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豆皮和糯米哪個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豆皮和糯米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3-20 09:29:33

『壹』 湖北最好吃的10大特色小吃,你最愛哪個

湖北小吃大多以米、豆、面、藕製品最具特色,有著鮮明的楚國文化和濃郁的魚米風情

我最喜歡的就是熱乾麵、四季美湯包、桂花糕啦

『貳』 武漢的豆皮涼了還好吃嗎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豆皮涼了也是不錯的。不過熱的時候表皮脆一些,糯米口感也好些~

『叄』 武漢美食「豆皮」與武漢的歷史淵源

提起湖北武漢的美食大家第一反應肯定就是香噴噴的熱乾麵,但是武漢的美食可不僅僅只是熱乾麵呢,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其中有一個就是「豆皮」。豆皮的歷史淵源可跟熱乾麵追溯到同一個年代,也是相當美味的食品。豆皮是糯米和炕焦的豆皮合作而成,外焦內軟,味道口感極佳。那麼這么美味的食品是怎麼出現的呢,是誰創造出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豆皮本是武漢農村的鄉土風味小吃。每年冬季農閑之時, 家家都燙豆皮,即用早稻和綠豆磨成漿,燙成薄皮,除即時用佐料炒新鮮豆皮嘗試外,主要是切成絲子,曬干。即可在春節 用來待客,也可作為節禮送人。此豆皮傳入武漢後,起初一些熟食小販,賣湯豆絲,後用香蔥和糯米作餡子,皮即早期「光豆 皮」。有時顧客自帶雞蛋,要求把蛋燙在豆皮上,居然色澤光亮,橙黃爽口,此武漢初期的「蛋光豆皮」。

在武漢,歷史最久的是武昌王府口豆皮(今武昌解放路 與紫陽路交叉處),因其為楊家祖傳,又叫『楊豆皮」,開業於清道光年間,因店小未用招牌,直到楊家第四代楊志福, 才於1929年正式掛上「楊洪發豆皮」的招牌。楊豆皮為光 豆皮,由楊親自製作,具有油重、外焦、內軟、清香的特色,經濟實惠,頗受食客歡迎。武漢三鮮豆皮的創制人郭春 山和被譽為豆皮大王的高金安,均先後在楊店做過。

1946年,老通城復業,高金安為獨創「三鮮豆皮」特 色,在傳統的製法上,大力創新,調整配料,精細製作,高金安做的豆皮具有漿清、皮薄、火功正、配料、調味適當均 勻;吃的味香,爽口、外脆、肉軟,油重而不膩的特點。 解放後,高金安又不斷總結提高創新,將豆皮配料改為豬肉,口條和蝦仁,並總結了豆皮餡、豆皮漿、豆皮煎制等 一整套精細的製作方法。使三鮮豆皮皮薄色艷、松嫩爽口, 餡心鮮香,油而不膩,豆皮花色也由三鮮豆皮發展蝦仁豆皮、冬菇豆皮等。高金安的製作技能主要為「三關」:即磨 漿關、火功關、下料關。 磨漿關:漿要磨細,干濕恰當,隨用隨磨,隨換清水。火功關:一鍋豆皮中途變換幾次火候,則充分顯示豆皮 的色、味、香、型和外脆內嫩的特點。 下料關:主副料配齊,花色全,加入海味,保持餡子原 汁原味。

50年代中期,三鮮豆皮不僅遍及武漢三鎮,還傳入廣 州、上海、長沙、烏魯木齊等城市。 1958年 4月 3日下午 3時,毛澤東主席由王任重陪同,第一次到老通城惠濟支店,品嘗了豆皮。二王曾延齡做的豆 皮和傅漢卿烹任的菜餚。品嘗豆皮時,毛主席向同桌的外省領導同志說:「你們那裡沒有這,這是湖北的風味。」

同年9 月12日,毛主席又第二次到老通城支店,進店就說:「又來 麻煩你們了。」這次是豆皮大王高金安為毛主席親做的三鮮豆皮。十月黨的八屆六中全會在漢召開,高金安等師傅到會 為代表們服務。毛主席曾教誨:「豆皮是湖北的風味,要保 持下去。」

周總理也曾於1958年陪同外賓在老通城品嘗了由豆皮二王曾延齡製作的豆皮,黨的八屆六中全會期間,鄧小 平、李先念、李富春和蔡暢等中央領導也曾在老通城二樓進餐。金日成和西哈努克等貴賓及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遊客也都慕名品嘗三鮮豆皮,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著名電影導演謝添同志曾書「人好豆皮香」、「山河壯麗」贈作紀念。

