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才能把游戲帶入幼兒園課堂教學
角色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的整合 角色活動與教學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他們經常用一種物品替代多種真實物品,如把小椅子當成汽車、火車,一會兒又把同一隻小椅子當成娃娃床、醫院病床等等。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媽媽、老師、司機、醫生、售貨員等。因此這種游戲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是虛構性與真實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活動。在角色活動中教師關注的是對於角色環境的探索與游戲活動的挖掘,而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尋找孩子的新興趣點和孩子的表現,由於這種劃分不是規定所限,而是由幼兒的興趣和游戲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兩者可以進行整合,我們可以把主題活動中的一些內容放在角色活動中進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內容參插在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通過探索、操作、表達,獲得知識。 任何教學活動必然包含游戲的因素,有些比較顯性,有些比較隱性,需要對其認真分析,努力發掘游戲因素,為生成游戲子活動提供可能。例如,在開展小班主題活動《好吃的糖果》時,幼兒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戲《糖果商店》的活動,由於許多的幼兒都樂意到商店購買糖果,很快櫃子里的糖果就賣完了,還有許多顧客要買糖果怎麼辦呢?在游戲結束時,我們拋出幼兒在游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❷ 怎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如何活躍課堂氛圍,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吃透兒童心理
教師的專業性就體現在於對兒童心理的准確把握。兒童喜歡什麼啊?他們無非喜歡聽故事,喜歡做游戲,喜歡爭強好勝。那麼教師的課堂就應該設計孩子喜聞樂見的游戲,講一些故事引入課堂學習,也可以搞小組競爭比賽。
第二,深鑽課程教材
如果上課只是玩游戲,只是講故事,這不是正常的中小學課堂,這是托兒所的教育方式。學校的教學呢,還得有課程標准和教材的重點內容,因此教師的課堂如果要活躍的話,應該圍繞著本堂課的知識體系來搞活氛圍,也就是教師在課前必須要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深鑽課程標准,讓自己的課好吃而又有營養。
第三,做好人際溝通
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跟學生的人際關系搞得好,學習也會變得有興趣。很多教師都能夠主動的叫出孩子的名字,對孩子除學習之外的信息也了如指掌,課後跟孩子積極互動,這樣的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有一份很好的親近感,也容易搞活課堂氛圍。所以教師平時要多走進孩子,課間都跟孩子聊天兒。
第四,善於引導激勵
教師搞活課堂氛圍的重要節點,還在於積極引導和激勵孩子,也就是說用啟發的方式,提出懸疑的方式讓孩子對你的課產生莫名的期待和趣味。每一堂課都能引發孩子的主動思維,發展孩子的高階思維,讓孩子在問題當中尋求答案,獲得解決問題的愉悅感,這就是教師引導的積極作用。當然教師還要成為一個激勵者,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作出積極的評價,給予獎勵,帶給孩子無限的精神動力。
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
❸ 關於禁止將食物帶入教室的宣傳語
教室說:相比食物,我更喜歡書本的味道。
教室-讀書的天堂,不帶有一點塵埃的世界,願你能只帶進你的心情而不是你的食物!謝謝
希望能幫到你
❹ 高校翻包查外賣,為了把外賣帶進校園,學生都有哪些巧妙的方法
學生為了把外賣帶進學校,可謂是與老師鬥智斗勇。更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下面幾種方法,有自己用過的,也有聽說別人用過的。
其實很多時候老師、門衛都識破了這些小伎倆,只是為了讓你能開心的吃一頓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❺ 課堂上吃什麼零食好 要求 打開包裝袋和咬進去聲音要小且味道發散不大最好體積小容易攜帶 還有最
好搞笑啊同學,吃梅子類的吧,健胃好吃,還不胖,要不把乾脆面砸碎,每人發一小條,小時候常這樣!
