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肉有什麼技巧 肉應該怎麼吃
1、清燉。一般來說,新鮮雞肉和牛羊肉下鍋前不需要焯燙,但大部分豬肉,或者質量不太好的牛羊肉,最好先做焯燙處理。此外,如果只吃肉,熱水下鍋或燙久一點都行,但如果兼要用湯,必須冷水下鍋,焯燙時間也要短,去掉血水即可。焯燙完後,直接把肉放入鐵鍋或砂鍋當中,加入適量的冷水,水量不用太多,能沒過肉即可。再在鍋中加入香辛料,比如薑片、花椒、桂皮、月桂葉等,並按照不同肉類食材來調整用量。
2、一般來說,豬肉味臊,需要加入一兩粒大茴香;而牛肉味正,不宜加味道過濃的香辛料,加薑片、月桂葉和少許小茴香即可;雞肉除了薑片和月桂葉之外,可以加幾粒花椒,讓味道更香。調料加好之後,大火燒開,然後改成微火慢燉。雞肉需要半小時,豬肉需要1小時,牛肉需要更長的時間,一直到湯香氣撲鼻,肉軟爛好嚼為止。此時加入鹽、雞精、胡椒粉等進行調味,然後上桌食用。
3、白煮。白煮的方法和清燉比較像,但它需要多加一點水,煮到肉質軟爛為止,完全不放油和鹽。然後撈出其中的肉,用醬油或特別配製的調味汁來蘸食。這種方法適合本身脂肪偏高的食材,比如說,排骨、雞翅、牛腩等,不過,它對於食材的新鮮程度要求是最高的。
4、涼拌。把白煮的方法略微改改,肉塊切大一些,煮到八成軟就撈出來,即可涼拌。比如把牛羊肉切成薄片,或者把雞撕成肉絲,放到大碗里,然後加入各種調味品,做成涼拌菜,味道也是非常不錯的。調味的風格可以做成麻辣、咸鮮、蒜香、蔥香等風格,各有美味。過去老北京有道「蒜泥白肉」的菜,用的是五花肉片,其實換成瘦肉片也是一樣好吃。
5、醬燉。還有很多人喜歡顏色深、香氣濃郁的醬肉。這也不難,只需把清燉的方法稍微改一改。鍋要用鐵鍋,在清燉到半熟時,加入2勺大醬(純黃豆做的),再加少量冰糖,繼續燉一段時間,讓醬的香氣和鹹味慢慢地滲透進去,比直接用醬油效果還好。到肉變軟的時候,再打開蓋子,稍微把火開大,並不斷翻動,讓水分濃縮一些,就可以得到類似於醬鹵肉的效果了。
2. 想吃肉的食譜怎樣做好吃
紅燒肉
食材:五花肉500克左右、小蔥3棵、干山楂5片、紅糖1小塊
做法:
1.小蔥的蔥白、蔥綠分開處理,蔥白切段,蔥綠切末;紅糖用刀拍成小塊。
2.鍋中倒適量開水,將五花肉塊和蔥白下入,焯5分鍾後撈起,鍋洗凈。
3.將焯過水瀝乾的五花肉倒入干凈的鍋里,小火煎(不放油)。
4.煎至肉表面有些焦黃,不要炒的太焦,並滲出一些油時,下入紅糖塊,小火翻炒均勻。
5.小火慢炒至糖融化,其間要不斷地翻炒,一是避免糖粘鍋,二是使糖汁裹在肉塊上。
6.倒入適量開水,水量沒過肉就行,下入山楂片,小火煮30分鍾左右。
7.30分鍾後,轉中火,加1勺老抽,適量鹽,不停翻炒——最後「收汁」的這一步很關鍵,一定不能走開,要不停翻炒,使湯汁包裹在每塊肉上。
8.最後撒上蔥花即可。
3. 怎麼吃肉最補身體
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飲食中都離不開肉類,因為肉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尤其是魚肉、牛肉經常吃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益,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可是如何吃肉更補身體,一起看看吧!
