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常菜谱 » 泉州西街好吃牛肉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泉州西街好吃牛肉

发布时间: 2023-03-16 20:12:59

⑴ 泉州一日游打卡8家特色小吃,4人狂吃14种人均只花70元

福建的 美食 简直太迷人了。在福建省内,每个地方又有自己浓烈的特色。厦门的海蛎煎、烧仙草、鼓浪屿馅饼。。。福州的福鼎肉片、红鲟饭。。。到了泉州,那就是小吃的天下了。

泉州知名小吃集中在西街、关岳庙清净寺、庄府巷壕沟漧一带。走走看看吃吃喝喝,一天八顿,实现毫无压力。下面就给大家看看,我们一行四人,在泉州一天都吃到了什么特色小吃。

特色:位置好,烧肉粽的酱汁很别致

一早在泉州下了高铁,先打车到东街吃侯阿婆烧肉粽当早餐。选这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位置好,挨着西街和中山中路,吃饱喝足去开元寺顺路;第二是口碑不错,各路朋友的推荐都能看到这家。

环境:

坐落在东街骑楼的一层,店面不大,但装修比较新,桌椅也干净。在进门口的位置点单,刚坐下食物就送上了桌。

口味:

[招牌干贝肉粽],侯阿婆家的招牌粽子,一粒很大颗,干贝、五花肉、海蛎的份量中规中矩。口味上,与厦门吃到的肉粽很不同,这里的沙茶酱中加了花生酱,辣酱味道也不明显。粽子裹得紧实,但吃着吃着米呀料呀就散了一碗,刚好把碗底的酱汁裹挟起来消灭掉。

[肉燕汤], 肉燕又称太平燕子,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打制燕磨备皮,猪肉必选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蕃薯粉,肉粉配比恰到好处;通过精细复杂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虽然与北方的馄饨神似,但是福建的肉燕个头小小的,不当主食而是小吃。

[牛肉羹], 牛肉羹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道传瞎桐毁统特色 美食 ,属于闽菜系。入秋之后,天气转凉,喝一碗牛肉羹是泉州人这个时节补身子的常见之物。经过处理的精牛肉已经没有了粗纤维的口感,反复捶打后吃到的是软软滑滑的Q弹。

地址:东街59号(中国工商银行斜对面)

营业时轮桐间:8:30-21:30

人均消费:12元

特色:品种超多的本地店

环境:位置超级好,走几步就是古城地标钟楼。

店面非常宽大,装修与座位安排是浓浓的本土气息。档口上面大大的照片配字,吊起了十分的胃口。早上吃过候阿婆,晚上过来吃这家。

口味:选择太多了,粽子就有十多种,还有沙茶拌面,肉燕汤等本地特色小吃。价格比候阿婆便宜一点点。

[干贝肉粽],粽子个头很大,料有干贝、五花肉、香菇,干贝比较金贵,个头小一点。酱料依旧是沙茶、花生酱和辣酱,就着油脂丰富的肉粽又罪恶又美味。

[大肠沙茶面],心心念的沙茶面终于吃上了,但比厦门的差一些。沙茶中加了花生酱,有些粘腻。厦门的沙茶面顶料甚至比面多,这里的面量大,酱汁又比较糊,一个人完全吃不下。当然,12元的价格是非常便宜了。

[肉燕汤],肉燕比较大,形状长长方方的,关键是肉的颜色比较可疑,淡粉色,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加的多造成的,味道没有侯阿婆的出色。

柜台还售卖真空包装的粽子,适合当伴手礼。但肉粽一粒又沉又便宜,想想背回家也是辛苦。

地址:东街27-29号(钟楼旁)

营业时间:7:30-21:00

人均消费:12元

特色: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配料全

石花膏是福建闽南一带的特色小吃,别地儿难见。主要因为食材的当地性,以及闽南夏季气候让人喜欢食用。石花膏乍一听以为是石膏,完全是两种东西。 石花草是海水里的一种植物,采出来再熬制,就成了半透明状的石花膏。

吃的时候,用刨刀刮下来一条条的,浇上蜜水,撒上各种顶料,就成了闽南夏季大家喜欢的街头甜品四果汤。功效和东南沿海的烧仙草一样,解暑降温。石花膏外观类似果冻,但在口感方面则脆而嫩。

环境:

这家店小小的,藏在人民政府旁边。仅有几张桌子,客人的流动却特别快。因为是街头小吃,大家渴了热了进来吃一杯就走,也不会特地坐很久。

柜台里的配料眼花缭乱, 薏米,绿豆,红豆,莲子,白木耳,各种水果,如菠萝、芒果、西瓜等,有的还有蜜饯,仙草,芋圆,布丁,圆子,我的天哪,瞬间选择障碍。

口味:

清清凉凉的水,石花膏是qq的果冻口感,一份可以选四种顶料,甜甜的绿豆红豆,酸甜的芒果,糯糯的芋圆是我的大爱。物美价廉,7元一碗,如果在北京,夏天有这么幸福就好了。

地址:庄府巷人民政府南行50米

营业时间:12:00-22:00

人均消费:7元

特色:地道福建小吃,一锅可以当正餐

姜母鸭是起源于泉州的福建小吃。东南沿海本就喜吃禽类,除了尊崇原味的吃法,泉州这种入了姜味和酱油的做法很博北方吃客的喜爱。

环境:

这家在泉州有很多分店,涂门街总店位于关帝庙清净寺旁边,玩累了正好过来吃饭。环境就是普通的餐厅,但是吃鸭子比较费时,店里还算宽敞,据说旺季也会经常等位。

口味:

前面的排挡可以看到若干排炉灶,每个灶眼架了一个砂锅,里面是一份姜母鸭。鸭子煲得慢,所以时候不赶巧,可能就要等等。

打开砂锅,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姜味,甜鲜的酱油十分诱人。有了这两味,鸭子本身的臭味就消除了不少。除了姜母鸭,店里的鸭胗更像小吃。大大的一颗,超级瓷实,口感Q弹,味道特别好。6元一个,路过就买几个带走,热着吃凉着吃都很好味道。

地址:涂门街总店

营业时间:9:30-21:00

人均消费:20-40元

特色:开元寺边上的面线糊,顺路来一碗

环境:东街过了钟楼,就是西街,因为临近开元寺,所以铺面、商业、游人都很多,那叫一个热闹。骑楼下的小铺面,是典型的沿海小吃店。最里面是厨房,半开放式,面线糊的浇头码放整齐垒在玻璃窗后面,一目了然。

老板坐在柜台前,点菜的时候还跟你聊上几句。挨着门口是几张可以坐四人的长条桌,简单且一目了然。

口味:

让我一下子爱上面线糊的机缘,是几年前在台北西门町的阿宗面线。和一众朋友,一人端着一碗肥肠面线,蹲在西门町热闹的街头,稀溜溜喝着烫口的面线糊,记忆中的味道甚是惊艳。

这之后,每到福建,都会各处寻找面线糊的踪迹,吃上几碗才罢休。台湾面线始于一衣带水的福建泉州,泉州面线至今有八百多年 历史 。正宗的面线为纯手工拉成,面身细如发丝,煮熟后成透明状,入口绵软。身体虚弱或者牙口不好,喝一碗面线糊可以快速补充营养和热量。

曾氏老记家的面线糊比较典型,泉州的面线汤比较稀,浇头有数十种选择,主要是猪下水、猪内脏或小海鲜。

强烈建议点一份油条,应该是炸过2遍,所以特别酥脆,配烫口的面线糊很赞。

地址:西街17号

营业时间:6:00-23:00

人均消费:10-15元

特色:闽南小吃-炸醋肉、炸紫菜

这家连招牌都没有的街头摊子,据说已经有十几年的 历史 了。每天下午到晚上出摊,就卖炸醋肉和炸紫菜。不少当地人骑个电动车,摊子旁边一刹车,买几块钱的醋肉拿回家,晚上就多加一个肉菜。

醋肉的做法和原理有点像北方的糖醋里脊,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第一,泉州的炸醋肉用猪瘦肉,不局限里脊;第二,泉州炸醋肉就是不需要勾芡,醋酸香和一丝丝甜是融在了外边这层面糊中。

这种非常本地的特色小吃摊子,价格非常实在,几块钱就一兜子,刚炸出来是最好吃的。我们站在街头嘘着热气吃了好几块。摊子老板又送了我们两块炸紫菜尝尝。用地瓜粉和紫菜一起炸出来的,也是很香的食物。热量高,走累了吃几口瞬间回血。吃不完的放凉了,晚上接着吃味道竟然也是不错。

地址:胭脂巷3号毛仔牛羊狗鹅火锅城斜对面(深沪海鲜餐馆旁)

营业时间:16:00-20:00

人均消费:5元

特色:西街上值得吃的特色小吃

西街上的小吃店一个挨一个,被前来 旅游 的朋友们带火了,不少店已经成了网红。

走了一圈没有什么吸引我的,唯独看迷了吴式阿姨行云流水般制作麻糍的过程。

麻糍说简单是糯米制品,但其实原料还挺多的,有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闽南地区喜吃麻糍,当地的糯米米粒粗而短,粘性介于糯米和梗米之间,糯米粉十分适合制作米粿或者麻糍。

现场阿姨娴熟地制作着麻糍。已经整理成型的麻糍团压扁,加入酥脆的炸扁食皮,少许芝麻糖、花生碎,包好后扔到花生粉里滚上几滚,热腾腾的麻糍就做好了。2元一个,咬一口软软糯糯,里面又酥酥脆脆,口味甜咸。真的很有特色。

地址:西街119号

营业时间:8:30-21:00

人均消费:2元/个

特色:美味的甘草水果,潮汕特色

从潮州之旅,就爱上了甘草水果。 乍一听甘草,一般都觉得是一味中药,在潮汕,甘草是一种特色的小吃。这次在泉州路过,毫不犹豫赶紧买。

橱窗正对街面,沐浴过甘草水的水果佳丽们,娇嫩欲滴地躺在果盘里,等着被翻牌,这场景看到就条件反射地吞口水。。我们选了水果一股脑装在盆子里,然后称重,价格比预想的要贵。

我们选了芒果、草莓、青芒果、杨桃、莲雾、芭乐,打包的时候有三种蘸粉分开小盒子装好,陈皮粉、南姜粉、梅子粉。带到茶室,配茶真好。

地址:涂门街92-94号

营业时间:10:00-22:00

人均消费:10元

⑵ 推荐泉州在哪里有哪些好吃的东西。

饮食攻略——泉州打锡街,肯得鸡对面的政府进去,环境OK ,点菜先进,吃的更了不得,我是喜欢,不知你可否爱啊~~

⑶ 泉州市好吃的有哪些

烧烤

1>中山路人民影剧院附近(酱料十足、多刷点花生酱更棒)

2>文化宫溜冰场旁边那条路直走一间小食杂店店口(酱料十足、多刷点花生酱更棒)

3>西教堂直走升文小学对面

4>湖心第十中学门口向右走50米处(好像是叫"SK烧烤")推荐"多蜂蜜+花生酱"

5>东门头”北国”烧烤(东街城基路口)

田螺: 1>文化宫溜冰场数起过去第一个摊位

2>西街菜市旁一间小小的店面,摊位名叫”芬啊螺仔”

3>西门斜坡下来第一间,店名”炒螺王”推荐"麦螺"

扁食: 1>西教堂直走升文小学门口(一大碗才1块,超便宜,多放醋超好吃的)

2>东街米兰春天婚纱斜对面公交店后,店名:扁食肉燕草包饭

肉粽: 1>店名:候阿婆肉粽(分店:东街、六灌路)推荐"肉棕+肉燕"

面线糊:1>店名:西街面线糊(分店:福新花园城斜对面、六灌路、南俊巷法院对面)

2>店名:水门巷国啊面线糊(分店:田安路丰盛假日城堡内、中山南路水门巷内、美食街内)

牛餐: 1>龙宫菜市另一边,店名:阿秋牛排店,其中一家分店在“湖心胡思嫩想旁边”_面的牛肚汤挺好吃的耶

2>百汇正对面那家”石狮牛肉羹”

3>店名:东兴牛肉店(泉州酒店对面)

4>店名:许记牛肉馆(在南俊巷,很干净的店噢)推荐"牛肉炒饭"

⑷ 泉州才是美食届低调的一霸,市井小吃让人欲罢不得


泉州以市井小吃闻名

在泉州,很喜欢叫“古早味”

古早味是“怀旧的味道”

因为每一道泉州 美食

背后故事都源远流长

古早味也是家的味道

它深深根植于泉州人的味觉记忆中

无论离家多远

都会牵挂那份古早味


【为什么泉州的小食有名?】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所以世界各地,中外 美食 都汇集于此,历代泉州厨师都善于利用丰富的物产烹饪有风味的 美食 。

还有泉州有独特的闽南民俗文化,各种庆典礼仪很多,每逢婚丧喜庆,敬神祭祖,都需要很多点心,所以绿豆糕、桔红糕、粽子、碗糕等很多。


【天后宫】篇

泉州天后宫是海内外公认的规模最大的妈祖庙,也是被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中唯一的妈祖庙。明清很多闽南人移民到台湾,妈祖信仰随之传播到了台湾,而泉州天后宫也成为台湾数百座妈祖庙的祖庙,享有崇高地位。

