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教案
教案,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方案.
(一)一份较好的教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1.应当具有科学性
教案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因此在要求上、内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个是否科学的问题.
教学要求是否科学,主要表现在程度上.过低,过高都不科学.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就要具有“初步”的特点,学习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在要求上应有明显的层次上的差异.前者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一旦要求过高,势必缺乏其科学性.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概念上,表现在概括出的规律上.例如数的整除,首先确定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也就是不研究零,不研究分数,小数,也不研究负数.这种局限性决定着有些问题应回避.象“最小的偶数是()”,显然学生只会填“2”,而就此题来说是不正确的.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用的一切手段是否能揭示本质等.
2.应当具有系统性
任何一份教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把相对独立与前后的联系统一起来,体现孕伏,迁移及交错,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传授任何一部分知识,它总有个相应的基础,即所谓的知识的生长点,同时也肯定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下一定的基础.这就要求从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指导下,来处理这个局部.这就是备课时应坚持的系统性原则.
3.应当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总是面对具体的学生进行的,所以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学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里起点、坡度、密度、难度都可能不大一样,就是这个道理.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可行性.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备学生.例如,学生对“等分问题”掌握得怎样,极大地影响着“求平均数”的教学.
4.应当具有启发性
教学不应是一切都靠教师“给予”,应启发学生,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所以,要创设必要的情景,要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要大量迁移等.
(二)教案的写法
一份教案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只需把它概括出来就是了.
例如 认数5
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
垂线和平行线
通分(一)
由于“通分”这个内容一节课讲不完,又不易于确定出这一节的具体课题,就可以采用上面的办法.
总之,教学内容是很具体的,应把它明确地概括出来.
对教学目的要求的制定,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
所谓全面,就是不能只有对知识的要求,也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能只有对智育的要求,也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对思想品德的要求.
所谓具体,就是不讲大话,不讲空话,而是在40分钟里能实现的.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制定它的目的要求.
第一,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第二,启发学生运用割补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所谓恰当,是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大纲及学生实际.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第一节就提出上面两条,这是基本的要求.到第二节课,进行练习继续深化时,可再提出:运用公式,培养学生逆思考的能力,这就是已知面积和底或高,求高或底的问题了.
当然,基础较好的班,在第一节里也可提出较高的要求.
教案的重点部分是教学过程,从复习检查、基本训练、到例题的分析与讲解,一直到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地说它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复习检查或基本训练.
第二,新课.
第三,巩固练习.
第四,布置作业.
之所以说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在讲与练的处理上.
练习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似乎效果更好一些.
在教案之中对于教具、学具的使用,板书的总体设计等也应有说明.
总之,教案是写给自己的,怎样使用起来便于教学就怎样写.
2. 怎么撰写教案
撰写教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2.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
3.教具 。
4.教学方法 。
5.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6.板书提纲 。
7.教学反馈 。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3. 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教案 详细�0�3
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 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4. 教案怎么写
教案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案例的基本特征
(1)故事性——是事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事件。事件即故事。
(2)问题性——是包括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故事
(3)典型性——是典型的故事
(4)真实性——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由此可见,案例所展示的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案例要与故事一样生动有趣。案例与故事根本性的区别:故事——可以杜撰;案例——不可以杜撰,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是事件的真实再现。
