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的面窩用什麼樣的米做最好,具體做法是什麼
作為吃了20幾年面窩的正宗武漢人,壹周君最有發言權啦 面窩當然不是麵粉做的,而是用大米、糯米還有黃豆混合成的米漿,用特製的面窩勺定型,下到油鍋里炸出來的
極品的武漢面窩應該是:面窩里頭滿是氣孔,特別蓬鬆;面窩焦圈十分脆,一口下去嘎吱嘎吱響。
就壹周君所知,武漢不同的面窩攤子,大家做面窩的原料也沒有遵循太固定的配比,有的用大米,有的用秈米,再配上黃豆,米漿的濃稠度都是靠自己經驗來把握的。
比如武漢人公認的,最好吃的熊阿姨面窩攤,在沈陽路上開了20年,她家就是用早稻米和著黃豆一起磨的,再加些蔥花、薑末和鹽調味,就能炸出焦脆適度、香酥並重的面窩來。
這些年有不少人都想偷師,配料方子都是一樣的,但出來的味道就是有差別,你說為什麼?人家製作米漿的配比,可是學不到的秘籍啊!
另外有人說做面窩要用糙米的,用綠豆的,那肯定就不是正宗做法了。當年靠炸面窩譽滿武漢三鎮的「謝面窩」,油用芝麻香油,漿是大米黃豆糯米,這個是標配。
最後壹周君簡單說說自己在家做面窩的方法,雖然肯定沒外面買的好吃,但有DIY的樂趣唄
食材准備:大米400g、黃豆80g、水300g、姜20g、小蔥20g、鹽5g、黑芝麻、食用油適量。
第一步:大米和黃豆分別加水泡24小時,然後瀝去水分,一期放入食品料理機杯中;
第二步:杯中加清水,選研磨功能開攪,1分鍾後將薑片和蔥白放入,繼續攪動,最後形成比較稀的米漿即可;
第三步:攪拌好的米漿倒入大盆,加入切碎的小蔥拌均;
第四步:鍋中倒入大量油,燒至六成熱,將面窩勺放入鍋中預熱,取出後撒上一層黑芝麻,然後往其中倒入1勺米漿,再用勺子輕輕在中間凸起的地方敲幾下,使凸起的部分漏空;
第五步:將裝有米漿的面窩勺放入油鍋中,炸20秒左右,面窩會自動脫離面窩勺,然後用長筷子翻個面,炸至兩面金黃即可!
武漢的面窩是用糯米,大米,和黃豆混合絞成米漿製作的。
1.將大米200克,糯米50克,和黃豆50克泡上一個晚上,准備好薑末15克,香蔥末10克和黑芝麻8克。
2.將泡好的大米、糯米和黃豆加入少量的水磨碎成米漿,在米漿中加入鹽8克,糖5克,小蔥末10克和薑末15克攪拌均勻調味備用。
3.鍋中注入植物油,植物油5成油熱後將面窩工具放入油中潤一下,在底部撒些黑芝麻。
4.再舀勺米漿放入其中,表面再撒些黑芝麻,放入鍋中炸,並將中間的孔用勺扒開,兩面炸成金黃色後撈出瀝干油份即可食用了。
面窩是武漢早上過早的小吃,一碗熱乾麵一個面窩,這也是很多人過早的習慣。也許生活變了,面窩不向以前那麼好吃,我也喜歡吃面窩,但不經常吃,因為是油炸食品,記得小吋候,家裡給過早的錢,買一個面窩和一碗米酒,這是幸福的時刻,面窩味道還在回味中。知青時,回到武漢吃一碗熱乾麵,但沒有面窩賣,一直到1975年武漢南京路歺館第一家出來炸面窩,我單位在南京路勝利街,我同亊喊我,南京路攴館炸面窩了,1角3分一個,站了很多人,真的面窩炸得真好,開大鍋兩個面窩瓢在高溫油里,面窩上下起伏,又大又泡,我去站隊買了十個,炸面篙是早稻米,黃豆,磨成漿,加生薑,蔥。但炸時講究的是火候,小火是不行的,一碗小米酒加兩個面窩吃得還挺舒服的。;、
這才是正典,其它是瞎扯。
正宗的面窩應該是百分之六十大米(秈米最好),百分之三十黃豆、百分之十脫殼綠豆、薑末、小蔥絲、;米、黃豆、綠豆頭晚泡好,用石磨人工磨成漿。然後拿紗布濾一遍,放薑末、小蔥絲、鹽拌勻。寬油中火,拿火鉗翻番炸至面窩金黃色,中間枯脆最佳。面窩配牛肉粉、熱乾麵最佳!
