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二曜路附近哪里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二曜路附近哪里好吃

发布时间: 2023-02-04 06:24:52

A. 请问江岸区二曜路附近有没有帮人化妆的店

有,就是地方有点便,你用导航找,那店名叫美美化妆师店

B. 武汉古董鉴定中心在哪里

武汉古玩专业委员会古玩鉴定中心的地址是武汉洪山区宏昌路中西医结合诊所(宏昌路)附近,您可以乘坐以下公交线路7号线等。来武汉古玩专业委员会古玩鉴定中心途径的车站有南湖路长虹桥、恒安路祥和苑、瑞安街南湖路、雄楚大道井岗村、瑞安街中央花园等。

C. 武汉有什么好吃

1、热干面

相信我们这里所有的朋友都知道热干面。热干面在武汉是一种非常着名的传统早点,他不是凉面,也不是汤面。面条儿,我们需要先煮熟,之后放到一边,吃的时候再放入沸水里烫熟,这样的话经过两次制作过程,再加上芝麻酱等各种调料,面条非常精致,虽然表面看起来油润,但是吃起来一点都不腻,味道鲜香,使人十分有食欲。

3、汤包

武汉的汤包也是非常出名的,是在苏州的汤包传统做法上不断改进形成的,这种汤包皮薄,但是馅料非常丰富,你能够从外面就看到里面的馅,武汉人非常喜欢吃。

D. 武汉一日游,要吃好吃的热干面和豆皮··我是好吃鬼·

面食篇:
1.汉口江汉北路九运大厦对门牛肉
2.汉口兰陵路顶好牛肉面
3.汉口兰陵路三狗牛肉面,牛肉炒面最好吃,炒好了还可以自取一些腌菜,它家的绿豆汤也挺好喝
4.万松园路上的好运牛肉粉,开了蛮多年了,现在卖8块钱一碗,里面有牛肉、牛筋、牛杂
5.也是万松园路上面,就在成都耕耘酒家的隔壁,他屋里滴生烫味道蛮好,而且看起来很干净
6.头道街正车站后有一家牛肉手工粉不错,经典
7.永清街车站往解放公园方向走600步,左拐走600步有一家拉面馆,里面炒拉面不错~
8.桥口居仁门的崇仁路上面有个摊子叫胖子炒面的,香肠炒面蛮好吃,晚上五六点钟左右出来,一直做消夜到半夜一两点钟
9.三阳路原友谊商场背后,有一家叫: “喇俐”屋里的热干面,这是我目前吃过的最棒的热干面的位置,本人从不喜欢吃热干面的人每次克都可以把一满碗吃光,他屋里的热干面有荤的,我每回都点一碗牛肉热干面,据说他屋里的面粉是进口的,面掸的特别筋抖,买一碗放上半小时再吃,都不会干
10.还是崇仁路高头,有一家魏计牛肉面碗,平时从早上到中午人都蛮多,蛮多的士喜欢把那个当午饭,味道不错,就是有点辣
11.桥口车站旁边的俊俊牛肉粉出名蛮多年了,不过个人认为其实不么样,不过他屋里门口炸滴那个面窝确实是武汉一绝,目前还没有吃到过比他屋里炸得更好吃的面窝
12.汉口火车站附近钢材市场门口,有一家叫黄牛牛的牛肉面碗,他屋里拽得黑人,冒得素粉,只卖牛肉滴,这是唯一一家卖牛肉面不放辣椒的面碗,汤和面确实非常好吃,鲜美极了,和其它任何位置的牛肉面都有些不同,他的牛肉汤是用小火慢慢煨出来的,牛肉很烂而且一点辣椒都没有,很多人开着车子跑去吃,而且卖到九点多就不卖了
13.也是在崇仁路与汉正街交汇的一条路上,有一家周生生腰花粉,把新鲜的猪腰、瘦肉、猪肝和粉放在一起煮,有点像自已屋里弄得过早,味道鲜美,汤也好喝,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大笑三声,桥口真是个好地方,好吃的过早真多啊,住在这里我真幸福
14.崇仁路与汉中路交汇处,走进去一点,有一家卖水饺的小店,早上和晚上都卖,3.5元一碗,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水饺店,同样很好吃的水饺店还有八医院对面的再回头水饺店,是一对姐妹开的,生意很好做了蛮多年了..还有一家比较好吃的是南京路中山大道的芙蓉酒楼,这是一家国营企业,也做了蛮多年了,但这里有个缺点就是每回都是一大锅一起煮,蛮容易煮糊了,饺子皮不够筋斗..也有人推荐兰陵路上的蒋婆抄手,但个人认为,并不好吃,因为蒋婆的抄手包得全是瘦肉,其实好吃的人都晓得,水饺的馅太瘦了咬起来就像石头,还是要肥瘦相间口感才是最佳的.
15.车站路,有个爹爹早上卖豆皮,豆皮,每早只卖几锅总有人抢不到,比大智老通城味道好多了,还有豆皮比较好吃的地方就是高雄路靠台北二路附近的王师付豆皮
16.车站路有个胖嫂面馆,热干面听了头,面条非常浑圆的粗,绝对超过蔡林记
17.车站路有一家卖烧梅的,开了N多年了,叫范明记还是范淹记,记不清楚了,特点是烧梅油并不重,吃起来一点也不腻人
18.澳门路靠解放大道那头,有一家卖生烫的生意也是好得不得了,就在路边很好找,好象叫淘气牛杂馆?烫的内容很丰富,有牛腰子,百叶等等,比一般生烫的位置品种多些
19.武广和世贸巷子口乐天村,煎包一绝,辣酱带甜,蛮不错的
20.汤包好吃的位置推荐二个,一个在万松园路上面,叫今楚汤包,里面的蕃茄肉馅味道很棒,还有一个位置在桥口仁寿路附近,也是开了蛮多年了,生意超好
20.车站路长生堂那儿有一家长子热干面也非常出名,不过好象是晚上才出来
21.台北路的黑皮牛杂,个人认为晚上的比早上的好吃,晚上的有萝卜在里面
22.汉阳朝阳路钟家村中学后门的周老幺的腰花粉
烧烤篇:
1.一元路的鸡脚和筋子烤得好吃
2.大兴路商职医院对门的老五烧烤
3.汉口台北路光荣坊门口烤牛蛙、烤鹌鹑
4.北湖夜市中间,大胡子烧烤的烤虾子,好吃!
5.汉口洞庭街中原电影院门口的烤鳝鱼、牛板筋
6.汉口京汉大道球场街口烤财鱼
7.塔子湖劳教所那块有个屋的烤得虾子好吃,热天到可以克那块消夜,搞点啤酒
8.惠济路小学旁边的烧烤店
9.汉口南京路的凤爪王
10.兰陵路靠大智路这一段,有家跟茶餐厅连着的烧烤味道一流,这家的皮蛋粥也是一绝。
11.民众斜对面前进二路进去几乎走到头,有家张胖子烧烤,里面的烤猪腰子和鸡爪子都是一绝,猪腰子一点腥味都没有,很鲜美,顺带提一下隔壁的重庆江湖菜,里面的油焖大虾和豆花鱼都非常棒
12.解放大道往二七的方向,快到二七转弯处半站路左右靠右,那里有个烧烤摊子,烤得羊腰子和鹌鹑是一绝,是我目前吃到的最鲜,没有异味的羊腰子
13.新世界中心店后面有一家东北烤肉,目前兰陵路也有分店,28块钱一盘牛肉四盘配菜,经济又实惠,但是中心那家老店平时18点多去就排N长的队,到了21点钟还有很多人再排,新店稍微人少点,但也是需要排队,想去尝鲜的朋友就要早点去占位置

