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很多人都喜歡吃豬頭肉,豬頭肉究竟好吃在哪裡
豬頭肉好吃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肥、二是糯 、三是香、 四是脆。一是肥。吃豬頭肉大半是圖它肥,但這種肥有別於其他肉類之肥,是肥中夾瘦、肥而不膩。二是糯。我至今弄不懂,東西南北各家老店老湯鹵制的豬頭肉,火候怎麼都控製得那麼一致。總能將肉煮得酥而不爛、酥糯爽口。 三是香。豬頭肉的香,是誘人的,將豬頭肉切片裝入盆後再澆上小磨麻油、灑些香菜等,那四溢的香氣,總引得食慾倍增。 四是脆。豬頭肉的脆是因為豬耳朵中含有脆骨,且脆骨又包在肉中,因此,豬頭肉的脆是糯而藏脆,別有風味。
㈡ 豬頭肉怎麼做才好吃
蒜心炒豬頭肉
材料:
豬頭肉、蒜心、紅椒、蔥頭、蒜、生抽、雞精、糖。
做法
1、 將豬頭肉切片,蒜心切好;
2、 起油鍋,爆香蒜頭、生薑、紅蔥頭、下豬面肉炒香;
3、 下蒜心一起翻炒至斷青,放些紅椒絲,溜點水,用鹽、生抽、糖、味精調味;
4、 香味濃郁的豬頭肉炒蒜心炒好了。
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做法,除了豬頭肉之外添加上一種蔬菜一起來炒,這樣可以使得豬頭肉的口味更豐富,而且吃起來營養也更加均衡一些。
除了蒜性之外還有一些也是比較適合和豬頭肉一起炒的,比如花菜、韭菜苗和菠菜等等,這些就需要大家發揮自己的創意來嘗試看看了。
㈢ 豬頭肉幾分熟口感好
豬頭肉八分熟口感最好,十分熟的,口感有點發軟,七分熟有點硬,八分熟吃起來口感最好不軟不硬,勁道,有嚼勁。
㈣ 豬頭肉哪部分最好吃哪
豬身上最好的一塊肉是哪裡?」對於這個問題,賣了十幾年豬肉的攤主們難得的異口同聲:「最好的當然是早就賣光的裡脊咯。」
裡脊分為內外,帶皮的為外裡脊,又被稱為寶肋肉,皮與肉的分水嶺就在這一塊肉上,適合用來做水煮肉片。當然,這一處的皮也可以單獨拿來做文章。唐魯孫曾經就在地安門外的慶和堂吃過一道「桂花皮炸」(「炸」讀作「渣」)。這可不是簡單的炸肉皮,單單要選脊背上三寸寬的一條。拔盡毛,炸到起泡,曬透後密封一年之久。食用前先要泡軟,再浸泡在雞湯或者高湯里,切絲下鍋,武火一炒,澆上雞蛋,撒上火腿末,松軟濃香,還不膩口。
養豬這么久,你知道豬身上哪個部位最好吃嗎?
被好好保護在身體裡面的頂級內裡脊是豬身上最嫩的部位。每一扇豬只有細細的一條,兩扇加起來大約4-5斤。
對於嫩到任性的裡脊來說,如何烹飪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了。切、剁、炒、炸都可以輕松接招。不過最受歡迎的大概要數糖醋裡脊。輕炸過的裡脊外酥里嫩,澆上酸甜汁,趁熱享用,外皮如薄冰崩裂,裡面則是軟嫩清甜的口感。
TOP2
五花肉
特點:脂肪高
別稱:三層肉 肋條肉
稀有度 ★★★
美味度 ★★★★★
養豬這么久,你知道豬身上哪個部位最好吃嗎?
好的五花肉漂亮得似裙邊:一層肥一層瘦。說起脂肪量,大概除了板油,也是沒有旁的什麼敢在一塊五花肉面前稱老大了。
五花肥厚,所以極為適合切成薄片或者小塊,肥膩點到為止,過則不及。名聲最響的就是被蘇東坡捧紅的「東坡肉」。
養豬這么久,你知道豬身上哪個部位最好吃嗎?
謫居黃州的蘇軾為了給「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一記響亮的巴掌,特意創造了這道餐桌常青菜。「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長時間的燉煮逼出五花肉的油脂,使其肥而不膩,滲出的油星又浸潤整塊肉身,酥軟異常,即便是八十老嫗都能毫不費力地吃完一塊。
㈤ 豬頭.的哪個部位最好吃
那要看看你買的豬肉是那部分了,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煮法哦!