『肆』 三鮮豆皮糯米要蒸軟點才好吃嗎

是的。三鮮豆皮糯米要蒸軟點才好吃。但是也不能太軟了歲燃慶,這道菜的精髓就是在於糯米,蒸到軟,才會有糯的口感,但是過軟就會有軟乎握榻的感覺,所以要把段穗握好時間。

『伍』 武漢的豆皮到底有多好吃呢

提到武漢的豆皮本地人都會情不自禁的喳喳舌頭,“豆皮”可以說是武漢本地人每天過早必備。

一口下去,綿匝密實充盈在唇齒之間。金黃的薄皮下油潤噴香的糯米,各種咸鮮無比的調料頓時讓人精神抖擻。再配上一碗武漢人鍾愛的蛋酒或糊米酒,人生的快意恩仇也不過如此了。

在許多知名作家的筆下武漢的豆皮都在文字中變得色香味俱全。

豆皮屬於糯食,多食用對人體的健康和補充營養物質有極好的幫助。但是有一些脾胃虛寒的人就不能食用。

『陸』 湖北特色美食有哪些

1、青山麻烘糕

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省著名的傳統糕類特產。是一道糕點美食,主要材料:糯米、黑芝麻、桂花。

糕點呈長方形薄片,白線邊,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點,又有雲片糕甜潤易溶的風味。分聽裝、盒裝、袋裝等五種規格,是旅遊攜帶的理想食品。

製作千張皮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相傳在漢代淮南王劉安製作豆腐後不久,當地就開始製作千張皮。

『柒』 三鮮豆皮主要是哪三鮮

三鮮豆皮其實敗掘裡面沒有豆皮,賣枯賣它是鮮肉,鮮菇,鮮筍為主要餡料,與糯米等配料做餡,用雞疍麵粉煎皮包卷的武漢小食。中逗

『捌』 三鮮豆皮怎麼做的

三鮮豆皮是非常經典的武漢小吃,幾乎每家店都在做。它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鮮蛋、鮮蝦仁等餡料,用油煎制而成。

三鮮豆皮的鹵肉做法:

① 香菇和筍干分別用水沖洗干凈,香菇去掉蒂,然後分別泡開。五花肉、豆乾、胡蘿卜、筍干都切成0.5*0.5cm的小丁,香菇一朵切成10小塊;小蔥切碎備用。

② 糯米提前浸泡1小時以上,然後蒸鍋中放入蒸布,放上糯米,大火燒開轉中小火蒸半小時到1小時。。糯米蒸好後,盛出備用。

③ 提前調制好一碗湯料:拿一個大碗,放入八角3顆,冰糖4粒,然後放入生抽2勺,老抽半勺,料酒和耗油各1勺,然後攪拌均勻備用。

④ 炒鍋放少許油,放入肉丁煸炒,然後放入筍干,煸炒至豬肉全部發白後放入香菇,因為筍干不吸油,所以要先放入筍干煸炒。

⑤ 然後放入泡好的香菇水沒過所有的食材,如果香菇水不夠,可以適量加一些清水,水量一定要超過食材多一些,然後倒入提前准備好的調料,開中小火燜煮20分鍾。

⑥ 然後放入胡蘿卜、豆乾、榨菜丁再燜煮10分鍾盛出備用。湯汁不要收干,鹵肉就是需要留有湯汁才好吃。

『玖』 第一次吃武漢三鮮豆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豆皮,皮比較脆,油多,用料足,雖然份量少,但是味道還是蠻不錯的,吃在嘴裡外皮焦脆,內里味道豐富,吃起來還是非常饞人的,吃著豆皮我突然發現這樣一個有意思的事情,豆皮中的糯米和配菜搭配的是剛剛好,糯米吃完之後,碗中的配菜也能一起吃光,真是很神奇;
豆皮的整個製作過程非常有節奏感,一鍋豆皮大概需要8分鍾左右,一小份豆皮,10元錢的價格,確實不算便宜,不過味道確實鮮美,糯米顆粒分明,硬度恰到好處,蛋皮很香,口感酥脆,夾雜著香菇丁、乾子丁、瘦肉丁、筍丁、榨菜丁等混合鹵料,這些臊子的味道非常正,口味鹹淡適宜,雖然製作過程的油比較多,但吃在口裡沒有感覺到很油膩,是武漢人小時候吃到的那種豆皮味道,十分讓人回味,

『拾』 死不明白:武漢人為什麼管糯米粑粑叫豆皮

=.=// 現在外乎旅麵店裡面的豆皮 根本叫不上豆皮了。。。。。
正宗的豆皮的那個皮 貌似是用綠豆加米加雞蛋攤出來的。。。。。
所以叫豆皮
皮下面是糯米加些餡料 一般包括 乾子,香菇,肉,輪游等等。。。。
主要是你吃的不正宗 所以產生了誤會 有機會去 戶部巷 首義園吃吃看
漢口那邊民歲桐凳生甜食館做的也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