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動物的資料。
海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通稱海豚,共有近62種,分布於世界各大洋。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頜各有約100顆尖細的牙齒,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 海豚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頭,多則幾百頭。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經過訓練,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中最發達的。人的大腦占本人體重的百分之二點一,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百分之一點七。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終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聲定位來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甚至物體的性質。有人做試驗,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攪渾,它們也能迅速、准確的追到扔給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驚人的聽覺,還有高超的游泳和異乎尋常的潛水本領。據有人測驗,海豚的潛水記錄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潛水衣,只能下潛20米。至於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類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里,相當於魚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在鯨類王國里,要數海豚家族——海豚科的種類最多了,全世界已知共有30多種。有的種類雖名叫「鯨」,如虎鯨、偽虎鯨,其實也是海豚家族中的成員。
海豚是一類智力發達、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既不像森林中膽小的動物那樣見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獸那樣遇人就張牙舞爪,海豚總是表現出十分溫順可親的樣子與人接近,比起狗和馬來,它們對待人類有時甚至更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們聽了很多很多,海豚與人玩耍、嬉戲的報道也常有所聞,有的故事甚至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經過學習訓練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話音。70年代,美國的三位科學家,讓兩頭海豚學會了25個單詞。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會的歐文斯博士等4位科學家,對兩頭海豚進行訓練,花了3年時間,教會它們700個英文詞彙。不過有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把動物的「語言」或「方言」描繪得太離奇。
不過海豚確實具有與眾不同的智力。它的大腦體積、質量也是動物界中數一數二的。目前,科學家對動物的智力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種認為黑猩猩是一切動物中最進化、最能乾的;另一種卻認為海豚的智力和學習能力與猿差不多,甚至還要高一些。因而有人稱海豚為「海中智臾」。
為了證實海豚有學習能力,早在1959年,一位名叫利利的人就對一頭海豚做過試驗。他把電極插入海豚的快感中樞和痛感中樞,當電流通過電極刺激海豚的快感中樞神經或者痛感中樞神經時,會產生快感或痛感。然後訓練海豚觸及其頭上的金屬小片,控制電流的通斷。如果電極插在海豚的痛感中樞,海豚只要訓練20次就會選擇切斷電源的金屬小片,使痛感消失。而換作猴子的話,則需要數百次訓練才能學會控制開關。這說明在某些方面海豚是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海豚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十分樂意與人交往親近。澳大利亞蒙凱米海灘的海豚們已經與人類建立了友誼,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和驚奇。也許將來有更多的海豚,在更多的地方與人類建立聯系,這種願望並不是什麼幻想:隨著人們對海豚研究的深入,我們會揭開更多的關於海豚的秘密,那時我們與海豚交往會更加容易,更加親密,更加友好!
提起海豚,人們都聽說它擁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館里,海豚能夠按照訓練師的指示,表演各種美妙的跳躍動作,似乎能了解人類所傳遞的信息,並採取行動,人們不禁驚嘆這美麗的海洋動物如此地聰明。那麼,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麼程度?它們和人類之間的相互溝通有沒有日益增進的可能?這里從海豚腦部的構造及生態特性入手,對它的智慧進行一番探討。
海豚智商難以測定
海豚能做出各種難度較高的雜技動作,顯然是一種相當聰明的海中動物。但是海豚實際上的智力情況如何呢?心理學上,「智力」一詞大致包含三種意義:一是對於各種不同狀況的適應能力;二是由過往經驗獲取教訓的學習能力;三是利用語言或符號等象徵性事物從事「抽象思考的能力」。
根據觀察野生海豚的行為。以及海豚表演雜技時與人類溝通的情形推測,海豚的適應及學習能力都很強;但目前尚無法證明海豚運用語言或符號進行抽象式的思考。不過即使沒有科學上的確鑿證據,也不能就此認為海豚沒有抽象思考能力。
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麼它究竟是如何運用這種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饒有興趣的問題。但現在,想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因為即使是人類所擁有的智慧,也還有許多未知之處。
雖然海豚與人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但因生活的環境不同,相互接觸的機會不多,故人類對海豚潛在能力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那麼,人類究竟是採用何種方法來研究並探索海豚的智能呢?目前,大多數都採用下列兩種方法:一是根據海豚解剖學上的特徵,來推算海豚的潛在能力;二是實際觀察野生海豚的行為,並從行為目的與功能方面著手,推測其智慧的高低。
腦部發達不遜於靈長類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海豚的腦部非常發達,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腦半球上的腦溝縱橫交錯,形成復雜的皺褶,大腦皮質每單位體積的細胞和神經細胞的數目非常多,神經的分布也相當復雜。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體重250千克,而腦部重量約為1500克(這個值和成年男性的腦重1400克相近)腦重和體重的比值約為0.6,這個值雖然遠低於人類的1.93,但卻超過大猩猩或猴類等靈長類。
至於海豚大腦半球上由腦溝所形成的皺褶,根據研究顯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皺褶甚至比人類還多,而且更為復雜,它們的大腦皮質表面積為2500平方厘米,是人類的1.5倍.海豚腦部神經細胞有密度與人類或黑猩猩的幾乎沒有差別。換句話說,海豚腦部神經細胞的數目,比人類或黑猩猩的還要多。因此,無論是從腦重量和體重的比,或是從大腦皮質的皺褶數目來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腦部的記憶容量,或是信息處理能力,均與靈長類不相上下。
嘗試了解海豚的語言
由於海豚大腦的記憶容量和信息處理能力與靈長類動物不相上下,如果人類能與海豚相互溝通,就應該獲得許多有關海洋動物的寶貴資料,並學習到不同的表達和思維模式。與海豚一起潛水就會發現,海豚是相當「聒噪」的動物。根據錄音調查記錄顯示,海豚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迴音定位」,而人類的聽覺范圍介於16-20千赫之間,人類無法聽到海豚回聲定位所發出的超聲波。因此,我們在水中聽到的海豚叫聲,可能是海豚同類間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頻聲音。
人類要與海豚溝通,先決條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語言,這樣就必須分析海豚發出的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事實上只要有適當的錄音設備就可能進行海豚聲音分析。然而,聲音與行為之間的並聯卻不容易掌握,目前人們還無法確切了解海豚發出的各種聲音所包含的含義。
為使人類與海豚溝通,第二種方法是讓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20多年前,美國海洋大學的專家們就是採用這種方式開發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專家的訓練下,已經能從訓練人員的手勢中,學習並了解單字與復合語句的意義並能作出適當的反應,但尚無法達到能與人自由交換信息的境界。
不論是研究海豚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還是教導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以目前的進展來說,距離人類與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溝通的最終目標都還相當的遙遠。
海豚的睡覺方式
海豚似乎永遠不眠不休地四處游動。海豚是哺乳類動物,原先棲息陸地,後來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們在水中持續睡覺,海豚將因無法呼吸而死。難道它們真的不用睡覺?若會睡覺,它們是睡在陸地,還是睡在海中呢?
其實若我們能夠細心觀察海豚一段時間,便會發現它們在游泳時,有時會閉上其中的一隻眼睛。經調查它們的腦電波得知,它們某一邊的腦部會呈睡眠狀態。即是,它們雖然持續游泳,但左右兩邊的腦部卻在輪流休息。
若我們能夠像海豚一樣,一邊睡覺一邊工作,左右腦互相交替休息,一心便可以二用,搭車時睡覺便不怕坐過站了。
海豚護幼奮不顧身
母海豚如果不幸小產,為了讓沒有行動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會拚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向水面,並不斷地重復這些動作,甚至停止覓食達兩天之久。
據水族館的人士說,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會奮不顧身地設法讓小海豚復生,但如果持續的時間太久情形嚴重時,連母海豚也可以因衰竭而死亡。所以,必須盡快將小海豚的屍體打撈起來,也許這樣做會避免母豚過分傷心,使其恢復體力。不過,工作人員要清除死亡的小海豚並非易事,母海豚會護著小海豚避開船隻,與工作人員展開耐力比賽。
母海豚是否知道小海豚已經死亡?還是因為覺得小海豚可憐,而拚命想把小海豚推向水面?抑或只是出於一種動物的本能?也許海豚確具有某些人類所無法了解的理性,詳細情況目前尚不清楚。
海豚救援遇難同類
古代希臘曾經流傳著海豚搭救溺水者的故事:有一次希臘著名的抒情詩人和音樂家阿萊昂參加由一位義大利富商舉辦的音樂大賽,結果贏得了巨額獎金。他攜帶這筆財富乘船返回希臘科林斯,不料途中卻引起船員們眼紅,欲將他殺害。他臨死之前要求再能演奏一曲,美妙的音樂引來了一大群海豚,阿萊昂縱身跳人海中,海豚將他負在身上,游至安全的地方,阿萊昂因此脫險。這個故事說明,在古代人類與海豚之間的關系相當良好。那麼海豚與海豚同類之間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1994年6月,研究人員在太平洋進行海豚生態調查時,曾觀察到一條不幸被魚叉擊中而呈昏迷狀態的海豚,在其附近,游來另一條海豚,並不斷地把受傷的同類推向水面,它發出的聲音,彷彿在喚醒處於昏迷狀態的受傷海豚。
海豚能識別敵友
研究人員在調查野生海豚時發現,通常一開始海豚都不願意靠近人,似乎意識到陌生物體的存在。但當察覺人類並無敵意後,海豚的戒備之心逐漸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離,它們會一邊搖動頭部,一邊觀察人。只要其中的一條不經意地逐漸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會慢慢地游過來。
義大利南部夏科灣附近,每天都有十多條大西洋瓶鼻海豚游向海灘。這些海豚對人類的騷擾似乎並不介意,而且已習慣人類用手給它們的食物和魚餌。因此,即使是野生海豚,若有適當的機會,也會與人類和睦相處。
然而,人類只有擺脫「萬物之靈」的成見,置身於海豚的世界。才能發現與海豚的其他溝通方式。
天才領航員傑克
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有一座造型別致的海豚紀念碑,上書「天才領航員傑克」。
一八七一年的某一天,帆船「布里尼爾號」行經紐西蘭科克海峽,因天氣突變,困於「死亡之峽」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災,絕望中的船長無力地在胸前劃著十字。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條銀灰色的大海豚從驚濤中躍起,並不時回首盼望,彷彿在說:「請放心,朋友,我知道怎樣沖出迷途,擺脫死神。」船長像在夜航中看見燈塔,想也不想就下令緊隨海豚前進。大海豚七拐八轉,終於把「布里尼爾號」領出了恐怖之地。
從此,奇跡出現了。這只銀灰色的海豚始終徘徊在海峽附近,年復一年地為過往船隻領航。每逢有船來到,它總是躍出水面,搖搖尾鰭表示歡迎,然厚繞暗礁、躲湍流,使船隻擺脫危難,船員們親切地稱它為「傑克」。
一九一二年,傑克結束了四十年如一日的義務領航員生涯,悄然逝去。當地人懷著依戀之情,潛水員找到它的遺體,並在上覆蓋這國旗,隨後為它舉行了葬禮,以後又為它精雕了銅像。
海豚捕食講究分工
海豚在捕食過程中是以群體進行活動的,不僅如此,na-ture網站報道,最近一項對佛羅里達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隻海豚在捕食中還有各自的明確分工。
合作進行捕獵在很多動物集體中都已經被發現,比如黑猩猩。
但是每個個體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就如同一個足球隊中,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分工,這種現象在動物群體中是很少見的。
美國研究者觀察了兩組海豚,一組由三隻組成,另外一組有2到6個成員。研究者通過在在它們的鰭上做記號確定每一隻海豚,並觀察了它們60次的捕獵活動。
結果發現,在集體捕獵過程中,這兩組海豚中總有固定的一隻在充當「司機」的角色,其它海豚則是「障礙物」的功能,「司機」海豚會將四周的小魚趕向障礙海豚所形成的包圍圈裡。
這種捕獵中的個體分工過去只在非洲母獅中發現過。一隻母獅守候在整個捕獵現場的中心,而其它母獅們在側面將獵物從四周圍向中間。
對於此次發現的海豚群體中的特殊分工,研究者說,目前還不能確定的是,這種特殊的捕獵方式是否在所有海豚中都具有,或者是否海豚只在某一特定地區才具有。
海豚為什麼游得快?
