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高季,分享一套讓孩子好好吃飯的繪本——香噴噴食育繪本系列
兒子自小就瘦,偏食,主食對米飯不感冒,不愛吃雞蛋,青菜也不太喜歡吃。每天拉的粑粑帶有顆粒狀。對於他吃飯這件事,我們一直都很用心。做父母的,就希望孩子身體健健康康,不生病。春天長高季,我也希望孩子能吃好沒一頓飯,營養豐富!
於是最近幾天又把家裡這套香噴噴食育繪本翻了出來,和兒子一起共讀。讀完這些繪本,我發現食物的分類和營養在他的心裡慢慢有了概念。在每次吃飯的時候會主動問我「媽媽,雞蛋是什麼食物王國的食物?」
「是紅色食物王國的食物。」
兒子接著我的話說「吃了雞蛋會讓我更強壯。」
「是的,那我們就把雞蛋大口的吃了吧,讓自己變得更有力氣。」
接下來,我就就給大家一起分享這套繪本。
這套繪本一共有5本:《食物王國的色彩精靈》、《讓我更強壯的食物》《讓我不生病的食物》《讓我更有力氣的食物》《食物好吃的秘密》。
在繪本裡面,有紅、黃、綠、白四個精靈去食物王國里旅行。紅色精靈代表肉、蛋、奶(蛋白質),綠色精靈代表蔬菜水果(維生素),黃色精靈代表米面等主食(碳水化合物),白色精靈代表鹽、味精等調料。這四中食物精靈帶著我們一起走進了奇妙的食物王國之旅。
這套繪本給孩子們帶來的食物教育有4個方面:
食育一:從飯桌開始好的習慣養成。
我經常看到有些家長追著孩子喂飯吃,這種情況在我們家的餐桌上是沒有的。飯桌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
食育二:吃飽是不是等於吃好?
吃飽不等於吃好,在我們的身體裡面,只有四種精靈都到齊,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康!
食育三: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食物精靈帶著孩子們回到最初的大自然,知道食物的生長過程,對食物的充滿了好奇,也能感恩大自然的恩饋。
食育四:對自己的身體和健康負責。
繪本中有一個內容是檢驗食物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觀察便便,讓孩子理解食物的攝取,消化,吸收和排泄。這個過程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如何選擇食物?
怎樣做到平衡飲食?
那就和孩子一起共讀這套繪本吧!
❷ 寶寶不喜歡吃飯,有什麼繪本可以引導孩子吃飯
1.《肚子里的小人》
每個人的肚子里都住著一個與你一樣吃東西的小人。如果你吃得太飽,小人在肚子里會被擠得很難受;如果你喝得太多,小人會被淹死在肚子里;如果你躺著吃飯,食物一股腦沖下來,小人會站不住;如果你的肚子著了涼,小人會在肚子里凍得哆哆嗦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肚子里的小人才會跟你一樣開心快樂!小孩的世界天真無邪,在他們的世界裡許多事物都具有生命的,這個繪本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共情能力,你不好好吃飯可以,但是至少得為肚子里的小人想想吧,它會很難受的。
❸ 誰來給我支支招,怎麼讓孩子認真吃飯呢
「寶貝,來再吃一口,乖再吃一口。」也許孩子吃飯問題是每個家庭都在面臨的難題。
家裡有老人的也許生怕孩子餓著,奶奶拿著碗追著一兩個小時喂的。這樣的情形在中國家庭中幾乎都很常見。但是大家也許忽略了一個問題,追著喂或者強迫孩子吃飯對於孩子的身心 健康 都是有影響的。追著喂一個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依賴,對身體 健康 而言也會導致消化不良以及積食的發生。
當然除了追著喂外,有的孩子則是因為挑食,厭食的問題。
那麼孩子沒有認真吃飯怎麼辦?這是一個所有家長都想知道的一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做到:
1、杜絕追著喂。這是為了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吃飯習慣。孩子在一歲時就應該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吃飯,在你喂寶寶時可以給寶寶備個小勺子,不要害怕孩子弄臟而限制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在1~3歲的年齡是人生第一個學習生活技巧的年齡,抓住這樣的學習黃金期,家長們在以後的教養當中會感到更輕松。
孩子2歲時就可以嘗試著給他(她)獨立吃飯了。因為這樣年齡的孩子可能不會安心的坐著吃飯,會吃一口又到處跑,為了限制寶寶移動可以給孩子准備一把兒童椅,這樣寶寶就不能亂跑了。限制孩子必須吃完一頓飯才放出來,等孩子養成習慣就好了。不要為了讓孩子高興就把家裡的任何地方都當成餐桌。
