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应采取什么措施
提高课堂管理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1).教师要更新课堂管理观念
课堂不等同于教室,课堂管理也不等同于简单的控制。常被误解为教师是“中心人物”、“控制者”、“主宰者”等等,于是,教师很难忘我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样就很难将认知结构与情感结构的目标进行整合,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厌倦上课。认为自己是“中心人物”的教师,通常是讲起课来滔滔不绝,一讲到底,哪怕学生在下面讲话、打瞌睡、做闲事;认为自己是“控制者”、“主宰者”的教师,对学生当然不会置之不管,他们会采用一切他们认为必要的手段使课堂安静,使学生“全神贯注”,然而这又使得课堂的重心严重位移,因为过分强调了管理,会导致课时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等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秩序与教师的管理理念休戚相关。要搞好课堂管理,教师有待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把学生看作是你的朋友,尊重他们,善待他们,换位思考他们所需要的,所向往的,所期待的,和他们一起商讨学习方法,一起探究学习内容,忘记你所谓的“身份”,真正投入到他们中去。在这样的模式中,没有主宰者和被主宰者,只有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易于获得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2).合理制定规则。学期初规则的制定,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规则的内容以及出现违规行为将会面临的惩罚,如迟到学生只可以从后门进教室等。规则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不迟到、不早退,不在课堂上处理私事,上课前关掉手机等。同时监督学生是否严格遵守,防微杜渐,免得一些不适行为逐渐演变成主要问题。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若前后管理不一致,则可能会使课堂纪律恶化,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3).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与氛围
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明显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拘谨、刻板、冷淡、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则会明显削弱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压抑他们的创造性,进而使上课成为负担,无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赞科夫的教学实验就对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如下的结论:“学生在课堂上高高兴兴地学或者愁眉苦脸地学,效果是不一样的。”这足以说明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只盼下课铃响,有的教师下了课还被学生缠着问个不停,意犹未尽。因此在课堂上创造一种使大家心情愉快,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气氛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还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师的授课心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气氛的不同感受,其注意力、情绪和思维都会有所不同。
①、充分开展情感教育,创设情感环境。(教师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②、运用幽默、机智地创设吸引人的课堂环境。
③、充分给予学生“赏识”。
④、教师用语言应多用陈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
⑤、实现课堂公平,与学生平等相处。
⑥、加强师生互动。
⑦、形成良好的班风。
(4).有效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案例1一位交警在十字路口拦住了一辆闯红灯的汽车。车里的女士称自己是小学教师,赶着去上课,马上就要迟到了。“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谅。”她说,交警听了喜出望外:“太好了!几年来我一直在等,想抓住一个不遵守 ‘纪律’的小学教师,你给我过来!把‘我闯红灯’四个字抄写三百遍。这是我上小学时立下的誓言。”
这个故事对大多数人来说仅是一个笑料,但对那些曾经在惩罚学生的教师来说,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交警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实现小时候的一个誓言,仅仅是为了以牙还牙,发泄心头之恨,可见“抄三百遍”带给他的那种痛苦,那种怨恨有多大,以致心理扭曲,滑稽地报复。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教学关系中的平等首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而不是替代,教师应该学会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课堂上师生的积极行为,才能有课堂上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意义的创建,才能有真正意义上课堂管理。
(5).健康课堂管理
所谓健康课堂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
(6).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其次,学会自我控制与耐心是教师的基本品质。无论课堂上发生什么事,教师脸上始终保持一副平静轻松的表情,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制胜的法宝。最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识及驾控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7).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如:①让学生参与管理,师生一起讨论制订课堂规则的内容以
㈡ 中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做好上课准备
做好上课之前的准备,学习效率加倍。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需要的本子和笔,避免因翻找时跟不上老师讲课进度;提前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带着问题进行听讲;了解和熟悉老师的教法和特点,积极适应老师讲课风格。听,不仅是听老师讲授、也要听同学发言。在听讲时要做到:听老师讲。要带着以下目的去听老师讲:①听老师是怎样分析课文, 怎样讲解有关要领、法则、公式、定律的概括、推导及应用的;②听老师是怎样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的;③听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内容的;④听老师是怎样在新课结束时做总结性发言的。
2.把握课堂黄金时段
前松后紧法。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很难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
3.课后
做好课堂练习及作业。课堂练习及作业是学习中从理论到应用的一种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是巩固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做练习及作业时,要坚持理解消化,立足于懂,不要图快。要仔细审题。
㈢ 如何提高上课效率啊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三个点
①兴奋点。