好的體形是游得快的前提條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體形,在大自然里,要想成為游泳健將,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動物在水中游動時,一般總會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影響了動物的游速。海豚和鯊魚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各有不同。海豚身體上,滑溜溜的皮膚並不是緊綳綳的.而是富有彈性的。在游動時,海豚收縮皮膚,使上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進來,這樣,在身體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層「水罩」。當海豚快速游動時,「水罩」包住了它的身體,和它的身體同時移動。藉助這個水的保護層,海豚游動時幾乎沒有磨擦力,也不造成漩渦。
海豚救人歷史悠久
1949年,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律師的妻子在《自然史》雜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獲救的奇特經歷:她在一個海濱浴場游泳時,突然陷入了一個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洶涌的海浪向她襲來。就在她即將昏迷的一剎那,一條海豚飛快地游來,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著又是幾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淺水中為止。這位女子清醒過來後舉目四望,想看看是誰救了自己。然而海灘上空無一人,只有一隻海豚在離岸不遠的水中嬉戲。近年來,類似的報道越來越多,這表明海豚救人絕不是人們臆造出來的。
海豚不但會把溺水者推到岸邊,而且在遇上鯊魚吃人時,它們也會見義勇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里奧·阿泰羅」號客輪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許多乘客都在洶涌的海水中掙扎。不料禍不單行,大群鯊魚雲集周圍,眼看眾人就要葬身魚腹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成群的海豚猶如「天兵神將」突然出現,向貪婪的鯊魚猛撲過去,趕走了那些海中惡魔,使遇難的乘客轉危為安。
救助弱者出於本能
海豚始終是一種救苦救難的動物。人類在水中發生危難時,往往會得到它的幫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個「海上救生員」的美名,許多國家都頒布了保護海豚的法規。那麼海豚為什麼要救人呢?在人們對海豚沒有充分認識之前,總以為它是神派來保護人類的。由於科學的進步,對海豚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其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
動物學家發現,海豚營救的對象不只限於人。它們會搭救體弱有病的同伴。
1959年,美國動物學家德·希別納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時,看到兩條海豚游向一條被炸葯炸傷的海豚,努力搭救著自己的同伴。海豚也會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時候這種舉動顯得十分盲目。在一個海洋公園里,有一條小海豚一生下來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斷地被海豚媽媽推出水面。其實,凡是在水中不積極運動的物體,幾乎都會引起海豚的注意和極大的熱忱,成為它們的「救援」對象。有人曾做過許多試驗,結果表明,海豚對於面前漂過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死海龜、舊氣墊,還是救生圈、厚木板,都會做同樣的事情。195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洋水族館里,有一條海豚為搭救它的宿敵——一條長1.5米的年幼虎鯊,竟然連續8天把它托出水面,結果這條倒霉的小鯊魚終於因此而喪了命。
據此,海洋動物學家認為,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於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來,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它們在游泳時可以潛入水裡,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露出海面呼吸,否則就會窒息而死。因此對剛剛出生的小海豚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到達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時候,便會發生海豚母親的照料行為。她用喙輕輕地把小海豚托起來,或用牙齒叼住小海豚的胸鰭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夠自己呼吸為止。這種照料行為是海豚及所有鯨類的本能行為。這種本能是在長時間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形成的,對於保護同類、延續種族是十分必要的。由於這種行為是不問對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誤認為這是一個漂浮的物體,也會產生同樣的推逐反應,從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巧合,海豚的固有行為與激動人心的「救人」現象正好不謀而合。
海中智者人類朋友
有的科學家覺得,把海豚的救苦救難行為歸結為動物的一種本能,未免是將事情簡單化了,其根源是對動物的智慧過於低估。海洋學家認為,海豚與人類一樣也有學習能力,甚至比黑猩猩還略勝一籌,有海中「智叟」之稱。研究表明,不論是絕對腦重量還是相對腦重量,海豚都遠遠超過了黑猩猩,而學習能力與智力發達密切相關。有人認為,海豚的大腦容量比黑猩猩還要大,顯然是一種高智商的動物,是一種具有思維能力的動物,它的救人「壯舉」完全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海豚都是將人推向岸邊,而沒有推向大海。20世紀初,茅利塔尼亞瀕臨大西洋的地方有一個貧困的漁村艾爾瑪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們在受飢饉煎熬之苦,常常從公海上把大量的魚群趕進港灣,協助漁民撒網捕魚。此外,類似海豚助人捕魚的奇聞在澳大利亞、緬甸、南美也有報道。
海豚對人類這樣一心一意,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在鯊魚面前,海豚是瘋狂的擊殺之神,攻擊人類可謂易如反掌,但卻從來沒有海豚傷人的記錄。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即使當人們殺死一條海豚的時候,其他在場的海豚也只是一旁靜觀,絕不以牙還牙。對於協作精神很強的海豚,這樣的表現實在令動物學家深感困惑。
海豚也有「名字」
據俄羅斯新聞網5月24日報道,美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日前得出結論稱,每一隻處於群居狀態的海豚都擁有自己的名字,並且,同一族群的海豚之間還能夠分辨出對方「姓甚名誰」。
科學家們將研究的地點選在了佛羅里達海岸。研究過程中,專家們記錄下了群居海豚發出的聲音並對它們進行了分析。之後,他們從中分離出了所有能夠表明某一具體海豚身份的聲音信號,只保留了這些聲音的頻率特種。
據悉,通過與人發出的聲音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從海豚發出的聲響中分離出了重音和其他一些與「交談」有關的特點。試驗期間,研究人員將同一族群的海豚分為了兩組並提取了其中一組發出的聲音。之後,通過向另外一組海豚播放這些聲音,人們驚奇的發現,它們居然對自己「親屬」的聲音做出了積極的反應。
參與此項研究的科學家文森特·雅尼克表示:「我們在枯水期錄制了一些海豚的鳴叫聲並將其輸入了電腦,以便人工合成出類似的聲音。之後,我們向海豚播放了這些錄音以觀察它們的反應。結果顯示,海豚完全能夠分辨出這些聲音具體是誰發出的。」
科學家們基於這些觀察結果得出結論稱,海豚不但擁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還能夠根據這些名字區分同伴,而並不是單純地依賴於聲音。雅尼克指出:「現在我們已經清楚,海豚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擁有自己的名字。」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識別身份的方式對海豚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水下聲音很容易失真,只能通過較為復雜的聲音組合來識別同伴。
據悉,參與試驗的14隻海豚中有9隻都對自己親屬的「名字」做出了反應。不過,科學家們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另外5隻海豚未做出任何相應的動作。或許,它們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戚」。
雅尼克表示,這項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表明,海豚也擁有某些與我們人類類似的行為能力。
海豚的生存行為
在野外, 海豚會用吻部的牙齒捕捉獵物, 它們有九十至一百隻牙齒,但它們不會咀嚼, 而是把整條魚吞下海豚和鯨一樣均是用頭頂的氣孔呼吸, 它們會游出水面呼氣, 在再次潛入水中前, 深深的吸一口氣它們的肺部是特別構造的, 可迅速減壓, 使它們可以潛至水深30多米的地方海豚是用尾鰭上下拍動水面而游動的, 一雙前鰭是幫助它們改變游動的方向, 背鰭幫助它們穩定身體~ 而海豚的流線型身體, 可減低它們在水中的阻力, 令它們可以維持每小時30公里的游泳速度。
海豚最喜歡吃魚及魷魚, 每天會吃的份量約是體重的百分之四至八;它們約重二百公斤, 所以每天進食約十五公斤的食物。在海洋公園生活的海豚所吃的食物主要是從美國冰鮮入口的橫澤魚、鮫魚、沙甸魚、魷魚和多春魚, 因為外國的貨源比較充足及穩定, 而且食物受污染的機會較少。
海豚沒有規定的睡眠時間,它們可能在白天,又或是在晚上睡覺。它們睡覺時,通常會浮近水面,而且只會休息其中一邊的腦,而另一邊則繼續運作,因為在海洋中,若它們處於熟睡狀態便會很容易受到敵人的侵襲,而不能逃脫。
海豚是利用高頻率波聯絡同伴,它們可發出32種音,每隻海豚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別叫聲,用來辨出身份。
海豚屬於鯨目齒鯨亞目。凡是鯨類都具體聲納系統,其中以海豚最精密,能利用聲波分毫不差地測出附近物體的形狀‧材料‧位置,全部過程只需2秒鍾。
海豚雖然活在大海中,身體所需的水分卻不是來自海水,而是完全仰賴所吃的魚體內的水分。它們只要超過3天不吃魚,便會失水而死。由於海豚在海里吃慣了活魚,被人飼養時海吃不慣死魚!
海豚常成群在海上跳越這是海豚的一種點名式,表示「出發了」和「回家」兩種信號;而且如果它們保持一定速度和規律跳躍前進,還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如果我們試著在水中張開眼睛,看得到的東西並不多;但相反的,只要具備一對特殊的耳朵,在海里卻能聽得很清楚。海豚和它的近親鯨類一樣,一天到晚不停的發出怪聲,聲音可以傳達好幾公里遠,這就是海豚的語言。雖然很復雜,但卻能達到很好的溝通效果,藉此方法它們可以告知同伴或發出求就的訊號;而且也靠這種聲納系統獵捕食物,如愉魚類‧烏賊等...。但有時因碰到沙灘,超音波誤導,而被困在海灘上,導致生命危險。
海上小霸王---殺人鯨
全世界約有60種的海豚,幾乎遍布各海洋。殺人鯨(虎鯨)是海豚的一種,它們的性情十分凶暴,據說有一隻殺人鯨一次吃掉13隻海豚、15隻海豹。但它們的智商很高,從小飼養的話,可訓練水上世界的動物明星!
