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如何介紹雞頭米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如何介紹雞頭米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2-06 23:10:06

❶ 如何將雞頭米做的好吃美味

清水加冰糖煮開,放入毛薯,煮至冒泡時放入雞頭米和枸杞,煮熟即可食用,下面介紹具體做法:


主料:毛薯150克、雞頭米200克

輔料:黃冰糖50克、水1000克、枸杞10粒


製作步驟:

1、清水、黃冰糖煮開;


注意事項:

1、煮糖水一定要用冰糖,黃冰最好;

2、雞頭米很好熟,只要煮開後稍微再煮一小會就夠了。

❷ 雞頭米怎麼做好吃

你所說的這個雞頭米相對應來說它裡面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含量豐富,而且它裡面有大量的這種纖維素。所以在吃的時候首先用一些個涼水把它浸泡,大約是20分鍾的時間,然後再放在中果裡面加一個大棗或者是枸杞,然後加上銀耳就可以燉著吃了,相當很好吃的,美味主要就是營養物質比較豐富,也容易被身體吸收。

❸ 蘇州的傳統甜點,桂花雞頭米你吃過嗎

我吃過的。

桂花雞頭米是蘇州的傳統甜點,雞頭米也稱為芡實。桂花雞頭肉,用雞頭肉、桂花糖、綿白糖為主輔原料,製成後香甜可口,是當地老百姓十分喜愛的甜品。以前,雞頭米都在時令的秋季上市時才吃的到,現在,在一些南貨店也可以買到一些曬乾的雞頭米,以方便遊客旅途攜帶。


雞頭米為蘇州葑門南塘特產,每年中秋前後上市,在蘇州有「南塘雞頭大塘藕」的美譽。清沈朝初《憶江南》雲:「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

蘇州民間食用雞頭米的方法很多,最大眾的吃法就是雞頭米羹。其製作方法十分簡便,將鍋中水燒開後把新鮮雞頭米放入鍋中,煮沸後以藕粉勾芡,出鍋後加入少許糖桂花即可裝碗入盆

給大家介紹一種做法——桂花糖水雞頭米:

1雞頭米洗凈,清水煮沸,加入新鮮的雞頭

2再加入冰糖,大火繼續煮2分鍾左右

3灑入適量的桂花干,關火盛出即可

❹ 雞頭米做法,怎麼吃最營養

雞頭米就是芡實。芡實一般煮粥食用。芡實生長在水中,因果實像雞頭而得名。這里介紹雞頭米銀耳羹的做法。

  • 01

    首先取適量的銀耳,把銀耳置於清水中泡發,去掉硬實的根部。然後把銀耳撕成小塊備用。

  • 02

    干雞頭米放到清水內浸泡三個小時。如果使用新鮮雞頭米,直接洗凈即可。

  • 03

    鍋內加入銀耳和泡好的雞頭米,大火把水燒沸,然後轉小火慢慢燉煮半小時。

  • 04

    待芡實銀耳羹粘稠可口,芡實軟糯,加入少量的冰糖增加甜味即可。

❺ 八月最值得下血本追的美食:雞頭米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 美食 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里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 歷史 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曬干成為干芡,製成芡實粉。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蒓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里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製的竹刀,在水底里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曬干成南北干貨或葯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這個季節你去蘇州,在老字型大小得月樓就能吃到,雞頭米、菱角、藕、青豆、茭白等等做成的得月小炒,色澤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這個季節最吸引人的時令菜了。

而在另一邊的桃花源,不少人必點單品就是糖心雞頭米了。甜甜的,就很好吃。雞頭米非常有質感,和糖水在一起共舞的時候,是一種天生一對。

如今還有人研發了爆紅的雞頭米神仙咖啡,網紅必點的雞頭米美式,在Fun Coffee方咖啡可以喝到,年輕人會很喜歡。

雞頭米好像是百搭的,不論是炒了,還是放入糖水,都是合適的。即便出現在飲品里,軟糯的口感也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反而是很特別的存在。

而且,雞頭米在家也很好做,最重要的精髓則是快煮快食。

前兩天,我就買了一些冷凍的雞頭米,拿出冰箱,解凍後煮一鍋沸水,先放入浸泡好的干百合,然後等一段時間後,雞頭米對時間火候的要求比較高,等百合煮熟後,在沸水煮一分鍾不到,等水開到鍋邊見連串的氣泡冒起時,加入雞頭米,然後放入冰糖,同樣適合在家裡實用。