❻ 學生帶零食回校作為老師怎樣教育
班主任工作:改掉學生吃零食的壞習慣
一、從起始年級抓起(教師思想上)
社會上常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學生的良好習慣也是如此。其實人都有這樣的心理,不管自己在熟人面前表現得如何的惡劣,在一個新的環境或一個陌生人面前,他都想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而把自己惡劣的一面刻意的隱藏起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虛偽的行為,但是我認為「刻意」有時也不無利處,只要讓他把這種「刻意」變成習慣,那麼好習慣也就理所應當形成了。
從我接手07(10)班的第一天起,就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你們都很棒,你們都很優秀。我告訴我的學生,是人都會有缺點,有些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會把自己的缺點最小化然後隱藏起來,他們永遠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別人面前。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我的學生絕大部分在犯錯的時候都能聽進老師的批評。這就為我治理班級學生吃零食的壞習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換位思考,採取行動(了解原因)
其實一開始我們班的垃圾桶每天幾乎都塞滿了垃圾袋,教室裡面老是充斥著膨化油炸物的味道,讓人聞著很不舒服。我當時很生氣,很想狠狠的罵他們,但是我很快想到,責罵對於13、14歲的孩子來說可能是最壞的處理方式,因為他們現在正處於青春期,反抗心理很重,朋友對他們來說比父母還重要。我想,如果能讓他們認可我是他們的朋友、能理解他們,處理事情起來應該會更容易。我找過幾個學生談話,問他們為什麼要吃零食,他們基本上都是答肚子餓。我想想也對,他們餓著肚子能好好聽你的課嗎?於是我在班裡宣布在教室課間吃早餐或填肚子的東西或水果,但是必須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可能我的做法讓很多班主任不能認可,但是我這么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這些東西和零食之間的區別,不讓吃零食並不是不讓吃東西。當然,總有一些學生偷偷的拿零食到教室吃,對於這樣的學生,一開始我會告訴他們這么做是不允許的,如果你一定想吃,可以到小賣部的休息區吃。如果他們還是要帶到班上,我的態度就比較強硬:如果已經開了的,我會直接拿到小賣部的垃圾桶仍掉;如果沒開的我就收著,打上標簽用袋子收著,積到一定數量通知他的家長來學校領。當然這些措施在我們的班規裡面都有註明,時不時我都會提醒一下他們,必須讓他們清楚,這是按規辦事,而不是老師的隨性的行為。一段時間下來,班裡的垃圾桶基本上沒有什麼零食袋了。
三、抓住契機,召開班會(用學生的例子)
記得李樂軍老師曾經告訴過我: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學生的機會。雖然班裡吃零食的現象已經基本沒有了,但並不是絕對的。我一直在等待一個教育的契機。有一天,我們班叫黃耀輝的學生(這是個很愛吃零食的學生)在上英語課的時候突然到處借紙巾,我一問才知道,他的牙齦出血了,而且是大量的出血,我趕忙去通知他的家長,然後找了個同學陪他去水管處清洗一下他滿嘴的血。在他媽媽來了以後我利用送他們出校門的機會和她談了談。這一談,我發現我要找的教育契機終於來了:原來他的體質在中醫稱為虛火旺盛,容易口乾舌躁,不適宜吃上火的東西。而他平時最喜歡的就是大量的吃這些上火的膨化油炸食品,但是他喝水又少,所以經常看到他流鼻血,經常跑廁所,上課喝水。
我覺得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在下周一的班會上,我就這一個話題,開了個主題班會,題目就是「審問垃圾桶」。 我首先選了三名同學作為調查員,兩位調查取證,一位負責記錄,當調查取證的同學帶著手套在班級垃圾桶里找出了廢棄物,負責記錄的同學就寫在黑板上,再由同學們把物品大概的價格寫上,所有的物品登記完之後,竟然有價值幾十元錢的東西。
然後,我給大家讀了一些專家關於吃膨化油炸對於人體的危害的文章,引導同學們把認為不必要的消費逐個劃掉。到最後,黑板上所記錄的消費方式全被同學們劃掉。最後我問大家「看來沒有人覺得黑板上這些消費是必須的,那我們可以用這些錢做哪些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情呢?」同學們眾說紛紜,有的說支援災區,有的說捐給希望工程……同學們紛紛表示要用實際行動來抵制零食,還有同學主動擔任班級監察員,監督自己,也監督其他同學養成良好習慣。(正有了這次班會,班裡吃零食的現象基本已經杜絕了,並且在後來的幾次為災區捐款的時候,我們班的捐款數額在普通班裡來說都是比較多的)
四、細心觀察,堅持不懈(防止反復)
從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新世紀教育共同關注的新話題,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他們以後的生活、學習、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學生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要改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們老師有時都喜歡吃點小零食,何況是還沒長大的孩子,所以對於久不久班裡又有人吃零食的現象,我是很能理解的。我也不生氣,只是嚴格按照我們的班規辦事,過後再他們談話,這是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效果。
調查資料:
許多學生都愛吃零食,吃得越來越胖,這主要是因為零食里含有過多的化學成份,比如檸檬酸、山梨酸甲,苯甲酸鈉等。像許多彭化食品,如薯片、薯條等都喊有過多的脂肪,容易是人發胖。火腿腸中的肉類也是不新鮮的,含有很多的澱粉。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危害可大了。除此之外,像果凍一類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危害。吃不幹凈地零食還會引起腹瀉,肚子痛等症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零食越來越吸引更多的少年,零食中都添加了防腐劑、香精、色素、膨化劑等,吸引了眾多小學生的喜愛,多吃這些零食,會導致身體發胖,引起的食慾不振,影響了學習、生活和運動,導致惡性循環,吃多了零食還會導致牙齒受到細菌的侵害。
那麼油炸食物如果吃多了有什麼害處嗎?
