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肘子豬頭肉哪個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肘子豬頭肉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5-12 21:54:50

1. 豬哪個部位的肉最好吃

先上一張豬的結構圖,我們看圖說話,看看豬身上各部分都適合怎麼烹調,就知道哪塊肉最好吃了/

2. 豬的哪個部位好吃

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煮法哦,都還不錯!
1、豬頭。包括眼、耳、鼻、舌、頰等部位。豬頭肉皮厚,質老,膠質重,宜用涼拌、鹵、腌、熏 、醬臘等方法烹制。如醬豬頭肉、燒豬頭肉。
2、豬肩頸肉。也稱上腦、托宗肉。豬前腿上部,靠近頸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塊長扁圓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夾肥,微帶脆性,肉質細嫩。宜採用燒、鹵、炒、熘,或醬臘等烹調方法。叉燒肉多選此部位。
3、頸肉。也稱槽頭肉、血脖。豬頸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此外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發紅,肉質綿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餃、面臊或用於紅燒、粉蒸等烹調方法。
4、前腿肉。也稱夾心肉、擋朝肉。在豬頸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強。宜做餡料和肉丸子,適宜用涼拌、鹵,燒,燜、爆等方法。
5、前肘。也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常帶皮烹制,肥而不膩。宜燒、扒、醬、燜、鹵、制湯等。如紅燒肘子、菜心扒肘子、紅燜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質量好於後蹄,膠質重。宜於燒、燉、鹵、涼拌、醬、制凍等。
7、裡脊肉。也稱腰柳、腰背。為豬身上最細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纖維細小,肥瘦分割明確,上部附有白色油質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燴、烹、炒、醬、腌。如軟炸裡脊、生燴裡脊絲、清烹裡脊等。
8、正寶肋。又稱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適宜於熏、鹵、燒、爆、燜、腌熏等烹調方法。如甜燒白,咸燒白等。
9、五花肉。又稱軟五花、軟肋、腰牌、肋條等。肉一層肥一層瘦,共有五層,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間,肉質較嫩。最宜燒,熏、爆、燜,也適應鹵、腌熏、醬臘等。如紅燒肉,太白醬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於豬腹底部,質呈泡狀油脂,間有很薄的一層瘦肉,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等。
11、後腿肉。也稱後秋。豬肋骨以後骨肉的總稱。包括門板肉、秤砣肉、蓋板肉、黃瓜條幾部分。
①門板肉。又名無皮後腿、無皮坐臀肉。其肉質細嫩緊實,色淡紅,肥瘦相連,肌肉纖維長。用途同裡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鵝蛋肉、彈子肉、免彈肉。其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宜於加工絲、丁、片、條、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調方法。如炒肉絲、花椒肉丁等。
③蓋板肉。連接砰砣肉的一塊瘦肉。肌纖維長。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砰砣肉」。
④黃瓜條。與蓋板肉緊相連接的一塊瘦肉,肌纖維長。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秤砣肉」。
12、後肘。又名後蹄。因結締組織較前肘含量多,皮老韌,質量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於前肘。
13、後足。又名後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韌、筋多、質量較前足略差,其特點和烹飪運用基本同於前足。
14、臀尖。又稱尾尖。其肉質細嫩,肥多瘦少。適宜用鹵、腌、醬、熟炒、涼拌等烹調方法。如川菜回鍋肉、蒜泥白肉多選此部位。
15、豬尾。也稱皮打皮、節節香。由皮質和骨節組成,皮多膠質重,多用於燒、鹵、醬、涼拌等烹調方法。如紅燒豬尾、鹵豬尾等

