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榆林哪里的胡辣汤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榆林哪里的胡辣汤好吃

发布时间: 2023-02-24 16:54:25

① 胡辣汤的起源在哪,哪个地方的最正宗

胡辣汤的起源在哪,哪个地方的最正宗?

1.胡辣汤起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的胡辣汤最正宗。因为这是中国北方着名的传统早餐汤。胡辣汤是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以汤底花椒和胡椒,以骨头汤为底料制成,其特点是香味浓郁,色泽鲜艳,汤浓,麻辣鲜香,非常适合其他早餐。目前已发展成为河南及周边省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

4.一种是河南人做的,叫河南胡辣汤,也叫肉丁胡辣汤,河南胡辣汤。一种是当地回族人做的,叫肉丸胡辣汤。河南的特色汤菜传入陕西,深受大家喜爱,经常作为早餐。其特点是麻辣可口、营养丰富、开胃,适用于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千层饼等面条。可以和豆腐脑以1:1左右的比例混合,称为“二混”,降低了辣度,但从外观上看不是很吸引人,但也很受欢迎。

② 北舞渡跟逍遥镇胡辣汤,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到河南喝碗胡辣汤~

作为闻名全国的河南饮食代表,胡辣汤在河南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每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蒙蒙的雾气中,起早的人们在赶往上班上学的路上就近找一家早餐店,一进门就会闻到熟悉的诱人的混合着香油和香醋的香辣美味的胡辣汤的味道。包子油条胡辣汤,水煎包小米粥豆腐脑,简单的几样早餐数十年不变样都没关系,越是老店越讲究味道不变,食客从小孩变成耄耋老人,再带着他们的小孙子孙女继续品尝熟悉的味道,胡辣汤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满足感,还有一份对味道、对家乡、对难忘的旧时光的怀念。

河南胡辣汤有两大代表——漯河市舞阳县的北舞渡胡辣汤和周口市逍遥镇的胡辣汤。今天咱们就好好探究一下这两家胡辣汤,切记,不要非得争出个高低,吃货的世界需要和平共处,搁置争议,开发 美食 。胡辣汤,走起~

起源故事

但凡有点名气的事物,总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不管真实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这层神秘的色彩无疑增加了 美食 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逍遥镇胡辣汤——传说,胡辣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就是那位创立了“瘦金体”,被皇位耽误的书画家)时期。当时,宫中有位小太监,深得皇帝喜爱,十六七岁时,便成为皇帝的贴身太监。有一次回家省亲,小太监到了少林寺,寺中方丈对他热情款待,奉上一碗少林寺的“醒酒汤”,小太监饮后直觉体气清爽,甚是高兴,于是向方丈讨要“醒酒汤”的方子。后来小太监来到武当山,尝到了武当山的“消食茶”,又将此方讨来。小太监回宫后,便寻思将它献给徽宗皇帝,以讨得皇帝欢心。皇帝问小太监此为何汤,小太监灵机一动,称其为“延年益寿汤”,徽宗皇帝大喜,赐小太监为国姓(即赵姓),御封此汤为“赵氏延年益寿汤”。此汤据说冬御寒,夏避暑,徽宗皇帝曾敕发于军营之中,军士们服后百邪难侵,诸病不生,因此成为军中之良方。后逢“靖康之难”,小太监逃难昏倒在码头上的一个茶水炉前。后来摊主王老汉收留了小太监,并将女儿许配给小太监为妻(表示怀疑)。为谋生计,小太监将茶水摊变成了早点摊,他把“延年益寿汤”加以变化将其售与四方行商。有一天,王老汉一不小心将客人随手放于粥桶边上的胡椒粉瓶碰翻,小太监无意中又将翻入的胡椒粉搅进锅中,客人吃后,身心俱畅,通体舒泰,胡辣汤就这样在一次偶然的“碰撞”中诞生了。小太监闻此汤香味扑鼻,舀出一尝,辣味醇郁,既有干姜、良姜的辣味,又有胡椒、荜拨的辣味,还有肉桂、山奈等的辣味,各种不同的辣味综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味觉器官,感觉分外不同,因此小太监就把它称为“胡辣汤”。

北舞渡胡辣汤——传说此地的糊辣汤曾治好了明代着名清官于谦(就是那个“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的爱国诗人)的伤风。于谦做河南、山西两省巡抚,驻节开封。有一年他正好在郑州视察,找到了一家“胡记”饭铺,喝了一碗热辣辣的汤。这别具风味的食品,使于谦深深地记住了它的佳美滋味。有一次,于谦染上伤风病了好几天也不见好。他突然想吃“胡记”的汤,就派人去买。于谦吃过之后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轻体健,伤风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于谦就封了白银十两,答谢胡掌柜的治病之恩,并建议该汤以胡姓命名,从此这个汤就变成了“胡辣汤”。