火锅篇:
1汉口惠济二路好再来麻辣烫(三五酒店旁边巷子内)
2.五福路附近的石头火锅城,味碟料丰富,而且还可以让厨师给你弄烧烤.价格跟凯威一样
3.汉口利济南路地老鼠麻辣烫
4.汉口台北路越秀酒楼生片财鱼火锅
5.汉口车站路王中王酒店烧鸡公
6.一元路四川鲜鱼馆,麻婆豆腐、凉拌粉皮蛮好吃!正宗四川人开的,可以叫他将一条鱼做成酸菜鱼和辣子鱼一样一半,味道其鲜。
7.古田生活村的江胖子火锅,吃猪弯弯和笋子烧牛肉的鸳鸯锅
8.汉口南京路口的玉龙028香辣虾,分量足,味道也好,里面那个做配料的藕真是好吃的没话说
9.宝丰路上的三只耳火锅,里面以冷锅鱼的鸳鸯锅最好吃,不辣的一边选蕃茄汤,涮肥羊和煮出来的花菜和白菜味道好极了,边吃还可以边喝浓浓的蕃茄汤,非常开胃,我感冒的时候就想喝那个汤
10.光明电影院后面的强记,财鱼片和腊味煲仔饭很棒,想吃清淡点的时候可以去那里
11.目前吃过的最好吃的川味火锅就是北湖的胖锅轩,只要是饭点,无论什么时候经过那里,总是排很长的队,如果没有人去占位置或是订好位置,最好5点就去,否则不排上一两个小时是吃不上饭的,虽说现在胖锅轩也开了不少分店了,但是不晓得是不是心理作用,还是觉得北湖这家的最好吃
12.吃鱼火锅的还有桥口京汉大道一家叫打渔人家的酒店,平价且美味,个人觉得现在谭鱼头的味道与以前在大智路的时候差别太大了,这个打渔人家的鱼头价钱便宜且味道直追N年前的谭鱼头
13.江汉路夜市靠循礼门第一个路口,有一家串串香,现在武汉的串串香好象非常少,人少又想多吃几个品种的火锅时,可以选择这里,因为菜都是一串串的,而且辣的锅底还不要钱,一个人两个人都可以吃火锅了
14.最贵最好吃的火锅当然是鲍鱼火锅了,在江大路建设大道路口的恭启福,点上一斤鲍鱼、一些青菜和小海鲜,值得一提的是那里的鱼丸,里面的肉爽滑多汁,鱼丸非常Q有弹性,2-4人的花费大概是500左右,我感冒的时候就特别想喝那个锅底的汤,据说是加了很多海鲜和猪骨秘制而成,热热的喝几碗汤,感觉感冒都好了大半了
15.花桥二村附近有一家阿强打边炉,里面的龙凤斗,其实就是蛇和鸡子熬的火锅,家蛇大概是70元/条,眼镜蛇好象是150/条,毒蛇价格贵一些,味道也鲜一些,鸡子是35元/只,蘸的酱料有蒜蓉和甜辣酱,非常不错
16.二耀路的四平牛杂那个生意也是出奇的好,店面很小,基本是桌子搬到外面来了········特别提醒,要吃就要快,9点以后基本上就差不多空了

龙虾篇:
1.武商量饭店进复兴村路边油焖大虾
2.二七路上的油焖大虾,这家的油焖大闸蟹也很棒,天冷了想吃螃蟹可以到这里解下嘴馋
3.汉阳新法院附近的尤老三油焖大虾,这里场子非常大,那声势真是惊人,生啤也很好喝
4.司门口夜市靠大成路口子这里,油焖大虾块头超大味道也非常棒,隔壁有个摊子卖鸭头,鸭舌的,比精武路的有看相且好吃N倍,每次必买啊必买
5.清蒸的虾子推武昌石牌岭的小亮蒸虾,这个好吃佬节目介绍过了,所以生意爆得不得了,每次去都要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个人认为隔壁那家卖牛骨头的蒸虾子味道也弄得不错,这条街吃蒸虾子已经形成了气候,虽然汉口也有不少位置吃这个,但这里最经济实惠且味道棒,45块钱一大盘,够二个人吃了
6.台北二路靠云林街的路口边上有一排小餐馆,其中有一家美雅酒家,到了吃虾子的季节,门口会摆个摊子,虾子的做法是先用油炸熟,再放入秘法的汤料里煮,最后捞出来放入大量的蒜和孜然,搅拌均匀后,蘸佐料食用,特点是虾子块头超大,佐料好吃,口口是肉,每年必吃10次以上
7.街道口的峰峰烤虾球一级棒,还有一个烤虾球非常棒的在武昌杨园,那滴专门加了5、6个大炉子烤虾球,不过这两年涨价涨得蛮狠,已经卖到3块钱一串了,要知道我原来克吃的时候只要1块钱一串啊
8.香港路联通营业厅往澳门路方向有一家2088,油焖大虾点那个128或是158一锅的,质量上乘啊,个头大,味道足,做得香辣基围虾也不错,很新鲜
9.顺道街那块消夜的位置,有一家做香辣虾和香辣蟹的,只有消夜有卖的,平价且美味,而且很新鲜
10.南京路那一条吃香辣基围虾的已经形成气候了,个人最喜欢吃离中山大道最远的那家的,名字就叫:香辣虾