因為2歲的孩子獨立能力還在培養中,所以家長也可在一旁協助,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完成吃飯的過程。
3歲的孩子就可以完全獨立的吃飯了,家長只要幫助把飯菜給他放好就可以了。
2、 食物的多樣化。為了能夠吸引孩子對食物的興趣,食物除了做到營養均衡外,不管是種類、還是色彩,飯菜要做到多樣化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更喜歡吃。
對於1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們可以多給孩子吃魚、蝦、蛋類食物、胡蘿卜、西紅柿、玉米、西藍花等食物。也有的家長說孩子都不愛吃胡蘿卜怎麼辦?那你就可以嘗試著做成漂亮的孩子喜歡的一些卡通形象或者圖案來吸引孩子。
除了食物的選擇,餐具也要選擇一些可愛的,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一些形狀,從而讓孩子愛上吃飯。
3、 飯前不要責怪孩子。有的家長在孩子不吃飯時,一定會責怪孩子,有的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甚至更叛逆。如果孩子確實不想吃那建議家長們就不要強迫,可以讓他晚點吃,當他感到飢餓時,就會主動吃飯了。
當孩子餓了自己主動吃飯時,那家長們就可以要求孩子一定在餐桌吃,不可以隨意走動。久了以後孩子的專注力就會得到提升了。
4、 餐前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吃其他的食物,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餓,在孩子放學後或者外出回到家已經到了吃飯時間還給孩子吃一些零食,這樣孩子沒有飢餓感自然不會吃飯了。
有的孩子會很愛吃零食,但是家長也不能拒絕這個要求,那麼家長就可以選擇在兩餐之間給一些小零食給孩子解解饞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太多零食,可以通過一些 游戲 或者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如果只是單純的飲食習慣問題大家不用過多的擔心,如果是厭食症就要及時就醫了。
厭食症的一些症狀也簡單的告訴大家,小兒厭食是由於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的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的一種病態。
小兒厭食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低下等,甚至影響兒童生長,智力發育。
一般小兒厭食的年齡在1~6歲之間,不吃東西,討厭吃東西,甚至完全不吃東西達到2個月以上的,都可以考慮厭食症。但是如果初期不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一些飲食調理來進行干預:少吃零食,不喝高熱量飲料,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吃飯,增加菜的色、香、味。
在中國家庭的餐桌上,好像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可能遇到吃飯這個問題。
中國 育兒 上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追著喂飯」這個現象,雖然看來不是大事,但是一天三餐,孩子吃飯需要哄、逼,會讓你煩不勝煩。往往讓一頓和諧的家庭氛圍變成硝煙四起的戰場,而且,孩子一旦因此把吃飯的事情當成了家長的事情後,吃飯這個過程會變得更加艱難。
我家小朋友就沒有好好吃飯的好習慣,可以說,他就是在外婆「哄」出來的,不願意吃飯,那就給他玩具讓他玩,然後外婆在旁邊趁著小朋友高興,見縫插針地把飯菜塞進嘴裡,一口接一口,看來很有效,孩子開心,然後不用哄也不用說教。
這個違背了自然懲罰的方式,直接讓孩子認為好好吃飯是大人的要求,不是自己補充能量的需要,更因為餓的時候,就能找到食物,所以更是不好好吃飯到無所顧忌,給孩子建立好的規矩實在太重要了。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來做呢?葉壯老師的《21招,讓孩子獨立》里提出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鑒。
1、保持就餐環境的單純
