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豆粄怎麼吃好吃做法大全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豆粄怎麼吃好吃做法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4-01 02:35:44

㈠ 豆豉怎麼吃

豆豉怎麼吃呢,豆豉在南方吃的比較多,下面介紹7款家常做豆豉的吃法,特別下飯好吃來看看怎麼樣。


豆豉酥魚

材料:青魚肉、蔥末、薑末、蒜末、大料、植物油、香油。

1. 青魚肉洗凈,切塊。炒鍋放入植物油燒熱,放入青魚肉炸透,撈出控油。

2. 原鍋留少許底油燒熱,放大料、蔥末、薑末、蒜末爆香,放入豆豉煸炒出香味,加入醋、料酒、白砂糖、鹽、適量清水燒沸,放入魚塊。轉小火燒熱,改大火收汁,放入味精、香油,出鍋放涼即可。

㈡ 炸豆子粄的秘訣,要加什麼配料才能有黃又脆呢

主料:
蠶豆(帶皮)300克
調料:
植物油適量
食鹽1/2茶匙
1取亂譽適量蠶豆放於容器中。
2倒入適行陪鏈量的水,浸泡8小時以上。
3待蠶豆泡發後,剝去外殼。
4將剝好的豆子掰開。
5取一口乾凈的鍋,燒熱後倒入稍多的植物油。
6放入剝好的蠶豆瓣。
7小火慢炸汁金黃色檔孫,撈出。
8放涼後裝入密閉容器中保存,食用前撒鹽即可。

㈢ 四季豆角粄怎麼做,需要的食材有那些

用料
粘米粉 150g
水 250-300g
長豆角 適量
蔥 適量
植物油 適量
蒜 適量
捆板(簸箕板)的做法
稱150g粘米粉與250g的水混合

攪拌成米漿,靜置一會。

長豆角切成小丁,下鍋炒熟備用。

把蔥跟蒜切成末(蒜我只加一點),小火翻炒至顏色變深即可。

准備類似這樣的平底鐵盤,我用的是9寸的披薩盤

鍋里加水燒開,然後在鐵盤上刷上一層薄油,倒一勺米漿液到鐵盤里氏配搖勻(薄薄的一層就好)把鐵盤放進鍋里蒸熟。蒸熟取出後用筷子沿邊緣劃一圈(便於取出),放在干凈的菜板上取出,最後放上殲叢指豆角陷捲起鄭坦再刷上一層蔥油即可。

㈣ 豆皮怎麼吃

豆腐皮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以其柔軟勁道,物美價廉的特點,逐漸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它的做法有好多種,可炒可煮,也可以下火鍋,味道都很不錯,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道香辣豆腐皮的做法,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

[香辣豆腐皮]

首先我們准備一下食材:

