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揭西縣棉湖特色小吃
棉湖小吃 棉湖瓜丁
棉湖瓜丁」顧名思義,最早產自棉湖,用冬瓜和白糖作原料製成的。可直接食用,美味可口,也可作糕餅、麵包、西點的配料,因而長期以來,深受群眾和飲食行業喜愛。
「棉湖瓜丁」乃 潮汕名、特、優產品之一,名氣高、銷路大,不但供應本地、本省各地客戶和市場,且遠銷港澳和南洋各地,成為家鄉和海外鄉親聯系紐帶。
烏膜豆仁是揭西縣棉湖鎮一種以其獨特風味而聞名遐邇的小吃。說起這款小吃,還有一段歷史哩。傳說80多年前,棉湖有一牙科醫師,名叫石豪玉,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做花生買賣。以前的花生,一般沒有剝去外殼,先在水中浸一段時間,然後取出曬干,再用大鼎炒熟,吃時才剝掉殼。一次,兄弟二人買進十七擔花生,一起放到水池裡浸,誰知一連下了二十多天大雨,十七擔花生外殼發黑,眼看就要全部報廢,石先生突然想出一個辦法來,將花生殼剝去,把花生仁洗凈,然後滲進一些可以食用的葯物,再行炒熟。雖然炒後花生膜全部變黑,可是花生仁卻比原來更白、更松、更香,於是,石先生便替它起了「烏膜豆仁」這個名字。當他兩個兒子挑出販賣時,各地小販品嘗後爭相購買,不到兩天竟被搶購一空。從此,牙科醫生石豪玉的兒子製作「烏膜豆仁」的名聲就這樣傳開了。
今棉湖南門街槅狗巷旁的「洪元裕」及其它雜食鋪都有製作銷售烏膜豆仁。
聽鄉賢曾先生說:「烏膜豆仁之能成名,靠一種含天然銅成份的中葯。」
烏膜豆仁以松、脆、香等特點名世,是下酒的好佐料,所以棉湖有一句俗語:
豆仁酒,
豆仁酒,
勝與戀人相牽手。
⑵ 揭陽吃的東西有什麼比較有特色又好吃的啊
揭東小吃:晚上「土尾村」的魚頭粥;華清國道旁的世昭飯店,有很多小吃;錫場的手工面;埔田的炒筍果條;白塔桐坑果條;新亨」大棚埔」的手工面 揭陽老市區:南市巷口腐乳汁炒果條;新街橋與打銅街頭交界的泡果條面;
新華書店路口夜裡有炒嚎烙;隔壁是牛肉果條;學宮前也有一攤蚝烙;北門市場與天福路交界,有粥配白切雞;進賢門,百貨大樓下有狗肉火鍋;再沿環城路進去,有家小米餃子店;還有仁華火鍋;再向前,阿娘宮路口,豬肚面;出西門,
吊橋頭的腸粉;中心市場的阿喜乾麵;天福路口晚上的鳥老泡鹹粥;北門市場對面的牛肉果條,中山路的老肥姿娘的乾麵;老爺乾麵;南方北方餐室的炒果,新興的蚝烙,棕子;南門巷口炒鵝腸;木塊材加油站這邊的西湖橋頭晚上有一家鴨肉裸條;炮台小吃:關爺宮前的炒果條;桃山鄉老美貓肉;炮台南糖;石牌的甜番薯;炮台市場內的炒羔果;炮台市場內的豬腸漲糯米;桃山鄉的春菜鯉魚火鍋;
新寨「水應菜」;居委會前的過魚粥;薯粉菜果;桃山黃花芥藍;洪陽小吃:洪陽戲院前或圍子祠的果汁;洪陽派出所旁或新街戲院旁的豬腸吊糯米;洪陽老市亭內的尖米圓;洪陽城徽旁的魚頭粥;洪陽老市亭內或商貿城的全手工面條,餃,餃皮;洪陽中山路中(晚上才有)的番薯粥;洪陽中山路蔡處門樓斜對面的無米果;洪陽圍子祠的乒乓果;洪陽戲院前的春餅;洪陽車站邊的豬腳飯;洪陽中山路蔡處門樓對面的糕果;浮油豆乾;鼠瓜烙;漁湖碼頭旁有一家以清蒸魚頭出名的,美其名曰是地道的溪松魚;揭陽實小附近:食碗燒、過魚粥、炒鹹菜飯、雞煲、浮水果、乾麵。。。。揭西棉湖的茲角果很不錯:皮是晶瑩錫透的,裡面的餡是甜而不膩;
⑶ 棉湖鎮的名優特產
棉湖鎮位於揭西縣東部,是「歷史文化名鎮」和「千年古鎮」,當地群眾長期以來都有製作潮汕小食的習俗,它匯集了潮汕周邊地區民間傳統地方風味,棉湖小食在粵東地區久負盛名,享譽海內外。
