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小吃 » 苏州西山有什么好吃的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苏州西山有什么好吃的

发布时间: 2022-12-31 15:02:39

㈠ 苏州东西山的杨梅,哪个更好,各有什么特色

根据个人喜好会有所不同。

东山杨梅主要为大叶细蒂和小叶细蒂两个品种,统称为“细蒂杨梅”,又称“乌紫杨梅”,其色紫、个大、肉厚、汁多、核小、味甜、刺软,口感上乘。

西山杨梅:主要品种有乌梅种、浪荡子、早红、石家种、绿荫头等15个。其中“乌梅种”是当家品种,该品种果形大,深紫黑色,果肉厚而松,汁多,味甜具有香味,品质佳。

杨梅挑选技巧:

应当挑选果面干燥、颜色鲜红的。青色、青红色的杨梅还未成熟,不应购买;软硬度适中的杨梅,才是最佳选择。肉质太硬,则还没有完全成熟,吃起来酸涩,口感不佳。

首选粒粒凸起的,瘪下去的一般都不新鲜。品种好的杨梅汁多,鲜嫩甘甜,吃完嘴里没有余渣。不好的杨梅比较干涩,入口汁少,吃完还有余渣。新鲜的杨梅闻起来有股香味,如果长期存放或存放不当则可能有一股淡淡的酒味,这说明杨梅已发酵,过了最佳食用期。

㈡ 苏州好吃的美食攻略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提供苏州好吃的美食攻略,希望大家喜欢!

1、碧螺虾仁

以太湖流域活河虾与洞庭东、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浓厚的苏州地方特色。

虾仁主要选用东山一带白壳虾最佳,主要是将活虾挤出虾仁,加上精盐、鸡蛋清、干淀粉制成的浆汁,待熟猪油锅烧至五成热时,将虾仁溜至呈乳白色,漏勺沥去油,再以旺火复炒,此时加预先用5克碧螺春茶叶泡出的茶水及味精,不可多炒,仅颠翻数下即出锅装盘。同时以泡过的茶叶作围饰边,绿白相映,形美味鲜。

2、叫化鸡

叫化鸡是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3、母油鸡

又称熝锅油鸡,是常熟王四酒家的传统名菜。油鸡选用肥壮的“四黄”新母鸡,用玉梁、桂皮、八角、小茴香、山奈、姜黄等配料,精细制作而成,食用时淋上油卤,用酱油蘸食。

4、太湖银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苏州美食不要忘了点心小吃。采之斋的酒酿饼,排队的人不得了。再来就是叶受和的枣泥麻饼,还有豆腐干、粽子唐、素火腿、唐三道等,都值得一试。苏州小巷里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摊子,最常见的就是臭豆腐干和萝卜丝饼、三角包等苏州小吃,可以说是平民的美味。

苏州时令美食

1、青团子

清明节时,吴地民间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的独到之处就是青团子的上色用的是一种叫“青”的.野菜。“青”采回家后,拿去洗净,用盐水烫熟,满屋子便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青草味芳香。青团蒸熟后,比一般未加青的团子显得既香且糯,特别好吃。

2、鸡蛋

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寄寓着人们对于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

所以在清明节吃鸡蛋变成了已婚却还未有孕的妇女,都会吃上几个鸡蛋,以示想要快快生子的寓意。

3、酱汁肉

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肉香甜肥润,烂而不糊,油而不腻。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

4、螺蛳

清明螺即田螺、螺蛳。清明前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

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如用针挑出食,叫“挑青”。把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滚动声响能吓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5、马兰头

又名路边菊、鸡儿肠、红梗菜、螃蜞头等。马兰头有白梗、红梗之分,以红梗为佳。马兰头味汁,性平,微寒。功能养肝血,清肝火,清热解毒。有良好的补血和明目作用。

苏菜的经典菜品

淮安的长鱼席,即黄鳝席,品种达百种之多。扬州的三套鸭、溜子鸡、卤鸡、清炖甲鱼、火煮干丝、糖醋鳜鱼、双皮刀鱼、文思豆腐、清炖狮子头,镇江的水晶肴蹄、清蒸鲥鱼,靖江的肉脯,宜兴的汽锅鸡,