味道对比

1,肉片VS肉块

“逍遥镇”,青色大铝锅盛汤,中药味和辣味较强,肉以牛肉片为主;“北舞渡”,黄色大铜锅盛汤,汤味较绵润,肉以羊肉块为主。

2,胡椒VS草药

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入口以胡椒味出头、辣椒为辅,喝起来一股胡椒味,暖胃很舒服,配料有牛肉、粉丝、黄花菜、豆皮、木耳等。北舞渡胡辣汤入口有浓郁的骨头汤香和草药香。

经营方式

漯河市区郾襄路口西某家逍遥镇胡辣汤店的老板曾接受采访时说:“我走的是高端路线,目标人群是年轻人。熬的特制胡辣汤最高价一碗188元,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定价去烧汤。先用当归、黄芪、枸杞等中药和牛鞭、羊鞭、骨髓熬上两个多小时,然后加入海参、鱼翅等。推出3个月,现在每月能卖100多碗。”有些店甚至推出了90元一碗的鱼翅胡辣汤,并开发出了肚丝、雪蛤、鲍鱼、辽参等每碗15元至90元不等的特制汤。甚至还有168元起至368元一碗的天价汤!这些汤内主要是增加了海参、松茸、冬虫夏草。

相比于逍遥镇的精品高端路线,“北舞渡”胡辣汤,却能够沉得住气静观其变。漯河百余家胡辣汤店,挂“北舞渡”招牌者过半,普通汤大都5元以下。“北舞渡“大概是1995年才开始进漯河市的,之前几十年都是逍遥镇。“北舞渡”一进来,“逍遥镇”受到强大冲击,一直到8年前高档次的“王忠圈”大张旗鼓杀回,“逍遥镇”才逐渐收复失地。“闪氏”是“北舞渡”的领头羊,档次较高:消毒碗筷、统一装饰、冬暖夏凉的空调,注重硬件设施和就餐体验。

代表品牌

北舞渡的胡辣汤分为闪家、丁家、吕家和宛家四个专业大户,其中又以北舞渡闪记胡辣汤最为有名,他们门店外扩,生意红火,在胡辣汤市场独树一帜。

逍遥镇胡辣汤比较活跃,很难选出一家代表。有数据统计,到2005年,逍遥镇外出卖汤者有2600多户,近1万人,年创收1.2亿元,已经成为镇域农民乃至县域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成功途径。

有时候,家乡的概念很小,小到一碗汤。有时候,家乡的概念很大,大到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一碗胡辣汤,唤起多少离家在外的河南人的乡愁与回忆。记忆中,幸福的模样或许就是,捧着一碗热汤,讲着熟悉的方言,和家人在一起,真好!

我喜欢喝北舞渡的胡辣汤!因为我家离北舞渡近,从小到大一直喝北舞渡的胡辣汤,喝惯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的第一个民间故事就是《王华买爹》,是由豫东的民间艺人说唱的评书!它里边不止一次的说到了“包子油馍胡辣汤。”包子就是水煎包,油馍就是油条的亲兄弟,和油条长的很像,拉得很薄,油炸的很焦,吃起来脆香!再喝口胡辣汤真是美味!

评书中提到的胡辣汤,我现在猜测,应该是说的是逍遥镇的胡辣汤!而不是北舞渡的胡辣汤,因为故事背景是,宋朝开封,八王赵德芳去苏州游湖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从地域路线分析。应该是逍遥镇胡辣汤!哈哈!扯远了!

现在的北舞渡的胡辣汤,有羊肉和牛肉两种口味!羊肉的五块,牛肉的贵一块。胡辣汤里有豆皮,纯红薯粉条,面筋,花生米,汤汁是用粉芡勾调收的汁,不稀不稠,表面撒一层葱花。大老远就能闻到香味!有经验的盛汤人,用一把小木勺,舞蹈般的动作,三下就把碗盛满,顺手拿起一个汤勺,再淋上一点点陈醋,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看着也是一种享受!

和北舞渡隔着沙河相望的是河北街,这两个地方有很多回民居住。胡辣汤是回民发扬光大的,我觉得胡辣汤应该是清真食品。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记得好像是卖三毛线一碗的时候吧,有一家生意很好,传说,有人起了歹心,绑了卖胡辣汤的票,没少出钱赎人!

以前喝胡辣汤有经验的人,私下会说,喝味道的上午去喝,喝实惠的想多吃快肉的,就下午去喝!因为肉重,沉在了锅底。这个汤锅只是盛胡辣汤保温的锅,只续胡辣汤,制作胡辣汤是在另外一个锅。因此有人说,到了下午,锅里的肉比上午多!不知真假,我是没试过!哈哈!

逍遥镇胡辣汤我没有喝过,在此不做评论!不过,我出了北舞渡,就不喝胡辣汤!其他地方的,肉少,味道还假!

