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聽說會吃的人都去過樂山
——好好吃飯,就是最好的紀念。寫在5月22日,紀念一下袁老。
老聽朋友們說,是個吃貨就要去一次樂山,「五一」過後立即錯峰出行,來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從貴陽乘坐高鐵去樂山非常方便,不到3個小時就可以到達,車次也很多,選擇樂山站即可。
樂山基本上可以劃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對遊客而言,好吃的當地特色 美食 ,多半在老城區,所以在挑選酒店的時候需要多注意,免得住太遠不方便去吃。如果嫌 美食 太過於散落,還可以直接選擇住在樂山港附近,那一帶集中了很多傳統老店,不少都有20年以上的 歷史 ,而且環境也不錯,靠著水域,景色一流。
交通方面,樂山站的公交還挺發達,我基本上出行都靠公交,大部分公交只要1塊錢,可以在微信上下載一個小程序,使用刷微信坐公交的功能。
下面按照食物類型劃分段落,一起來一段 美食 之旅。
剛到樂山住進酒店,就感到各種疲憊,於是點了一個趙鴨子外賣,直接在酒店房間里享用。趙鴨子的甜皮鴨在當地很行銷,門店相當多,提前就送到了。第一次吃甜皮鴨,感覺那鴨皮太好吃了,後來又買過其他家的甜皮鴨,發現味道還是有差距,個人覺得如果只能吃一次甜皮鴨,就選趙鴨子,如果還有機會多吃歷租幾次,那就再選幾家試試。
來說說趙鴨子家的甜皮鴨,因為有對比之後,感覺會很明顯,首先,趙鴨子的甜度剛好,糖漿柔潤而且自然,如果做得不好的甜皮鴨,鴨皮上的糖漿會給人一種沙質感,而且甜度不夠。其次,趙鴨子選的鴨偏瘦,這樣吃起來比較有嚼勁,也比較入味,因為肉太厚會不容易進味;第三,趙鴨子的鴨在上糖漿之前應該鹵得很到位,所以啃掉甜皮以後,吃到的肉還有鹵水的香味,層次很豐富,做得不好的甜皮鴨,啃掉甜皮,裡面的肉索然無味;最後,趙鴨子的鴨子炸得剛好到位,油脂在這個過程當中去掉不少,皮也會略顯酥脆,對油炸這個過程的把握非常考驗師傅的功力。
以上都是個人嘴巴刁出來的,如有不同見解請勿噴。
推薦:
1、趙鴨子甜皮鴨
地址:東大街96號
2、王浩兒紀六娘甜皮鴨
店址:致江路68-71號(王浩兒十字路口)
現如今,缽缽雞遍地開花,在樂山以外的很多地方都見得到,但是缽缽雞來自樂山,所以到了樂山,一定要去試試當地的缽缽雞,感受一下它們的區別。
這次只去吃了葉婆婆家的缽缽雞。位於樂山港的葉婆婆店,堂子忒大,客人超多,服務員也不少,甚至旁邊還專門給服務員准備了食堂。
樂山缽缽雞的口味果然碾壓之前在其他城市吃到的「翻版」。在葉婆婆家吃缽缽雞是這樣操作的,先去冷櫃里選串串,然後拿給服務員,這些串串都是提前燙熟的,澆上汁就上桌,想想如果客人拿串串的時候不注意衛生,還挺讓人焦慮的。
澆汁有三種可選:紅油、藤椒、蒜香,也都是冷的,因為只需要澆汁,上桌很快。
最後稱一下簽簽結賬,不需要慢慢數簽睜爛磨簽。葉婆婆家最大優點是不歧視單身食客,吃多少算多少,拿多了也沒關系可以退,這個比較厲害。而且效率用一個字形容:快!翻台也快!
