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2-01-16 01:55:42

A. 请问蛋白尿是怎么回事蛋白尿是什么意思

一般在发热、剧烈运动、进食过多的蛋白质的食物、长时间的行走可以出现尿蛋白增多,当然,这些一般都是少量尿蛋白的增多,而且在这些诱因去掉以后,尿蛋白就会恢复正常。如果患者长时间存在尿蛋白,同时伴有血尿,肾功能异常,血压升高,考虑是与慢性肾炎有关系。如果患者除了长期有尿蛋白以外,并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那么考虑的是单纯性的蛋白尿或者隐匿性肾炎。

B.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正常人是不出现蛋白尿的,但剧烈的运动,出现发烧、高热时,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蛋白尿。当蛋白尿增高时,要明确一下蛋白尿增高的原因,除了做尿常规,还要看一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排泄量,再进一步寻找蛋白尿增多的原因。比方常见的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另外还有一些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比方糖尿病的患者出现蛋白尿,是不是糖尿病肾病,还有过敏紫癜出现蛋白尿、狼疮性患者出现蛋白尿等。如果是狼疮性肾炎引起的,看病变活动程度,用激素免疫制剂治疗。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如果是高血压、肾脏损害引起,要控制血压。所以对蛋白尿增高,要看蛋白尿的多少,再进一步寻找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再分别进行治疗。

C.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蛋白尿本身是没有症状的,症状为原发病的表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少尿、水肿、高血压等。

D. 出现“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造成的大分子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造成的。也就是说肾小球出现了炎性病变。也有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一过性蛋白尿。
肾小球炎性病变有原发的,像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等。还有继发的,像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肾病等。
目前西医治疗办法就是抑制免疫的办法,需要长期服药。
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肾气不固。中医治疗有优势。

E.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偏高呢

1.生理性尿蛋白指的是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而由于各种体内环境因素对正常机体的影响所导致的尿蛋白含量增多。如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如直立位或腰部前突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
2. 其他因素尿蛋白高
偶尔一次尿检显示尿蛋白高于正常值也是存在的。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的专家指出,很多干扰物影响会导致尿蛋白升高,应入正规的医院检查,尽量累计复查排除生理因素,以确定病因。
3. 病理性尿蛋白高理性尿蛋白指的是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尿内蛋白增多。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的专家指出,多次复查尿蛋白超出正常范围,表明人体内的蛋白正通过尿液流

F.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啊

蛋白尿 - 病症病因
(一)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
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
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
2.组织性蛋白尿
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G.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啊是怎么引起的

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H.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I.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很多患者看到自己化验单上面的+号时,心里十分害怕,不知道要怎么办?其实,只要谨慎对待这个问题,尿蛋白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因为尿常规检查中用“+”来反映蛋白尿程度的方式不精准,它是用于筛查病人的,此项检查快捷有余而精准不足。所有尿常规检查中蛋白尿出现“+”异常结果必须要用蛋白尿的定量检查来确认。来帮助临床大夫及肾病患者对蛋白尿客观、全面和精准的判断。

一般来讲,引起尿蛋白升高的原因很多,如感冒、劳累、剧烈运动、糖尿病、肾病等都会引起。也就是说,有尿蛋白可不一定是得肾病了,也有生理性的尿蛋白。生理性的蛋白尿都是身体在应激状态下的一种结果,一般都是一过性的,如在剧烈运动、发热后,或者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特殊因素影响下,肾脏的滤膜可以发生一过性通透性变化而漏出少量蛋白尿。

环境因素改变后很快恢复正常状态。一些妊娠后期的孕妇也是如此,由于子宫压迫及肾脏工作负荷加重,尿中蛋白可以轻度增加,绝大多数可以分娩后缓解。这种不算是疾病状态,更不可能是肾脏疾病了。可见尿蛋白阳性不一定全是肾脏疾病。

生理性蛋白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尿蛋白量比较少,一般不超过0.5克/24小时;

2、蛋白质分子量较少,属于小分子蛋白质;

3、常见诱因:如发热、过度疲劳、大量高蛋白饮食后等;

4、没有肾病相关症状,如浮肿、血尿、高血压、剧烈腰胀痛等。

所以,发现尿蛋白阳性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仔细咨询医生,做一下尿液蛋白成分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是否是病理性的尿蛋白漏出还是生理性的尿蛋白。

当最终确诊为肾性蛋白尿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液生化、彩超、必要时肾脏穿刺等检查。

出现尿蛋白后,日常生活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饮食上宜食清谈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食物,酒;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量饮水、低糖、低脂。所有肾病患者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中药药物禁用木通、青木香等马兜铃酸类药物。

偶尔一次发现尿蛋白加号,不要过于担心,可以进一步复查确定。1个加号并不能说明是肾性尿蛋白,需要反复多次复查才能确定病理类型的。假如检查有少量尿蛋白,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时,这时需要引起重视了,定期检查尿常规。

一般来说,体内如果持续漏出大量的尿蛋白,往往代表着肾功能受损,需要抓紧时间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