胡辣汤就没啥好吃的,一是咸,二是油大,关于油大这一点外观看不出,实际做的时候加不少羊油或牛油,和淀粉一煮就看不出来了,这种高盐高脂的食品肯定不属于 健康 食品,三是店里的主食基本就是油条,菜饺,肉盒,都是油炸食品,又是高盐高脂,且油反复炸,这种东西少吃为好。当然,晚上喝酒喝多了,第二天早上来一碗感觉还可以

③ 对比逍遥镇和肉丸胡辣汤,到底哪种胡辣汤更好喝

河南胡辣汤和陕西肉丸胡辣汤口味不同做法不同,搭配也不同,都是两地老百姓喜欢的早餐食品,两种胡辣汤都吃过,论营养还是陕西肉丸胡辣汤更好,不少于五种新鲜蔬菜搭配牛肉丸子烩制而成,营养更丰富,说到胡辣汤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特色,虽然说是河南的特产,但是河南不同的地方做出来的味道也都是不一样的,像逍遥镇的胡辣汤比较讲究里面的配料,里面的中药放的比较多,做出来的味道还是蛮不错的。

西安的肉丸胡辣汤,挂羊头卖狗肉跟河南的胡辣汤根本没法比,甚至不能叫做胡辣汤,西安的汤里放花菜胡萝卜西葫芦包菜一堆菜炖出来甜浓浓稠糊糊根本难以下咽……不要拿来比,真心难喝……

④ 西安的美食

1. 竹芭市阿房宫旁边的“王恒肉夹馍”,和柏树林南口的的“秦豫肉夹馍”。
2.大皮院的老刘家胡辣汤一般。好的是韩森寨康乐路上的“马奎肉丸胡辣汤”。
3.牛羊肉泡馍好吃的是北广济街的“老米家牛羊肉泡馍”。
4.金康路的“云老四”凉皮。
5.腊牛肉夹馍应该是韩森寨路上的“李老四腊牛肉夹馍”。
6.粉蒸肉是西羊市的“刘家粉蒸肉”。
7.水盆羊肉是北院门正街的“老金家水盆”,
水盆大肉是互助路(皇后大酒店对面)的“水盆大肉”(三宝水盆大肉东面)。
8.烤肉可以到大皮院的大皮院清真寺旁面的烤肉店尝尝(店名忘了)。
9.烤鸡翅是万寿路黄河俱乐部南面夜市东头的烤鸡翅摊。
11.北广济街的老徐家柿子饼。
12.大皮院东口的“王家饺子馆”和鼓楼下“花家”。
13. 葫芦头,小南门里第一个十字西拐50米,诚信和、天发芽都在那里,西安葫芦头的灵魂所在。千万别跟我提春发生,跟你急。
14.秦镇米皮比较好的是西郊团结南路的“春兰红油米线凉皮店”和东郊金康路的“云老四凉皮店”。
15.火锅是雁塔路(快到大雁塔北广场)上的“海底捞火锅城”。
16.杨翔豆皮涮牛肚(互助路店和西关店)
17.麻辣烫是交大商场的九龙麻辣烫(理工大南门对面),佰人王(光华路)。
18.biangbiang面。南院门有一家。
19.蒜蘸面――――绿蚂蚁对面。
20..雁塔路(海底捞火锅城对面)上的“永丰岐山臊子面馆”。
21.凉皮----秦镇朱选民凉皮店,西木头市路北,KFC后面100米,很明显。味道不错的,皮子很筋。
22.米线----红红米线店,大车家巷路西,做了很久了,用的是自产米线,汤里味精味稍重,但是总感觉不错。
23.饸饹----田七饸饹,六中西第一个十字南拐100米,注意那里有两家打田七镇招牌的饸饹,只有偏南的那一家才是正宗的,推荐臊子饸饹和羊血饸饹。
24.火锅是三江火锅(长乐中路,),便宜好吃,一口锅赠好几份菜,形式颇像秦百年火锅但是味道更胜,强烈推荐猪蹄锅底、三江鱼锅底,很香很辣,又嫩又烂。
25.牛肉面----玉鑫面庄,里面各种味道的面都还可以。最多人点的是削筋面、牛肉面。
26.炒菜----乐乐餐厅,德福巷和湘子庙街的岔路口处,很多人推荐了,便宜量足味道好,对菜品不做单独推荐了。
27.香辣鱼----寇寇香辣鱼,大车家巷路东一个豁口里面,香辣鱼么,听名字就知道咧!
28.揪面片----刘家腊汁肉揪面片,一到饭点儿就很多很多人等吃。
29.饺子----邓家饺子,刘家腊汁肉揪面片隔壁,是这一带饺子里的饺饺者。
30.炒饼----胖子砂锅,大车家巷路西,这个仁者见仁,好之者最推崇的是肉丝鸡蛋炒饼。
31.冒肥肠—----春发生,春发生不是没有好东西,是人家藏者掖着不给你吃,这冒肥肠60元份,显然不是5块钱的葫芦头能比的——确实好吃,有老店看家风范。
32.肉丝粉条炒豆芽----人和食屋,芦荡巷30米深处,小铺子的看家菜,买到10元天价,还不错。
33.白油豆腐----人和食屋,芦荡巷30米深处,小铺子的低档看家菜。
34.梆梆面----梆梆面,春发生对面,就这一家,没有对比,口味还可以,曾经有人推荐里面的猪蹄,一般。吃面点三合一就可以了。