拿串串的心得:感覺雞肉一般(哈哈,缽缽雞的主角我居然不喜歡),毛肚超嫩,其他各種動物內臟口感也不錯,去骨鴨掌、去骨雞腳也挺帶感,不要看著是冷的,吃起來還都感覺不到腥味。
個人覺得紅油比較經典,裡面的白芝麻炒得忒香,店家撒這芝麻撒得手散,感覺一頓就吃了一年的量。
推薦:
1、葉婆婆缽缽雞
地址:東大街41號
2、王二娘老字型大小缽缽雞
地址:東大街73號
3、紀老四缽缽雞
地址:樂山師范學院柏楊校區附近
看到滿街的蹺腳牛肉犯了選擇障礙症,於是跑到蹺腳牛肉始發地蘇稽古鎮去看了看,其實也是想順便逛逛古鎮,但結果頗為遺憾。
古鎮新修的那一片仿古建築讓人感覺不太舒適,但如果過了一座石板橋再四處逛逛,會找到一點點古鎮的感覺,那一片老住宅裡面,才有生活氣息,你可以和90歲的老婆婆聊天,悉斗還可以看老太太給小狗剪毛,電表上的小燕子也會讓你心頭一震,這樣的場景才叫古鎮嘛。
古市香在當地的店鋪很龐大,看著熱鬧就選了他家,但其實古鎮還有很多蹺腳牛肉可以選,而且據說本地人都不去古市香吃。
第一次 吃蹺腳牛肉發現三大驚奇:蘸碟是干辣椒面,再無其他選擇;湯只有一款清湯,再無其他選擇;湯底只有一種蔬菜——芹菜,再無其他選擇。雖然 個人 覺得 口味 單一 ,但 這 應該 就是 傳統 的蹺腳 牛肉。
我點了古市香的蹺腳牛肉組合,大份58元,我問服務員我一個人吃得完不,服務員說沒問題,上桌發現果然份量不多,另點了兩個牛肉燒麥,有點被震驚了,包得極其走樣,叫牛肉大餃子還好點。
古市香的辣椒面現磨,還另售,一桌一鍋的蹺腳牛肉都是現煮,熬好的一大鍋牛肉湯勺到小鍋里,由專人燙煮好再上桌。據說更傳統的吃法是不會把牛各個部位的肉和內臟煮成一鍋,而是分別煮好裝在不同的碗里再上桌。
古市香 名氣 最大 ,但根據網友推薦,大家可以試試這三 家。
推薦:
1、凌湯鍋蹺腳牛肉
地址:蘇稽簸箕街68、70號
2、周村古食
地址:楊灣鄉長春8組436號
3、馬三妹翹腳牛肉
地址:蘇稽鎮雞毛店路541號
三合泥、甜水麵據說是成都小吃,但在樂山也有人會做,這家店名叫余氏老嘉州甜水麵的小店,當家人已經不年輕了,約莫60來歲,她說他們家在樂山賣甜水麵已經有上百年的 歷史 。
甜水麵抬上來的時候,老人家突然想起什麼:「別慌!」原來是蒜泥忘了加。「少了這個蒜泥味道就差火了。」蒜泥、芝麻醬,還有她家的獨門醬油、辣椒油,就像是一個樂隊組合,少了誰都不行,而且越吃到後面越感覺不到甜味,辣勁反而上來了,很帶感。
第一次吃三合泥,光看那三合泥黑黢黢的模樣,就和網上的圖片不一樣,翻閱資料知道這才是最正的顏色,說明老闆是下了真功夫。三合泥我一口氣就吃完了,那芝麻香、核桃香一股腦兒沖上來,簡直讓我舒坦到家。像這種傳統 美食 ,越吃越少,越是正宗越不容易見到,首先做起來比較麻煩,其次和三不沾風格類似,很多人會覺得對人身體不 健康 ,其實偶爾吃一吃,真是幸福感爆棚。
吃完之後我一直在想,三合泥和甜水麵究竟出自四川哪個地方? 真的是成都嗎?希望有機會去考證一下。
推薦:
余氏老嘉州甜水麵
地址:樂山港上中順街
中午跑去英子油炸所在的花園街,一群阿姨在門口吃午飯,他們說下午4點才營業!這條街可以叫「油炸街」,有好幾家油炸店,然鵝,全部中午都不營業!掃街的清潔工說,因為上午他們都要准備,准備的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我怎麼覺得這個理由很不充分呢。
