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屈原,是什麼時代的哪國人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㈡ 請問屈原是哪國人
楚國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㈢ 屈原是哪個國的
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㈣ 屈原到底是哪國人
肯定是中國人啊!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東周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華夏族人,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河南淅川縣)。名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㈤ 屈原是哪國人,什麼時期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國的同姓貴族。祖先封於屈,遂以屈為氏。
㈥ 屈原是什麼國的
屈原是楚國的詩人。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一說周顯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於楚國丹陽。次年,居樂平里。
周顯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樂平里。自幼嗜書成癖,讀書多而雜,「石洞讀書」與「巴山野老授經」當在這一年的時間。
周顯王四十年(前329年),居樂平里。屈原雖出身貴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響,故而十分同情貧窮的百姓,從這時起,小小年紀便做了許多體恤民眾的好事,博得了眾口一詞的贊譽。
㈦ 屈原是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
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了古代神話和傳說,創造出了新體詩——「楚辭」。楚辭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採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形式活潑多樣,適宜於抒寫復雜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任意擴充。偉大詩人屈原,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里。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自殺。
㈧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
答案:楚國
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漢族,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 《九歌》、 《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後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這部書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離騷》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天問》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㈨ 屈原是戰國時期哪國人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說周顯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於楚國丹陽秭歸。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9)屈原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屈原崗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回車鎮。相傳屈原流放於漢北,他聽說楚懷王欲到武關(今陝西商洛東)與秦王會盟,便在此崗攔住懷王「扣馬諫王」,秦如虎狼,決不能去。
懷王不納,屈原在崗上捶胸頓足,仰天長嘆:「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恐皇輿之敗績。」後懷王被俘,客死秦國。後人為紀念這一事件,將此崗稱做「屈原崗」。
崗上原有一座屈子廟,內塑屈原披頭散發、面孔朝天的行吟圖像。現僅存「屈原崗」三個大字的青石碑一方。屈原崗是全國唯一歷史遺存下來用屈原名字命名的古地名,已經成為西峽屈原文化的一張名片。
㈩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人
下面是關於屈原的一些詳細的介紹:
(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漢族,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 《九歌》 《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後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這部書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離騷》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天問》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注1:
最近對湖南漢壽縣屈原學會提交的有關「屈原故鄉漢壽說」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在仔細閱讀所報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紹後,又到漢壽縣滄港古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遺跡和出土文物以及與屈原作品相關描述的印證,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鄉很有可能在漢壽,起碼「屈原故鄉在漢壽」可稱為有根據的新的一說。
家族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樣,羋(mǐ)姓,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那麼他和楚國的關系,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中的《惜誦》曾說道:「忽忘身之賤貧」。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