35.三明治----御品轩,端履门里200米,甜食不是我的强项,偶然一天早上路过此家店,转来转去就看上了这一款,果然做得很感性、很好吃,当早餐吃感觉自己特象白领。
36.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37.孙家牛羊杂羔汤(北广济街的麻家十字北面)。
38.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39.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40.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万家灯火(西一路西段)
41.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42.火锅――――竹园 (和平路)(劳动南路高新十字),老成都(高新路),海底捞(建设路)
43.牛肉面――――马虎面(西七路)
44.愣娃鸡汤刀削面(光华路)
45.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
46.高新的老王羊肉面
47.长乐路的牛肉拉面
48.高新路北段“一诺面庄”的秦香面
49.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
50.砂锅――――穆萨 (大皮院 )
51.大盘鸡——边家村“郭老大”
52. 卤汁凉粉--西大街桥梓口
53.川菜——南二环“川渝人家”,东木头市“川渝人家”,西稍门“七十二行” 科技路“国力仁和”
54. 湘菜——毛公湘菜馆(锦园小区)
55.建设路东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塘坝鱼〕
56.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
57.劳动南路,老机场里面有一家跳水鱼,非常好吃的。但是别忘了老机场靠什么出名——烤肉!
58.西北大学北门,西侧的红焖王(红焖羊肉非常棒)——强烈推荐!
59.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对面老蒲城风味小吃,里面的八宝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60.文豪杂粮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饭千万不要去
61.湘子庙街有一个“大清花”饺子馆,饺子不错,菜也不错,满族人开的,装修很有特点,老板很会做生意。
62.海鲜——公园南路一条街(咸宁中路与公园南路十字往南)
63.韩国烧烤(西一路东口)老板是韩国人,泡菜很地道。
64.盛家麻将凉皮: 大皮院西口
65.小寨东路育才中学隔壁的旺家羊肉面和洋芋叉叉也不错
66.边东街口有一家三鲜煮馍也很好。
67.经二路北口的裤带面
68.沙湾大盘鸡,别看店小,味道可比郭老大好了去了,另外其芳香排骨也做得很好,太白商厦南50米;
69.三合食府,不是太白路批发市场旁边的那个大的,是高老庄北边的小店,号称河虾一绝,算是名副其实,适合于三两人小酌;
70.西郊原大世界游乐场,现在是西安翻译学院大门西测有一菊园酒家里面一道菜,也仅仅这一道菜特好吃-----辣子鱼。很独特的做法。
71.麻家十子的东南亚甑糕。
72.兴庆路东隆的楼下〔今日平价酒楼〕的炒菜不错,
73.大唐通易坊:从西口开始,第一家是女孩子喜欢的“红薯坊”。紧挨着红薯坊的是“逸情冰淇凌”店。第三家是大唐通易坊久负盛名的“印度菜菜”。第四家是韩国土房烧烤。第五家是“丝路餐厅”,主营清真风味。第六家是“得膦烤鸭”店,据说是用的全聚德烤鸭。第七家是四川麻辣情调火锅。第八家是“魏家烤肉”。第九家的餐馆名字很特色,叫“布衣侯”,是针对老百姓的餐馆。最后一家是非常有名的“青都里”日本碳烧。
粉巷口的“奥斯仃”自助餐。
74.太白路太白商厦南侧的“青瓦台”韩国料理。吃后可以感到,“扶着墙进,扶着墙出”。
75.翠华路上(翠华路和小寨东路十字北50米)的桂林米线。