1,營養損失 經過高溫加熱後,食用油中的有益營養成分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且隨著油溫的升高和煎炸時間延長,營養成分被破壞的程度更加明顯;被炸食物中的許多營養素也會因高溫等因素遭受嚴重破壞,故過多食用油炸食物會使人發生營養失衡。
2,難以消化 食物經過油炸後,表面被大量的油脂包裹,而消化油脂的難度比較大,所以,過多食用油炸食物後,會使人感到腹部飽脹不適,尤其肝、膽、胰腺、胃腸道功能較差的人,可能因此而誘發或加重某疾病,一些平常較易消化的食物也可因高溫的作用發生變性,變得難以消化。故過多食用油炸食物不僅加重消化道的負擔,而且降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
3,損害健康 食用油經高溫加熱後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如不飽和脂肪酸下降,部分脂肪酸變為反式結構;如果使用的是氫化油,則在煎炸前就已經改變了油的分子結構。
4,熱量大增 食物經油炸後,原本不含脂肪極少的食物其脂肪成倍地增加。脂肪是高熱能的食物,雖然難以消化,但吸收高,過多攝入必然導致熱量過剩。如果不通過增加運動來消耗過剩的熱量,日積月累,主造成了一個大胖子。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要少吃一些油炸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❼ 班級美食節要帶什麼食物進去最恰當呢
小學生美食節,就帶一些汽水,蛋糕,餅干,麵包的。既然是美食節,面對的又是小學生,就要做一些好吃又好看,才能吸引小學生。
美食不僅僅是餐桌上的食物。還包括休閑零食、各種餅干、糕點、糖類,蜜餞、乾果、肉制食品、茶飲沖泡等製品,各有各的風味,都可稱之為美食。
(7)如何把好吃的帶進課堂擴展閱讀:
美食傑的存在意義:
美食節以多種形式存在,可以獨立存在,只有食品展,也可以與其他活動相結合,如啤酒節、廟會或直接與美食節一起舉辦,烘製氣氛等。
因為美食節是在進行的過程中,匯聚的特色食品較多,而且數量較多,所以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而去參加。
美食節根據形式的不同,有很多名稱,如小吃節、小吃聚會、食品博覽會、廟會、特色小吃節、小吃巡展、烹飪展等。美食節也可能在一些相關活動期間舉行,如口譯、遊行、比賽、展示等。
❽ 浙江一老師將美食帶入課堂,學生吃烤餅寫作文直呼開心,老師此舉有何深意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各個行業都在不斷創新,教育行業同樣如此。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綠色蔬菜,補充必須的營養物質,一些學校用青菜代替獎狀頒發給孩子們,就算之前沒有吃青菜的習慣,然而這些青菜可是榮譽的象徵,孩子們吃起來必定會津津有味;為了讓孩子們珍惜盤中餐,了解食物的來之不易同時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一些學校帶領孩子們去種樹、種菜。網路上有這樣一則視頻曝光,視頻中老師竟然帶領孩子們在教室裡面聚餐,他想達到怎樣的教育目的呢?