南京的金陵盐水鸭、炖菜核、板鸭、松子肉、凤尾虾、蛋烧卖,苏州的松鼠鳜鱼、三虾豆腐、白汁元鱼、莼菜塘鱼片、胭脂鹅、八宝船鸭、雪花蟹汁、油爆大虾,常熟的叫花子鸡,无锡的镜箱豆腐、樱桃肉、梁溪脆鳝,板浦的荷花铁雀。

徐州的易牙五味鸡、符离集烧鸡、霸王别姬、鸳鸯鸡、葱烧孤雁、乐天鸭子、纪妃伴龙颜、地锅草鸡、古沛郭家烧鸡、徐州三鲤、徐州四孔鲤鱼、龙门鱼、梁王鱼、彭城鱼丸、愈灸鱼、金蟾戏珠、鱼腹藏羊肉、鱼汁羊肉、鼋汁狗肉、东坡回赠肉、新沂捆香蹄、太虚丸子、开阳炒苔菜、众星捧月、冬瓜四灵、西楚贡菜、油炸金蝉、长寿面、烙馍、蝴蝶馓子、小孩酥、蜜三刀、稚羹、啥汤、辣汤、丸子汤、热粥、帝王粥、古邳粥、云母羹、龟打,桂花楂糕、苔干、丰县苹果,沛县冬桃、沛县广电冷面,两来风辣汤,睢宁香肠,邳州银杏等。