1、豬頭。包括眼、耳、鼻、舌、頰等部位。豬頭肉皮厚,質老,膠質重,宜用涼拌、鹵、腌、熏 、醬臘等方法烹制。如醬豬頭肉、燒豬頭肉。
2、豬肩頸肉。也稱上腦、托宗肉。豬前腿上部,靠近頸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塊長扁圓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夾肥,微帶脆性,肉質細嫩。宜採用燒、鹵、炒、熘,或醬臘等烹調方法。叉燒肉多選此部位。
3、頸肉。也稱槽頭肉、血脖。豬頸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此外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發紅,肉質綿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餃、面臊或用於紅燒、粉蒸等烹調方法。
4、前腿肉。也稱夾心肉、擋朝肉。在豬頸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強。宜做餡料和肉丸子,適宜用涼拌、鹵,燒,燜、爆等方法。
5、前肘。也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常帶皮烹制,肥而不膩。宜燒、扒、醬、燜、鹵、制湯等。如紅燒肘子、菜心扒肘子、紅燜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質量好於後蹄,膠質重。宜於燒、燉、鹵、涼拌、醬、制凍等。
7、裡脊肉。也稱腰柳、腰背。為豬身上最細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纖維細小,肥瘦分割明確,上部附有白色油質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燴、烹、炒、醬、腌。如軟炸裡脊、生燴裡脊絲、清烹裡脊等。
8、正寶肋。又稱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適宜於熏、鹵、燒、爆、燜、腌熏等烹調方法。如甜燒白,咸燒白等。
9、五花肉。又稱軟五花、軟肋、腰牌、肋條等。肉一層肥一層瘦,共有五層,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間,肉質較嫩。最宜燒,熏、爆、燜,也適應鹵、腌熏、醬臘等。如紅燒肉,太白醬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於豬腹底部,質呈泡狀油脂,間有很薄的一層瘦肉,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等。
11、後腿肉。也稱後秋。豬肋骨以後骨肉的總稱。包括門板肉、秤砣肉、蓋板肉、黃瓜條幾部分。
①門板肉。又名無皮後腿、無皮坐臀肉。其肉質細嫩緊實,色淡紅,肥瘦相連,肌肉纖維長。用途同裡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鵝蛋肉、彈子肉、免彈肉。其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宜於加工絲、丁、片、條、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調方法。如炒肉絲、花椒肉丁等。
③蓋板肉。連接砰砣肉的一塊瘦肉。肌纖維長。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砰砣肉」。
④黃瓜條。與蓋板肉緊相連接的一塊瘦肉,肌纖維長。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秤砣肉」。
12、後肘。又名後蹄。因結締組織較前肘含量多,皮老韌,質量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於前肘。
13、後足。又名後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韌、筋多、質量較前足略差,其特點和烹飪運用基本同於前足。
14、臀尖。又稱尾尖。其肉質細嫩,肥多瘦少。適宜用鹵、腌、醬、熟炒、涼拌等烹調方法。如川菜回鍋肉、蒜泥白肉多選此部位。
15、豬尾。也稱皮打皮、節節香。由皮質和骨節組成,皮多膠質重,多用於燒、鹵、醬、涼拌等烹調方法。如紅燒豬尾、鹵豬尾等
㈥ 豬頭肉吃了有什麼好處怎樣做最好吃
豬頭肉可能是很多朋友喜愛的食物,肉味肥妹,而且關鍵是肥而不膩,我們吃豬頭肉有什麼好處呢?給我們提供的營養價值如何?首先要告訴大家,豬頭肉雖然肉味鮮美,不過並不適合我們多吃,豬頭肉以肥肉為主,瘦肉部分大致是臉頰部分,但這部分並不多,所以豬頭肉的脂肪、熱量較高,吃多了可能對人體不利,頻繁多吃可能會造成肥胖,引起其他心腦血管疾病。部分朋友會反駁,認為豬頭肉應該和豬蹄肉一樣,其實是膠原蛋白含量多,吃了不會長胖,它們的確是膠原蛋白含量不少,不過這和它們肥肉多可沒有沖突,它們是「富含膠原蛋白的肥肉」,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還是不要多吃。
豬頭肉也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A,是預防夜盲症、乾眼病的良好成分,富含豐富的硒元素,它們是一種抗氧化成分,能有助提高抗病能力。豬頭肉能提供一定量的鈣質、磷元素、優質蛋白等成分,適當攝入的話其實也是不錯選擇。對於一些便秘、能量缺乏、身體乏力瘦弱的人群來說,豬頭肉能補充豐富能量,緩解虛損,滑腸緩解便秘。愛吃豬頭肉的朋友可以多挑臉頰肉吃,它們相對來說會瘦一些,豬鼻子、豬耳朵等部位的肉會肥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