牛肉,身體虛弱以及智力衰退者,都可以吃,因為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而且對於手術之後的人,可以吃一點,但是牛肉的纖維粗糙,不易消化,因此老人和小孩都是不宜多吃的。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也是最滋補壯陽的食物,人人都可以吃,但是對於濕疹、發熱以及消化不良、關節炎的人不能吃。
雞肉,脂肪含量少,只有雞皮含有脂肪,對於月經不調、貧血、營養不良、虛弱、畏寒怕冷、乏力疲勞都可以吃。
魚蝦,最好的肉,含有的微量元素很豐富,鐵、錳、銅、鈷、鋁、鎳、鋅、鈣、碘、氯等都可以補充人體缺乏的維生素,但是水產品也存在有毒物質,因此要少吃
通過以上專家的具體介紹,你知道如何正確吃肉了嗎?如果知道了,就開始健康吃肉吧!
4. 豬肉有什麼比較好吃的做法
豬肉最好吃的做法肯定是做紅燒肉,如何做紅燒豬肉,怎麼樣才能把肉燒得色香味俱全,下面給你介紹具體做紅燒肉的方法:首先就是把買回的五花肉切成兩至三公分見方的肉塊,然後再用鹽、料酒腌制十分鍾去除雜味,然後涼水下鍋放料酒、薑片、把肉焯一下水。開鍋之後,撇去血沫,然後把肉撈出來洗凈。第二步炒鍋上油。加適量的冰糖。小火翻炒待冰糖變成棕紅色的時候。把焯好水好的肉塊放入鍋中。開大火使肉完全上色,然後再加一瓶渒酒把肉塊淹平,不足部分可以加適量的溫水,然後再加整根的大蔥兩根,八角,少量的香葉,桂皮,老抽,生抽,蚝油,蓋好鍋蓋大火燒開,然後改成小火燉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待肉爛的時候撈出蔥,然後加適量的鹽、味精。然後大火收汁。最後灑點蔥花,淋點香油,最後就可以裝盆上桌了,這樣做出的紅燒肉色、香、味俱全,口感會更加美味。請採納吧。
5. 怎樣做肉才好吃
豬肉的做法
粉蒸肉1
用料: 豬五花肉400g,大米100克,醬油2湯匙(30毫升),花椒1/2茶匙(3克),胡椒粉1/2茶匙(3克),蔥1根,姜1塊,料酒2茶匙(10毫升),香菜少許,油60克。
做法:
1、中火燒熱干炒鍋,將大米放入,用鍋鏟不停地炒拌,隨後放入花椒一起炒,超支米色發黃出香味,盛出攤開晾涼,將炒好的大米放入蒜窩搗成粉。
2、大蔥切成蔥花,姜搗爛後用少許清水浸泡,做成姜水,香菜洗凈切碎。
3、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油、醬油、姜水、胡椒粉、大米粉拌勻,放入碗中。
4、把腌好的肉粘上米粉裝碗,蒸鍋內加水,大火燒開,將裝好生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籠蒸60分鍾至熟透,取出後翻扣在盤中,撒上香菜裝飾。
粉蒸肉2
原料:五花肉500克,大米粉100克,青豆200克,花椒10粒,姜、蔥各10克,豆腐乳水50克,醪糟汁15克,醬油1湯匙,白糖3茶匙,糖色5克。
製作:
1、將青豆淘洗干凈濾干。蔥、姜、花椒切成細末。豬肉刮洗干凈切成9厘米長、4厘米寬、0.5厘米厚的片。
2、將醬油、豆腐乳水、醪糟汁、白糖、鹽、姜、蔥、花椒細末、糖色放入深碟入內拌勻,下肉片一起調和,最後放入米粉,加少許湯拌和均勻。
3、將拌和好的肉片,皮向下一片片地挨碗底擺整齊,兩邊再各放兩片,最後將青豆倒入碟內和勻,裝入肉片碗內上籠,隔水蒸約2小時至熟。吃時翻入碟內即可。
回鍋肉
原料:豬後臀尖,青蒜