主要有:棉湖瓜丁、豬肉脯、烏膜豆仁、新埔紅腳芥蘭、下浦大蕉、四鄉姜薯、厚埔春菜、貢山方柿、新陂果蔗、果汁、糕果、春餅、無米果、安仔果、無渣瓜丁、神香餅、油麻方、糯米豬腸、炒糕粿、腸粉、草粿、手捶牛肉丸、菜脯蛋、鹵味、蚝仔煎、鹹水粿、等三十多個品種。 特產名稱簡介棉湖粿汁在潮汕地區流傳著「相爭粿汁碗」的民間故事。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到小販攤上買粿汁吃。有個男顧客在旁邊站著,小販問他要不要一碗,他默不作聲。等到姑娘吃完,把碗還給小販時,那男顧客就對小販說:「這個碗不要洗,就用它舀一碗賣給我!」小販說:「我自己比你還愛得甚呢!」說著自己舀了一碗,張口對准沾著女顧客唇膏的碗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糍粬粿糍粬粿的皮所用到的一種原料糍粬草是生長在中國南北方田間山野的一種綠茸茸的小草,這種小草有一股淡淡的甘香味,具有清熱解毒,涼腸涼血的功效,是中醫的一種常見葯材,其干品稱為「白頭翁」。春卷春卷是由用麵粉製成的圓薄餅皮放上綠豆畔(棉湖方言,即去皮綠豆片)、蒜頭白(即生蒜前面白色部分,切成幼粒)、香菇、蝦米、魚露、味精等包成的,形狀為約10厘米長的條狀,炸至呈金黃金成即可食用。 春卷的皮酥脆,餡咸香,一口咬下去,只覺口齒留香,食慾大增,是一款不僅讓棉湖人四季都愛吃而且是來潮的客人不可不品嘗的著名小吃。紅腳芥藍棉湖的特色物產——紅腳芥藍由於產品口味好,種植歷史較長而聞名,有「好魚馬鮫鯧,好菜棉湖芥藍」之說。 菜頭粿菜頭粿即蘿卜糕,蘿卜糕是廣東地區大眾化的民間小食,但棉湖的菜頭粿和外地的蘿卜糕,在做法及風味上都不同,有著濃郁的棉湖風味。
⑷ 棉湖有什麼好吃東西和好玩的地方!
棉湖鎮位於揭西縣東部,是「歷史文化名鎮」和「千年古鎮」,當地群眾長期以來都有製作潮汕小食的習俗,它匯集了潮汕周邊地區民間傳統地方風味,棉湖小食在粵東地區久負盛名,享譽海內外。
主要有:棉湖瓜丁、烏膜豆仁、新埔紅腳芥蘭、下浦大蕉、四鄉姜薯、厚埔春菜、貢山方柿、新陂果蔗、果汁、糕果、春餅、無米果、安仔?@、無渣瓜丁、神香餅、油麻方等三十多個品種。
棉湖小食街為弘揚潮汕飲食文化,棉湖鎮人民政府擬在本鎮中心位置建設一條地方風味小食街,主要製作、銷售棉湖乃至潮汕傳統小食,滿足廣大市民及遊客品償、購買。規劃建設棉湖地方風味小食街項目,資金概算1800萬元,預計5年可收回投資成本。 旅遊點雲湖兩月、花果古寺和鰲頭獨占(境潭溪頭宮),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個。古打鐵街作坊群是本縣唯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⑸ 棉湖小吃什麼比較好吃
棉湖
的
風味小吃
如:春卷
烏膜豆仁
軟餅
瓜丁
果肉
六角糕
無米粿
……
⑹ 你們那邊有什麼特產啦
每一個地方都有很多的特產,比如說我們這個地方的特產就是枸杞。
⑺ 廣東棉湖的水果特產有哪些
1、鳳湖橄欖
產於揭西縣鳳江鎮鳳南後角村,為廣東省六種優良橄欖之一。鳳湖橄欖形似腰鼓,基部平鈍可豎立,頂部鈍而微凹,有花柱小黑點突起.果皮光滑,呈青綠色,果肉白色,核赤褐色,核與肉易分離。肉質酥脆,香甜無澀,回味甘醇。每年9至11月上旬應市,廣銷潮汕,運銷南洋等地。
2、「石牌紅」番薯
揭東縣炮台鎮石牌村一帶,生產一種肉質金黃略帶紅色的番薯,謂之:石牌紅。用其製成佳餚(去皮、切條、浸水、拌糖、煮熟),顏色金黃鮮艷,十分悅目;味道甜中含甘,異常適口。近年來,不獨潮汕,廣州等地的酒樓也有此菜餚面市,甚至在港澳及東南亞也是聲名大噪。
3、華清竹筍
揭東縣錫場鎮華清村盛產竹筍,久負美名。華清竹筍因地質肥沃,富含各種礦物質之故,具個大質脆,味甜渣少等特點,無論生炒煮湯,都十分鮮美。肜鮮筍切片曬成的筍干,呈琥珀色,比之鮮筍,更耐咀嚼尋味。華清竹筍不但
暢銷潮汕,在香港市場也十分受歡迎。
4、靖海鮑魚
惠來縣靖海鎮海域是鮑魚的著名產地。這一帶海域為淺海區,礁群連綿,浪粗流急,又無大流量的淡水注入,海水鹹度高,鮑魚的食物――藻類茂盛,是鮑魚生長的優良海域。靖海鮑魚個小,味美。鮑魚為海產八珍之一,鮮食、干制均可。潮菜「清燉鮑魚」為宴席上佳餚,選靖海鮑魚炮製,其味更醇更佳。鮑魚殼可作葯用,具清肝明目之功效。
5、揭陽乒乓果
乒乓果為「檳醅果」之誤,因其易叫易記,也就沿襲下來,為揭陽傳統名小食,1997年被認定為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相傳南宋未年,揭陽人民為避戰亂,抵禦飢餓,以鼠麴草混於糯米中碾成糯粉,製成果品。由於鼠麴草有特殊香味,鼠麴草令人喜愛,後又採用檳醅粉(爆米粉)為果餡,製成獨具風味的檳醅果。
