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慶烤腦花哪家最好吃在哪個地方能吃到
1、九村烤腦花
烤腦花出名源於九村,鑒於其烤腦花地位,所以將它放第一個。大石壩總店有很多年了,以前看起蒼蠅館子,很油膩,現在重新裝修,看起倒很華麗了。作為主打的烤腦花,嫩而不腥,上桌時香味撲鼻,趁熱舀上一勺青蔥榨菜伴著腦花,腦花入口細膩嫩滑似豆腐,又帶有豆腐絕無的醇厚香味,腦花伴隨著麻、辣、鮮、香令人垂簾欲滴。
美食地址:江北區大石壩盤溪路綠地新都會小區旁(近京閩茶葉市場)
2、小腦殼燒烤城
只能說說當年的味道了,新鮮的藕片上面蓋著半個新鮮腦花,腦花處理的很乾凈,配上他家秘制的醬料在小碗里烤制,出鍋再放他的辣椒,香到不行,腦花軟糯入口即化,藕片入味還帶有藕本身的甜味。
美食地址:江北區建北6支路鷂子丘
3、霹靂火大排檔
霹靂火是重慶的老牌燒烤,快20年歷史,環境升過級,現在可與酒樓媲美。晚上甚至有開豪車的去他家吃,目前他們家的海鮮燒烤技術獨樹一幟。烤腦花有點偏油偏咸,泡椒和豆豉味重,辣度適中。
美食地址:渝中區華一路15號1-2商鋪(亮點洗車旁)
4、神火花園
就在解放碑30°街吧,進店後自己去冰箱裡面選菜,選好了交給店家烤。腦花不夠吃,感覺配菜比例太大,入味還是足。
美食地址:渝中區解放碑較場口30°街吧夜市(日月光廣場)
5、眼鏡燒烤
是個路邊燒烤攤,就在萬和葯房旁,導航可找到。腦花里的胡辣殼聞著很香,而且應該先炸過一道,味道很大,十分入味,泡椒味的尤其香嫩。
美食地址:九龍坡區科園四路附近(萬和葯房旁)
⑵ 重慶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重慶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1、重慶火鍋
重慶特色美食之一,承載著重慶人民的一份情懷,形狀像金元寶一樣,分為多種味道,皮厚肉多,味道鮮美。
⑶ 烤腦花是哪裡的特色
川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
烤腦花是川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用豬腦子拌之以海椒末、花椒粉及穗頌州其他佐料烤制而成。氣味醇厚,入口綿軟,香而不膩,油而不肥。
像芝士一櫻斗樣滑膩,綿綿的,又像脊髓。四川人愛腦花,吃出了百般花樣。串串冒菜店的冒腦花、街邊的鹵腦花、燒烤攤上的烤腦花、大排檔下的爆炒腦花,還有煎腦花、腦花面等系列。成都油爆爆的腦花,愛他或者恨他,帶他吃腦猜蔽花。
⑷ 香而不膩:烤腦花是哪裡的小吃
想必如果有看過前陣子火遍全國的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一定對絕味無比的烤腦花留下深刻的映像吧。
採用豬腦子,扮之以海椒末、花椒粉,以及其他佐料,火烤而成答或前。氣味醇厚團族,入口綿軟,香而不膩。聽起來就讓人垂涎三尺呢!
對 飲食文化 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道著名的菜色是來自哪個城市呢?
