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黃州歧亭最好吃的做法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黃州歧亭最好吃的做法

發布時間: 2023-04-29 04:31:08

Ⅰ 中國最出名的米酒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出自著名的政治家、詩人曹操的詩句,想必大家都聽過了鏈螞,而實際上酒不一定就僅僅拿來消解憂愁的,它的養生的效果也非常不錯的,其中米酒便是最值得去品嘗的了。我們都知道,米酒因為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低以及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功能而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換句話說,米酒是屬於營養酒,諸如補氣養血、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溫寒補虛、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進血液環、潤膚等慶帆等功效都不在話下,也是廚房烹飪常見材料。那麼,對於想品嘗米酒的朋友,小編今天就在這里列舉出一些較好的米酒品牌,以下便是中國米酒十大品牌:

巨龍生物

成都巨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97年,大型超市調味品供應商,專業從事料酒系列、農之味方便川菜等的生產、銷售的企業,其醪糟、料酒系列產品深得消費者青睞。

西棚差埋塘老酒

始於1618年,浙江省著名商標,中國米酒十大品牌,主要從事黃酒、白酒等系列產品的研發、釀造、銷售的大型企業,其黃酒在業界享有盛名。

朱䴉

浙江新友控股有限公司,朱䴉,公司於2006年底收購重組了陝西朱䴉黑米酒業有限公司,並生產出穀物類釀造有機酒——朱䴉黑谷有機酒,扛起了打造「中國人餐桌上第5瓶酒」的行業大旗。

生龍

湖北生龍清米酒股份有限公司,始於1998年,知名米酒品牌,主要從事孝感米酒傳統飲食文化研究和健康綠色食品生產、銷售的農業產業化企業。

白蒲黃酒

南通白蒲黃酒有限公司,白蒲黃酒,始建於東晉義熙七年的如皋市白蒲鎮,中華老字型大小,江蘇省著名商標,以健康養生為宗旨集吸米、浸米、蒸飯、榨酒、灌裝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謝村橋

陝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是集白酒、黃酒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股份制企業。是陝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是陝西省酒類骨幹企業之一。其前身為始建於一九五六年的國營洋縣酒廠和洋縣黃酒廠。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著名米酒品牌,中華老字型大小,「桂林三寶」第一寶,擁有白酒、果露酒兩大類近百多個產品的現代化白酒生產基地。

神霖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責任公司,神霖,中國十大米酒品牌,始於1954年,湖北省著

Ⅱ 湖北麻城好吃的東西有哪些

特色飲食
★肉糕
麻城肉糕為麻城傳統名菜。
肉糕
將鮮魚去刺去皮,豬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漿,將苕粉(即紅薯粉)、清水、食鹽按比例放入盆內與肉漿攪拌,依各人口味還可以加入少量薑末、蔥花等佐料,在蒸籠墊上隔離紙,將攪拌好的肉漿舀入蒸籠,猛火蒸半個鍾左右。出籠後可切成小塊即食「熱肉糕」;一般攤冷後切成長條,宴席上擺齊裝盤再次蒸熱,平時食用切成小塊可水煮、可下面、可油炸、可煎作菜。保存方法可冷藏或食用油浸封。
★油麵
麻城油麵,採用上白麵粉加適量芝麻油和鹽,由人工拉成。形成銀絲,纖細美觀。瘦肉油麵已列入《湖北風味小吃》。
★魚面
麻城魚面(俗稱垂魚),是麻城市傳統食品。採用鮮魚、紅薯粉、雞蛋清、食鹽等錘煉精製而成。是一種低膽固醇、純天然綠色食品,廣泛適用於家庭、賓館宴席食用。
★老米酒
麻城老米酒已有千年釀造歷史。自唐朝黃州刺史杜牧過麻城歧亭,留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至北宋大詩人蘇東坡高歌「酸酒如齏湯,甜酒如蜜汁。三年黃州城,飲酒但飲濕」,歷代文人墨客盛贊麻城老米酒。
★麻城糍粑
糍粑
打糍粑,在麻城,過去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只有過大年、立夏、中秋幾個大的節日才能吃到,左鄰右舍圍在一起搗糍粑,已經成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糍粑是麻城很多地方必備的年貨,採用特產糯米經過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糍粑吃法多種多樣,可烤、可煮、可炸。味道鮮美,可口。

