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挑選蔓菁小菜什麼樣的好
蔓菁,又名蕪菁,俗稱大頭菜,又叫九英菘、合掌菜、結頭菜、芣藍、芥藍、擘藍,茄連、撤藍、玉蔓青等。因形似盤狀,南方人也稱盤菜。蔓菁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尚書·禹貢》就有:「包匭菁茅。」其注雲:「菁,蔓菁也。」疏雲:「即今之蔓菁也。」的記錄。北魏農學巨著《齊民要術》有蔓菁篇:「蒸干蕪青根法:作湯凈洗蕪請青根,融著一解瓮子中,以葦獲塞瓮里以蔽口,合著釜上,系都帶,以干牛糞燃火,竟夜蒸之,粗細均熟。」
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蔓菁根長而白,其味立苦而短,莖粗,葉大而厚廣闊。夏初起台,開黃花,四齣如芥。結角亦如芥,其子均園,亦似芥而紫赤色。六月種者,根大而葉蠹,八月種者,葉美而根小。惟七月初種者根葉俱良。......削凈為菹,甚佳。今燕京人以瓶腌藏,謂之『閉瓮菜』。」
蔓菁個頭嬌小帶著鮮艷的皮,類似蘿卜圓潤,根細無筋,辛辣味濃,質地脆嫩,口嚼無渣,所以古時蔓菁還曾被用來當作主食。《呂氏春秋·本味篇》中就稱蔓菁為「菜之美餚」。《後漢書·桓帝紀》記載:「永興二年六月(公元一五四年)蝗災為害,詔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因為蔓菁的纖維比較蘿卜粗而綿軟,故更可療飢。《廣群芳譜·蔬譜》說:「人久食蔬,無谷氣即有菜色,食蔓菁者獨否。四時皆有,四時可食。春食苗;初夏食心,亦謂之台;秋食莖;秋冬食根。數口之家,能蒔百本,亦可終歲足蔬。子可打油,燃燈甚明。每畝根葉可得五十石,每三石可當米一石,是一畝可得米十五、六石,則三人卒歲之需也。」
劉禹錫的《嘉話錄》也說:「諸葛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則易尋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斸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博哉?劉禹錫曰:『信矣。』三蜀之人也,今呼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亦然。」從此蔓菁便有了一個雅號「五美菜」。據明代文學家張岱的《夜航船》記載:「蜀人呼之為諸葛菜。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酸菜,二美;根可充飢,三美;生食消痰止咳,四美;煮食可補人,五美。故又為五美菜。」清詩人陳作霖作《減字木蘭花·諸葛菜》詞歌頌諸葛亮:「將星落後,留得大名垂宇宙。老圃春深,傳出英雄盡瘁心。濃青淺翠,駐馬坡前無隙地。此味能知,臣本江南一布衣。」
據說蔓菁來春開花結籽,籽可榨油,是栽培型油菜的原始祖先。漢代稱蔓菁為「芸苔」,或稱「胡菜」,民間廣為種植。東漢人服虔《通俗文》載有:「芸苔謂之胡菜。」《農政全書》說:「胡菜,羌、隴、氐、胡多種此菜。」
蘇東坡是公認的我國古代美食家,他抱著飲食三條原則:「一曰安份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創作了「東坡羹」名菜。他的《東坡羹賦》載:「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想若蔓菁、若蘿菔、若莽,揉洗去汁,下菜湯中,人生米為慘,人少生薑,以油碗覆之其上。炊飯如常法,飯熟,羹亦爛可食。」東坡先生通達如此,已超過飲食的境界了。
難怪他在《春菜》詩中吟唱蔓菁:「蔓菁宿根已生葉,韭芽戴土拳如減,爛蒸香穿白魚肥,醉點青蒿涼餅滑。......」尤其他那一曲《憶江南》:「......微雨過,何處不催耕。百舌無言桃李盡,柘林深處鵓鴣鳴。春色屬蕪菁。」講的都是心情了。其中的淡安與平和,更是多了幾分舒愜的雅韻。人和大自然,原來是可以那樣的物我相親,任運自在,泯然無間,盡善盡美。