卤菜篇:
1.三阳路解放大道路口的刘记鸭店,鸭子和鸭翅非常好吃,个人认为比周黑鸭好吃,周黑鸭太辣不说,上面还有蛮多辣椒仔什么的,很难弄干净
2.民意三路菜场边上有一家冷记,里面的鸭翅和其它卤菜也很好吃,特别一提是他屋里的卤香肠,不管白口吃还是用来炒菜,味道很特别
3.唐家墩的"婆婆的脚"味道不能说蛮爽,但是要是搞二个冒得么蛮高的要求的人克喝二杯,那还是蛮爽的
4.在汉口兰陵路38号,小桃园旁的一个巷子口,有一家南京板鸭的招牌,可我觉得最好吃的是那的卤水,尤其是鸭舌头,注意,只有周末才有,最大的特点是卤水中有一股奶香,很特别,记得要一袋卤水,回去下面加上点,爽!!在这见店旁边还有家卖牛肉的,也是好吃的不得了,卤水偏辣,也很好吃,不比蔡甸的那家差
5.精武路的鸭脖子,还有周黑鸭什么的,武汉人都知道,我就不特意再描述说明了哈
炒菜篇:
1.汉口北京路国民半条鱼(清蒸草鱼)
2.高雄路宝岛公园门口的小城故事,特色菜都不错,不要发票的话可以打8折
3.台北二路的金色雾都,专门吃川菜的位置,欠川菜吃的时候就克这家,味道很正宗
4.粗茶淡饭里有一道菜,是用鲍汁煮的大杂烩,叫做全家福,味道非常好
5.南京路洞庭街口瓦萨奇的烧鲶鱼
6.堤角的王师付屋滴的牛骨头
7.汉兴街派出所旁边有个小餐馆,烧泥鳅个大味美,旁边常青二垸里头吉远的野味
8.口味堂里的剁椒鱼头、水晶猪肘、薯仔片烧肉,还有他屋滴的大包子都不错
9.汉阳拦江路118号老俩口家常菜,推荐:心肺海带汤,卤泡什锦,牛排骨,大碗鱼,开了8年多了,吸引了很多汉口,武昌的好吃佬大老远赶来,老板在江汉北路和桥口京汉大道开了分店,但是味道还是总店最好
10.司门口自由路夜市场的小张烤鱼
11.一元路,小贝壳酒楼,靠近江边,是大碗家常菜出名的,菜蛮便宜的!一锅香鲶鱼 好象是一砂锅18-22元(因为很少付帐,所以不太记得),(我觉得它的一锅香鲶鱼不比差瓦萨奇的差,口味略有不同!但价格就更便宜,本人认为更胜一畴!而且瓦萨奇除了烧鲶鱼的特色外,其它菜很普通,而且贵!)来一桶(就是鸡蛋汽水肉,用木桶装)小桶12元,大桶18元特别是藕拖,炸得酥香脆的!当零食一极棒!当然,其它较家常的菜,什么尤鱼爆腰花了等等之类,各种档次都有!不但好吃而且便宜!
12.那些大餐馆就不用说了咧,相对于来说,湖锦、太子、小蓝鲸、艳阳天这一类的餐馆,我比较喜欢湖锦,三阳路的那一家,推荐的菜式为:木桶烹虾仁、蕃茄桂鱼汤、辣得跳、水煮毛血旺、爆腰花
13.推荐几个比较有情调的主题餐厅,比较适合情侣约会,或是二个人想找个地方安静点谈事情,取水楼的四季餐厅、武汉新天地那里也有一家,一个老板开的,再就是京汉大道靠黄石路附近,有一家:食尚坊,喜欢里面的清炒芦笋、鲜虾鹅肝卷
14.要是非要找出一条街来,有N家好吃的街馆,那当然首选万松园,短短的一条小街,每一家都各具特色,耕耘的牛肉砂锅、石锅粑泥鳅、夏氏砂锅等等,每一家都有我爱的,如果实在不知道吃什么好,就到万松园吧,总能找到一家你喜欢的

甲鱼篇:
1.青莲就不用提了,是人都晓得青莲的甲鱼好吃,当然价格也不是一般的贵,甲鱼卖到180元/斤,乌龟380元/斤
2.宝丰路美食一条街有家矮子晶威,他屋里的甲鱼和土鸡子烧得都非常不错,二个人差不多二、三百块钱可以吃得蛮好了
3.汉阳郭茨口红玫瑰餐厅(吃猪弯弯的)边上有个巷子走下克,有一家专门烧甲鱼的,价格大概是75元/斤,味道也非常不错,特点是有点辣,而且下面喜欢用千张和豆芽打底,其实那样会破坏甲鱼的原味,最好跟老板说不要打底,等吃完了,再往里面下
4.武昌水果湖有一家黄记甲鱼,荆沙味,也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老店了
5.桥口转盘那里有一家文子甲鱼,也是老店了,生意还不错
6.将军路往将军花园方向,以前那里是个转盘,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牌子,那里的甲鱼汤是一绝,300块钱一锅,也有红烧的,不过个人认为做成汤的那种大杂烩最经典

海鲜篇:
1.最喜欢吃的海鲜是广东的做法,推荐鄂钢大厦下面的星光,除了刺身以外,最喜欢姜葱炒肉蟹、辣酒煮花螺,他屋里的象鼻子都蛮新鲜的
2.差不多格调的推荐宝丰路的快乐海鲜城,不过我感觉星光比快乐平价一些,所以我很少去快乐
3.温州海鲜去的较多的是五马路五中旁边的温州酒家和海岛美食城,喜欢里面的杨梅酒,就杨梅泡在52度的白酒里,味道甜美,口感甚佳,喜欢吃炒粉干的朋友也可以在这里过足瘾
4.北方海鲜推荐二曜路的小蓬莱,推荐:洞宾文蛤、水煮扇贝、赤贝刺身
5.福建海鲜在车管所对面那个金太阳卖建材的里面,多宝鱼只卖七、八十块钱一斤,基围虾的品种很棒,块头比我们平时吃的小,但是虾子味很正宗
6.万达有家九斗半,也是吃小海鲜的,里面的琵琶虾和鸦片鱼头都做得不错,有点小特别.
7.潮州海鲜在民意三路菜场正对面,名字就叫:潮州酒家,里面的虾干和一些海鲜的炸食非常不错

西餐篇:
1.民众三楼的花样年华
2.新世界商场里都有的绿茵阁
3.秀玉,万松园靠新华路口最老的一家,新佳丽的三楼也有一家
4.是空,三眼桥和澳门路交汇处,中西餐都有,哈根达斯做得也不错
5.豪客来什么的不推荐了,吃一次后悔一次,真的不好吃
日本料理篇:
1.江汉路水塔那里的仓桥家
2.大洋商场楼底下的大禾寿司
3.京汉大道大福源斜对面的汉和京都,某磁芯
4.新世界时尚广场5楼有一家寿司店,名字我不记得了
5.新佳丽楼上,回转寿司
韩国烧烤篇:
1.香港路的韩林炭烤
2.滚石旁边的阿美丽韩国烧烤
3.万达附近类似于:金草帽、金韩宫,有N多这样的韩国烧烤,推荐一种叫雪姬的百花清酒,很赞的。

E. 请问武汉现在除了吃虾子还有什么好吃的

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周黑鸭鸭脖翅,正宗汉口热干面

F. 武汉市实验中学在哪里怎么去

武汉市实验中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在2018年8月学校成功一举搬入新的校区后湖大道,新校区现在具体地址在哪,学校周边有哪些地标性建筑,坐什么地铁和公交去学校,学校附近有停车场吗,周边有哪些酒店。
武汉市实验中学在哪里
武汉市实验中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19号,周边有胜利街一元路、中山大道一元路等站点,可以选择乘坐夜24路、408路或者是711路公交车直达学校附近。学校周边交通发达,还有三阳路地铁站,乘坐地铁7号线直达即可
武汉市实验学校周围有停车场吗
停车场(坤厚社区东南)距离:24米
地址:胜利街267号附近停车场(坤厚社区东南)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停车场距离:55米
地址:三阳路269号附近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停车场
停车场(坤厚里东)距离:115米
地址:胜利街198号附近停车场(坤厚里东)
停车场(武汉市人民政府西)距离:117米
地址:一元路与胜利街交叉口东北100米停车场(武汉市人民政府西)
停车场(二曜路)距离:138米
地址:中山大道与二曜路交叉口东100米停车场(二曜路)
鄂钢大酒店停车场距离:141米
地址:二曜小路与胜利街交叉口西南50米鄂钢大酒店停车场
包豪斯大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161米
地址:二曜小路与胜利街交叉口西南50米包豪斯大厦停车场(出入口)
停车场(武汉市江岸区卫生局东)距离:162米
地址:二曜路19号附近停车场(武汉市江岸区卫生局东)
停车场(庆祥里西)距离:187米
地址:中山大道与二曜路交叉口东南50米停车场(庆祥里西)
武汉市实验中学附近有哪些小区
运征大厦、永胜大厦、阳春阁社区、球场街、锋尚时代大厦、滨江社区(一元路)
武汉实验中学附近有哪些酒店
超强商务旅馆
武汉Ms.Zoo公寓(新农村分店)
武汉坐标系W1普通公寓
武汉foodbed普通公寓
武汉foodampbed普通公寓
醉爱民宿