所以天后宫一向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人山人海的地方,周边一定藏着很多好吃古早的 美食 。

天后宫篇:1、林记正泉茂绿豆饼;2、秉正堂石花膏;3、炬龙牛肉店;4、文啊小吃店



【天后宫篇1:林记正泉茂绿豆饼】

“林记正泉茂”是天后宫旁边的百年老店。据史料记载,清咸丰时期,晋江陈埭一带,很多人都以做绿豆饼为生,林举烈就是其中一个。


后来林举烈的儿子林孝世前往台湾谋生,学到制作绿豆饼的精湛技术,返乡后创办“林记泉茂饼铺”。之后,林孝世的孙子林时德将饼铺搬迁到泉州市区新桥头,为示正宗,命名“林记正泉茂”。


如今,这家百年老字号,在泉州几乎无人不知。用的是父辈传承下来的独门秘方,它家的绿豆饼成为泉州人茶桌上的标配。


央视也曾经来报道,每天排队的人都好多,赶上刚出炉的时候,热乎乎的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内馅甜而不腻,饱满而绵密,想想都流口水。


【天后宫篇2:秉正堂石花膏】

吃石花膏,一定要去秉正堂天后宫总店。何谓“石花膏”?因为主要原料叫石花菜,是生长在台湾海峡礁石上的一种食用海藻,形状看上去也颇似珊瑚。先用大锅熬制石花草,后用纱布过滤,冷却后自然凝固像果冻,透亮清澈。

五十多岁的丁秉正,是这家百年老字号的主人,做石花膏最早要追溯到外婆黄韭菜,清光绪末年,黄韭菜为谋生计,拜泉州南门一带有名的石花阿婆为师,学习石花膏的制作技艺。


学成之后,挑担沿街叫卖,渐渐小有名气。丁秉正从父辈创业,到自己沿街叫卖,如今把店铺交到女儿手中,这一碗不起眼的石花膏,却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奋斗故事。


石花膏对泉州人来说是夏日必备神器呀!招牌四果汤,除了石花条,还可从一二十种配料中自选四种配料,有红豆、芋头、椰果、布丁、水果、芋圆、珍珠、仙草蜜等等。调好配料,浇上蜂蜜,加点冰水,炎热的夏季来一碗,真是消暑佳品!


泉州气候湿热,酷暑难耐,泉州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来一碗清凉的“四果汤”,甜滋滋又冰凉凉,瞬间热气消散。


【天后宫篇3:炬龙牛肉店】

泉州吃牛肉之盛行,随便哪一条街道,你转身之处,必有一家牛肉店。每个泉州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碗热乎乎的牛肉羹。姜丝去味,葱头提鲜,每口汤都令人回味,再配上一碗咸饭,就能拥有元气满满的一天。


泉州人做牛肉确有一番功夫,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秘方”。而天后宫旁边这家老字号炬龙牛肉店,传承两代人,早已成为当地人味蕾上的牵挂。


牛肉羹,要抡起手臂用力抓,大约要抓个把小时,边抓边加水,直到牛肉现黏性,然后加入地瓜粉抓匀。锅中水开,放入抓好的牛肉,加上水姜丝,调点酱清,起锅,撒上葱花,就是美味地道的泉州牛肉羹了。


从唐朝开始,泉州兴盛,很多外国人聚集在泉州,并与当地人通婚。唐高祖时,穆罕默德派四大门徒来中国朝贡,三贤四贤就终老于泉州,从那时开始,伊斯兰教在泉州风行,应该那时开始大吃牛肉的。


记得《舌尖2》曾介绍泉州牛肉,两位彪汉子在那里摔牛肉,有点蒙古的感觉。泉州男人,号称八闽大地的美男子,可喝起酒,猜起拳,大口大口地啃起牛肉,那气势真的会吓倒许多北方汉子。


【天后宫篇4: 文啊 小吃店】

文啊水丸店的老板叫林梨文,所以开个小吃店就叫“文啊”,小店主要做水丸(泉州也叫做鱼丸),各种鳗鱼、鲨鱼、马加鱼等,除了鱼丸,还有各种肉丸,鸡卷,腊肠等,各种丸子世界。


林家的每一个水丸都是从指缝里挤压出来的。鱼肉成泥后,加入调料搅拌均匀,用手将鱼泥挤压成圆形,最后倒入滚沸的水中,鱼丸才算是做好。


放进熬制好的骨汤中加热后,几分钟就出锅,撒些香菜葱花,滴上少许香油,一碗香喷喷的水丸汤就端到你的眼前。


一碗水丸汤,一份鸡卷是小吃店的经典搭配。鸡卷外酥内嫩,香酥爽口,实在是满足。


【西街篇】


西街对于泉州人来说是一条重要的街道,这里承载泉州人一代代的成长,西街 美食 才是西街的灵魂所在,游客必打卡之地。


在泉州西街这么一个传统的街道,藏着不少古早味,还有不少新菜品在陆续开发,古早味和新菜品的摩擦造就了一个热闹的西街。

西街篇:1、亚佛润饼;2、康庄满煎糕;3、老记面线糊;4、孟氏蒜蓉枝;5、好成财牛排馆;6、侯阿婆烧肉粽


【西街篇1:亚佛润饼】

润饼是闽南传统家乡菜,闽南人在清明节有吃润饼的习俗,而亚佛润饼是首选。一张张Q弹、薄如纸张的润饼皮,不仅是老泉州人的乡愁,也着实让外来游客恋恋不舍。


亚佛春饼始创于清末,创始人傅维长,迄今已百年之久,不仅获得了中华老字号、泉州老字号,还成功申报为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摆放在店里的一口铁锅,是1961年一个印度华侨送给傅家的,这口铁锅足足有三十多斤重,用它烙出的润饼,厚薄均匀,不容易破,而且又嫩又Q,弹性十足。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等混锅菜肴,甜润可口。


【西街篇2:康庄满煎糕】

曾经上过“舌尖”平台的满煎糕,是泉州人冬春季节的佳点。从外表看,满煎糕是金黄色,看起来很扎实,一大口吃下去,有种蜂窝煤的感觉,口感绵密,味道温润香甜,意外的好吃。


裴巷满煎糕,约30年的老店,只见老板将一堆面糊摊在炉上,又撒上了红糖、黑芝麻、花生碎,香喷喷的味道突然袭来,让人食欲大开。


清晨起来,胃口还没完全打开,喝上一杯刚好的豆浆,配上刚出炉还冒着香气的满煎糕,日子顿时神清气爽。



【西街篇3:孟氏蒜蓉枝】

这个泉州麻花,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蒜蓉枝。咬一口,酥脆的蒜蓉枝,带着蒜蓉香,吃起来很让人上瘾。