烤腦花是重慶地區的一道漢族特色小吃,採用豬腦子,拌之以海椒末、花椒粉以及其他佐料,火烤而成。氣味醇厚,入口綿軟,香而不膩,油而不肥。是到重慶旅遊時切不可遺漏的一道小吃。
製作方法
第一種
先把腦花拿出來用牙簽仔細的挑掉上面的血絲,就是一個白白嫩嫩的腦花兒了,把它分成兩半,更容易烤熟,還入味些。上火開烤,火一定要調到最小。在快熟的時候,加入花椒油,撒上味精和蔥花,香噴噴的腦花兒就熟了。
第二種
腦花先去掉膜,水燒開,放入腦花,開後改小火,一分鍾後瀝出腦花,在墩子上將腦花改成大拇指大的塊待用。芡粉加蛋清加適量水攪散,以能裹上腦花塊為好(即穿衣),油燒沸下腦花,炸到金色瀝出裝盤。空鍋放適量油,下泡海椒醬和豆瓣醬花椒適量炒散仔,加入少許水微煮加蒜泥,味精少許,鹽,雞精,醋,白糖,芡粉攪散下鍋燒開,加蔥花淋在炸好的腦花上既成。
每種作法都有其獨到之處,第一種作法香氣更濃,但油稍重;第二種作法適合不喜歡油膩的人,且可以自行掌握鹹淡及佐料的多少。
個人口味覺得,第一種做法更能體現烤腦花的聞著香、入口綿的特色,也更能正宗地體現出「烤」字!不過也有不少人喜歡第二種方法製作出來的烤腦花。
營養價值
從中醫角度講豬腦其性味:甘、寒、有小毒。歸經:入腎經。功效:補骨髓,益虛勞,滋腎補腦。主治:頭暈,頭痛,目眩,偏正頭風,神經衰弱。豬腦含鈣、磷、鐵比豬肉多。適用於氣血虛虧之頭暈頭痛,神經衰弱等虛弱之症。畜肉中膽因醇的含量依肥度和器官不同有很大的差別,瘦豬肉為77毫克/100克,肥豬肉為107毫克/100克;瘦牛肉為63毫克/100克,肥牛肉為194毫克/100克。內臟的膽固醇含量比較高,如豬心為158毫克/100克,豬肝為368毫克/100克,豬腎為405毫清清克/100克,豬腦中的膽固醇含量最高,達3100毫克/100克。故對於體內膽固醇增高的高血壓或動脈硬化所致的頭暈頭痛不宜食用。
⑸ 重慶腦花怎麼那麼好吃
主料:羊腦 (5)
調料:蒜 (適量) 蔥 (適量) 剁椒 (適量) 孜然 (適量) 香油 (適量) 色拉油 (適量)
廚具:電烤箱
重慶烤腦花的做法通常有兩種:
重慶烤腦花的做法一、先把腦花拿出來用牙簽仔細的挑掉上面的血絲,就是一個白白嫩嫩的腦花兒了,把它分成兩半,更容易烤熟,還入味些。上火開烤,火一定要調到最小.在快熟的時候,加入花椒油,撒上味精和蔥花,香噴噴的腦花兒就熟了。
重慶烤腦花的做法二、腦花先去掉膜,水燒開,放入腦花,開後改小火,一分鍾後瀝出腦花,在墩子上將腦花改成大拇指大的塊待用!欠粉加蛋清加適銷則量水攪散,以能裹上腦花塊為好(即穿衣),油燒沸下腦花,炸到芹爛金色瀝出裝盤!空鍋放適量油,下泡海椒醬和豆辦醬花椒適量炒散仔,加入少許水微煮加蒜泥,虧首棚味精少許鹽,雞精,醋,白糖,欠粉攪散下鍋燒開加蔥花淋在炸好的腦花上既成!