⑻ 揭陽有什麼地方好玩的,是否要門票的
西湖,東湖,揭陽樓,萬竹園,進賢門,黃岐山,音樂噴泉。很少要門票的,要的票價也不高!
⑼ 揭陽有哪些好吃的,求推薦
揭陽的小吃主要有以下幾種:
揭西擂茶: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分為「凈茶」、「菜茶」、「飯茶」、「米骨茶」和「烳米茶」等,春節期間,有配於小吃「米呈」的「米呈茶」,還有正月初七的「七樣菜茶」和正月十五元霄節的「十五樣菜茶」。潮汕工夫茶,歷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更是發端於明代中晚期。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揭西擂茶既可作主食品,又可作飲品,還可作葯飲。
⑽ 棉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嗎?有棉湖古打鐵街、郭氏大樓、花果古寺、永昌古廟以及周恩末、蔣介石、廖仲愷東征時駐足過的棉湖興道書院。
郭氏大樓 郭氏大樓有「潮汕民居建築之最」的美譽。此樓建於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於1746年。整座樓佔地5460平方米(約合9畝),樓寬52米、深105米,有四條花巷,五落院堂,後面有高4.25地瓊樓一座,其建築格局,模仿宮殿形式,裡面原有99間房經後代修補增建,總數為100間,即所謂「駟馬拖車」、「百鳳朝陽」的格局。 整座大樓以貝灰三合土夯成(據說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紅糖),堅固美觀,大院中有小院,院牆砌有長窗,清雅超俗。樓前有廣場和高照壁。廣場之右側建有「會元居」,是該樓主人當年接待四方商賈和賓客之地。「會元居」後面,還有書齋一座,人們稱為「老書齋」。後樓正中,有清代監察御史邱玖華「去天尺五」之題匾。樓下大門正中,又有「帶湖亭」之大匾額。邱玖華被請來執教,這為郭氏大樓增加了知名度。邱氏執教之後,師塾遂從「老書齋」遷至「帶湖亭」,號稱「帶湖學校」。這間學校開棉湖教育之先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曾有「道林百眾,書院千徒」之美譽。
這座樓的建築重點在後樓,牆厚二尺,大門石圈,構築精美,樓有兩層,高4.25丈(據說宮殿高度4.4丈,只差1.5尺,故有「去天尺五」之說),飛檐凌空,高脊巍峨。樓前有長廊,外圍欄桿,憑欄遠眺,極目達烏犁古塔;樓內雕梁畫棟,斗拱交錯,上鋪十層紅瓦。樓之正中,原有聖旨牌一塊,兩邊有木聯雲:「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後有書聲」,也是邱氏之手筆。漫步樓上,瀏覽周圍風光,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花果古寺 位於粵東千年古鎮——棉湖鎮解放路,約建於明未清初。分前後兩殿,建築面積568平方米。大雄寶殿供奉三如來佛,現側供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大殿前左廳為地藏閣,右廳為觀音閣,大殿右邊有兩根各幾千斤重的石柱,柱腳懸空,乃古建築一大奇觀。
永昌古廟 棉湖永昌古廟位於棉湖鎮北爺門,是由玄天古廟、雲湖庵和雲境庵組成的庵群,佔地面積1321平方米。古廟建於宋代,廟供奉北極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聖。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體石浮雕60幅,天盤倒吊藻井裡外三層通花金漆木雕,構刻精緻,小巧玲瓏,乃省內稀有的二個清代廟宇藻井之一。該廟是處千年木雕精品。是粵東地區僅有古跡,又稱「北闕佛光」。