「黃黃蕪菁花,桃李事已退。」唐詩人韓愈的詩句,說盡了蔓菁的風韻。還有唐詩人元稹《村花晚》詩:「三春已暮桃李傷,棠梨花白蔓菁黃。村中女兒爭摘將,插刺頭鬢相誇張。」蔓菁的樸素和靜謐如原野上柔柔春風,把心田的綠意,生命的新鮮吹拂著,永遠是那樣至真至純,輕舞飛揚。真的要遠離城市的喧囂,俗事的纏繞。「最高峰頂有人家,冬種蔓菁春採茶。長笑江頭來往客,冷風寒雨宿天涯。(明人楊慎詩)」咬住蔓菁,品嘗平淡,將免除煩惱,盪滌胸襟,給人以恬澹寧和的無盡美好。
金人秦略詩雲:「一段蕪菁渾著角,葉間猶有幾花黃。」宋詩人楊萬里也說:「蔓菁宿根撲鼻香。」陽春三月,田野里就開滿了黃花,團團簇簇的,漫天遍野,蝶舞蜂飛,清香泌人,花天相連,一望無際,美妙至極。許是這樣的顏色,太艷,又有些俗。所以白居易寫「迎春花」就這樣說:「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三月陽光下的燦爛的金黃,那麼無所顧忌的爛漫,「黛抹蔓菁花滿畦(宋詩人韓綺詩句)」其實迎春花也好,蔓菁花也好,同樣裝點著大地,幹嘛要厚此薄彼呢?
蔓菁真的很無奈。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就給蔓菁披上了一種曖昧和傷感的色彩。
爰采葑矣?沫之東矣。雲誰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裡采蕪菁呀?/當然是沫水東邊。/我知道你牽掛的是誰?/是那漂亮的庸姑娘。
幽會在桑樹林里,/住在上等的賓館。/送別在淇河水邊。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和暖東風輕輕吹,/怎麼就陰雨綿綿?/我們相濡以沫/怎麼就怒火沖天?
輕輕地采蔓菁,/怎能拋棄它的根?/相約誓言不能忘,/與你相伴始終。
但這對年輕的戀人結局並不美妙,負心的男人始亂終棄,「宴爾新昏,不我屑以。不念昔者,反以我為仇。」於是蔓菁便開出了幽怨的花朵,桑中之約變成了偷情的代詞。我想是不是春天將要過去,「劉公春盡蕪菁色,華廙愁深苜蓿花。月榭知君還悵望,碧霄煙闊雁行斜。(溫庭筠《呈元處士》詩)」留下的必然是無盡的遺憾和惆悵?
② 苤藍和恰瑪古一樣嗎
恰瑪古,中葯叫蕪菁也賣纖攔叫蔓菁,俗稱諸葛菜、蔓豎漏菁。為十字花科芸薹屬的草本植物,根為球狀成白色,歐洲、亞洲和美洲都有種植。
苤藍是兩年生十字花科芸苔屬甘藍種植中胡物。苤藍的口感整體偏甜,肉質比較鮮嫩脆薄,水分較多,更容易咀嚼。
③ 苤藍與蕪菁的區別
有些人對苤藍和蕪菁這兩種蔬菜分不清。念缺橡確實,苤藍和蕪菁有相似的地方,如果不認真看,是很難分辨的。那麼,怎樣分辨苤藍和蕪菁,苤藍和蕪菁的區別是怎麼的仔旁?可以通過植物形態、果實形態和生長地區來進行區分。苤藍和蕪菁的區別方法有:
一、苤藍和蕪菁的植物形態:
1、苤藍:苤藍又稱球莖甘藍,俗名茄蓮。苤藍屬十字花科。苤藍的株有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無毛。苤藍的葉片的形狀有卵形或卵狀矩圓形,比較光滑,被有白粉,邊緣有明顯的齒或缺刻;苤藍的花莖上的葉似莖葉而較小,葉柄柔弱。
2、蕪菁:蕪菁的別名叫蔓菁。蕪菁屬於十字花科。蕪菁的葉的類型有羽狀復葉或匙狀裂葉,蕪菁具粗毛,花頂生,花冠黃色,根皮有白、淡綠或紫色。
二、苤藍和蕪菁的果實形態:
1、苤藍:苤藍的莖離地面2-4厘米處,開始膨大而成為一堅硬的、長橢圓形、球形或扁球形、具葉的肉質球莖,苤藍的外皮通常淡綠色,亦有綠色或紫色者;苤藍的內部是扮清肉白色。
2、蕪菁:蕪菁的肉質根比較柔嫩、緻密,蕪菁的外型酷似蘿卜,蕪菁的株高約20~50公分,地下有圓形或橢圓形直根,小型的蕪菁的重量只有幾十公克,大型的蕪菁的重量重達10公斤以上。
三、苤藍和蕪菁的生長地區:
1、苤藍:北京、天津、大同、雲南等,西南及南亞熱帶地區的光照四季均能滿足生長的需要。
2、蕪菁:蕪菁性喜冷涼,不耐暑熱,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是東北、西北、華北等較冷涼地區春、夏、秋的主要蔬菜,華南等地冬、春也大面積栽培。歐洲、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
④ 盤菜和苤藍的區別
盤菜和苤藍的區別如下:
1、盤菜,學名蕪菁,又名蔓菁,塊莖類植物灶明,因形似盤狀,故俗稱盤菜,是浙南地區冬天的主要蔬菜。
2、苤藍碰猜,叉被稱為大頭菜、球莖甘藍、撇藍,是一種常見的以莖為食用笑辯型部分的蔬菜。
⑤ 苤藍和蕪菁究竟有什麼區別 求詳細資料!帶圖!高分懸賞!
1、種類不梁局同
苤藍:又稱土苤、茄蓮,球莖甘藍等,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按球莖皮色分綠、綠白、紫色三個類型。按生長期長短可分橋脊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個類型。
蕪菁敏渣滲:是雙子葉植物綱、十字花科、芸薹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塊根肉質,根肉質白色或黃色,無辣味。種子球形,淺黃棕色。
3、分布范圍不同
苤藍:原產地中海沿岸,由葉用甘藍變異而來。在德國栽培最為普遍。16世紀傳入中國,現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蕪菁:起源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高加索等地。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⑥ 蕪菁 苤藍 芥菜疙瘩區別,到底是怎麼回事
1、營養價值不一樣
蕪菁富含維生素A,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K和鈣。
苤藍每500克苤藍中含蛋白質5.9克.糖11克,粗纖維4.1克,灰分3.3克,鈣81毫克,磷122毫克,鐵1.1毫克,胡蘿卜素微量,硫胺素0.19毫克,核黃素0.07毫克,尼克酸1.5毫克,維生素C152毫克。
芥菜疙瘩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硫代葡萄甙的物質。
2、生長環境不一樣
蕪菁性喜冷涼,不耐暑熱,生育適溫15~22度。
苤藍喜溫和氣候,但也能抗嚴霜和高溫,結球期適溫為15~20℃,能適應的溫度范圍為7~25℃。
芥菜疙瘩喜冷涼濕潤氣候,不耐霜凍,也不耐炎熱,高於25℃則生長緩慢且品質差,尤其是大答粗野型包型芥菜疙瘩品種,淺根型作物根入土淺,抗旱抗澇能力差,土壤過溫或過干都不利於生長。
(6)苤藍與蔓菁哪個好吃擴展閱讀:
苤藍的分類:
1、捷克白凳戚苤藍:由國外引入,已栽培多年。植株較小,葉子少,葉叢較直立。葉長卵形,淺灰綠色清喊,葉面蠟粉較多;葉柄淺綠色。球莖扁圓球形,皮白綠色,皮薄,光滑,葉痕小而平。肉質淡白綠色,纖維少,質脆嫩,味稍甜,品質好。該品種突出特點是早熟,豐產,抗病。單株球莖重500克左右。
2、青苤藍:天津市品種。植株生長健壯,葉叢較直立。球莖扁圓球形,皮綠色,表面有蠟粉,皮薄,質脆,鮮嫩,纖維少,品質好。單株球莖重600克左右,為中熟品種,定植後60~65天收獲。冬性較強,不易發生先期抽薹。
3、秋串:北京市郊區地方品種。植株高大,生長勢強。葉片綠色,有蠟粉,葉片較多且大,葉柄較粗。球莖大,扁球形,表皮稍粗,淺綠色,皮薄,球莖表面有蠟粉。肉質白色,質脆嫩,味甜。該品種晚熟,從定植到收獲90、100天,其產品主要用於醬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