G. 武汉有趣的地名的来历

沧海变迁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端口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一元路至六合路的路名变迁

在汉口江边,有六条非常有特点的路名,这就是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和六合路。

这六条路原是德租界内直通码头的、和沿江大道垂直的道路。德租界时期,这六条路具有双重名称。对德国人而言,这六条路是用德国殖民者的名称命名的。如皓街称为奥古斯都街(Augusta street),福街称为维多利亚街(Victoria street),禄街称为乌特森街(Utsen street),寿街称为尼恩街(Nien street),宝街称为夏罗特街(Cnarlotten street),实街称为多罗逊街(Dorotheen street)。

很有意思的是,对华人而言,德租界却采取了另一种命名方式,即以这六条街的德语音译,稍加改变,配上符合中国风俗习惯的吉祥字来命名,从而使路名具有了浓厚的中国民间风俗和喜庆的意味,这就是皓街、福街、禄街、寿街、宝街和实街。相当有特点。

那么,这六条路名什么时候改称为一元路至六合路的呢?据《武汉地名志》记载,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入武汉后,国民政府将此六条路赋予了新的涵义。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将皓街更名为一元路;取“日月光曜”之意将福街更名为二曜路;取“三阳开泰”之意,将禄街更名为三阳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将寿街更名为“四唯路”;取“寿、富、康、德、命称五福”之意将宝街更名为五福路;取“六合同春”、“天地四方为六合”之意将实街更名为六合路。长期以来,大凡涉及到此六条路名的文章都依照此说法行文。似乎已成定论。

近年,笔者所在的《汉口租界志》编写组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地图,发现这种说法实属以讹传讹。德租界是1917年收回的。1918年,租界内的名称曾有过变动。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来论证这六条路名就是1918年更改的,但阅读1922年5月湖北陆军测量局绘制的《武汉三镇街市图》,这六条路名已经赫然存在于地图之上。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六条路名并不是国民政府命名的,它出现的时间比国民政府到汉的时间早了4年。

因此,这六条路名的变化历史,不应该赋予政治色彩,应该回归历史本来的原貌,也就是至少在1922年以前这六条路名便存在了。
该文曾刊登于<长江日报>黄鹤楼版

三层楼

三层楼位于武昌城区的北部,泛指和平大道与新河街交汇的地带。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清末,新河洲渐有居民,逐步形成武昌城外的集市贸易场所。1912年,从事营造业的资本家喻兴隆在今和平大道445号处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底层开杂货锦、棺材铺,二楼开茶馆,三楼为说书场和皮影戏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这座三层楼房高踞于四周平房草棚之上,非常突出,成为这一带的显着标志,人们遂以三层楼泛指这一地区。解放后扩建和平大道时,原楼己经拆除,但三层楼仍为这一带的区片名称。由武昌至红钢城的16路公共汽车在此设三层楼站。附近有条小街,至今仍叫三层楼街。

水果湖

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现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水果湖并不产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水果湖边有放鹰台,传为唐代诗人李白放鹰之处。解放后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铲、稻壳烧土和陶制生活用具等,说明武汉地区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现在这一带有洪山宾馆、电讯中心大楼、计量中心大楼等高层建筑。

司门口

司门口是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的泛称。现在坐落千这个交叉点的西北侧的武昌区人民政府,在明、清两代是湖北市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衙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长街,即今解放路。
历史上的长街为蛇山所阻,止于蛇山南麓。蛇山以北至藩司衙门大门口的街道,称为司门口。明末迷信风水,要用破坏“龟蛇二山环卫”的办法保住大明江山,挖通蛇山(同时斩断龟首),使长街延长到藩司衙门的大门口,但仍习称山北一段为司门口。1935年扩建此路时,北端辟开旧藩司衙门,使马路延长到中山路,中间腰斩蛇山,上架钢筋水泥蛇山桥,使司门口的泛称延伸到蛇山以南,差不多包括了今解放路的主要商业闹市区。

阅马场

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的中部,东至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场,北至蛇山南麓,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广场。武珞路以此为起点,横贯广场的中部,向东伸展,西北与长江大桥的引桥公路相连,西南与彭刘杨路相通,是连通武汉三镇的主干道。
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三百年来,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推举夏逢龙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设指挥部于阅马厂。1853年元月,太乎天国攻占武昌,在阅马厂塔台宣讲革命道理。辛亥革命时,设武昌起义军政府于阅马厂北部的红楼,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集会,庆祝北伐胜利。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都府堤

都府堤位于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堤近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人们仍习称为都府堤。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大门口,长560米,宽6至10米。此街的41号是毛泽东在1927年上半年主办农讲历时居住的地方,着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蔡和森、彭湃、杨开慧、夏明翰、毛泽覃等都在这里住过。此街的1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小,是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的故居。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首次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现为中华路中学和江汉大学武昌分部校址。

积玉桥

积玉桥泛指武昌解放路北端以东之中山路南北两侧地带,东至沙湖北巷,南连得胜桥(街)北端,北至和平大道与一马路交会处。这一带原来有座桥,《江夏县志》记为鲫鱼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是座内室一丈多的石桥。每年夏季湖水上涨时,附近的居民就在桥孔处捕鱼捞虾,所捕之鱼多为鲫鱼,遂称此桥为鲫鱼桥,并泛指附近之地。后来这里成为运送铸造铜元材料的车辆至铜元局的必经之地,便取堆金积玉之意,将鲫鱼桥谐音雅化为积玉桥。1931年石桥毁坏,193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墩、木头桥面的桥梁,1938年又毁,现仅残留桥基,尚可依稀辨认。积玉桥作为区片名称则沿用至今。

"洋园”成杨园

杨园街位于武昌和平大道。

据考证,清朝时期,有一位洋人在武昌桥梁村(铁路医院原门诊部)修建了一座庭园,人们称之为洋园。后来,该洋园成为张学良的行园,但“洋园”之名一直没有更改。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洋园被更名为杨园,一直沿用至今,原来洋人盖的四栋楼房,现在是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办公室。杨园街就是以此为名。

花桥

花桥位于汉口解放公园路的西北端。据传,在原来的黄孝河上,横跨了一座木质桥,两旁有雕花拦板,俗称“花桥”。花桥之名由此而来。

1965年,此处建造了一座钢筋水泥桥,长19.2米,宽4.02米,桥台为浆砌块面,可通行载重八吨以下的汽车。

后来,为根治黄孝河,把整个河道改为地下涵管,上辟汉口第四干道———建设大道,这座水泥桥也被拆了,未留任何痕迹。

现在,虽然两座桥都已不复存在,但花桥这一地名仍然沿用至今。

“户部巷”何以得名

户部巷命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为: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如今的司门口附近,以前是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机构所在地,故称为“司门口”。而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据推算,户部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琴园路成秦园路

秦园路位于长江二桥南面,连接着友谊大道、和平大道与临江大道。

秦园路的来历,源于一个典故:清末民初时,富商任桐(琴父)居住在武昌,因眷恋沙湖的风光,遂在沙湖的西边修建了一座庭园,取名为琴园。其后,任桐在琴园附近又开辟了一条路与沙湖相通,路名为琴园路。

