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吗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吗

发布时间: 2023-02-15 06:26:20

1. 磨豆腐小记

农家自制的豆腐,含水量少用料实在,嫩滑又有弹性,而采用自家种植的当季黄豆,味道醇厚香浓,非寻常城里卖的豆腐可比。

磨豆腐的过程大致为:浸泡、研磨、过滤、熬煮、凝固、压制。

黄豆挑掉坏的变质的,经过4小时浸泡,用石磨进行研磨。

石磨不大,两个人合力会很轻松,一个人边转边用勺子投喂黄豆,掺水少量慢磨,另一人只需协助推磨。

磨出来的黄豆浆水,用专用的包袱布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汁水放锅里煮熟。

之后用一个大盆,放入适量的石膏水,多少就全靠经验啦。将煮好的豆浆汁水倒进盆里,不用搅拌,过一会儿就凝固了。这就是豆腐脑,也叫豆腐花。可以盛一些出来来吃咯!

用个大筛篮,把包袱布铺上,将所有豆腐脑倒扣在上面,包好,压紧。这是为了将水分压出来。压一两个小时再打开,就是一大块豆腐了。

而之前过滤出的豆渣,则可以作菜来吃,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美食。

虽然用石磨制豆腐过程比较繁琐,耗时较长,但是能吃到这样美味可口的豆腐,也很值啦。

2. 磨豆腐的制作方法

自已动手做个石膏豆腐!有料理机磨浆更轻松!

说起豆腐,就想起了妈妈的味道! 以前家里一般在过年、过节、过生日时才磨豆腐,因为工序复杂,加上推磨很累,所以平时也很少磨豆腐。每次都会磨上好多豆腐,吃不完的做成卤豆干,这是爸爸喜欢的下酒菜!

记得妈妈以前买的那种象矿石一样的灰色石膏磨浆,不过现在买石膏粉做了,方法简单,比例好掌握。

家里有料理机或者豆浆机方便多了,用搅拌功能,打出来的豆浆渣更少。下面分享我做的石膏豆腐。希望你喜欢。

准备工作:泡豆子。磨豆腐的头天晚上就用清水泡上。如果没有时间泡,当天做,可以把豆子先磨成豆瓣再泡,这样花的时间就短。泡好的豆子清洗干净待用。

第二步:磨豆腐。如果家里没有石磨,用不加热的豆浆机或者破壁机也可以(一定不要用边加热边打豆浆的那种豆浆机)。我用的破壁机的搅拌功能,每次两大勺加一定量的水,水不要太多,浓点更好。搅拌2分钟,不要心急,要磨细。

豆浆打磨好了。

第三步:滤豆浆。磨完后,用沙布袋子滤豆浆,滤时可以加入清水透一次,也不要加太多的水,浆不一定要多,但要浓,豆腐才好。

第四步:烧豆浆。把滤好的豆浆烧开,去掉上面的泡沫(注意烧豆浆尽量不要离开,容易溢出。),一烧开就关火。

第五步:冲浆。在烧浆的过程中,准备石膏水(注意了烧豆浆前一定要留一小碗生豆浆用来溶解石膏粉),按一斤豆子一条根石膏粉(我这个勺子不大,如果大就半勺子),石膏水一定要搅拌均匀,倒入大盆中,去掉下面的沉淀物。待豆浆烧开后,冷确到80度左右(关火后5到8分钟)。然后豆浆分两盆装对冲石膏水(冲前把石膏水搅拌均匀),静置三到五分钟,用筷子插下去,筷子不倒,豆腐就刚刚好,如果筷子倒下,是石膏少了,得在上面再洒一点石膏水,过一会儿再插筷子,观察变化情况。做好后一般要静置20分到30分钟,如果石膏不充足,豆腐嫩的话还要多养一段时间再准备包。