於是下午7點又跑了一趟。一條街雖然有不少油炸,卻只有英子家最熱鬧,有成都的朋友跟我說,他在樂山最迷戀的 美食 就是油炸,我怎麼覺得這個東西不稀罕呢,操作簡單,而且很多地方都有,特別是小學門口。
英子油炸的素串串和葷串串基本是分開的,但是素串串裡面會有香腸!迷之操作。葷串串在冷櫃裡面,是一份一份的賣,比如牛肉串一份14元,大概有15-20串,具體多少串忘記數了。
串串選好拿去油炸之前就要算賬,算好帳讓你自己寫在紙片上,你可以寫「美女」,也可以寫「我是一條狗」,不想寫他們就寫個數字在上面,就是總共多少錢的數字,串串炸好之後就喊紙片上的信息,送到你面前。
基本上味道都還好,辣椒還是挺香的,個人很喜歡金針菇,油炸出來真是口感太好了,肉類據說五花肉不錯,我點的牛肉,應該沒有五花肉那麼能讓人分泌多巴胺。
推薦:
1、英子油炸
地址:花園街68號
2、紅兵老字型大小油炸串串香油
地址:長青路
你喜歡吃咸豆腐腦還是甜豆腐腦?我更喜歡吃甜豆腐腦。不過在貴陽市也基本都是吃咸豆腐腦,以前在花溪河附近,就有人挑著擔子賣,撒幾顆炒黃豆,放幾粒大頭菜碎,勺一點油辣椒和香蔥,坐在河邊邊吃邊看游野泳的人,就是夏天最美的光景。
樂山的九九豆腐腦,有好幾個分店,一早去,點了個蛋沖豆腐腦。豆腐腦有好些口味,可甜可咸,鹹的可以放牛肉、雞絲、肥腸、酥肉,但只有蛋沖豆腐腦不放辣椒,屬於咸香。
九九家的豆腐腦看上去有點像在廣州吃粥,上面要撒炸酥的油條塊、花生米、香菜、芹菜、大頭菜碎,攪拌了吃,攪拌敷衍一下就好,攪得太過就會把豆腐腦攪成一碗水,就沒了吃頭,剛好還能用舌尖一抿,才是吃豆腐腦的快樂。
推薦:
1、九九豆腐腦
地址:東大街176號
2、小豆海棠
地址:人民南路39號
3、牛華黃娘豆腐腦
地址:東大街43號
前一晚在網上刷到豬腦花面,第二天一早就尋著去了。豬腦花面當早餐,想想都重口味,到了店鋪裡面,發現拿豬腦花面過早的人並不多,都是吃其他口味的面。
樂山的這家豬腦花面不能算傳統 美食 ,開了也就幾年光景,但是獨樹一幟的風格,讓它在最刁嘴的樂山人面前有了條活路。
據說以前一碗豬腦花面會用一整付豬腦,最近幾年豬價上漲,現在只用半付豬腦了,想想以前一兩面上晃晃顫顫的一整個豬腦,簡直有一種喧賓奪主的即視感。
面條煮好,澆一點鹵汁,放半個豬腦,再來一點靈魂醬料——芽菜醬,抬上來再倒一點保寧醋,一口腦,一口面,簡直要靈魂出竅。那個豬腦鹵制過,但鹵豬腦得多費神呢?時間不能太長,不然散架了,時間又不能太短,不然腥味去不掉,反正在樂山吃下來發現,樂山人很會處理這些帶腥帶膻的食材,從鴨子到缽缽雞,從牛下水再到豬腦,都是藝高人膽大的樂山人的拿手好戲。
如果還吃得下建議再吃吃他們家鹵的蝦,名曰鮮蝦面。
推薦:
李雙豬腦花面(總店)
地址:春華路中段223號
其實冰粉是種製作難度不高的 美食 ,但是樂山人挺會創意,比如我在串妹吃的花式冰粉,花式的意思應該就是什麼都來點,有好幾種水果,還有小丸子、花生、紅豆,有種大滿貫的感覺,不過吃下來一對比,個人更喜歡三鮮冰粉的清爽。
推薦:
地址:東大街151-153號
❷ 缽缽雞哪家最好吃
缽缽雞是樂山特色美食小吃,要說好吃的話屬樂山本土古真記缽缽雞了,以紅油味和藤椒味為招牌主食,和雞湯飯,冰粉,涼糕,夾餅,烤魚等樂山特色小吃,還獲「樂山味道」以及「樂山市十大美食」殊榮