㈢ 苏州西山的土特产

西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不仅人文好,土特产也特丰富。西山溢香茶果农庄:集西山果品之汇,种植品种繁多,有碧螺春茶叶、甜杏、红李、枇杷、杨梅、蜜桃、石榴、甜枣、葡萄、翠冠梨、蜜桔、还有土鸡场、生态蔬菜园等等。农庄还配套提供水上木屋:餐饮、客房、采摘、垂钓、娱乐、旅游、果树认养等服务。让顾客能足不出户一切乐在园中!
西山还有枇杷蜜、白果、板栗、柿子、太湖三白、太湖珍珠、太湖石、太湖莼菜、太湖螃蟹等等,数之不尽,尝之不完。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着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 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枇杷,属多年生蔷薇科常绿乔木,是江南早熟水果之一,与杨梅、樱桃并称为“初夏水果三姐妹”,又因其具有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而誉为“百果中的奇珍”。
西山主要种植青种枇杷,它果肉较厚、口感馨香爽口、细嫩、酸甜适度、入口而化、爽口不腻 。此外,青种枇杷会比白沙枇杷的上市时间稍晚些。而即使在同一个地方,面阴与向阳的枇杷也会有所不同:向阳的枇杷日照时间长,成熟早,比较甜;面阴的枇杷相对成熟晚,含糖量较低。
枇杷满树皆宝。果实甜美解渴,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和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花、叶、果仁都可入药,“枇杷膏”、“枇杷露”、“枇杷糖浆”等传统的中成药,有清肺、止咳、润喉、解渴、生津、健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能。枇杷肉加工后可制成果酱、果酒、罐头等食品和饮料。 杨梅 ,又名龙睛、朱红,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是常绿木本,初春开花结实,夏至前后成熟,西山有谚语曰:“夏至杨梅满山红”。相传,西山杨梅原为野生,明代开始人工栽培,《姑苏志》称杨梅为“吴中佳品”,“味道不减闽之荔枝”。
西山杨梅,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梅绿荫头、荔枝头、大核头、早红等10多个品种,其果色有红、紫、白3种,其中以乌紫色的大叶细蒂乌梅为着名,有果形大、色紫圆润、肉厚、核小、汁多、甘美可口、甜中略带酸味的特点,是初夏时节水果中的佳品。宋人方岳《咏杨梅》诗曰:“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极言杨梅甜中带酸而深受人们青睐之妙。
杨梅口味独特,食后解渴、生津、开胃。杨梅肉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果酸和维生素B、C等营养成分。果肉、核都有药疗作用,可去痰、止呕吐,以烧酒浸泡的酒杨梅则是民间医治腹泻的有效偏方。杨梅还可加工成各式杨梅干、果汁饮料、罐头等食品。鲜杨梅因不易保存,现采现卖,以本地销售为主。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杨梅的采摘上市期,欲尝杨梅美味切莫错过这个时节。
1、挑选杨梅时要多留意颜色,过于黑红的杨梅或盛器有很深的红色水印,应尽量避免选购。
2、应挑选果面干燥、无水迹现象,个大浑圆,果实饱满、圆刺、核小,汁多、味甜者为好。如肉质酥软者为过熟。肉质过硬者为过生,吃起来酸涩,口感不佳。 银杏为我国特产,至今仍保持着约一亿年前的古老风貌,有“植物中的活化石”之称。其果色银白,外形如杏子,故称银杏;去其果皮后,果核呈玉白而光洁,故俗称白果。银杏雌雄异株,叶入秋黄绿,落叶时间,雄树多较雌树迟;雌树常比雄树肥矮多枝。大多栽植于房前屋后的平缓地带,树干粗大,虬枝凌空,最称佳树,亦为优良的观赏树种。
银杏原系野生,洞庭山人工栽培始于唐代,大量发展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发展最快的是近十年。生长缓慢,一般须十年后才嫁接,30—40年后才大量结果,祖父植树到孙子一辈才得利,故银杏又称为“公孙树”。寿命极长,可达千年,百年老树则随处可见。春开暗花,花期较短,仅半月左右;靠风力传粉,以往因雄树多被砍伐,至使产量下降,后来普遍实行人工授粉(雄花入水喷雾),产量得到保证。中秋前后采收,果皮有毒,须闷堆几天后去皮,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须戴橡皮手套进行,以免皮肤中毒溃烂。果核即为成品白果,可炒可煮,去壳而食,但不能多吃,数颗即止,否则中毒,轻者胀满,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本草纲目》载:“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多食令人胪胀。”家居常以少量作八宝粥、八宝饭及炒菜的辅料,成为制高级滋补品和化妆品的原料之一,身价百倍,经济价值极高(每担二千元左右),主要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果仁(食用部分)肉质碧绿糯软,营养价值极高;果皮、叶均可入药;树干材质致密,是制高级家具、雕刻、木模、匾额的良好材料。 西山对于柑桔栽培历史极悠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每年都亲自挑选西山的“洞庭红”桔子进贡。宋代,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中,记有西山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范成大的《吴郡志》中载西山有绿桔、平桔、蜜桔、塘南桔、脱花桔、福桔、早红桔等十余个柑桔品种。明代,西山“洞庭红”桔子已远销到南洋,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有“桔非洞庭不香”的评述。
西山柑桔主要品种有:早红、朱桔、了红、福桔、橙子、香圆、黄皮桔、西山大桔、温柑、天台蜜橘、金桔等等。 太湖三白就是太湖白鱼、银鱼、白虾。
太湖银鱼为太湖名贵特产,其色泽似银,细嫩透明,肉质细腻,无鳞、无骨、无肠、无腥味,且营养丰富,可烹制各种佳肴。太湖银鱼年产量1000至1500吨左右,为春、秋两季捕捞,在国内外市场均十分畅销,自六十年代起就出口美国、西欧、东南亚、日本、港台等国家和地区。
太湖白鱼学名“太湖翘觜红鲌”,肉质洁白、细嫩,味鲜而闻名,与松江鲈鱼、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可见白鱼在隋代已成为贡品。白鱼营养丰富,红烧、清蒸均可,尤其以腌过后清蒸更佳,用白鱼制鱼圆作汤,鲜嫩妙不可言。
太湖白虾通体透明,又称水晶虾,壳薄肉嫩,适宜做“醉虾”,上桌时鲜活蹦跳,鲜嫩异常,为当地传流名菜。白虾晒干后去皮,即为名贵的太湖虾米,俗称“湖开”,具托痘疮、下乳汁、壮肠道,托里解毒,强肾补精等功能。 珍珠,又称“真珠”,太湖水域出产的又称“吴珠”,晶莹闪亮,光彩照人,自古与玛瑙、翡翠等宝石齐名,向有“黄金有价珠无价’’之说。野生的太湖珍珠,历史悠久,因产量稀少,尤显珍贵。人工河蚌育珠,始自1965年,3年后推广,改革开放后进人全盛时期,产量呈几何数增长。
珍珠用途广泛,可加工成各种饰品和工艺品,有耳环、戒指、项连、手镯、表带、别针、发夹、领带以及珍珠屏风、珍珠宝塔、二龙抢珠、珍珠仙鹤等;珍珠粉末,是护肤、养颜等天然化妆品的重要原料;珍珠入药,有安神定惊、清热益阴、平肝潜阳、明日解毒、生肌收口、止咳化痰等功能,并有调节人体血液酸碱度、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六神丸、行军散、珠黄散、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中,都有珍珠的成分。
太湖珍珠,自1972年起大量出口,行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其数量多、质量好,享有“太湖珍珠,世界第一”的美名。 莼菜,别名水菜、水葵。是多年生宿根性湖泊草本植物。地下茎白色,匍匐延伸于水底淤泥中,主茎和分枝随水弯曲,四月,形似莲叶彻的莼菜叶渐渐舒张开来浮摊水面,正面绿色,背面暗红并附有透明的胶粘物。每年清明至霜降间皆可采摘嫩叶以供食用。立夏以前的称春莼菜,立夏以后的称秋莼菜。以莼菜为羹,香脆滑嫩,清沁齿颊。莼菜原为野生,在东山南河滨、西山消夏湾都有。到明末清初才开始培植。莼菜营养价值很高,有补血、润肺、健胃、止泻的功能。可煮、可炒,尤以与鱼或肉做汤,鲜嫩可口,味粘甘甜,色、香、味俱佳,誉为江南名菜。初夏,洞庭东山周围近万亩湖面上,覆盖着一片绿油油的莼菜,美丽动人,年产数十万斤。