用糙米最好。千萬不能用粘性的米,粘牙。
對於這個問題,看看網友怎麼說,網友一:面窩是以前的碎米,角子米,很沒看相的米,沒人願意買,所以混合黃豆、綠豆、包穀米一起泡發,打成面漿,經過多次嘗試,結合武漢人的口味習慣,定型就是大米黃豆混合漿,濃稠度得看天氣,感覺和經驗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材料含水量不一樣,配比都是有加減的。
網友二:炸面窩最好用糙米。我炸8斤米黃豆3兩糯米4兩左右。泡米是關鍵一定要泡透泡軟,手拿米輕輕一捏就碎,這樣才算泡好了。磨出來的米漿在炸面窩時才好起瓢就是往上升。不粘瓢。漿的濃稠度清一點為好沒稱過。姜胡椒粉適量,有點鹹味就行了。自己試著把就行了。面窩瓢一定要在熱油中泡一會兒。防止粘瓢。
網友三:大米,糯米,黃豆3:1:1泡好磨漿,加剁好的姜和適量的鹽,炸的時候勺子里給點芝麻。我在家炸沒有專用的勺,就用大點的湯勺往燒熱的油里挖,鍋要用不沾鍋,因為是挖的,所以面窩中間沒有洞,沒有脆殼,但也好吃!
面窩是一種非常好吃的小吃,也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香脆可口,味道咸香,深受大家的喜歡, 面窩用糙米做最好, 做出來的面窩更好吃, 製作面窩麵糊很重要 ,做法也是很簡單,我也是很喜歡吃武漢面窩。
面窩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金黃酥脆,味道咸香,香酥可口,非常的好吃,深受大家的喜歡,面窩是武漢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面窩和熱乾麵一樣,都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走在武漢的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面窩的身影,做法也是很簡單,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武漢的面窩用什麼樣的米做最好,具體做法是什麼。
面窩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金黃酥脆,味道咸香,香酥可口,非常的好吃,深受大家的喜歡,面窩就是用米和黃豆製作而成,面窩用什麼米做好吃,我個人覺得面窩用糙米做最好吃,糙米是稻穀脫殼後的全穀粒米,做出來的面窩更好吃,不過每個人的口感不一樣,根據自己的口感來選擇。
1、准備食材:糙米370克、黃豆120克、姜、蔥、鹽5克
2、做面窩可以用糙米也可以用大米,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把糙米和黃豆洗干凈,用水浸泡一個晚上,浸泡好後,把糙米和黃豆放進料理機中,開始打漿,這一步很重要,水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水剛好沒過糙米和黃豆就可以了。
3、水一定不能放得過多,過多就會導致米糊太稀,就不容易定型,打米漿的時候,可以打得細膩一點,也可以打成顆粒感狀的,根據自己的口感選擇,把打好的米糊倒進盆里,把姜洗干凈,姜切末放進米糊裡面,加入一點鹽,攪拌均勻。
4、再放著靜置40分鍾再炸,米糊靜置時間到後,加入蔥末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始炸了,鍋里加入一點油,把面窩勺在熱油中燒熱,舀上一勺米糊倒進去,用勺子在面窩勺的中間刮出一道口子,放進鍋中炸,面窩受熱後會自然脫落面窩勺,炸制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小技巧
做面窩糙米和黃豆要提前浸泡一晚上,調麵糊很重要,調麵糊的時候水的比例要掌握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放調料,麵糊調好後要靜置40分鍾,這樣可以使做出來的面窩更松軟。
