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点豆腐的方法有几种怎样点豆腐
1、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钾,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可以用于点豆腐。使用卤水做出的豆腐相对其他凝固剂来说较安全无毒。卤水豆腐的常见做法有“炸豆腐”,“煎豆腐”等等。
2、石膏。
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也能时蛋白质凝固变性。石膏点出的豆腐表面光滑,含水量多,俗称“嫩豆腐”。日常中常见的菜肴有“麻婆豆腐”,“小葱拌豆腐”等。
3、葡萄糖酸内酯。
是一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的添加剂,使用葡萄糖酸内酯做出的豆腐更加嫩滑,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上常见的内脂豆腐就是使用这种添加剂制成的。
注意:
传统上,北豆腐使用卤水(盐卤加水得到的液体)来点,也称为卤水豆腐或硬豆腐。卤水中的阳离子主要是钙和镁,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和硫酸根。钙和镁都能使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较为牢固的链接,而且它们的溶解度较高,可以让“网络”的节点更为密集,形成的豆腐就更为硬和粗糙。
南豆腐又称为“石膏豆腐”,是用石膏作为凝固剂。石膏是硫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形成的“网络”节点相对于北豆腐要稀疏一些,得到的豆腐也就更为细嫩。
2. 怎样点豆腐才好
卤水点豆腐要注意几个小窍门:盐卤和黄豆的比例约为1:50,黄豆浸泡的时间不能过短,不然会影响后续打豆浆的步骤;点卤水的时候要一边慢慢点,一遍慢慢搅拌豆浆,让卤水搅拌均匀。
3. 怎样做产量多好吃的豆腐
请输入你的答案一,泡黄豆、磨浆,这两步大家一般都有做得很好,就不说了;
二,烧浆,烧浆时间不可太短,达到100度后,还烧最好还保持三----------五分钟,我看好好几个石牌的人豆腐坊,因为赶时间,总是一烧开就停了。因为在高温下,时间长一些,大豆蛋白质分子变大,对水份的保持能力增加,对提高产量很有帮助;
三,酸碱度:也是就PH值,PH值小于6.8,偏酸,凝固加快,产量低,口味不好,质感粗糙;PH值大于7,偏碱,豆花小,不能保持水份,产量也低,同时,成品软疲无力。解决方法,偏酸时,加1%的碱水调节。一般很少偏碱。我看石牌牌的豆腐坊很少备有PH试纸,没有形成好的习惯。
四,点浆,点浆温度,最好在80度左右,石牌师傅们都是凭经验,我只在北京一石牌人的豆腐坊里见业主用温度计测温点浆,他的产量总是很好。温度高了,凝固快,产量低;但温度低了又不利后面工序。温度低于65度,品感也很不好。
五,凝固剂,石牌豆腐坊多用石膏,据说,用氯化钙或醋酸钙,产量更高,品味更好。因为氯化钙或醋钙使大豆蛋白质更慢。这里说一下,蛋白质凝固越慢,所所形成的的网络内部的孔眼就越大越多,这样它的保水性就越好,越快则相反。
六,加少量生粉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我的一哥们常这样做,他对外从来秘而不宣。而且他做的豆腐、千张产量高,品质更好,口味更佳。不要错误地认为这是在做假,这是有食品科学研究专家的成果为根据的。还有一种专用的食用吸水淀粉也可以用。生粉千万不能加多。一百斤豆子的浆,加2------3两吸水淀粉,或者2-----4两生粉。按石牌人一个活40斤豆子计,加1---2两生粉即可。...
4. 请问家庭作坊怎么样才能做出产量高又好吃的豆腐
那就是盐乳和水的关键了.