㈣ 苏州有什么好吃的特色菜

苏州最出名的菜:
1、雪花蟹斗

这个菜我感觉应该放在第一的,因为靠近阳澄湖大闸蟹的出产地,这个食材以及做法,都应该是最好的吧,个人是这么认为。 雪花蟹斗是在"芙蓉蟹"的基础上创造的一款名菜。不知情的人,粗粗一眼之下,只见雪白发蛋,殊不知其下的蟹斗才是这道菜最精妙的部分。苏州厨师擅长出蟹粉,将蟹肉和蟹黄合炒成蟹粉,以蟹壳作为容器,再以火腿等配料点缀,精巧鲜艳。
2、酱方

比较喜欢这道菜,就把他放这个吧,因为确实好这口,不吃就馋啊。
一款传统的经典酱方足有一千克,选用太湖地区家猪的五花肉,腌24小时后,放卤汁里烧3个小时,皮Q肉紧,味道浓郁,除了猪肉的选择,入味的酱油也颇有讲究,一定要用黄豆酱油入味的"酱方",才能呈现深褐色的光亮色泽。

3、苏州卤鸭

又是一道以鸭为主料的传世冷菜,色泽酱红,皮肥不腻,肉质鲜嫩,香酥入味。尤其苏帮菜招牌的松鹤楼,早在60多年前,就有书记载:"每至夏令,松鹤楼有卤鸭出……寻常菜馆多以鹅代鸭。松鹤楼则曾有宣言,谓苟能证明其一骽之肉为鹅而非鸭者,任客责如何,立应如何。"松鹤楼至今仍保持着严谨的选料作风,挑选上好的白鸭,令食者尽享这道菜肴的精华所在。

4、碧螺虾仁

茶叶入馔,自古有之。恰逢苏州西山特产碧螺春,碧螺虾仁用心碧螺春的清香茶汁做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充分体现了江南美食的"食不厌精"。河虾的鲜与茶的香互相缠绕,别具韵味。

5、西瓜鸡

这道曾在苏州当地持续风靡四五十年的名菜,因着只能在夏天吃,且必须当天烹煮当天吃,不能贮存又无法携带,因此知道的人还真不那么多。西瓜与母鸡共蒸,瓜的清香渗入鸡肉,鸡肉又能保持原有的鲜嫩,考究点的店家还会在西瓜皮上雕图刻画,极富美味与观赏性。