⑤ 榆林哪里有好吃的地方

  • NO.1:拼三鲜

    榆林传统美食,味道鲜美、口感丰富。

羊杂碎、炸豆奶、拼三鲜等多种小吃。

羊杂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

制作羊杂碎还讲究“三料”、“三汤”、“三味”。

“杂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杂碎之主料(又叫三红)是心、肝、肺,

下锅的时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肠(生油的)、肚(生味的)、头蹄肉(架碗充数的),

下锅时要切成细丝和长条。一碗羊杂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榆林的羊杂碎量大且实惠,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羊杂碎店铺,这也可以说是榆林的一大特产了

炸豆奶,以浓豆浆为主料,配鸡蛋、白糖、淀粉、面粉、猪油,烧沸,冷凝,油炸而成。

色泽金黄,外脆里嫩,味道甘美。陕西榆林传统风味小吃。

以豆浆,鸡蛋,绿豆淀粉为原料,经炸至而成

将冷凝的豆奶扣翻在面粉上,再撒上一层面粉,切成4厘米的宽条,放入面粉中裹匀。

炒锅置火上,放入熟猪油,逐个下入豆奶条,炸至漂浮油面,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成。

其特点是:外焦里嫩,香甜适口,味道甘醇。现有一家的产品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⑥ 河南胡辣汤哪家最正宗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中原知名小吃,起源于河南省,尤以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最为出名。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胡辣汤的主要制作材料有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等。对于胡辣汤的 历史 ,说法较多。由于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传入中国,故尽管民间有胡辣汤创于周代和曹魏的传说,其产生的上限不应早于唐。胡椒是唐代才传入中国的。宋代一说就颇为可信,糊辣汤因是民间小食,典籍很少有涉及的。据专家考证,糊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估计是当时的 社会 潮流,因此糊辣汤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取酸辣汤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类恐怕是为了适应更多层次人众的口味和补气补虚,再辅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故此河南糊辣汤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待到金元时期,中原动荡,长江以北的河山多沦于狄夷之手。北宋定都开封,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民间小吃也随之兴盛,花样百出。《太平和惠民剂局方》等当时流行的医药着作都认为,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有益行气,故辛辣味食品颇为流行。一种结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汤的肉粥,成为胡辣汤的雏形。 北舞渡胡辣汤 北舞渡镇位于漯河市舞阳县北25公里的沙河南岸,古称定陵,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 历史 。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这里的商业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山陕商人云集此地,镇临汝水(沙河),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南连荆楚,北通郑卞,江南百杂商货,沿海芦盐水产由此吐吞中转。曾有“北舞渡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拉不完的赊家店(社旗县),填不满的北舞渡”等赞誉,是当时豫中重要的商业集散地。由于 历史 积淀,北舞渡名优小吃甚多,如胡辣汤、卷子馍、罐装素馅水饺、羊肉烧麦、油酥火烧、糯米元宵等远近闻名,其中胡辣汤要算是北舞渡最有名的名吃之一了。北舞渡的炖肉糊辣汤肉烂汤鲜,香辣绵口,回味无穷,是30几种中草药加上炖肉、胡椒,辣椒,花椒,八角等熬制的。从汤色上看,北舞渡的胡辣汤凝重;从味道上讲,由于用了较多的胡椒,辣味十足。糊辣汤另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汤,叫八珍自然夸张,不过这也说明糊辣汤“内容”很多。最常见的有面筋、海带丝、粉丝、千张丝、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据节令和地域的不同,还会有牛(羊)肉、黄豆、木耳、黄花菜、菠菜、萝卜条、葱花等。做法很繁琐,先用淡盐水和面,揉成面团,然后不断加水“洗”出面筋。水烧开后下面筋,面筋熟后将洗面筋的水,也就是稀淀粉糊倒入锅内,小火烧至汤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烧沸。胡辣汤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来粘乎乎、香喷喷。辣是它主要特征,但那种辣并不像吃重庆火锅那样辣得让你跳脚,而是辣在嘴里,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这种汤一般都要加点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种原料的综合反应,香、滑、绵、润,于吞咽之余又有东西可嚼,十分满足。糊辣汤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把半碗糊辣汤和半碗豆腐脑儿掺在一起,叫做“两掺儿”。卖糊辣汤的常捎带卖豆腐脑儿。拿小勺稍微搅和一下,豆腐脑儿的细腻、清淡、微苦涩与糊辣汤的粘稠、酸辣、鲜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特别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糊辣汤下肚,额头上会渗出细细的汗来,身子暖了,胃口也开了。北舞渡胡辣汤虽经历几百年而不衰,但相对于逍遥镇胡辣汤来讲,北舞渡胡辣汤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舞阳县隆源斋闪家胡辣汤负责人闪宝民对此有着较积极的看法:一是当地政府要借中国食品节的契机,下大力气,引导市场发展,加大对北舞渡胡辣汤的包装、宣传,推进产业升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台湾永和豆浆和开封灌汤包子的产业扩张上得到启示。二是要组织一些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北舞渡胡辣汤加以挖掘整合,扬长避短,让其在传统名优风味小吃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逍遥镇胡辣汤

许昌的两掺儿

在数百年的 历史 中,聪明的河南人对胡辣汤的吃法做了延伸,把清热下火的豆腐脑和胡辣汤掺在一起喝,谓之“豆腐脑胡辣汤两掺”简称“两掺”。

一碗香辣开胃的胡辣汤是如何熬制出来的呢?做胡辣汤也是一门学问。第一是选肉。这是做好胡辣汤的必要前提。牛肉一定要鲜要嫩,以饲养两年、100公斤左右的上等黄牛为宜。黄牛必须是前一天晚上宰杀,血必须放净,不能存有淤血,这样的牛肉才能做出新鲜美味的胡辣汤来。第二是去腥。鲜牛、羊肉都有一定的腥膻味,除去腥膻味,是做好胡辣汤的重要步骤。鲜牛肉要用清水冲洗两遍,然后在案子上放置片刻。去腥的“法宝”主要是大料,所谓大料,在业内就是指诸如花椒、大茴等气味浓郁的调料。大料用量的多少、何时放料是有严格要求的。第三是熬汤。熬汤也是很有学问的。首先,用水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清水在锅内超出鲜牛肉二指为宜。其次是火候,先是大火猛攻,10到20分钟后,改用文火慢炖。这样煮出的肉不但色泽鲜艳,而且口感甚好。最后是用料,这是做好胡辣汤最为关键的一步,各种调料用量的多少,是极为讲究的。做胡辣汤的主要调料是胡椒,佐以砂仁、八角、花椒、桂皮等30余种纯天然植物香料,再加入粉条、面筋等配料,一锅香气扑鼻的牛肉胡辣汤就做好了。