2. 我家後面有山豬 求捕獵方法
【名稱】:野豬 【拉丁文】學名:Sus scrofa 【英文名】: wild boar 【中文別名】: 山豬、豕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豬科、豬屬 【體長】:一般90~200厘米 野豬【肩高】: 55~110厘米 【體重】: 80一100公斤 【概述】:偶蹄目豬科豬屬的一種。又稱山豬。體軀健壯,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並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拱鼻);每腳有4趾,具硬蹄,僅中間2趾著地;尾細短;犬齒發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翻轉,呈獠牙狀;野豬耳披有剛硬而稀疏的針毛,背脊鬃毛較長而硬;整個體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區而略有差異。 【形態特徵】:皮膚灰色,且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蓋,在激動時豎立在脖子上形成一綹鬃毛,這些鬃毛可能發展成17厘米/ 6.4英寸長。 雄性比雌性大。豬崽帶有條狀花紋,毛粗而稀,鬃毛幾乎從頸部直至臀部,耳尖而小,嘴尖而長,頭和腹部較小,腳高而細,蹄黑色。背直不凹,尾比家豬短,雄性野豬具有尖銳發達的牙齒。純種野豬和特種野豬主要表現在耳、嘴、背、腳、腹的尺寸大小程度上。 【毛色】:灰黑色或褐(棕紅色) 【壽命】: 10~21年,人工飼養條件下會長一些。 【保護級別】: 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分布情況】: 野豬分布范圍極廣,涵蓋歐亞大陸,包括東亞、東南亞(中南半島、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日本列島、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南亞、中東、非洲北部及地中海沿岸、歐洲的斯堪的納維亞南部、中東歐、西歐、伊比利亞和不列顛群島,並傳入新幾內亞島、索羅門群島、紐西蘭和北美洲。世界各地除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南極洲外均有分布。 【物種狀況】:地方常見,生存能力強大,幾乎無天敵,部分地區為農業害獸。 【野豬肚葯用價值】: 野豬肚即豬胃,據《本草綱目》記載,性微溫、味甘,有中止胃炎、健胃補虛的功效。毛硬皮厚的野豬食性很雜,竹筍草葯鳥蛋蘑菇,野兔山鼠毒蛇蜈蚣,只要能吃的東西都要下肚。雖然現在科學家對野豬是否具有毒素有免疫力還沒有一致的定論,但從野豬沒有因為吃有毒食物而死亡的情形來看,野豬的胃可以說百毒不侵。據說野豬在吞食毒蛇後,毒蛇的毒牙將咬住野豬肚內壁,而在長期各種中草葯浸泡下的野豬肚,自有一套療毒癒合傷口的高招,會在傷口基底生出肉芽組織,進而形成纖維組織和瘢痕組織,在胃表面胃粘膜上留下一個「疔」,「疔」越多,其葯用價值就越高。而現代醫學實驗也表明,野豬肚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特別對胃出血、胃炎、胃潰瘍、腸潰瘍等有一定的葯理療效。 野豬的肚有大小,疔有多少,而且腥氣、臊臭味很重。如何清洗才能不破壞其葯用價值?該如何吃才更有療效?該忌口禁食哪些食物?該如何燒才不那麼臊臭嗆鼻難以下咽?如何辨別真野豬肚還是圈養的野豬肚? 【純種野豬養殖辦理的證件】:陸生野生動物馴養證和陸生野生動物經營證,工本費25元(具體依照各地收費標准)。 野豬野豬野豬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野豬是一種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動物,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一般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是否夜行性尚不清楚,中午時分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大多集群活動,4一10頭一群是較為常見的,野豬喜歡在泥水中洗浴。雄獸還要花好多時間在樹樁、岩石和堅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體兩側,這樣就把皮膚磨成了堅硬的保護層,可以避免在發情期的搏鬥中受到重傷。野豬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樣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們就把一部分鬃毛脫掉以降溫。活動范圍一般8~12平方公里,大多數時間在熟知的地段活動。會在領地中央的固定地點排泄,糞便的高度可達1.1米。每群的領地大約10平方公里,在與其他群體發生沖突時,公豬負責守衛群體。公豬打鬥時,互相從20~30米遠的距離開始突襲,勝利者用打磨牙齒來慶祝,並排尿來劃分領地。失敗者翹起尾巴逃走。也有的造成頭骨骨折或被殺死。常通過哼哼的叫聲來進行遠近距離的交流,棲息地每平方公里有多達7~30種動物。 【食性】: 野豬的食物很雜,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野豬冬天喜歡居住在向陽山坡的櫟樹林中,因為陽坡溫暖,而且櫟林落葉層下有大量橡果,野豬要靠它度過寒冬。一旦橡果絕收,第二年春天就會有大量野豬餓死,這也是野豬自然淘汰的規律。夏季,野豬喜歡居住在離水源近的地方,特別是亞高山草甸,山高氣溫低,又有天然水池,野豬便經常在這里取食,在泥水中洗浴。陰坡山楊、白樺林、落葉松林、雲杉林也都是野豬夏季經常活動的良好場所。野豬的食物也豐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蟲都是它的取食對象,有時還偷食鳥卵,特別是松雞、雉雞的卵和雛鳥。雖然鳥巢一般都隱蔽得很好,但野豬的嗅覺很靈,能嗅到巢的位置。通常孵卵的雌鳥都會很快飛出,希望能把野豬從巢的旁邊引開,但知道一窩鳥卵就在附近的野豬還是繼續尋找鳥巢,直到發現為止。野豬不僅善於捕食兔、老鼠等,還能捕食蠍子和蛇,雖然科學家就野豬是否對毒素有免疫力還沒有一致的意見,但是野豬看起來沒有遭受因為吃這些危險食品而引起的痛苦。 【生活環境】: 棲息於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叢間。適應性極強。 【生理特徵】: 野豬幼仔 雌性野豬一般18個月性成熟,雄性則要3-4 年,母豬妊娠期: 112~130天,每胎誕生: 2-6崽,很少多達11崽。 斷奶: 在8-10 周。繁殖期從1月2月和7月8月集中, 在雨季前一會兒。在分娩之前,發情的母豬離開群體並且獨自建造巢。 用直徑和高達1.5米/ 5英尺高測量4米/ 13英尺的竹子梗建成,出生一周後回到群體,群體中的任何一隻母豬都會照顧豬崽。野豬在出生的頭一年中,體重能增加100倍,這種生長速度在脊椎動物中是很少的。隨著小野豬逐漸長大,雄野豬很快就來尋找母野豬。在食物豐富的時候,一頭最佳年齡的母野豬一年能生產兩次。 野豬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獸真可謂「英雄母親」,它的懷孕期只有4個月,一胎就能生4-12頭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獸,一年竟然能生兩胎,一般4-5月間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幼仔出生後,身上的顏色隨年齡而變化。從出生到6個月期間,身上有土黃色條紋,這是為了更好地偽裝自己,以後身上的條紋開始逐漸退去。在2個月到1歲期間,它的身上是紅色的,而1歲以後,便進入成年期,身上的顏色也變成了黑色,常被人們稱做「黑野豬」。 捕捉問題: 1.野豬的分布:野豬俗稱山豬。在我國的分布遍及全國,是—種分布廣泛具有狩獵經濟意義的動物,尤以東北、西北、廣西、貴州等地為多。 2.野豬的形態:野豬外形象家豬,身肥肢短,體型蠢笨,但頭比家豬窄,嘴比家豬長,背有剛鬃。雄獸犬齒外露,俗稱獠牙。成年野豬體長1.5米左右,體重l00-150公斤不等;最大的體長2米有餘,體重300公斤以上。 成年野豬多是黑色,但因地區環境不同或個體差異,黑色之外,也有褐棕色、棕紅色、灰色等不同的毛色。幼豬的毛色比較淺淡,體背側有棕色或白色的縱雜斑數條,其中東北地區的幼豬,背部有棕黃色或棕灰色的縱斑六條,體側有三或五條淡棕斑,浙江等地的幼豬多黑色,但背部兩側各有白斑一條。這都是幼豬適應環境的保護色,所以獵人把幼豬也叫花豬。 3.野豬的生活習性: (1)食性:野豬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植物的種籽為生,吃紅松籽、雷松籽、榛子、橡子、山核桃、栗實、水青岡的果實等,還吃野水果、草根、草籽、幼嫩的枝芽、野菜、磨菇,昆蟲、無脊椎動物(如蚯蚓等)和小型脊椎動物(如花鼠等),有時也吃死獸,飢餓的冬天也啃樹皮、朽木。在尋找蚯蚓、鼠類、植物的根莖和掉在地上的果實時,常拱掘大片的土地。