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炒黄芪炖鸡好还是生黄芪炖鸡好
1.生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它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让拦肿。
2.熟黄芪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笑孙又叫炙黄芪,用于补气生血,适于气虚血弱,气虚便秘,医生常常给“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3.仅碰滑链仅用于保健,选用生黄芪较多,炙黄芪用多了易上火。
B. 老母鸡人参鸡汤喝时候放蜂蜜好吗
可以适当放一些。买新鲜人参可以去淘宝中华人参商行。
人参煲鸡汤
【材料】:土鸡1只肆猛,人参10克,枸杞1匙,红枣7-8个,黄芪3片,盐谈档2匙,米酒1匙。
【步骤】:鸡杀后去毛及肠杂洗净放砂锅内,水煮开去除血水洗净加入人参、枸杞、红枣、黄芪,先以大火煮沸后转用文火慢炖30-40分钟至烂熟,然后起锅加入米酒即可。
【功效】:具有滋含雹乱祉强身作用,适用手术大出血及妇女产前、产后的营养调补。
C. 洋葱,枸杞,当归,黄芪,桂圆,鸡,姜,红枣,莲子,木耳,香菇,大葱,蜂蜜能在一起煲汤么
洋葱,大葱和蜂蜜一起会反应,然后黄芪和木耳香菇不适合一起,去掉洋葱,大葱和蜂蜜还有木耳和黄芪
D. 黄芪怎么吃治病
黄芪治病二十例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含糖类、胆碱、叶酸、数种氨基酸、?茁-谷甾醇等,可兴奋中枢神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尚有利尿、消除蛋白质、保护肝脏之作用。综合古今及笔者应用黄芪之经验,特将其配方治病二十例,罗列如下。
一、治冷汗不止,四肢厥逆:用《魏氏家藏方》之芪附汤:黄芪30g,附片18g。久煎,分2次服,可日服2剂。
二、治自汗、盗汗:用《和剂局方》之牡蛎散:黄芪30g,牡蛎24g,麻黄根9,浮小麦18g。水煎,分2~3次服。
三、治气虚经常感冒:用《世医得效方》之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5g,防风9g。水煎,分2次服,常服必验。
四、治肺气不足,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用参芪汤:黄芪30g,人参9g。水煎,频饮,其效颇佳。
五、治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常见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可用《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白术各15g,当归、陈皮各12g,升麻、柴胡各6g,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六、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腹泻:用《金匮要略》之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各30g,白芍18g,桂枝、生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上药除饴糖外,余药水煎,兑入饴糖,分3次服,获效甚捷。
七、治阴血、阳气不足之周身麻木不仁:用《金匮要略》之黄芪桂枝五物汤:黄档早芪30g,白芍、桂枝各15g,生姜12g,大枣6g。水煎,分3次服。
八、治心脾亏损:常见面色不华,体倦神疲,心悸气短,不寐健忘:用《济生方》之归脾汤:黄芪、桂圆肉各30g,人参、木香、远志各9g,酸枣仁15g,茯神、当归、白术各12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效果满意。
九、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用自拟验方补肾健脾汤:黄芪30g,党参18g,续断、杜仲、茯苓、白术、丹参各15g,白茅根45g,炙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服半月停1周,再服,宜服6~8周。
十、治白细胞减少:用自拟验方补益气血汤:黄芪45g,人参9g,丹参、当归各15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待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再服3~5剂以巩固之。
十一、治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用民间验方黄芪豆枣汤:黄芪、黑豆各30g,桂圆肉、五味子各15g、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若不效再加人参。