5. 怎么点豆腐
配料:
1、黄豆 2、盐卤水 3、榨汁机 4、纱布做好的口袋
步骤:
1、冷水泡黄豆,基本需要一晚上,想要加速的,可以用粉碎机,将完整的黄豆打碎成两半。泡黄豆直到黄豆可以用手掐的动。
豆腐成品
卤水点豆腐一般都会有很多气孔,而且颜色发黄,吃起来有点甜。放到冰箱里冻一晚,第二天非常适合煮火锅。
6. 豆腐怎么做才能出多一点呢
1、提前一天将黄豆放到清水中浸泡,让黄豆泡发后质量大约在600g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有一些黄豆粒怎么也泡不发,先将这些黄豆粒挑出来仍到一边。
2、向黄豆的盆中倒入1300ml的清水,再将清水连同黄豆一同倒入料理机当中充分打磨成豆浆。注意豆浆打磨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这样有利于将豆浆打磨的更细,做出来的豆腐才会又嫩又好吃。
3、豆浆打磨好了之后会发现它上面有很多浮沫,先用勺子将豆浆上面的浮沫撇出去,再准备一个西纱布将豆浆放到西纱布上面一点一点的过滤,大约过滤两次之后会发现纱布上面有很多豆腐渣了,将这些豆腐渣弄出来之后就会得到一盆又细又香浓的豆浆。
4、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开大火煮,等到豆浆煮沸之后再转入小火慢慢熬煮,表面没有气泡冒出来的时候再一次转大火煮沸之后关火,放到一旁冷却。
5、豆浆稍微冷却一会儿会发现上面有一层薄薄的豆皮,将它挑出来之后准备50ml的米醋分多次倒入到豆浆当中,每一次倒入米醋都要用勺子轻轻的搅拌一下,直到米醋都倒入到豆浆之中后将它放到一旁静置15分钟左右。
6、大约15分钟之后会发现豆浆慢慢的呈现豆花形状,再将它们倒入一个方形的容器内,盖上一层纱布,慢慢的压出水分倒掉。
7、豆花中的水分压的差不多之后要在上面放上一个比较重的物品(比如一个水瓶或者是未开封的牛奶都可以),静置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就会发现豆腐做好了。
(6)加工厂豆浆怎样点豆腐多好吃扩展阅读:
做的越嫩越多。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
做豆腐一是得用好黄豆,二是得用木柴,三是得用卤水,这是最基本的,豆腐好吃,关键还得看熬制豆汁的火候。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豆类。先把豆去壳洗净,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
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 10℃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
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点卤和石膏点卤两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7. 豆浆点豆腐的做法和配方带图
1. 前一晚量取一杯黄豆,约85克,冲洗干净加水浸泡过夜。(因为要分开做的,所以二杯要分开浸泡)(说明:原配方是100克黄豆加1000克水。可是豆浆机配的杯子一次量出来差不多是85克的豆子,怕多些黄会损坏豆浆机,所以就用了85克,所以后来加水就加了800克,以保证浓度。这样做出来也一样的)
2. 第二天早上把浸泡的水沥干,把黄豆放入豆浆机中
3. 加水,约800克,仔细看图片,在下限的上方一点点,下线是1000克水,因为有了黄豆的体积,所以800克水就差不多到这个位置(现在我做熟了,已经不秤了,一杯黄豆水加到这个地方就差不多了
4. 插上电源,开始做豆浆。一杯黄豆的豆浆完成了,等冷却些把豆浆倒出过滤
5. 洗干净豆浆机,再按上面的步骤把第二杯的黄豆做成豆浆
6. 把第二次做好的豆浆过滤到第一次做好的过滤好的豆浆一起
7. 取一干净容器,秤取16克白醋,加入80克的水,做成白醋水待用
8. 把过滤好的豆浆放火上用中小火开始煮,小心粘底哦,还有尽量开着锅盖煮,否则不小心就会溢出来
9. 到差不多要开的时候,上面会有浮沫豆衣啥的,小心撇去
10. 等完全煮开以后,等五分钟(三四分钟也可以,天再冷些可能只要二三分钟就可以了)
11. 待温度降至85到90度的样子,慢慢倒入白醋水,边倒入边搅拌
12. 倒入就有些絮状产生了
13. 加盖等十到二十分钟(一般十分钟就可以了)
14. 絮状就更明显了
15. 取一个盆子放入水斗中(因为压豆腐的时候会有水渗出来,所以我直接就放在水斗里做了)
16. 放上豆腐模子,豆腐布浸湿挤干,均匀地铺在模具上
17. 把絮状豆腐倒入模子
18. 把豆腐布仔细地左右折起来
19. 再仔细地上下折起来
20. 把上面那块板压上,尽量压平整些
21. 用一只平底碗放入水压上(压多少轻重自己决定,压得重豆腐老些,压得轻豆腐就嫩些)
22. 压十分钟后打开的样子,豆腐已经成型了
23. 待冷却后小心地取出就可以了。
8. 做豆腐怎么点浆,点浆的技巧
浆豆腐的要点就是点浆,这个时候要停火,然后将酸浆均匀的倒入豆浆中,然后慢慢的开始搅拌,开火,知道豆浆马上要烧开的时候关火,这时候基本就成型了
9. 豆浆怎样做豆腐
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添加的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凝固剂有很多种,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市面上使用的有三种:石膏、内酯、盐卤。而做豆腐主要用石膏或内酯。
家庭型制作方法:
1、制豆浆:建议你买一台豆浆机,干黄豆浸泡3-4小时(夏天),冬天泡7-8小时,豆子泡好后放入豆浆机内,按照机器说明书操作,很快就可以制成热豆浆了。
2、点浆:浆适量石膏或内酯用少量水调开(凝固剂可买现成的,包装上会有用量说明,一般石膏粉用量为豆浆量的千分之三至五,内酯用量为千分之一至二)放入装豆腐脑的容器内,将煮好的豆浆趁热(做内酯豆腐脑需85摄氏度左右,石膏豆腐要达到95摄氏度左右)冲入,如果觉得豆浆与凝固剂混合不充分,冲完后马上用勺搅动几下(注意不能搅太多太快,一般不需搅动)。
3、墩脑:浆点好后,将容器盖好,静置5——10分钟,即成鲜嫩可口的豆腐。
4、调味:内酯豆腐脑会有稍许酸味,石膏做的豆腐有点苦涩味。可以根据你自己的习惯调味。如果是喜欢吃甜的,也可在制浆时就加入糖。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说起来好象很复杂,其实很简单的,多做几次后就一气呵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