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金钱,只是失去一点点;如果失去了毅力,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兴趣,那么你失去的就是整个未来。”你看那些着名的专家们,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一番丰功伟绩,就在于他们在某一领域具有了超强的浓厚兴趣;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是这样,正是因为他们对学习各科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兴趣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毋庸讳言,现行教材中有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热爱它?学生们一天天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很辛苦很疲惫,甚至会达到一种忍耐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与思考?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付出极大的努力,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始终使学生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才可以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可能。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时刻注意使学生的人格能得到有效的尊重,使学生的高见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适时的启发,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到有序的教学过程中。
再次,教师还要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看到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中大家是否体会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不仅会使教师精神焕发,而且还会使学生思维活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假如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教师没好气,学生怎么会有良好的情绪呢?没有了良好的学习情绪,又何谈教学效率?现在有一部分教师还是在教学中习惯于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这样的课堂一般情况下是见不到好效果的,更无法奢谈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率。
②知识点。
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有条理地让学生掌握熟练了,学会应用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底码清楚,才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收获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怎样去做呢?
首先要深刻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理解,建立起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的具体知识点。
其次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具体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准确把握本章节、课时的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应用要求,从而确定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中再分析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如何去突破它。
再次要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从考试命题的角度确定出讲课的知识点。当把知识点确定出来后,还需要认真审视试题答案,分析答题思路,引导学生明确答题时的思考方向,从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以上的三个方面主要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准确把握知识点的方法,要想使每一节课都做到知识点明确,并且紧紧围绕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在攻克一个个知识点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学会学习,持之以恒,学习效率就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有了基本保证。
③激发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课堂”这个特指的场所,必须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要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有的老师曾经问过我,学生在课堂上不动脑筋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首先你要分析清楚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一般的来说,学生不动脑筋的原因往往是由我们教师自己造成的。比如你在设计问题时,会不会说'这个很简单的问题谁来回答?’你说学生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他们就自然会想,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因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回答出来了,显不出我的本事,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一定有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出来’在那里等着我,因此还是不回答为妙。还有的教师遇到有两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就会急切地把现成答案说出来,下次再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一定会想,等着吧,一会答案就会从老师的口中说出来,何必去苦苦思索呢?你想,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动脑筋吗?”虽然这些回答也许不是教师需要的,但是我觉得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时时会出现,要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就应该寻找到能够使学生持续不断处于思考状态的激发点。
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激发点。在一些所谓的示范课、公开课或者优质课评比中,总有部分教师担心课堂中出现意外情况无法完成预定任务,所以就有人事先安排好学生发言该说什么或者怎样去说,并且这些都要做好提前布置,结果把示范课上成演示课,优质课上成做秀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提前预设的,答案也是事先安排的,怎么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失去了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又怎么可能深入下去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卡壳”时机,或者分解问题,或者变换角度,激发学生去深入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当一种好的习惯养成之后,就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动力。这种效果在演示课中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并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一节课内,如果教师没有饱满的激情,就很难激发出学生的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学生就会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这种状态怎么会有很高的教学效率呢?所以教师以一种充满激情并富有诗意的语言是学生时时被教师感动着,被自己的精彩回答感动着,那么你还用犯愁教学效率吗?
