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阜阳鸡蛋汤怎么做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阜阳鸡蛋汤怎么做好吃

发布时间: 2023-01-15 13:18:23

⑴ 阜阳菜疙瘩汤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

阜阳菜疙瘩汤

主料

粉丝适量、胡萝卜适量、鸡蛋1个、白菜50克、黄豆芽100克


辅料

食用油2勺、十三香1克、食盐1/2勺、麻油1勺、麻馓50克

阜阳菜疙瘩汤的做法

1.准备食材


2.白菜切丝


3.胡萝卜切丝


4.粉丝冷水泡软切成段


5.锅中加入食用油加热,放入豆芽


6.加入胡萝卜丝


7.加入白菜和调料


8.加入粉丝和麻馓,倒入一碗高汤大火煮开


9.把面粉加少量的水揉成碎面疙瘩


10.汤开后把面疙瘩洒入汤锅用勺子搅均匀


11.打鸡蛋打个小口,洒入锅中


12.出锅时淋些麻油即可开吃了

⑵ 安徽早点撒汤的做法

撒汤
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安徽阜阳市,阜阳当地也写做“”汤。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鸡蛋在碗里,搅拌匀后,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澄澄的肉汤蛋花茶。据传干隆皇帝下江南时,偶尝此汤,大加赞赏,从此撒汤声名远播。现今撒汤传遍江淮大地,成为风味独特的安徽着名小吃。

中文名
撒汤
主要食材
羊或鸡骨头,鸡蛋
起源地
安徽阜阳市
相关人物
干隆皇帝
口味
鲜美
分类
民间小吃
简要介绍
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即现在安徽省阜阳市。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撒汤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了,当然最好是放些荆芥和几滴麻油,味道更佳。

煞(sha)汤 (阜阳清颍公园介绍的那个字打不出来,阜阳话音同“砂”) 煞汤由来 话说清朝干隆年间,干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路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走得又饥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妈妈,还有她的独生女儿。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戴却十分整齐,店家婆笑脸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儿杀了两只肥老母鸡,用沙锅煨炖。时值初夏季节,干隆和侍从坐在院中,一边饮茶,一边闲聊,等待用膳,谁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还不见店家送饭,干隆饿得饥肠漉漉,命侍从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说:“鸡汤没煨好,请客官再稍候。”干隆心中不耐烦,步出小店,看个究竟,只见店家婆正在门前月下磕麦仁。干隆问道:“老妈妈,磕麦仁做什么呀?”店家婆答道:“俺这里没有稻米,都用麦仁烧稀饭吃。”干隆双手捧起一捧白花花的麦仁走进厨房,对姑娘说:“把这麦仁放进鸡汤锅里好吃吗?”姑娘微笑道:“会好吃的。”说着掀起锅盖,干隆把麦仁放了进去。干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个时辰,忽闻一阵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飘来。姑娘盛了几碗鸡汤,放入麻油、胡椒等调料,用托盘端置桌上。干隆品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用竹筷一捞,鸡肉已经脱骨,与麦仁混和在一起,吃起来胜过皇宫御宴!干隆连吃三大碗,赞道:好汤。

干隆题字

撒汤
干隆膳后问店家这汤的名字,店家也不知道这汤的名字,于是小声嘀咕了一句“啥汤”。这啥汤本是蒙城土语“什么汤的意思”可干隆皇帝误以为这汤就叫“啥汤”,干隆一高兴想留下墨宝给这位店家,就问这店家啥字怎么写,可是这店家不识字不知道怎么写,还是干隆身边的一个侍从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鸡汤的情景,于是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一边为“月”字,另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并取其谐音字“韭”代之,这样便造出一个“啥”谐音的“煞”字。干隆看看也像个字样,但觉得眼生,记不清什么时候在康熙皇爷字典里似曾见过。于是命侍从取出文房四宝,提笔写“煞汤”二字,下边题了“干隆御书”留给了店家。 店家婆不识字,把干隆题字拿给当地一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惊,说是当今干隆皇帝的亲笔题字。事后店家请木匠精心制作了一块招牌,将干隆题字刻在上面。过往行人见此招牌,都来品尝干隆皇帝品尝过的“sha”汤。从此,小店生意十分兴隆。其他店家见此,也模仿干隆御书“煞汤”字样做出金字招牌,开起了煞汤店。

制作方法
光土鸡整理内脏后,在开水锅里焯2分钟,

捞出,洗去污末,洗锅。鸡切小块。再入开水锅煮。水开,滴料酒,改文火,炖至八成熟,放麦粒,炖至麦粒半化。稍放盐,即成撒汤。也可不用鸡,用羊肉.

