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單好吃的麵食做法
【奶香玉米貝殼麵包】
食材:玉米面200克,一個雞蛋,4克酵母,230克麵粉,溫牛奶,一勺白醋,90毫升的清水等
奶香玉米貝殼麵包
【做法】:
松軟可口,造型別致,還帶著淡淡的奶香牛奶味,營養又美味,做法超簡單
1.現在碗中倒入玉米面200克,用開水燙一下,燙過的玉米面口感會更好,更加的細膩,趁著玉米面溫熱再加入4克酵母,打入一個雞蛋,再倒入230克麵粉,用溫牛奶和面,揉成一個中度軟硬的面團,醒發至兩倍大。
2.在案板上撒上一層乾麵粉,把醒發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揉搓一下,排凈裡面的空氣,搓成長條,下大小均勻的面劑,然後取一塊面劑再揉搓一下,像揉饅頭一樣,然後揉成小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度大約3毫米的小圓餅。
3.用一根筷子在餅的中間部分從左壓到右壓一下,上面的不要壓,下面的壓,然後用筷子在中間部位夾一下,再折疊起來,全部做好之後蓋上一層棉布醒發10分鍾左右。
奶香玉米貝殼麵包
4.取一個無水無油的碗裡面倒入半勺麵粉,再加入一勺白醋,90毫升的清水,攪拌均勻。
5.電餅鐺里刷上一層油,把做好的貝殼生胚放到電餅鐺里,大約煎1分鍾左右,把剛才攪拌好的麵粉水倒進去,在表皮撒一層芝麻,蓋上蓋子把水分燜干,水分燜干後就可以吃了,做法簡單,非常的蓬鬆暄軟。
【雞腿麵包】
【食材】:160克牛奶,3克酵母,200克高筋麵粉,一個雞蛋,30克白糖,20克黃油,雞肉腸等
雞腿麵包
【做法】
這樣做的雞腿麵包蓬鬆暄軟,簡單好吃,營養又美味,還有一股小時候的味道。
1.先將160克牛奶隔水加熱一下,在溫牛奶里加入3克酵母,攪勻之後放在一旁靜止2分鍾,在碗中加入200克高筋麵粉,加入一個雞蛋,30克白糖,然後用化好的酵母牛奶水和面,和成棉絮之後下手揉成面團,面團揉好之後在裡面加入20克黃油繼續揉搓,面團要多揉一會兒,揉到出膜為止就可以了,揉好之後醒發到原來的2倍大。
2.趁著發面的時間把准備好的雞肉腸在中間切開,串上一層筷子或者是竹簽。
3.把醒發好的面團再揉一下,排排裡面的空氣,空氣排的越干凈,做出來的面團才會更細膩,更蓬鬆,搓成長條下成面劑,然後用擀麵杖擀成橢圓形的面劑,放入自己喜歡吃的肉鬆或者是豆沙餡,然後從一邊捲起來,然後再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粗的一頭用手按扁,然後就卷在香腸上,上下兩頭用手搓圓,防止脫落,全部做好之後蓋上一層保鮮膜,二次醒發10分鍾左右。
雞肉麵包
4.起鍋燒火,油溫5成熱時,開小火把做好的麵包下鍋炸,慢慢的炸,不停地翻動,全程一定要用小火,不然的話裡面還沒熟透,外面容易炸糊了。
5.炸至完全鼓起來,外面呈金黃色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這樣做的雞腿麵包蓬鬆暄軟,簡單好吃
【小米油條】
【食材】:小米120,一個雞蛋,60克牛奶,3克酵母,適量的鹽,200克麵粉等
小米油條
【做法】
用小米做出來的油條比單純用白面做出來的油條更香更有營養,個個空心,蓬鬆選軟又筋道,非常的好吃。
1.首先准備小米120克倒入碗中,加入清水淘洗兩邊之後浸泡3個小時,將泡好的小米中打入一個雞蛋,攪拌均勻之後放在料理機里打成汁。
小米油條
2.60克牛奶里倒入3克酵母,再加點鹽,倒入200克麵粉,攪拌成絮狀之後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再倒入20克食用油,放在冰箱了里冷藏發酵一晚上,也可以常溫發酵2個小時。
3.在案板上抹點油,把醒發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整理一下,不要揉面,把它整理成厚度大約1公分左右的面餅,然後切成寬條,全部切好之後2個為一組疊放在一起,用筷子壓一下,兩邊的封口對折一下。
4.鍋中倒入油,油溫5成熱時,下入剛才做好的小米油條,漂浮起來之後翻一下面,在榨汁過程中要不斷地反面,炸至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⑵ 有哪8種家常面條的做法竅門
大江南北對於麵食的煮制各有不同,有油潑面,冷麵,酸辣粉,鹵面,燜面,刀削麵,熱乾麵,蘭州拉麵,擔擔面等等。
1、工具專用。和面的面盆或者案板應專用,不要與洗菜盆、切菜或切肉的案板混用。
2、食材選用。麵粉宜選用中高筋小麥粉,和面前,要觀察是否有結塊、霉變等現象。和面時,如果加入其它雜糧麵粉,要提前與小麥粉混合均勻,加入量一般不超過20%,否則容易斷條,面條顏色不一致,且品質不均勻。
3、用料適宜。應根據人口多少製作面條,現做現吃。特別是在夏秋季節,天氣較熱,最好不要有剩餘。如果做多了,最好將面條放入保鮮袋中,在冰箱冷藏保存,並在24小時內吃完。
4、製作講究。要掌握好麵粉和水的比例,和面後應醒面30分鍾左右,使面團更為光滑,口感更為勁道。煮麵條時,水要充足,水少容易使面條粘連、糊湯、斷條,還要常用筷子輕輕攪動。
煮麵條的水沸騰後,要立刻轉成小火,以免撲鍋;也可以加入適當涼水,使鍋始終保持微沸。做好的面條最好馬上就吃,否則容易失去彈性,粘連在一起。
5、食用技巧。在夏季,消費者喜愛吃過冷水的面條。煮好的面條在過冷水時,應使用放涼的白開水或直接飲用的礦泉水,不要使用自來水,以免被微生物污染引起腸道疾病。
注意事項
1、悠久的吃面歷史當然也吃出了各種的製作花樣,發展出桿、抻、切、削、揪、壓、搓、撥、捻、剔、溜等等的製法,以及蒸、煮、炒、煎、炸、燴、鹵、拌、烙、烤、干撈等的調製法,而演變成各地的風味面條。
如北京的打鹵面、上海的陽春面、山東的伊府麵、山西的刀削麵、陝西的臊子面、四川的擔擔面、湖北的熱乾麵、福建的八寶面、廣東的蝦蓉面、貴州的太師面、甘肅的清湯牛肉面、岐山的臊子面、三原的疙瘩面、韓城的大刀面、河南的燴面、干撈面,西安的箸頭面、菠菜面等等,有細如絲線的面條,也有寬如腰帶的面條。
2、宋朝時,面條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已有「面條」的名詞,形狀為長條,花樣多,如素麵、煎麵、雞絲面、三鮮面、銀絲冷淘、菜面等;元代時「干(掛)面條」問世了,在《飲膳正要》中載有「春盤面」、「山葯面」、「羊皮面」、「秀禿麻面」等二十多種。
明清時又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如北京的「炸醬面」、揚州的「裙帶面」、福建的「八珍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