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艾葉糍粑怎麼做
怎樣做艾糍粑的呢?我以我家做糍粑為例給你說說:
做艾葉糍粑首先要摘好艾草洗干凈。再用曬干備用的黃韌柴燒成灰,做成鹼淋灰水(當然不是每地方都用這種灰水鹼!沒有的地方都去買食用鹼。)
煮艾草時倒灰水(柴灰鹼)與艾草煮。灰水的作用是助艾草容易煮爛,固青(艾草不變色)及增加香味。
待艾草煮爛後,撈起來再放入盛有冷水(最好井水)的盆子里,漂洗一下,抓成青團。然後用石臼和木棒搗爛。在搗艾團前,先切一點姜沫,搗爛成姜泥,再加入艾青團一起搗爛。加姜的目的是增加香味,還有一個原因是姜與艾草都倶有溫筋暖身作用!
搗好艾後,把艾倒入鍋里,再倒入機器或石磨打出來的米漿(最好是秈米,糯米太粘)與艾草撹拌成泥狀,灶里再添好柴火。然後用鍋鏟來回翻轉,擠搓艾糍,直到米漿與艾溶為一體成糍粑了;熟了,就可以出鍋做艾糍粑了。當然也可以直接吃了。
做艾糍粑,可以做好多的餡料。我這里主要是酸菜春筍包,蘿卜干春筍包,茄子包,花生白糖青團,芝麻白糖青團。還可以什麼配料都不用,就做成小餅,圓的,長條的都行。這些都做好後,就用蒸籠裝好放鍋里蒸一二十分鍾就可以了。出鍋就吃了!
艾糍粑,男女老少,孕婦都可以吃!只要不過量吃,對人身體都有好處。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做法,不必雷同。好了就說到這里。
艾葉、糯米粉、粘米粉、餡料
1、用大鍋把水燒開,加少許鹼,放入洗凈的艾草,不要加鍋蓋,中小火保持水微開,用筷子稍翻動艾草,使其均勻受熱,煮至葉子變得青黝黝的,用手掐艾梗,綿軟至一捏就斷即可關火。煮制過程中蓋鍋蓋會導致煮出來的艾草發黃,色澤不鮮亮。放鹼是為了去除艾草中的苦味。
2、撈出艾草擠掉水份,剁碎,剁到沒什麼莖就可以了,這樣最後吃的時候口感才會細膩,不會在吃的時候吃出一根草來。
3、加入糯米粉、白糖,倒入剛燒開的水,邊倒先用筷子將其充分攪拌,等溫度降下來後,用手揉和成艾草團。一定要用很熱的水,使糯米粉遇熱變成粘性,和的時候才好成團,包餡的時候更好操作,成品的外形和口感更好。加糖量別太多,和好後面團有微甜味即可,因為餡料也是甜的,糖多太膩。
4、取一小塊和好的艾團,捏成小碗形,放在手心包入餡料,封口,整成圓球狀,再壓扁一點,在底面抹點油,放在一張柚子葉上,也可以在包之前在手心裡抹油。艾草米團不像面團那麼有延展性,做的時候要靠按、壓、捏的勁兒,不能在手心裡揉搓,不然就散開漏餡了。
5、放入奧田蒸烤一體集成灶中,選擇 【普通蒸 100度 10分鍾】 。注意: 提前10分鍾開啟蒸箱,溫度達到100度後再放入蒸箱。
就是這么簡單!!方法如下
1:有時間的話到山邊或者田埂邊採摘新鮮又干凈的能食用的艾草,或者到街上買一斤左右。洗凈備用,要多洗幾遍,因為雜物和泥土太多。
2:好洗好的艾草切細碎,鍋洗干凈放水(兩碗水左右),把水燒開後把切好的艾草直接放進去,把艾草汁煮成翠綠色關火。晾溫備用。
3:
炒好的花生米,將它搗碎。
4:
搗碎的花生米,加白糖或紅糖2大勺拌勻。
5:約2斤糯米粉,把溫的艾草和汁水一起倒到糯米粉里和成團。
6:這樣就可以包了。鍋里放水,蒸架,家裡電飯鍋的蒸隔鋪上蒸布或荷葉(竹葉,南瓜葉,芭蕉葉都可以)
。包好,開火蒸20分鍾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口感軟糯,艾草的香,花生的香,甜而不膩。
艾草可以溫經,活血等等功效,一般人偶爾食用對身體很不錯,孕婦不要吃。