輔料:豆瓣醬,豆豉,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
做法:
1、開水下肉,煮20分鍾左右,其中放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撇去浮沫,待筷子能插入肉中,關火,泡5分鍾,再出鍋。青蒜拍一下,切斜刀段,肉切成大薄片,越薄越好。
2、鍋內放少許油,下白肉,煸炒,肥肉變的捲曲,透明後,把肉鏟到鍋邊,下豆瓣醬,煸出紅油,下豆豉,姜絲,青蒜,同炒。這個菜炒時不用加鹽,因為豆瓣醬已經夠咸了。
3、青蒜略變軟,淋黃酒,就可以出鍋了。
紅燒肉
原料:五花肉一塊(切成一厘米見方的條狀)、醬油、料酒、生薑、白糖、冰糖、鹽。
做法:
1、炒鍋洗凈,燒熱,下兩湯匙油,放三、四湯匙白糖,轉小火。
2、不停地用炒勺攪動,使白糖溶化,變成紅棕色的糖液,這也叫炒糖色。
3、把切好的五花肉倒入,炒均勻,使每塊肉都沾上糖色。
4、加醬油、料酒、生薑、冰糖、鹽少許,燒開,再轉小火燒二、三十分鍾左右。等汁揮發得差不多,加大火收汁就做好了。
溜肉片
主料:裡脊肉400克。
輔料:蔥、蒜沫、姜沫、青椒與辣椒、花椒、香菜 、醬油(點色用)、醋、糖、鹽、澱粉調成芡汁。
做法:
1、裡脊肉順茬切成薄片,用澱粉、少許麵粉、少許鹽、蛋清、水抓好。
2、把肉過油炸好,最好不要炸得太老,在炒之前再炸一次。
3、把鍋坐到火上,放少許油。待油熱之後放入花椒與蔥炒香,然後放入芡汁燒。待芡汁稠了之後
放入肉與輔料,最後放蒜末與香菜即成。
梅菜扣肉
主料: 五花豬肉700克,梅菜100克。
調料: 植物油600克(實耗約60克),大油120克,雞湯100克,濕澱粉10克,白糖20克,醬油
30克,蒜茸少量。
作法
1、將肉用湯煲在文火上煮到6~7成熟,取出來。用醬油塗抹上色。
2、炒勺倒入植物油,燒到7~8成熱,把煮好的肉放入,炸到大紅色,撈出來以後,隨即放進清水
中漂透(用流動清水漂至沒有浮油為准,這是本菜製作的關鍵環節)。
3、 將肉切成長10厘米、厚0.8厘米的大塊薄片,皮向下逐塊拚擺在碗里。
4、將梅菜洗干凈切碎。炒勺放旺火上倒入大油,爆香蒜茸,下入梅菜、白糖炸勻,取出來放在肉上面。
5、用雞湯、醬油調成汁,倒入肉碗內,上籠屜用旺火蒸40分鍾。
6、倒出原汁,將梅菜扣肉復扣於盤里。原汁加入濕澱粉勾芡,淋入肉面上即成。
特點:顏色醬紅油亮,湯汁粘稠鮮美,扣肉整齊隆起,食之軟爛醇香
水煮肉片
1、將瘦肉切成約5厘米長、2.5厘米寬、0.3厘米厚的大薄片(只是大概,不用嚴格衡量,總之薄一些會比較好。如果覺得不好切,可以將肉放入冷凍室稍凍,待肉有些硬時切片。)用澱粉、料酒、鹽和少量水將肉抓勻稍腌待用。
2、白菜洗凈,葉用手撕成大片,白菜幫子用刀斜切成薄片;蔥洗凈切成蔥段;干辣椒用剪刀剪成
段待用;郫縣豆瓣剁碎待用;
3、炒鍋內倒入30克油,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用中火炸至呈棕紅色,撈出待用
4、轉大火,將蔥段放入炒鍋內炒香,再放入白菜炒斷生,鋪在大碗內待用。
5、鍋燒熱,再倒入30克油,放入郫縣豆瓣和薑末炒香,直到炒出紅油。
6、加入肉湯,燒沸。
7、將腌好的肉片放入鍋中,用筷子撥散,待肉片煮至散開變色時,加入醬油、雞精、糖調味。
8、將肉片和湯汁一起倒入鋪好白菜的大碗中。
9、將事先炸好的干辣椒和花椒剁碎,撒在肉片上,蒜末也均勻撒在肉片上。
10,鍋洗凈擦乾,放入40克油,燒至9成熱(冒煙),然後將熱油均勻澆在肉片上即可
6. 營養吃肉的烹飪方法
1、清燉
