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川菜中非常受歡迎的一道冷盤夫妻肺片是什麼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夫妻肺片是成都菜,20個世紀30時代由成都人郭朝華和妻子張田政創始。在那時候,牛下水是沒什麼人吃的,郭朝華夫妻倆因此變廢為寶,把牛下水拌上香辣爽口的調味品售賣,起名叫「夫婦廢片」。可是由於「廢片」這一名字不好聽,因此又更名叫「夫妻肺片」——是的,最開始的夫婦廢片裡面是有牛肺的。之後,由於牛肺的口味不太好,夫妻倆在資料里取消了牛肺片,但由於「夫妻肺片」的名稱早已打響了,因此名稱一直沒改,流傳至今。
將牛羊肉、牛雜湯清洗。牛肉切成約重500克的塊狀,與牛雜湯一起放人鍋內,添加冷水(以淹過牛羊肉為度),用灶火燒沸,並持續撇去白沫子,見肉呈白紅色,潷去茶湯,牛羊肉、牛雜湯仍放鍋內,倒進老鹵水,放進香料包(將麻椒、肉桂粉、八角拿布捆紮好)、純糧酒和食鹽,加上冷水400克前後,大火燒沸約30分鍾後,改成文火再次燒1.5鍾頭,煮至牛羊肉、牛雜湯酥而不爛,撈起來晾涼。鹵料用灶火燒沸,約10分鍾後,取碗一隻,舀入鹵汁250克,添加雞精、油辣子、生抽、花椒粉調為味汁。將晾涼的牛羊肉、牛雜湯各自切割成4公分長、2公分寬、0.2公分厚的片,混合在一起,淋入鹵料翻拌,分盛多個盤,上灑油酥餅花生仁未和芝麻面既成。
⑵ 成都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哪些
成都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有麻婆豆腐、缽缽雞、龍抄手、冰粉、串串香、擔擔面、肥腸粉、夫妻肺片、巴色魚撈、火鍋、麻辣燙。
1、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系。主要原料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豬肉)、辣椒和花椒等。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
2、缽缽雞
缽缽雞是一種四川傳統名小吃,屬於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
5、串串香
串串香,起源於四川成都 ,不僅是四川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串串香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麻辣燙"亦是其變體,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串串香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串串香已成為四川味道的代表之一。
⑶ 四川的美食
成都---陳麻婆豆腐
陳麻婆豆腐是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型大小」老牌名店。其創業於清朝同治初(1862年),開業於成都北郊的萬福橋。
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陳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
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徑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陳麻婆豆腐就被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
綿陽---江油肥腸
肥腸是綿陽江油的特色小吃。江油人的早餐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一碗肥腸、一碗干飯、一碗漂著蔥花的醋湯。既開胃,又好吃,還經餓。外地人初到江油,見狀都要驚訝一番;驚訝過後,也忍不住點一碗肥腸吃,結果吃了1碗想2碗,末了抹抹嘴說:「不到江油不算到四川,不吃肥腸不算到江油。」
由此,江油的肥腸生意格外的好,形成了所說的肥腸經濟。漫步江油城區,幾乎每條街道都有1家肥腸店。
自貢---冷吃兔
「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是古人對飛禽走獸類食物營養保健價值的精確概括,給予兔肉的營養價值的高度評價。
我國古代醫書曾記載:「兔肉為羹亦益人」,「兔肉性平無毒,主補中益氣」。《本草綱目》記載:「兔肉主治涼血,解熱毒,利大腸」,等等。可見,兔肉對人有祛病健身的作用。
自貢市為全國有名的肉兔之鄉,數百年來自貢人民都有養兔吃兔肉的習慣,特別待客人時,有無兔肉不成宴席的傳統。
攀枝花---爬沙蟲
俗稱「安寧土人參」,產於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的乾熱河谷,攀枝花市盛產。此蟲不可貌相,你可別小看了這醜八怪,安寧河畔的本地人早就拿它來「生打熟補」,對治療老年人體虛夜尿頻多、小兒尿床如有神效。
爬沙蟲的傳統吃法不多,當地老百姓常常是裹上一層雞蛋豆粉糊,入油鍋炸制而食。
瀘州---合江烤魚
瀘州烤魚也叫合江烤魚,合江縣隸屬瀘州市,在赤水河與長江交匯三角地帶,所以水資源豐富,盛產淡水魚。