听说“蒜蓉枝”源起民间七夕前夕“拧枝果”,是闽南人送给爱情的一份礼物,它经常出现在祭祀“牛郎织女”的供桌上,形状就像“8”字,表示牛郎与织女爱不分离。


西街这家卖古早味的茶配蒜蓉枝,这是泉州人最爱的麻花口味,蒜蓉枝可以一根一根卖,也有整包装的。除了蒜蓉枝以外,店内还有寸枣等油炸小点,是泉州人买茶配必去的一家古早味小店。



【西街篇4:老记面线糊】

我第一次吃面线糊是在台湾,现在才知道,面线糊真正的发源地,是在泉州。面线糊是泉州人必备的早餐和夜宵,白色的面线糊而不烂,然后加各种配料,如油条、醋肉、大小肠、蟹肉等,本地传统吃法是添加油条和醋肉,这才是泉州人最爱的味道!


泉州有“西街的面糊东街的粽子“”的说法,这家“老记面线糊”是西街老字号的头一家,店堂非常整洁干净,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带着白胡椒清香的面汤迅速解开你味蕾,沾着油条,温暖渗入了你的舌尖,滑过咽喉,流进胃里,让人心满意足。


此外,萝卜糕也很好吃,泉州人叫“菜粿”,以米浆和白萝卜为主要原料,蒸制成糕,再经油炸而成。油熟过后的菜粿表皮呈金黄微焦,内馅洁白,清甜的萝卜香味,在嘴里回甘。


【西街篇5:好成财牛排馆】

好成财是一家在泉州牛排名店,一百多年前,老板的爷爷闯南洋,去菲律宾做厨师,民国初回到家乡开了家牛排馆。爷爷见识了西式牛排的做法,回到泉州后又改良了本地牛肉做法,没想到炖的全熟的牛肋排受到了客人的喜欢,所以这种做法便坚持了下来。


和你想象的西餐牛排不一样,泉州的牛排,就是指牛的排骨。取牛的排骨一两根,块块带骨,油锅放入姜蒜爆香,下牛排,然后加入料酒、咖喱、辣椒、八角、桂皮、当归等,爆炒,再焖三四个小时,开锅,香味扑鼻。再来一碗咸菜,每一位泉州人都会多吃好几碗饭,实在带劲。


【西街篇6:侯阿婆烧肉粽】

泉州的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最有名的是东街“侯阿婆”肉粽店。吃肉粽,最讲究趁热,在香味最浓郁时,用筷子挑开一个肉粽,那简直就是一道菜啊,鲍鱼、干贝、半肥瘦的猪肉、鸡蛋等应有尽有。


看外表,觉得泉州肉粽和上海的差不多,不管是外形还是块头。但是里料很有泉州特色,比如卤蛋、香菇、虾仁、瘦肉、莲子、鱿鱼干、海蛎干、干贝等等,蘸酱也有甜辣酱、蒜蓉、秘制花生酱等,配上肉粽真是神仙组合!



【安海篇】

为什么去安海,主要是为了看“五里桥”,没想到疫情期间不开放,而且眼前的“五里桥”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了,像一个公园。

但是既然已经来安海了,自然不能走空,安海当地人推荐的几个 美食 ,让我觉得这一趟,走的值!


【安海篇1:安海土笋冻】


对于泉州人来说,土笋冻享有“闽南第一小吃”的盛誉。土笋冻在闽南地区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相传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发明的。而安海的“土笋冻”,才是正宗的味道。


土笋冻,一听名字还以为是竹笋制作的,其实此“笋”非彼“笋”,土笋是生长在海里的一种软体沙虫,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


配上各种调料,如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五叔公是比较有名的土笋冻品牌,不过我一个外地游客,看着沙虫有点难以下咽。



【安海篇2:芋圆川】

泉州人真的很喜欢吃芋头啊,芋圆川老板叫川啊,芋圆做得特别好吃,大家就“芋圆川”“芋圆川”地称呼它。时日久了,一说芋圆,嘴馋或者祭拜有需要,都会约定俗成似的去他家买。


店铺主要是川啊的三个女儿在打理,小妹是父亲手艺的主要传承者,每天早四点就得在家里的作坊忙前忙后。二姐姐性格爽朗,六点半就准点到店开门。大姐则细心周到,下午四点半左右过来接班。


芋头是芋圆川经典的主题,架子上、柜台前都有蒸煮过的芋头块,尚待二次加工;芋圆有简单炊熟过的,也有油炸好的;这里所说的芋圆,不是奶茶店的台式芋圆,而是用萝卜丝和芋头搓成的小团子。


店里很多品种,各色闽南炸物与小吃应有尽有。炸枣、菜圆、菜包、米糕、蓼花、信杯饼等错落在店里,简直就是一个古早味聚集地。


备受欢迎的芋泥细细密密,装了满满一桶,一盒15元的芋泥,搭配小半饭勺的芝麻花生碎,那简直是人间美味。



【安海篇3:大华福记】

在安海开了40多年的老店,被称为当地 美食 一霸的“大华福记”,原名“卖鸡福”,因为老板是从卖鸡改行卖牛肉的。跟着导航拐进老街巷子里,路边小摊错落,浓烈的市井气,直觉告诉我,这家店一定不会差。


牛肉羹碗不大,肉还挺多的。颜色清亮,红嫩的牛肉色若隐若现。喜欢味重的,可以尝试一下桌上的厦门高粱酒,辛辣味贼刺激!


最喜欢吃这个咸饭,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一道泉州咸饭勾起在外福建人的胃口,沙土萝卜、八分肥两分瘦带皮的肥肉,与香菇、海蛎、虾干同煮,浓浓的饭香,伴着萝卜清爽的口感,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听说大部分闽南人都会做咸饭,做法繁多,有南瓜咸饭、萝卜咸饭、芥菜咸饭、芋头咸饭、五花肉咸饭等,每家都有每家的秘方。咸饭和炒饭相反,咸饭性凉,夏季火气大适宜吃,胃口也会变好。泉州人在夏天,每天都要吃上一碗这样的咸饭,才觉得一天是圆满的。



【清源山篇】

清源山,是俯瞰泉州夜景最好的选择。沿着清源山的盘山公路而上,一路上感受习习的山风和清新的空气,随着车子越来越往上走,泉州的夜景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城市霓虹灯夜景尽收眼底,陶醉其中,惬意非凡。