Ⅲ 從麻城怎樣坐汽車到黃州,請詳細說明下路線

如果是在市區,直接到新車站森敬(將軍路)買到黃州的車票,一個襪春清小時一班,如果是在宋埠,中一,歧亭等鄉鎮,可以直接在路邊等車告前,不用到麻城市區去。
麻城到黃州路線:
麻城-宋埠-鳳凰-三店-新州-淋山河-方高坪-團風-黃州

Ⅳ 江南歧亭敘事散文

【有鳳來棲】

「歧亭」,又說拆辯「岐亭」。在古漢語里,「岐」又同「歧」。「岐」《說文解字》段玉裁注曰:「或作山。支聲。因岐山名之也。」又說:「邑可作歧。」歧亭沒有岐山,岐山在長安西,今岐山縣,為寶雞境內。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黃帝內經》《周易》誕生處。也算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以「歧」字之理解,為多道,為岔路。「物兩為歧」,這是《爾雅·釋名》上的記載,望文生義因「歧路築亭」是最容易接受的解釋。

有人認為,「歧亭」地名的得來,由「赤亭」始,但赤亭與歧亭相隔至少六十里。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76記載:「赤亭城在縣東南十里。有赤亭河。宋元嘉十五年,以豫部蠻民置十八縣,赤亭其一也。亦為赤亭蠻,西陽五水蠻之一。」又說:「岐亭城,在縣西七十里,齊、梁間為岐亭縣,亦蠻縣之一也。今為岐亭鎮,舊與黃岡、黃陂連界。」赤亭河,酈道元在《水經注》說:「舉水又東南歷赤亭下,謂之赤亭水。」可見,赤亭和岐亭,一個在縣東南的舉水邊,一個在縣西南的舉水邊,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由於現存史料有限,要考證「歧亭」名稱的變化由來,目前非常困難。豎御答

有一段影響深遠的網傳文字說:「歧亭所在地有山名『岐山』,後有人在岐山建亭做生意,而得名『歧亭』」。這大概是把「歧」、「岐」兩個字進行了一次親密結合,但我對這種傳言還是存疑。因為歧亭根本沒有所謂的「岐山」,自古以來都沒有資料記載。還有,先師李學祥先生對歧亭由來曾作了另一種說法。

先師在世時曾閑聊說:「歧亭城是鳳凰地,因鳳棲高崗而名。」先師是歧亭名宿,行醫六十餘年,在歧亭可謂家喻戶曉。他從稚童到耄耋,一生足跡未離開歧亭半步,余慧而且也喜歡搜集歧亭的佚聞掌故,我對歧亭的基本認識就是從先生始。

歧亭在齊、梁時曾設「岐亭縣」,那個時候不知修建了城池沒有。但到了明嘉靖年間,由於盜匪猖狂,歧亭就設了郡丞(通判)。郡丞為防禦寇盜,帶領鄉民伐石瓮城,清道光和同治時還大修。建好的城池,城牆厚而高大,城圍有6里長,城下是壕溝,設有5門(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北門)28樓駐守,城池正好位於高崗上。一座高崗,在舉水未改道之前,東門城牆下是湯湯舉水,可供大船游弋。蘇東坡由黃州到歧亭來看隱居的陳季常就是行舟於此登岸。在今天歧亭東門的古城牆遺址上,還可看到舉水浸泡的水漬。鎮北是杏花村和硯池畈,鎮南是余家寨,都是一望無邊的平地,只有鎮西背靠九騾山。整個地形,前面臨河,後面依山,兩邊是開闊平地,觀城大勢,正像鳳凰展翅欲飛。據說,歧亭城的鳳眼在西門,所以西門人們又叫「鳳棲門」,其石刻的「鳳」字至今還在。

