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拜年红包好吃不过饺子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拜年红包好吃不过饺子

发布时间: 2023-05-25 06:51:07

㈠ 许多人被带偏了,俗语“好吃不过饺子”,下半句是什么

好吃不过饺子的下半句应该是舒服不如倒着,其实这句话也是非常好理解的,首先前半句的意思就是指饺子应该是所有食物当中最好吃的一种。而后半句的意思则是指每天劳作完成以后,躺在床上睡着则是最爽的。

而我们看一看下半句,下半句是舒服不如倒着。在古代人们都是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几乎都是如此,所以对于这些辛苦劳作的人们来说,每天最舒服的就是躺在床上好好的睡上一觉了。一年当中也难得有几个休息的日子,在可以休息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在床上好好的享受一下的。

㈡ “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是什么意思

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刺激不过打野,好玩不过表姐;好喝不过鸡汤,好玩不过小苍;好吃不过美食,好玩不过miss。三秒不是最快,羊萎还有jy;谁能日穿铁锅,方圆十里碧哥。好吃不过热翔,好玩不过东阳;好用不过车胎,好玩不过备胎;好喝不过尖叫,好玩不过微笑。打野最好三狼,暖床最好冬阳。

㈢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民俗谚语是我们百姓在日常劳作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实用经验,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却非常的浅显易懂富含道理,下面看看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1

以前的生活是非常艰苦,尤其是在农村,农民靠天吃饭,如果上天有眼,没有遇到灾年,风调雨顺的还好,只好不会饿肚子。所以人们对吃的方面也没什么要求,只要能把肚子填饱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更不要说是像饺子这样奢侈的美味了,祖祖辈辈的北方人,都特别钟爱吃饺子,无论遇到大事小事,或者是走亲访友,都会吃饺子。

尤其是过大年,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都会煮一些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等着来上门来拜年的客人。吃饺子,在我国老百姓的眼里,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但在北方农村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下面我们就说一说饺子的来历,其实饺子最开始取名为饺饵,医生张仲景大家都知道,是当初他专门儿给病人发明的一种药膳,让人在冬日里泡上羊肉,吃了以后起到驱寒的作用。自从驱寒护体的饺子已经推出,立刻受到了东汉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以至于千百年来,上至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普遍喜欢吃饺子,这种民间老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这一点儿不夸张。

在历朝历代的民俗史料都都记载了这种食物,一直到清明时期,从大年初一,一直到正月初五,都要连着吃饺子,过年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朱元璋,他的子孙更是喜欢在饺子里面包碎银子,谁知吃到谁有大福气。好吃不过饺子,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在以前艰苦的生说中,饺子那时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

在以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而且包饺子的馅儿还是最简单的,大都是韭菜馅儿,在农村自己家的院子里,可以种些韭菜,所以不需要花钱,一家人围在桌子旁边,闻着香喷喷的饺子,都流出了口水,轻轻一咬,就觉得世界上最美的食物莫过于饺子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以前生活真的是太艰苦,不像我们今天,饺子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其实好吃不过饺子的下半句,说出来也很简单。但是有很多人还是知道的,那就是“舒服不如倒着”这才是这句俗语完整的一句话。因为在农村,农民经常下地干活儿,一天劳作下来很辛苦,而且农村的条件也非常的艰苦,所以农民对生活要求也不高,能吃饱喝足就行了,偶尔吃顿饺子就是非常美的事情了,而且干完活儿躺在炕上休息一下,也是最舒服的时候了,所以就有了“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的这句俗语了!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2

最近我经常刷到一些关于美食的微博,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但是在我看来,还是觉得我们国家的食物好吃,因为外国的人总喜欢将一些食物捣碎,然后做成一些小吃,而作为一个一直在国内生活的我,看着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就没有食欲了,当然,不是说外国食物不好吃,只是对于我而言,更偏爱我们国内的美食。

而说到这美食,我就想和大家说一个关于美食的民间俗语,是这样说的:好吃不过饺子。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富足的了,一顿饺子也是家常便饭了,但是在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这么好,他们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肉,而过节时吃的饺子更是一种幸福,而这饺子里面并不是包的`肉,而是将韭菜切碎,再加几个鸡蛋搅拌在一起,然后包在饺子皮里面。就这样简单的食材做出来的饺子,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就是一顿盛宴,所以才有了这一句俗语。