秋天,野豬潛入農田,盜食莊稼,尤喜食玉米、土豆及瓜、菜等,帶給農業造成局部的嚴重災害。 (2)生殖:野豬每年10月開始交配,一年一胎。交配期,雌獸在山間發出「咿、咿」的求偶聲,雄獸間聲而至。這時的雄獸異常凶惡,雄獸間也常發生爭偶決斗。 孕獸懷胎四個月。於次年4-5月份產仔,每胎4-8隻不等,有時多達12隻。哺乳期兩個月左右。三個月左右的幼崽都有縱斑,俗稱花豬。小豬一年半長成,體重可達100公斤左右,三年性成熟。但能活到成年的野豬不多。有的死於狼和其它食肉獸之口,有的死於瘟疫。 雌豬在生仔前,多在山腰部位以樹枝,雜草築巢,巢的前後都有出入的洞口。雌豬有帶仔的習慣,但母獸和幼豬都很膽小,多群居,常形成以家族為主的野豬群。 (3)生活規律: ①一股規律。野豬平時過游盪生活,常棲息在針葉林、混交林或闊葉林中或湖泊、沼澤附近的葦叢中,有的也在水塘附近活動。夏天愛在泥塘中打滾,乘涼去暑,也避蚊蠅叮咬。野豬的活動隨食物的有無和雪層的厚薄而定,避離多雪區,趨向食物豐富處。晝伏夜出,黃昏出穴,整夜活動。夏末秋初,每天夜間從匿伏處向覓食處流竄,活動范圍常在一、二十公里。白天在灌木林或茅草叢中匿伏。長江流域的野獵尤喜築巢,獵人常在野豬的棲息處發現大堆的雜草、枯枝,這是野豬臨時棲息的巢。豬巢有固定的道路數條,野豬多沿原路返巢,這種規律常披獵人伏擊利用。 野豬大部分時間集群生活,小群數頭或十餘頭不等,都是家族式的豬群;大群幾十頭或數百頭。通常在食物豐富的季節集成大群,游盪覓食,集體防衛。 野豬體形雖笨,但能短距離快速奔跑,在最難通行的灌木林里也能自由活動,善泅水,視力一般,但嗅覺和聽覺極佳。敵害較多,十分機警,且善隱蔽。公豬膽大、兇猛,常單獨活動,有時竟敢主動攻擊獵人。②各地區的習性特點。由於氣候和各地的環境不同,各地野豬的生活習性也不完全一樣。其中東北地區的野豬,多在灌木林、闊葉林、混交林或低濕的草地生活,尤喜在紅松林、柞林覓食,有時白天也活動。如果松果、橡子欠收,則在榛子林或混交林里覓食。夏天多在山溝背陰的泥塘里匿伏納涼。安徽等長江南北一帶的野豬,喜住稠密的茅草中,也在大山腰的叢林里棲息。春、秋季節,咬斷茅草作巢棲息;炎夏季節則住涼爽的山陰,冬天,喜在背風向陽溫暖山坡的稠草、林叢中生活。行動謹慎,不走山野人行小道,喜在兩峰間的高草中穿行。生崽時,常在山草稠密的高處作窩,既有利於隱蔽,又便於瞭望。廣西、貴州等地的野豬,少住或不住洞穴,多在大山之中雜草叢生的灌木林里生活或水邊蘆葦谷地棲息。熱天喜在水溝洗浴納涼;冬季則在陽坡棲息;秋季,匿伏於農田附近,夜間盜食玉米。覓食時經常群出,小豬在前,大豬在後,遇岔路停步觀望,喜走兩山之間可通行的狹窄埡口。有月亮的夜間躲在陰影里活動;或上半夜有月,下半夜活動,下半夜有月,上半夜活動。躲避明亮,喜歡黑暗。秋收後返回深山覓食,有垂直遷移的習性。平時行動謹慎,不走山間人行道,沿斜坡喜在草中穿行。兩峰間的山凹、小溝和半山腰,這是野豬受驚和平時進出必行的要道。行走低頭突進,遇驚仰頭嗅聽,靜呆數秒而後奔逃。發情期,母豬經帶在下午三點左右發出「咿、咿」的求偶聲,公豬聞聲而至。 陝西省等西北地區的野豬,冬棲老林,夏住草壩,秋季盜食莊稼。白天匿狀在距玉米地三、四里的隱蔽處,黃昏後開始活動,邊走邊抬頭觀望嗅聽,常發出「呋、呋」之聲以嗅人味,而後才令幼豬進玉米地。仔豬嚼食時,母豬在側守衛,一旦發現人昧或異聲,立即逃竄。伏擊的獵人不但要隱形,更必須利用風向隱去獵人的氣味。 以上是幾個省區野豬習性的舉例,獵人由此可見一般了。 4.經濟價值:野豬經常為害農田,常給局部農業造成嚴重災害,因此列為害獸。肉可吃,皮製革可用,鬃是制刷原料。據黑北江省「中草葯」一書介紹,野豬板油,有催乳的奇效。 5.獵捕方法: (1)狩獵時間:—年四季都可進行。其中,我國北方多在冬季狩獵,利用雪地追蹤;10月初雪期,也是野豬交尾的集群期,活動范圍小,便於獵捕。我國南方各省,多在野豬為害農田時狩獵,雨後的清晨便於覓蹤。 (2)獵場選定:獵人要根據地形、農作物被害情況,以及各地區野豬的生活習性特點,調查研究,正確判斷,選定獵場。只有獵場選在野豬多的地方,獵人才能有滿意的收獲。 (3)覓蹤搜索:獵人進入獵場,首先要覓找獵蹤,才能決定下一步獵捕方策。覓蹤,要根據各地氣候特點和野豬的生活習性,結合獵人積累的狩獵經驗進行。我國南方各省春、夏雨水多,土地潮濕,這時的豬蹤比較明顯,冬、秋乾燥季節,地上豬蹤不清楚,尋找比較困難,這時也可在松樹根部的鬆土處或山凹潮濕處偵察。發現豬蹤,要判明方向,循蹤找到豬徑,必能發現野豬。豬徑分主徑與覓食徑。主徑也叫總徑,是野豬經常走的道,一般多在山凹的半腰,這是搜索時的主要線索和方向。分徑是野豬走向不同覓食處的支徑。主徑上往往有許多豬蹤,獵人要在許多往來的豬蹤中,根據最上面的一個蹤印的去向作依據,循蹤追找。如果上面有許多新鮮的足蹤,獵人一時很難判定時,可選—個最新鮮的大蹤作標記,根據草的順向去追。如果池塘混濁,殘草、落葉新鮮,足蹤部位的水跡沒干;或足蹤上凸起的泥土有鮮明的粉末,草葉上還有漿泥水滴可見;或濺在草葉上的泥點還很圓整,這些跡象都說明野豬剛過不久,或就在附近。獵人在繼續搜索時,如果發現豬蹤混亂,但又沒有野豬逃走的跡象和雜草振動的響聲,這是野豬就地藏匿的徵兆。如果泥點已干,且殘缺不全,或野豬活動的蹤跡上,蜘蛛網已經布滿,說明野豬過去已久,獵人不必跟蹤追找了。我國北方各省冬季獵豬,雪地覓找比較容易。但要根據野豬的蹤跡,判斷野豬走過的時間長短、數量多少、重量多大等,必須有經驗的獵人才能勝任。如果豬蹤上的雪非常鬆散,與獵人剛踩過的一樣,野豬剛過不久。若豬蹤有數行,又是同時走過的,野豬的頭數可從足蹤的行數判定。若野豬的蹤印長9-10厘米以上時,豬重大約150-200公斤;蹤印長7-8厘米,豬重100公斤左右,蹤長4-6厘米,豬重50公斤以上;蹤長3厘米以下,則為50公斤以下的小獵,這是判斷野豬體重的力法。獵人也可以根據野豬步子的大小,判斷野豬的大小:一般來說,大步是大豬,小步是小豬,這是在豬蹤的長短辨識不清時的判斷依據。雌豬每足前端兩蹄瓣一前一後,比較狹長,公豬足蹤圓方,蹄瓣粗壯,這是從足蹤判斷野豬雌雄的方法。野豬的走向,根據蹄蹤的方向可以判別,若雪深蹄蹤方向看不清時,獵人可以根據野豬抬腳、落腳的劃痕來識別,劃痕較深的一端為野豬的去向。 此外,覓蹤尋豬不但要察看足蹤,也要留心偵察野豬活動留下的其他痕跡,如拱起的泥土或枯葉,行走碰斷的枝條,留下的糞便,磨擦樹乾的痕跡等,這都是搜索發現野豬的好辦法。 (4)獵犬獵槍配合獵法:一個獵人帶領三隻獵犬獵豬效果較好。逆風搜索,才能接近獵物。獵人發現了新蹤,確知野豬就在附近時,放犬追捕,獵犬把野豬圍住,獵人趕到射擊。過早放犬,獵人不能及時趕到,豬、犬拼搏的時間太長,獵犬常會受傷,獵人必須十分注意。但如果兩三個獵人利用十餘只的獵犬群追蹤圍獵,獵捕的效果更好,過早放犬,獵犬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證。 獵犬圍住野豬,吠聲高且急。獵人循聲跑步前去,在四、五十米較近的距離,獵人要放緩腳步,一面搜索前進;一面緩和體力,使自己的呼吸趨於平穩,以利於射擊。當接近到二、三十米,看清目標時,要立即隱蔽起來射擊。為免打傷獵犬,或用哨聲把獵犬叫開,或瞅准豬、犬搏鬥的空隙射擊。 野豬是十分兇狠的野獸,膘肥力大,槍獵時必須射擊前肩胛的心臟要害部位。老公豬更兇狠,臨死前只要還有一口氣,它也想與對手拼搏,獵人必須十分小心。 野豬逃命速度很快,尤其被打過的驚了槍的野豬,一聽到獵犬的吠聲,或聞到獵人、獵犬的氣味,立即拚命突圍外逃。所以,如果參加獵豬的人數較多,獵人在放犬圍捕之前,應該選派一、二個槍法好的射手,繞到地形險要又是野豬必經之徑埋伏, 以便射擊企圖突圍外逃的野豬。(5)圍獵法:採取圍獵法獵豬,要有嚴格的組織領導,由—名有經驗的獵人擔任指揮。獵場發現豬蹤,判定野豬的匿伏處之後,要立即選定射手,埋伏在野獸必經的獸徑上。若是小獵,可在其前進方向的叢林深草的小凹中埋伏;若是成獸或老豬,要在野豬前進力向的前面和左、右都要分頭埋伏,以防野豬突然改變方向突圍。 射手埋伏的地點,既要利於隱蔽,又要便於瞭望射擊。當野豬進入25米左右以內的射程開槍,不打迎頭,防其受傷突奔,接近獵人,報復傷害。 射手要按「獸徑埋伏獵狼法」那樣逆風埋伏,絕對肅靜,隨時作好射擊准備。如果獸徑附近比較光禿,獵人無法利用自然景物藏身時,措人要就地取材,馬上削些帶葉子的樹枝插在面前,作成半圓形的屏帳遮掩;如能找到巨石或大樹隱身,居高臨下射擊,更為有利。要做到無形、無聲和沒有獵人的氣味,野豬才能進到埋伏的射程之內。當「颯、颯」聲從草中傳來,這是野豬出現的信號。當野豬進入射程,獵人要稍作咳聲,在野豬停步探頭張望之際射擊,百發百中。 驅趕搜索的獵入,帶犬與不帶犬都行,但必須帶槍,既可自衛,又可邊趕邊打,循蹤搜索哄趕,徹底不漏。發現野豬時,要象獵狼圍獵法那樣,驅趕的獵人要大聲喊叫著通知射手,指揮射擊, 也可防止野豬回竄。 經過驅趕射擊之後,指揮者以哨聲通知收山,對擊傷未獲之獸,要研究追捕辦法;①辨血跡,分析野豬傷勢,以便確定追捕方策:若血滴從高處落地,地上血滴分散,槍傷部位必高;苦血滴從低處落地,地上血滴圓整,柴草上的血斑又比較低時,槍傷部位必低,血色鮮紅起泡,血滴噴射,這是帶著呼吸噴出的動脈血,必傷要害,若血滴帶糞,彈傷腸道,血滴落在兩側的草上,說明彈丸已洞穿獸體;血黑色成塊,說明傷口大出血,豬必死,要仔細尋找,地上草上無血,必是空槍。②辨足蹤特徵,也可以判斷野豬的傷勢;豬蹤分散,說明野豬已經無力行走,豬必死,逃豬足蹤輕且淺,必重傷,蹤印正常,經過之處繼續為害農田,野豬未受重傷,豬蹤尖而深陷,步子又大,這是驚槍遠逃的足蹤,不必追了。③追查覓找野豬時,必須提高警惕,注意獵人自身的安全。