1.准備豆腐皮三張,先從中間切開,疊起來切成半厘米寬的長條,放入盆中備用。

2.蒜子幾粒拍扁切成蒜末,放入小盆中,生薑一小塊切成薑末,和蒜子放在一起,青線椒兩個切成辣椒圈,紅椒半個切成紅椒粒,和青椒放在一個盆中,用來配色。

等食材准備好以後,我們開始進行下一步操作。

3.起鍋燒水,加入一勺食鹽,用來增加食材的底味。

4.等水燒開後,下入豆腐皮,用勺子翻動幾下,焯水一分鍾。

5.焯水既可以去除豆腐皮的豆腥味,也能使豆腐皮的口感更加軟嫩,然後倒出控水拔涼。

6.另起鍋添入少許食用油,放入姜蒜末爆香,加入豆瓣醬5克翻炒化開,放入青紅椒翻炒幾下。

7.加入生抽5克,加入白糖1克提鮮,味精1克,攪拌化開調料,即可關火起鍋。

8.然後把豆腐皮放入拌菜盆中,澆上剛才炒好的醬汁。

9.用筷子攪動,顛盆拌勻,使豆腐皮和醬汁充分融合,全部拌好以後,裝入瓦煲中,即可上桌食用。

10.好了,這道開胃下飯的香辣豆腐皮就做好了,學會了就在家試試吧。

下面是所用到的食材和調料

食材:豆腐片,青紅椒,蒜子,生薑

調料:食鹽,豆瓣醬,生抽,白糖,味精

㈤ 大埔縣美食

百侯薄餅、大埔憶子粄、珍珠粄、筍粄、豆粄、鴨松羹、大埔苦筍煲、大埔涼粉糕等。
1、百侯薄餅:是廣東大埔縣百侯區傳統的漢族小吃。相傳清乾隆年間,大埔名聞遐邇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官至陝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楊纘緒及其侍從家屬從北方帶回家鄉四種美點——薄餅、綠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餅經過民間多年的仿製、改進、提高,演變成今天風味獨特、廣受歡迎的客家小吃。
2、大埔憶子粄:憶子粄為大埔風味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明末以後,大埔製作的憶子粄已馳譽埔境。產地逐漸向全縣擴展。名點憶子粄都必被端給賓客品嘗,深得海內外華僑的贊譽。
3、珍珠粄:珍珠粄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認為此名不雅,故改名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蔥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縣內以西河一帶珍珠粄最為有名。
4、筍粄、豆粄:筍粄、豆粄其製作包括粄皮和內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內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冬筍為好)為主。豆粄的粄皮的製作與筍粄相同,不同的是內餡以赤豆或白豆為主,咸甜皆可,煮成後用熱油浸潤,更能顯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相粘。
5、鴨松羹:製作原料為純凈潔白的澱粉、紅糖、豬油、生薑及陳皮碎末。其製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將紅糖加適量的水煮稠,用粗紗布過濾,除凈雜質,放回鍋里,撒上生薑及陳皮碎末,加上適量的油。待煮沸時,一邊把炒熟的生粉用細篩均勻地篩選進稠糖上,一邊緩慢地注入油料,並不停地攪拌,直至羹呈黑褐耐碼色,光亮潤澤,香氣噴發時便成。其味香甜鬆脆。鴨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在眾多客家小吃中,是保持最傳統、最古老的一項菜品。
6、大埔苦筍煲弊畝穗:苦筍是梅州大埔的特產,甘中帶苦,苦中帶甜。苦筍一般有三種做法:燜煲、炒、拌,風味以咸鮮清淡為主。其中就以苦筍煲最為人熟悉,是一道特色客家菜,是客家飲食文化的體現。梅州特色「大埔苦筍煲」採用山上野生苦筍,搭配豬腳腕肉或三層肉、客家酸租卜鹹菜、黃豆、蚝豉一起燜煲,將肉片跟筍片夾在一起吃,口感獨特。
7、大埔涼粉糕:大埔涼粉糕已有800年歷史。呈半透明凝固狀,具棕褐至茶褐的仙人草本色。含膠質多,富彈性,有天然仙人草風味,並略帶鹼香。食用時,可加入白糖或牛奶,爽滑可口,清涼解熱。

㈥ 豆棍怎樣做好吃

豆棍這種豆製品的名字非常多,有些地區的人稱之為豆筋,該食物的口感非常獨特,主要是由黃豆製作而成的,豆棍的色澤是黃白,肉眼看上去非常的油光透亮,並且富含大量的蛋白質,食用前需要用水來進行提前浸泡,可以涼拌或者是爆炒以及製作湯類,那麼豆棍怎麼做好吃呢?

第一,豆棍怎麼做好吃呢?豆棍先泡好如果來不及煮開,切蔥蒜沫耳子沫絲大紅椒切絲,泡好豆棍煮一下撈出,煮大紅椒,煮耳子撈出,豆棍切絲裝盤,加入耳子大紅椒蔥蒜,在用碗開始調汁生抽麻油花椒油紅油蒜蔥,調好的汁淋在上面就可以了。

第二,豆棒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用清水浸泡(夏涼冬溫)3~5小時即可發開。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火鍋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腐竹適於久放,但應放在乾燥通風之處。過伏天的腐竹,要經陽光曬、涼風吹數次即可。優質脫脂豆粉為原料,採用擠壓膨化工藝而製成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純天然製品。其形如排骨,口感筋韌,富有彈性,易消化吸收。其料理方法多樣,可涼拌、油炸、鹵制、火鍋等。經常食用,對預防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非常有益。