6、鲃肺汤

"鲃肺汤"用斑鱼的鱼肝、鱼肉和鱼皮入汤,原名"斑肝汤"。"鲃肺"指的则是斑鱼肝,原来有位国家领导人是陕西人,把"斑肝"听成了"鲃肺",则改名叫了"鲃肺汤"。斑鱼是太湖特种水产,在桂花开时形成鱼汛,花谢则去无踪影,民间早有"秋天享福吃斑肝"的谚语。现在斑鱼大多是人工养殖,故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石家饭店严格按照古谱"剥皮去移,分肝、肉两种"烹饪,是唯一有技艺的"活化石"名菜。

7、松鼠鳜鱼

正宗的"苏州鳜鱼"用的是新鲜太湖野生鳜鱼。早在唐代张志和的《渔父之歌》里就描述过鳜鱼应市的景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肺。"清干隆六次下木渎都品尝这道菜,鳜鱼改刀后洗净油炸,用新鲜番茄汁入味上色(一说如夕阳下攀爬的松鼠,色彩呼应),入口先是咸鲜味浓郁,转而酸甜,是苏州菜的典型代表。

8、响油鳝糊

苏州水旺,早年在水田里随处都有黄鳝。响油鳝糊看似是家常菜,其实大有讲究。水烧开后,把活鳝下锅烫,烫到鳝鱼嘴巴微开,捞出来用骨头刀剔出鳝骨,切成2寸长的鳝段后下油锅煸炒,加上料后要煮3分钟,最关键的是最后上桌时浇滚烫热油,要听得到响声才算合格。

9、母油船鸭

苏州船宴素享盛名,这母游船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整只鸭子走油后,放入香菇、冬笋、猪肉丝等辅料,浇入苏州着名的母油(选优质酱油从三伏晒制到秋天后,挑其中最好的一层"母油"),在砂锅中煨制而成,原汁原味,香飘十里。菜的色面更是好看,酱红的鸭子,雪白的冬笋,粉红的猪肉,乌黑的香菇,碧绿的青菜。

10、黄焖河鳗

黄焖河鳗最早就是松鹤楼的名菜,有书面记载称"以城中松鹤楼最腴美"。它加的河鳗原料选用太湖鳗鱼,焖至后色酱红、皮肥糯、肉洁白,与黄焖着甲,黄焖栗子鸡并称"三黄焖"。一般是大锅烹制,小锅分次复烧后上席,味更浓后。

㈤ 苏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苏州的老字号美食名店不在少数,名气最大的当属松鹤楼和得月楼,名声大性价比自然会打些折扣,但仍少不了络绎不绝的尝鲜人,当然,苏州的面食、生煎和地道苏式风味的菜肴要一一尝遍才不枉来一次苏州。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希望大家喜欢。

工具/原料

现金、卡

方法/步骤

生煎

在苏州这种馒底金黄、硬香带酥、馒身白色、松软可爱、一咬汤卤满口的.民间食品,也有吃了还想吃的时候。

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以桂鱼(又称鳜鱼、石桂鱼)加工制成,活杀后去脊骨,在鱼肉上剞成菱形状刀纹,深至及皮,蘸干淀粉后,经熟猪油二次炸制,呈浑身金黄,肉粒翻开如 毛,头昂口张,鱼尾微翘,形如松鼠,趁热将卤汁淋桂鱼身时,会发出哧哧之声,犹如松鼠欢叫。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堪称苏帮名菜中主角之一。

碧螺虾仁

碧螺虾仁以太湖流域活河虾与洞庭东、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浓厚的苏州地方特色。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