當你吃的時候,口感外軟內韌是剛好的,切不可慢慢來,一旦過了頭,吃起來就如同嚼橡皮了,毫無滋味。

相比於其他的糖水,雞頭米的做法真的最簡單了,即便什麼都不加,放入冰糖也會很好吃。很適合廚藝小白。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顧篤璜先生說:「必須當天早晨採摘,上午剝出肉來,下午食用……才能吃出雞頭米的清香。」如果對於雞頭米有極致的喜歡,那就去一趟蘇州吧。

雞頭米上市一般都在每年立秋前後,上市周期只有50多天。

所以如果現在不急著吃,錯過又是一個季節了。因時,因地而去吃,也是不辜負食物的一季生長。這樣的講究經過千年的變化,讓人能夠吃到最好的食物,找到最正確的表達。

等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

❻ 雞頭米的最佳吃法

雞頭米的最佳吃法是炒制,具體的做法如下:

主料:雞頭米200克、蓮藕半節。

輔料:花生油2勺、白糖1小勺、鹽1勺、芹菜1小把、紅椒1個。

1、蓮藕去皮,切丁,雞頭米提前解凍,紅椒切丁,芹菜洗凈切段。

❼ 雞米頭吃法及做法大全竅門

雞頭米上市 至少有這9種吃法


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這才剛到陽歷的8月,蘇州人最愛的雞頭米就已經香糯上市啦!



用料:雞頭米、蓮藕、荸薺、蝦仁、青椒

製作方法:

1、雞頭米入鍋水煮至軟糯,出鍋備用。藕、荸薺去皮切片,辣椒切塊。起油鍋,先煸炒一下蝦仁,熟了盛起放在一邊備用。

2、剩餘的油煸炒荸薺、藕和辣椒。然後倒入雞頭米一起煸炒,加少許的水。

3、最後加蝦仁一起煸炒後調味,出鍋。

看了這么多做法,小魚最後要提醒一句:在家烹飪雞頭米一定不要用鐵鍋,否則可能會發黑哦!~~祝小夥伴們吃得愉快。

❽ 雞頭米怎麼做好吃 m

簡介
雞頭米是太湖特產,煮熟後口感軟糯,清香宜人,搭配荸薺的清甜和蝦仁的鮮美,是一道清清淡淡的佐酒小菜。這道菜完全遵守了太湖船菜的原則,所有食材都是最新鮮的當地特產,吃過之後口中彷彿能品到太湖水的甘甜。
材料
食材:凈雞頭米(新鮮芡實)100g,河蝦仁100g,荸薺50g,香蔥1根,老薑2片,調料:鹽1茶匙(5g),糖2茶匙(10g),紹興黃酒1湯匙(15ml),油2湯匙(30ml),干澱粉1茶匙(5g),高湯2湯匙(30ml)
做法
凈雞頭米洗凈。荸薺洗凈,去皮後切成0.2cm的薄片。香蔥切碎。老薑切成小片備用。
蝦仁洗凈,瀝干水分,放入容器,加入澱粉、1/2茶匙鹽、紹興黃酒攪拌均勻,腌漬10分鍾。
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5成熱,沿著鍋邊把腌漬過的蝦仁滑入鍋中,用鍋鏟播散,炒至變色撈出瀝干油分。
炒鍋中留底油,煸香薑片,放入凈雞頭米和荸薺片翻炒至荸薺變成半透明狀,加入高湯煮開。
把蝦仁重新加入鍋中和雞頭米、荸薺片一起翻炒均勻,調入白砂糖,最後撒上香蔥碎即可。
小訣竅
雞頭米是太湖特產,雞頭米的外殼酷似雞頭,因此而得名,打開「雞頭」內部是一顆一顆的果實,果實表面附著著堅硬的果皮,剝掉果皮後就得到一顆顆雪白可人的雞頭米了。每年9月是雞頭米的收獲期,這時在蘇州一帶有新鮮的去殼雞頭米出售。
芡實就是新鮮雞頭米的干貨,如果無法購買新鮮雞頭米,也可以用干貨代替。在製作菜餚前放入冷水中煮開20分鍾,然後關火蓋蓋燜12小時。
新鮮雞頭米的樣子很可愛,一顆一顆彷彿白色的珍珠,如果不用來烹調菜餚,也可以製作甜湯,只需要在水中煮熟,加些桂花糖就可以了。
芡實正是這琳琅滿目的太湖特產中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