第三,豆筋燒肉。做法:煮一鍋開水,放一些花椒和料酒,然後把五花肉放進去煮到7成熟,然後關火,讓肉就在鍋里冷卻到不燙手取出,將肉切成塊。豆瓣切細,起油鍋燒熱,炒香豆瓣和姜蒜、干辣椒,將肉塊放入翻炒片刻,然後將泡軟切好的豆筋放入,翻炒,放香料,冰糖,放適量肉湯,小火慢慢燒待肉和豆筋都耙軟了,如果汁還很多的話,開大火收汁。放適量鹽,蔥節,完成製作。
豆棍怎麼做好吃呢?涼拌豆棍。豆棍先提前泡2小時或直接下鍋煮20分鍾。泡好的豆棍用開水煮一下就可以了備好從辣椒蒜,大蔥切絲蒜辣椒切沫耳子泡好,豆棍用開水煮2分鍾,在煮耳子,撈出豆棍切條或絲隨自己喜歡加入作料,拌勻即可。

㈦ 江西做的油炸豆子粄的詳細做法

材料
黃油20克,蜂蜜30克,糖粉15克,全蛋20克,低粉100克頃叢,泡打粉0.25茶匙,蛋白20克
做法
1.黃油軟化雀坦櫻,信鍵加入蜂蜜,糖粉拌勻打發
2.分次加入全蛋液打勻,過篩粉類加入,揉成光滑面團
3.5g每個面團劑子,搓成麻花,刷蛋白
4.170°烤15分鍾,150°再烤10分鍾

㈧ 薄豆皮怎麼做好吃

1、涼拌豆腐皮
將買回去的水豆腐皮切成絮狀放進鍋中,將它焯熟以後,隨後撈出來放到菜盤上預留。
提前准備一下小香蔥、蒜頭、朝天椒,將這種食物都需要切割成絮狀放到一邊預留。鍋中里邊倒進適當的油,將切完的食物放入鍋中里邊煸炒一下,加一下鹽。

將燒好的滾油淋在豆油皮上邊,隨後灑上一些芝麻油、老陳醋,將他們攪拌均勻就好了。
2、青椒炒肉炒豆腐皮
把豆油皮、辣椒、生豬肉切割成條形放到一邊預留。還需要提前准備一些生薑片。先將生豬肉和生薑片放入鍋里邊煸炒熟透盛出去。
鍋里邊再次倒進小量的植物油,將辣椒和豆油皮裝進去炒過,自然以前炒好的生豬肉也需要一起添加進來。
用火災煸炒5分鍾上下,加一些鹽、雞精,煸炒勻稱就好了。
3、紅蘿卜絲瓜炒豆腐皮
需要提前准備豆油皮、絲瓜、紅蘿卜,將這種食物都需要先泡干凈隨後放到一邊預留。用刀割成細絲狀放到一邊預留。還需要提前准備一些蒜頭,將它削皮之後拍成蒜泥的情況。

鍋中里邊倒進適當的植物油,將蒜頭裝進去炒出香味,添加胡蘿卜絲和黃瓜絲煸炒一下,炒出5分熟的情況下,添加以前切完的豆油皮一起煸炒。
添加的調味料有鹽、雞精、生抽醬油。還需要將這種調味料煸炒勻稱,起鍋的情況下加一些蔥段,菜餚的味兒會更為的香。簡易的好多個流程就完成了一盤香氣四溢的家常小炒了。

㈨ 豆角粄怎麼做

1、伏晌謹將新鮮豇豆蟲咬除去除。將豇豆、豬肉切碎。

2、起鍋燒油,放入蔥和姜炒出香味。放入備好的豬肉、豇豆翻炒至熟。

3、加入半勺十三缺基香、醬油兩羹、蚝油謹行一羹、調料精鹽兩勺。炒好的豆角倒入電飯鍋和大米。

4、蓋上鍋蓋蒸15分鍾即可。

㈩ 客家粄大全,你最喜歡吃哪種

艾 粄

在客家地區,有一句流傳的俗語,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清明時節雨水多,濕氣重,而艾能祛濕、健脾胃,所以客家人在拜山掃墓、踏青之餘都會採摘些新鮮的艾葉、鼠麴草(清明草、田艾)回去製作應節的艾粄,所以「艾粄」也聚集了客家人的智慧了。