车子开到南台岩,可以俯瞰整个泉州。南台岩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地势险要,岩石兀立,而且还是一处儒,道,释三教合一的着名胜迹,晚上就这样安静的在那里,随意参观。


夜色降临,在旁边的露天大排档,泡上一壶茶。吹夜风,看夜景。再吃地道小吃,听听彼此的故事。一大群从来没有交集的陌生人坐在一起,喝茶喝酒,相逢恨晚。


【姜母鸭篇】

姜母鸭是发源于泉州的一道传统 美食 ,“姜母鸭”不仅好吃,也是一种药膳,营养价值极高,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吃姜母鸭正好,滋补强身,温而不燥。


一只鸭子一斤生姜,翻炒慢炖各有讲究。十几个砂锅齐管并下,焖姜母鸭是很费工夫的事,慢火焖姜母鸭,直到两面都发亮,入味全熟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我把姜母鸭分成干派和湿派,干派是汤水收干,肉很干香;湿派是汤水不干,肉很嫩。


【湿派:忠记姜母鸭】

地址:泉州崇福路8-9号

大部分泉州人都知道这家店,整整两个沿街店面摆列的砂锅,毫不遮掩姜母鸭的香味。忠记做的是盐烧番鸭,整体都是软烂的,肉非常酥,姜味浓郁但不过重。


鸭子完全没有腥味,皮滑肉嫩,真正做到了骨肉分离,肉质可口。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每桌都放米饭,尝试了才知道是因为鸭肉搭配米饭更好吃。


鸭子在铁锅里盐烧,再在砂锅里用文火慢炖2-3个小时,每盆鸭子用半斤的老姜,为了使鸭子保持原汁原味,二十多年来坚持用煤炭控火。全程都需要师傅不停查看来控制火候,在夏天都要忍受高温的烘烤,真是不容易啊。


【干派:张林远华饭店】

地址:晋江319县道双龙路123号

这家店在晋江,很多泉州人开车过去,专程去吃。在张林,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离开远华饭店,他家的姜母鸭被粉丝称为“全晋江最好吃的姜母鸭”,真的不是胡吹!


鸭要选没有下过蛋的母鸭,才能保证肉质细嫩,上桌的姜母鸭色泽金黄,用小火慢慢煨着,汤汁“咕噜咕噜”,姜母和麻油混合成诱人的味道,把馋虫勾了出来。


鸭肉满满的姜味,绷着一层薄薄、微焦的脆皮,肉却很嫩很饱满,汁水丰盈,咸中带着一点甜和姜的辛辣,超入味~


还有招牌的鹅肉,浓油赤酱块头大,江湖气息十足,完全可以满足九儿大口吃肉的欲望!卤得很入味,轻轻一碰就会脱骨,连皮都有了胶质,咬一口就是满满的胶原蛋白。鹅肉非常嫩,口感厚实柔软,唇齿之间是久散不去的甘香油润。

【两个小惊喜】


【泉州卤面】

泉州卤面最主要汤好,都是新鲜的骨汤或肉汤,汤料亦很讲究,都是上好的香菇、虾肉、猪肉、鱿鱼、笋等煮透,添加地瓜粉调稠。面上浇上卤料,最后配上芫荽菜、蛋丝、油炸蒜丁等佐料。

每次都是一锅一锅烧的,看起来糊里糊涂的一碗面,吃起来可一点都不糊涂,各种鲜味各司其职,糅合得天衣无缝,这是能让人吃撑的家味。


【壶见】

这是泉州当地的连锁奶茶店,听着名字,你就知道了,壶见就是“福建”的意思,这个奶茶品牌的发源地就是福建泉州。

爱喝奶茶的,一定要尝一尝这个当地品牌,用福建茶叶做底,很有特色。竟然做泉州特有的四果汤奶茶,还可以点铁观音奶茶。


国庆节到了,去泉州吃吃吃吧!

这是一个为了吃,

也值得再去一次的城市。

⑸ 泉州小吃美食 谁知道啊

泉州美食推荐
(1):远芳小笼包:
在中山南路侨光电影院门口全部手工包的而且是现包现卖皮薄馅多再配上碗店里卖的牛肉梗那真是绝配啊可惜的是因为是现包现卖
(2):美食街阿南酸菜面:
酸菜面是泉州洪濑特色,据说这个阿南酸菜面就是那里正宗的酸菜面号称洪濑NO:1
(3):文庙深沪鱼梗馆(壶仔饭):
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泉州深沪特色的各种梗:有章鱼梗,虾梗,鱼梗等等,
(4):涂门街石狮牛肉梗(好利顺广场楼下):
开了很多年啦,里面最好吃的估计就是牛肉梗啦,因为是正宗石狮的,所以牛肉梗和他人的很不一样哦,红红的卖相极好,而且口感不错,很Q,而且价格也很地道,2元一碗。
(5):五矿阿三牛排咸饭:
他的咸饭很不错的,一元一碗,因为用来乘饭的碗很浅,叫碗饭,然后来个牛排,加碗百叶
(6):西街肉粽店
(7):东街国良拉面店:
(8):美食街特香鸡鸡饭
(9):天后宫秉正四果糖石花膏

⑹ 泉州的特色美食攻略

导语: 冠以“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一座遍布特色小吃的美食城。现在就由我向大家介绍几个最具特色的名小吃~

泉州市区

1美食街水门国仔面线糊

提起泉州就能让人联想到面线糊,而泉州的面线糊真的是一绝!清糊就已清香,加上配料更是令人垂涎不已。醋肉、香菇、脆肠、蛋花、海蛎、大肠、鱿鱼…再加上特制白酒与香菜,绝对令你赞不绝口。其店内也有猪血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2东街肉粽

泉州肉粽闻名遐迩,大肉粽、黑米肉粽、虾仁肉粽、鲍鱼肉粽…再加上一碗汤,小肠汤、肉燕汤、丸子汤…其间的美妙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亲身体验了才知道。东街钟楼肉粽总店与东街侯阿婆肉粽店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3花巷灌汤包

港式茶餐厅风格的花巷灌汤包名声绝不是盖的!招牌灌汤包、飘香奶黄包、鲜虾烧卖、蟹黄灌汤包、紫金凤爪……加上绿豆汤或皮蛋瘦肉粥、香菇瘦肉粥……美不胜收!中山路花巷有多家灌汤包,属花巷口“蒸手艺”最正宗!

4涂门街好成财牛肉馆

舌尖上的中国泉州站取材之一就是好成财牛肉馆。百年老店!不管是牛排还是牛肉羹都是一绝!一碗咸饭一份牛排一份牛肉羹或再加一份青菜,完美。

5胭脂巷一号店咸饭

这家店的咸饭不仅香,并且火候也掌控的很好,饭不会太硬也不会太烂。加上配菜:猪蹄、封肉、青菜等,还有小肠汤、丸子汤、萝卜汤……是吃货就不该错过!