❸ 一個人來成都怎麼吃成都的蒼蠅館子,巴適得狠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我從未忘記你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張藝謀曾說過,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在這里吃喝玩樂,似乎都成了一種生活的享受。
▲圖為錦里露天茶館
在成都, 時尚 與煙火並存。太古里、IFS里潮人往來,各色街頭巷尾中,彌漫著一種地道的煙火氣:喝茶、火鍋、麻將……慵懶的人群在破舊的蒼蠅店裡熙熙攘攘,陣陣吆喝聲讓人倍感親切。
中國唯一入選全球最美街道!在成都,這樣的錦里再也藏不住了
▲圖為十一街
▲圖為建設路小吃
說到成都 美食 ,第一印象肯定當屬川菜和火鍋。在還沒來成都之前,我就已經做好要辣嘴的准備,甚至有朋友調侃著要先吃個健胃消食片墊墊肚子,不然會承受不了。
▲圖為把把燒燒烤
也許是因為抱著必殘的心態,反而覺得成都的 美食 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辣,甚至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圍。當然身為南方人,我最多隻能點微辣。
▲圖為建設路小吃
成都的諸多 美食 都流於小巷市井內,稱之為蒼蠅館子。破敗的門面,幾個散桌的小攤,三五好友圍坐四方小桌,大口吃肉,把酒言歡,卻又樂在其中。
一個城市的靈魂
藏於街角巷尾的煙火處
▲圖為缽缽雞,擔擔面
除了以下將要介紹的這幾條小吃街之外,成都幽深小巷中的各色小店,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比如老媽蹄花,隨處可見的缽缽雞、川菜小炒、燒烤,還有清晨的擔擔面。
▲圖為缽缽雞,冷沾沾
這次的成都之旅,主要是去了建設路、十一街、文殊院、魁星樓街這幾個地方大塊朵頤。正宗不正宗,地道不地道,個人並不知道,但是口感相對還是不錯,大家可以參考著看一下。
▲圖為建設路小吃
建設路一條街,邊上林立寫字樓、商業、大學。一到傍晚時分,整條街人群攢動,你來我往,頗為熱鬧。
▲圖為建設路小吃
整條街聚集了各色成都的 美食 ,市井煙火氣十足。各種琳琅滿目的小吃,可以讓你從街頭吃到街尾,幾乎不帶重樣。土豆、腦花、火鍋、缽缽雞等等小吃,隨處可見排隊的網紅店。不用擔心踩雷,直接找到一個排隊的隊伍即可。
▲圖為葉婆婆缽缽雞
葉婆婆缽缽雞 :這家缽缽雞源自樂山,整體的價格並不是很貴,一個人點了數十簽也才二十幾塊,適合獨自旅行的人開胃。點的是紅油底,卻幾乎感覺不到辣味。可惜的是,種類偏少。
▲圖為酥肉豆腐腦,粉蒸肥腸
朱妹妹樂山豆腐腦 :酥肉豆腐腦,嫩滑的豆腐腦外加酥脆的炸肉,讓人胃口大開。在此我想推薦一道菜,叫粉蒸肥腸,之前在出熊貓基地的時候,在一家小店內吃過,真的是太好吃了。
▲圖為周簽簽鍋巴土豆
周簽簽鍋巴土豆 :這條街的網紅土豆,在網上看到評論,幾乎任何時候都在大排長龍。幸運的是,這次因為大雨,我只等了二十多分鍾。
點的是小份糖醋土豆,外皮酥脆,裡面卻香綿不斷。加上醬味,可以讓你回味無窮。聽聞這家網紅土豆,無論是從油炸還是醬料都是秘制。
▲圖為烤腦花,烤兔腰
烤腦花 :這基本上每天必點的菜,這家店據說還上過湖南台的天天向上,極受推薦。錫紙烤腦花外加一份烤兔腰,烤兔腰圖個新鮮,味道一般。
▲圖為桂花冰湯圓
桂花冰湯圓 :這家店處在建設路以東的位置。這個冰湯圓,在你吃完烤腦花後,真的是巴適極了。上面鋪滿芝麻、山楂、葡萄乾、碎花生等。時值陣雨,拿著小板凳坐在小店門口,吃著冰湯圓等雨停。