每種重慶烤腦花的做法都有其獨到之處,第一種作法香氣更濃,但油稍重;第二種作法適合不喜歡油膩的人,且可以自行掌握鹹淡及佐料的多少。
個人口味覺得,第一種做法更能體現烤腦花的聞著香、入口綿的特色,也更能正宗地體現出「烤」字!不過也有不少人喜歡第二種方法製作出來的烤腦花。
⑹ 哪裡的燒烤最好吃
四川
四川美食的魔力實在很難打破,川菜、火鍋、串串、兔兔......每樣都有一吃上癮的危險。燒烤也不例外。四川這個美食大省,不同地區的燒烤風格各不相同,發展至今也自成一派。
▲ 燒烤絕對是門手藝活。圖/圖蟲·創意
屬於宜賓派的「把把燒」是近來倍受人們追捧的網紅,而其精髓光從一個「燒」字也能窺見一斑。猛火快烤出肉串的焦香火辣,憑的是師傅手上的利落勁兒和經驗。
畫風更炫的莫過於石棉地區的燒烤。炭火上托著正正方方的鐵板,鐵板中央分布著一個個圓形的小孔,泡過調料油湯的肉片往鐵板上一刷,火苗沿著小孔即刻噴涌而出,圍繞滋滋作響的各種食材舞上一曲。
▲ 炫酷不炫酷,你說!圖/網路
緣自西昌地區彝族的火盆燒烤,「生猛」又帶些許儀式感的燒烤形式俘獲了一幫食客。奔跑在大涼山的小香豬,肉質細嫩緊實,與火盆燒烤最為合拍。
炙烤後的豬皮又香又彈,肥而不膩;嚼起來咔嘣脆的豬鼻筋是宜賓燒烤絕對的top1,嫩得一流的魚片、魚肚是石棉燒烤的必吃。
▲把把燒的小可愛們。 圖/soogif
除了各家對應的燒烤關鍵詞,其他像五花肉、牛肉、排骨、雞皮 、黃喉 、掌中寶.......不管哪一派也都必不可少。至於蘸料嘛,標配是花生粉、黃豆面、辣椒面混合的干碟。(四川人對干碟肆耐鎮的執念)
重慶
「嘴刁」的重慶人對燒烤的味道到底是忠於摯愛的麻辣,吃法上更是別具一格。
▲ 重慶的燒烤是用筷子吃的哦。圖/Q年
最能代表重慶燒烤的,非烤腦花莫屬。腦花腥氣重,新鮮是第一要義。畝瞎
逐個洗凈去膜後放在疊成碗裝的錫紙中,再加花椒、辣椒、鹽、薑末、蒜泥、油、糖等二十來種配料,調動出腦花的全部甜鮮。最後淋上辣油,封口烤制十五分鍾左右便可。
▲ 看著重口味,吃著超美味。圖/圖蟲·創意
一份好的烤腦花,外形完整,用筷子輕輕碰還能感覺到彈性;入口先是香嫩軟糯,一抿就化,隨即是辣油進入味蕾帶來的刺激,而後油脂的芳香和鮮甜慢慢環繞整個口腔,讓人慾罷不能。
雲南
要說在燒烤種類上真正做到包羅萬象的,只能是雲南了。
自然和地理的恩賜賦予雲南人燒烤的靈感是無窮無盡的,「昭通小串」、「建水烤豆腐」、「傣味烤魚」,這些叫得出名字的也不過是冰山一角。
▲ 雲南燒烤攤的食材。圖/視覺中國
雲南燒烤一般對葷類食材的處理比較精細,常見的牛羊肉及各種內臟都需提前腌制,而鴨舌、豬尾、雞腳筋一類則先鹵入味。
經過十來種香料腌制、各家獨門秘訣的鹵水浸泡、最後再染上熾烈炭香火氣的烤串、肉汁夾雜著油脂在口腔爆裂的瞬間簡直是對靈魂的一次重新洗禮。
▲ 哇哦,看起來好誘人。圖/截屏自b站
再有一些獵奇的昆蟲類,比如知了、蜻蜓、竹蟲、蠶蛹等,大多採用先炸後烤的方式,一口咬下便能聽見「咔呲」的完美脆響聲。雖沒多少肉,但勝在酥香的口感,也完全沒有任何奇怪的回味。(才不是黑暗料理呢)
烤蔬菜的表現也毫不遜色。脆生生的小瓜烤過仍有一份清甜,熱乎乎的糯米蓮藕甜到心窩,雨季一到,從山上來的野生菌在火光中滋滋作響......多麼令人沉醉的畫面。
貴州
不得不承認,川渝和雲南的風頭之盛幾乎讓人忽略了貴州燒烤的存在。與前者相比,貴州燒烤實屬低調。