还有,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热情,这就要去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性。教学艺术性中首先要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当然教学艺术性中还包括教学情境设计的艺术性、教学环节设计的艺术性等多方面内容,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这三个点,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三条线
①训练为主线。
我们知道,再高明的游泳教练如果不把运动员放到水中去游泳,那么训练就不会见到效果。同样再高明的教师如果只靠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课,也不会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树立一种训练意识,要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训练的效果,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都会分为好中差三种情况,并且是呈阶梯状分布的。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发出的信息却是水平状态分布的,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参与,那么教师所发出的信息就不会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这样就会出现过一种结果——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只是昏昏欲睡,这怎么可能实现高效率呢?只有当教师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教师再特别关注一下学习有困难的那一部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所发出的信息才有可能产生共鸣,只有这种共鸣不断产生、不断深化的时候,才有可能顺利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②情感交通线。
这里的“交通”,指的是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其实每位教师都应该清楚,我们的学生一天要在教室里坐上七八个小时,如果是倾听着自己并不愿意听到的枯燥声音,得到的不是热情的鼓励,而是斥责的眼神和语言,这45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该是怎样一种难熬的时光?所以在课堂上建立起来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就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对学生深沉的爱。这种爱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也应该是明媚阳光底下的一缕和煦春风,更应该是来自天际的柔声呼唤,要唤醒一颗颗沉睡的心灵,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塑造着洋溢着爱心的美好心灵!这都需要教师真情付出,只有真情付出才会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有了情感上的沟通,学生的学习才会变成幸福的事情,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会使学生在充分享受成功与愉悦的同时,得到最大程度的收获。
③创新生命线。
依据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所提出的目标,未来人才的标准应该是以下几点: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要有经受挫折而不懈追求的心理品质;要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性格特征;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要有面对竞争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气概;要有善于利用一切资源寻找走向成功的能力。在这些能力中,为什么要把“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放在第一位?这就足以看出未来人才拥有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了。因为只有创新社会才会进步,只有创新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清楚的时刻牢记,那么你的教学很可能就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教书育人的任务就不会很好地完成,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才可以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呢?
首先是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有的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上不了课,离开了教材就教不了书,一切只是照搬书本,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书本知识的传承者,这样永远也不会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只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设计,才会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为创新能力的开发而服务。
其次是要在教材的使用上体现出创新性,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扩大知识领域。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而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不敢越教材雷池一步,甚至到了教材中的错误也照讲不误的“痴迷”程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绝对没有好处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必须要有教材开发能力。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在教学方式的变化上要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钻研探索精神。就目前来讲,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我们做教师的要想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就必须要攻克这一难点,在教学的方法与学生学习的方法上,努力去追求一种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全新途径。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三个面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能力其实质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包含的是多方面的,比如善于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能力、寻求最佳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需要教师去刻意追求,而是要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到,从而把教师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历史课《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一章时,并没有按部就班地从教材的开头讲到结尾,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读一读本节教材内容,看一看谁能够把这些内容用两个字总结出来,如果你能够把本节教学内容用两个字总结出来的时候,说明你就学会了怎样来学习历史课了,并且你还抓住了本节教学的精髓。”教师的这一番既有鼓动性又有方法暗示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学生们开始了认真地读书、勾画、做标记。过了一会,又对学生开始小声地交换意见,教师看时机已经成熟,然后说:“现在有的同学已经感觉到自己解决问题有些难度,想与其他同学交换看法,那么你们就自愿结组,各抒己见谈论一下好吗?”于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出现了。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学生们的意见很快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战”与“和”,教师接着又问:“战,重要的战役有哪几次?是谁与谁战?战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和,是哪一个方面在什么情况下求和?求和的方式和措施又是怎样的?这种'和’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再进一步读书,需要学生们在教材中寻找相关信息,找到相关信息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任务。
②面向全体学生。
在深入学校听课的时候,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对优秀学生表现出的关爱程度远远高于一般学生,其实这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意识。如果教师的眼中只有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存在,势必会产生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的后果,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实在是一种严重的阻碍。解决的办法首先是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想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次就是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创造同等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才可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③面对教学实际。
所谓的教学实际,其实就是指你所任课学校的、班级的具体实际情况。尤其是要注意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本班实际,不能照搬照用,否则多好的经验一旦脱离了自己的实际,也不会见到效果的。比如,现在好多学校都在推广洋思中学经验,其中学案的使用就必须要以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操作,不能只是学一点形式和皮毛。否则就会出现别人的经验学不到,自己的优势却发挥不出来,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率。
4.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三个体
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心目中有没有学生,能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观的体现,而且还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笔者曾经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教师开始讲课后,在黑板上列出了几道训练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而有一个女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答案,这时的老师不是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提升,而是大声地斥责这位学生:“你的嘴怎么就这么贱?你再说就把你的嘴缝上!”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位学生今后还会喜欢这个老师吗?她还会喜欢这个学科吗?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急于想表现自己的学生,这是好现象,我们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因势利导,抓住机会教育他们注意自己思维的深刻性,而不是斥责,更不是棒喝!
