越多。人均价格大概35元左右,也是不折不扣的重口味老北京宵夜。
木须肉的味道也不错。炸咯吱挺油的,下次不会点了。麻酱烧饼也好吃,外面有点焦的,很香。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有粉丝,感觉吃爆肚没有粉丝搭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之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Ⅲ 北京人为什么那么爱吃“卤煮”
北京作为帝都,美食方面也丝毫不逊于其他地方。提到北京的美食,除了北京烤鸭这些很上排面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听起来和看起来都不那么高大上的“卤煮”。卤煮不仅是老一辈的人喜欢,年轻人也非常喜欢,在北京就惦记着“卤煮”。北京人那么喜欢吃卤煮,一个原因是情怀加持,另一个则是卤煮的价格和味道很亲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成为了当地人的“心头好”,也让外地来客感到欣喜。北京卤煮、兰州拉面、桂林米粉、四川火锅、海南文昌鸡。华夏美食总是能够让我们的味蕾时刻都不会受委屈。即使深处他乡,可是一想起家乡的美食,就搞得心痒痒的。家乡的美食是我们与家乡之间的一根纽带。它不仅满足了我们的胃口,还牵住了我们的情怀。
Ⅳ 卤汁豆腐干哪个牌子最正宗
卤汁豆腐干津津牌是比较正宗的,味道非常棒!
Ⅳ 苏造肉和卤煮的区别
首先,苏造肉和卤煮来自两个不同的地方。苏造肉源自苏州(有人说扬州,不过这无伤大雅),卤煮其实是北京本地,或者说顺天府治下地道的卤肉。以前在北京经营卤煮小买卖的多是京东三河人或京师周边的人。苏造肉来自张东官,兴盛于干隆朝(《苏造底档》建立于干隆二十一年十月到二十二年十一月之间,干隆四十三年七月,干隆皇帝东巡盛京,《盛京节次照常膳底档》中有苏州厨役张东官的记录,可见苏灶存于干隆朝),到了嘉庆爷就不容易从宫内底档找到苏造的影子了。
其次,苏造肉和卤煮的制作配料不同。根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爱新觉罗浩夫人所着《食在宫廷》,御茶膳房的苏造肉所用辅料为陈皮、鲜姜、冰糖、甘草、萝卜、香菇等(详细见前文),而卤煮火烧则多为葱、姜、酱油、酱豆腐、大料、桂皮、花椒、茴香、豆豉等,从辅料上可以看出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做法。如果看我过我以前记录的《苏州红烧肉》做法可以看出,苏州人对炖肉的处理方法简单、求肉本味、咸中带甜,而卤煮的做法则口味更重,北方的酱味重、咸鲜香的口味。而最关键的一点(与苏州美食高人吴地老高求证),苏州人炖肉从不用豆豉,而杨老黑第三代传人杨老爷子也证实,卤煮就是北京周边本地的小吃,而且京东人爱吃豆豉,所以卤煮必然有豆豉。馋人老孟在自己的着作中也谈到,苏造肉和卤煮的区别就是豆豉(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苏造肉本就是有钱人才吃的起的,诚如《燕都小食品杂录》所记载: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音銮,意思为切成小块的肉)膏油已满衫。苏式炖五花肉,以荷叶饼或小饼夹而食之,肥肥瘦瘦酥酥懦懦,闭着眼睛似乎闻到了肉香味(苏州红烧肉鄙人吃过做过,大爱!)。卤煮用廉价食材烹制平民美味,以顺天本地之法卤之煮之,肠香肺嫩,死面火烧久泡不烂却吸饱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