十二、治脑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用《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赤芍、川芎、当归尾各15g,地龙、桃仁、红花汪蠢斗各9g。水煎,分3次服,此方可久服。
十三、治痘疮气虚塌困磨陷、气虚小便浑浊:用《景岳全书》之保元汤:黄芪18g,人参9g,肉桂6g,糯米1撮(布包煎),甘草3g。水煎,分2次服,连服3~7天常可见效。
十四、治风湿身重,又汗出当风:用《金匮要略》之防己黄芪汤:防己12g,黄芪18g,生姜、白术各9g,大枣5枚,甘草3g。水煎,分3次服。
十五、治气血虚弱之月经不调,或白带过多,或崩漏:用《景岳全书》之八珍益母丸:黄芪30g,熟地18g,川芎、当归、白芍各12g,党参31g,白术、茯苓各9g,益母草15g,甘草6g。共为细末,以蜂蜜为丸,每服6g,日服3次,病重者变丸为汤服。
十六、治产后气血虚弱或失血体虚:用《内外伤辨惑论》之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15g,水煎服。民间用上方炖鸡服,效果也很好。
十七、治产后乳汁缺少: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之方:黄芪30g,当归15g,王不留行、炮山甲、路路通、丝瓜络各6g。水煎,分2次服。
十八、治产后脾虚水肿:用自拟验方健脾利湿汤:黄芪30g,白术、茯苓各15g,山药、苡仁各18g,砂仁6g。水煎服,日3服,5剂常可见效。
十九、治冲任不固引起的胎动不安:用黄芪30g,杜仲15g,艾叶12g。水煎,分2次服。此系民间验方,笔者常用,且收效亦佳。
二十、治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收口:用《医宗金鉴》之托里透脓汤:黄芪30g,人参9g,白术、炮山甲、白芷各12g,当归6g,皂角刺4.5g,升麻、青皮、甘草各3g。水煎,分3次服,久服必验。
E. 孕妇可以喝黄芪、当归炖鸡汤吗
可以,最好黄芪先用蜂蜜炒制效果还要好一些。
F. 月子鸡汤怎么炖最有奶水
女性在月子期间由于刚刚生产完身体会变得很虚弱,需要补充各种营养,鸡汤就是其中的一种,鸡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产后的孕妈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那么月子鸡汤怎么炖最有奶水呢?
月子鸡汤怎么炖最有奶水?
炖鸡汤是非常有营价值的食物,所以给产妇喝些鸡汤是很好的。鸡汤可以补充人所需要的能量,还能提高自身抵抗力,同时也是比较美味的。在产后多喝些鸡汤,也是能有效帮助产妇下奶,让宝宝有充足的奶水喝。补充营养:炖鸡汤的时候,可以放些别的滋补食材,着样一起炖出的鸡肉会含有丰富的营养,并且汤里的鸡油,大部分属于饱和的脂肪酸,是可以提供营养给产妇的。
提高抵抗力:鸡汤具有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的特点。产妇平时多喝鸡汤。有的产妇身体底子不好手脚凉,可以多喝些鸡汤补补让身体暖起来。产后喝鸡汤利于下奶。有的产妇在生产之后,奶水比较少,这时候家人可以熬些鸡汤,给产妇喝来促进下奶。要注意的是,鸡汤不要在刚生产之后就喝,产后一周开始喝鸡汤最为适宜。产妇在刚生产结束的时候,身体会很虚弱,这时候过补和油荤大的会适得其反,需要多喝些红糖水等暖性的食物。可调节产妇身体。炖鸡汤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乌鸡是首选,如来炖汤会更有营养价值。产妇喝炖鸡汤能起到滋阴养血的良好效果。如若在产后体虚或乳汁不足,鸡汤都有着很好的食疗效果。
可以把鸡汤里面放黄花菜,这样食用之后有下奶的作用。 可以把鸡汤里面放黄花菜,这样食用之后有下奶的作用。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出汗、失血多,体力消耗大,体质虚弱,产后头几天,应多喝些红糖水、小米粥。在产后,如果运用食疗方法不能达到下奶作用,可以及时服用中药。材料:黄芪50g,枸杞15g,红枣知10 个,母鸡1 只(1000 g左右),生姜2 片,盐、米酒适量。 (1)将黄芪、枸杞、姜片洗净,放滤袋内。(2)将母鸡洗净,汆烫、冲凉、切块,与红枣一起放锅内。(3)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 小时后加盐、米酒道即可食用。功效:党参黄芪炖鸡汤适用产后体虚、面色萎黄、乳汁过少、易出虚汗的妈妈。黄芪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帮助下奶。此外,黄芪还具有益内肺止汗的作用,可以治疗容产后虚汗症。母鸡是一种补益气血的食物,产妇吃能起到健脾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黄芪炖鸡汤宜在产后5~7 天后再食用。
坐月子便秘吃什么最好?