既然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成为主体创造条件,就必须要彻底抛弃教师独霸讲台、包办代替式的教学方式,创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分表现自己的情况下积极思维努力钻研,从而实现学生全方位的提高。
体现学生为主体,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是否有效,在课堂上应该追求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但更应该注意活动的有效性,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形式的有效性的标志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做到紧张有序、热烈有度,并且能够在积极有效的活动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我们平时在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追求一种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忽略实际效果,虽然学生有活动,但是缺少系统的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仅使活动流于形式,而且还耽误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局面。
是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从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否具有多样性上来考察。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学生的活动都是为了搜集和整理信息服务的,因此广泛搜集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并且学会搜集的方法应该成为学生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努力扩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让学生在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学生厌学往往是从自己丧失信心开始的,而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往往又是老师一手造成的。比如讽刺挖苦性的语言对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就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当学生作业做错的时候,当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往往会说出一些放弃性的语言、指责性的语言、甚至是攻击谩骂性的语言,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伤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学生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需要教师去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去鼓励他,激励他。当学生失去自信心的时候,用一片真情去开导他,当他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就热情地去赞扬他,使他看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决不能使学生每一天都处在被斥责的状态中,决不能使学生感觉到每一天都是在失败中度过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迎接学习的挑战。
③体会到研究的魅力。
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在不断地研究中体会到研究的魅力。教师要想快速发展,无数事实证明——以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态经常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水平越高,就越解放。教师要彻底解放的唯一途径就是经过不断努力、不断研究探索,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要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找到研究的起点,既可以把自己在审视教学行为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把自己的兴趣、困难、疑惑作为激发研究欲望的契机,经过不懈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促使自己在研究中获得发展。
要想使自己的研究尽快地转化为能力,在研究中还要注意广泛地积累和占有资料,把报刊、杂志和别人的经验都看成是自己的宝贵精神财富。并经过观察、思考和不断的总结,努力使其成为指导提高自己的精神食粮。
当然,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更需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因为信心、勇气、追求都是成为研究者的必备条件,要牢记萧伯纳的话:“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就总有会实现的那一天。
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推陈出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就不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不断地学习就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就要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勤于学习,学会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就要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使自己的教学生涯变为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有收获,还会有无穷的乐趣。
着名作家林青云曾经说过:“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树立一种不懈的追求与奋斗精神,去创造教学上的奇迹——使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学效率最高的课!