6润饼

舌尖上的中国泉州站取材之一。润饼是泉州本地具有特色的.小吃之一,润饼皮包裹着香芋或紫菜等其他不同口味。体验泉州的特色乡土文化气息。

7西街田螺王

炒田螺吃的就是那一口香甜的汁与那块超Q的螺肉。先在螺尖吸一口再吸螺口这样肉才容易出来。

8四果汤

泉州遍地都有买四果汤的小摊,但在二院对面那棵榕树旁的小巷进去50米左右有家专卖四果汤的店面属其最正宗。椰果、芋泥、菠萝、石花膏、红豆、葡萄干、西瓜等选四样。一碗绝对不够!夏天消暑必备。

大泉州地区

1永春

永春美食街"矮的老字号"水饺。这家水饺里的肉是用剁的而不是绞的,吃起来有嚼劲且不油腻,便宜又好吃。

旁边的"蓬壶肉羹汤"小肠汤、肉羹汤、大肠羹、过饥草汤、蒸粉、炒面、咸饭、芋饭都是好料。两家店都是每碗3块钱,便宜又好吃。

2永春达埔--永盛麻粩

麻粩是达埔的名小吃,也是婚礼必备的喜糖。在达埔,最好吃的麻粩还属永盛。这家的麻粩麦芽糖不会太少,而又甜而不腻。麻糍也是该店的特色产品。

3蓬壶肉羹汤

上面介绍的蓬壶肉羹汤只是其在永春的分店,而最正宗的还在蓬壶,那条通往三中的路旁有两家店连在一起,一家经常爆满而另一家只有打苍蝇的分,不用说也知道哪家的好吃了~

4崇武鱼卷

逛着崇武古城,品尝崇武的鱼卷才算到过崇武。崇武的鱼卷远近闻名。

注意事项

追求高档消费的绕道。

面线糊的配料很多,但是加两三样就很多了。

以上推荐美食人均消费20±

上述肉粽侯阿婆店品种较钟楼肉粽总店少。

润饼位于开元寺门口附近。

⑺ 跑去泉州吃牛肉,竟有点丝绸之路的香味

“比起大城市,

古早美味,

更值得深入 探索 。”

去泉州之前,我对这座城市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并非第一次踏入福建省,只不过都绕不开网红经济日趋发达的厦门,短暂的周末泉州游却让我打开了对闽南 美食 的新大门,还未踏上回程的飞机,内心却已策划起下一次的泉州之行。

深夜抵达泉州,我和同伴早已疲倦不堪,出了机场上了出租,直奔早已预定稳妥的民宿。城市静谧,古老的城墙让人觉得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司机叔叔漫不经心开口道:“右手边就是我们这里很有名的关帝庙啦”,瞌睡不已的我被眼前一整排的红灯笼瞬间唤醒,远看就像是用红灯笼铺成的道路,照亮了整个城市的夜空。民宿虽是在老城中心,却也是极其隐蔽。


迎着旭日初升,街头巷尾已弥漫着那种老城区的古早味。我们的民宿门口有庙,也有公园,深入转角的巷内,是各种早点此起彼伏的香味。

可能是周末的缘故,此时的人并不多,以地标钟楼为界,分为东、西两街,其中西街是泉州市区保留最完整的古街区。

俗语有言:“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起于钟楼终于新华北路的西街,更感车水马龙,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些模糊的词汇:古早,混杂,平和。

我们游走在骑楼之间,偶见嬉闹的孩子们,悠闲的老人们,时不时传来商贩的吆喝声,赶紧找寻 蔡澜先生推荐的那一家牛肉店 ,都知道论吃牛肉,一定绕不开潮汕人,号称“没有一头牛能活着走出潮汕”,于是我专门跑去潮州吃了牛肉粿和牛杂粿,有些刮目相看。


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泉州各种以牛肉为原料的小吃,已有非常悠久的 历史 , 现在的泉州,仅市区的牛肉店已超过两三百家 ,令人难以想象。



我们特地周六赶早来,因为不是饭点,东兴牛肉店里食客并不多,每个泉州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喜爱的牛肉店,这也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其中一家。因为老板名叫建兴,最早开在东街,故取名“东兴牛肉店”,后来因道路改建,才搬来了庄府巷,老泉州告诉我 每次到庄府巷只有两种可能,20%的可能性是路过,而80%的可能性是来这里


只见老板随意坐在店里,时不时跟店员聊几句,于我而言,那些都是晦涩难懂的闽南语。幸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根据网友们的推荐,考虑到两个人的能力有限,选择性地点了几样。


按理来说中国 历史 上很少吃牛肉,因为牛是主要的畜力,且福建当地并不产牛。如此说来,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阿拉伯人来到这里,随之流入的岂止异域文化,还有来自大洋彼岸的香料和食物 ,也在这里生根发芽。现在泉州还有许多阿拉伯人的后裔,仍旧以牛肉为主食。

一份牛排,一碗牛肉羹,一碗咸饭,基本就是泉州人的标配 ,此言果然不虚。红烧牛排最初是限量供应的,一天不超过三十份,切块,焯水,洗净,再煮,工序简单但步骤繁琐,按现在的说法,几乎是秒光的“网红”。

我们也点了一份牛排,两大根排骨被盛在简单的不锈钢碗里,但此“牛排”非彼“牛排”,真的就是牛排骨,而且每一块都足够饱满,瞬间被浓重的肉香味勾去了,一入口便感受到这红烧的滋味和香料的涌现,想来是受了阿拉伯人喜用各种香料的影响。

牛排肉已经炖得骨肉分离,一口咬下,能感受到紧实的肉质与充盈的汁水,再咀嚼,更感香浓,还有些老食客直接用手啃,简单粗暴,却很过瘾。

老板看我们初游泉州,热心介绍起自家的牛肉,他很自豪地说得用 每日屠宰场最新鲜的,不喜欢用冷冻货 ,所以这里的店员一大早便在厨房忙碌起来,先用当天现买的全牛,熬制这一大桶牛杂汤。其实一进店,我就想说,整个店内香气四溢,原来是这牛骨牛肉现熬的高汤。

对着刚上桌的牛杂汤,我忍不住用汤勺轻轻拨动,结果牛杂满碗,馋涎欲滴,这家的汤头看似清淡,回味香浓,绝不是靠添加剂的成色,可以放心先多喝几大口。姜丝和芫荽,一黄一绿,饱满的牛肚入口没有杂味,而是鲜香脆嫩,很久没有喝过如此实在又好喝的牛杂汤了。

