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火把節是哪個族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火把節是哪個族

發布時間: 2022-02-01 16:56:41

A.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火把節是雲南苗族的節日

B. 火把節是哪個族的

火把節是彝族的節日。

彝族是五十六個少數民族當中的一個,在彝族火把節是所有人所期待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等地。火把節是彝族比較重視的一個節日,也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的具有民族特徵的節日。

彝族火把節的起源:

火把節這一習俗最早起源於彝族先民對火的原始崇拜和對自然的戰勝,至今仍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驍勇尚武的民族精神。從歷史傳說和火與農耕文明的文字記載表明,它產生在彝族社會邁過了原始時期,進入農耕社會的遠古時代。

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天神恩體古茲派斯惹阿比現人間收租,時值青黃不接,人們哪有什麼糧食交租還債,斯惹阿比的行為激怒了人間英雄赫鐵拉巴,他決定和斯惹阿比比賽摔跤,贏得免交租債的機會。

那天,赫鐵拉巴設計,讓阿媽拿「鐵餅銅餅」招待斯惹阿比,把他嚇跑躲進空心大樹里,被赫鐵拉巴追上拔起大樹摔死,天神為了報復人間,放「天蟲」吃光地上的莊稼,就在這天,赫鐵拉巴,帶領人們燃火把燒光「天蟲」,取得了抗天勝利。從此人們為慶祝這一勝利,便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這天點燃火把,載歌載舞。久而久之,世代相傳,便形成了今天的火把節。

C.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3)火把節是哪個族擴展閱讀:

由於長期的歷時性發展(時間維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變(空間維度上的),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內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態,而是復合形態;

含括了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包容著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內涵。民間廣泛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區素有「火之故鄉」的美譽,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著先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音樂舞蹈傳統和口頭藝術,在火把節習俗形成的歌調、傳說乃至史詩表演等也當屬「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宗重要傳承。

D. 火把節是什麼民族的

火把節是彝族的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火把節分大火把和小火把兩種,大火把是彝族人過的,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開始;小火把是當地漢族人過的,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五開始。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雲南火把節將於2016年7月27日舉行。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E.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5)火把節是哪個族擴展閱讀:

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

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信息,與《峒溪縣志》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

大理和昆明一帶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回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F.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

火把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傳說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

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

阿體拉巴便在舊歷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G.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是在農歷六月二十四前後幾天。火把節一共三天,有著深厚民俗內涵,蜚聲海內外,享有東方狂歡節

H. 火把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拓展資料: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基諾族是雲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參考資料:

網路 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