⑶ 鸡蛋酸汤怎么做简单好喝

会上瘾的鸡蛋酸汤面,酸爽驱寒10分钟搞定,冬季早餐必备

知阜阳
2018-12-29
最近看朋友圈都下起了大雪,我们这边还没有下,但是明显感受到了冬天的“恶毒”,秋裤,毛裤,保暖裤都穿上了,走在路上还是瑟瑟发抖。中午给自己做了一碗酸汤面,一口面一口热汤,一口面一口热汤,呼啦呼啦一碗就进肚了。瞬间浑身都暖洋洋的,今天把做法分享粗来,让小可爱们在凛冽的寒冬不再寒冷。

鸡蛋酸汤面
食材 面条、鸡蛋
做法

1. 先调酱汁,独家秘制哟!大蒜香葱切成沫放碗里,加一大勺辣椒粉、一把白芝麻,食用油烧热倒入碗里

2. 继续调酱汁,放2匙生抽、4匙黑醋、半匙白糖、半匙耗油、少许胡椒粉,扒拉均匀

3. 锅里准备足量的水,打入一个鸡蛋,水开捞出荷包蛋,煮久了就不嫩了。

4. 然后下入面条,煮熟捞到碗里,倒入酱汁,烫几根青菜,加上荷包蛋,浇上热汤

一份驱寒神器,热乎乎的鸡蛋酸菜面就完成了,四不四很快就做好了!

小贴士:

1. 荷包蛋可以煮,也可以煎,这里是煮的。把鸡蛋打进刷了油勺子里再慢慢放进热水里,这样不会破

2. 酱汁不要太多,不然面会凉掉

1383阅读

⑷ 阜阳的沙汤的做法

用料
老母鸡汤(肉少汤多) 一大锅
泡发木耳(切碎) 适量
麦仁 适量
全蛋液 l个或2个
香菜末 适量
胡椒粉 少许(重胡椒味)
食盐 少许(偏淡些好)
淀粉糊 适量
可选放些红色的胡萝卜碎 适量
沙汤(最简单,最正宗的做法)的做法
先把食材切碎,鸡肉剔骨,肉撕碎,鸡蛋打成蛋液。图中的香菇,千张丝可不加。

蛋液和香菜放在碗中待用。

砂锅里倒入鸡汤,鸡肉丝,麦仁,木耳(千张丝,胡萝卜,香菇)煮沸后,多煮几滚后放入少许食盐。

将煮开的鸡汤混合汤中拌入淀粉胡待沸腾后倒鸡蛋液碗,稍停一会再搅打几下,最后撒点胡椒面,就成了!(这是正宗做法)
因为我忌怕生食,最后我是把鸡蛋液慢慢倒入开锅中,再放入香菜,盛碗再撒胡椒粉。

⑸ 阜阳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阜阳咸鸭蛋
阜阳河流众多也是养鸭子好地方,自然鸭蛋也很多,阜阳有个最普遍也是最传统的方法,是由天然烧碱(草木灰),食用盐(无公害),腌制15——20天,个个出油。太和县是中国樱桃的主要产地,唐宋时期已有名气,着名品种有:大鹰嘴、杏黄桃、黄金桃、金畿桃、银红桃等。其特点为成熟早,果核内无仁、含糖量高。阜阳小吃属安徽沿淮风味,以蚌端口、宿县、阜阳等地为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中北部。沿淮风味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在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地锅鸡,现盛行于皖北一带,特点:地锅鸡很嫩,又保住了鸡特有的香味。名称来历:旧时农村用的锅多用砖头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烧饭,所以称为地锅。地锅鸡的特色在于烧时用木炭,大铁锅保持土菜风味,锅上贴一圈死面锅饼。起锅时鸡香饼脆。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撒汤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了。