追找受傷的野豬與追熊—樣危險,暴怒的野豬也會不顧死活的向獵人進攻,謹防報復傷人。遇到柴草茂密之處,獵人更要加倍小心。如能帶領獵犬搜索,安全可靠,萬無一失。 野豬嗅覺極靈,警惕性很高,在走向埋伏射手的時候,如果中途嗅到異味,或因埋伏的射手暴露,野豬立即掉頭而逃。必須在山凹等獸徑上埋伏機動射手,才能逃漏少,收獲大。 (6)夜間潛蹤獵豬法:在野豬為害的農田裡,清出縱橫交錯的狩獵通路,寬度以獵人潛行不碰響玉米為原則,潛近射擊,保護農田。野豬吃食時,象家豬那樣發出嚼食聲,這使它的聽覺受影響,獵人趁機逆風接近,野豬停止嚼食,它正探吻豎耳,十分警覺,獵人要停止前進,當它再嚼食時,獵人再潛行,逐步接近,摸到射程之內開槍。有時能摸到10米左右的近距離,這時獵人要低姿跪射,和用明朗天幕的反襯,目標看的清,命中效果好。 野豬嗅到獵人的氣味,鼻子「呋,呋」出氣,一聲驚呼之後逃走。因此獵人潛蹤,只有在有風之夜,逆風潛行才會成功。 冬夜潛蹤,要事先偵察野豬夜間覓食的地方,晚上摸殺,方法與農田潛獵相似。「夜間潛蹤獵法」不如伏獵法好。 (7)伏獵法:埋伏獵豬,以逸待勞。野豬從黃昏開始活動,獵人必須在黃昏之前進入埋伏地點,逆風埋伏。埋伏地點可選在野豬出沒活動的主徑上,也可選在野豬為害農田的通徑上。獵人在距地面三米左右的高處隱身埋伏,月夜伏擊效果好,無月之夜,可用手電筒照明射擊,效果也很好。 伏獵成功,不但要隱形、隱聲,隱去獵人和獵槍的氣味更重要。要逆風埋伏,利用大風隱去獵人氣味,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好辦法。 (8)獵窖獵豬法;在獸徑上設窖,要選在地形稍有傾斜的主徑上。如設誘餌,效果才好。具體作法請參閱「自捕獵具」關於「獵窖」的有關介紹。 (9)踩夾獵豬法:踩夾是獵捕野豬的主要獵具,但野豬蹄小力大,要使用大型踩夾,成組支設效果才好。野豬在山野遊盪獵食,必有幾條固定的活動路線,而且往往由原路返回巢穴,因此,在野獸出沒活動的總徑沒夾最好。其他地方如泥塘通徑、覓食小徑等均可。野豬視覺雖差,但嗅覺極靈,踩夾必須按獵狼消除異味法支設。 (10)不帶獵犬的巡獵;獵人進入獵場,發現豬群後,要根據這個地區野豬的活動規律,立即選擇野豬必行的總徑,隱身埋伏,放過大豬,射擊豬群中間的當年幼豬。此法在我國北方的l0-11月初雪期,雪地潛蹤巡獵效果比較好。 射擊孤豬(公豬)困難大。老公豬多獨居,性兇猛,皮厚膘肥,必須潛蹤覓穴,天亮前在其巢穴附近的獸徑上埋伏好,待其凌晨返穴時,用大號鉛丸瞄準致命處射擊。 (11)獵豬注意事項;①野豬群的附近常有虎,獵人要提高警惕,以免猛虎傷人、傷犬。②伏擊或追蹤,必須利用大風隱去氣味,否則常會招致失敗。③不打迎頭豬。野豬有直線猛沖的惡習,受傷後常沿直線沖逃。不打迎頭豬,防其沖到獵人身邊報復。④利用小犬群獵豬,不宜過早放犬,以免獵犬受傷。
3. 豬有母豬的器官有公豬的彈丸怎麼回事
這應該也算是一種畸形吧,畸形。
4. 豬八戒做過哪些連孫悟空都不敢做的事
沙和尚這么一個逆來順受的老實人,卻幹了一件連悟空和八戒都不敢乾的事——違反觀音菩薩的指令。
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儼然是一個母儀天下的格外人物,不管是玉帝仍是如來,都得給她幾分面子。所以,在觀音面前,連百無禁忌的孫悟空都得乖乖地聽話,只需觀音說一句話,他絕不會抗旨不尊。但是,遍觀整部西遊,只需沙和尚敢違反觀音的指令。這是如何回事呢?
觀音在去東土尋找取經人的路上,先後遇到了正在受罰的沙和尚、豬八戒和孫悟空,就給了他們一條活路,讓他們不許再殺生,靜心等待唐僧的到來。
對於三人來說,這是一條脫離苦海、將功補過的好機會,天然應當從此謹遵觀音菩薩的教訓,不再殺生,盡心修行。
事實上,悟空和八戒確實也都遵循得挺好: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不能動彈,天然無法殺生,連以「吃人度日」的豬八戒也從此「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等唐僧和悟空到了高老莊降妖,也是因為高家人的成見,罪不在八戒。
不過,等到了流沙河,一向以忠厚老實著稱的沙和尚,卻公開違反了觀音菩薩的教訓——唐僧正在河邊看碑文,沙和尚「一個旋風,奔上岸來,徑搶唐僧」。
所以,沙和尚沒有遵循觀音菩薩的教訓,責任不在他,而在觀音——自以為教化了眾生,本來在實際生活中根柢就行不通。
就像現在的一些專家,大道理一套大套的,聽起來也都例行公事,但卻從來不考慮老百姓的實際情況,在實際中能不能行得通。
要抵禦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專家,只需一種方法,即是收回他們的各種特權,讓他們以老百姓的身份自己來試試。
5. 中國和韓國古代皇宮的詳細煮飯工序是怎樣的
南北朝宮廷飲食
1、魚(魚乍)
魚(魚乍)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特殊風味的傳統佳餚,魏晉南北朝時宮中尤為盛行。東晉名將謝玄於軍務之餘釣魚,自製成魚,寄給遠方的妻子,遂被傳為風流佳話。《大業拾遺》記載,隋大業年間,吳郡官員曾向隋煬帝進貢過魚,隋煬帝食後贊不絕口。
魚(魚乍)是怎樣製成的呢?現在史料中記載製作魚(魚乍)之法有七八種之多,比較權威的說法是《齊民要術》中的。其書載:作魚的時間,一年四季都可,但春秋兩季最合適。因為冬季氣候寒冷,不易發酵;夏季天氣太熱,容易生蛆。
正統的魚(魚乍),原料是鯉魚。魚越大越好,以瘦為佳。肥魚雖好,但不耐久。凡長到一尺半以上,皮骨變硬,不宜作菜的魚,都可以作。其製法是,取新鮮的鯉魚,先去鱗,再切成6.6cm長、3.3cm寬、1.65cm厚的小塊,每塊都得帶皮。其所以要將魚切得這么小,是因為魚塊過大,則外部發酵過度,酸烈難吃,而靠近骨頭部分卻生而有腥氣,塊小則發酵比較均勻。切好的魚塊可以隨手扔到盛水的盆中浸著。切完後,整盆漉起來,再換清水洗凈,漉出放在盤里,撒下白鹽,盛在簍中,放在平整的石板上,榨盡水。炙一片嘗嘗鹹淡。接著將粳火煮熟當作糝,連同茱萸、桔米、好酒等原料在盆里調勻。取一個干凈的瓮,把魚擺在瓮里,一層魚,一層糝,裝滿為止。把瓮用竹葉和菰葉或蘆葉密封好,放置若干天,使其發酵,產生新的滋味。食用時,最好用手撕,用刀切則有腥味。
由此可見,魚(魚乍)屬於生食的菜餚,經過多種工藝加工而成的。
2、五味脯
該脯在魏晉皇室中深受歡迎。做五味脯一般在農歷二月和九、十月間;牛、羊、獐、鹿、豬肉都可以做,可以切成條子,也可切成長片,但要順著肉紋切。把肉上的骨頭捶碎煮成骨汁,掠去浮沫,放入豆豉再煮,至色足味濃,漉去滓下鹽,切細蔥白搗成漿汁,加上花椒末、桔皮和生薑末,將肉脯浸入鮮汁中,用手搓揉,使其入味。片脯浸三個晝夜取出,條脯須嘗一下是否入味,再決定何時取出。取出後用細繩穿掛在屋北檐下陰干。條脯到半濕時,反復用手捏緊實。脯製成後放到寬大清潔的庫中,用紙袋籠裹懸掛好,冬天做,夏天吃。
3、鱧魚脯
鱧魚俗稱烏魚。其製法是,先作極鹹的調味湯,湯中多下生薑、花椒末,灌滿魚口,用竹杖穿眼,十個一串,魚口向上,掛在屋北檐下,至來年二月、三月即成。把魚腹中五臟生刳出來,加酸醋浸漬,吃起來其味雋美。魚用草裹起來,用木捶輕捶魚肉,其肉白如雪,鮮味無與倫比,過飯下酒,極是珍貴之食。
4、胡羹
西漢張騫通西域後,中亞飲食之法漸有傳入漢室者,胡羹即是其中之一。魏晉南北朝時在宮廷中十分流行。胡羹的製法是:羊肋三公斤,加羊肉二公斤,水四升,煮熟,肥肋骨抽掉,切肉成塊,加蔥頭五百克,芫荽五百克,並安石榴汁數合調味。安石榴是安息石榴的簡稱,是從伊朗傳入的。
5、膾魚蒓羹
晉代著名文學家陸機有次去拜訪王武子,王武子是晉武帝的女婿。王武子指著面前擺的鮮羊奶酥,問陸機:「你的家鄉江南有什麼比得上這個的?」陸機回道:「千里蒓羹,未下鹽豉」。陸機把蒓羹與羊酪酥相提並論,足見此羹之珍美。賈思勰《齊民要術》中也認為:作羹用的配菜,蒓為第一。
農歷四月份蒓菜生莖而未長出葉子,叫做雉尾蒓,是蒓菜中第一肥美的。用魚膾配上這時的蒓菜做羹,其味更鮮美。經過陸機的提倡,這道羹在晉代上層貴族中很快流行起來。
6、蒸豚
即蒸小豬,這是魏晉宮廷的席上珍品。其製法為:取肥小豬一頭,治凈,煮半熟,放到豆豉汁中浸漬。生秫米一升不經水,放到濃汁中浸漬至發黃,煮成飯,再用豆豉汁灑在飯上。細切生薑桔皮各一升,三寸蔥白四升,桔葉一升,同小豬、秫米飯一起,放到甑中,密封好,蒸兩三頓飯時間,再用熟豬油三升另豉汁一升,灑在豬上,小豬就熟了。
7、胡炮肉
取一歲肥羊,現殺現切,精肉和脂肪都切成細縷菜絲,下入豆豉中,加鹽、蔥白、姜、花椒、蓽拔、胡椒調味。將羊肉洗凈翻過來,把切好的羊肉裝到肚中,以滿為度,縫合好,在凹坑中生火,燒紅了,移卻灰火,把羊肚在火坑中,再蓋上灰火,再起火燃燒,約燒煮一頓飯的時間,便熟了,其肚香美異常。
8、跳丸炙
這是古代《食經》中的一道名菜。把羊肉、豬肉各五公斤切成細絲。加入生薑三升、桔皮五葉、藏瓜二升、蔥白五升、合搗,使成彈丸大小,另外用二、五公斤羊肉做肉羹湯,下入丸炙煮成肉丸子。這就是我國早期的肉丸子。
9、武昌魚
清蒸武昌槎頭鯿魚,早就是我國的名菜,而武昌鯿魚出名則始於三國時。那時東吳政權遷都武昌,民謠乃雲:「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但武昌魚一直在宮廷飲食中佔有一定份量,特別是東晉,皇室上層貴族常以食清蒸武昌魚為樂事。
10、麵筋
據史料記載,梁武帝蕭衍大力提倡尊儒崇佛,多次捨身同泰寺,並到處蓋廟宇故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晚年他提倡齋僧吃素。據古代筆記中說,從小麥麩皮和麵粉中提取麵筋,就始於梁武帝。當初稱麩,後來叫麵筋,是寺院素食的「四大金剛」(豆腐、筍、蕈、麩)之一。