《詩經·大雅·卷阿》中說:「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是一種靈鳥,相傳非梧桐不棲,非寶地不落。從歷史發展來看,歧亭的確是塊風水寶地,杜牧之、陳季常、蘇東坡、於成龍、張之洞等都與歧亭結下了不解之緣,也不怪明山秀水的杏花村就依傍在它身邊。

所以,按照先師的意思,歧亭最早的名稱是叫「棲亭」,取「鳳棲」之意。我想:在歷史的演變中,由「棲」到「歧(岐)」,發生了好多已經湮沒的故事。

這種猜測,未必一定不可能。

【歧亭有座三賢祠】

歧亭杏花村有陳季常、張憨子、甘望魯三名士墓,還有宋賢祠、清端祠、忠節祠三賢祠。

宋賢祠建於康熙癸丑年(公元1673年),由於成龍所建;清端祠建於乾隆乙亥年(公元1755年),由邱賜書所立;忠節祠建於咸豐己未年(公元1859年),由黃州同知王省三動議,前後兩百年。其中宋賢祠影響最深遠。

於成龍於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遷黃州同知,駐守歧亭。彼時的歧亭,民風彪悍,盜竊盛行,治安混亂。於成龍到了歧亭以後,一方面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疾苦,另一方面採取寬嚴並用政策,對首惡絕不留情,對那些因生活所迫走上盜竊的普通民眾以教育感化為主。於成龍認為:「凡人之為盜賊者,原非天性使然也。或為貪婪官司所迫,或遭勢豪大戶侵凌。與夫飢寒逼身,一念之錯,墜身苦海,抱頭鼠伏,靜夜自想,豈無一點遷善改過之心?」(《彌盜安民條約》)在於成龍的眼中,?大部分盜匪淪落至此,一定有其原因。要破除盜匪之風,除了讓生民安居樂業以外,還應該推行德教,端正社會風氣,崇尚古之仁愛,從根子上改變民風。

公元1673年春,於成龍組織歧亭士子到杏花村拜謁陳季常墓,見陳季常所留故跡全然而失,內心惘然。於是與諸鄉紳相謀,在杏花村陳季常故址修建房屋數間。其一建宋賢祠,供奉陳季常、蘇東坡,以他們的道德情操教化世人;再就是成立士子書院,親選一方名師,讓歧亭的童子有個讀書的地方,並四時八節祭祀先賢,從祭祀中感悟前輩的精神風范。於成龍還經常講學其中。在康熙初年天下未定的年代,這或許是一個地方當政者最實在的理想:以宋賢的精神激勵人們心懷良善,耕讀為本,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到了乾隆年間,宋賢祠因刁僧盤踞,殘敗不堪。為了紀念於成龍在歧亭的歷史功勛,黃州府鎮歧亭侍郎丘賜書除重修宋賢祠外,還於宋賢祠邊,另修「清端祠」。「清端」是於成龍逝後康熙皇帝賜的謚號,意為「清官第一」。

公元1859年,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已經開始落幕,由曾國藩領導的湘軍收復了湖北、江西,逼近天京(南京)。為了紀念在與太平天國的戰斗中犧牲的將士,特別是為了紀念湘軍將領李續賓將軍,黃州司馬王省三在宋賢祠另一側建了忠節祠。

李續賓,宇迪庵,湖南湘鄉人。《清史稿》稱他為"湘軍之傑"。李續賓在與太平天國征戰中屢次大敗太平軍,「七年之間,先後克復四十餘城,大小六百餘戰」,在湘軍中赫赫有名。公元1858年11月,在安徽廬州(今合肥肥西)三河鎮,以六千兵士對抗陳玉成十萬大軍,所部5000精銳全被殲滅。李在臨危時對眾部屬說:「軍興十年,皆以退走損國威。吾前後數百戰,出隊即不望生還。今日必死,不願從者自為計!」李死訊傳到京城後,咸豐帝「流涕,手敕曰:惜我良將,不克令終!」。史稱其時湘鄉「家家舉喪,戶戶哀聲」。