如果产妇除了大便干结,同时还存在面色萎黄、苍白无血色、头晕目眩、睡眠不好等症状,多是因为血虚所致,可以选用一些补血安神的食材,比如红枣、桂圆、牛奶、牛肉等。推荐食疗方:桂圆红枣炖牛肉。如果产妇的大便并不是很干,却不易解下,每次大便时没有力气,平时心慌气短、全身无力、懒于活动,这种情况多是气虚所致,可以选用一些补气润肠的食材,比如人参、党参、鸡肉、花生、黄豆、芝麻等。推荐食疗方:党参鸡汤。
还有一些产妇便秘就是因为太少吃蔬菜水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所致。推荐喝一些蔬菜汤汁或粥类:①芹菜茭白汤:取新鲜茭白100g,旱芹菜50g,切碎后水煎服,每日1剂;②茼蒿汤:取新鲜茼蒿250g,炒菜或者做汤均可,每日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③荸荠粥:荸荠250g,糯米100g,白糖100g。荸荠去皮、切丁,糯米淘洗干净,将荸荠、糯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待粥煮熟后加入白糖即可。早晚餐服食,对治疗便秘有一定效果。
蜂蜜雪梨雪梨每次250~500克,每口1次,每晚空腹时吃,适用于热秘型便秘。梨1个,麻仁30克,煎煮取汁,加入蜂蜜少许,炖服,每日1~2次,亦用于热秘型便秘。蒸苹果苹果性味甘凉,具有补脾气、养胃阴、生津解渴、润肺悦心的功效,被称为心血管的健康保护神。多食用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及肺的功能。工作紧张之余闻闻苹果的清香,还能提神醒脑、缓解紧张的情绪。可以把苹果蒸着吃,其中的果胶煮过以后不仅能吸收细菌和毒素,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并且更易消化。可将苹果带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蒸苹果有助产后恢复。
G. 老母鸡,人参,黄芪当归大枣蜂蜜
老母鸡肉的功效是:温中益气,补肾益精。入心、肾。人参的作用: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缓凳神;黄芪的作用: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当归的作用:补血,活血轮友,扰桐旅调经,止痛,润肠;大枣的作用: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蜂蜜的作用:补中缓急,润燥,解毒;这些都是可以合用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是补气养血。
H. 黄芪怎么用补气补脾
1、黄芪的药用 历史 已有2000多年,具备补气血固表、利湿退肿、托毒放脓、拨毒、增强免疫功能、保肝利湿、抗衰老、降血压和抗菌的作用。
2、黄芪还富含黄酮、多糖和多种氨基酸,能够健脾养胃,促进细胞内抗体的合成,调节血压,降低血糖,提高细胞抗病毒功能。
3、最重要的作用是“益气固表”,也可以利水。 中医学中,平时体质较弱,容易疲劳,总有乏力的感觉,常常是“气虚”的表现,贫血是常见的“气血不足”。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所以所有中医认为“气虚”、“气血两虚”的患者都可以用黄芪茶来补充气血,改善不良症状,如胡适饮用黄芪茶来 养生 。
黄芪的适用人群