第六步,包豆腐。冲浆后20分钟左右,要吃豆腐脑的话,就先留出来,轻轻地舀出来,不要搅动。

我最喜欢吃放点糖的豆腐脑

准备好漏水器具上面铺好包豆腐的沙布,我用的蒸锅。

将豆花轻轻地一勺一勺地舀过去,不要搅动(这样包的豆腐才成形)。

把纱布包起来。

静置10分钟左右,再收紧纱布,上面再放上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压上。

这样压上个三四个小时就OK。豆腐不要压得太干,不然没有水份也不好吃。

新鲜的豆腐做好了,自已做的,浓浓的豆香味。如果要吃得嫩,石膏就少放点。

3. 什么是磨豆腐

磨豆腐指的是豆腐。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

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3)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吗扩展阅读:

豆腐多吃的危害

1、过多食豆腐促使肾功能衰退。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2、过多食豆腐会导致碘缺乏。大豆中含有皂角苷,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3、过多食豆腐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豆制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4. 请问磨豆腐加入什么可使豆腐好吃

磨豆腐的时候什么也不用加豆腐是最原味最好吃的,如果你想吃甜的话可以加点糖。

5. 磨豆腐是什么

磨豆腐是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俗称为磨豆腐,潮人则称为“挨豆干”。农历腊月二十五,民间有推磨做豆腐的习俗(“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很早以前制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来完成的(手磨),磨豆浆、过滤豆腐渣、压水分等等,很费劲。现代科技已经使豆腐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各种电气化的磨浆机、甩浆机、压干机将豆腐制作从泡黄豆到出成品一条龙生产,日产量比过去提高了4倍以上。

豆腐制作发展到现代已经不是单纯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经过现代科技加工出来的豆腐拥有美观、营养价值高、产品种类丰富等特点。

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它就像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现今,在西方的亚洲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级市场都能买到豆腐。在中国的超级市场,可以找到4至5种不同软硬度的豆腐。

(5)磨豆腐越放越好吃吗扩展阅读:

吃豆腐不能过量,每天最好控制在100—150克,否则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问题1:促使肾功能衰退

植物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经过代谢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含氮废物过多,加重肾脏的负担。尤其肾脏排泄废物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肾功能可能会进一步衰退。

问题2: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

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问题3: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问题4: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易使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尿酸结石或痛风发作。

问题5: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6. 磨豆腐是什么意思

磨豆腐的意思是制作豆腐的全过程。

磨豆腐是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农历腊月二十五,民间有推磨做豆腐的习俗。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俗称为磨豆腐,潮人则称为挨豆干,其实不只挨磨,还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才成为豆腐。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的多种吃法

1、口袋豆腐

做口袋豆腐的,通常是一个个小吃车摊子。最独特的是,口袋豆腐的配料不是放在外面,而是塞在里面。一片片油煎得金黄香嫩的豆腐平摊在铁板上,手脚麻利的老板娘用一把小铲子把它从侧面剖开,形成口袋状,再把拌好的蘸料塞进去。

2、油炸豆腐

做油炸的豆腐,大家都会选择挑熟一点的来炸,因为生的口感一点都不好。这里的生熟并不是指烹饪过的,而是做好的豆腐捂的时间越长就越熟,炸出来就更香。当这些豆腐在油锅里滋啦翻转,被炸成金黄色后,就可以出锅了。

7. 怎么磨豆腐

魔芋豆腐与普通豆腐不同,我们平时吃的豆腐主要成分是大豆,而魔芋豆腐的主要成分是魔芋粉,魔芋豆腐是四川比较常见的一种菜,味道鲜美,吃起来非常的清凉,魔芋豆腐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学起来也不是很难,如果我们学会魔芋豆腐的做法,在家里自己就可以做了,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制作步骤

1.磨取浆液:先将魔芋块茎洗净,刮净表皮,用刀切成小块,然后置磨浆机中反复磨二次,边磨边加水,加水量约为块茎重的2倍。第二次磨时边磨边加入比鲜芋重一倍左右的碱水,碱水是按鲜芋块重每千克加碱30克,溶解于1千克水中。如果能蒸煮熟后再磨浆则质量更好些。