樱桃肉

此菜色如红枣,皮烂肉酥,入口而化,咸中带有甜酸。

朱鸿兴面

朱鸿兴的焖肉面令我不觉发出“此面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的感慨,超级好吃。

㈥ 苏州西山有什么好玩,好吃的

苏州西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积79.8平方公里,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宛如长虹卧波把她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连在一起,如今,西山镇相继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这颗“太湖明珠”愈发显得熠熠生辉。缥缈峰海拔336.6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登巅俯视太湖,沐日浴月,烟雾无际,美不胜收。西山因太湖而妩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丰富多彩。这里山峦起伏,奇石嶙峋,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带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胜。苏州西山以“太湖山水、古昊文化、人文自然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休闲娱乐观光”为特色,以发展度假、旅游、酒店、生态观光休闲、康复、水上和山地运动等为主要内容,逐步建设成为华东地区设施、环境、服务最为完善的度假休闲胜地、人居天堂、健康乐园。主要景点有石公山,太湖大桥,林屋洞,罗汉寺,太湖梅园等。石公山 石公山位于西山岛的东南端,三面环水,一面背倚丛岭,满山翠柏浓郁,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山村水映,美景天成。因昔日在山下傍水处有两块奇石,形如一对老翁和老妪,称为石公、石婆,故而名为石公山。论山高,石公山微不足道,只有49.8米,仅算是一座矮山;论山势,石公山也不足挂齿,谈不上险峻雄伟,然而它却以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景致,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的游客。 石公山在历史上即为着名的游览胜地,自春秋以来,游人云集,名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唐代的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宋代的李弥大、范成大,明代的高启、王鳌、唐寅,清代的俞樾,近代的李根源,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李、朱等人,均曾来此访古寻幽,饱览湖光山色,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和摩崖石刻,为石公山增色添辉。明朝万历进士袁宏道云:“西洞庭之山,高为缥缈,怪为石公,丹梯翠屏,此石之胜地。”清朝文人沈盼曰:“太湖七十二峰,名者八九。包山之胜数十,石公最着。”在山门入口处,有一块条匾,上书“石公胜迹”四字,由原中共华东局书记宋日昌先生手书,这是对我们石公美景的真实写照和形象概括。林屋洞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

㈦ 苏州十大必吃美食

苏州十大必吃美食

去一个地方旅游少不了品尝当地的美食,众所周知,苏州有很多特色的美食,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苏州十大必吃美食,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1、莼菜汤:

莼菜汤太湖莼菜素与鲈鱼齐名,《晋书》中曾有这增的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在北方做官,时间一长因想起了昔日莼羹鲈鱼,竟然弃官回了江南故乡。“莼鲈之思”也成了思乡恋家的典故。明末清初,太湖沿岸的居民已经会人工培植莼菜,每年自清明至霜降均收获。目前在冬春季节,则有瓶装莼菜应市。吴县花果食品厂的瓶装莼菜,还获外贸名优产品称号。莼菜,嫩滑、鲜美,又有补血、清热、润肺、利尿、解毒等等功效。为苏式菜肴中的着名汤菜,加不同辅料即可成为不同名汤,如前面介绍的“莼菜塘片”外,还有莼菜汤等。

2、鲃肺汤:

木渎石家饭店的十大名菜之一,也是苏州传统名菜。鲃肺汤,原称斑肝汤。鲃鱼,太湖水域特产,状似河豚,背部青灰色且有斑点,因虎又秀“斑鱼”;受惊后腹部会鼓起如球,俗称“泡泡鱼”。鲃鱼至多第10厘米左右,但头大,剥去外皮,鱼肉细嫩鲜美,尤其取肝做汤,素属佳肴。鲃肺汤以斑鱼肝、火腿丝、青菜心等精烹而成,斑肝金黄,菜心碧绿,相映成趣。斑肝肥嫩,入口而化;热汤鲜美,胜过鸡汤。此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肺汤的来历还与于右任先生有不解之缘,1929年他同友人在木渎石家饭店用餐,对斑肝汤大加赞赏,即席赋诗中有“多谢闻名遐尔”。李根源先生还特意为石家饭店题写了“鲃肺汤馆”四字。鲃鱼季节性很强,每年8至10月上市,且必须活鱼取肝,因而此菜只在吴中有。苏州且有“秋时享福吃斑肝”古谚。

3、碧螺虾仁:

碧螺虾仁以太湖流域活河虾与洞庭东、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浓厚的苏州地方特色。虾仁,以东山一带白壳虾为佳,活虾挤出虾仁,加上精盐、鸡蛋清、干淀粉制成的浆汁,待熟猪油锅烧至五成热时,将虾仁溜至呈乳白色,漏勺沥去油,再以旺火复炒,此时加预先用5克碧螺春茶叶泡出的茶水及味精,不可多炒,仅颠翻数下即出锅装盘。同时以泡过的茶叶作围饰边,绿白相映,形美味鲜。

4、阳澄湖大闸蟹:

据说,背壳上的明显的笑脸,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标志之一。阳澄湖蟹的青背上象涂上一层明油,粗看,近似灰色;细看,灰中带青,青而发亮,由于这种色彩大方洁净,惹人喜爱,又被人称作“蟹壳青”。和其他螃蟹相比,阳澄湖大闸蟹显得神气多了,简直象个威风凛凛、光彩照人的“铁甲将军”。阳澄湖的蟹形态有四大特征,当地人不用辨,一眼便识得: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就在离开阳澄湖数公里的雉城湖,湖蟹产量亦多,但受海潮影响,肚不白,毛微黑,肉质远不如阳澄湖蟹好吃。同一境域的湖蟹,尚且不能相比,其它地区的螃蟹,更是大为逊色了。

5、响油鳝糊:

指烹调后的鳝糊端上餐桌,热油尚在盘中“辟叭”作响,素称特色名菜。江南水乡,黄鳝遍及河道水滩甚至田间沟边。苏州菜肴中以黄鳝为原料的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有刺毛鳝筒、生炒鳝片、爆鳝丝等等,响油鳝糊有名就在“响油”上。取活的鳝经沸水烫泡后,划出鳝丝,将炒锅内熟猪油烧至七成热,投入葱花煸得,然后放入鳝丝炒透,加绍酒略焖后,加入高汤烧2分钟左右,放精盐、酱油、食糖,盖锅烧10分钟后收稠用湿淀粉稀勾芡,出锅装盘时在鳝糊中拨出一条凹槽,放入葱花,并将姜丝、蒜泥、火腿未制成三角形饰边。同时在另一锅内将一勺麻油加温,待八成热时,迅速舀出浇水鳝糊凹槽,立即端上餐桌,扑上胡椒粉。此菜厨师与服务员要配合默契,否则,油温一降就听不见响声了,会使客人扫兴。苏州民谚有:“小暑黄鳝赛人参”。六、七月间的黄鳝,倍受美食青睐。

6、桂花鸡头米:

桂花鸡头米头是苏州的传统甜点,鸡头米,与鸡无关,只是一种水生在苏州葑门南塘的稀有特产,也称为芡实。鸡头米,也算与鸡有关。由于芡实果实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鸡喙,所以大家就给了它“鸡头米”这个亲切也贴切的俗名。其果肉色呈玉白,颗粒如珠,甜润软糯,即称鸡头肉,是由农妇手工从果壳中剥出来的。由于费人工,鸡头米本身又是可与银耳相媲美的滋补品,所以价格相对较贵。桂花鸡头肉,用鸡头肉、桂花糖、绵白糖为主辅原料,制成后香甜可口,是当地老百姓十分喜爱的甜品。以前,鸡头米都在时令的秋季上市时才吃的到,现在,在一些南货店也可以买到一些晒干的鸡头米,以方便游客旅途携带。

7、常熟叫花鸡:

常熟叫化鸡,又称煨鸡,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吴地名菜,蜚声海内外。相传明末钱牧斋携柳如是隐居虞山,一日散步山道,闻得异香,见一乞丐正在用松枝烤鸡,鸡身涂满泥巴,烤熟后剥掉泥巴,鸡毛一起随泥带掉,鸡肉经火烤香气扑鼻,丐人一无炊具二无佐料,以此带毛鸡涂泥烧烤竟然如此之妙。钱回家后,即命家厨如法炮制,不过鸡肚中加入了佐料,柳如是品尝后叹道:“宁食终身虞山鸡,不吃一日松江鱼。”后来,常熟着名的山景菜馆,精研创制了这道名菜,因乡绅们认为“叫化鸡”有失大雅,改称煨鸡,但人们习惯称叫化鸡。叫化鸡选用当地着名的鹿苑鸡(即四黄鸡),宰杀后去毛洗净,腋下开口,去内脏洗清,鸡膛内加干贝、香菇、虾米、火腿片等辅料,以及葱、姜、酒、糖等调料,用荷叶捆扎外裹黄呢,放烤炉中煨烤。食时敲开泥壳,装上盘,淋上芝麻油,随带芝麻甜酱、葱白段蘸食。煨鸡皮色有光泽,异香扑鼻,鸡肉酥烂,味透而嫩,原汁原味,上筷骨肉即离,腹藏配料,鲜美异常,具有独特风味。叫化鸡不仅是常熟名产,还被江苏省列为名特产品。