清明前後都可以采艾葉來做糍粑。首先把釆回來的艾葉洗干凈。放入鍋里煮,煮的時候可以放一些小蘇打進去一起煮,這樣艾葉很容易煮爛並能保持艾葉的綠色。煮好後可以放入清水漂一會兒。最好把煮好艾葉放到豆漿機或料理機打一下。把打好艾葉放入糯米粉攪拌均勻和成面團。然後就依據各人口味准備好餡料,我們家就喜歡花生芝麻的。包好餡後就可以上鍋蒸,十分鍾左右香噴噴艾葉粑粑就熟了。
其實有一種更簡單的做法,採回來的艾葉洗干凈直接剁碎,然後和糯米粉攪拌均勻和成面團。包上餡料就可以了。這種做法我上個星期剛剛做過,艾葉的清香味比以前的做法更香。喜歡的朋友不防試試。
『貳』 自製艾葉糍粑怎麼做好吃又簡單,做法圖解
1.取新鮮艾草,留葉去莖,洗凈備用。步驟二2.適量清水入鍋燒開,艾葉下鍋,大火煮15分鍾左右。步驟三3.撈出艾葉,盡量多瀝些水,然後將其剁碎。步驟四4.事先將糯米粉、澄粉、少許糖、幾滴油混合均勻,然後趁熱加入剁好的艾末,然後與粉和勻成面團(忘記拍面團了)備用。步驟五5.事先選好花生、芝麻。步驟六6.鍋燒干,花生下鍋,大火快速翻炒,至花生米稍開裂,出鍋裝盤,趁熱去其紅衣(花生的紅衣其實也是個好東西,不過熱鍋爆炒過後已經有點焦,還是去了好)。然後用擀麵杖或刀面將其壓碎(個人喜歡粗顆粒,吃起來比較有嚼勁)。7.取一小團面,先用雙手揉成圓,然後左手五指合攏成窩狀,右手大拇指插入面團中,其它四指在面團外,配合著大拇指,逆時針方向,慢慢將麵皮捏薄,最後形成一個圓底的上開口袋。將備好的餡料裝入其中,右手合攏,蓋於左手上,慢慢地揉著開口部分的麵皮,慢慢將口袋收口,最後雙手將其搓圓即可。步驟八 8.包好的艾糍步驟九9.事先取幾片木菠蘿的葉子(蕉葉、粽葉均可),清水洗凈後用熱水燙煮,瀝干水,放涼。蒸籠上鍋,用剪刀剪下合適大小的木菠蘿的葉片,將其光滑面鋪在蒸籠上面,然後放上包好的艾糍,最後蓋上蓋子,大火蒸15分鍾即可。
『叄』 艾葉糍粑的做法 艾葉糍粑的做法與步驟
1、食材:材料:新鮮艾葉、糯米粉,餡(花生、白糖),餡兒裡面加一點芝麻會更香哦。
2、將新鮮的艾葉去梗(只要葉子),洗凈,放到已燒開了水的鍋中煮15分鍾左右(煮軟一些可以剁得更碎),撈起,用清水沖洗幾次,讓它泡兩天,把艾葉的苦水去掉。
3、兩天過了之後,把它抓干水,放到砧板上剁碎,越碎越好。
4、准備好糯米粉,把剁碎的艾葉和到糯米粉裡面,和到能成團不散就好了。
5、用包棕子那種竹葉,剪成小塊,將包好的艾糍粑放在上面。放到鍋里隔水蒸10-15分鍾,就可以吃了。
『肆』 艾葉糍粑的做法
艾草內服可以暖經止血,散寒止痛特別適合女性朋友食用;外用可以祛濕止癢,可以預防長痱子。春天的艾葉特別的脆嫩,是一年中最好吃的時候,各地人們都有用春天的艾葉做糍粑的習慣。有好多年輕的媽媽只吃過但不會做,下面就來分享艾葉糍粑的做法,有時間可以做給家人嘗一嘗。
用材:艾葉、糯米粉、粘米粉。
餡料:紅糖、花生米、芝麻。
做法:
1、嫩艾葉洗凈焯水撈出,焯過艾葉的水先別倒掉;
2、艾葉剁碎或用機打碎;
3、糯米粉和粘米粉以7/3的比例拌勻,再放剁好的艾葉末揉成面團(如果太干可以放一些焯過艾葉的水);
4、餡料的做法:花生米炒酥去皮磨碎,芝麻炒香一起和紅糖拌勻;
5、揉好的艾葉面團,直接捏一塊面團,把它捏成小碗形,把餡料倒入中間包緊就好了。
6、自己想包什麼形狀就做什麼形狀,重點是要包緊,不然蒸的時候會漏糖油出來;
7、蒸鍋水開後放入,大火蒸15分鍾左右。(蒸的時候,最好用蒸布或其它葉子墊好,糍粑與糍粑之間不要挨到,不然會粘在一起分不開)
『伍』 艾糍粑的做法
您好!以下是艾糍粑的做法,請參考,謝謝!