㈣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由课程、教学与管理三大因素决定.课程反映学校生活的丰富性,即学生能从学校里得到什么;教学是形成质量的具体过程,主要表现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研究等主要环节的质量和相互衔接上;管理是指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和有序程度.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成长,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生活.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占据学生的时间最长.据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义务教育要上完一万多节课;一名小学生90%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从教学功能上看——不同课堂教学水平带来不同教学效果.从教学效率上看——不同的课堂效率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我们知道,“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研究”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聚焦课堂,在新理念下科学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知识点,体现三维目标,融入品德教育,上好规范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到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强化备课、面向全体,优化上课、突出核心,淡化补课、宽容落后,提高教育教学的执教力.一、更新理念,解放思想上好课,不仅要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新课程核心追求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民族振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深水无声,大爱无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展示人格魅力,处处体现教育不留痕迹的真谛.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启迪、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发展潜力,不同课程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渠道.端正教学思想,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以课改理念为先导,以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发展,而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德智体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基础上的特色发展,而不是被动、完全均一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二、 强化备课 ,面向全体备课时应做到“十二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引入、备设问、备训练、备小结、备板书、备教具、备作业.备课要充分利用现成课件,注重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备课在遵循课标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上下功夫.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带旧,做到温故而知新;分解难点,降低坡度,将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若干个环节、层次,分阶段、有层次地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精选例题、习题和作业.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实际.针对课标、教材、学生实际做“三不讲”分析,既学生已经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也就是学生随便怎么跳都摘不到.学生会的反复讲,学生掌握不了的还要讲,危害也更大,其显性后果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隐性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并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加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重要切入点.自主、合作和探究首先是一种精神.自主就是一种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态度,是一种积极钻研、主动求教的精神,而不是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就是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学会用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同时学会尊重,谦让,这就是合作的灵魂,而不是几个人在一起讨论就是合作;探究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好奇心,什么东西都去琢磨,刨根问底,而不是简单地第一步提问题,第二步提出设想,第三步解决问题,第四步验证.三、优化上课,突出核心教学全过程要坚持“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寻找,结论由学生归纳”新型教学理念.讲课安排要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处理好各层次、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做到分解难点、降低坡度;教学过程要多活动、快反馈,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等,保证学生动手、思考练习的时间和质量;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为主,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减少模仿,增加尝试;教学手段要不断改进,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学具、仪器设备,增加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突出核心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教师要有激情,学生才能有热情,教师要能做到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及时点拨,经常有顿悟,使学生感到新课不新、旧课不旧.对新教师来说能依照课标,按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和过程性错误.这就需要新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懂、接受.对中级教师来说能遵循课标,要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经验积累和教学原创能力.相对于教材与教参中原有的内容来说加一点、改一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级教师来说要求熟悉课标,在课上能兼顾“三位一体”或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要求,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在实施新课改新教材中这是一个令教师不好把握的问题.“三位一体”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但不简单等同于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还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这些是短周期目标,在教学结束时应该可以检查其达到的成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周期目标,需由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变化的,所以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实现一定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对优秀教师课标应用自如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案,激情的课堂上经常有智慧的火花闪光.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学,因学定教——创作教案,因学施教——创作教学.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为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所谓“成功体验”,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创造尽量多的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借助成功体验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学习体验.四、淡化补课,宽容落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智力水平高低,优劣上的区别,而是有各具特色和风格上的差异.