吃飯的時候,只做吃飯的事情,手機、平板一類的,不要帶上桌,這個很容易讓大人和孩子分心,而且,這是一個錯誤的示範,大人在告訴孩子,邊吃飯邊玩手機是理所當然,但實際上,家庭聚餐更應該是一個共同交流的時刻。
2、讓自然懲罰來代替說教、逼迫和「哄」
老人喜歡追著哄著孩子喂飯,媽媽喜歡說教著讓孩子吃飯,爸爸喜歡怒哄著讓孩子吃飯,這些方法其實都在告訴孩子,吃飯不是他的事,而是家長們的事。如何讓孩子把吃飯當自己的事情呢? 有一個方法,就是讓他自己感受到代價。如果一頓不吃,那就收走餐盤,等到吃下一頓的點,再開餐。即使餓了,那就等到下一頓的點。餓過幾次,孩子就知道不按時好好吃飯的後果了。
3、每周至少安排三次「家庭聚餐」
就科學家們的研究,家庭聚餐可以有效預測孩子未來多方面的積極發展。而家庭聚餐,不僅僅是在餐桌上一起聊天,也包括一家子一起買菜,選擇食物,到准備飯菜並且共同就餐。
4、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與個體需求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飲食偏好,如果孩子有那麼一些小挑剔,盡量多准備他喜歡的食物。也不強制要求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就一定要使用筷子,或者掀起孩子吃飯弄得滿桌都是就要喂孩子吃,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不硬性強求。
寶寶不好好吃飯家長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一 、 是不是寶寶不喜歡吃經常吃的食物
寶寶的味覺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通常嬰幼兒的味覺在8個月是開始發育,但每個寶寶的味覺發育時間會有不同。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在寶寶的食物中添加少許調料,或者添加一些炒菜的菜湯,讓寶寶覺得有滋有味。
二、吃飯的時候,讓寶寶和大人一起用餐
吃飯時,可以讓寶寶坐在餐桌旁,給寶寶一個吃飯用的勺子,讓寶寶參與到吃飯中來,叫他體會到參與的快樂。不要怕寶寶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每吃一口大家要及時表揚與鼓勵,讓他體會到吃飯的快樂。
三、是不是寶寶食慾不好
如果寶寶吃飯時,吃的不是很多,不要老給他吃,等下次吃飯時再吃。吃飯前不要叫寶寶玩的太興奮。
孩子吃飯不認真,首先我們要排除孩子身體生病方面的原因,確定不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導致的。
現在的孩子一吃飯不是看電視就是看手機,這已經是非常常見的問題了,我覺得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面對孩子的哭鬧,不吃飯,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就通過各種方法來滿足孩子需求。比如讓孩子看電視,讓孩子玩玩具,時間長了養成了習慣,只要吃飯不給看電視或者玩玩具就哭鬧。家長最後又沒有辦法了,只能妥協,然後就一直惡循環。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我們先來看看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
第一,家長前期為了不讓孩子吃飯亂跑,自動培養了孩子這種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習慣。
第二,環境因素,家長吃飯也喜歡看電視,讓孩子也養成了這個習慣。
孩子肯定不可能生下來就有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的習慣的,肯定是後期養成的,具體的原因,大方向是離不開上面兩點的,家長可以自己反思下。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又回到了,孩子哭鬧的問題上,我前面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孩子哭鬧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家長要學會拒絕孩子,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要堅決的拒絕,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這樣孩子會被哭鬧當成你妥協的軟肋!