11、駝蹄羹
我國食駱駝歷史很久,駝峰、駝乳皆曾入饌。三國時曹操的愛子曹植曾不惜千金,製作一味七寶駝蹄羹,甚受魏晉皇室喜受。宋人蘇東坡曾賦詩:「臘糟糝寄駝蹄」,寫的即是糟駝蹄。惜乎魏晉以後,七寶駝蹄羹之法失傳多年,七寶,估計是七味配料。所幸明代食譜中,有「駝蹄羹」之製法,現錄之如下:將鮮駝蹄用沸水燙腿毛、去爪甲、去污垢老皮。治凈,用鹽腌一宿。再用開水退去鹹味,用慢火煮至爛熟。湯汁稠濃成羹,加調味品供食。
12、髓餅
此為南北朝時的餅,用骨髓油同蜂蜜和麵粉製成薄餅,放在燒餅爐中炕熟。餅肥美,可久貯,像南方的火燒。
13、截餅
用牛奶加蜜調水和面,製成薄餅,下油鍋炸成,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此餅似為魏晉南北朝皇室中的奶油餅干,質量頗佳。今之奶油餅干不用大油加燒,而用烘爐烘乾,技術大有改進,風味更妙。
14、豚皮餅
此餅類似澄粉皮。其製法為:用熱湯和面,稀如薄粥。大鍋中燒開水,開水中放一小圓薄銅缽子,用小勺舀粉粥於圓銅缽內,用手指拔動缽子使之旋轉。把粉粥勻稱地分布於缽的四周壁上。缽極熱,燙粉粥成熟餅,取出。再舀粉粥入缽,待再熟,再取出,此餅放入冷開水中,如同豬皮一樣柔韌,食時澆麻油和其它調味。此餅相傳漢人為紀念屈原時所作,後為宮中之食。
韓國料理製作
1、湯的製作
牛肉湯
材料:牛肉湯水1500毫升,牛臀尖250克(或牛頸肉),大蔥30克,大蒜2瓣,豆油40克,蘑菇4朵,辣大醬8克,醬油30克,精鹽15克,料酒15克,黑胡椒粉2.5克,芝麻油8克
作法:
1、先制出牛肉湯汁:把45克醬油和16克芝麻油倒入瓷盆中,再加入8克大醬和4克辣椒油,接著放入10克大蒜泥茸,3克鹽和24克,再加入1200毫升清水,攪拌均勻,製成牛肉湯汁
2、再把牛臀尖洗凈,去筋膜,切小丁;大蔥去皮,洗凈,切成5厘米長的條,然後,再直著切;大蒜去皮,拍碎末;待用
3、旺火燒熱炒鍋,放入豆油,燒五成熱時,放入牛肉丁,炒至峪一黃褐色,加上大蔥、生薑末、水發蘑菇末,翻炒2分鍾,再加入辣大醬,制好的牛肉湯汁料,醬油以及精鹽、料酒,燒開後攪拌均勻,改小火,煨燜10分鍾,調好口味,放黑胡椒粉。倒入芝麻油,稍攪,即可出鍋,分倒在每個小碗里,把牛肉丁和湯料盛均勻。
4、食用時,配一張綠豆餅豆食,即可。
2、泡菜製作
泡菜之蒜味辣泡菜
[原料/調料] (1)大白菜 1顆 (2)蒜末 1/2杯 薑末 2大匙 蔥末 3大匙
(1)鹽 1/3杯 水 2杯 (2)辣椒粉 1/3杯 腌咸蝦 2大匙 糖 1大匙 麻油 1/2大匙
[製作流程]
(1)將大白菜對半切開後洗凈,並徹底瀝干水份,再切成5公分正方塊,均勻撒上鹽拌勻,腌約12小時後再加入2杯水,再繼續腌12小時後倒出鹽水瀝干備用。
(2)將材料(2)與調味料(2)拌勻,再拌入大白菜中攪拌均勻,即可置於容器中,上方壓重物並加蓋,冷藏約1星期或置於陰涼處待其發酵完成即可,約可保存2周。
3、冷麵製作
牛肉冷湯面
[原料/調料] 韓國冷麵 80公克 燉牛小腿肉 50公克 水煮蛋 1/2個 蘋果 30公克
蕃茄片 1片 小黃瓜片 少許 泡菜 少許 牛肉高湯 2杯 白芝麻(炒過) 少許
[製作流程]
(1)將韓國冷麵放入沸水中煮約3~4分鍾,用網杓撈起,沖水後放入冷水中用手搓洗,以去除面條上的黏滑液,再放入冰水中冰鎮一下,瀝干水份後放在盤子上備用。
(2)將燉牛小腿肉切片,蘋果切片後泡在鹽水中備用。
(3)將面放在碗內,再將其他食材放入,倒入高湯後,再撒上白芝麻即可上桌食用。
4、燉菜製作
尖椒燉魚
【原料】 明太魚 50克、白糖 10克、鮮魚 200克、尖椒 50克、蔥絲 10克、蒜末 5克、薑末 1克、芝麻 1克、白菜葉 30克、醬油 30克、植物油 10克、胡椒面兒0.3克、白糖 5克
【製作過程】
1、把鮮魚切成3厘米的段條,把尖椒洗凈備用。
2、在小鍋里鋪層白菜葉,上面整齊地擺放鮮魚、尖椒,然後加入醬油、白糖、生薑、1升水燉。
3、把湯燉到一半,中間加入植物油繼續燉,然後放入胡椒面、蔥、蒜,上芝麻盛到盤子里。
6. 章魚小丸子,炸彈燒,彈丸滋地這三個小吃哪一個比較好啊
說到章魚燒又名為章魚小丸子,章魚小丸子起源於日本大阪,原名「章魚燒」,其歷史要追溯到大正年代。創始人是日本**美食家——遠藤留吉先生,素有皮酥肉嫩、味美價廉之特點,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國粹小吃。章魚小丸子早隨後在東南亞各地區流行起來,成為各地區的新興食品之一。章魚小丸子的成份主要是章魚,章魚燒粉,柴魚片,海苔,沙拉醬,章魚燒醬等。
章魚小丸子主要生產製作設備是烤爐,三板或兩平板上挖了84或56個圓球洞洞,烤熱放油,品牌章魚粉漿通過精美漏斗漏到小洞洞里,100秒就好,然後加入切好的蔬菜、脫水春蝦、章魚,翻身再加入章魚粉漿,一會兒時間,就成圓球狀,大小猶如乒乓球,金黃嬌嫩的,一盒3-5個上面撒上沙拉醬和一點點鮮美的海苔及柴魚片,還有根據自己的喜愛佐上章魚燒醬、芥未醬等。
炸彈燒小吃**台式,正宗料理牽動*鮮風潮,炸彈燒**台式**,是台灣家喻戶曉的國粹名吃,外皮金黃酥脆,入口新鮮味美,純正誘人。炸彈燒正宗的料理體驗,現做現賣的製作流程,消費者無不贊譽它對於產品口味標準的精益求精!眾家食客皆摩拳擦掌,只為一品炸彈燒的傾城美味!炸彈燒產品原材料全部源自有機穀物調制,同時精選上等鮮肉時蔬,搭配鮮濃果汁、多味沁飲,**了品牌*有的時尚健康。
此外,炸彈燒時時**新品革命,除炸彈燒系列產品之外,更有精緻丸系列、飯團系列、三明*系列等多重美味親情加入,讓您的*爆生意驚喜不間斷!炸彈燒小吃不但在產品規劃上盡善盡美,在工藝製作流程上更是精益求精。它*家引進節能環保的中頻加熱工藝,使丸子在加工過程中能更好的保留色、香、味。
7. 請問山豬是怎樣的生活習性,有什麼好的守獵方法
【名稱】:野豬
【拉丁文】學名:Sus scrofa
【英文名】: wild boar
【中文別名】: 山豬、豕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豬科、豬屬
【體長】:一般90~200厘米
野豬【肩高】: 55~110厘米
【體重】: 80一100公斤
【概述】:偶蹄目豬科豬屬的一種。又稱山豬。體軀健壯,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並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拱鼻);每腳有4趾,具硬蹄,僅中間2趾著地;尾細短;犬齒發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翻轉,呈獠牙狀;野豬耳披有剛硬而稀疏的針毛,背脊鬃毛較長而硬;整個體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區而略有差異。
【形態特徵】:皮膚灰色,且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蓋,在激動時豎立在脖子上形成一綹鬃毛,這些鬃毛可能發展成17厘米/ 6.4英寸長。 雄性比雌性大。豬崽帶有條狀花紋,毛粗而稀,鬃毛幾乎從頸部直至臀部,耳尖而小,嘴尖而長,頭和腹部較小,腳高而細,蹄黑色。背直不凹,尾比家豬短,雄性野豬具有尖銳發達的牙齒。純種野豬和特種野豬主要表現在耳、嘴、背、腳、腹的尺寸大小程度上。
【毛色】:灰黑色或褐(棕紅色)
【壽命】: 10~21年,人工飼養條件下會長一些。
【保護級別】: 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分布情況】:
野豬分布范圍極廣,涵蓋歐亞大陸,包括東亞、東南亞(中南半島、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日本列島、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南亞、中東、非洲北部及地中海沿岸、歐洲的斯堪的納維亞南部、中東歐、西歐、伊比利亞和不列顛群島,並傳入新幾內亞島、索羅門群島、紐西蘭和北美洲。世界各地除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南極洲外均有分布。
【物種狀況】:地方常見,生存能力強大,幾乎無天敵,部分地區為農業害獸。
【野豬肚葯用價值】:
野豬肚即豬胃,據《本草綱目》記載,性微溫、味甘,有中止胃炎、健胃補虛的功效。毛硬皮厚的野豬食性很雜,竹筍草葯鳥蛋蘑菇,野兔山鼠毒蛇蜈蚣,只要能吃的東西都要下肚。雖然現在科學家對野豬是否具有毒素有免疫力還沒有一致的定論,但從野豬沒有因為吃有毒食物而死亡的情形來看,野豬的胃可以說百毒不侵。據說野豬在吞食毒蛇後,毒蛇的毒牙將咬住野豬肚內壁,而在長期各種中草葯浸泡下的野豬肚,自有一套療毒癒合傷口的高招,會在傷口基底生出肉芽組織,進而形成纖維組織和瘢痕組織,在胃表面胃粘膜上留下一個「疔」,「疔」越多,其葯用價值就越高。而現代醫學實驗也表明,野豬肚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特別對胃出血、胃炎、胃潰瘍、腸潰瘍等有一定的葯理療效。
野豬的肚有大小,疔有多少,而且腥氣、臊臭味很重。如何清洗才能不破壞其葯用價值?該如何吃才更有療效?該忌口禁食哪些食物?該如何燒才不那麼臊臭嗆鼻難以下咽?如何辨別真野豬肚還是圈養的野豬肚?