所需材料:
艾葉兩把,糯米粉500g,花生、白糖、食用油
做法步驟:
1、新鮮嫩綠的艾葉清洗干凈。鍋里加水燒開,下艾葉焯水,煮3-5分鍾後撈出
2、清水浸泡一晚,中途換兩三次水,這樣艾草的苦味就去掉了,而艾葉本身的香味還是很濃郁。
3、准備好花生餡(也可以是別的自己喜歡的餡料)。花生米放空氣炸鍋180℃炸5分鍾,放涼碾碎後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備用。
4、艾葉從水裡撈出,擠干水分,切成碎末,小鍋加入少量水(沒過艾葉就夠了),大火燒開再煮3--5分鍾。
5、准備容器倒入糯米粉,加入幾勺白糖。剛煮好的艾葉和水,一起倒進來,邊倒邊用筷子攪拌。非常燙,注意別燙到手哦。
6、趁熱和面,揉搓至面團光滑柔軟,分成大小均等小團。多出來的粉剛好用來防粘連
7、用手把面團擠成窩狀,加入一大勺花生餡,擠捏邊緣包好,整理成圓球形狀。
8、包好後,剪出大小合適的烘焙紙,做好的餅胚沾上少許油,壓扁放在上面。
9、入蒸鍋,大火蒸熟即可。看到膨脹拱起來就是熟了。
10、蒸熟的艾糍顏色變深,晶瑩透亮,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咬一口,相當美味,還是小時候的味道,還是媽媽的味道~
『陸』 很愛吃南方的糍粑,艾葉糍粑怎麼做呢
艾葉糍耙在我們這里叫做「 青團 」,是清明前後必吃的傳統點心,作為江南一帶的經典點心,傳統的做法是以艾草汁或者煮熟剁碎的艾葉與糯米面混合,讓面團自帶青色,分成小劑子,包入豆沙餡,蒸熟就是經典的紅豆沙青團。
艾草 是時令食材,只在每年的3-5月可採摘,到了後期也會因為艾葉比較老,而不不適合製作艾葉糍粑。作為家庭比較簡單製作方法,我們可以選 擇乾燥過的艾葉粉來代替新鮮艾葉 ,這樣一年四季想吃的時候,都可以製作,不受季節的限制。
我製作艾葉糍粑(青團)的時候,通常會 除了糯米粉,還會加入一些粘米粉, 通過熱水把它燙熟( 燙面 做法), 麵粉糊化,來增加面團的韌性 。粘米粉本身沒有黏性,還可以用於 降低糯米粉的黏性 ,讓口感保持軟糯的同時,做到 好吃不粘牙 。這個在傳統方子上有所改變的方法,製作出來的艾葉糍粑(青團)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認可。
下面把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大家一些參考!