8、樱桃肉:

苏式菜肴讲究“四季有别,按令上市”,以猪肉为原料的菜肴也是如此,冬令是美味酱方,春季则推“樱桃肉”。将五花肋条猪肉洗净,入锅加清水旺火烧煮,至肉皮发软取出,然后用刀在皮上剞十字花纹,刀痕深至第一层瘦肉。然后在锅中垫竹算,肉皮朝下置其上,加猪肉汤、葱结、姜片、精盐、绍酒及红曲水,盖锅中为烧30分钟,加冰糖用小火焖至酥烂,再加冰糖用中火收稠,取出肉抽去肋骨,拣去葱姜,皮朝下扣入盖碗中浇卤汁,碗加盖入笼蒸5分钟,取出后倒入盘中。同时,用菜油煸炒豌豆苗,将绿油油的豌豆苗围在盘边,一盘犹如刚从树上摘下的“樱桃”鲜艳夺目。此菜色如红枣,皮烂肉酥,入口而化,咸中带有甜酸。

9、生煎:

在吴地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苏州这种馒底金黄、硬香带酥、馒身白色、松软可爱、一咬汤卤满口的民间食品,也有吃了还想吃的时候......”——这是在哑巴生煎临顿路分店的.店堂里的媒体介绍,可见生煎对于苏州人是一种口福。 说到苏州的生煎馒头,论名气和口味当数哑巴生煎。之所以称其为哑巴生煎,是因为老板是位老实厚道的聋哑老人,由于做的生煎好吃,食客渐渐地淡忘了他的名字,而直呼其为哑巴生煎。哑巴生煎既是苏州市区远近闻名的小吃名点,也是苏州餐饮业一块响当当的招牌,60年的经营历史够得上“老字号”了。哑巴生煎老店早年开在阊门皋桥头,“文革”期间迁至东环路苏安新村(工业园区苏安新村24幢对面),现在的哑巴生煎分店很多,其中临顿路(临顿路温家岸12号)的分店人气最旺,三五十人排队等候是常有的事,生意十分红火。

10、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以桂鱼(又称鳜鱼、石桂鱼)加工制成,活杀后去脊骨,在鱼肉上剞成菱形状刀纹,深至及皮,蘸干淀粉后,经熟猪油二次炸制,呈浑身金黄,肉粒翻开如毛,头昂口张,鱼尾微翘,形如松鼠,趁热将卤汁淋桂鱼身时,会发出哧哧之声,犹如松鼠欢叫。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堪称苏帮名菜中主角之一。据传,松鼠桂鱼由松鼠鱼鲤鱼演变而来。当初干隆皇帝下江南,闲逛至松鹤楼,为应酬皇帝硬要吃鱼,厨师急中生智,将供于赵公元帅神案上的鲤鱼,炸烹而成。后来以骨疏刺少、肉质细嫩的桂鱼替代了鲤鱼,松鼠桂鱼成为宴席名菜。苏州名厨又在烹饪上精益求精,光是佐料调料就有河虾仁、熟笋丁、得菇丁、青豌豆、猪肉汤及酒、醋、盐、糖、猪油、麻油、葱段、蒜瓣、干淀粉、湿淀粉…达十五六种之多。松鼠桂鱼,被拍摄《中华三味》的日本友人誉为松鹤楼“首席名菜”,1983年11月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被列为江苏表演菜点之一。唐诗中有“桃花流水鳜鱼肥”,因而品尝松鼠桂鱼最佳时节,当推每年三、四月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