江城瀘州佇立於長沱交匯之處。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濱水而生的瀘州,自然在河鮮製作上頗有技巧。每當夜幕降臨,夜市當中杯盤交匯,桌上必有的就是一道道川味燒烤而合江烤魚即是其中饒有特色的一個。
德陽---羅江豆雞
羅江豆雞的創始人袁通儒,號崇大,自幼禮佛。民國17年在什邡羅漢寺昌齡法師門下剃度為僧,三年後還俗闖盪江湖。一個偶然的機會,袁通儒在一家雞毛飯店吃飯,沒有下酒菜,店家給他弄了一碟麻油豆皮。
他吃後頓受啟發,回家後以黃豆試製成了要比雞毛飯店豆皮更美味可口的"豆雞"來維持生計。袁通儒反復總結製作豆雞的工藝,於民國25年製作了首批豆雞送往成都花會佛教食品展覽會展銷,獲專利權,並取得了金質招牌一面,從此豆雞揚名。
廣元---女皇蒸涼面
廣元女皇蒸涼面又叫「夫妻米涼面」。這道特色美食與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有著淵源。相傳,武則天在幼時讀書之餘,常和她青梅竹馬的情郎哥常劍峰一起遊河灣,而河灣渡口有一家削麵店,他們每次遊河過灣,就會去削麵店吃上一碗。
後來,他們想夏天要是能吃到涼面該多好。於是便和麵店師傅一起試驗,終於用米漿研製成了一種柔軟可口、綿韌不粘的米涼面。媚娘和劍峰高興得抱成了一團,削麵店師傅見此情景,便打趣這一對小情人: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涼面」,恰巧這天又是媚娘的生日,夫妻米涼面就這樣誕生了。
遂寧---卓筒雞
卓筒雞之美名緣於它特別的烹飪方法。雞為當地的土雞,經過死海特有的天然鹽鹵洗泡,再加上幾十種香料熏制,後入土瓦罐,用文火煨之,不管是燒制還是煲湯,其肉之細嫩、味之鮮美、香之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內江---大千雞塊
大千雞塊,熱菜,家常味型,色澤紅亮,質地細嫩,香辣清鮮,是內江著名的美食,並廣泛流傳於台灣、日本和巴西。
製作大千雞塊需將仔雞肉斬成塊,雞塊形不宜過大,且要均勻,用鹽、料酒、水豆粉拌勻;嫩青椒切菱形塊,萵筍切成滾刀塊,豆瓣剁細;醬油、白糖、醋、胡椒粉、味精、雞湯、水豆粉對成滋汁。
鍋內菜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干辣椒節、花椒炸至出味,放雞塊炒至發白散籽,再下萵筍、青椒、薑片、蔥白節炒至斷生,烹滋汁,簸勻起鍋即成。炒時要熱鍋旺油,迅速成菜以保持鮮嫩。
樂山---甜皮鴨
樂山人稱為「鹵鴨子」,是四川樂山市的著名美食,樂山甜皮鴨也是樂山當地非常知名的一道小吃,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
由民間發掘、改進,其鹵水別具特色,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香氣宜人、於皮,或脆甜,或肥厚,附以細嫩的里肉,口感不輸北京烤鴨。
資陽---樂至烤肉
樂至烤肉作為犒賞三軍將士的美食而得名。80年代以來,樂至烤肉在以李久治為首的烤肉宗師的不斷創新下,以其香、辣、脆、麻等特色逐漸贏得了群眾的喜愛,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擴展到了成都、重慶、內江、資陽、遂寧等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川中民俗飲食文化。
宜賓---李庄白肉
民間流傳李庄白肉因周武王起兵伐紂,起義各路人馬將身首斷開的妖狐蘇妲己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演變而來。因其肉片薄而長,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名「裹腳肉」。
抗日戰爭期間,在內遷翠屏區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建議下,「留芬」飯館老闆欣然接受建議,將「裹腳肉」改名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
今天,隨著李庄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李庄的當家名菜「李庄白肉」,已成為李庄小吃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聞名遐邇。
南充---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發源於清末民初的四川省南充市,原為農舍小食,現已成為川菜代表性漢族特色著名小吃之一。
川北涼粉是採用優質豌豆去殼,用水浸泡後,磨成細漿,然後過濾去渣,沉澱脫水,製成豆粉。再經加熱攪拌成糊狀,裝入盆、盤待用 。 涼粉製作法有很多種,可也用綠豆、大米等做出不同味道的涼粉區別,及營養價值與涼粉的影響。
達州---開江豆筍
開江特產豆筍又名豆筋。此品以黃豆為原料經過十幾到工序提煉而成,營養豐富。本品食的方式很多,可燉,炒,煲等還可以燙火鍋,可以拌冷盤,製作方法很多。
開江豆筍傳統製作技藝產生並流傳於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的新寧鎮、普安鎮和甘棠鎮,是一種獨特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源於清朝初年的「湖廣填四川」時期。據1989年編撰的《開江縣志》記載,最早產於甘棠鎮的白楊魯家溝。其品種有大豆筍、簽子豆筍兩種。