牛肉羹有软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区别就是牛肉是剁碎了还是切片, 泉州的牛肉羹,是牛肉经木棒碾碎后,反复捶打后,加入各种调料下锅汆熟而成 ,东兴也不例外,依旧每天都用新鲜牛肉规规矩矩手工现打,我们坐在店里的时候,依稀听见厨房那边传来“bang,bang,bang”的捶打声。想起来老爸在家包馄饨的时候,也喜欢买一块猪后腿肉,并不用机器绞肉,而是自己拿两把菜刀,自带节奏感交替剁肉,说是这样的肉吃起来有口感,不会烂。

又是毫不修饰的不锈钢碗,看似清汤寡淡的牛肉汤,只辅以切碎的香菜和细细的姜丝,到底能有多好吃?但,入口的瞬间分明是汤清味浓,我觉得相比福州的软嫩,这里的更有嚼劲,因为料多到任性,所以更令人意犹未尽吧。

不知不觉,店里客人多起来了,我四处张望,发现桌桌必点的一定有这碗牛肉羹,隐约听见旁边有人在说:“这一碗,我从小学吃到现在,还是吃不腻啊!”老板大笑:“秘密!”只是稍稍透露牛肉要先切成片状再捶打。


起初,我想点牛筋粉,被老板制止:“牛筋汤直接喝最好啦,乱加东西就是搞破坏了。”

开店前的老板曾经是单位的大厨,一不小心就流露出厨师的本性。于是我乖乖要了纯牛筋汤,好像女性都会偏爱这一碗天然的胶原蛋白,我用勺子搅拌时,伴随着姜丝和葱花的清香与汤底的浓香,让嗅觉先一步“品尝”其鲜。

我贪心想多舀两块,但牛筋实在大块,勺子上只允许承载一块,一口一口的软糯,让人愉悦,每次吃牛筋都会让我觉得自己变年轻了。忘了说, 店里的汤是可以现加的。虽然是三十多年的老店,老板倒是依旧大方如初

本应来一碗咸饭,跟着老泉州一起吃,可喜爱面食的天性又出来了,一看到干拌面就特别好奇!眼前这一碗满是花生酱和红辣酱的拌面,实在是香味相乘,令人馋涎欲滴。

老板说这 花生酱是他们自己加工过的,先炒熟黑芝麻,炸透花生米,再进行研磨,还要费一番功夫,方能搭配这碗干拌面 ,不仅如此,我还吃到了些许葱油的香味,整碗面条口感是常规的软口,但根根都能被透着甜辣的花生酱裹住,我第一次知道添了黑芝麻的花生酱如此脱俗, 据说这一碗干拌面调整了无数次,老板还真是较真!

我对肉粽又爱又恨,因为喜欢,又怕吃撑,可能吃货都是这么纠结。东兴也有做肉粽,点了一个尝尝看,个头真大,里面有卤蛋,香菇,栗子,干贝,虾米和一大块肥瘦分明的肉,也和拌面一样,淋上了一勺花生酱和红辣酱。最好嘴大,能吃下一大口,感受不同食材在糯米里的碰撞,别忘了再蘸点酱,回味微甜。如果有闲暇,我推荐你们去泉州有名的肉粽专门店,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只恨自己心大胃小,终究没能吃上淋了牛排汤汁的咸饭。我跟老板说下次再来, 他笑笑:“哎,不知道还能做多久。其实,不是手艺没有得到传承,只不过现在谁愿意吃这苦,赚钱又少呢?”说罢,他又起身忙活去了。


1988年开业的东兴,

似乎陪伴了泉州的成长,

还有关帝庙对面年代更久的好成财,

像极了泉州人的麦当劳和肯德基,

如果实在想不出吃什么,

去吃牛肉总是没错的。


#全福游、有全福#

哈哈哈

文/图:Piggy

点评:piggy_cloud

个人公众号:小猪好吃喝 (虽然很偷懒)

往期推荐:

景德镇 | 冷粉碱水粑饺子粑,闻所未闻

武汉不止过早,绝对是个被低估的美味城市

去潮州吃了这一碗,原来什么都是浮云

⑻ 泉州出名的牛肉店有哪些

我喜欢吃牛肉,在涂门街屈臣氏旁边那条巷子里有一家,汤非常的浓,在我来说,到那家去吃主要是吃牛肉羹,那汤非常好喝,很稠。呵呵。

阿秋:挺出名的,牛排好吃。咸饭个人觉得不咋地,但是配上牛排汁就非常不错啦。
位置:泉州市温陵路商品街里面,往文化宫方向走200米左右。

志阿全牛馆:推荐牛排、咸饭、牛肉羹。牛排汁非常稠,不会辣,浓香型的。咸饭一般是红萝卜饭,挺不错的,牛肉羹跟涂门街那一家相反,很淡,很清。

其实还有挺多的,只是我一时说不上来。暂时想得到的就这些了。

⑼ 泉州哪里有好吃的

水煮活鱼: 东街蜀园,全芳花园对面的重庆小洞天,湖心后街在群盛后面有家四川人开的饭店,前坂钤香园

烧烤: 人民影院那边,文化宫后门,八一对面小商品街入口的烤鸡翅+香肠,西街烧烤,

洪濑鸡爪:美食街127号有家店,味道不错,真正的洪濑鸡爪很美味哦~~~

酸菜面:美食街26-28号阿南酸菜面店去过一次,味道不错……百源路1号楼A118号 洪濑酸菜面店

面线糊:水门巷的国啊(加多多的白酒和多多的胡椒粉,加上新鲜的蟹肉和大肠头,面线糊得放油条,美食街有一分店),旧顺济桥下,西街老记面线糊。

猪血:国啊面线糊店里(吃猪血一定要叫妹妹多加点白酒,美食街有一分店),

炒田螺:西街的田螺王(西教堂知道吗?就是开元寺继续往西走,过了路口就是西教堂,然后再往西,就到了,它的对面有个小的菜市场,双塔菜场。晚上那里有点灯,门口有很多车,店里发出各种吱吱的响声,呵就是了),小商品街入口,

扁食:升文小学门口,奎霞巷口那家,

肉粽:东街候阿婆(另一家在西街影剧院门口),还有就是闻名的钟楼肉粽,有好几家分店:钟楼、湖心街的小商品夜市、东门、浦西等都有,现在在刺桐路十字路口那边也开了一家……

猪脚:凤池,东湖龙潭的猪脚煲,津淮后街的南记真味馆的白水猪脚(精肉羹,肠灌肠,方肉)