孩子提出需求→家長拒絕→孩子哭鬧→家長妥協!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很多家長都被這個循環所困擾,其實就是家長不夠「狠心」,最後頭疼的就是自己了。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於極端的孩子,可以採取適當讓他挨餓一頓,讓他知道如果不認真吃飯,就會挨餓,下次他就會認真吃飯了。當然這個要把控好度,不要讓孩子真正的餓著了。
以上就是個人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鼓勵並堅持上桌吃飯。
2、營造餐桌氛圍,飯菜,擺盤,家人。
3、吃飯時,不看手機,電子產品。
4、他的餐具,可以的話,讓他自己選。
5、溫馨,鼓勵,吃飯時不評判孩子。
6、邀請孩子一起:互相夾菜,品味 美食 。
為一餓
我家孩子從小吃飯就乖,從來不需要追著喂,也不會邊吃邊玩,都是坐在餐桌上吃飽了才下來。所以她經常因為吃飯好得到表揚。
那我家是怎麼做到的呢?與您分享這5招。
1、固定一日三餐的時間,且盡可能全家到齊了一起吃,讓吃飯有個儀式感。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會餓,或者讓孩子先吃飽了一邊玩,大人才能好好吃個飯,所以就會提前喂給孩子吃。這樣其實並不好,因為孩子沒有融入到家庭生活中,也不理解什麼是認真吃飯。
所以,大人、小孩都一樣,到了飯點就圍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飯,聊家常,孩子能感覺到幸福。
2、讓吃飯變得有趣,鼓勵孩子自己吃,哪怕吃得到處都是。
首先,為孩子選擇一套好看的硅膠餐具,讓孩子喜歡上吃飯。
然後,經常變化花樣吃飯,面條、稀飯、米飯等換著來,還可以通過磨具做些好看形狀。不僅保證營養,也讓孩子有了期待。
第三,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就有了強烈的自主吃飯的慾望,那就鼓勵他自己吃。家長不要擔心孩子把飯菜灑了,或者吃飯慢,讓孩子有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
3、大人做好吃飯的榜樣,不邊吃飯邊玩手機。
光跟孩子講吃飯不許看動畫片,不許玩玩具,而大人自己經常盯著手機吃飯,那麼無異於白講。跟孩子講道理很多時候是講不通的,但是以身作則卻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作為榜樣,大人要做到:一是認真吃飯不玩手機,二是不挑食什麼都吃,三是注意餐桌禮儀。
4、餐前1小時內不給吃任何零食或水果。
小孩子的胃小,餐前吃了東西,到吃飯的時候感覺不到餓,便不想吃飯。
5、親子閱讀一些與好好吃飯相關的繪本,教孩子好好吃飯。
比如《我不挑食》,巧虎《我會做好吃飯》等。
你好,我是 大嘟嘟和大嘀嘀的跟班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至於你提到的怎麼讓孩子認真吃飯,我個人在帶娃方面有一些小招。我家是雙胞胎男寶,他們在一歲四個月的時候開始自己吃飯,現在2歲半,每天吃飯完全自己搞定,給我們減輕了很多麻煩。
1、我給他們每人准備一套餐桌椅,在6個月吃輔食的時候就開始用。這樣有利於告知寶寶:以後你吃飯的時候就要坐這個餐椅,這個就是你固定吃飯的地方。避免出現追著吃飯的情況等出現。
2、准備一套寶寶吃飯的餐具,不要太花哨,初期可以選擇正規牌子的塑料餐具。2歲以後,可以換成保溫碗跟不銹鋼餐具。
3、吃飯前,我會給我家寶規定時間,用餐半個小時。不管你怎麼吃,半個小時以後用餐結束,就把餐具全部收走。當然,不管他吃沒有吃完,必須嚴格執行。剛開始,他們調皮,不配合好好吃飯,收走的時候會跟我抗衡或者以大哭來為威脅。但是家長一定不能妥協。堅持收走,這樣反復幾次,他們自己就知道在吃飯規定的時間裡面好好吃飯。不調皮了。
4、關於我家雙寶最近有開始挑食的現象,我是假裝不知道。用餐時間一到,沒有吃完的依舊收走,不安排零食。如果他們告訴我不喜歡吃飯,那我就會告訴他們不喜歡吃下一頓就不用吃了。而且下一頓,我會安排他們最喜歡吃的菜,但是堅持不準他們用餐(餓一頓餓不壞的)。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哭一定要忍住,(心裡默念這是對孩子好,這是對孩子好)這樣幾次,現在也不挑食了。
