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宫廷菜黄焖羊肉的做法是怎样的
我认为“黄焖羊肉”是清朝的御膳菜肴。羊肉富有营养,具有暖中补气、滋养、御风寒、生肌健力等功效。 《本草备要》中就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的说法。宋代以来的历代封建皇宫都把羊肉列为宫廷膳食,尤其是清宫十分喜爱食羊肉,“黄焖羊肉”只是其中一种。它是用羊肉和白菜烹制,口味香酥,肥而不腻。
具体做法如下:
主料3人份
羊肉适量
辅料
薯仔1个 胡萝卜1根 香菇适量 白菜适量 腐竹适量 粉丝1小把 青蒜1根 香菜少许 姜5克 干辣椒适量 八角2个 花椒1小撮 香叶2片 丁香少许 白糖2克 生抽5克 食盐4克 料酒5克 甜面酱适量 芝麻油少许 色拉油适量 味噌少许
步骤1
将羊肉切成3厘米左右方块;将薯仔胡萝卜切成滚刀块
步骤2黄焖羊肉的做法大全
羊肉入滚水烫一下捞出备用,味增加入少许水调成浓稠的酱汁
步骤3
锅内热少许油,5成热时放入干辣椒,蒜片,青葱段,姜片,花椒,大料等,炒香后放入羊肉
步骤4烹入料酒,酱油,炒匀,加入切半的新鲜香菇
步骤5
加入白糖,味增酱拌匀后加入甜面酱
步骤6
加入水,大火烧开后中火煮约半小时
步骤7黄焖羊肉的简单做法
加入薯仔和胡萝卜断生即可,起锅前放上香菜,淋少许麻油。
其他做法如下
一、黄焖羊肉
所需主要食材:羊前腿肉,羊排,黄白菜,香菇,胡萝卜,青红椒,大葱,生姜,八角,香叶,白胡椒粒,白芷,山奈,黄豆酱,生抽,蚝油,黄冰糖
1、焖羊肉首选是羊前腿肉和羊排,今天我这两种各准备了一斤,都已经提前剁好了,它们都是黄河滩羊的肉,肉质细腻软嫩,腥膻味比较淡。我们把全部羊肉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盘里面,加入没过羊肉的清水,先浸泡半个小时,让羊肉泡出内部的血水,这是去除腥膻味的重要一步。如果您不怕麻烦的话,建议中途换一次清水,去除腥膻味的效果会更佳。
2、半个小时后,我们把羊肉捞起来,接下来开始焯水。准备一大锅清水,羊肉冷水下锅焯,锅中加入一些大葱段,大葱去腥膻的效果要优于小葱,接下来加入几片姜片,再加入料酒。开中火慢慢煮沸,用勺子撇去浮沫,水开后再煮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用漏勺把羊肉捞起来了。
3、捞出了羊肉,我们倒入一个提前装满温水的大盘里面,然后把它们清洗干净。这里特别强调,一定要用温水,刚出锅的羊肉温度还很烫,如果突然泡进冷水里面,羊肉就会因为剧烈的温差变化,从而急剧的收缩导致肉质脱水,吃起来就会口感发柴。
4、现在我们准备黄焖羊肉的配料。准备一颗洗净的黄白菜,把它改刀切成大一点的块。西北的做御卖法是加红薯粉条,而宫廷的做法是加白菜。准备几个干香菇,清洗干净后加入温水泡发开,泡香菇的水一定要保留。准备几个胡萝卜,去皮后改刀切成小块,要比羊肉块略小一点。再准备一点青红椒,最后准备一点大葱段和生姜片。
5、香料方面也非常简单,碗中加入两个八角,几片香叶,一小勺白胡椒粒,两片白芷,两片山奈,爱吃辣的可以加入点干辣椒。加入清水,快速清洗一下,然后倒出来沥水备用。
6、下面调一个黄焖酱,一个碗中加入两勺量的黄豆酱,加入两勺量的生抽,再加入两勺量的蚝油,把它们搅拌均匀即可,他们的比例是一比一比一。
7、起锅烧油,加入一点提前拍碎的黄冰糖,我们炒个糖色,把黄冰糖炒融化,并炒成枣红色,就倒入沥干水分的羊肉,不断的翻炒,接着把香料也倒进来,再把调好的黄焖酱也全部倒进来,倒入全部的生姜片和大葱段,把它们都翻炒均匀,炒出香味,趁热淋入一大勺的料酒,激发出香味。
8、下一神键步就可以加开水了,开水刚好没过羊肉即可,水开后我们把香菇连同香菇水一起倒进镇瞎逗来,香菇如果比较大,就需要提前改一下刀。再次煮沸后,盖上盖子,调成最小火,继续焖煮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9、时间很快就到了,羊肉已经熟了,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用筷子从带皮的地方插进去,可以轻松插透,就说明非常软烂了。我们再把大葱和姜片夹出来,八角和香叶也可以夹出来。
10、既然是黄焖羊肉,砂锅必不可少,把菜焯水后垫在砂锅底部,把羊肉连着汤汁一起倒进大砂锅里面,再倒入全部的胡萝卜,先开大火煮开,水开后转成最小火,继续焖煮二十分钟的时间,把胡萝卜和白菜煮成软烂入味,最后放入全部的青红椒块,略微焖煮一下。关火起锅前加入一点大蒜叶子点缀一下,一道软烂鲜香,好吃入味的黄焖羊肉就完成了。
二、营养价值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羊肉性温,营养丰富,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秋冬季节多吃羊肉,可以增加人体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羊肉的主要价值分为3点,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特别是钙、铁的含量显着地超过了牛肉和猪肉的含量,且胆固醇含量低,是滋补身体的绝好食品。羊肉肉质细嫩,容易被消化,同时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和肠道,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羊肉有补肾壮阳的作用,适合体虚畏寒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