后来,琴园逐渐荒废,而琴园路也被讹传成秦园路

江汉朝宗——宗关

宗关得名,与汉口的商贸兴隆有关。

明清以来,汉口商贸日渐繁荣,其交易吞吐量如稻米、牛皮、茶叶,皆居全国之首。这样肥得冒油的位置,哪个不为之垂涎呢?中国的经商之道,历来有个好“扎堆”的习惯:越是买卖兴隆处,越是竞争激烈处,也越容易赚到钱。这就是行商坐贾所谓“货卖堆山”的效应。商贾云集,商机撞脸,货畅其流,财源滚滚,于是居庙堂之高的“肉食者”,“闻香下马”,在此设关收税,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之中。清代初年,武汉有四“关”:武昌关、汉阳朝关、汉口宗关、汉关。四关关三镇,汉口有其半。其中,汉口汉关原叫下关;宗关在上游,位于汉口镇西5里处的汉水之滨,就被称为上关。收税者荷包里头暖和了,也就有文化文化的意思了:这汉口的第一关,为我们关进了这许多的银子,总不能老这么上关上关地叫吧?不是有“江汉朝宗”的雅说么?对,就叫这上关为宗关罢!这情节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涉及某人,却难以稽考,若有人知道,披露出来也可作为我们这座城市历史的补充。

建关之初,由于汉水流域尤其是江汉平原地区历来是富庶之地,武汉地处水陆要冲,加之当时铁路未通,行货多走水路,走汉水载货下来的船只,多在宗关一带停靠,完税、交易。有货就有钱,有钱就有吸引力,围绕一个钱字,宗关一带就多了客栈、茶馆、饭馆以及戏院、民舍、商行乃至青楼风月场之类,也是“朝宗”的意思罢,于是,人气就愈益的发旺了,由单纯的税关而成为热闹的码头集镇。京汉铁路通车后,宗关作为“关”,虽然日渐颓圮,作为一个码头渡口和人烟麇集的居民区,却热闹不减当年。

如今,站在宗关所在的汉江边,当年之宗关,形影俱杳,码头渡口,亦问津无人;只有滔滔汉水,怀着对长江的一腔子柔情,经千里跋涉之后,疲惫而激动地投入大江的怀抱,一了朝宗的夙愿。

痛失知音——钟家村

走完汉阳北城巷那不足30米的斜坡,就是钟家村了。

钟家村与一个美丽的传说联在一起——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钟子期的大音乐家,隐居汉阳古城市廛。一日,钟音乐家在龟山之麓采樵毕,背捆柴禾,在江边歇脚。忽然,一缕乐音袅袅入耳,钟子期是个识货的,听着听着,竟听出了高山流水的韵味,不禁失声赞叹。这一叹不打紧,引出了奏琴人俞伯牙。这伯牙本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倾盖一晤,竟视这樵夫为知音。一年之后,伯牙到知音隐居地回访,哪晓得,天不假人寿,钟知音已撒手人寰。当时的情景应该是:悲情催激情,伯牙于知音灵前奏了一曲,下船解缆,橹声矣欠乃,洒泪而去。行至一渡口,伯牙将那须臾不离的梧桐古琴,摩挲良久,想,琴瑟和谐,当有知音,世无知音,要琴作甚!太息一声,将琴摔碎在一嵯峨怪石上!

与这传说相关的三个地方,都有了相关的地名:钟子期隐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村子,叫作钟家村;两位知音切磋之处,叫作琴台;俞伯牙绝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断口……

回到钟家村。寻访钟子期隐居之地。传说指引,出北城巷右手,是凤凰山,凤凰山西南,龟山与凤凰山之间,当有一小山丘———钟家山,此即钟子期结庐之处。

可惜,凤凰山虽然满是建筑,毕竟山形犹在;龟山也是满目苍翠;而钟家山,却早已没有了。故老云,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是有座钟家山,山下一弯荷塘,春荷簪夏荷花秋莲藕,景倒是一景,亦是蚊蠓的乐园。建长江第一桥时,铲丘填塘,由此东西向,筑汉阳大道,东达江边,西至十里铺;在大道北侧建起一片楼群;建此大桥时有不少苏联专家,楼群就有红瓦红墙,有几许斯拉夫味道,很领风骚地吸引人的眼球若干年。因这片民居地处古钟家村遗址,亦就沿袭了钟家村的名字。后来,沿汉阳商场十字路口周遭一带,都叫钟家村了。

四官殿

四官殿早先的确是个庙,庙里的确有个殿,殿里也的确供奉着四个“官”———天、地、水、火。

四官殿初建于清顺治年间,重修于康熙六年。《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继庄记叙他康熙三十年游汉口的时候,四官殿还有庙有殿,且殿里供奉的依然是那“四官”。后来,鉴于四官殿一带民居多茅舍板屋,火灾频繁,当局想有点作为,下令:一,拆毁茅棚板房,一律改建瓦房;二,募捐重修四官殿,作为专门祭祀火官亦即火神祝融的场所。可是,虽然对供奉对象精简了编制,撤了四分之三的“职数”,但殿名依旧。滑稽的是,这座重修的专司祭祀火神的庙宇,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居然被一场大火烧得稀烂,创了“大火烧了火神庙”的奇迹。

这到底是火神间的“火拼”呢,还是该火神不满重修者旧瓶装新酒不改殿之名之故呢?不得而知。但是,从此,四官殿的确就没有了。但是,“四官殿”三个字,作为武汉的一个地名,却沿用至今。

也是,往日“二十里长街八码头”,作为汉口繁华标志的八码头之一,四官殿是惟一专渡长江的码头。这里,民居稠密,商贸繁荣,自不必说;逢年过节,这里展示的也是很具地域风情的民俗文化,汉味纯正,尤可称道。比如,元宵前后,孩童们手提花灯,游街串巷,童真烂漫,丰年之兆,最是一景。而四官殿周边如存仁巷一带,多有些技艺不凡的手艺人,竹扎纸糊的各式鱼虫兔狗之属动物花灯,皆惟妙惟肖且能摇头摆尾。别致的是,卖者叫卖,不叫花灯之名,直呼:“活的,活的!”路人听得叫卖声,一愣之后,多是会心一笑。久而久之,这“活的活的”,便成四官殿的代称。由此生发开去,娩出一歇后语:“四官殿的东西———活的!”说的也不错,四官殿制作的那些“活的”玩艺,的确都“活摇活动”,本就不是什么扎实的家什!

四官殿有过“活的”历史,但是,真正可以让四官殿高歌“活的,活的”年代,恐怕还是眼下:四官殿以上,龙王庙一线,堤防如景观;四官殿以下,江滩胜公园;由此,四官殿可以骄傲地说:我随么官都不消供奉得,您家们看到有,我又一次“活的”眸子,都已经在向您家们风情万种地“丢媚眼”了咧……

百岁在即——千家街

在武昌千家街的人丛中穿行,嗅着闹市酿出的浓稠的市井味,忽然想起了张之洞:如果张之洞还活着,会不会三不知(注:武汉话,偶而之意)地到他设置的这条街上来遛遛?