雅安---貢椒魚
雅魚和「漢源花椒」各是世間一絕。是上天賜予雅安人的珍品。塘里的魚蹦上了雅安人的餐桌,雅安人把「佐料當家」川菜的精神發揮至極致,把當地的特產「漢源花椒」請來唱主角,於是有了「貢椒魚」。
這個創意很絕,不管什麼魚,經這清香麻辣的「漢源花椒」烹制,塘魚沒了土腥味,味鮮至極。近年已是雅安一年四季的時髦菜品。主打「貢椒魚」的餐館層出不窮。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顧名思義就是用奶渣做陷,新鮮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來做餡,奶渣包子由此而來。奶渣曬干以後,藏族人把它當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湯裡面做佐料。
甘孜藏族自治州---花饃饃
一種藏式月餅,源於清代。是用麵粉做成的一種夾心並模印圖案的薄餅,當地俗稱花饃饃。現被視為民族文化交流、漢藏一家的實物體現。
涼山彝族自治州---建昌板鴨
用西昌當地的一種家禽腌制而成,因體大、個肥(每隻活鴨通常都在6-10斤以上)、味美而得名。建昌板鴨肉質細嫩、肥而不膩,色鮮味美,營養豐富。尤其是鴨肝,一付即可達400克以上,無論是蒸是炒是腌制,均是不可多見的宴上佳餚,向有「一寶蒸肝九室香」之說,故又有「大肝鴨」之美名。
廣安---岳池米粉
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自清康熙年間始,岳池人自製米粉主早食亦待客。岳池米粉生產加工歷史悠久,米粉小吃分肉粉和素粉兩大類。其味鮮美,質地細軟,不易斷碎,入口微嚼而爛,易於消化,備受喜愛。每日清晨去「米粉一條街」吃水米粉的人絡繹不絕。
巴中---香菇燉臘肉
香菇燉臘肉是以巴中特有的臘肉和通江香菇為主料輔以當地名貴山珍精製而成。巴中人在每年小寒過後,將所殺年豬加工成塊,用鹽浸泡一月左右,再吊在火塘上用柏椏枝燒火煙熏。這種臘肉香味可口,而且保存一兩年不腐爛。民間還將殺年豬的鮮血與豆腐、糯米加工製成血丸子,作待客的風味菜。
眉山---東坡肘子
眉山的東坡肘子製作,比蘇東坡的作法有較大的改進:首先在選料上,只選豬蹄膀,洗凈後放入清水中燉,燉至八分火色,將肘子撈起來,再上蒸籠蒸。經兩次脫脂後,肘子已達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境地。
簡陽---羊肉湯
簡陽羊肉湯是在上個世紀初期由三岔鎮的一位汪姓廚師烹飪成型,經數十年精研細琢,糟粕去盡、精華盡存,集傳統保健功效與現代人色香味美的飲食要求為一體!
「簡陽羊肉湯」已經成為簡陽一絕,享譽中外,有「中國第一湯「的美譽。
⑷ 你覺得最好吃的下酒菜是什麼
第1道是涼拌豬耳朵。豬耳朵可以說也是非常好的一個下酒菜了,涼拌的豬耳朵吃起來脆脆嫩嫩的,吃起來的口感很好,但是有一些人不喜歡吃豬耳朵,覺得豬耳朵非常臟,吃起來不衛生,其實豬肉多都已經處理干凈,吃起來的味道也是非常好的,而且也是很多人在喝酒的時候必備冷盤,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這個。第2道是夫妻肺片。這道菜裡面的食材種類很多,全部都是牛身上的部位為原材料,把這些材料鹵制之後切成片澆上紅油多少的夫妻肺片,看起來紅油油的,非常有食慾,而且吃起來的口感也是麻辣鮮香的,搭配著酒來吃是非常不錯的一個下酒菜呢。第3道是拌涼粉。在一些地區的下酒菜裡面也是經常能夠看得到,這個菜的涼粉是由豌豆粉製作而成,吃起來q彈潤滑切成塊或者是切成條放一些料汁拌一拌,吃起來的口感非常爽口,但是如果不懂行的話,都會直接把它拿來當作下酒菜,其實其實這個是在裡面有一些物質會和酒精發生一些化學反應,產生對我們非常不好的物質,所以說大家在看了這個文章之後,以後不要再拿這個菜當下酒菜了。第4道就是花生米。花生米可以說是很多人在平時喝酒的時候必備的一個下酒菜,花生米吃起來酥脆好吃,越吃越香,搭配著酒來喝的話,不知不覺會吃上一大盤。這樣子搭配著酒來喝,越吃越香,越嚼越美,所以越喝就會覺得越開心了。第5道菜就是鹵豬蹄。鹵好的豬蹄聞著香吃起來更香,豬蹄裡面的膠原蛋白也是非常豐富的,所以說女生其實多吃一些豬蹄對皮膚也是非常好的,很多人在喝酒的時候都會准備一些鹵豬蹄來做下酒菜,一隻手拿著酒,一隻手啃著豬蹄,多麼愜意的事情啊第6道是涼拌皮蛋。這個好的皮蛋有雞蛋和鴨蛋,這兩種雞蛋是黃色的,鴨蛋顏色稍微黑黑一些,在做皮蛋的時候,上面膠質上調制好的醬料汁,味道吃起來非常酸爽,非常過癮,再喝上一些小酒,那真的是太爽口了。第七道就是鹵牛肉了。也是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的一個肉類,因為它的價格比較貴,所以說很多人在平時不會自己在家裡面做鹵牛肉,想吃的話都會去外面買上一些來吃,因為外面做的鹵牛肉吃起來的味道非常不錯,而且也省去了很多麻煩,吃起來非常的有嚼勁,所以在喝酒的時候把它當作下酒,它也是非常過癮的。
⑸ 成都有哪些特色小吃
成都正宗特色美食小吃:夫妻肺片,擔擔面,龍抄手。
1、夫妻肺片。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是成都市著名的傳統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於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後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了。