有不同衣服可以選擇,我們每天就能夠以不同形象和心情面對生活。教學方法也同樣如此,多樣化、新穎化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更多學習興趣。
❾ 如何落實禁止學生把手機帶進課堂
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制定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公布。諸如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嚴禁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控制新增網路游戲上網運營數量等,方案列出一系列為兒童和青少年「護眼」的硬措施。方案要求,學校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總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治理時,針對影響措施落實的問題進行細化分析、區別治理,這樣才能既治標又治本,實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目標。
❿ 為什麼不能帶零食到學校
目前,大部分幼兒園、小學都明確規定不允許帶零食進校園,尤其在大城市更是如此。當然,鄉村幼兒園和小學帶零食進校園倒是比較常見。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硬性規定呢?
首先是食品安全問題,自帶零食不管是否是包裝食品,購買回家後,即便在保質期內,其保存條件也變了,大多數家長在食品安全方面並不是專業人士,尤其是食品開封幾天後,非常有可能變質了,但肉眼看不出來。小朋友們帶零食進校園,大多是為了分享,幾個人一起吃,抵抗力較弱的容易產生交叉感染。
另外,孩子在校園吃零食,大多在課間,不太可能洗手,而且一般是背著老師和小朋友們分享,小手不幹凈比較多細菌,且孩子們經常是傳著吃,誰也不知道誰的手臟。
目前,大多數幼兒園的日常三餐飲食都是統一由校園定製,其營養搭配比大多數普通家庭要科學一些。帶上零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攝入其他營養成分。國內孩子,基本處於營養過剩的狀態,而自帶零食一般比較符合孩子口味,在校園三餐之外,還能額外食用,進一步增加了多餘的營養,且零食一般都是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孩子的體質和飲食觀念尚未健全,攝入過多的高熱量食品,更容易導致孩子體質受到影響。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確保校園食品的可控性,學生如果只在校園食用定製餐飲後導致身體異常,可以即刻對校園餐飲進行檢查,而如果學生自帶零食進校園,一旦有身體異常,不利於排查原因。一般來說這些食品都吃完了,很難留下物證檢測,而學校餐飲是要求可檢測的。一旦發生食品安全意外,自帶零食和學校就很難扯清關系。究竟是校園食品有問題,還是學生自帶食品有問題?這是一個很容易扯皮的事情。所以,學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心進行教學更為合適。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孩子分享玩具和食品,容易造成小孩子間進行比較。比如生日蛋糕,孩子們都比較喜歡,因而一些校園直接禁止學生的生日蛋糕在學校和同學分享。當然,這種規定除了食品安全外,也是不希望上課時間被太多的生日摻雜,畢竟一個班好幾十個孩子,每個月都有幾人過生日。一旦開了頭,沒有分享蛋糕的同學會覺得自己沒面子。因此,同學要分享自己的快樂生日,只能在校園之外。這樣不僅校園更為純粹,也增加了不少讀書時間。
在學校里,誰帶的多,都給了誰,誰給的多,誰給的少,很容易在同學間形成看法,時間長了容易產生隔閡,並可能產生小圈圈,這些對孩子學習都是負面的。雖然同學們在生活學習過程中關系有疏有親,有遠有近,但如果因為零食玩具而形成小團體,這對同學團結是有害的。
去年,家裡孩子讀二年級,他折紙非常好,能折成各種漂亮玩具,於是很多小朋友都找他折,空間小人太多,無意間不小心撞倒了一位同學,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雙方家長也都覺得沒什麼。但自己為表達歉意,去買了孩子很喜歡吃的維生素C軟糖,讓孩子送給那個被撞倒的孩子。沒想到這個孩子覺得很好吃,和七八個同學背著老師一下把整瓶都吃了,大部分家長知道後,都覺得維生素多吃幾粒沒關系,反應很平淡。但其中一個家長覺得吃多了不好,又是哭又是鬧,幾次三番到兒研所檢查,折騰了很多天,還鬧到校長那裡,結果當然是孩子啥事也沒有,但冤枉錢沒少花。
其實學校在每年開學時都強調不能帶食品進學校,並會批評帶食品進校園的孩子。可家長和同學覺得沒什麼,但很多時候真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事,還是不要違反校園規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