黄芪是补脾补益的,能够补气升阳,易于助火,所以烦热盗汗的阴虚内热体质或内有实热、常爱上火体质的人,对于表里过剩、气滞湿阻、积食停滞、痈初或溃疡后热毒过多、阴虚阳亢等人员,都不宜经常服用。有些人因先天不足、体质虚弱或衰老而患下肢水肿,这也是“气虚”的症状之一,他们可以经常喝黄芪。
食用黄芪的禁忌人群
孕妇不宜吃黄芪.孕妇,尤其是要临产的孕妇,吃黄芪后,不少人引起过期妊娠,胎儿过大而造成难产。
民间有句谚语“常喝黄芪汤,防病保 健康 ”,意思是经常用黄芪浸泡在水中当作茶喝,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益气,不油腻,它能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如果熊加入枸杞、党参、茯苓等药物,功效更上一层楼。
与黄芪有关的名人名士
胡适是与黄芪茶关系密切的名人之一。据说中年以后,他总是感到疲倦,无法应付。他经常用黄芪代替茶泡水。尤其是在讲课前,他总是要喝几杯黄芪茶,这样他的精力就倍增了,说话也像洪钟一样大声。
而黄芪是针对气虚症状,效果最好的,使体内产生推动力,不再便秘,不再气短乏力,要知道气虚久了内脏可是会下坠,因此不可不重视。
中医里面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而脾胃派的代表人物李杲就 认为“黄芪”作为益元气而补三焦,黄芪是补气诸药之最,脾气虚弱的人,平时就可以每天用5g黄芪泡水喝。
白居易到苏轼,白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都离不开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
气虚的人想通过黄芪来补益气血,达到补气的效果最好,这里推荐一个小方法:用黄芪煮水后,大火烧开后小火再煮5分钟,然后用这个黄芪的水煮米饭,每天早上来一碗黄芪水米饭,长期下来,就能改善气虚体质。
黄芪和党参各15g,生的淮山药30g,黄芪和党参提前泡水2小时,山药记得去皮,切成块,和米一起煮成粥,这一款 养生 粥,适合气虚不耐凉的人,能够调理气虚乏力,免疫力低下以及平时畏寒怕冷的人长期食用。
三伏天处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夏天最难熬的季节,也是最适宜身体清补的好时机。这个季节人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身体消耗量很大。所以今天来分享一款特别适合伏天喝的滋补汤,乌鸡黄芪汤。
天气那么热人体大量出汗,还经常开空调忽冷忽热的容易着凉,适当喝点用黄芪煲的乌鸡汤有助于补虚、祛湿、健胃开脾、预防感冒。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 健康 ”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这道汤的具体的烹饪方法。
| 当归黄芪乌鸡汤 |
By 麦子老妈
用料
主料:土鸡半个、新鲜党参40克、黄芪20克、枸杞子少许
辅料:料酒2勺、盐适量、姜片3片、葱少许
做法
1.土鸡处理干净后切块
2.放入锅中加点姜片焯水
3.变色后捞出用水冲洗干净
4.买回新鲜的党参洗净
5.把焯过水的鸡块、党参、黄芪放入电炖锅中
6.加入适量的清水
7.炖1个半小时
8.等水煮开加点料酒
9.继续炖煮,剩下5分钟时放入枸杞子
10.放点盐调味即可
11.时间到,出锅
健康 苦行僧,开讲啦!