貴陽人最愛的,還是夜市上的竹簽烤肉。一根細長的竹簽上,一肥一瘦地串著四五塊不大點的肉坨坨。肉少,食材也不過牛肉豬肉、黃喉、豬板筋幾樣。調味就更不用糾結咯,能吃辣的就選麻辣,要不就是醬爆。
▲ 地道的貴州竹簽燒烤。圖/盧勇
多坦率的烤串啊,but 味道經得起「千帆」的貴陽人的考驗才最重要。所有食材均不會事先腌制,好不好吃就憑師傅的手藝。
烤得火候剛好的竹簽烤肉,瘦肉部分只有邊緣烤至微微焦脆,吃到嘴裡連同一小塊金黃的肥肉咬下,瞬間迸出肉香四溢的汁水。
當然,在貴州怎麼少得了辣椒和折耳根這兩個元素,離開烤架之前刷上的一層蘸水讓烤肉的香氣愈加銷魂熱烈。
▲ 貴陽街頭常見的烤小豆腐。圖/網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大方手撕豆腐,是貴州女孩們的專寵。不刷油,放在炭火上烤兩三分鍾,原來扁扁的豆腐塊慢慢膨脹,只聽見「噗裂粗」的一聲,乳白色的豆腐漿奮力沖出烤得焦黃的外皮,宣示著美味即可享用。
華中,湖南湖北「自得其辣」
風格:精緻火辣、炸烤兼備、基本同上
湘西小串中最受歡迎的烤牛油,雖然丁點大小但足見燒烤功力。火不能大,牛油要用薄薄的一層火烤;調料也不宜過多,烤到一定火候再放蔥花,這樣高溫才能逼出蔥香。
好吃的烤牛油皮脆油綿,還有一絲奶香味,簡直停不下來。
▲ 岳陽烤牛油,手法十分見功力。圖/《人生一串》
湘西臘味聞名,烤臘腸算是一個特色。腸身開花刀炸得焦脆後上火烤。一口咬下有淡淡的豬油渣香,花椒和白鬍椒的香味在煙熏氣中也沒被掩蓋。
沒有一隻小龍蝦能活著爬出武漢,當燒烤遇上小龍蝦,便產生了帶殼烤蝦球這種武漢獨有的吃法。
▲ 爆炒吧!小龍蝦!圖/圖蟲·創意
要將蝦殼厚實的小龍蝦烤制入味,這中間藏著一些「小心機」。個頭較小的小龍蝦洗凈瀝干後,刷上一層蜂蜜,這樣烤出來的小龍蝦肉就會帶有蜂蜜的香甜。
跟一般刷料手法不同的是,烤小龍蝦要不斷用刷子高速從上往下點,使油料順著蝦殼的縫隙滲入肉中。這一工序要重復幾遍,直到小龍蝦的成色轉變為誘人的紅。
除了烤小龍蝦,口感爽脆的烤藕片也是滋味極佳。秘料腌制再入烤箱烤出的藕片,既入味,也不失鮮甜,下酒是再好不過了。
平原沒特色?炙子烤肉真香
風格:講究 舒坦 京味兒
這「炙子」其實是一種烤肉用的炊具。單從字面上理解,「炙」本身就有烤,以及烤肉的意思。
▲ 炙子烤肉。圖/圖蟲·創意
舊時吃炙子烤肉,有一套講究的規矩。先是這炙子,得是用鐵條鉚成的圓鐵板,架在鐵圈之上,下面燒松枝或松塔,所以如今有不少店家以「真正松木烤肉」標榜。
老饕們深諳炙子的重要性,「吃烤肉講究老炙子、肉片好。
炙子越老越好,因為炙子用久了,上面縫隙有凝聚的油脂滋潤著,烤出來的肉片沒一絲兒鐵銹味兒,所以顯得特別香。」美食家唐魯孫先生對此曾有過這樣一番描述。
▲ 翻滾吧,烤羊肉。圖/網路 再就是這筷子。炙子烤肉多是自烤自吃,吃烤肉用的筷子比普通筷子更長,方便操作。還要選用箭竹製成的筷子,因其質地堅硬,表面光滑,非常適於烤肉。
不過現在吃烤肉就圖個沒拘束、暢快。第一口當然得是純肉,蘸孜然辣椒面或傳統醬油碟,再就著糖蒜和黃瓜,要是想來口主食,炸饅頭片、麻醬燒餅都可。總之,你愛怎麼吃就怎麼吃。
肉食者的西北聖地
風格 :真肉、純享、巨無霸
在新疆,烤肉的「肉」是絕對的重頭戲。伴著聲聲吆喝的烤肉攤前,放眼望去全是紅白相間的肉。
甚至沒有燒烤這一叫法,不止是羊肉串,烤全羊、饢坑烤肉、架子肉也都視作烤肉的家族成員。
