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那么豆腐应该怎么做呢?怎么做才更好吃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豆腐应该怎么做好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豆腐应该怎么做好吃
1、红烧豆腐
红烧豆腐是一道经典的特色名菜,豆腐作为中国传统的、大众化的一种豆制食品,在一些古籍中都有记载。豆腐切片后,用平底锅煎至双面呈金黄色,胡萝卜、木耳切片,蒜苗切斜段,红辣椒切段,大蒜、生姜切片备用,锅内放入油烧热,先爆香大蒜片、生姜片、红辣椒段,再加入高汤、蚝油、白糖,煮开后加入豆腐片、木耳片、胡萝卜片、甜豆荚、蒜苗段、精盐、味精一起煮3分钟,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用卤水豆腐制作此菜,效果会更好。
2、炖豆腐
炖豆腐是浙江常见的汉族名菜,但烧法大有讲究。一般烧制,只能算是家常菜,而做法独到的就是上宴席的大菜。将豆腐切成三角块或者小方条块,用开水烫一下;锅内放少量油,油热用葱、姜丝炸锅,然后放入熟油菜段、玉兰片、熟胡萝卜片稍煸炒,添入适量汤,见汤开放进盐、花椒水、豆腐、 再用慢火炖四五分钟,放上味素、香菜段即可出锅。烧制时间越长越好,如有鸡汤,效果更好。
3、白菜炖豆腐
白菜炖豆腐是我国的一种饮食,在我国各地随处可见。制作工艺简单,材料易得,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但各地的制作也不尽相同,且具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白菜、豆腐都适当切块,姜切末,葱切丝。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入沸水锅中煮熟。大白菜洗净后切成段,放入豆腐块锅内煮熟后倒出;锅烧热,放油适量,放入葱姜炒香后加入白菜稍炒;将锅置于旺火上,放入植物油烧热,将葱末和姜末炸出香味,加入高汤(400克)、盐、豆腐块和白菜;炖至白菜和豆腐块融为一体时,撒入味精和鸡精即可。
适量吃一些豆腐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1、适量吃一些豆腐能预防心血管病
豆腐含有少量的脂肪,且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须的脂肪酸。豆腐不但不含胆固醇,还含有干扰胆固醇吸收的.豆固醇和磷脂,这些都使得豆腐在预防心血管病方面优于大多数肉类食物。
2、适量吃一些豆腐有益于大脑
豆腐中的卵磷脂,还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脑神经细胞中卵磷脂的含量约占其质量的17%~20%。充足的卵磷脂能维持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运转,从而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化程度,提高记忆与智力水平。
3、适量吃一些豆腐能平衡雌激素
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激素—大豆异黄酮,这种物质尤其适合更年期阶段的女性。其可以帮助平衡更年期阶段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改善骨质疏松、改善更年期症合症。
哪些人不能吃豆腐
1、动脉硬化患者不能吃豆腐
在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这种物质会在酶的作用下发生转化,形成半胱氨酸,还会对动脉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产生诸多不利的损伤,从而容易使得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在动脉壁上堆积,这也是导致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肠胃不健康人群不能吃豆腐
豆腐细软柔嫩,很多人觉得它很容易消化,因此在饮食中则会选择多吃豆腐。而对于一些肠胃不健康的患者来说,常吃豆腐可是件危险的事情。因此,对于患有肠胃方面疾病的人来说,在日常饮食中需要减少豆腐的摄取,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消化性溃疡病人。
3、肾脏方面疾病患者不能吃豆腐
尤其是老年患者,机体功能本身就处于下降状态,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此时如果吃豆腐,则会造成体内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对肾脏造成严重的负担。在豆腐中还含有丰富的钙质,人体摄入过多之后,不能及时进行分解,因而会产生沉淀,从而导致结石的形成。
② 豆腐的哪些做法是比价有特色的
豆腐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而豆腐的营养也众所周知,所以豆腐还是非常受人们的欢迎。虽然豆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很多人在生活当中做豆腐却不知道如何做才好吃。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有特色的做豆腐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三、营养丰富的豆腐炖鱼汤。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豆腐还可以和鱼汤一起炖,这样炖出来的豆腐和鱼汤营养味非常丰富,适合刚生产的产妇和一些刚大病而遇到病人。这道菜的具体做法是开大火将油烧热之后,把鱼放进锅中翻炒一会儿。加入大量的水,将鱼烧开,最后再放入豆腐煮一会儿,豆腐炖鱼汤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入相应的调料即可起锅。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做豆腐的方法可以让豆腐吃起来更有味道,而且这三种方法有不同的口味。喜欢麻辣的朋友,可以尝试做麻婆豆腐,而喜欢口味稍微清淡一点的,可以选择鱼香豆腐和豆腐炖鱼汤。每一道菜都具有丰富的营养,适合各种口味的人群,是三道不错的菜品。不知道你对豆腐的做法还有怎样的见解?欢迎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