我兒子今年6歲多,吃飯的習慣一直都不錯,身邊也出現過一些吃飯不認真的孩子,細心分析還是能夠尋出一些問題和原因的。在這里,分享幾點我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的一些心得和經驗,希望能對你家寶貝起到幫助。
1.吃飯就是吃飯,不摻雜其他因素。孩子小的時候,也有因為看動畫片或玩玩具在興頭上不想吃飯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一般會給他兩個選擇:第一,現在過來吃飯,吃完再去玩;第二,再給孩子一定的時間(比如10分鍾或一集動畫片的時間),規定時間到了再來吃飯。
2.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後,讓他自己用勺去吃,即使剛開始的時候弄得滿桌子都是,也要堅持讓孩子自己吃飯,這個習慣很重要。
3.吃飯時有固定的位置,小的時候給他准備餐桌椅,不可以走到哪吃到哪,一旦離開吃飯的桌子,就視為這頓飯吃完了,絕不能追著喂飯,即使沒吃飽也不用擔心,下次他就會吃飽再下桌了。
4.零食與正餐之間一定要有適當的間隔,如果間隔太短的話,孩子不餓,當然不會安安心心的吃飯啦。
5.再有一點,也很重要,千萬不能縱容孩子的哭鬧,其實很多時候哭鬧是對於大人底線的一種試探,如果有一次你妥協了,那孩子就找到了達成目的的「好方法」,你再去給他定規矩就很難執行了。
首先,抱抱你!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一個之前被我的吃飯困難路戶女兒「折磨」近兩年的全職媽媽來說,最有資格回答你這個問題了。
確實,在孩子還小時的時候,吃喝拉撒幾乎占據了媽媽全部的時間,耗盡全部心力,如果還不好好吃飯,那真的是會發瘋的!
下面,我來跟你分享一下我怎麼把我的吃飯困難戶女兒轉變成吃飯的乖寶寶的。
第一:首先檢查你家孩子不好好吃飯的背後成因
當你覺得孩子不愛吃,吃飯慢,各種推拒,好像吃什麼都沒有食慾。首先要學會觀察孩子為什麼不愛吃或者吃的慢,為什麼總會沒有食慾,或者說是不是孩子吃飯的時候他其實不餓。
1】很多人帶孩子的模式,孩子一天到晚基本永遠都在吃,甚至很多時候吃飯之前,還在給孩子吃東西。這樣,到了飯點,孩子不餓,當然不喜歡吃東西。
針對這種情況,大人需要反省自己。平時不要給孩子吃太多的零食或者飯前不吃太多的東西。要給孩子立好規矩,規律飲食,除了一點水果或酸奶做為正餐之間的加餐,不要再給孩子多餘的食物。
2】孩子沒有食慾也可能是因為飯菜不合胃口,家長做飯要考慮小孩的胃口,不能過硬、不能過軟,味道要適宜。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需要去善於發掘孩子愛吃的東西,合理調配飯菜,可以試著花花樣做法,先提起孩子的吃飯興趣,讓他覺得吃飯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第二:培養孩子的飢餓感
飯前不給孩子吃太多的東西,不要讓孩子的肚子一直處於飽腹的狀態,讓他體驗飢餓感。
或者他不吃的時候把飯碗端走,然後告訴他,肚子難受,就是餓,但是現在不吃飯,等下餓了啥也不能吃。這樣重復幾次,他們就知道什麼事飢餓感,就會有想吃飯的欲求。
第三:吃飯需要誘導,不能強迫
之前我女兒不吃飯的時候,外婆,大姨,爺爺奶奶,都會為了讓她多吃飯會哄著騙著吃,玩著吃,甚至端著碗在後面追著喂,這樣我女兒形成了吃飯是一種被迫,被動的行為,是特別需要調整的行為。
這些做法特別不可取,不但對孩子好好吃飯毫無幫助,還會還會因為用力過猛,反而讓孩子對食物產生反感。
吃飯本來是一件享受的事情,想要孩子好好吃飯需要誘導,而非強迫。
所以你一定要管住自己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想喂的手,想哄的嘴。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這點還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行動,要跟家裡人統一口徑,再怎麼都不喂,不哄,讓他們自己吃,不吃就餓著!