⑹ 安徽早餐冲鸡蛋汤做法

紫菜蛋花汤
原料:出生蛋、葱花、盐、酱油、麻油。
紫菜蛋花汤的做法
1、备齐所有原料;
2、出生蛋去壳打散,葱花切碎;
3、菜加上3饭碗水,煮开后,将蛋液边搅边慢慢倒入水,形成蛋花,立刻关火;
4、再加少量盐和酱油,淋上麻油,撒上葱花即可。
特别提示:做汤时,水开后滚入蛋花后即可关火,以免蛋花煮老。
紫菜
紫菜别名紫英、子菜、索菜、紫葜、乌菜、坛紫菜、甘紫菜、条斑紫菜、海苔等,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和条斑紫菜等的叶状体。紫菜在我国从黄海到珠江口的海域都有出产,主要盛产紫菜的有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
小提示
柿子和紫菜不能一起吃:紫菜也是富含钙离子的食物,与含鞣酸过多的柿子同食会生成不溶性结合物,道理同海带与柿子的关系,所以也不能同食。
海带和紫菜能一起吃:紫菜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有软坚化痰、清热利尿的功效。主治瘿瘤、瘰疬、水肿、肥胖症等。食紫菜对胃溃疡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食紫菜对防止、减轻和治疗妇女更年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吃紫菜对延缓衰老、防止贫血、防止

番茄出生蛋汤
材料:出生蛋2个,番茄150克,菠菜100克,高汤、盐各适量。
番茄出生蛋汤的做法
1、出生蛋磕入碗中打散成蛋液;番茄用沸水稍烫,去皮、子,切片备用。
2、菠菜洗净,入沸水锅中稍焯,捞出用凉水过凉,切段。
3、锅置火上,加入高汤大火煮沸,放入番茄片煮3分钟,下入菠菜段,淋入出生蛋液搅匀,加盐调味即可。
如何选购番茄
番茄又名西番柿、番茄、火柿子等,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增加皮肤弹性,推迟细胞衰老,美白肌肤的作用。

小提示
出生蛋和红薯不能一起吃:出生蛋与红薯同食,会产生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易使人腹痛。
出生蛋和橘子不能一起吃:出生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若与含有丰富果酸的橘子等水果同时食用,果酸会使蛋白质凝固,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甚至产生不良症状。

白玉菇出生蛋汤
食材:白玉菇、出生蛋、大蒜仔、香葱、生姜;
白玉菇出生蛋汤的做法
1、白玉菇去根须,撕成小朵,洗净;大蒜仔、香葱、生姜分别切碎末;
2、平底不粘锅加少量油,油热后,打入两个出生蛋,两面煎熟后,用锅铲铲成小块,盛出备用;
3、再次坐锅热油,爆香蒜末、姜末,加入白玉菇,略翻炒,倒入适量清水,水开后,加入煎好的出生蛋块,加适量盐、生抽,略焖煮,关火,撒上葱花即可。
红壳蛋并不比白壳蛋营养
大多数人都认为红壳出生蛋比白壳出生蛋营养价值要高,所以买出生蛋时专挑红壳的买。其实这是错误的。

⑺ 阜阳的土特产是什么好吃

格拉条(搁拉条)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安徽省阜阳市,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 la)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味道

格拉条是一种面条,具体怎么写不知道,都叫格拉条,最地道的叫法应该是姜堂人的叫法。 格拉条面比较有嚼劲,但不是很硬。
格拉条吃起来,很香、很辣,这或许与在当地的饮食风味有关:一咸三分味儿,一辣到十成。
喜欢吃格拉条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较豪爽,那种一吃不可收拾,义无反顾,对待事物和事情不就是这样吗?
编辑本段
特点