黃 粄

黃粄是傳統客家小吃。黃粄的食法很多,可以釀、蒸、煮、煎、炒,還可以切片曬干,暑天時,用穗亮皮來煲糖或煲鹹蛋,清涼解暑。蒸軟的黃粄片,蘸上蒸臘味時漏下的油汁,風味獨具一格。

簸 箕 粄

簸箕粄是著名客家小吃,屬於粄的一種。因舊時用米漿均勻攤在簸箕中蒸熟包後包餡而得名。存在於閩西、粵西、贛南一帶,尤其是閩西的西南一帶特為流行。樣子有些像廣州腸粉或梅州捆粄,因此許多人將其混為一談,其實其工藝和用料上並不相同。

老 鼠 粄

老鼠粄是客家特色小吃之一,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米粉製品為「粄」,原稱「老鼠屎粄」,後因不雅改稱為老鼠粄。

味 酵 粄

味酵粄是是常見的客家粄類食品,每當早谷登場後,很多客家人家家磨味酵粄以慶祝豐收。這種韌而頂牙風味獨特,可以黃糖以及少許醬油熬汁蘸著吃,也可切片加豬肉、香菇炒食,或拌麵粉漿油炸。

紅桃粄

桃粄寓意吉祥,過年、嫁娶、搬遷等一般都會見到它靚麗的身影。過年過節時,可為拜神繼嗣之供品。紅桃粄,餡料一般為糯米或者芋頭,有時也加菜脯。

蘿卜粄

冬至這一天,客家人稱之為「過冬」。在客家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吃蘿卜粄則給客家人「過冬」增添了濃重的儀式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冬至倍思「粄」 ,在廣東惠州、河源等地,每逢冬至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打粉做蘿卜粄。

仙人粄

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祖輩傳下來說,這一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這種由仙人草熬成的汁液與紅薯澱粉混合凝成黑色膠凍狀的粄,清涼降火,儼然是植物界的龜苓膏。

捆 粄

捆粄是廣東省豐順縣的地方特色小吃,屬於客家菜。捆粄據說是豐順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

碗粄

碗粄(碗子粄,發粄)是一種客家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在豐順等客家地區是一種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因它是甜質,且水分較少,送人的碗粄一般一份以四、六、八、十、十二的偶數為吉祥數字。

甜粄

甜粄,又稱大籠粄,是客家地區的年糕,寓意來年生活甜甜美美。每逢過年,客家人大多都有「蒸甜粄」的習俗,還有「不蒸甜粄不過年,沒有甜粄不成禮」的說法。至今在廣東客家地區,過年客人來訪,有猜差蒸甜粄的人家都會把家裡的甜粄切下一塊送給客人,作為回禮。

筍粄

筍粄(sǔn bǎn)是發源於廣東梅州大埔傳統的客家小吃。筍粄、豆粄其製作包括粄皮和肉餡兩部分。

憶子粄

憶子粄是大埔有名的傳統小吃,相傳源於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 歷史 。憶子粄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軟韌粘結,分成小團,撒上適量的生粉,壓成粄皮;特色餡料,一般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乾、蒜白、香菇、蝦米等為原料。

薯粄

薯粄,客家 美食 ,在親戚朋友聚會上少不了這道 美食 。薯粄的做法:先把一隻大薯(分紫色和白色),去皮干凈後用工具磨碎,接著在磨碎的大薯里加入雞蛋、鹽、醬油、蔥花等調料攪拌均勻,待油熱時用調羹撥出一小團的大薯,放鍵扮到鍋里煎,煎制的過程中要注意翻面,煎至表面呈金黃色即可。

人緣粄

「人緣粄」是客家一種傳統習俗,每當嫁娶時男女雙方家裡都要蒸「人緣粄」,作為甜點饋贈親友,取義吉祥、團圓、人緣好。

釀 粄

釀粄又稱客家釀粄、釀板,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廣東客家地區的逢年過節的小食之一,餡料可以自由發揮,可葷可素,軟糯可口,風味獨特。南遷的北方移民懷念包子的味道,想做包子,但是因為沒有麵粉,所以只好用米粉代替了,由此產生了「釀粄」這個食品。

細粄

煎粄

菜粄

菜粄是一種客家小吃。每年的「春節」和「冬至日」還有祭祀先人 都要用到「菜粄」。「菜粄」的做法通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做「粄皮」,再來就是做餡料,餡料通常是韭菜。豬肉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