3. 醬豬蹄和豬頭肉哪個更美味

各有各的味道,要看個人口味了,相比之下,豬頭肉比較美味,比較暢銷的。

4. 豬身上肉最好吃部位

豬身上肉最好吃部位
部位1:裡脊肉

裡脊肉是指豬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這塊肉可是活肉,沒有一點的肥膩。裡脊肉在豬身上只佔豬全身的6.3%,看看這個比例就知道這塊肉的金貴了。還記得《雍正王朝》里年羹堯吃的小炒肉嗎?就是豬身上的裡脊肉。這塊肉用來做小炒肉,非常的嫩滑,鮮香可口。所以,裡脊肉在肉攤上也是非常搶手的,經常很早就賣完了。我們經常在店裡吃到的糖醋裡脊,其實很多都不是真正裡脊肉做出來的,所以不少人會覺得裡脊肉也不怎麼樣。

部位2:豬肝沿

豬肝沿,顧名思義是豬肝的邊沿部分,即豬胸腔和腹腔之間的一片平滑肌。因為沒有運動,肉質細嫩;同時夾雜筋膜,有韌性,耐嚼。豬肝沿這塊肉其實有的人還真心不是很清楚,因為這塊部位的肉基本在肉攤上看不到,都被預定了。豬肝沿無論是燉湯,還是紅燒,吃起來都非常嫩滑,感覺有點吃牛腩的樣子,不過可比牛腩嫩多了。

部位3:豬脆骨

豬脆骨是位於豬小排前端的一小段白色軟骨,這段脆骨基本上在肉攤上也是買不到的,基本也是預定了。這種脆骨不同於豬身上的其他脆骨。其他脆骨其實還是比較硬的。而這一小段脆骨非常容易燉爛,非常適合小孩和老人補鈣。牙口好的人,還會用這段脆骨做成糖醋排骨或者香酥排骨,吃起來酥酥脆脆的,非常適合下酒。

部位4:豬耳朵

一般來說,肉攤上的豬耳朵都是被一些店鋪預定走了,所以我們在肉攤上比較難得見到。豬耳朵應該不要多說了,那一條條的脆骨,加上外面很有嚼勁的皮,味道可真是非常鮮美啊。特別是喜歡喝酒的人,最愛用豬耳朵下酒了。

部位5:梅花肉

梅花肉在每隻豬身上的大約只有五六斤,有二十厘米長左右,橫切面瘦肉佔90%,其間有數條細細的肥肉絲縱橫交錯,所以吃的時候特別嫩而且香,更是一點也不油膩,其肉質鮮美可口,久煮不老。這塊肉在肉攤上也是很搶手的。不少人都會把這塊肉買回去給寶寶吃,因為非常容易咬爛,而且也容易消化。如果喜歡吃煎肉片的人,這塊肉煎起來可是非常的香嫩可口啊!

5. 豬肘和豬頭肉 五花肉的口感有什麼區別

豬肘和豬頭肉,五花肉的口感區別,豬肘含膠原蛋白比較多,吃起來比較滑嫩,豬頭肉拿來煲湯還是挺好吃的,五花肉煎的香香的味道特別好

6. 秋生肘子肉夾饃還是豬頭肉夾饃好吃

我沒有吃過這個肉夾饃,這是我們樓下的小吃肉夾饃,一般情況下使用的都是熏肉或是肘臘肉,所以建議你自己去嘗一嘗,就會找到答案了。一起來看看相關知識。

肉夾饃做法

食材:五花肉、雞蛋

麵粉:小麥麵粉

輔料:青椒、紅椒、生薑、大蔥、酵母

香料:香葉、桂皮、草果、花椒、八角、白芷

調料:冰糖、料酒、紅燒老抽、食鹽

【肉夾饃】

1.下面開始和面

准備小麥麵粉2斤,加入酵母5克,把酵母攪散,用500克的溫水和面,溫水能夠促進酵母發酵,邊倒邊攪拌,先攪成面絮再揉成面團。

揉搓5分鍾左右,面團揉光滑以後,用鍋蓋蓋住,密封發酵至原來的2倍大,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室溫越高、發酵的速度就越快。

2.下面准備鹵臘汁肉

准備五花肉一塊,切成塊,不要切得太大不易入味,也不要切得太小鹵的時候容易收縮。做臘汁肉最好選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鹵出來湯汁濃郁、肥而不膩。