在阜阳的大街小巷中找卖格拉条的铺子是用不着看它的招牌的,不像牛肉汤、羊肉汤、兰州拉面什么的,你要不看它的招牌,就搞不清它是卖什么的。格拉条铺子的锅具实在太有标志性了——只要看到哪个铺子当门的大铁锅上套个铁架子,上面还安了只方向盘或者千斤顶的,你就可以走进去坐下冲着师傅喊一声“来份格拉条”了。
编辑本段
做法

揉面
只见面案旁的师傅抡圆了胳膊把一团白面又揣又揉个不亦乐乎,冷不防“啪”地将那面翻个身,继续再揉再揣,雪白的面在师傅的或古铜或黧黑的手臂中上下翻飞看起来似乎十分柔软,其实那是死面、是很硬的(面硬也是做格拉条的讲究,面越硬格拉条越香),你别看师傅耍得轻松,要换成没干惯体力活的我们,不夸张地说,就是跳起来冲着面剂子狠揣一拳,充其量也只能在那上面留一个浅窝而已。
下锅
待师傅把面揉捏得满意了,就将它丢进嵌在铁锅上方的铁架子上的一只铁桶里盖好。这桶可不是一般的桶,桶底满是筷子粗(如今改装的要细的多)的筛眼儿,桶盖连着个方向盘,看看锅底炉火烧得正旺,锅内面汤汹涌翻滚,师傅一较劲儿将那方向盘旋了起来,方向盘越绞越紧,桶里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就顺着桶底的筛眼儿,被压的流淌出来,直接掉进了锅里。这是老法子做格拉条的,后来随着科技的普及,有些格拉条铺子已经将方向盘换成了千斤顶,而且是用电的,更省力了。
格拉(搅拌)
格拉条在锅里滚了几滚,不待烂就捞出来用冷水过凉,反复过几次,那格拉条便筋道无比,一口咬上去,格拉条可以在嘴里老实不客气地给你的牙齿一个弹力。师傅按照顾客所要求的分量把格拉条装盆(因为格拉条又粗又长,若是用碗的话根本盛不了几根,只好用盆),从菜锅里捞几勺煮熟的芹菜、豆角、豆芽等时令蔬菜丢进去,再放芝麻酱、辣酱、撒香菜或荆芥,卤汤也是要给你加一点的,最后一只大勺伸到下面的锅里舀一勺混沌沌稠乎乎的热面汤往盆里一浇,这一盆五色俱全啥味都有的格拉条便齐了。还有的,受顾客要求,用卤汤冲一碗“鸡蛋汤”(生鸡蛋磕在碗里搅散,加葱花、盐和味精,再以滚开的面汤一冲即成),那吃起来,就更加有味儿了。
享用
格拉条要是吃得很秀气,可就不大合适宜了,经典的吃相是这样的——先把盆子里的种种物什三下两下拌匀,夹起一筷子格拉条把格拉条的头儿放进嘴巴里,连嚼带吸溜“呼哧”有声地下肚,不歇气地消灭干净,然后抹抹嘴,擦擦脑门上辣出的汗,那个过瘾呀!再将卤汤或者鸡蛋汤一气呵成,那就OK了。这样先前急吼吼地吃进去,在肚子里似乎有点倔头倔脑的彼此之间不是很伏贴的格拉条,用着鸡蛋汤一调和,就会感到胃部异常舒服,进而五体通透了。
编辑本段
传说

