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長如何教孩子學會與別人分享
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擁有相對特殊的地位,從小在相對封閉的、受到嚴密保護的環境中成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和尊重,無形中形成了自私、專橫、獨占等不良的情感。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使他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形成了許多人為的煩滲磨激惱,這種情感、思想成為孩子人際交往中的巨大障礙。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的意識很重要。
學會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看到分享給別人帶來的愉悅,慢慢地就能理解分享的真正含義,學會發自內心的分享,成為一個樂於分享、習慣分享的人。
❷ 家長如何教導孩子分享呢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1、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親眼見證這種行為。孩子是從父母那兒學習如何友善地對待他人的:來客人的時候,帶著孩子給客人准備點心和水果;和別的家庭外出遊玩的時候,與他們分享食物、用品……這些都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
2、從小培養「分享」意識。可以建立一些規則,比如:「我先玩10分鍾,然後是你玩」「排隊,先到的小朋友先玩」等等,5歲以前的孩子並不能完全明白「分享」的意思,只有樹立明確的規則,慢慢培養孩子的「分享」意思。
3、家裡的東西不要讓孩子獨享。有的家庭可能會這樣:家裡買了好吃的東西,大人們誰都不吃,省下來全部給寶寶吃。或者有的家庭專門只給寶寶買吃的。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比較好,孩子不再像老一輩小時候一樣什麼都吃不著,總是營養不良。如果好的東西都讓給寶寶吃,會讓他習慣自己獨享,慢慢的反而培養了他的自私心理而不懂得分享。
4、給孩子營造同伴交往的機會,彌補家庭結構的殲褲弊不足。如今的孩子往往較少兄弟姐妹,且物資非常豐富,很多家庭的孩子不需要與他人分享,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父母也會盡量滿足自己唯一的孩子的需要。因此,孩子的分享意識比較弱。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努力給孩子營造有「兄弟姐妹」的環境:可以經常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家庭相互串門,也可以相約一起外出遊玩,通過家庭間的交往,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體驗分享和友愛。
5、及時表揚孩子的分享行為。如果孩子願意主動和他人分享,或者在你的引導下跟別人分享了自己的東西,要及時表揚他,讓他知道分享一純雹種被贊許的行為。分享後被認可,也會讓孩子感到很快樂。
6、多給孩子講一些相關的故事,用他熟悉喜歡的角色講分享的故事,或者讓他自己代位思考,強化他對分享行為的認同。
7、不要強迫孩子分享。有些東西在孩子的眼裡是非常珍貴的,是需要保護的,如果他不想分享,請不要強迫,這樣他以後會更抵抗分享。應該製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讓孩子主動去分享,而不是通過強迫的手段去讓孩子分享。
8、不隨便定性孩子和責罵孩子。成人會因為自己的臉面問題,說孩子小氣、不懂事等等。這樣孩子會感到分享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讓自己不舒氏族服,久而久之就會杜絕分享。
9、找到恰當的時間提醒孩子。我們帶孩子不管去到哪裡,都可以提前和孩子說一說,我們一會和小朋友分享東西,這樣可以給孩子有一個意識和提取心理准備。
❸ 怎樣讓孩子學會分享
卡卡媽覺得,三歲左右的孩子,不願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算什麼壞習慣。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種行為,說明孩子很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但是,父母還是應該好好引導孩子學會與人分享,以免孩子的獨占意識過強,以免影響人際關系。其實,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也並不是太難,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就行了。
結語:在生活中,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時,很多父母都會強迫孩子把東西拿出來,這樣是不對的。
父母可以讓孩子把一些他認為特殊的玩具收好,不和其他人分享;挑選一些可以分享的玩具出來,這樣不但可以給孩子一些獨享的空間,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❹ 當孩子有好吃的應該與弟妹們分享嗎
當孩子有好吃的食物帆侍段時,可以教育孩子與弟妹分享,這也是培養孩子關愛他人和樂於分享的好習慣。但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需要分享。如果孩子只有很少的食物或者它是孩子自己的零食,家長可以先詢問孩子是否願意與弟妹分享。如果孩子談塵不想分享,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願意分享,可以鼓勵孩子與弟妹分享,並態譽教育孩子要把食物平均分配給弟妹,避免爭吵和不公平現象的出現。同時,家長可以從側面教育孩子珍惜食物,適量食用,不要浪費食物。
❺ 孩子不懂得分享咋辦啊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有幾個人寵著這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會產生自私的行為,會覺得好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只好讓步他,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進了集體,甚至長大後也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所以,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成為懂得分享的人。
5、讓孩子跟小夥伴打招呼。家長可以主動邀請其他孩子在家玩,提前幫孩子准備零食和飲料等。但不要為孩子決定如何分配這些零食,而是告訴孩子:今天你就是小主人,你決定零食的分配。大多數孩子,當他們聽到自己是主人時,往往會產生一種責任感,並主動將零食給他們的小孩子。這不僅培養了分享的習慣,也鍛煉了孩子的領導能力。
6. 家長要樹立願意分享的榜樣。爸爸媽媽通常做的所有行為,孩子們看到並跟隨去模仿和學習。樹立願意分享的榜樣,是對孩子最好的引導。比如爺爺奶奶來了,爸爸媽媽就拿出來買好東西給爺爺奶奶分享;朋友回家,爸爸媽媽也拿出很多東西分享,孩子自然會高飢分享。
❻ 在孩子不會分享的時候,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在孩子不會分享的時候,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1.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你想教育孩子學習分享,那麼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與同齡人交往時,分享自己的食物與同齡人賣吵一起,讓孩子學習父母良好的精神品質。當孩子表現出自私的行為時,家長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要明白這種情況會發生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家長需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把不正確的行為帶到了孩子。
4.孩子學習分享需要家長的幫助和指導,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手歲一起討論和講解。2歲以後,孩子會慢慢顧及別人的感受。可以學著輪流玩,學著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分享。當別人看他的玩具時,父母應該鼓勵他用自己的玩具交換。交換可以讓分享更容易,孩子自然會願意「把我的東西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