磨制浆液是制造魔芋豆腐成败的关键,吃水要控制适度,过稀难以成型,而成糊状,过干则影响成品率,制品口感粗硬,以能够静置成型,刀切能成块状为宜。第一次磨出后要根据稀稠状态,在第二次磨制时相应调节水量,并注意磨细。
2、凝固成型:成型的方法一般有热水漂煮凝固法、直接加热凝固法和蒸汽加热凝固法三种。
(1)热水漂煮凝固法:将磨好的魔芋浆液让其自然静置数十分钟。
能倒入型箱则更好。
然后分割大小适度的块状。漂煮时,先将锅中水烧至90℃左右,按每10千克水加碱20克,以作为魔芋糊在漂煮时块内碱水渗出的补偿。然后将成型切块的浆块缓缓划入热碱水中,并维持水温80~90℃。焖煮1小时左右,使其熟透凝固成具有弹性的魔芋豆腐块,以刀切开,中心部分均已凝固,不粘刀时即可。
(2)直接加热凝固法:是将磨好的浆液,经过充分搅拌均匀后,倒入大锅用火直接燃烧煮熟凝固的方法。煮制时,边煮边搅拌。待浆液全部加热达到90℃左右时,再用文火煮半小时左右,方可熟透,然后熄火冷却至用筷子一插就能立得稳当时,就可用刀在锅内将魔芋豆腐块切割成方块,再加入清水煮透,最后把它取出放入清水或连同碱液贮存。
(3)蒸汽加热凝固法:将磨好的魔芋浆液不必经过静置成型,而直接摊入铺有垫布的蒸床中,上面抹平,厚度以3~5厘米左右为宜,并让其在蒸床中略静置数分钟;然后置蒸锅上或用锅炉蒸汽,直接加热成型,待其完全蒸透、凝固成型后,起出冷却,或置清水中漂洗即可。

8. 怎样磨豆腐,做豆腐

首先要洗豆腐包。这要分是做干豆腐还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长长的粗纱白布,大约半米宽,几十米长。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则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纱布,边长大约要两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净后,晾干,备用。

黄豆泡开,大约要泡一个晚上,上磨拉成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直到熬开,停火。这时,要过包,使豆腐渣和豆浆分离。在棚上吊一个十字架,将一块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个角上,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网兜。

将熬开的豆浆一飘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就一摇一摇地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夹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

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点卤水了。豆腐倌将卤水盛在一个小碗里,倒里边一点,就用勺子在豆浆中搅一搅,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是做豆腐的最关键的手艺,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会的。每一个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诀窍,密不传人,因为更多的人会了这套手艺,自己的饭碗就会不牢。

这时候,把缸的盖子盖上,等一会儿,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与清水相伴的时候,也就是豆浆分离为豆腐花和清水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了。

先将压大豆腐的木框摆好,用那种大豆腐包,即极为宽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开始将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哗哗地从下边流出来,豆腐花沉积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积满了,将豆腐包的四角翻过来,将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压好,上边再用石头压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时候,揭开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块一块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9. 自己磨豆腐怎么磨 磨豆腐的技巧是什么

1、浸泡:将黄豆在水中浸泡三到四个小时,让坚硬的黄豆泡软泡发。

2、磨浆:将泡好的黄豆和水均匀放入磨浆机(以前古老的方法是放入石磨)中,磨出细腻的黄豆浆,并将其倒入桶中。

3、煮沸:将磨好的黄豆浆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煮沸,并盛到桶内。

4、调和石灰水:适量的石膏倒入面盆中,并用少量的水调开。

5、点浆:将调好的石灰水均匀的倒入煮沸的石灰浆中,倒的时候尽量偏慢,边倒边观察石灰浆的状态,待石灰沉淀渐渐析出,进一步减慢倒入石灰水的速率。直至豆腐花渐渐形成并稳定时,停止点浆。

6、加压成形:用几块板面呈方格状的槽形木板,垫上一大块白布,用舀子将已经凝结的豆腐花倒入木板槽中,并用先前垫的大白布包好,在大白布的上方放上厚实的木板,木板上方再放上重物,挤出水分,慢慢使豆腐成形。大约90分钟之后,除去重物和木板,并将其反转过来,拿掉大白布,白嫩的豆腐就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