配料:(14個量)
艾草粉:8g,溫水(用於艾草粉):90g,糯米粉:150g,豬油:15g,
澄粉(小麥澱粉):45g,開水(用於澄粉):100g,
溫水(用於調節面團軟硬度):適量。豆沙餡:280g。
1、艾草粉用溫水慢慢化開,攪拌均勻。
2、開水一次性倒入澄粉中,不停的攪拌,將其完全燙熟至半透明狀。這一步叫做「燙面」,麵粉糊化,可以增加面團的韌性。
3、澄粉糊倒入糯米粉中,先倒入一半艾草汁,翻拌均勻。再慢慢加入剩餘的艾草汁,慢慢把面團揉搓成型,如果面團不成團,適當加入溫水,知道揉成一個光滑不沾手的面團。
4、將豬油慢慢揉入面團中,讓其完全吸收。
5、面團搓成長條,蓋保鮮膜鬆弛20分鍾。
6、面團和豆沙餡都分成14份,分別包餡搓圓,收口向下,盡量修復裂痕,否則蒸出來容易開裂。
7、青團在蒸籠碼好,表面刷一層豬油,蒸鍋大火上汽以後,蒸15-20分鍾即可。
8、出爐以後立即在表面再刷一層豬油,防止乾燥和開裂,略涼以後,用保鮮膜一個個包好。
1、不同品牌的糯米粉、澄粉 吸水性 有所不同,在面團揉搓成團的過程,額外加入的溫水,要慢慢加入,按照實際情況而定,最後的面團是不軟不硬的狀態。
2、如果做出來的青團有 不成形、變形或塌陷 的情況,一般有兩種情況, 艾草面團太軟或者蒸鍋密封性不好 ,水汽迴流讓青團生胚沾濕,最後成品就不美觀。解決方法:最後調節面團軟硬的溫水的量要把控好,慢慢的加。蒸鍋可以包裹上一塊大的紗布,防止水汽倒流。
3、兩次刷豬油是防止青團表面開裂和乾燥,不要忘記喲!
4、青團蒸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青團做的比我的大,建議增加蒸的時間。
這就是我製作「 艾葉糍粑 」的方法,喜歡的夥伴趕緊學起來吧,相信你們一定會比我做的更好喲!
夥伴們, 你們家鄉是怎麼製作艾葉糍粑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獨家 美食 心得喲! 歡迎一起交流和感受中國傳統 美食 和文化!
艾葉。生長在春天的3月份,採摘的最佳時節是在4月份左右,清明節左右,那個時候的艾葉是最嫩的。
艾葉的葯用價值很高,既能食用,也能外用。艾葉具有理氣血,溫經脈,逐濕寒,止冷痛等等的功效。
在我們南方,艾葉也通常會作為一道食材而放上餐桌。艾葉可以做成:艾葉煎蛋,艾糍。這些都是較為平常可以看到的。
艾糍,我們客家人在三四月,艾葉最嫩的時期,進行採摘,用於製作艾糍。
其中製作方法也是較為簡單的。
1.把採摘回來的艾葉,比較嫩的部分,洗干凈備用。
2.艾糍的餡料,我們通常是用花生,糖,芝麻。把炒肉的花生,敲碎,可以用料理機,但是不要打的太碎,有顆粒感最佳。把打碎的花生跟糖芝麻一起攪拌均勻備用
3.把上面洗干凈的艾葉,鍋中燒開水,放入艾葉,燙一分鍾撈出。
4.撈出的艾葉放入料理機中,放入少許的水,打成艾葉汁。
5.把艾葉汁倒入糯米粉中(糯米粉中加上少許的粘米粉)反復揉搓成面團。
6.把面團分成小份的圓團,然後把小份的團包入餡料,再搓成圓團。
7.把揉搓好的小圓團,讓入開水鍋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相信很多城市裡面的人都沒有自己做過艾葉糍粑吧?下面小饞就要為大家來介紹一下艾葉糍粑的做法,在下次艾葉生長的季節,大家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做艾葉糍粑需要用什麼東西。做艾葉糍粑需要准備的材料,有 新鮮的艾葉,糯米粉,粘米粉,紅糖,花生,粽子葉, 這是每次做艾葉糍粑都必備的幾種食物。
首先要處理的就是這些新鮮的艾葉,我們需要將採回來的艾葉洗干凈,然後再將它們放到鍋里去煮,煮的時候一定要把他們煮爛,並且煮完之後還需要用冷水浸泡。這樣才能夠將艾葉當中的苦味給去掉。