▲ 個大,飽滿,好吃。圖/視覺中國
和烤肉最配的還是剛出爐的熱饢。趁著熱乎勁把饢對折兩半,再把幾串油滋滋的烤肉夾在其中,果敢地順勢一捋,肉就落在饢中。饢的香脆回甜,配上烤肉的油潤多汁,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絕。
▲ 肉和饢是絕配。圖/圖蟲·創意
能和饢夾烤肉這種神仙組合媲美的,恐怕也只有聞名全疆的和田烤包子了。烤好的包子外表焦黃誘人,但對於頭一回品嘗烤包子的食客而言,面對眼前這個冒著熱氣、鼓鼓囊囊的烤包子,一時間還不知從何下手。
▲外表十分低調的烤包子。圖/視覺中國
以下是網友提供如何吃烤包子的參考:
烤包子必須翻過來拿,用手不停地拍打包子底兒,拍打的過程讓人倍感愉悅。
拍打過後,用小刀平插進包子底部,慢慢把烤包子的底兒掀起來,把面最多、口感最硬的包子底兒在一碗清水中蘸一蘸,包子蓋里滿滿的肉餡和湯汁,輕嘬一口或是狠咬一口,猶如打啵兒,滋味各不同。
東北大佬,我服
風格:串大豪氣、重口過癮、不整虛滴
細長的竹簽很難駕馭得了東北又厚又大的肉串,東北人很早就明白了「擼串」的真諦。要帶著征服感,一口把肉從簽上抽咬下來,那才夠痛快。
▲ 風物君的私藏分享給你~圖/Q年
東北人對燒烤是近乎本能的熱愛,齊齊哈爾就是鮮活的例證。齊齊哈爾人有多愛吃烤肉呢?據說家家戶戶自備烤肉器具,個個都是隱藏民間的烤肉高手。
▲ 烤酸菜你們吃過嗎?圖/網路
別的地方烤肉按片烤,齊齊哈爾的烤肉都是論盤烤。一股腦地將腌制入味的牛肉放進齊市特製的大鐵盤里,薄片的牛肉在高溫的炙烤下迅速捲起肉身,向外不斷釋放誘惑的香氣。
烤好的牛肉泛著油花,在齊市秘制烤肉蘸料中翻個滾,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然後嘆道:人間至味不過如此。
▲ 好大塊兒的肉肉。圖/圖蟲·創意
如果說齊齊哈爾最大程度地體現了東北燒烤的粗獷和奔放,那吉林延吉的燒烤則自帶一股濃濃的泡菜味。受朝鮮族飲食文化的影響,延吉燒烤在食材上以豬肉居多。
豬裡脊肉、豬梅肉、豬皮、豬大腸......這些韓式燒烤中常見的肉類讓你一次就吃到爽。還有特色的烤筋皮子,脆而薄的軟組織炙烤後韌性十足,咀嚼的過程中,蘊藏的烤料會充盈味蕾,越嚼越香。
▲韓式烤肉。圖/圖蟲·創意
東北燒烤的包容性和創造力非常強大,以至於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哈爾濱的心管夾肉、長春的蒜水烤肉、德惠的三分熟、本溪的烤豆皮兒、錦州的烤雞爪......但對於我來說,學校食堂的烤雞架和老胖兒家的烤麵包片,是我心中永遠的東北燒烤之光。
小編註:什麼值得買又有新朋友入駐啦!
中國國家地理,是國內彩色期刊中發行量最大的雜志。
地道風物是中國國家地理發起的互動平台,通過腳踏實地的風物發現之旅、值得信賴的線上線下原創內容,復興原鄉傳統、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超級玩家第五期邀請到: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COO、新媒體總監——范燁老師,本期讓她和她的團隊,帶你領略祖國每寸土地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