李續賓歿於廬州,為什麼於杏花村專立祭祠?一者是1858年3、4月間,李在此收復麻城、黃安失地,深受麻黃民眾愛戴;再則是杏花村為荊楚名勝之地,「瑰琦隱見,聚千載之明;志節炳煌,揚一方之茂烈」,於杏花村立祠,是對他們最好的傳揚和褒獎。

忠節祠於咸豐乙未年(公元1859年)九月建成,距李續賓死不到一年。宗稷辰在《歧亭重修宋賢祠並建忠節祠記》中說:「後之人紹清端之跡,而崇宋賢;推清端之意,而勵忠節;常則效而修明之用,以示響方善風俗,則今日之舉,其有裨於世道人心者豈淺鮮哉?」一語中的,這就是當時修祠建碑的意義所在。

由宋賢祠到清端祠,再到忠節祠,其實表達的是普通百姓對安穩幸福生活的嚮往。現在雖然三祠罔在,但精神長存。相信總有一天,在杏花村中,它的真容還會再現。

【府門街覓蹤】

歧亭鎮西門有一條街叫「府門街」,確切地說叫「二府衙門街」。在中國歷史上,於一個州都之外,還設一個二府,並且二府設在一個彈丸小鎮,恐怕歧亭是絕無僅有的。

清人王士元在《歧亭古跡考》中說歧亭為「楚黃之扃鑰」。「扃」是門戶,「鑰」是開關,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歷史上,歧亭除了是光黃古道外,還因為鎮前有舉水的滔滔激流,鎮後又背靠西山,交通方便,為盜匪青睞。在明朝中葉以前,由於府治設在麻城,盜匪搶劫後等縣城的捕快來時,早就順著舉水或鑽入鎮後的西山逃跑了,因此民憤極大。為了歧亭社會治安,在明嘉靖年間,歧亭就有了第一位駐地通判。第一位通判叫羅瑞登,上任後帶領歧亭民眾修築城垣,爾後,萬曆年間的通判韓煥又進行了增修,但當時還不是二府。歧亭真正設立二府是在順治時期,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政府裁通判,改歧亭為黃州二府,設同知,總理地方事務。到了康熙初年,由於吳三桂造反,社會動盪,歧亭街更是蛇蟲混雜,山賊、土匪盜搶成風,害得老百姓人心惶恐,民不聊生。黃州知府就派了同知於成龍鎮守歧亭,保境安民。

《清史稿·於成龍傳》說:「歧亭故多盜,白晝行竊,莫敢誰何。」一個地方,連白晝都敢行竊,還莫敢奈何,那是一種什麼狀況?所以,於成龍到歧亭以後勵精圖治,想了很多治盜辦法。其息盜的故事,至今民間還娓娓在談。

志書上載:當時的二府衙門前壁,書有「威震三界、統轄八城」八個大字,衙門大堂頭道儀門三門並列,里有忠官祠,兩側是監獄和三班六房,過道直通三堂,頭、二、三堂之間各相距兩丈,兩側還有東花園、西花園,周圍有水浮亭、望風台等,看起來這二府衙門規模不小,並且肅穆威嚴。

現在二府衙門早在荒煙蔓草中毀掉了,只有一條窄窄的青石巷和巷道兩旁有些破敝的房屋。青石路凸凹不平,路側泄水溝長滿淡淡的青苔。房屋都是極普通的民房,建築式樣高矮寬窄,各有千秋。這些建築大致可以看出不同時期的建造特色。曾經恢宏的衙門被那些民房遮覆,再也沒有一點屐痕了。只有出街口北的一口古井還有幽涼清水可汲,供老百姓浣洗。府門街變得尋常又尋常了,不經人點破,誰也不會認為這里曾是歧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無異是一部盎然的書。今天,府門街雖然清冷,但那鋪陳的往事猶如風雨中一曲老歌,一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在傳唱中常常被記憶喚醒。抬起頭,總有幾分落寂江山衰盛無常的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