總結:面窩就做好了,金黃酥脆,味道咸香,香酥可口,看著就有食慾,做法也是很簡單,做面窩用糙米最好吃,不過每個人的口感不一樣,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只要掌握好技巧,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出金黃酥脆,咸香好吃的面窩,喜歡的可以試試。
武漢人把早餐稱之為過早,武漢人的早餐喜歡吃面,其中就有著名的武漢熱乾麵。而還有一種小吃也是武漢「過早」會吃的,那就是面窩,這是一種用大米為主要食材製作出來的點心他4周後,中間薄得透,形成凹的形狀,因為不習慣把它叫做麵包,所以叫做面窩,這種小吃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
在清朝光緒年間漢口,有個賣燒餅的,見自己賣的燒餅生意不好,所以就想辦法創造新的品種,後來他找鐵匠打字了,窩形中凸的鐵勺,把大米和黃豆磨成米漿倒在鐵勺里,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成這樣的圓餅。人們覺得吃起來味道很好,薄的地方酥脆,厚的地方松軟,所以流傳了下來。
面窩的製作就是把大米和黃豆泡發,放到料理機裡面加一定的水,打成米漿,把米漿倒出來,加入鹽,蔥花,薑末,攪拌均勻,為了促使米漿起泡,最後再加入適量黃豆漿,好的,面窩做出來是蜂窩狀的,口感非常好。把油燒熱,在專用的勺子里撒上芝麻,舀上一勺米漿,放到油鍋里炸炸至一面金黃時,翻面繼續炸成金黃即可。
做米漿可以用普通的大米,也有人習慣用糙米。據說以前用的都是碎米,因為碎米不好直接銷售,所以就把它做成米漿,做成面窩來賣。
巧食為天的回答: 武漢的面窩是用當地的一種「粳米」。這種米是武漢當地的特產「早熟米」。這種米因為生長周期短,吸水性強粘度也小,用它做出來的「面窩」更為蓬鬆酥脆不沾牙。
面窩:
食材准備:
黃豆30克,粳米400克,清水1400克,姜30克,蔥25克,鹽30克,胡蘿卜1小節,芝麻。
製作方法:
1.先將黃豆用清水淘洗干凈,然後將裡面的破損,霉爛的豆子挑出來,再換上清水浸泡1個晚上。
2.粳米也要淘洗干凈,(要將粳米淘洗到沒有一點渾濁的米漿在上面。)然後再另外換上清水,浸泡一個晚上。
3.將准備好的蔥,姜,胡蘿卜,分別切成細末,放在一邊備用。
4.次日早上將浸泡並吸滿水分的粳米,放入料理機中,攪成米漿,然後用篩網過濾一下裝入碗中,備用。
5.黃豆,也放入料理機中打成豆醬,再用篩網過濾一下,裝入放有米漿的碗中攪拌均勻,加入鹽,蔥末,薑末,胡蘿卜末,攪拌均勻,備用。
6.鍋中倒入適量的油,大火將油溫升至5成熱,將炸面窩的模具放入油中浸泡一下,然後再在上面撒上一小撮芝麻,再倒入大約85g的面漿,放入油鍋炸至一面金黃定型後,取出,翻面炸至金黃酥脆後撈出,控油。
巧食為天的小技巧:
米漿的調制水分要控制好,在調制米漿時粳米:黃豆:水的比例要控制在10:1:50的比例,否則麵糊會因過稀不成型,或過干影響口感,炸出的面窩不夠蓬鬆柔軟。
2. 武漢好吃的 武漢好吃的美食推薦
1、熱乾麵:熱乾麵是武漢最經典的一道美食,可以說是武漢的名片,來武漢可以不去黃鶴樓,可以不吃鄂菜,但是絕對不能不吃熱乾麵。
2、武漢熱乾麵與山西的刀削麵、兩廣的伊府麵、四川的擔擔面、北方的炸醬面並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
3、豆皮:豆皮也是武漢特有的美食,連毛主席吃了都贊不絕口,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黃,味香而醉,喜歡吃糯米的人一定要嘗一嘗,特別是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味道是武漢一絕。
4、面窩: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小吃,有炸油條的地方就有面窩,和油條比起來,面窩的口感層次感很多,外形有點像甜甜圈,外面的皮是酥的,厚的地方責比較軟,中間的位置則炸得焦脆,吃起來嘴裡同時出現多種口感,來武漢必須要試一試!