准備一個盤子,放入香葉幾片、桂皮兩節、草果一個,花椒一小把、八角幾粒、冰糖幾塊用來上色提鮮,喜歡吃辣的也可以放幾個干辣椒,白芷幾片去除異味。

把五花肉冷水放入鍋中,放入薑片和蔥段,加入料酒10克去腥,在加熱的過程中五花肉會收縮析出血水,水燒開以後,撇去浮沫,挑出裡面的蔥姜,焯水3分鍾左右,五花肉變白以後撈出,用溫水沖洗干凈,控水備用千萬不要用涼水沖洗,肉質遇冷容易收縮,這樣鹵制的時候不易入味、而且口感發糟。

砂鍋底部擺上薑片、蔥段去腥,放入五花肉,倒入適量的開水沒過五花肉,把剩餘的薑片、蔥段放在上面,倒入香料,加入紅燒老抽10克提色,把顏色攪拌均勻,然後蓋上鍋蓋,水燒開以後轉小火鹵1個小時。

3.下面開始製作面坯

發好的面團內部都是蜂窩眼,在案板上撒上底麵粉,把面團取出多揉一會兒,排出裡面的空氣,面團揉光滑以後,在中間掏一個洞整理成圓環狀。

把圓環切開,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把面劑子向里翻轉揉搓,揉成圓面坯,揉好之後整理的圓潤一些備用。

全部揉好之後,我們把圓面坯摁扁,朝上下兩個方向擀成牛舌狀,並且對折起來,從一頭捲起,收口處壓在底部即可,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餅,更容易切開,方便夾入鹵肉。做好的餅坯靜置發酵10分鍾,這樣烙出來的餅口感更加松軟。

一個小時以後,五花肉已經非常的紅潤軟爛,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食鹽入一下底味,再准備幾個煮熟的雞蛋,在上面劃上幾刀,一起放入鍋中,蓋上鍋蓋,繼續鹵30分鍾,把雞蛋鹵入味。

這期間要經常把湯汁澆在雞蛋上面,這樣鹵蛋的味道會更加均勻。經過二次發酵,生坯已經微微鼓起,我們把它摁扁,擀成半厘米左右的圓形的面餅。

4.下面開始烙餅

電餅鐺預熱2分鍾,手在上面有微燙的感覺,不用刷油直接放入餅坯,蓋上鍋蓋烙2分鍾。

餅表面鼓起小泡、底面微黃時翻面,翻過來之後再烙2分鍾,另一面呈金黃色時,再次翻面,大約烙制5分鍾。餅兩面都呈金黃色,摁壓快速回彈時,說明餅已經烙熟,我們把它取出,擺放在盤中備用。

這個時候,臘汁肉也燉好了,彌漫著濃濃的香味,我們把臘汁肉撈出,剁成小粒,再澆上適量鹵汁,繼續剁碎,讓鹵汁融入肉裡面,口感更加濃香。

准備青紅椒各半個,切成粒和臘汁肉摻勻,青紅椒能使肉夾饃口感更加清爽不油膩。烙好的餅很容易就能切開,我們可以看出裡面的氣孔非常均勻細膩,加入臘汁肉,再配上一個鹵蛋,美味即成。

好了,一道經濟實惠的肉夾饃就做好了。

7. 你認為豬肉的哪個部位最好吃

在我個人看來,從豬的內臟,到豬身上的五花肉、裡脊,以及豬腿這些部位最美味。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肉食之一,從古至今都有“豬糧安天下”說法存在。

豬的全身都是寶,即便是豬糞,也能夠當做肥料使用。豬毛可以用來做毛刷、毛筆,以及提取氨基酸等等。除去這些不能吃的部分,剩餘的都可以根據特性不同,製作成不同的美味食物。

當然了豬身上,也有不好的部位存在。比如豬脖子上的肉,就很少有人喜歡,這里的肉品質不好,相應口感也會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