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蒸饅頭松軟好吃竅門
我們在家做饅頭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做法都對,為什麼蒸出的饅頭總是不松軟,還沒彈性呢?
饅頭蒸好後不松軟,沒彈性,這種情況多數都是發酵不足,面團無法膨脹的原因。饅頭蒸制過程中雖然有些膨脹,但發酵不足時,內部組織的支撐力遠遠不夠,所以饅頭熟了也不柔軟,沒彈性。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延長面團發酵的時間,尤其是二次醒發的時間。另外面團做得再軟點,麵粉筋度別太高,或者適量增加乾酵母的用量。
松軟有彈性的南瓜饅頭
下面我就詳細說下,在家蒸饅頭怎樣才能松軟有彈性。
一、首先是麵粉的選擇
其實高筋麵粉、中筋麵粉和低筋麵粉都可以做饅頭。但是不同的麵粉,不同的製作方法,做出的饅頭口感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家裡做饅頭,當然要做自己喜歡的口感。喜歡有嚼勁的就用高筋麵粉;喜歡松軟還有點嚼勁的就用中筋麵粉;如果喜歡松軟可口的就用中筋麵粉,再加點低筋麵粉。
如果用老面做饅頭也是同樣道理,不同的麵粉口感不一樣。而且老面加的比例多少也影響口感。
我平時喜歡用中筋麵粉做饅頭,這種麵粉做饅頭比較好操作,做出的饅頭松軟有嚼勁。如果喜歡吃松軟可口的,還可以加20%左右的低筋粉進去。
另外,選好麵粉後,水也要加的合適,一般面與水的比例是2:1。但不同的麵粉吸水率也不一樣,所以有時水要適當再多加點。正常饅頭面團揉起來有彈性,軟硬適中,水放少了就偏硬。如果是做老面山東饅頭,面團可以和得硬點。
二、揉面很重要
面團發好後,揉面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剛發好的面團里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氣孔,這時的面團一定要揉勻排氣。揉好的面團表皮光滑,內部氣孔細小均勻。面團要揉到看不見乾粉,越揉越有彈性。揉面是用手掌向上推壓面團,揉長了,從一頭折起來再揉。揉一會就讓面醒發幾分鍾,這樣反復揉兩三次,蒸出的饅頭細膩柔軟。
我有時揉不動,就用擀麵杖壓面,壓出的面很光滑,也省勁。但千萬別壓過油。壓狠了,饅頭生坯醒發的慢,而且蒸出的饅頭皮像有層小硬殼。
另外,用乾酵母做速發的刀切饅頭時,我用的是一次發酵法。也就是饅頭成型前面團不需要基礎發酵,那麼面團內部就沒有那麼多的孔洞。但是,饅頭在整形前,也要把面團壓幾次,弄光滑。
三、饅頭的二次醒發關繫到饅頭是否松軟有彈力
饅頭的二次醒發特別重要,是蒸饅頭過程中的最後一次發酵。這次醒發看似簡單,卻是最難控制的環節。二次醒發溫度最好在36度左右。醒發溫度過低時,醒發的慢,饅頭成品不夠挺立。
還有濕度也挺關鍵。濕度過小的話,饅頭表皮乾燥,饅頭生坯膨脹的也慢。但是,如果濕度過高,饅頭表皮容易產生水泡,成品外觀也不挺立。
在家裡蒸饅頭時,一般沒有專門的發酵工具。想要控制好二次醒發,具體該怎麼做呢?可以在鍋里事先燒些溫水,水不要燒開,四十度左右就夠用了,然後把籠屜放上面醒發。
那麼怎樣判斷二次醒發好了呢?用時間來判斷是不準確的,由於溫度、濕度及面團軟硬等不確定因素,時間只能作為參考。看時間的同時還要看看饅頭的外觀。醒發適度的饅頭生胚膨脹到1.5倍左右大小。醒發好的成品明顯變大,變輕,表皮還有點濕潤。
小提示:
1、醒發時間不足的饅頭,成品體積小,表皮不光滑,嚴重沒醒發好的會像死面饅頭。蒸熟的饅頭也沒有一點彈性。
二次醒發不足
2、醒發過度的饅頭,成品內部有蜂窩狀空洞,組織粗糙,表皮會出現不平或者有塌陷。
二次醒發過度
只要注意以上幾點
Ⅱ 蒸饅頭5個訣竅
正確蒸饅頭的方法:用冷水上鍋蒸,將饅頭生胚放入清水鍋中,先用小火將水燒開,讓慢慢騰起的水蒸氣助促饅頭發酵,使沒有充分發酵的饅頭在冷水蒸制的過程中,慢慢升溫,這樣使饅頭內外受熱均勻,蒸出的饅頭才會更加彭松暄軟,即便涼了也是軟的,口感筋道為嚼勁,香甜而美味。
蒸饅頭的原理:酵母菌等微生物在和好的面團內,生長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加熱時產生的蒸汽使二氧化碳從饅頭胚里釋放出來,從而造成氣孔,這便是蓬鬆渲染的來源。
蒸饅頭的小技巧:
1、麵粉、水、酵母的比例:麵粉用中筋麵粉即可麵粉與水的比例為2∶1。酵母和麵粉的比例為1∶100,換句話說每100克麵粉需要加酵母1克。溶解酵母時,冬天用不超過30℃的溫水,夏天用涼水。
2、加入適量的白糖:在和面的時候加上1勺白糖非常必要,不僅有助於提高酵母菌的活性,加快發酵進程,而且口感更好。
3、第二次發酵:做好的饅頭生胚不要直接放入蒸鍋開火蒸,需要在鍋內靜置15分鍾左右,進行第二次發酵。否則的話饅頭出鍋後會立刻塌陷,個頭也變小,硬邦邦的像一塊石頭。
4、火力要控制好:先大火後中小火,如果一直用大火或小火,饅頭會變成死面,塌陷蓬鬆不起來。
5、燜5分鍾:關火後不要急於揭鍋蓋,讓饅頭自然在鍋內燜5分鍾,熱氣慢慢的散發,然後再打開,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又白又發,暄軟好吃,不會塌陷也不發硬。
6、加大豆粉:蒸饅頭時,如果在麵粉里添加10%~20%的大豆粉。大豆和麵粉的蛋白質會發生互補更營養,而且外觀更潔白,松軟有彈性,香氣更濃郁。值得注意的是:大豆粉比例不要超過20%,否則會有豆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