掐指算来,千家街,快一百岁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实现洋务救国的梦想,张之洞在湖北很是折腾了一阵子:设丝麻四局,开湖北国营纺织业先河;开矿山,办钢厂,奠定起湖北重工业基础;造枪造炮造子弹,发展军工业;修铁路,置劝业场,关注民生……

千家街,就是张之洞关注民生繁荣市场大规划的组成部分:大约在1906年罢,为便于粤汉铁路武昌火车站的交通,张之洞下令,破开武昌城墙,在今炮校东大门附近增辟一新城门———通湘门,在通湘门附近辟街市,计划安置人家千户,是为千家街……

此街南靠火车站,西至临江大道,当水陆交通要冲,亦得水陆交通之便利。张之洞虽不通晓风水阴阳,却是个经国济世的干才,看准了这是个有起发的去处。只可惜,清皇朝就剩个膏肓里头都是病的身架子,犹如风中残烛一般,即或满朝廷都是张之洞这样的干员,也于事无补。千家街到张之洞去世之时,也未满千家之数。倒是他老先生当年办的教育和实业,出了些有违他老人家本意的成果:他送出去留洋的学生里头,出了几个跟朝廷过不去的汉子,回国之后,到他老人家办的新军军营里,纠集部众,又到他老人家办的军工厂里,拿枪拖炮的,把他老人家力保的清皇朝推了个底朝天———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武昌首义……

如今,东临中山路、西至临江大道,南起省保育院、北至武珞路、全长1100米的千家街,早已突破千家之数,是武昌区着名闹市了;张之洞老人当年奋斗的痕迹,已是无踪可寻;就是1937年冯玉祥将军暂居过的福音堂,也毫无张扬之意;只有辖区内的华师一附中,盛誉炙手,蜚声中外……

恍惚中似闻天籁———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 张之洞死了,不知他还活着否?

据史载,张之洞身为封疆大吏,生前经手的银钱,何止亿万!可他去世之时,家无余财,甚至无钱办丧事,还是几个行孝的学生,七拼八凑的,让他入土为安。照此看来,张之洞应该可以活着,跟他设置的千家街一样,活着,好好的。

古韵醇厚——昙华林

按文言文“花”、“华”通假的说法,昙华林即昙花林。在武昌昙华林,不见昙花,更毋庸说昙花林。可是,无论如何,昙华林之所以为昙华林,与花总是有些关系的。

一说是,此处从前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昙花,故名;另说,此古巷人家,多喜植花,花开之时,置坛于户外,于是,一年四季,一坛一花,坛坛花花,蔚然成林,故名。

其实,经过岁月的揉捏搓抟之后,人们关注的,往往不再是历史的整体或者全貌,而是筛下来的某些历史碎片所散发出来的韵味。

昙华林即是一例。

昙华林,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岬;青瓦小院,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梧桐小院,麻石幽径,会让人一洗浮躁都市的浮躁情。

在昙华林,可以品味和领略的,是一种饱浸着悠远历史气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韵。这种难以言传的韵味,在武汉三镇浩如繁星的里巷里,已是稀罕之物。

比如说,我们可以不记住昙华林位于武昌区东北部、花园山南麓、呈东西走向,因为这些可能是地理学家的事;我们可以不记住昙华林西起得胜桥北段、东止于中山路、全长1200米、宽3米、柏油路面、门牌:1—166号,因为这些可能是市政或民政部门的事;但是,一些与昙华林相关的历史碎片,比如,这里曾是早期革命团体“日知会”、“奇英学社”的活动基地,而这些社团中出过好些为自由激情悲歌乃至慷慨捐躯的人物;还有,1938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风流诗人兼学者兼革命者的郭沫若,曾带领一批宣传队员进驻昙华林83号夏斗寅寓所,热血青年加着名诗人着名学者,演绎出的故事,定是了不得也了不得……

在这一点上,昙华林与其依附得名的昙花,命运隔同天壤———昙花易逝,昙华林永存。

事实也是,昙华林乃清代古巷,迄今已数百年。

在摩天大楼的缝隙里,有一处散发纯正历史幽香的叫作昙华林的地方,实乃武汉之幸。

保卫汉口——保华街

保华街,有个响亮气派的名字。

可保华街本身,一点儿都不气派: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北侧,隶属江岸区大智街辖区内,南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东北至黄石路口,长不过200来米。在武汉,这般“身个”,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保华街之得名且出名,源于汉口之有租界。

公元1861年3月12日,一个叫巴夏里的英国人,因有自己的炮舰在江里“撑腰”,就耀武扬威地在汉口圈起地来:自江边花楼街往东八丈起,至甘露寺江边卡东角止,圈得长25丈、深110丈方圆的地皮,作为大英帝国在汉口的“租界”。英国人带了头,其他的高鼻子凹眼睛岂甘落后!于是,造的造栈房,立的立洋行,先后有17国在汉口通商,设领事馆9处,建英、俄、法、德、日租界5处。于是,汉口从歆生路(今江汉路)下起,至沙包一元路一带临江的好去处,都被这些跟汉口人一点关系都有得的异国人瓜分了!

强盗是难得餍足的。在汉口有自己的租界30年后,亦即1898年,英国人蛮横地把租界向北扩展,直抵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由于遭到汉口人抵制,英国人以租界安全为由,在租界与华界之间筑起一道篱笆,1901年,拆除篱笆,筑起一道坚实的围墙。

这道墙,是强盗抢劫得手之后,还要藐视、歧视被抢者的记号。

这道墙,从合作路(原界限路)起,至江汉路中国银行止,如一根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刺,一直鲠在汉口人心中。

1923年,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会同汉口“华商总会”的商人,集资收购今黄石路、保成路一带地皮,建起汉口的“模范区”,意欲与租界势力抗衡,拆墙之议才又被提了出来。几经周折,由当时的市政府与英工部局多次交涉,订立合同:政府承担拆墙填土的工程费用、每年补贴英租界修理道路费白银3500两,才换得1930年拆除围墙!

屈辱是屈辱了些,毕竟鲠喉之刺除却了。

为纪念这段坎坷历史,将沿墙边这段零落参差的路段命名为“保华街”,也是汉口人表明“保卫中华”心志的见证。

H. 2010武汉新开的餐厅(最好是汉口的)有哪些

武汉真正好处的地方其实都是在一些不显眼的地方,如果是想找好吃的地方,推荐你去这些地方看看,肯定不会失望。

牛板筋大王

小店招牌:老妈烧菜馆

看家本领:特色牛板筋28元/份

大略地址:台北一路与高雄路的交汇处,苗栗路上

根据网络搜索说,一头成年牛的板筋只有大约300克,烹饪难度相当高。

这家店很牛气,门口赫然贴着“武汉第一家,牛板筋大王”的字样。老板是四川人,姓陈,在武汉做牛板筋已经三年多了,据说这里的牛板筋是烧的最好吃的。

他家的牛板筋只有一种做法,川式锅仔。咕嘟咕嘟一大锅煮上来,汤底油红,分量很足。黄色的牛板筋背切成了厚厚的片状,入口绵软,果然是嚼得烂!!!一整块牛板筋,变得像香菇一样有纹理,几缕几丝还可能塞牙。锅仔打底用的是猪血跟云豆。

盐焗凤爪

小店招牌:天天经营部

看家本领:盐焗凤爪25元\斤

大略地址:中山公园的后门,银松路上

这个地方不好找,挨家挨户打听靠着嗅觉,最后在绕中山公园2圈后再后门银松路上的一家红色招牌卖可乐的小卖部边上,找到这个“天天经营部”的小店,一个玻璃柜台里摆一个玻璃缸,装着黄灿灿的半缸鸡爪跟翅尖。这家店凤爪已经卖了两三年了,周围邻居买的量少,但是不少的人是开车来买,一买就是一两百元的。老板说:“都是熟客,蛮多都是广东人,生客蛮少,因为武汉人喜欢吃辣的。”这家爪子一般中午才有,下午六点就卖完了。根据吃过人说,他家的凤爪口味很正,确实是传统的广东盐焗口味,因为老板娘就是广东梅县人。