第一步:將肉焯燙完後放入鐵鍋或砂鍋,加入適量的冷水,沒過肉即可。
第二步:鍋中加入香辛料,如薑片、花椒、桂皮、月桂葉等,並按照不同肉類食材來調整用量。(豬肉味臊,加入一兩粒大茴香;牛肉味正,加薑片、月桂葉和少許小茴香;雞肉除了薑片和月桂葉之外,可以加幾粒花椒。)
第三步:大火燒開後改微火慢燉。(雞肉半小時,豬肉1小時,牛肉則更長。)
第四步:燉到香氣撲鼻,肉軟爛好嚼。加入鹽、雞精、胡椒粉等進行調味即可食用。
2、白煮
第一步:和清燉比較像,但它要多加水,煮到肉質軟爛為止,完全不放油和鹽。
第二步:撈出肉,用醬油或特別配製的調味汁來蘸食。
這種方法適合本身脂肪偏高的食材,如排骨、雞翅、牛腩等。只有非常新鮮的肉類才適合此做法。
3、涼拌
同白煮方法相似,肉切大塊,煮到八成軟撈出,即可食用。調味的風格可做成麻辣、咸鮮、蒜香、蔥香等風格,各有美味。
4、醬燉
第一步:使用鐵鍋,清燉到半熟時加入2勺大醬,純黃豆,和少量冰糖,蓋鍋蓋燉煮。
第二步:肉變軟時,打開蓋子,稍微把火開大,並不斷翻動,讓水分濃縮,就可得到類似於醬鹵肉的效果了。
7. 想吃肉的時候,吃什麼最過癮
8. 吃肉怎麼吃好吃拜託各位了 3Q
最有特色的肉類菜要數紅燒肉,要知道當年毛澤東也是最喜歡吃這道菜的,而其廚師做紅燒肉比較講究,那麼紅燒肉怎麼做好吃呢?現在就告訴大家製作紅燒肉的方法的幾個要點步驟,好好掌握之後你就知道這做好吃的紅燒肉的奧秘了。 這個紅燒肉嘛,挑肉最關鍵。肉要五花肉,蘇滬一帶叫做「肋條肉」。肋條肉要挑夾精夾肥的,好的肋條肉可以夾上近十層,也叫「夾心肉」;品質差一點的,只有夾四五層;再差一點的,一層皮,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就沒了。就算是差的肉,也有講究,要看是肥肉多,還是瘦肉多,如果是瘦肉多的話,尚可勉強;反之,則萬萬不能選用。前面說的那種十幾層的極品肋條,價錢要比大排、裡脊還貴;而且除非你認識攤主,隔天說好替你留著,否則一定要趕早;這種好東西,可是人見人愛的,而且據說一隻豬上,只有兩條上好的肋條,加在一起,剛好燒一碗。五花肉,其實是豬身上營養最好的肉,西方人也非常喜歡吃,以至於吃到後來,就在去年的八月十二日,墨西哥對美國的五花肉要徵收百分之十的關稅,因為出口量實在太大了。有人說用臀尖肉,那隻是「醬油燒豬肉」,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紅燒肉。 www.361sh.cn 肉不要買得太少,兩斤至三斤為佳。人少的話,也不能「按比例酌減」,這道菜,如果用半斤肉去燒,我敢保證,你絕對燒不好。要是人少一次吃不了,其實可以盛出來,放到冰箱中速凍,過幾天再吃。 健康生活 肉要洗凈,切成麻將牌大小正方形的塊,肉不要切得太小,太小易縮易碎,沒有賣相了。切完後,用冷水浸沒,水中放半杯料酒。放在水中浸,可以浸去毛細血管中的血水;水中加酒易於肉纖維吸收,去除肉腥。肉不宜多浸,多浸則鮮味盡失,一般浸十五分鍾左右即可。 健康生活 紅燒肉一菜,水最講究。水要一次放好,不要燒幹了,再加點水,有的書上說一小碗一小碗加,我試過,效果絕對沒有我的燒法好。就算萬一真的要加水,記得要加開水,切記,切記。我們要找一個大鍋,把肉再洗一遍後放入,水要浸沒肉,並高起兩寸以上。 www.361sh.cn 有的人,做紅燒肉,先用油炸一遍,我好婆常說那是窮人家的燒法,肉經油一炸,不會縮但也不會酥,油走不掉,肉又硬,於是每個人就可以少吃幾塊。有的飯店也這么燒,是因為這種燒法,時間短,樣子好,但說口感,就不敢恭維了。
麻煩採納,謝謝!