艾葉糍粑是南方傳統小吃,有些地方有清明,端午吃艾葉糍粑的習俗。艾葉糍粑口味獨特,而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艾葉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排濕,止汗,安胎,調經等功效。艾葉粽子對於脾胃虛寒食慾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患者有治療作用。
糯米有收澀作用,所以艾葉糍粑也適合尿頻,自汗患者食用。
再來說說艾葉糍粑怎麼做
一摘取新鮮的嫩艾適量,洗凈。燒開水把艾葉倒入鍋中焯熟,要煮熟透。撈出來,倒入冷水中漂洗干凈,然後用手使勁擠出水,去除艾葉的苦澀。
二,把焯水後的艾葉剁碎,越碎越好,如果有榨汁機最好用榨汁機,把艾葉倒入榨汁機,加入適量的白糖榨成汁。這樣加入白糖容易混勻,否則在揉糯米粉的時候要加適量白糖,這樣糯米糍粑口感才好吃。
三,把艾葉汁調入適量的糯米粉,揉搓成糯米粑粑。注意糯米粉的量,要保證能成型,酌情加入。如果水太少也要加水,避免艾葉太多,影響口感。
四,揉搓好艾葉糯米,然後就要包餡料。可以包豆沙餡料,芝麻餡,肉餡,按照自己的喜好來。一個一個的包好,捏成圓餅狀,放入准備好的蒸籠里,最好用粽葉墊上,這樣防止沾粘。
五,包好艾葉糍粑以後就開鍋蒸了,大火蒸15分鍾左右就可能熟了,試試艾葉糍粑發軟香濃的就熟了。接著就可以開吃了。
我每年都要做不少的艾葉糍粑,真的是非常好吃,做法也不復雜,流程如下:
把艾葉洗凈焯水,撈出後把水濾干,用果汁機打碎備用。
把兩勺糯米粉和清水攪拌均勻,放到火上煮熟,一邊煮一邊攪拌,不要讓它糊了,倒出來和另外的糯米粉搓勻,可以理解為和面。
我做艾葉糍粑,最喜歡的餡心是花生芝麻和紅糖,一樣不能少。
糍粑好不好吃最關鍵的就是餡心,把花生和芝麻分別炒香粉碎,和紅糖混在一起。
接下來把和好的糯米面按照自己的喜好包上餡心,好了。
我的習慣是在粑粑下面墊柚子葉,沒有柚子葉的可以墊芭蕉葉。不過,柚子葉特別香,好吃。
艾草有好多種,做糍粑的艾草不是做艾灸用的艾草,千萬別搞錯了,文中配圖是做糍粑的艾草。
首先地里或田野摘回來,去除雜質洗干凈!放鍋里煮一下(放點鹼灰水),撈起來抓成團,然後放石臼加姜食鹽搗爛,拿起來。
二,用搗好的艾草,與石磨(或打漿機打的)推的米漿攪拌一起,放鍋里再擦拌成韌勁,可以清吃就可以出鍋了。
三,包艾糍粑。包的配料有很多種!有春筍酸菜包(餃)茄子酸筍餃(包)紅白薯卜絲包(餃)等等!還可以包糖包:花生糖包,黑芝麻糖包等等!
以上都做好了,就可以放蒸籠子里,再放到鍋里蒸熟就可以出鍋了!清香好吃的艾糍盡管放開來猛吃了
陽春三月,艾葉飄香,又到了做艾糍的時間。年後的幾場春雨過後,田埂里,水溝旁,空閑的土地里,一叢叢艾草就會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此時的艾草鮮嫩壯實,是拿來做艾葉糍粑的最好材料。挎著小籃子,慢慢行走於田間羊腸小道,看到艾草低頭採下艾葉最上面最嫩的部分,很快一小籃子裝滿了,可以回家做艾糍了!
步驟1.從籃子里倒出艾草重新摘選一次 ,只留下嫩葉嫩莖。用清水反復清洗幾次,洗凈泥土和雜質後就可以放進鍋里煮了。煮二十分鍾,艾葉要煮得很爛 才可以用來和面,煮好的艾葉撈出控干水份備用。
步驟2.艾葉用刀剁碎,盆里倒入糯米粉加入適量糖攪拌均勻,中間開個口子,放入剁碎的艾葉,加入適量水揉成面團,揉好的面團醒十五分鍾備用。
步驟3.花生炒香碾碎拌入糖調成餡料,把面團分成大小均勻的相同份量的小劑子,包入花生碎,包成團子。
步驟4.蜜菠蘿葉子擺入蒸籠,上面刷一層油,一片葉子擺放一個團子,一個蒸籠四個團子。做好了,蒸熟,艾糍就做好了。
三月是春天的季節,春天是艾糍的季節,艾糍是我們的季節,喜歡就動手做吧!