5、鴨脖:武漢的鴨脖也是武漢的經典美味,雖然不是武漢特有,但是武漢鴨脖那是全國響當當的,不管是周黑鴨還是絕味,店鋪遍布全國。
3. 好吃的武漢特色美食推薦
武漢是美食之都大街小巷各種美味的特色小吃非常的多,而且每家生意都很火爆,下面我為大家盤點了武漢十大美食小吃,下次來武漢不要錯過這些美食哦,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好吃的武漢特色美食推薦
1、鴨脖
鴨脖是很多吃貨的最愛,辣辣的很過癮偶爾吃一下還是很不錯的,最知名的一個鴨脖子品牌是周黑鴨那個味道吃過就終生難忘,美味到停不下來一些朋友從外地回來都會給家裡人帶點周黑鴨味道很好,麻辣味休閑的時候吃吃或者當菜品都可以。
2、面窩
面窩最出名的一家店在司門口主要賣有面窩、牛肉豆絲等地方特色小吃。武漢人早餐很喜歡吃面窩大街小巷少不了賣面窩的地方,據說面窩的創始人叫昌智仁這個人是在漢正街賣燒餅的一個人後來想增加早餐品種自創的一個早點品種面窩吃起來松軟,薄處酥脆。
3、糊湯粉
糊湯粉是武漢的特色美食,武漢十大美食之一經常與油條搭配在一起吃據說這個湯是用魚熬制的然後再配上米粉煮一下就可以吃了再搭配一根油條泡在碗裡面吃特別的美味,沒有吃過的朋友可以去嘗一下。
4、牛肉豆絲
豆絲是武漢這邊的特色小吃,主要是用大米和綠豆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漿然後放在鍋裡面攤成餅並切成條狀此時為軟的濕豆絲,直接配上青菜炒著吃或者曬干之後煮著吃都是不錯的,每年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年貨濃濃的年味兒。
5、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煨湯的煨湯是武漢人的最愛,位於漢口勝利街蘭陵路,這個店經營了排骨湯、牛肉湯、甲魚湯等特色湯品是滋補身體補氣補血的食物營養價值很高,小桃園的煨湯主打瓦罐雞湯十分好喝。
6、清蒸武昌魚
這道菜是武漢的特色菜品,是很多外地遊客必吃的一道菜餚。清蒸的武昌魚味道鮮美、肉質鮮嫩十分好吃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據說經常吃魚可以增強記憶力還可以變得更加聰明,所以大家要多吃哦!
7、順香居的燒
武漢最出名的一家燒麥店位於漢口花樓街,在武漢十大美食中順香居這家燒麥店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該店做的燒麥味道好吃不膩,看一眼就很有食慾,製作方法是將豬肉後人饅頭以及花生米葡萄乾等食材切成小丁然後再用桂花白糖合成餡然後揉和成面團然後加少許麻油包成。
8、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湯包百吃不厭是武漢十大美食之一,我和朋友一起過去至少要點2籠來吃,湯包裡面的湯汁很美味餡料好吃不膩,湯包的皮比較薄吃的時候加點醬醋味道簡直好極了!