▲圖為十一街
十一街主要是以蒼蠅館子為主,短短的小巷連著主街,如果不留心尋找的話,很容易就被簡陋的民房給錯過了。十一街總長很短,裡面的店總共也才五六家,有專門賣小龍蝦和豬腦的,也有賣面和麻辣燙的。
▲圖為十一街
泛黃的微光,在夜色下顯得格外溫暖。來到十一街時,已經是晚上七點了。小巷內的攤口坐滿了人,三五成群,喝著啤酒閑聊著。
▲圖為十一街
木質的老舊房,招牌歪歪扭扭,門口的老闆笑著招呼客人,十足的市井生活。但也是這種市井,讓人感受到真切的暖意。
▲圖為幺雞面
幺雞面 :點的是一份不辣的幺雞粉,湯色有點清淡過頭,卻很鮮美。還有雞絲肉太少。
▲圖為豬腦花
蝦腦匯 :這一家主要做的就是豬腦花和龍蝦。豬腦花是這幾天最愛的 美食 ,所以這次是直奔豬腦花而去。一大盤豬腦花約有五到六個,加一份素菜和米飯。豬腦很是嫩滑、細膩,帶著一絲鮮香的肉味。
▲圖為鹵味
鹵味 :這家鹵味店在十一街的對門,點了一份雜拼,總體感覺很是入味。
▲圖為文殊坊
文殊院小吃位於青羊區,緊臨文殊院。這里的一片新建的古建卻似乎少人問津,除了洞子口張涼粉外。反而是周邊的一邊小店很是接地氣。
▲圖為甜水麵,黃涼粉
洞子口張涼粉 :這也是一家網紅店,據說很多成都當地人都專門來這里吃上一碗甜水麵。點了一份甜水麵、黃涼粉還有鹵肉鍋盔。可惜的是似乎並不很適合我的胃口,甜水麵粗壯,入口雖然勁道卻略顯生硬。鍋盔里的鹵肉似乎也有點肥膩。
▲圖為糧油果子
糖油果子 :這是在一個流動的攤子上買的,據說在成都當地,很多人稱之為天鵝蛋。主要是以糯米和紅糖製作,再加上芝麻。顏色金黃亮澤,外酥裡面卻十分軟糯,吃過之後還留有一股甜味。
▲圖為肘子豆花,涼拌三舌
文殊豆湯飯 :這個豆花是在網上的攻略上看到,在文殊院以南靠近民宅的區域。來了之後就點了一份肘子豆花和涼拌三舌,豆子軟爛,肘子也很是入味。涼拌三舌伴著白米飯,味道很是美好。
▲圖為老媽兔頭
雙流老媽兔頭 :在豆湯飯的隔壁。來成都不吃兔頭怎麼行,15元一個的兔頭,肉質細膩,麻辣鮮香。但是,有點咸!!!
魁星樓街距離寬窄巷子很近,只需十幾分鍾的腳程。整條街並不是很長,這里也並不是蒼蠅館子的存在,街上的一些小店裝修的頗有味道。來這之前,已經吃過晚飯,所以可惜的是只能吃點小吃。
▲圖為吃鏟鏟缽缽雞
吃鏟鏟 :因為實在太饞缽缽雞,獨自一人便點了一個大鍋,卻只涮了二十多簽,外加一個豬腦花。最後簽數還沒有鍋底貴,略顯尷尬。
▲圖為包漿豆腐
包漿豆腐 :豆腐炸的很脆,外酥里嫩,再灑上一些調料、香菜、碎花生等。
▲圖為全家福冰粉
全家福冰粉 :盛夏吃冰粉我只能說一個字,爽。料多量足,在店裡休憩,一碗冰粉可以讓你倍感舒爽。
寫在最後
吃完小吃後,可以去九眼橋的酒吧街轉一轉,吹著微風,聽著小曲,吃著燒烤,感覺一下成都的夜生活。
人生過半,開始想要堅持一點夢想。一路行走,去看沒有看過的風景,記錄不一樣的人生。世界那麼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❹ 葉婆婆缽缽雞的藤椒味,口感好不好
據我所知,吃藤椒味的人比較多。它以麻辣口味為主,湯料里點綴的小米辣再佐沒畝叢以樂山當地特有耐耐的藤椒油,麻辣舒爽、清爽怡人。選擇葉婆枯櫻婆缽缽雞來吃的話,滋味更獨特,這一點,個人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