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的差异性,每个人才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而存在.也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的差异,才形成了个人心理生活独特性和多样性.也正是由于这差异越来越大,学生学习的分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我们承认这种差异,正是为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教育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冒尖,允许落后”.课堂上除了教师上课的水平,教学环节之间的脱节也是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之一.尤其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巩固,上课与作业、作业与辅导、评价与教学之间的脱节.对一课一练、阶段考试的依赖已经使许多教师放弃了从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小测验、作业等有效反馈教学的通道,有些教师甚至完全不顾学生情况,自说自话地教.一旦发现成绩不好,就集体补课,无的放矢,异化了补课的原有价值.补救教学要有针对性.针对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学好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特殊教学.不能把补救教学当补药随便用,滥用的结果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更可怕的是长期补课加重学生过重负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大批厌学、辍学.目前有少部分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冷漠,我们知道学生厌学情绪远比成绩不好可怕的多. 关注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教师第一次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学是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候.第一次教学不抓紧,期望通过第二、第三次补救教学解决,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要在教师中提倡少补课,上好第一次教学的风气,狠抓第一次教学质量,争取一次就让学生学会. 要改变教学结果监测办法,变量尺子为照镜子,分数管理为达标度管理.分数管理是尺度评价,只能比较进步与否,对鼓干劲有作用.达标度管理属镜面评价,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为补救教学提供信息,让教师知道哪些学生应该补,补什么,怎样补.假如我们都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减少无用功,把力气用在刀口上,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增加补课的针对性.那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智慧的教,学生聪明的学.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五、搞好教研,提高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让教师“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三种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的需要;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展开;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教研可以不断激发教师开展教研的动力.教研是教师幸福之源,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教研可以提供对教育规律性认识,使教师增添工作的胜任感;教研可以提高对改革的适应性,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教研可以提升职业德行,使教师成为更具人格魅力的人.其次,教研可以明确教师教研的价值取向.教师的教育研究要回归本原,到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最初的意义上来;关注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研究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外乎三个方面: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认识教育、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学校、教师发展的成果.第三,教研可以使教师走向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教师的研究是融研究、学习与工作为一体的探索性实践.教师生涯中有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研究、学习和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的、永恒的课题. 研究“教什么”与“学什么”,需要教师通读、精读和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解读;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解读;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测量学解读,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作为科学,在教学上要有一些有规定性的、有一定形式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学方式,研究“怎么教”与“怎么学”,这既是教学科学化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实际需要.学校领导要做好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通过制订各种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制度,规范有效实施课程计划,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流程,控制作业总量、改进作业设计,开展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等等.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㈤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实在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善于使用各种小工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它们虽然“个头”小,但是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却大有可为,是教师的效率助手,实现教学工作减负。
这些小工具有101教育ppt、有道少儿词典、古诗文网、接龙管家、班小二等等,关于这些工具的使用老师们可以看看七点半学院出品的《10款教学管理小程序,老师的效率助手》这节课,里面的知识,相信会让你获益匪浅。
七点半学院可以再101教育PPT的官网中找到哟。
㈥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反思
关注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教育教学的
实际需要。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反而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耽误了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效。
有专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虽然这一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全部的事实,或许还使人觉得有些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教学的现象在各学科中都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以及自身的教学反思,以语文课堂为例,拟从教学策略选择、课堂提问艺术、课堂时间管理、备课的高效性四方面陈述。 一、 选择最佳教学策略 课堂存在的无效教学问题,很大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问题,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由来已久。据陆怡如《积极学习》所述,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
教学方式 记住率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教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0% 学生教别人 95%
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 教学方式 采用率 教师讲授 95% 学生阅读 80%
视听并用 70% 教师演示 65% 学生讨论 45% 学生实践 20% 学生教别人 5%