9、三鮮豆
三鮮豆皮是武漢的特色名吃,來武漢必吃的一道小吃在美食街就有賣的,據說這種豆皮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做法比較講究怪不得這么香脆可口,吃的時候一點不覺得油膩,三鮮豆皮曾獲得中國美食協會評選的金鼎獎。
10、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的特色名吃,來武漢不能錯過的美食就是熱乾麵,好吃不貴和湯面涼面做法不一樣,跟炸醬面有點相似但是和雜醬面用的調料和面條不一樣配上好吃的芝麻醬加上鹹菜以及蘿卜非常的好吃,是很多吃貨的最愛。
武漢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1.糯米雞
糯米雞是老武漢人非常喜愛的特色小吃,武漢的糯米雞與雞肉沒什麼關系,而是由糯米、香菇、五花肉等食材做餡料,放油鍋炸制而成 。現炸的糯米雞,外表酥脆,內里軟糯,餡料咸香,做早餐當點心下火鍋都好吃。
2.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湯包是武漢中華老字型大小的特色美食,四季美湯包有鮮肉的、芹菜的、蝦仁的、香菇的、蟹黃的、番茄的等等,種類繁多,風味獨特,具有皮薄肉多、湯汁鮮美的特點。
3.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最具代表性的一道美食,對於武漢人來說,沒有熱乾麵的「過早」,是沒有靈魂的!一碗正宗的熱乾麵,醬汁香濃味美,面條爽滑筋道,再配上清甜的米酒,哧溜哧溜吃下肚,這才是元氣滿滿一天的開始。所以,大家來武漢可以不去黃鶴樓,可以不吃楚菜,但是絕對不能不吃熱乾麵。
4.三鮮豆皮
三鮮豆皮,是湖北地區知名度非常高的特色小吃,做法稍顯復雜,以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後的豆皮外脆內軟、油而不膩,在當地人心目中,「三鮮豆皮」是不遜色於「漢堡包」和「披薩餅」的美食,這是武漢人獨有的鄉味。
5.油餅包燒麥
油餅包燒麥是武漢「過早」的創新美食,現炸的油餅塞進剛蒸出的燒賣,油餅蓬鬆不油膩,一口下去,油餅酥脆,燒賣軟糯,混著黑胡椒和香菇的辛辣鮮香,好吃極了,不愧是武漢「過早」的天花板。
6.糊湯粉
糊湯粉,著名武漢傳統小吃,以圓米粉為主要食材,用鮮活魚徹夜熬制出的魚湯,味鮮汁濃,回味清甜,在大冬天吃上一碗熱乎的糊湯粉,一直暖到胃,整個人都會被治癒。
7.酥餃
酥餃,不是餃子,也不是油條,而是糯米團子。在武漢快要消失的美食中,一定有酥餃的名字,因為製作工藝嚴格,所以做這種傳統美食的人越來越少,其口感外酥里糯,綿軟香甜,咬一口還能拉絲,簡直是糯嘰嘰的代名詞。
8.精武鴨脖
精武鴨脖起源於漢口的精武路,是武漢老字型大小傳統美食之一。精武鴨脖採用傳統工藝鹵制,鹵香濃郁,鮮嫩勁道,口感香辣刺激,越嚼越香。
9.雞冠餃
雞冠餃是武漢快消失的特色早點小吃,純手工老面製作,炸的時候火候很講究,炸到兩面金黃最好,吃起來外酥里嫩,又有嚼勁,蠻過癮!近幾年做雞冠餃的人越來越少,遇到了一定要嘗嘗。
10.面窩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小吃,在武漢人心中,面窩的地位絲毫不亞於熱乾麵。其外形有點像甜甜圈,一般有炸油條的地方就有炸油窩,和油條比起來,面窩口感更加有層次感,厚的地方松軟,薄的地方酥脆,就是一個字香!
湖北武漢15大美食小吃
1、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其實給的不是純芝麻醬,而是芝麻醬+花生醬。吃熱乾麵最有名的是蔡林記,但現在武漢人吃得最多的是蔡明偉和麥香園兩個牌子,味道正宗干凈衛生。武漢熱乾麵其實需要自己攪拌而不是端上來就拌好的。
2、早餐