第三:最好固定在一個地方吃飯,吃飯規矩要定好,全家一起執行
一;規定有限的吃飯時間。
之前我女兒真的吃飯超級慢,一頓飯能吃兩小時,真的一點不誇張。後來我就給她用手機設置好時間,放在餐桌上倒計時給她看,規定在多長時間之內必須吃完,不吃完就倒掉。這招特別有用,我女兒在一個星期內就改善了吃飯愛含嘴巴里,慢慢嚼的壞毛病。。
如果覺得定鬧鍾太刻板,可以放一段音樂,告訴孩子音樂停時,吃飯就要結束,音樂停後就把飯端走,不要任由孩子消磨時間。
二:一全家人團團坐,陪著孩子一起好好吃飯。
對養成孩子好的吃飯習慣來說,用餐環境也非常重要。吃飯時,全家人都坐在餐桌旁,放下手中的事情,好好吃飯,在餐桌不放多餘的其他東西,吃飯少說話,不玩玩具,就是大家一起專心,開心地一起吃飯,營造一個正常的溫馨的用餐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三:下定決心培養孩子好好吃飯的習慣,就要堅定地執行,少嘮叨,一切按規矩來
用餐之前,跟孩子明確,如果這下不想吃飯,那麼離開餐桌後,就不可以再吃飯了。但是如果你又餓了,要堅定地不給他提供食物,要他自己承擔後果,但是可以鼓勵他堅持到下一餐。如此反復堅持幾次,孩子就能明白要怎樣對待吃飯。堅定地去執行,比嘮叨一百句都管用。
但是這也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長久的堅持下去,才能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吃飯,好好吃飯的習慣!
以上就是我給你支的招,希望對你有幫助!
❹ 讓孩子告別挑食的神奇繪本,給你推薦這些
當媽最難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嘛!尤其是吃,真是難上了天!
既要保證每天給孩子吃的營養均衡,又要保證做的菜餚孩子愛吃,還要兼顧其他家庭成員的口味。買菜燒菜的老母親,哦不,全家的營養調控師,可真是不好當呢!