这些胡辣汤都极具许昌胡辣汤特色,白粉条、牛肉丁、面筋,色彩斑斓,香气扑鼻,辣味浓郁,汤肥不腻,再配以适量的陈醋,让人口舌生津,食欲大增。喝上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每天都是一样的胡辣汤,同样的小店,同样的那一拨人,即使互不相识,因为同喝一锅胡辣汤而感到亲切和温馨。这大概也是外地胡辣汤难以在许昌立足的原因吧!说许昌的胡辣汤,就不得不说水煎包。大家熟悉的与胡辣汤配套的食品有水煎包、油条、包子、菜馍等,似乎只有水煎包和胡辣汤是绝配,也是大家最爱吃的。说水煎包是许昌的特色食品也不为过。许昌人大都有这样的感觉,凡吃过许昌周边县(市)的水煎包后,都会摇头说:“比咱许昌的差远了。”其实这一点都不假,这几年许昌的水煎包也是随着胡辣汤的不断创新而变化,尽管价格在不断上涨,但是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吃现包现煎、外焦里香的新鲜水煎包,喝汤鲜味美的胡辣汤,已成为人们早餐的首选。尽管现在的胡辣汤有些已经涨到了每碗5元,但许昌人仍每天照喝不误,乐此不疲。而且,许昌人还创新了胡辣汤的喝法,将清热去火的豆腐脑和胡辣汤掺在一起吃喝,谓之“豆腐脑、胡辣汤两掺”,简称“两掺”。可以说,许昌人把胡辣汤的做法和喝法都发挥到了极致,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和文化。

先答疑:口味这件事是非常主观的,要说哪里的胡辣汤最正宗,答案五花八门,但要说到胡辣汤的起源地,那必是 周口西华县了

一碗美味可口的胡辣汤

胡辣汤的由来

相传,胡辣汤始于宋徽宗年间。一位别具匠心的御厨,以醒酒汤和消食茶为基础,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延年益寿汤,奉于徽宗。后者龙颜大喜,赐国姓于御厨,取名赵杞。

这便是胡辣汤的前身,它真正流传开来,并从宫廷御汤落脚民间西华县逍遥镇,是因“靖康之乱”。金兵攻城,开封宫廷的人们南逃,御厨赵杞途经逍遥镇,见沙、颍两河逶迤东流,小镇居于中间,便落户于此,靠卖 “延年益寿汤” 为生。

如今,已经没有人记得是谁最先把 延年益寿汤 更名为“胡辣汤”的了,但它独有的名称却早已产生——逍遥胡辣汤。

截至目前, 镇上有40多个家族拥有汤料配方 ,并一代代流传至今。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同姓氏冠名的逍遥胡辣汤,在味觉上也略有不同,但 总体差别不大 ,均可称为逍遥胡辣汤。

所以,有人追问到底哪家才是正宗的逍遥胡辣汤,当地人都没法回答。 “我们逍遥胡辣汤没有正宗不正宗之分,只要是逍遥镇上的老熬家,基本都传承了原有的配方,口味都可以。”西华县胡辣汤协会秘书长刘建伟说。

王建设熬制胡辣汤

胡辣汤的价格也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而一路上涨。从当初的几毛钱一碗,涨到现在的几块钱一碗。在一些省会城市,5元以下的逍遥胡辣汤已经十分难找了,一般都是6元、8元、10元的标准。

如今,只在逍遥镇,还有3元一碗的胡辣汤。也许,这正是熬汤人对逍遥镇品牌的馈赠和厚爱。

胡辣汤店中的食

事实上,作为药食同用的胡辣汤,经验丰富的熬汤人都知道,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的配方都有不同。比如说, 夏季要增加甘草、山楂、莲子的用量;冬季要增加胡椒、良姜、肉桂的用量,以使胡辣汤达到最佳的 养生 效果。

逍遥胡辣汤料包灌装车间

逍遥胡辣汤配料

胡辣汤的价值

逍遥镇全镇共5.6万人,其中近5万人都直接或间接从事胡辣汤营生,每年创造产值10多亿元。 身为西华县胡辣汤协会秘书长的刘建伟,是土生土长的逍遥人。他说,逍遥镇一家银行的存款量,连续多年位居周口全市第一,这足以窥见胡辣汤产生的价值有多大。

胡辣汤,中原知名小吃,在我们河南省的18个地市早餐都有胡辣汤的店铺,并且基本上都与“豆腐脑”、“水煎包”、“油条”、“茶鸡蛋”搭配!