颍州当年,苏东坡任知府时,结识东关很有名气的文人白老先生,两人谈话甚是投机,话题除了诗词歌赋外,还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好吃,会吃,着名的东坡肉就是其一,其实俩人最爱吃的倒不是东坡肉,而是格拉条——想当年两人吃遍颍州大地,那真是把颍州能登大雅之堂的名菜,和民间小吃,能说上来的和说不上来的全吃遍了,这一天东坡先生雅兴特高,想将白老先生的军,就说我来到颍州不到一年,你就带我把能吃的都吃了一个遍。今天我不想再吃我吃过的东西了,你看着办吧。这可把白老先生难住了,思来想去觉得确实没有什么东坡先生没吃过的了,于是就让东坡先生在书房坐着看史书,自己到村里转悠去了,不知不觉走到了村里的粉条加工厂,唉,这粉条东坡先生可是吃了多次了,怎么办呢?一拍脑袋有了。于是,白老先生弄来了上等面粉,按照粉条的加工流程做出了一种形似粉条却不是一种原料的圆形面条,放到锅里煮熟以后,捞出放入凉水中焯一下,放入大碗中,加入芝麻酱、辣椒油、豆芽、香菜、荆芥等调料,做出了一碗东坡先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端上桌。东坡先生问何物?就闻到一股香气扑鼻,闻之食欲大开,即问何物这么香,使我胃口大开。见之想吞也,这一问白老先生也不知怎么回答是好,只先应允到先搁啦搁啦(阜阳方言:搅拌的意思)再说,东坡先生说原来“格拉条也”,食后东坡大悦,当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格拉条长 格拉条香 即便吃过山珍海味也要尝一尝, 一顿不吃总感觉急得慌,”从此以后格拉条店开店开遍颍州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的阜阳无论大店小店只要是格拉条店总是排队等候才能吃到。被阜阳市政府命名为名小吃。 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系阜阳饮食业的特产。每个长约1-1.5市尺,宽 约0.5-0.8市尺,厚约0.3-0.5市尺,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实为旅行食用佳品。
目录

地方志记载
由来
老艺人洪亮军
赵大妈卖馍
展开
编辑本段
地方志记载

“枕头馍”(是阜阳市的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大卷子馍。它长约一尺,宽约五寸,重达三至六斤,堪称馍中之王。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湿润柔筋,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阜阳地方志》
编辑本段
由来

阜阳的枕头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阜阳古时又称顺昌),正值新麦登场,一来为了坚壁清野,二来为了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百姓使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日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此又称枕头馍。民间更为具体的传说: 清颍公园的枕头馍 上面刻有介绍在顺昌之战时,刘锜率领的八字军有两万多人,城内存粮虽有数万斛,但石磨加工有限,面粉供应不及,有些部队只得烀麦粒子吃,以致疾病流行,连足智多谋的刘锜也束手无策,深为忧虑。一日晚,传说金军已到白沙窝。刘锜与陈规一道,到城墙上巡察,看看防御工事,看看守城的岗哨,不让人惊动躺在地上睡觉的士兵。正在走着,见一位士兵脸朝下啃枕头,好生诧异。便俯身悄问:“你吃什么?”那士兵翻身坐起,把一个形如枕头的东西递给刘锜道:“这是我爹送来的宝物,既能枕着它睡,又能啃着吃。”刘锜接过来凑近灯亮一看,原来 制作枕头馍是个大馍,掰一小块尝尝,味道甚佳、连道:“好、好、好!”那士兵见将军如此称赞,随道:“将军若不嫌弃,我让俺爹也给你蒸两个送来。”刘锜大笑:“两个怎够用的?”笑罢他与陈规便同那士兵小声攀谈起来。
这个士兵名唤刘柱,家住在城东刘家寨,听说金兵要打顺昌城,便参加了民军。离家时,他爹怕儿子受饿,即蒸上了这种枕头馍,让他卷进被包里,没想真的派上用场。刘锜和陈顺听他这么一说,心中大喜,当即派人到城外各村通知,每户都连夜蒸制枕头馍,送进城内劳军。四乡为了支援宋军抗金,都用刚收的新麦磨面,蒸成枕头馍,肩挑手提送至宋军营盘,刘锜见此光景,满心欢喜,与陈规道:“百姓如此助我,金兵必败无疑矣!”于是传令,每日一人一馍,饿时解饥,睡时作枕,从此士气大增。
顺昌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刘锜率领的八字军以不满二万人的兵力,击败金军十余万。枕头馍成就了刘锜抗金的胜利,成就了阜阳历史的辉煌,也注册了自己光荣的“身世”。从那以后,做枕头馍便成了阜阳人一桩独特的手艺,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