豆皮面都是一樣,但是餡料有很多花樣,但是糯米、乾子、肉丁、筍丁是必備的。想找到好吃的豆皮只有靠撞大運,有不少好吃的豆皮師傅都說自己是老通城出來的。最愛的早餐店還是勝利街的民生甜食館,味道正宗品種又多,歡喜坨面窩和燒麥每樣點一份,吃完到中午都不餓。
3、豆腐腦
武漢的豆腐腦基本都是甜的,但是也有不少店鋪有什錦豆腐腦,比如民生甜食館,裡面除了豆腐腦還有油條、糯米、醬油、蝦皮、花生米等。所以說一般的咸豆腐腦我是不吃的,感覺太單調了。
4、燒麥
武漢也有燒麥,但和廣式的不一樣。有點像把豆皮的糯米餡包在麵皮裡面,胡椒味重,大顆的肉、筍丁、香菇丁、肥油,吃起來那叫一個香啊,碳水油脂蛋白質的完美結合。推薦嚴氏燒麥,趙師傅家的油餅包燒麥。嚴氏重油燒麥,在王家巷和漢口電腦城那邊都有店。熱點是個頭大、皮薄餡多、黑胡椒、重油、口感好。
5、鴨脖
武漢最有名的兩家賣鴨脖子的是精武鴨脖和周黑鴨,各有特色。現在外地吃鴨脖子推薦去超市、專賣店買這兩家的產品,或者去吃絕味鴨脖,雖然我從來不吃他家的。鴨脖子的特色是很辣,但是吃起來就停不住。武漢本地鴨脖品牌是精武鴨脖,不是絕味鴨脖,絕味是湖南的。周黑鴨就不必多說了吧?中國人都知道。
6、糊湯粉
把小雜魚加黑胡椒熬成渣,最後打成糊,配一根油條就絕了,先用油條蘸湯吃,湯糊糊的不影響油條的脆度,油條吃完就嗦粉,粉吃完了湯也光了。由於裡面胡椒味較重,糊散熱慢,比較適合驅寒。魚的鮮味和胡椒的辣味混合在一起,感冒鼻塞的時候吃一碗那叫一個神清氣爽。
7、小龍蝦
你來試試武漢的蒸蝦,保准你吃完就閉嘴。武漢的小龍蝦有,油燜的、鹵的、烤的、糖醋的、蔥香的各種味型都有,包你滿意。
8、蓮藕
好多人總以為來武漢吃小龍蝦、武昌魚、熱乾麵,但你們忽略了湖北的藕,舌尖一就說過:「湖北產藕,湖北人更會吃藕」。比如用祖傳瓦罐煨的排骨藕湯,裹上生粉吉士粉炸得干煸藕絲,7分藕3分肉合的炸藕圓子、鮮嫩多汁脆爽的炒藕帶,一樣都不容錯過。
9、蟹腳面
武漢除了愛吃蝦,也愛吃蟹,雖然品質不算頂尖,但也有獨創的蟹腳面。蔥姜蒜香料熗鍋,加入各種醬+蒜蓉醬燒燜,味道復合,香味濃郁,海鮮味突出。然後蓋在面條上,濃稠的湯汁吸附在面條上,非常入味!(每次都假裝好心把螃蟹讓給別人吃,我都專心吃面)推薦:戴記、沈記、靚靚蒸蝦的都不錯。
10、炸醬面
武漢人愛吃熱乾麵也愛吃炸醬面,最有名的要數陳記炸醬面,據說是以前對面的老海員炸醬面館里的師傅跑出來做的,最近幾年在武漢開的分店到處都是。特色就是醬料味道好,分量足,面條夠好,並且海帶、酸豆角、香菜和一干佐料都是不限量的。
11、湯包
說說吃法吧,比較推薦的是用筷子夾起來放到湯勺里,然後把底部邊緣咬一個小口喝湯,之後再蘸點醋、醬油、姜絲吃。至於吃的地方還是四季美吧,雖然這個牌子早就做砸了,我一般都隨便找個地方吃,味道也不會差。還有,一般來說蟹黃湯包絕對是坑爹貨,高檔的不太清楚。
12、糊米酒
我查了一下發現也算是武漢的特色小吃,我以前一直以為很多地方都有。糊米酒,也叫桂花糊米酒,主要原料是桂花糖、糊米酒、珍珠湯圓,就是那種實心的小湯圓。糊米酒很香,想來主要是因為桂花糖的原因。
13、糯米包油條
這也是一個不知道是否算武漢特色的小吃,不過的確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做法很簡單,在用糯米包裹油條之前,先在糯米內側刷上一層糖,可以用白砂糖、芝麻、桂花糖等,包好之後在頭上蘸一點就好了。
14、粽子
武漢到處都有不錯的粽子,在外地的話可以直接買五芳齋的。武漢粽子個頭小,口感細膩味道好。裡面的餡很少,不會出現板栗,主要作用是提升粽子的口感味道,而不是當主食。另外清水粽子蘸糖才是我的最愛。
15、牛肉粉
武漢除了熱乾麵有名,牛肉粉做得也不差,青山的鹿鳴春、萬松園的金焱記牛肉粉、曾經客人為了一張凳子大打出手驚動110的精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