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很经典却少有人知。而这下半句就比较“舒服”了,这舒服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某种含义的舒服哦,那个时候的人们的思想可比我们现在的单纯多了。这舒服其实就是说的他们的身心舒服,怎么说呢,这下半句是这么说的:“舒服不过倒着”。

当时人们的农活很多,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很少有闲暇时光,所以每天做完事情倒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是他们最舒服的时候,所以这舒服就是说的人们疲惫的身体倒在床上休息时候的感受。

其实不只是以前的人们会有这种感受,我们现在有时候忙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睡一觉,疲惫的身体实在是不想再多动一下了,所以这句俗语不只是用于当时的人们,对我们现在的人也是很有同感的。

这一证据俗语看似写的十分普通,就是写的让人们感到幸福的两件事情,但是我们深思一下,也是能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多么简单的,而不是我们现在的人们将幸福定位于巨大的财富或是高高的地位,难以实现。

所以当时人们过得比我们现在要幸福的多,他们对于物质上的需求不高,一点点收获就可以让他们很高兴,邻里之间的感情也是非常好的,每一家有什么好吃的就会拿出来与邻居分享,整个生活环境都是充满着暖暖的人情,而现在人们生活比他们要好得多,但是追求的东西也更多了,真正感到快乐的时候不多了,邻里之间也被一扇一扇防盗门防盗窗给隔离起来了。

我觉得,虽然我们现在在物质上获得了很多以前人们想要都得不到的,但是那种暖心的人情味也是我们现在许多人想要却得不到的,而这两者相比起来,我更希望获得后者,就像小时候那样知足常乐。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3

1、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腿

2、 破罐子破摔

3、 破家值万贯

4、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5、 七大姑八大姨

6、 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7、 牵一发而动全身

8、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9、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10、 前怕狼后怕虎

1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2、 前言不搭后语

13、 欠一屁股债

14、 枪打出头鸟

15、 墙倒众人推

16、 强宾不压主

17、 强将手下无弱兵

18、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19、 强扭的瓜不甜

2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1、 亲妈也有偏心的时候

22、 擒贼先擒王

23、 清官难断家务事

24、 情人眼里出西施

25、 请将不如激将

26、 请神容易送神难

27、 求人不如求己

28、 拳头上跑马

29、 让人家当枪使

30、 惹不起还躲不起

31、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32、 人不该死总有救

33、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4、 人不在大小,树不在高低

35、 人不知鬼不觉

36、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37、 人挪活,树挪死

38、 人怕出名猪怕壮

39、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40、 人情比纸薄

㈣ “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是什么意思

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至于好玩不过嫂子,则是形容小叔子和女子相处的话题。在一家人中,唯一能对嫂子指指点点的只有当弟弟的,所以对嫂子开玩笑之类的话只有弟弟能说,当嫂子对哥哥不好时,也只能是弟弟站出来说话。

㈤ 好吃不过饺子 完整段子是什么

完整的是两句话,说法是:“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解释分析:因为农村人经常下地干活,一天的劳作很辛苦,而且农村的条件没有像城市那么优越,所以农民们对生活要求也不高,能吃饱喝足就行了。

偶尔吃一顿饺子就是非常美的事情了,而且干完活躺在炕上休息也是最舒服的时候了,所以也就有了“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这句歇后语了。

(5)拜年红包好吃不过饺子扩展阅读:

在过去的年代里,农村的生活很贫穷,像饺子这种食物只有过年过节的,或者大场合才能吃上一顿,而且那时就觉得吃顿饺子就是非常奢侈的了,平时农民的生活都是土瓜玉米面饼子。

难得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就是人间美味了,哪像现在天天大米白面的人们都吃腻了,玉米粗粮都成了好东西了。所以这句俗语也是为了表达人们对饺子这种食物的最高称赞,就是没有比饺子再好吃的食物了,这也就是“好吃不过饺子”的由来。

㈥ 为什么春节要吃饺子 放鞭炮 给红包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着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