秘方卤味和招牌煲 正宗汉味凉面 锅贴

小店招牌:秧子凉面

看家本领:卤藕1元钱5块(大小任挑) 凉面 煲(三鲜) 锅贴

大略地址:湖北大学那片的(航海交通职业学院附近)长航社区里面,交通职业学院车站下就可以看见社区大门然后就可以看到那家店

这家店开了7,8年,熟客们无不是被美味和分量吸引的,吃过这家老板做的东西,传说胃会被的异常的挑剔。

他家的卤味绝对是一绝,比起现在流行的周黑鸭绝对更加的正宗美味,也是中药秘方,老板亲自配料,不像步行街那些卤味王的口感那么干涩和甘草味过重,十分的适口。每天老板都准备了3个像学校食堂煮饭用的锅那么大的容器装盛卤味,从下午4点半左右到晚上9点就卖光了。还有煲,牛肉的,猪肝的,肉丝的,三鲜的,老板准备了很多配料,可以任意搭配,汤底是鸡跟筒子骨熬的,味道十分的鲜美,而且分量十足,掌勺的阿姨经常会给那些男的学生顾客多下点粉,分量非常的足,经济又实惠。还有锅贴就更得一说了,是老板家自己手工和面包的,经常吃到的都是机器压皮包的饺子,手工的饺子就是味道非常的不一样。

几个人一人一个煲,点上几分卤味,(藕是最快卖完的,一般8点就没有了,想吃猪蹄之类的也要赶早,因为老板是大锅卤的带筋猪蹄,行情好的时候刚开市就卖光了 ,品种很丰富,还是要自己去选,干子会辣一点不过跟藕一样是必点的)加上几两锅贴,保准你流连忘返。

到了夏天就是凉面主打,大概9点就收场了,堪称收的最早的夜市,绿豆汤是必要的,老板家用冰糖熬的,味道纯正。

个人偏爱,因为常去吃,哈哈。

都说吃在湖大,玩在武大,爱在华师,是没有错的。

吃汤包,配上海卤菜

小店招牌:成记汤包馆

看家本领:鲜肉汤包10元/笼、虾仁汤包18元/笼、熏鱼13元/盘、烤麸7元/盘

大略位置:吉庆街与汇通路交汇的地方,海润大厦的对面,海润大厦下面有分店

和别家不同,这里的汤包都是食客现点现蒸每一笼的蒸煮时间大约是12分钟。对肉馅用料的选择也很讲究,一定要选猪腿肉,因为是“活肉”。而且每个汤包的褶皱至少要在7褶以上,美味的同时也很赏心悦目。

用筷子夹起汤包咬出一个小口,面皮里饱满的汤汁立刻倾溢而出滋味鲜美但不腻人。汤汁据师傅说是猪皮经过两道工序熬制出来的。汤包有鲜肉、香菇、财鱼、虾仁四种口味选择。

宝岛台湾的面疙瘩大王

小店招牌:桃源时记

看家本领:青菜汁肉燥疙瘩汤5元/碗,鱼香牛柳炒疙瘩8元/碗,水果汁(菠萝、黄桃、西瓜)、米酒2元/杯

大略地址:南京路与江汉一路交界处,江汉一路上义成大厦背后

女店主曾经有在台湾工作过的经历,肉燥这种武汉不常见的典型台湾风味就是从那边带回来的。加上对儿时吃面疙瘩的怀念,索性对它们进行了混搭-------肉燥面疙瘩就勒样横空出世了。肉燥是经过了十多种调料烹制过的碎肉,在面疙瘩煮好后,轻轻铺上一些,如果愿意加上点香菜,啊!美味啊!

很有意思的是,这家面疙瘩不少都是彩色的,红的绿的黄的,色彩缤纷。其实都是把番茄、青菜、南瓜等蔬菜汁跟面和在一起做成的。面疙瘩吃起来不仅十分有嚼头,而且蔬菜味道浓郁,相当健康的一种饮食方式。

连坛子一起抱走撒!

小店招牌:车二泡菜,多句嘴,勒不是杨二啊!是车二

看家本领:甜萝卜4元/斤,酸豆角4~8元/斤,苦瓜10元/斤

大略地址:中山大道海寿街三德里社区里面,海寿街就是中山大道与友益街联通的那条老街。耐心点找,我当初找过去那是相当不容易啊!

这家的泡菜吃起来爽脆可口,尤其是泡菜的那股子酸味十分浓郁,味道相当正,高丽棒子的D版是比不过他的。店主说,他的泡菜全部是原汁原味自然发酵而成,白醋等统统不加。店里的泡菜多是用十多年甚至是二十多年的老泡菜水泡制而成,许多原本和泡菜联系不到一起的菜品(包菜、西芹、苦瓜)也被车二小店做成了泡菜。。。。。。。。。。

有东西湖开发区、阳逻的老板抓们开车来这里置办年货泡菜。跑一趟不容易,最少都是抱2坛子走路。

PS:泡菜苦瓜极力推荐哈,很不错

吃烤财鱼,喝港式滚粥

小店招牌:小妹烧烤+高记特色滚粥

看家本领:烤财鱼6-20元/条,皮蛋财鱼片粥8元/碗

大略位置:很好找,京汉大道与大智路交汇处,滚石音乐台正对面

扬名大洋彼岸,飘香去英吉利

小店招牌:李记粉蒸肉

看家本领:粉蒸五花肉14元/斤,粉蒸排骨15元/斤

营业时间:早上7点到晚上18.30分,节假日营业时间不详

大略位置:胜利街上,过了六合路口,靠近陈怀民路,在陈怀民路生鲜食品菜场内

小店开张15年了,来的都是老客人,汉口小店吸引的都是青山、汉阳、武昌的客人,还有人将其带到了国外,飘洋过海到英国、欧洲、美国与亲朋好友分享。

店主李师傅在四川做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武汉人喜欢的腐乳汁。粉蒸肉的粉是李师傅的乡下老家用柴火老灶炒出来的,喷香又不糊。除了米粉意外还有豆粉等近20种粉搭配而成。肉有鲜肉跟五花肉选择。

黄壳酥软,白肉软嫩

小店招牌:绍兴臭豆腐

看家本领:绍兴臭豆腐3元/五块

营业时间:上午10.30到晚上10.30,春节期间时间不详

地址:户部巷

灰白的嫩豆腐,一种是瓦灰的豆腐干。嫩臭豆腐下到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就可以起锅,吃的时候浇上一些辣椒酱、芝麻酱、蒜汁、香菜、小葱、姜末,吃起来外脆内酥软,味道香浓;灰色的臭豆腐干子,在油里炸的时间需稍久一些,才能炸得透,随着诱人的臭味弥漫开来,豆腐干的表面就会起小泡泡,待色转变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这样的臭豆腐干子一般切成小块,串在竹签上,炸熟后直接刷上摊主备下的调味酱,趁热食之,香脆可口,颇有嚼头。

特点:1、酥壳不是焦皮。

2、绍兴的酱料比较咸而不辣,武汉的口味是辣

3、苋菜汁是关键

女老板是专程去绍兴拜师学艺了滴。绍兴的臭豆腐是放入霉苋菜梗配置的卤水中浸泡,一般夏季要浸泡约6小时,冬季则要2天,这样烹制好后才有那种特有的香味

不错的选择,个人觉得户部巷的确没什么好吃的,这个还是不错的。

小火炖牛杂,香飘满汉口

小店招牌:四平牛杂

看家本领:牛杂粉\面6元一碗,牛杂锅仔30元

营业时间:下午四点半以后

大概位置:中山大道华清园对面的二曜路上

二曜路上的勒家牛杂馆很不起眼,但是实实在在已经经营了15年了。这一带的老武汉都十分熟悉,随便一问都晓得,好找!