這個季節艾草最嫩,最適合做艾草粑粑了。
首先 去田間地頭采上一把艾草,回家用清水洗凈,鍋里燒開水放入洗凈的艾草(如果一次做的比較多,吃不完防止下次再蒸容易變黃,那我們可以在焯水時加食用鹼,不加也沒關系)焯完撈起放冷水裡浸泡一下,抓團捏干水分。
二 把艾草變成漿,這里可以用石磨或者破壁機。取適量的糯米粉加入艾草漿,和成光滑的面團。
三 要開始包餡料了可以包豆沙 紅糖花生芝麻 或者直接包白糖,喜歡吃鹹的也可以包自己喜歡的餡料。一定要用葉子墊底哦,粽子葉 芭蕉葉 桑葉 枇杷葉都可以。
最後就是上鍋蒸啦,大火十到十五分鍾就可以開吃了。
答完這題我都餓了,作為吃貨 要有實際行動 走 去采艾草......。
今天我剛做了艾葉粑粑!
我來說一個吧,把嫩艾葉用過濾過的石灰水或者火灰水煮一下,煮到用手能把梗掐斷就好,然後撈起過冷水,用冷水漂到沒有苦味,再擠干水分剁細。然後把泡過的糯米下鍋蒸成糯米飯,又把糯米飯舂成糍粑,加入剁好的艾葉蓉舂勻做成糍粑,包入花生芝麻糖餡就好了。沒有圖片,可是這樣做出來的艾葉糍粑顏色碧綠,清香可口。
『柒』 艾草糍粑怎麼做好吃 艾草糍粑如何做好吃
1、食材:新鮮艾葉1000克、糯米粉1000克、芝麻250克、白糖適量、芭蕉葉1張、紅糖適量。
2、每年3-5月份,是艾草生長最好的季節,這個時候的艾草嫩綠,最適合摘回來做艾糍粑吃了。第一步就是採摘艾草的嫩芽。
3、清洗艾草,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煮到可以用手捏碎艾草即可。然後冷水沖洗後瀝干水分。
4、把煮熟的艾草用刀剁碎,或者用榨汁機打碎。媽媽家沒有榨汁機,只好手工剁,沒想到還挺耗費體力的,忙活好久才把艾葉剁碎。
5、用干凈的盆,放入艾草,加入適量糯米粉,加入適量白糖水一起和面。如果面團水分多,再加些糯米粉,直至加到合適,可以把面團揉成光滑的面胚。
6、准備一口乾凈的鍋,將洗過的芝麻倒入鍋中炒一炒。炒芝麻是個技術活,活力掌控不好,芝麻很容易糊,所以,炒芝麻的時候,要不停翻炒,火開小一點。炒好的芝麻香噴噴的。
7、炒好芝麻後,用工具碾碎,這樣可以充分釋放芝麻的營養和香氣。芝麻碾碎後加入紅糖調成餡料。
8、面團揉好了,餡料也准備齊全了,就可以包糍粑啦。取一個面團,從中間壓扁做成一個碗狀,放入芝麻,收口弄成圓形。
『捌』 艾糍粑的最簡單做法 艾糍粑怎麼做好吃呢
1、挑選新鮮水嫩的艾葉,去莖,留嫩葉,洗干凈。
2、放入鍋中沸水中煮20分鍾煮到軟熟,然後冷卻了,用手擰干水分。
3、艾葉放到果汁機或者料理機裡面打成糊糊。
4、艾葉和糯米粉,慢慢加,沒有規定粉的用量就是自己找感覺,粘手就加些粉,幹了就加艾葉糊,調成合適的配比。只要不濕,能和成團即可,然後揉到軟軟的
5、然後把大團子做成一個個均勻的小團子
6、花生和芝麻在炒鍋里炒香,涼後裝入厚塑料袋裡,用擀麵杖壓成碎末,或者放入磨粉機裡面磨粉,再加入白砂糖繼續碾成略碎,裝入小碗,拌勻。
7、小團子捏成扁圓形,放入少許花生芝麻餡,然後四邊向中間捏緊,將介面處捏實,做成像湯圓那樣的一個球形。
8、下面可以墊上粽子葉,芭蕉葉,玉米葉如果什麼都沒有,盤子抹些油就可以。
9、鍋里燒開水,上氣後進鍋蒸15分鍾就可以了。
10、放入蒸鍋里大火蒸10分,艾糍粑關火連葉取出,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