牛餐:阿秋牛排(在湖心街那里好像在群盛酒店附近,另一店在小商品街从建行路口走进去一直走,靠右边),关帝庙对面,东兴牛肉店(老牌店,牛蹄 不错,泉酒斜对面),百汇对面石狮牛肉羹(牛尾汤不错),九一路上一家复印店 旁边有一条巷子(忘记名字了,就在五中出来的那条巷子对面)拐进去走大概两百米右手边有一家牛排店里面的牛排和罗卜汤,南俊巷的“许记牛肉馆”最干净,“牛杂”一定要泉酒对面的东兴牛肉店才叫棒,宝州路的好成财牛肉店的牛排,

海螺:西街电影院门口,

肉燕:丰泽新城大门进去没多远的那个菜市场买肉燕。馅很多,而且感觉很干净,味道也非常的不错。(具体位置在新城正大门进去还没到圆盘右边有个小菜市场。往里走拐左,就看到一间比较干净的在卖肉燕的小傩了),承天寺对面肉燕美食园

石花膏四果汤:南门的石花膏(从中山南路到南门那条街好像是聚宝街吧,往右手到聚宝街的中间那段。有间生意非常好的石花膏店),威远楼前面的四果汤,菜头酸水和枫果水:人民影院的菜头酸..,

煎包:水门巷口,卫校门口的煎包便宜又干净,“福人颐煎包”可以到卫校旁边的一家小吃店买到

小笼包:侨光电影院旁的远芳小笼包(侨光电影院右手边那条小巷子内的小店),
拌面:奎霞巷口那家,镇武巷的干拌面,

羊肉狗肉:水门巷(进水门的左边。以前是第一间,现在是第二间),西沟那边(好像还没到田螺王那边,位置在左边,有二个店面的,挺大的地方。里面的鸡卷也不错),

醋肉:旧顺济桥下在支队年检那边的面线糊店里,新世纪酒店和那间泉州假日酒店中间那座桥那里的小摊,中菜市人民电影院对面的那个门旁边的小巷子(通往旧的少年宫) 第一家小炒老板好象叫国啊旁边的炸醋肉,

鸭子:桥仔头建来发的盐鸭(好地方旁边),

海蛎煎:百汇对面石狮牛肉羹,

马加粳:百汇旁德克士对面深沪小吃

拉面:丰州桥头兰州拉面,

酸菜鱼:全芳花园对面的重庆小洞天再过去的孟家湾,

套餐:康桥庭院咖啡的板烧套餐(里面的台湾风味很浓),田安路名典咖啡的港式排骨饭不错,红石的港式猪排饭。 现在还有一家新开张的 雅米舶 海洋休闲餐厅,里面的东西也很不错。

咖啡:东街金星酒店楼下的SPR咖啡店,还有名典 、上岛、 上田、和悠仙美地等地方的咖啡也不错……

水饺:闽泉酒店(还有炒鹅肠),

啾啾螺:文化宫,啾啾螺还是西街电影院对面的那家比较好吃(文化宫的不新鲜哦),

串串香.麻辣烫:据说是状元街榕树下那摊味道最好,西街影院前面的麻辣烫,

土笋冻:安海下虚巷最尾部,现在青阳广场那边也有一家小店,市区街道也可以看到很多。

卤味摊:西菜口(右边那摊的比较好吃,摊主是个胖胖的男的),西街孝感巷口对面的那
摊卤料店

包子:丰泽新村旁边后坂小区有一家东北人做的包子店,

绿豆糕、饼:南菜市七中旁边有家专门做的,一院旁边 叫泉茂的那家,

牛筋:知道哪儿吗?华洲牛肉友!过泉州大桥往青阳方向,过了隘门再向前概4百米,正
手边,有一排10来间店面的破旧平房(得仔细看),倒数第二间店面就是了

烤羊腿:六灌路天鹅王饺子馆里面,
石狮:
上帝街有一家芋圆,大仑街的阿喊牛肉店,华林酒店门口的烤鸡翅,牛肉粳在观音亭和三落埕那里的N好吃,是鸳鸯池那边一家叫桥记的鸭仔粥和面线糊,绿岛酒店(绿晶酒店也有)的芋头褒

川菜:前坂“川梦情”

卤面:在美食街入口(丰泽街这边的入口)处有家叫铁记大排档的,他那里的卤面就是正宗的泉州卤面

肉羹汤: 后坂“南仔”

还有几家小店:

中山北路靠近钟楼的地方左手边有个两人多宽的小入口,(墙上好像写了个好大的面字)里面的沙茶面和排骨面,赫赫,真好吃;
还有中菜市,人民电影院对面的那个门旁边的小巷子(通往旧的少年宫)第一家小炒,老板好象叫国啊,他做的牛肉炒青菜和虾仁汤,哎呀,回味呀....;

田安路。有家韩师傅料理店,都很棒,价格很满便宜的;

南俊巷的“乡情”,花巷的“小竹楼”,庄府巷旁边的“小洞天”,美食街的“姐 妹”,少林路口的“好望角”,后坂的“小花园”,新华小区的“伏芳”等等,去打牙祭都是不错的选择。

八一对面小商品街入口的烤鸡翅+香肠

高丽火车 位于六灌路那家食府再下去一点

丰州四黄的鹅肉,炒碎肉

清蒙坪的老良狗肉

丰州桥头的土杀煲,土鲫鱼

高速公路晋江入口的张林姜母鸭

石狮石湖的红膏鲟

永春东平的卤鳗

后诸港的老钱海鲜

宿燕寺的素菜

深沪菜市场里面的马鲛羹,和酸鸡爪

双阳市场的印尼菜

⑽ 泉州东街,西街,中山路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小吃呢

泉州小吃大致如下:

面线糊:比较老的店有“阿赐面线糊”(在东门必胜客附近)、“西街老记面线糊”(在南俊巷头)

肉粽:“候阿婆肉粽”(东街李宁专卖店旁)、钟楼肉粽(东街、湖心街多处连锁)

小笼包:具体店名忘记了,在南门侨光电影院旁边,主营小笼包、牛肉羹。

四果汤:南门天后宫西侧,很大一家。

酸萝卜:中山街金鱼巷,原人民电影院对面,在人民电影院门口还有一家烧烤店,上过报纸,值得尝试。

牛肉小吃:“牛肉庵”泉秀路五矿大厦旁

洪濑鸡爪:美食街里有专卖店

大肠羹、猪血汤、咸饭:温陵路公交公司后面上帝宫旁

田螺王:西门街。另在西街泉州电影院附近,有一家主营小麦螺与竹管螺,只卖外卖,很好吃。还有晚上的工人文化宫有很多大排挡似的休闲小摊,其中有很多佐酒的小吃,很是热闹。

狗肉:水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