通过调查发现,53.5%的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为15-25分钟,31.3%的教师讲授25-35分钟,14.1%的教师讲授35-40分钟,还有1%的教师讲授超过40分钟。事实证明,教师们现在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竟然是效率最低的方法,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当然,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但视听并用、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实践
等有效手段是不是可以优先考虑,有条件的可以充分利用条件,没有条件的可以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尊重学习心理学的规律,让教师事半功倍。 二、 改进课堂提问艺术
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太简单,学生可以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少提为妙,既然无需思考,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课堂提问,抛出的问题像一捆集束手榴弹,学生连问题问些什么都记不住、理解不了,更遑论解决问题,于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有的教师刚抛出一个问题,马上让学生回答,中间只隔了一二秒钟,学生无暇思考就被点名回答,可见一点互动的诚意都没有,效果之差,可想而知。有的提问,新课刚开始后未作任何铺垫预热就直奔主题,有的问题则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无人能答,教师只好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不但浪费了教学时间,还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实施新课程后,有的教师以为理念要更新,就要想新花样,却不尊重教材,有的问题问得太空洞,脱离文本,只把文本纯粹作为“用件”、“道具”,浪费了文本资源。比如最近在江苏宜兴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圣陶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有位参赛选手执教《诗经∙静女》,40分钟一节课,课堂上却用了15分钟时间让学生想象男女主人公约会的场景,游离文本,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好。如果能将这些时间紧缩一些,扩展到《诗经》其他类似篇目的比较阅读,效率可能更高、更佳。看到这些问题,避免这些问题,无疑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要重视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
一堂课40-45分钟,宜分为三大段来分配。根据学习心理学“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课堂的导入、学生求知欲的激发、教学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大致了解,这些前期准备非常重要,这一阶段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为佳。对文本的深入挖掘、由生到熟、由苦到甜为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可以设计各种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课堂气氛,在热烈而积极的求知氛围中,让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新体验,这是关键的阶段,估计用时20-25分钟左右为佳。第三阶段为提高、升华、回味阶段,如语文课,就要遁着文本——文学——文化的逐层深入的路径,打开学生视野,得到美的熏陶,获得认知的成长,估计用时10——15分钟为佳。当然,每堂课根据类型不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不同,时间的分配也不尽相同。但是,教师在执教之前必须对45 分钟时间的安排成竹在胸,对时间的管理,就是对课堂高效的直接把握。 四、 提高备课的效率
1、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备课是有效教学重要一环,但因为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有教学常规检查,而这种检查,长年累月,陈陈相因,有的就演变为一种刻板的程序,有的特别看重教师备课的卷面工整、备课的篇幅等所谓可以量化的指标。在这种误导之下,教师就为检查而备课,为备课而备课,到最后,也不知为什么而备课。辛苦书写的教案成了摆设,导致备课、教学两张皮,形式主义,浪费时间。而有效乃至高效的备课,重在实质,重在对文本本身的深入解读与课堂可操作性的研究,要充分预想到整堂课的走向、宽度与深度,备课,无非是把这种设计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作为“图纸”来实施教学而已。详案固然不是应付检查,那么简案更应充分体现实用性,哪怕只是一张卡片,上面也可以记录板书、提问主要环节、时间分配的标注。以下是笔者在参加宁波市第十届语文教坛新秀时上参赛课的简案:
教学中,简案另配以教学
PPT
,可将制作好的
PPT
用讲义形式打印,放在一边,以配合
观察教学环节。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教学流程,确保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
性。
2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备课资源,充分吸收别人备课的
长处,加以合理利用、补充,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要在执教者本人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体
会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班级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有位教师在相关调查问卷时
说得很好,或许能给我们的高效备课带来一些启发:
“资源共享
+
结合本班学习实际
+
自我反思。第一次备课:由于一个年级所教学的知识内
容相同,因此,备课资料也可共享,如精品教案年级统一购买,网上教案资源共享。资料相
对集中后,用打印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课前教师要二次备
课,要详细批注和修改、增补删改,有些甚至可以结合本班情况合并课时或者另外选择重备。
第三次备课:课后应有本课的反思,以及错例分析,还要对课后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分析,以
便及时调整教案和上课策略。”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应该是他的立足点,讲台是不是站得住,站住了能不能
立起来,很关键的一点,要看他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新课改的实施,必然要求减负
增效,于是对教师提出了基本的也是必然的课堂有效性要求。在这样的要求面前,我们每一
位一线教师都要有应对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为献计,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
㈦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亲善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交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三、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好每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每一堂课,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精心备课,做到吃透“两头”。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同时要做好课后教学反思。①备教材要做到:教材中的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教材中的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展开,问题的提出要有序、有效。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板书的设计必须清楚、规范,有提示作用,而不是杂乱无章。作业量设计适中(根据不同年级来确定作业量);②备学生要做到:对学生要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因材施教,分层次提出要求。这两点做好,上起课来,才能做到一环紧扣环,一气呵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最大化发挥40分钟的课堂效率。③做好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思考和提升。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总结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节课做更充分的准备。
㈧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如果一堂课是一场戏,那么课堂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这场戏的一 个角色,并且人人都应争唱主角。这里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参与课堂的各种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争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胆发言和参加课堂讨论。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问题曾在课堂被老师提问过,即使当时答错,但往往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这是因为参 与讨论时的思维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的多,它调动的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的协调工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强烈的刺激。因此,我们要学会做课堂 学习的主人。
