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好吃不过饺子的全部话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好吃不过饺子的全部话

发布时间: 2022-01-16 08:02:17

1. 好吃不过饺子的下一句是什么

“好吃不过饺子”下句即是“舒服不过倒着”。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2. 好吃不过饺子 完整段子是什么

完整的是两句话,说法是:“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解释分析:因为农村人经常下地干活,一天的劳作很辛苦,而且农村的条件没有像城市那么优越,所以农民们对生活要求也不高,能吃饱喝足就行了。

偶尔吃一顿饺子就是非常美的事情了,而且干完活躺在炕上休息也是最舒服的时候了,所以也就有了“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这句歇后语了。

(2)好吃不过饺子的全部话扩展阅读:

在过去的年代里,农村的生活很贫穷,像饺子这种食物只有过年过节的,或者大场合才能吃上一顿,而且那时就觉得吃顿饺子就是非常奢侈的了,平时农民的生活都是土瓜玉米面饼子。

难得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就是人间美味了,哪像现在天天大米白面的人们都吃腻了,玉米粗粮都成了好东西了。所以这句俗语也是为了表达人们对饺子这种食物的最高称赞,就是没有比饺子再好吃的食物了,这也就是“好吃不过饺子”的由来。

3. 好吃不过饺子全部语录

饺子的历史: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很多贫苦乡民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他用面皮包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成耳朵的样子给乡民食用治好了冻坏的耳朵。人们便把这种食物称为饺子,也有叫做娇耳、子孙饽饽、扁食、煮角、箍扎、馉馇的等等……

饺子后来越做品种越多,含义也不一样,就按馅儿来说吧,芹菜馅即勤财,韭菜馅寓意久财,白菜馅即百财,香菇馅即鼓财,酸菜馅即算财,油菜馅有财,还有什么羊、牛、鱼肉馅儿又代表洋才、牛财、鱼财等等等等,均寓意着生活的美好!

作为地道的山东人,俺喜欢白菜馅儿和猪肉大葱的,你们爱吃什么馅儿的呢,朋友吗?

4. 有一句歇后语 好吃不过饺子,下一句是什么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意思是没有什么能比饺子更好吃的,没有什么比躺着更舒服了。

5. 好吃不过饺子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是一句民间老话,不过如果真吃完了就饺子就倒着的话,估计会变成一个大胖子。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6. '好吃不如饺子' 下句是什么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7. 好吃不过饺子顺口溜有哪些

“好吃不过饺子”并不是顺口溜,而是一句俗语,完整说法是:“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解释分析:因为农村人经常下地干活,一天的劳作很辛苦,而且农村的条件没有像城市那么优越,所以农民们对生活要求也不高,能吃饱喝足就行了。

偶尔吃一顿饺子就是非常美的事情了,而且干完活躺在炕上休息也是最舒服的时候了,所以也就有了“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这句歇后语了。

(7)好吃不过饺子的全部话扩展阅读:

在过去的年代里,农村的生活很贫穷,像饺子这种食物只有过年过节的,或者大场合才能吃上一顿,而且那时就觉得吃顿饺子就是非常奢侈的了,平时农民的生活都是土瓜玉米面饼子。

难得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就是人间美味了,哪像现在天天大米白面的人们都吃腻了,玉米粗粮都成了好东西了。所以这句俗语也是为了表达人们对饺子这种食物的最高称赞,就是没有比饺子再好吃的食物了,这也就是“好吃不过饺子”的由来。

8. 好吃不如饺子完整段子

这句俗语的完整版是: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是河南流传的一句俗语。

农村俗语是农村比较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过去和现在的劳动人民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包含了乡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些俗语有适应当今的时代,也有落后于现在观念的,但不管怎样都是生活的一种缩影。

(8)好吃不过饺子的全部话扩展阅读:

相传,饺子最初由东汉时期的南阳人张仲景在冬至那一天发明,叫作“祛寒娇耳汤”,并被张仲景用来舍药救治患有伤寒及耳朵冻伤的家乡人民。

舍药从冬至一直持续到人们冻耳全部康复的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早上,人们为了庆祝新年和冻耳的康复,并感谢张仲景的恩情,就模仿“祛寒娇耳汤”中娇耳的样子制做早上吃的食物,后来这种食物被称为“饺饵”。

纪念张仲景施药济民之恩,是河南民间对于冬至和春节吃饺子习俗流传最广的解释。到了宋代饺子在河南又被称为“角儿”,元代又称之为“扁食”,直到明清才被称为“饺子”。就这样,老实巴交的河南人在美食界一不小心赶了回潮流,成了第一群“下海”吃饺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