⑹ 四川10大小吃是什麼
四川小吃之所以特別深受人們喜愛,是因其自身獨特的麻辣、香辣等菜品風味,加之獨特的製作工藝及其氣候環境多層決定。 一是風味突出,它同川菜一樣,不僅選用多種調味品和復合調味品,並且十分講究調味的技巧,形成了多種風格。成都稱之天府之國,美食之都,有名揚國內外的美食節,每年都不計其數的遊客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此,只為這四川小吃。下面就來看看四川10大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稱贊,看看有沒有你喜歡吃的。
1、成都鍾水餃酸辣蕨根粉是四川九寨溝的一道傳統特色小吃,采九寨溝山上鮮蕨菜,用木棒擊打至出漿,把漿烘至成粉狀,吃起來很有韌勁,黑乎乎的蕨根粉上有了紅紅的小米辣,令這道菜平添了幾分“姿色”。而且蕨根粉富含鈣、鐵、鋅、磷、硒等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滑腸通便、清熱解毒、護肝等功能。
⑺ 四川哪的小吃最多最好吃
1.缽缽雞
缽缽雞,流傳至今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配料,加上多種配料的去骨雞片拌合而成。「缽缽雞」從何而來?「缽缽」,原意為瓦罐,它運用了疊音詞的方式起的菜名,別致又帶著親切感。缽缽雞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有風味。
2.擔擔面
擔擔面是四川民間極為普遍且頗具特殊風味的一種著名小吃。因常由小販挑擔叫賣,由此得名。此面用麵粉擀製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
3.肥腸粉
肥腸粉歷來是成都眾多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其麻辣鮮爽,色紅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腸既可作為小吃品味,也可權作特色一餐。肥腸粉完全具備「快餐」的特點。
4.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原名「夫妻廢片」,但並不用肺。屬於川菜系,四川漢族特色小吃,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料,注重選料,製作精細,調味考究。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深受群眾喜愛,為區別於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稱之,在用料上更為講究,質量日益提高。
5.廣元蒸涼面
元蒸涼面是四川廣元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吃起來酸、甜、麻、辣、香兼具,開胃,爽口,味道濃久。超出廣元市再無產地。其外型外型和陝西涼皮近似,但其原材料為大米而不是麵粉。廣元涼面口感滑膩爽口,清涼宜人。
6.火鞭子牛肉
火鞭子牛肉起源於清代乾隆年代,清末民初已成為四川名特產。與張飛牛肉和太和牛肉一起稱為「川中牛肉三傑」。火邊子牛肉是鹽都(四川自貢地區)漢族傳統名特產之佳品,客觀存在以質優味美、片薄如紙、酥香綿長而聞名遐爾。火邊子牛肉源於清乾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選料嚴格,刀工精細,工藝考究、風味獨特、綿香生津、回味悠長。
⑻ 成都的風味小吃有什麼好的
1.龍抄手
抄手和餛飩是完全不一樣的品種,龍抄手皮薄餡多。紅油抄手是很出名的品種之一,大約10-15元10個。
推薦店鋪 |小烽燒風味酒館
拓展資料:
成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稱號。成都擁有2項世界遺產,2項世界預備遺產,是中國中西部擁有世界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3200年的歷史的「最中國文化名城」。
成都擁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樓、青羊宮、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覺寺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成都也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擁有名揚四海的大熊貓基地。
2016年,成都市接待國內遊客2.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4.7%;國內旅遊收入2425.6億元,增長22.1%。組織出境旅遊人數181.6萬人次,下降6.6%;接待入境旅遊人數272.3萬人次,增長17.8%;旅遊外匯收入12.4億美元,增長15.8%。全市三星級以上飯店97家,旅行社46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