9. 肉搭配什麼食物比較好 吃肉搭配技巧
肉類烹調後香氣四溢,加上大蒜獨特的香味,讓人聞香駐足,尤其像紅燒肉、醬牛肉等經典肉食。俗話說:「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吃肉時,不妨加點蒜。
肉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尤其是瘦肉。維生素B1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短,如果不能及時吸收,便會隨小便排出。大蒜中的大蒜素能和維生素B1結合產生蒜硫胺素,可延長維生素B1在體內的停留時間,提高吸收率,產生了營養素協同作用。日本人喜歡吃雞肝配大蒜來對抗疲勞、恢復體力。
烹調肉類食品時,切開或拍碎的大蒜能增香、去腥。肉類的油脂包裹住大蒜的切口,又會減少大蒜素的損失。大蒜素對多種細菌、真菌有殺滅和抑製作用,被稱為「天然植物殺菌素」。調制醬肉、熟食等冷葷菜時,為保證食用的安全性,常會用到蒜泥、蒜汁等,如「蒜泥白肉」「夫妻肺片」「涼拌肚絲」等。
實驗表明,紫皮蒜的營養高於白皮蒜,紫皮獨頭蒜營養價值最高。如果不能適應大蒜的刺激性味道,也可以試著吃些其他富含大蒜素的食品,如青蒜、洋蔥、大蔥、小蔥、韭菜、韭黃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喜歡把大蒜製成糖蒜、醋蒜和腌醬蒜,這會導致大蒜素的損失,還是吃生蒜比較好。對健康人群來說,每天吃3瓣蒜剛剛好。
10. 如何健康的吃肉
1、選瘦不選肥
例如選瘦畜肉類(如:裡脊肉、腿肉、後臀尖肉)、去皮禽肉類(如:雞、鴨)、魚蝦類,不選肥肉、五花肉、前臀尖肉、肘子肉等。一些內臟(如:豬腸、豬腦)也要少吃。
2、少吃加工肉製品
例如熏香腸、熏火腿、灌腸、培根、腌臘肉等煙熏和腌制肉製品要少吃。
3、優先選擇魚和禽
優先選擇水產類(如:魚、蝦、貝)和禽肉類(如:雞、鴨、鵝),少選擇畜肉類(如:豬、牛、羊)。
4、搭配其他食物
肉類多和新鮮蔬菜、菌藻類、豆類等一起吃,例如胡蘿卜黑木耳芹菜炒豬肉、鯽魚豆腐湯,而不是單一的炒豬肉、炸豬排、紅燒肉等。
5、盡量少油烹調
少用燒、煎、烤、炸(如:煎魚塊、炸裡脊肉、烤雞翅),多用蒸、煮、燉、煨等方法來烹調肉類(如:清蒸鱸魚、水煮牛肉片、白灼蝦)。
6、控制合理食用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成人每天平均吃水產類40-75克,畜禽肉類40-75克。50克就相當於一個掌心(不包括手指)的魚塊、一個手掌心的肉塊的量。內臟食物每個月2-3次,每次25克左右,半個雞蛋那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