四平牛杂的老板自小在这一带长大,熟悉武汉人的胃口,自己觉得么样好吃就么样做。

店里的牛杂有很多种类,牛腩、牛腰、牛筋、牛鞭等等。牛杂粉里除了这些还放入了熬煮了大半天的白萝卜块,卤香浓郁非常进位。

牛杂锅仔是我推荐的春节期间家人朋友聚会喝酒的好佐餐食物,附近的街坊都是自带锅碗来直接打包带回去招呼家人,跟妈妈也去过几次。

传说中的粒粒香

小店招牌:粒粒香花饭

看家本领:牛肉花饭9元,回锅肉花饭7元

大概位置:民主一街与前进四路交汇处武汉市一中对面

武汉有很多家教粒粒香的,但是被尊为“武汉第一王牌炒饭”的这家,原来名字叫爹爹炒饭除了一楼大厅摆满了桌子外,2楼还有几件包房。“他家的炒饭超级Q,每一粒米掉到桌子上能弹起来”据说,阮爹爹今年74了,店子现在虽然是交到儿子打理了,但是最关键的一环-----------煮饭还是他自己负责。

别家一斤米能炒出5碗来,我这里只能炒出3碗。炒饭是个力气活,阮爹爹现在手里不得力,所以还是请年轻小伙子上阵掌勺。

面食达人,波儿面、水煮面、甜水面,连吃一个月不带重样滴!!!

小店招牌:成都安逸小吃

看家本领:面食,波儿面7-10元/碗,水煮鳝丝面20元/碗

地址:武昌二桥友谊大道上,团结路口,销品茂对面

营业时间:早8点到晚6点

安老板很健谈,手艺也很不错。成都人,去年汶川地震,安老板在都江堰开的2家食坊在地震中被震塌了。所以到武汉来重新开始。

小店挂着成都小吃的招牌,龙抄手、甜水面、担担面、波儿面等全有

水煮鳝丝面是安老板的绝技,面条有几长,鳝丝有几长,面中有鳝、鳝中有面,面不离鳝,鳝不离面。但是由于限量,这个招牌要提前预订!!!!

传说中的“无名农家”番茄鱼

小店招牌:重庆酒家

看家本领:番茄鱼56元/盆

大略地址: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后门院墙外的一个小巷子里,关山大道不上立交桥快到武黄高速的时候左转。又远又不好找,主要是人烟稀少问不到路

没有牌子挂到滴是老店,隔壁是他家起的新楼,挂了个大牌子“重庆酒家”

环境简陋,流水席一般的摆放了三十几张桌子,但是确实张张桌子有客人,还有人排队,爆满啊!

和其他馆子里用番茄酱汁烧制的番茄鱼不同,这一家三斤的草鱼剐片,全部是用新鲜番茄斩块铺底,煮得酸酸烂烂很不错!!!!

大学的时候室友一起去过。回忆啊

炸完了煮,端上来还要蘸酱

小店招牌:姜雅大虾

看家本领:姜雅大虾50元/斤

营业时间:下午5.30分以后

大略地址:台北一路上,过了云岭街路口

这是一对安徽弟兄开得店,每年4月来9月走,租汉口台北路一个背街的小馆子的小角落做他们的特色大虾。5年了,姜雅大虾现在也有很多熟客,要电话预约的,每天大约只卖80斤,电话打晚了估计就冇得了,抢手的很!

老板们在取虾的时候会进行现场加工,将这些过了油的小龙虾放进他们熬制的沸腾的卤水中煮十几分钟,然后捞起来,加入蒜末、虾粉和麻油进行搅拌。另外,他们还有特质的酱料一起打包。和油焖大虾不同的是,美雅大虾很清淡,不是那么油腻。可能是水煮的缘故,虾肉的劲道口感和原味保持的非常好,蒜香浓郁!

PS:位置很好找,推荐口味比较清淡的去尝尝,虾子其实也并不是非要那么辣才好吃!

好吃不忘的陈记杂酱面

小店招牌:陈记杂酱面

看家本领:杂酱面4元每碗,小面窝1元/4个

营业时间:24小时

大概位置:黄陂街上,民生路与民权路中间

20多年的老店。分量不错,面条有嚼劲,据老板说每天要卖约1200-2000斤,恩,你们冇看错,我没有多打一个零,就是那么多。

杂酱的制作,老板采用的是猪腿肉。桌子上的海带、香菜、酸豆角是免费的。

这个事经常带着好友去的,主打啊,不过现在涨价的离谱了点。

每天只卖300串!

小店招牌:靓靓虾球

看家本领:虾球2元/串

营业时间:晚上6-8点半,再晚就冇得了

大概位置:解放大道同济医院对面的宝康路 向里走约5、6分钟右转路口

冇得朋友带的话,是很难找到勒里的,标准的叼角!食客都是口口相传一个带一个带出来的。

沿着狭长的巷子进来走大约5-6分钟(走路速度慢的请适当放宽勒个时间),找到一个路口,一个带铁栅子门的小院子,你可以看到散漫的放着大约7、8张桌子,每桌的食客都是低头闷道吃,努力奋斗,偶尔碰一个杯。

这里只卖虾球,6点左右开张,7点多就会被抢光,做多做到8点。一是熟客都会打电话预定,二是摊子的老板自己说精力有限,每天只做了300串的计划,哪怕客人追到要,也不肯松口,只有改天来。虾是清水虾,腌制和佐料也不算特别,但是确实受欢迎!

PS:有愿意尝尝的可以去试试,味道还可以!

用27种调料烤虾球

小店招牌:辉辉烤虾球

看家本领:烤虾球2元/串,喜头鱼7元每条

大概位置:武珞路上湖北省艺术学校对面,兆富国际斜对面

这家虾球最大的特点是干净跟新鲜。据老板说,虾子全部是梁子湖的清水虾,重量控制在每个7钱左右,回来以后还要用醋盐进行清洗。虾子翻过来看,肚皮全部是白汪汪的。虾脚全部处理掉了。

进味是勒家的第2个特点,从腌制到烤制,一共用到27种调味料。问题是老板很严谨,套了半天话,始终冇有套出秘方来,遗憾啊!

弟弟带去的,因为弟弟叫辉辉,他就经常去,我去就是因为真的还不错。

老字号了,大家都晓得,毛毛烤虾王

小店招牌:毛毛烤虾王

看家本领:烤虾3元/串

营业时间:晚上6点开始

大概位置:杨园派出所隔壁

道路左边,夜幕降临的时候,30多张桌子一溜排开,食客拥挤在桌子上大快朵颐,烤虾的香味不断吸引着新客人的加盟,3家店一起忙碌,烤炉边上尽是人,了就是毛毛烤虾了!

烤虾球、烤蹦蹦、烤鳝鱼是3个镇店绝技,虾球是王牌中的王牌,每桌必有的!3元一串,每串4个,勒价格不算便宜!但是一声声“再来30串”、“老板,50串”充分的说明了某个道理!

虾球饱满,大小均匀,腿脚也比较白净。入口口味不重。但是剥开以后吃到弹牙的虾肉,咸鲜渐浓,香气满口!再来一瓶啤酒,确实很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