我們是如此,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媽媽也是如此。
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因為地理位置不同、文化不同、父母的背景不同,孩子們的飲食差距非常大。
攝影師Gregg Segal 周遊世界,在 3 年的時間里走訪了美國、印度、馬來西亞、德國、法國、義大利、塞內加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西, 為來自不同文化的孩子們拍攝了他們一周所有食物的照片。
接下來,兜兜就帶大家一起來圍觀全世界的孩子們都在吃什麼。
Frank Fadel Agbomenou, 8歲
來自塞內加爾達喀爾
Frank居住在達喀爾的豪華社區,父母離異後他跟媽媽生活,他的媽媽是派對和豪華宴會的承辦人,非常忙碌。Frank家裡有廚師,很擅長燒魚,Frank很愛吃 ,他也幾乎是個不挑食的孩子。
Frank的每周食物中除了魚、蝦、主食、水果之外,也有各種各樣的零食,還佔了不小的比例,比如巧克力醬、飲料、薯片、冰淇淋筒等,是個衣食無憂的孩子。
Meissa Ndiaye, 11歲
來自塞內加爾達喀爾
他同樣是來自塞內加爾,但是這個孩子來自當地的貧民窟。可以看到, 他每天吃的東西和前面那位來自當地豪宅居住區的孩子大相徑庭。
他的食物中,夾著意麵、豌豆或者炸土豆條的麵包居多。同時作為穆斯林,他也會吃山羊肉,很偶爾會吃上一次魚。 他的食譜中完全沒有零食的影子。
Adveeta Venkatesh, 10歲
來自印度孟買
她是家裡的獨生女,和家人一起住在當地的高級公寓里。因為家庭因素,Adveeta是一名素食主義者,所以她不吃肉,而且還極度挑食。圖上的這些食物,她幾乎都沒吃完。 不過圖上的那些零食和糖果,她都吃的一干二凈。 照片拍出來以後,爸爸都驚訝了,沒想到女兒一周要吃那麼多零食。
Anchal Sahani, 10歲
來自印度孟買
同樣來自孟買的小姑娘Anchal,住在孟買郊區一處建築工地的一間小錫棚里。她父親每天掙不到5美元,只夠她母親准備秋葵和花椰菜咖喱、扁豆和烤肉。
她渴望上學,長大後成為一名教師。然而現實是她必須照顧家裡的小弟弟,並且承擔家務。而家人,卻更愛小弟弟。
有時間,她會梳妝打扮,離開工地,去欣賞茉莉花和荷花,去看其他孩子們打板球,自由奔跑。
可以看到她一周內很少吃到肉,也沒有綠色蔬菜和水果,而看起來像糖果的小顆粒, 其實只是她在雜貨店路邊找到的色彩鮮艷的巧克力包裝紙。
Del Grosso Sands, 6歲
來自美國加州
這位小姑娘的飲食顏色就像彩虹一樣多,水果、蔬菜、主食的種類非常豐富。但是還有很多零食,比如冰棍、果凍吸吸樂、棒棒糖、蛋糕等。 這個小姑娘很喜歡吃甜食,也有很多蛀牙。
Rosalie Durand, 10歲
來自法國尼斯
這位小姑娘的父親是一名餐館的廚師,他會給孩子准備非常多 健康 的食材。因為靠海,她吃的魚蝦種類也非常豐富。爸爸同時還會教孩子自己製作可麗餅、沙拉、扁豆香腸。但是Rosalie也有自己絕對的堅持,她不愛吃菠菜和黃瓜。
這位小姑娘是這次拍攝中為數不多家庭條件優渥,但是卻不怎麼吃零食的孩子。
Kawakanih Yawalapiti, 9歲
來自巴西馬托格羅索州新古地區
這位小姑娘是當地 Yawalapiti部落的成員,她住在巴西亞馬遜河流域的一個保護區——新古國家公園。這里沒有電和自來水。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河裡玩耍或幫助大人一起做家務,比如去挖木薯、製作木薯粉和釣魚。
Kawakanih 的飲食非常簡單,主要包括魚、木薯、水果和堅果。 她說,如果餓了,就帶著網去河邊。吃飯只需要五分鍾就夠了。
對她和她的家庭而言, 在部落內發揚他們古老而即將滅絕的古語,比吃更為重要。 她也會定期去城市裡上學,同時還是個很喜歡閱讀 歷史 書的小姑娘。
看了這么多不同地區的孩子飲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和富裕的孩子相比, 貧窮地區的孩子在飲食上選擇更少。但是不能隨心所欲吃零食的他們,飲食結構卻也很 健康 ,他們很少會吃高熱量、加工過的精製食物,也很少挑食, 因為吃飽已是幸運。
而我們身邊的熊孩子呢,就和這些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樣,每天有數不盡的零食誘惑,喜歡吃炸雞、薯條、披薩等高熱量食物,每日三餐,卻總是沒那麼提得起興趣。
兜兜這就要給媽媽們推薦一些 食育繪本 ,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對食物有更深的認知,也會更增加對食物的興趣。
《好喝的蔬菜湯》
日/廣川沙映子
爺爺奶奶從鄉下寄來了帶著泥土的新鮮蔬菜。媽媽給小花生做蔬菜湯,小花生也來幫忙。一邊幫忙,還忍不住要嘗一嘗,煮飯的聲音傳來了,香味飄來了,小花生都等不及了!這么香的蔬菜湯,誰能拒絕呢!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英/羅倫·喬爾德
書中描寫了一對有趣的兄妹——查理和蘿拉,爸爸媽媽讓查理哄蘿拉吃東西,查理運用豐富的想像力,使蘿拉願意嘗試她不愛吃的食物。
家長碰到孩子不愛吃的食物,也可以試試繪本中查理哥哥的方法,用想像力引導孩子愛上食物哦!