(2)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问题听课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授课、综合课。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 些需要弄个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还可以在 课堂上及时提问。自己不会的东西,也常常是大多数同学不会的东西,即代表的同学们的心声,又帮助老师了解了学生情况,抓住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所提的 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老师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大家认为没必要在课堂上再讲一遍了,那也不要紧,还可以在课后再个别老师请教。
(3)要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 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4)要以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听”是主体,“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动了在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5)要有比较地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所出现错误的原因。
(6)注意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回顾一课堂从头至尾的过程。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总结归纳的,都应弄清来龙去脉。
第二,合理评价老师的思路。在理清老师思路的基础上,思索老师用了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
第三,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
第四,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同时要将它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㈨ 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终身谈论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不一样,方法各异,效果也不同。经过几年的实践,对教学略有一些见解。在此一叙,以供商讨。
一、“校内正”是 “提高课堂效率”的前题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
优良的校风学风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立校之本。
优良的校风学风对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作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个人在前进过程中往往需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自身的进取精神,即内部动力;一种是周围的鼓励、支持、或竞争,即外部推力。
优良的校风学风除有激励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凝聚人心,增加社会对学校的美誉度,使全体师生员工在一个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下,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产生志同道合之感,使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满着团结友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和谐而温暖的人际关系,使大家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优良的校风对每个个体而言,可以内化为进取精神,形成内在动力,而风气本身又构成每个个体的心理环境,从外部推动其顽强前进。
在一个校风学风优秀的学校里,极少有学生旷课,不上晚自习的现象产生,即使有人想逃课,但当他环顾宿舍四周发现每个寝室都人去房空,只有他一个人有这个举动时,相信他会在无形而有效的好学风气的引领下背起书包走进教室的。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没有一个好的校风,根本谈不上课堂效率。
二、“选好班主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实践证明,班级工作的优劣往往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密切相关。新世纪只有那些思想进步、业务精通、管理经验丰富,能起到表率作用的优秀教师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记得招骋于南方某学校时,有一条不成文规定:专科教师不适于当班主任,也就是说你所教学科成绩再好,如果其它学科教师成绩都上不去{除个人因素外},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当班主任。因为现代社会错综复杂,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学生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班主任工作则是这些联系的纽带。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善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班主任,除教好本专业知识外,还是协调其他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润滑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班主任的言行左右着学生重视与不重视哪一科,尤其向生物、地理学科在中考中不考,学生一般不怎么重视,班主任再旁敲侧击,学它干啥?不学也行。学生就放弃了,谈何提高课堂效率?
三、“潜心研究教学”是任课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强后盾
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学是一门学问,有一种魂隐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谛的、抓不住它的精随的。因此,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越高,学生就越容易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
“提高课堂效率”不能离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学能力,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 任课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导游”,是学生学习情绪的发动者,是感染学生情感的调适者。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努力增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充分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风气。
一些教师没有对教材的深度进行深刻的挖掘,课堂中没有激昂、抑扬顿挫的语言,也没有生动的讲解;有些教师不注意教学的基本锻炼,说话干干巴巴,语无伦次,板书糊涂,神情呆板。这样一来,教师昏昏,学生昏昏,焉能上好课?
同一节课,不同教师讲解,效果因人而异,课堂45分钟谁都能站完,但这45分钟的效率,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效果始终不错?而有的教师教学成绩一直上不去?这也是教师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
四、“名师指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航标
教师也不是全能的,教师也需要教师,也需要名师指点。名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在大部分教师是闭门造车,谁也做不到课课精彩。有的课讲了两三轮,也讲不透彻,虽然听了许多课,共同探究,研究教材教法,有的课还不尽人意。苦于没有教师指点。
五、“不放过每一个后进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我们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也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上“近墨者黑”的系数要比“过朱者赤”大。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小, 大部分不爱学习,玩游戏的动力远比学习的动力大,稍不留心就要落下许多课。如果教师放弃一个学生,他周边的四、五个人就要受到影响。学生不学习,上课干什么?他是不是要捣乱?他一捣乱,周围的几个学生也会跟着学,一来二去,就会有好几个学生不好好学习了。最后会影响到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又怎样提高所教学科的成绩呢?所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㈩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