【純種野豬養殖辦理的證件】:陸生野生動物馴養證和陸生野生動物經營證,工本費25元(具體依照各地收費標准)。
野豬野豬野豬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野豬是一種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動物,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一般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是否夜行性尚不清楚,中午時分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大多集群活動,4一10頭一群是較為常見的,野豬喜歡在泥水中洗浴。雄獸還要花好多時間在樹樁、岩石和堅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體兩側,這樣就把皮膚磨成了堅硬的保護層,可以避免在發情期的搏鬥中受到重傷。野豬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樣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們就把一部分鬃毛脫掉以降溫。活動范圍一般8~12平方公里,大多數時間在熟知的地段活動。會在領地中央的固定地點排泄,糞便的高度可達1.1米。每群的領地大約10平方公里,在與其他群體發生沖突時,公豬負責守衛群體。公豬打鬥時,互相從20~30米遠的距離開始突襲,勝利者用打磨牙齒來慶祝,並排尿來劃分領地。失敗者翹起尾巴逃走。也有的造成頭骨骨折或被殺死。常通過哼哼的叫聲來進行遠近距離的交流,棲息地每平方公里有多達7~30種動物。
【食性】:
野豬的食物很雜,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野豬冬天喜歡居住在向陽山坡的櫟樹林中,因為陽坡溫暖,而且櫟林落葉層下有大量橡果,野豬要靠它度過寒冬。一旦橡果絕收,第二年春天就會有大量野豬餓死,這也是野豬自然淘汰的規律。夏季,野豬喜歡居住在離水源近的地方,特別是亞高山草甸,山高氣溫低,又有天然水池,野豬便經常在這里取食,在泥水中洗浴。陰坡山楊、白樺林、落葉松林、雲杉林也都是野豬夏季經常活動的良好場所。野豬的食物也豐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蟲都是它的取食對象,有時還偷食鳥卵,特別是松雞、雉雞的卵和雛鳥。雖然鳥巢一般都隱蔽得很好,但野豬的嗅覺很靈,能嗅到巢的位置。通常孵卵的雌鳥都會很快飛出,希望能把野豬從巢的旁邊引開,但知道一窩鳥卵就在附近的野豬還是繼續尋找鳥巢,直到發現為止。野豬不僅善於捕食兔、老鼠等,還能捕食蠍子和蛇,雖然科學家就野豬是否對毒素有免疫力還沒有一致的意見,但是野豬看起來沒有遭受因為吃這些危險食品而引起的痛苦。
【生活環境】:
棲息於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叢間。適應性極強。
【生理特徵】:
野豬幼仔 雌性野豬一般18個月性成熟,雄性則要3-4 年,母豬妊娠期: 112~130天,每胎誕生: 2-6崽,很少多達11崽。 斷奶: 在8-10 周。繁殖期從1月2月和7月8月集中, 在雨季前一會兒。在分娩之前,發情的母豬離開群體並且獨自建造巢。 用直徑和高達1.5米/ 5英尺高測量4米/ 13英尺的竹子梗建成,出生一周後回到群體,群體中的任何一隻母豬都會照顧豬崽。野豬在出生的頭一年中,體重能增加100倍,這種生長速度在脊椎動物中是很少的。隨著小野豬逐漸長大,雄野豬很快就來尋找母野豬。在食物豐富的時候,一頭最佳年齡的母野豬一年能生產兩次。 野豬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獸真可謂「英雄母親」,它的懷孕期只有4個月,一胎就能生4-12頭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獸,一年竟然能生兩胎,一般4-5月間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幼仔出生後,身上的顏色隨年齡而變化。從出生到6個月期間,身上有土黃色條紋,這是為了更好地偽裝自己,以後身上的條紋開始逐漸退去。在2個月到1歲期間,它的身上是紅色的,而1歲以後,便進入成年期,身上的顏色也變成了黑色,常被人們稱做「黑野豬」。
捕捉問題:
1.野豬的分布:野豬俗稱山豬。在我國的分布遍及全國,是—種分布廣泛具有狩獵經濟意義的動物,尤以東北、西北、廣西、貴州等地為多。 2.野豬的形態:野豬外形象家豬,身肥肢短,體型蠢笨,但頭比家豬窄,嘴比家豬長,背有剛鬃。雄獸犬齒外露,俗稱獠牙。成年野豬體長1.5米左右,體重l00-150公斤不等;最大的體長2米有餘,體重300公斤以上。 成年野豬多是黑色,但因地區環境不同或個體差異,黑色之外,也有褐棕色、棕紅色、灰色等不同的毛色。幼豬的毛色比較淺淡,體背側有棕色或白色的縱雜斑數條,其中東北地區的幼豬,背部有棕黃色或棕灰色的縱斑六條,體側有三或五條淡棕斑,浙江等地的幼豬多黑色,但背部兩側各有白斑一條。這都是幼豬適應環境的保護色,所以獵人把幼豬也叫花豬。
3.野豬的生活習性: (1)食性:野豬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植物的種籽為生,吃紅松籽、雷松籽、榛子、橡子、山核桃、栗實、水青岡的果實等,還吃野水果、草根、草籽、幼嫩的枝芽、野菜、磨菇,昆蟲、無脊椎動物(如蚯蚓等)和小型脊椎動物(如花鼠等),有時也吃死獸,飢餓的冬天也啃樹皮、朽木。在尋找蚯蚓、鼠類、植物的根莖和掉在地上的果實時,常拱掘大片的土地。秋天,野豬潛入農田,盜食莊稼,尤喜食玉米、土豆及瓜、菜等,帶給農業造成局部的嚴重災害。 (2)生殖:野豬每年10月開始交配,一年一胎。交配期,雌獸在山間發出「咿、咿」的求偶聲,雄獸間聲而至。這時的雄獸異常凶惡,雄獸間也常發生爭偶決斗。 孕獸懷胎四個月。於次年4-5月份產仔,每胎4-8隻不等,有時多達12隻。哺乳期兩個月左右。三個月左右的幼崽都有縱斑,俗稱花豬。小豬一年半長成,體重可達100公斤左右,三年性成熟。但能活到成年的野豬不多。有的死於狼和其它食肉獸之口,有的死於瘟疫。 雌豬在生仔前,多在山腰部位以樹枝,雜草築巢,巢的前後都有出入的洞口。雌豬有帶仔的習慣,但母獸和幼豬都很膽小,多群居,常形成以家族為主的野豬群。 (3)生活規律: ①一股規律。野豬平時過游盪生活,常棲息在針葉林、混交林或闊葉林中或湖泊、沼澤附近的葦叢中,有的也在水塘附近活動。夏天愛在泥塘中打滾,乘涼去暑,也避蚊蠅叮咬。野豬的活動隨食物的有無和雪層的厚薄而定,避離多雪區,趨向食物豐富處。晝伏夜出,黃昏出穴,整夜活動。夏末秋初,每天夜間從匿伏處向覓食處流竄,活動范圍常在一、二十公里。白天在灌木林或茅草叢中匿伏。長江流域的野獵尤喜築巢,獵人常在野豬的棲息處發現大堆的雜草、枯枝,這是野豬臨時棲息的巢。豬巢有固定的道路數條,野豬多沿原路返巢,這種規律常披獵人伏擊利用。 野豬大部分時間集群生活,小群數頭或十餘頭不等,都是家族式的豬群;大群幾十頭或數百頭。通常在食物豐富的季節集成大群,游盪覓食,集體防衛。 野豬體形雖笨,但能短距離快速奔跑,在最難通行的灌木林里也能自由活動,善泅水,視力一般,但嗅覺和聽覺極佳。敵害較多,十分機警,且善隱蔽。公豬膽大、兇猛,常單獨活動,有時竟敢主動攻擊獵人。②各地區的習性特點。由於氣候和各地的環境不同,各地野豬的生活習性也不完全一樣。其中東北地區的野豬,多在灌木林、闊葉林、混交林或低濕的草地生活,尤喜在紅松林、柞林覓食,有時白天也活動。如果松果、橡子欠收,則在榛子林或混交林里覓食。夏天多在山溝背陰的泥塘里匿伏納涼。安徽等長江南北一帶的野豬,喜住稠密的茅草中,也在大山腰的叢林里棲息。春、秋季節,咬斷茅草作巢棲息;炎夏季節則住涼爽的山陰,冬天,喜在背風向陽溫暖山坡的稠草、林叢中生活。行動謹慎,不走山野人行小道,喜在兩峰間的高草中穿行。生崽時,常在山草稠密的高處作窩,既有利於隱蔽,又便於瞭望。廣西、貴州等地的野豬,少住或不住洞穴,多在大山之中雜草叢生的灌木林里生活或水邊蘆葦谷地棲息。熱天喜在水溝洗浴納涼;冬季則在陽坡棲息;秋季,匿伏於農田附近,夜間盜食玉米。覓食時經常群出,小豬在前,大豬在後,遇岔路停步觀望,喜走兩山之間可通行的狹窄埡口。有月亮的夜間躲在陰影里活動;或上半夜有月,下半夜活動,下半夜有月,上半夜活動。躲避明亮,喜歡黑暗。秋收後返回深山覓食,有垂直遷移的習性。平時行動謹慎,不走山間人行道,沿斜坡喜在草中穿行。兩峰間的山凹、小溝和半山腰,這是野豬受驚和平時進出必行的要道。行走低頭突進,遇驚仰頭嗅聽,靜呆數秒而後奔逃。發情期,母豬經帶在下午三點左右發出「咿、咿」的求偶聲,公豬聞聲而至。 陝西省等西北地區的野豬,冬棲老林,夏住草壩,秋季盜食莊稼。白天匿狀在距玉米地三、四里的隱蔽處,黃昏後開始活動,邊走邊抬頭觀望嗅聽,常發出「呋、呋」之聲以嗅人味,而後才令幼豬進玉米地。仔豬嚼食時,母豬在側守衛,一旦發現人昧或異聲,立即逃竄。