《肚子里有個火車站》
德/安娜·魯斯曼
這本繪本帶著孩子們參觀了自己的肚子火車站,用孩子們聽得懂、感興趣的方式來告訴他們,吃哪些食物對自己的身體更好,哪些食物最好不要吃,從而能夠引導孩子養成 健康 的飲食習慣。
《挑食的弗雷達》
英/朱莉婭·賈曼
弗雷達是個非常挑食的小姑娘,無論是誰做的食物,無論是從什麼地方帶來的食物,她無一例外都覺得難吃,結果忽然又一天,她越變越小,小到一隻貓都能把她吞下去。
之後,她向父母要求吃了各種各樣的食物,終於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
這本書用幽默又誇張的手法,形象地描寫了挑食的孩子。而且書的末頁還有膳食寶塔,告訴孩子如何吃才是最 健康 的哦!
《盤中餐》
中/於虹呈
追尋一粒米的生命之旅,體味悠久的農耕文化!這本繪本通過一碗米飯是怎麼來的,讓孩子了解自己面前食物的得來不易,能更加珍惜農民的辛勤勞動,珍惜眼前的食物。
推薦不愛吃米飯的孩子可以看看這本繪本哦!
讓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意識減少加工食物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增加天然食物的攝入,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一生的 健康 都大有裨益。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無論貧窮富裕,保持勤奮自律,才能擁有越來越 健康 的人生。
——END——
❺ 「好書推薦」兒童健康飲食繪本:吃飯的秘密!
兒童健康飲食繪本:吃飯的秘密系列,共5本,分別為:《吃了有力氣的黃色食物》、《吃好了才健康的鹽和水》、《吃了不生病的綠色食物》、《怎麼吃飯才營養》、《吃了長個子的紅色食物》
子蘇3歲時,總是不好好吃飯,挑食嚴重。為了讓他好好吃飯,我嘗試通過閱讀繪本的方式讓他知道一些關於食物營養的知識,看看是否能以此促進他的均衡飲食習慣,於是在當當上搜索,也算是偶遇了這套書。
閱讀後,覺得很是驚喜。因為該套書把原本抽象的關於營養的成份簡化成了三類:紅色、黃色和綠色的營養,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這三類營養的功能,並且用圖示將食物也分成了三大類食物,分別對應不同顏色的營養,同時它還不只是一本關於食物營養的書,還是一套關於用餐禮儀的書,甚至簡短的文字中還蘊含了感恩教育。
孩子也很喜歡這套書,直到現在已經買了一年多了,孩子還常常要求我給他閱讀這套書。並且自己在就餐時會十分注重三種顏色的營養搭配,在好好吃飯這個問題上,雖然孩子也會時常任性,但當家長用書中的營養知識來教育孩子時,孩子大部分時候是理解與接受的,吃飯的習慣已經大大改善。更為驚喜的是,孩子現在還常常指導我們家長的食物營養搭配問題。
常常趴在地上就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