2、案例的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身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获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坚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同学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优秀教案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育论文相比,优秀教案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笼统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同学、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学设计和优秀教案相比,优秀教案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学设计和优秀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设计相比,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优秀教案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优秀教案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身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5. 教案怎么写格式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6. 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
01动笔之前要“胸有成竹”
教学大纲是教案编写的依据,钻研大纲、了解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明确每单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从而知道本节课的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为编写教案打下基础。
编写教案之前要通读教材,进而对教案的编写形成整体的思路。当然啦,只研读教材还是不够的,还要广泛阅读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或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
02写教案不要“单打独斗”
“长期以来,老师们的备课活动一直是‘单兵作战’,除了参加教学竞赛、教学研究等活动之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一个能让全体教师参与的合作交流、沟通分享平台。”有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会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为解决这一现象,有的地区在综合各学校教师人数的基础上,把同一个部分的课程分配给三至四所学校进行教案设计。学校把接到的任务再分配给各年级组,年级组长再组织科任教师集体确定好教学目标后,由两到三名教师各自备课形成雏案,然后集体研讨形成‘共案’,最后大家根据教学展示情况再次修改后,交到学校统一汇总后交给市教研室。这样交上去的教案就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03教案也要有点“精心设计”
对课程目标、上课流程、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普遍问题、关键知识、参考文献起提醒作用和需要精确文本展示的内容,都是有用的,写在那里有备无患。
上课就像写文章一样,是否精心设计,结果必大相径庭。所谓“精心设计”,自然要对课堂诸要素及各种新情况做周密地考虑。日积月累,必然自成体系,形成特色。精心设计过的教案,自带“精品”气场。
04教案也要有点“翻转意识”
教案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大致的思路,但远不是课堂的全部。因为上课的过程是充满变数的,老师们很难预料学生“节外生枝”,有什么样的突发奇想。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生需求以及课程设置的变化,教案的模式、写作也是不断与时俱进,逐渐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个意识,比如教案格式上客观要求,要设计出教师指导活动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动脑、动口、动手等情况,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05教案也要有点“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把教案写成一堂独有特色的剧本。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通过一个教案,把学生们带入教学情境,这个时候老师更像是导演,掌握整堂课的节奏、效果等等。
(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 怎么备课写教案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个体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止的,是僵硬的,是没有感情的。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每一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才能对学生是新的,这样才能避免课程结果是对知识的复制。例如,同样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效果自是各异。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8. 请问教案怎么写
回顾教案改革过程,先是由最初的以教参为主要内容,再参考其它杂志中的相关教案,主要体现的是教的轨迹。在此过程中发现教学目标不明导致教学散乱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太低,于是实施了目标教学备课法。再后来,新课程临近,倡导学生主体理念,教案自然便将关注点放到了学上,体现的多是学什么,怎么学,并一再将教案更名为学案。再后来,倡导反思教学,于是随笔、教学后记做为教案的重点补充内容,体现了提高教师教学力的作用。这些改革过程是就教案的内容而言,形式上由原先的抄写或创写教案,发展到集体备课,本组教师一人主备一单元,汇集成全册教案。有条件的学校实行电子备课制,网上备课,资源共享。这个发展过程实现了合作、交流、减负的效用,深得教师认可。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因写教案而占用了教师备课时间,反而影响了备课质量那就得不尝失了(老师的工作任务繁重,用来备课的时间确实有限)。我们认为教案不必太在乎它的形式,只要教案在心,课讲得好,又有何不可?于是我们大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允许教师借用现成的教学资源,但有一点,任何教案是人家的,并不完全适合你,适合你的学生你的教学风格,所以必须体现二次备课痕迹,增删圈改,勾划点批,写好随笔与后记,这是我们对新教案的要求,总的概括起来就是简便实用。
有的老师对这种新教案的操作实效性不高,有的则注重实效却忽视了专业可持续发展,缺乏一定的理念,多为程序式备课。就专业发展方面,这里提些建议:
1、要有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的简单分析,就是要写上自己的目标解读与设计意图。
2、要在一些创新环节或重点环节旁边写上自己的教学理念。
3、对教参的补充,记录与本课相关的知识链接,尽量给学生更宽的思维视野。
4、备问题,从多角度充分估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并拟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与策略。
没有问题的看似非常顺利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同样没有问题生成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只有合理充分预设,才有机智生成。
教案也是教师历练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写一辈子教案的老师未必能成为名师,但坚持写教学反思的教师一定会有作为。我想说,反思性专业性的新型教案同样会成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