伏擊的獵人不但要隱形,更必須利用風向隱去獵人的氣味。 以上是幾個省區野豬習性的舉例,獵人由此可見一般了。 4.經濟價值:野豬經常為害農田,常給局部農業造成嚴重災害,因此列為害獸。肉可吃,皮製革可用,鬃是制刷原料。據黑北江省「中草葯」一書介紹,野豬板油,有催乳的奇效。 5.獵捕方法: (1)狩獵時間:—年四季都可進行。其中,我國北方多在冬季狩獵,利用雪地追蹤;10月初雪期,也是野豬交尾的集群期,活動范圍小,便於獵捕。我國南方各省,多在野豬為害農田時狩獵,雨後的清晨便於覓蹤。 (2)獵場選定:獵人要根據地形、農作物被害情況,以及各地區野豬的生活習性特點,調查研究,正確判斷,選定獵場。只有獵場選在野豬多的地方,獵人才能有滿意的收獲。 (3)覓蹤搜索:獵人進入獵場,首先要覓找獵蹤,才能決定下一步獵捕方策。覓蹤,要根據各地氣候特點和野豬的生活習性,結合獵人積累的狩獵經驗進行。我國南方各省春、夏雨水多,土地潮濕,這時的豬蹤比較明顯,冬、秋乾燥季節,地上豬蹤不清楚,尋找比較困難,這時也可在松樹根部的鬆土處或山凹潮濕處偵察。發現豬蹤,要判明方向,循蹤找到豬徑,必能發現野豬。豬徑分主徑與覓食徑。主徑也叫總徑,是野豬經常走的道,一般多在山凹的半腰,這是搜索時的主要線索和方向。分徑是野豬走向不同覓食處的支徑。主徑上往往有許多豬蹤,獵人要在許多往來的豬蹤中,根據最上面的一個蹤印的去向作依據,循蹤追找。如果上面有許多新鮮的足蹤,獵人一時很難判定時,可選—個最新鮮的大蹤作標記,根據草的順向去追。如果池塘混濁,殘草、落葉新鮮,足蹤部位的水跡沒干;或足蹤上凸起的泥土有鮮明的粉末,草葉上還有漿泥水滴可見;或濺在草葉上的泥點還很圓整,這些跡象都說明野豬剛過不久,或就在附近。獵人在繼續搜索時,如果發現豬蹤混亂,但又沒有野豬逃走的跡象和雜草振動的響聲,這是野豬就地藏匿的徵兆。如果泥點已干,且殘缺不全,或野豬活動的蹤跡上,蜘蛛網已經布滿,說明野豬過去已久,獵人不必跟蹤追找了。我國北方各省冬季獵豬,雪地覓找比較容易。但要根據野豬的蹤跡,判斷野豬走過的時間長短、數量多少、重量多大等,必須有經驗的獵人才能勝任。如果豬蹤上的雪非常鬆散,與獵人剛踩過的一樣,野豬剛過不久。若豬蹤有數行,又是同時走過的,野豬的頭數可從足蹤的行數判定。若野豬的蹤印長9-10厘米以上時,豬重大約150-200公斤;蹤印長7-8厘米,豬重100公斤左右,蹤長4-6厘米,豬重50公斤以上;蹤長3厘米以下,則為50公斤以下的小獵,這是判斷野豬體重的力法。獵人也可以根據野豬步子的大小,判斷野豬的大小:一般來說,大步是大豬,小步是小豬,這是在豬蹤的長短辨識不清時的判斷依據。雌豬每足前端兩蹄瓣一前一後,比較狹長,公豬足蹤圓方,蹄瓣粗壯,這是從足蹤判斷野豬雌雄的方法。野豬的走向,根據蹄蹤的方向可以判別,若雪深蹄蹤方向看不清時,獵人可以根據野豬抬腳、落腳的劃痕來識別,劃痕較深的一端為野豬的去向。 此外,覓蹤尋豬不但要察看足蹤,也要留心偵察野豬活動留下的其他痕跡,如拱起的泥土或枯葉,行走碰斷的枝條,留下的糞便,磨擦樹乾的痕跡等,這都是搜索發現野豬的好辦法。 (4)獵犬獵槍配合獵法:一個獵人帶領三隻獵犬獵豬效果較好。逆風搜索,才能接近獵物。獵人發現了新蹤,確知野豬就在附近時,放犬追捕,獵犬把野豬圍住,獵人趕到射擊。過早放犬,獵人不能及時趕到,豬、犬拼搏的時間太長,獵犬常會受傷,獵人必須十分注意。但如果兩三個獵人利用十餘只的獵犬群追蹤圍獵,獵捕的效果更好,過早放犬,獵犬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證。 獵犬圍住野豬,吠聲高且急。獵人循聲跑步前去,在四、五十米較近的距離,獵人要放緩腳步,一面搜索前進;一面緩和體力,使自己的呼吸趨於平穩,以利於射擊。當接近到二、三十米,看清目標時,要立即隱蔽起來射擊。為免打傷獵犬,或用哨聲把獵犬叫開,或瞅准豬、犬搏鬥的空隙射擊。 野豬是十分兇狠的野獸,膘肥力大,槍獵時必須射擊前肩胛的心臟要害部位。老公豬更兇狠,臨死前只要還有一口氣,它也想與對手拼搏,獵人必須十分小心。 野豬逃命速度很快,尤其被打過的驚了槍的野豬,一聽到獵犬的吠聲,或聞到獵人、獵犬的氣味,立即拚命突圍外逃。所以,如果參加獵豬的人數較多,獵人在放犬圍捕之前,應該選派一、二個槍法好的射手,繞到地形險要又是野豬必經之徑埋伏, 以便射擊企圖突圍外逃的野豬。(5)圍獵法:採取圍獵法獵豬,要有嚴格的組織領導,由—名有經驗的獵人擔任指揮。獵場發現豬蹤,判定野豬的匿伏處之後,要立即選定射手,埋伏在野獸必經的獸徑上。若是小獵,可在其前進方向的叢林深草的小凹中埋伏;若是成獸或老豬,要在野豬前進力向的前面和左、右都要分頭埋伏,以防野豬突然改變方向突圍。 射手埋伏的地點,既要利於隱蔽,又要便於瞭望射擊。當野豬進入25米左右以內的射程開槍,不打迎頭,防其受傷突奔,接近獵人,報復傷害。 射手要按「獸徑埋伏獵狼法」那樣逆風埋伏,絕對肅靜,隨時作好射擊准備。如果獸徑附近比較光禿,獵人無法利用自然景物藏身時,措人要就地取材,馬上削些帶葉子的樹枝插在面前,作成半圓形的屏帳遮掩;如能找到巨石或大樹隱身,居高臨下射擊,更為有利。要做到無形、無聲和沒有獵人的氣味,野豬才能進到埋伏的射程之內。當「颯、颯」聲從草中傳來,這是野豬出現的信號。當野豬進入射程,獵人要稍作咳聲,在野豬停步探頭張望之際射擊,百發百中。 驅趕搜索的獵入,帶犬與不帶犬都行,但必須帶槍,既可自衛,又可邊趕邊打,循蹤搜索哄趕,徹底不漏。發現野豬時,要象獵狼圍獵法那樣,驅趕的獵人要大聲喊叫著通知射手,指揮射擊, 也可防止野豬回竄。 經過驅趕射擊之後,指揮者以哨聲通知收山,對擊傷未獲之獸,要研究追捕辦法;①辨血跡,分析野豬傷勢,以便確定追捕方策:若血滴從高處落地,地上血滴分散,槍傷部位必高;苦血滴從低處落地,地上血滴圓整,柴草上的血斑又比較低時,槍傷部位必低,血色鮮紅起泡,血滴噴射,這是帶著呼吸噴出的動脈血,必傷要害,若血滴帶糞,彈傷腸道,血滴落在兩側的草上,說明彈丸已洞穿獸體;血黑色成塊,說明傷口大出血,豬必死,要仔細尋找,地上草上無血,必是空槍。②辨足蹤特徵,也可以判斷野豬的傷勢;豬蹤分散,說明野豬已經無力行走,豬必死,逃豬足蹤輕且淺,必重傷,蹤印正常,經過之處繼續為害農田,野豬未受重傷,豬蹤尖而深陷,步子又大,這是驚槍遠逃的足蹤,不必追了。③追查覓找野豬時,必須提高警惕,注意獵人自身的安全。追找受傷的野豬與追熊—樣危險,暴怒的野豬也會不顧死活的向獵人進攻,謹防報復傷人。遇到柴草茂密之處,獵人更要加倍小心。如能帶領獵犬搜索,安全可靠,萬無一失。 野豬嗅覺極靈,警惕性很高,在走向埋伏射手的時候,如果中途嗅到異味,或因埋伏的射手暴露,野豬立即掉頭而逃。必須在山凹等獸徑上埋伏機動射手,才能逃漏少,收獲大。 (6)夜間潛蹤獵豬法:在野豬為害的農田裡,清出縱橫交錯的狩獵通路,寬度以獵人潛行不碰響玉米為原則,潛近射擊,保護農田。野豬吃食時,象家豬那樣發出嚼食聲,這使它的聽覺受影響,獵人趁機逆風接近,野豬停止嚼食,它正探吻豎耳,十分警覺,獵人要停止前進,當它再嚼食時,獵人再潛行,逐步接近,摸到射程之內開槍。有時能摸到10米左右的近距離,這時獵人要低姿跪射,和用明朗天幕的反襯,目標看的清,命中效果好。 野豬嗅到獵人的氣味,鼻子「呋,呋」出氣,一聲驚呼之後逃走。因此獵人潛蹤,只有在有風之夜,逆風潛行才會成功。 冬夜潛蹤,要事先偵察野豬夜間覓食的地方,晚上摸殺,方法與農田潛獵相似。「夜間潛蹤獵法」不如伏獵法好。 (7)伏獵法:埋伏獵豬,以逸待勞。野豬從黃昏開始活動,獵人必須在黃昏之前進入埋伏地點,逆風埋伏。埋伏地點可選在野豬出沒活動的主徑上,也可選在野豬為害農田的通徑上。獵人在距地面三米左右的高處隱身埋伏,月夜伏擊效果好,無月之夜,可用手電筒照明射擊,效果也很好。 伏獵成功,不但要隱形、隱聲,隱去獵人和獵槍的氣味更重要。要逆風埋伏,利用大風隱去獵人氣味,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好辦法。 (8)獵窖獵豬法;在獸徑上設窖,要選在地形稍有傾斜的主徑上。如設誘餌,效果才好。具體作法請參閱「自捕獵具」關於「獵窖」的有關介紹。 (9)踩夾獵豬法:踩夾是獵捕野豬的主要獵具,但野豬蹄小力大,要使用大型踩夾,成組支設效果才好。野豬在山野遊盪獵食,必有幾條固定的活動路線,而且往往由原路返回巢穴,因此,在野獸出沒活動的總徑沒夾最好。其他地方如泥塘通徑、覓食小徑等均可。野豬視覺雖差,但嗅覺極靈,踩夾必須按獵狼消除異味法支設。 (10)不帶獵犬的巡獵;獵人進入獵場,發現豬群後,要根據這個地區野豬的活動規律,立即選擇野豬必行的總徑,隱身埋伏,放過大豬,射擊豬群中間的當年幼豬。此法在我國北方的l0-11月初雪期,雪地潛蹤巡獵效果比較好。 射擊孤豬(公豬)困難大。老公豬多獨居,性兇猛,皮厚膘肥,必須潛蹤覓穴,天亮前在其巢穴附近的獸徑上埋伏好,待其凌晨返穴時,用大號鉛丸瞄準致命處射擊。 (11)獵豬注意事項;①野豬群的附近常有虎,獵人要提高警惕,以免猛虎傷人、傷犬。②伏擊或追蹤,必須利用大風隱去氣味,否則常會招致失敗。③不打迎頭豬。野豬有直線猛沖的惡習,受傷後常沿直線沖逃。不打迎頭豬,防其沖到獵人身邊報復。④利用小犬群獵豬,不宜過早放犬,以免獵犬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