黄芪是大家比较青睐的补品,是一味能够帮助补气固本,益中的中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饮用方法就是黄芪泡水,就跟沏茶一样。
一:黄芪泡水
黄芪泡水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就跟喝茶一样,取两三片黄芪开水冲泡就可以,方法比较简单也是非常实用的。
但如果身体有湿热上火的情况是不宜饮用的。
二:黄芪炖鸡
这道 养生 药膳做法也很简单,取适量的当归,黄芪,并将这几味中药用纱布包好,在烹饪过程中放入鸡肚中即可,这个放入盐调味煮至熟烂即可。
三:黄芪猪肚汤
黄芪猪肚汤能够帮助补气益中,健脾养胃,将猪肚洗净切块,大概250克左右,加水适量放入20克黄芪,炖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好好享受美味了。
注意黄芪猪肚汤一定得喝汤哦,不然就会浪费。
1:夏季可以适量喝一些黄芪水,能够帮助解乏也能起到缓解气虚无力较为疲惫的状况。
2:黄芪虽然是一位补气的良药,但并不是和阴虚人群饮用,如果你经常出现口咽干燥,盗汗失眠多梦,舌红而无苔,那么黄芪是不适合你的。
3:怀孕的孕妇,高血压和体质偏热的人群,同样不能食用黄芪,另黄芪并不适合长期饮用,除非是非常明显的气虚症状。
黄芪有二种中药饮片规格。一种是生黄芪,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尿的作用。另一种是蜂蜜拌炒的炙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的作用。所以,补脾肺之气和补中健脾,应用炙黄芪,而非生黄芪,这点,大家应注意,不能混淆使用,影响疗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是补脾肺之气,常用脾肺气虚之证。如肺气虚的卫表不固,脾气虚的中气下陷。单味使用虽有疗效,但力量薄弱,须配以相使相须的中药来增强疗效,才能起到显着的治疗功效。现介绍几种补气补脾的黄芪常用药对,供大家参考。
炙黄芪配党参。炙黄芪2og,党参15g。煎水当茶饮,或炖鸡食用。炙黄芪补气升阳,党参益补中,两药都有补脾气的功效。两药相配,有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中气下陷,胃下垂,子宫下垂的治疗。
炙黄芪配炒白术。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煎水当茶饮,或煎汁熬粥。炙黄芪补脾益气,炒白术甘温补气,健脾强胃燥湿,两药相配,有补气健脾祛湿的功效。可用于脾失健运所致的脾虚湿盛,泄泻,水肿的治疗。
炙黄芪配山药,炒扁豆。炙黄芪2Og,山药15g,炒扁豆15g。煎水当茶饮,或炖鸡,熬粥。此三药相配伍,有补脾气,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消化不良,形体消瘦,体倦乏力的脾气虚证的治疗。
以上三种配方,是黄芪常用健脾益气药对,大家可针对选择,对证调理。
以上简述,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以上图片,来至网络)
黄芪作用很大,但是很多人都是把黄芪用来熬汤但是,汤除了广东人并不是人人都是喜欢喝的,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粥,这种粥对男生非常有帮助,可以让人精神气血足,体力旺盛,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步骤一:
把三片黄芪(不要多,这是食疗)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传小火熬粥20分钟,水是煮粥的水量,黄芪水煮好后把黄芪捞出。
步骤二:
准备红豆,薏仁,扁豆,莲子,黑米,红枣。洗干净后放入黄芪水中,小火熬制2个小时(这些豆豆之前要泡水一个晚上哈,注意哈)
步骤三:熬制好了之后放入冰糖(当然不喜欢吃甜食的可以不放)、每天早上空腹一晚上,会让人面色红润,滋补 养生 ,特别保健。
OMG 非常好吃,哦也
二者同归脾、肺二经,均可补气养血。 一起食用可补气提神,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等尤其适用于气血虚、食欲不振、体弱的人群 。但对于阳亢、痰热、湿热等热性体质的人群是不宜服用的。
同时,适当配伍添加其他的中药饮片,如可 加当归一起,被称为“女人三宝” ,当归为补血要药,可补血活血、调经,可用于血虚、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 此三药合用可改善气血,调经,并能治疗痛经等症,并可改善面色发黄无光、没有精神、易疲劳等症状 ,因此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常以煲汤的形式起治疗缓解作用,可与乌鸡等一起煲汤。
黄芪和党参都是常用的补气的中药,也常被人们用于泡水、煲汤喝。那么,黄芪和党参能一起吃吗?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