在河南境内的胡辣汤中,要以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与河南漯河“北舞渡镇”胡辣汤最出名。

别的地市我不太注意,在我们“河南省洛阳市”的胡辣椒早餐铺,十家有八家打的牌子都是“逍遥镇”胡辣汤!

胡辣汤的主要制作材料有、胡椒、熟牛肉(我们洛阳的基本上都是牛肉胡辣汤)、牛骨汤、面筋、面粉、粉条、黄花菜、木耳等。做出来的胡辣汤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这个早餐在我们洛阳一般是学生、女人和孩子们的最爱,如果觉得“辣”,胡辣汤铺都有豆腐脑,可以一半兑一半(半碗胡辣汤、半碗豆腐脑),俗称“两掺”,二者搅拌均匀后,可以降低“辣”的程度,这种吃法在我们洛阳也是特别受欢迎!

我目前还只喝过河南洛阳的“胡辣汤”,有机会了去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与河南漯河“北舞渡镇”尝尝“胡辣汤”!

胡辣汤属于小吃一类,饮食最众口难调,正宗不正宗难有凭据,还是以事实上食客喜爱为考量,更有意义一些。

作为一个洛阳人,2017年我在南阳市工作生活了整半年时间,喝了很多家胡辣汤,只喜欢两家——

如果不是南阳同事介绍给我,我还不知道有这家胡辣汤馆,等我去品尝了,真叫一个绝!



记甫胡辣汤总店的胡辣汤,稀稠正好,辣味和胡椒味也正好,汤中是牛肉粒,不多也不少,就是有点贵,7元一小碗,但喝汤人很多,据说是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了,在南阳是名店。

这家胡辣汤店位于南阳中州路上,早上喝汤人成群。

这家胡辣汤也是清真店,而且能吃到好几片牛肉,味道很适合我口味。

还有南阳芙琬胡辣汤味道也不错!

其它的逍遥镇荆素贞胡辣汤、杨孝业胡辣汤口味大众,但是人气比较旺!文化路刘记胡辣汤人气也不错!

我喝过洛阳最好喝的胡辣汤在西工小街的方光宗胡辣汤,有5元的也有8元的,口感特别好!

其它刘国芳啥胡辣汤中药味太重,喝不习惯!

对了,北舞渡胡辣汤在南阳我喝过一次一般化。

归根结底论名气还属逍遥镇胡辣汤,似乎也更正宗!

好朋友们,叫你们都饿三天,不叫吃饭,第四叫你喝,河南的糊辣汤,我保证,你喝着河南那个地方的糊辣汤都正宗,都特别味道好喝,都喝着香的回味无穷呀,特色。

说到最正宗的胡辣汤在北舞渡,据说清道光一御厨姓李,道光帝有一段时间没胃口、李姓厨师给道光帝做了一碗汤,皇帝喝后胃口大开,欲罢不能。这就是胡辣汤的雏型、再后来李氏后人在北舞渡把胡椒汤发扬光大、随即风靡河南及至全国。

北舞渡李氏胡辣汤的女儿嫁到逍遥镇,以胡辣汤秘方为嫁妆(其中少三味调料),所以说胡辣汤的老祖宗在北舞渡,现在的这家那家都是以前沾亲带故相传承,真正的鼻祖是北舞渡李记胡椒汤

觉得北舞渡的正宗。

舞阳县城应该是闪记,听别人说,闪记用的骨头还有肉都是杀整牛,用大骨头熬制高汤。里面肉也多,早5年前在哪喝的一般的3块。贵点的4块,里面的牛肉不输于省会城市8块一碗的。

方中山胡辣汤,特别不好喝,怎么做的连锁?我小学同学家做了二十多年的胡辣汤,从小喝到大,到去年才卖1.5元一晚,那味道才叫好,只是不会经营现在不做了,再也喝不到了,感觉还是老家许昌襄城县南关的巴记和马记的好喝,3块和5块,貌似现在巴记都是4块一碗!

河南人囗众多,地域大,几乎那个地方都有胡辣汤,谈不上谁此谁正宗,谁的好喝,豫南是红汤,豫东北是白汤。豫南人认为豫北的不好喝,向反豫北人认为豫南的胡辣汤没有豫北的好喝,因为当地人吃习惯了,所以改了味道就适合口味!

关于胡辣汤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其实一直标榜的逍遥镇胡辣汤,是不是真的起源于逍遥镇,一直是有争议的。

按现在的胡辣汤流派,可以大致分这么几大类。首先毫无疑问是名气最大的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然后还有比较着名的舞阳县北舞渡胡辣汤。还有很多种口味的,大家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这里不能说谁好谁不好。要看你所在地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口感的好恶。

从这方面来考虑,结合楼主的提问,我这里给出一个回答--没有最正宗,只有更喜欢!

你喝惯了这个口味,不一定喜欢别的。同样,别人嘴里的 美食 ,在你眼里可能一文不值。

关于胡辣汤的起源,本人更认同是来自于北宋的东京开封府。

先别急着喷我啊,花几分钟时间看完再喷不迟。

我们先来看看胡辣汤最为重要的原材料--胡椒的来源。

胡椒起源于印度,是由西游记的主角玄奘带回中土大唐的。当时中土以除了中国之外都称胡地,所以呢,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爱爱起外号的聪明才智,将来自于胡地的这种辛辣物品称之为胡椒。

而关于胡辣汤的起源呢,首先肯定是在胡椒传入中国之后,从这点来说,一切关于在唐朝之前发明胡辣汤的说法纯属胡扯。

北宋是比较开放的年代,当时的东京可以说是汇聚了天下 美食 ,自然不乏研究 美食 的专家,而胡辣汤据各地的说法,最早的最有名的逍遥镇胡辣汤是起源于明朝,所以说呢,这只能是要往后边靠一靠了。

您可能对我这个说法有异议,这没关系,咱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既然已经明确了胡椒是唐中后期传入中土,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进口的东西首先会在哪里使用?答案无疑是皇室。而唐朝是没有被大面积推广的。

北宋,虽然说军事比较弱,但仍然是当时世界上万国敬仰的盛世。对外通商贸易在以东京和泉州为首的陆海通道下,使其他蛮夷依旧羡慕我繁华,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地的融合交流。

据说,胡辣汤是由一个小太监先发现了其独特效果后献给皇帝的。具体真伪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封建 社会 ,外国进来的东西,毋庸置疑的肯定是先皇室后平民。

结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来个假设。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后东京沦陷,一大批工商业者还有平民随皇室南下。此时由京城开封流落出一大批各类人才,有些随大队迁徙到了临安(杭州小笼包以及西湖醋鱼都有开封包子的身影),还有很多人随遇而安,就在迁徙(或者叫逃跑)的路上安营扎寨,不愿离开家乡太远。

所以呢,很多由宫廷或者京师逃难出来的,一路上洒下了太多,他们将自己掌握的一些食谱加以改进,再结合当地的口味,创出来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家之言,欢迎文明来喷。

开封的胡辣汤最正宗,起码是胡辣汤的“根”,各地都是由开封繁衍出去的。

河南的胡辣汤是最广谱的早餐,各县,包括各乡集镇都有大量供应,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譬如信阳的清汤,周口的糊汤,郑州的辣汤。这种情况下,哪里的胡辣汤正宗,已经没有实际意义,都正宗,都是本地人爱喝的汤。

但从饮食文化的 历史 角度,倒有追根寻源的必要,胡辣汤的前生今世,怎么起源,怎么发展,求得个知根知底,不然喝了一辈子,还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也是一个遗憾。

胡辣汤最早缘起于北宋皇宫大内的一道醒酒开胃汤,当时没有名称,御厨们随口叫做“肉粥”,因为是早起解决宿醉问题,就以酸辣味为主题。都知道北宋是我国最发达的 历史 时期,文明、富裕、开放。这道美味很快传到宫外,满城百姓喜闻乐见,一时间到处都有做有吃,史书有载,大相国寺周围,始终是胡辣汤最集中的地方,清明上河图里也有卖胡辣汤的画面。

至于北舞渡、逍遥镇,或其他地方是否正宗,民间有传说,北宋亡后,一个太监带去的。根还是在开封。

作为胡辣汤资深爱好者,发表一点微小的看法。

郑州方中山的胡辣汤就是一个字,辣,喝了肚子难受。里面没黄花菜就算了,还放那么多木耳,真心糟蹋材料。唯一的优点是肉比较多。

为了中和这个辣味,天才的郑州人民发明了往胡辣汤里掺豆腐脑的操作。外地人去了郑州把这种当正宗的胡辣汤,不知道会怎么想。

周口市区的金记胡辣汤名声很大,老店在关帝庙旁边,近几年也开了几家分店。胡辣汤做的算是中规中矩吧,比较有特色的应该是老店旁边的牛舌头烧饼跟肉盒,肉盒很好吃,推荐。

漯河北舞渡的胡辣汤跟逍遥镇有点像,但是又不一样,算是另一个流派吧。个人感觉喝不太习惯。此外西安有肉丸胡辣汤,安徽有辣糊汤,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了。

现在超市里能买到的胡辣汤调料,基本都要用水煮,做起来麻烦,又不好喝。不过漯河有个牌子叫冷饭店,有即食胡辣汤,冲一冲喝起来还行。

总结,要想喝最正宗的胡辣汤,还是要去逍遥镇。

至于传说什么的,不要当真,好喝就行了。

⑦ 哪里的胡辣汤好喝,想学习下

哪里的胡辣汤好喝,想学习下
建议到正规的学校学习,这样我们才可以学习的全面,要学到技术,学内校的硬件容设施必须要过硬才行,只有操作多了,熟能生巧,自然技术就学到了。重点是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多不多,技校着重在于多动手练习,理论知识也要跟得上。如果天天只讲理论知识,也学不到什么,最好的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去实地考察是最好的,可以了解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